第九章-血脂及血漿脂蛋白檢驗_第1頁
第九章-血脂及血漿脂蛋白檢驗_第2頁
第九章-血脂及血漿脂蛋白檢驗_第3頁
第九章-血脂及血漿脂蛋白檢驗_第4頁
第九章-血脂及血漿脂蛋白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血脂及血漿(xuèjiāng)脂蛋白檢驗第一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脂類:是生物體內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而溶于非極性有機溶劑的一大類物質的總稱,包括(bāokuò)脂肪和類脂。脂肪(fat):

三脂酰甘油(ɡānyóu)(triacylglycerols,TAG)也稱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類脂(lipoid):膽固醇TC膽固醇酯CE磷脂(línzhī)PL糖脂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脂肪的消化與吸收1、脂肪:占體重(tǐzhòng)10%--20%,分布在皮下、大網(wǎng)膜、腸系膜、腎周圍----脂庫;易受營養(yǎng)狀況和活動量等因素等影響而變動,稱可變脂2、類脂:占體重5%,分布在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恒定,稱恒定脂或基本脂第三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

分類占體重

分布

生理功能脂肪(儲存脂,可變脂)甘油三酯

10~20﹪脂肪組織(皮下,腹腔大網(wǎng)膜,腸系膜,內臟周圍組織)、血漿1.儲脂供能2.促脂溶性維生素吸收3.保持體溫,保護內臟4.構成血漿脂蛋白類脂(基本脂,固定脂)糖酯、磷脂、膽固醇及其酯5﹪生物膜、神經(jīng)、血漿1.維持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2.膽固醇可轉變成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膽汁酸等3.構成血漿脂蛋白第四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血脂:血漿(xuèjiāng)中所含脂類的總稱,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膽固醇酯及游離脂肪酸等。

體內(tǐnèi)合成的脂類血脂來源(láiyuán)和去路:食物脂類的消化吸收脂庫動員釋放一、血脂及血漿脂蛋白血脂氧化供能進入脂庫儲存構成生物膜轉化成其他物質第五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血漿脂蛋白:脂類與載脂蛋白組成的顆粒(kēlì),是脂類在血漿中的存在和轉運形式;(一).血漿(xuèjiāng)脂蛋白的分類和命名:+CMβ前βα血漿(xuèjiāng)脂蛋白瓊脂糖凝膠電泳圖譜(1)電泳分類法:可分離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第六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按密度(mìdù)大小依次為:

乳糜(rǔmí)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密度血漿(xuèjiāng)脂蛋白的分類顆粒(2)超速離心分類法電泳法和超速離心法分離的脂蛋白對應關系為:α脂蛋白相當于HDL、前β脂蛋白相當于VLDL、β脂蛋相當于LDL第七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1)脂類: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其含量(hánliàng)和比例在各類脂蛋白中差別極大。(二)、血漿(xuèjiāng)脂蛋白的組成

脂類和載脂蛋白組成(2)載脂蛋白(apo):是指血漿脂蛋白中蛋白質成分,分為apoA、apoB、apoC、apoD、apoE,其主要功能是結合和轉運脂類,此外(cǐwài)不同載脂蛋白還有其特殊功能。第八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脂蛋白的結構(jiégòu)第九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9.1脂類的概述(ɡàishù)血漿(xuèjiāng)脂蛋白的結構第十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CMVLDLLDLHDL密度<0.960.96~1.0061.006~1.0631.063~1.210組成脂類含TG最多,80~95%含TG50~70%含膽固醇及其酯最多45~50%含脂類50%蛋白質最少,2%10%20%最多,約50%功能從小腸轉運外源性甘油三酯至肝臟及肝外組織從肝臟轉運內源性甘油三酯至各組織從肝臟轉運膽固醇至各組織逆向轉運膽固醇血漿脂蛋白的組成特點第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在結合(jiéhé)和轉運脂質及穩(wěn)定脂蛋白的結構上發(fā)揮主要作用調節(jié)脂蛋白代謝關鍵酶(如LPL、LCAT、HL)活性LCAT:卵磷脂膽固醇脂酰轉移酶(血漿中)

參與脂蛋白受體的識別如HDL受體、LDLR或稱為ApoB/E受體、清道夫受體、ApoE受體(即LRP:LDL受體相關蛋白

)載脂蛋白的功能(gōngnéng)第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二、脂蛋白代謝(dàixiè)紊亂

空腹(kōngfù)血漿中的脂類水平高于參考值上限者稱為高脂血癥。臨床常見的有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等。

又稱高脂蛋白血癥,臨床上通常將空腹血漿中一種(yīzhǒnɡ)或幾種LP含量明顯升高稱高脂蛋白血癥。返回第十三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繼發(fā)性高脂蛋白血癥:指某些原發(fā)病在病理演變過程中造成脂蛋白代謝紊亂,而繼發(fā)出現(xiàn)高脂蛋白血癥。如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原發(fā)性高脂蛋白血癥:指在排除了繼發(fā)性高脂血癥后,即可診斷為原發(fā)性高脂血癥。已知部分(bùfen)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高脂蛋白血癥的分型按病因(bìngyīn)分型第十四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分類血漿4℃過夜外觀TCTG發(fā)生頻率相當于WHO表型I類透明↑↑→常見ⅡaⅡ類混濁或伴奶油上層→↑↑↑↑常見Ⅱb、Ⅲ、Ⅳ、ⅤⅢ類奶油上層,下層透明→↑↑↑罕見Ⅰ15高脂蛋白血癥的Lewis分型法(1976年)第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表型血漿4℃過夜外觀TCTGCMVLDLLDL備注Ⅰ奶油上層,下層清↑→↑↑↑↑↑↑↓→易發(fā)胰腺炎Ⅱa透明↑↑→→→↑↑易發(fā)冠心?、騜透明↑↑↑↑→↑↑易發(fā)冠心病Ⅲ奶油上層,下層混濁↑↑↑↑↑↑↓易發(fā)冠心?、艋鞚帷装l(fā)冠心?、跄逃蜕蠈?下層混濁↑↑↑↑↑↑↓→易發(fā)胰腺炎高脂蛋白血癥的WHO分類(fēnlèi)第十六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型別*增加的脂蛋白血漿脂質血漿載脂蛋白血漿外觀電泳原因Ⅰ型CMTC正?;颉黅G↑↑↑B48↑A↑C↓↑奶油上層下層透明原點深染LPL活性降低ApoCⅡ缺乏Ⅱa型LDLTC↑TG正常B100↑透明或輕度混濁深β帶LDL受體缺陷或活性降低;LDL異化障礙Ⅱb型LDLVLDLTC↑↑TG↑B↑CⅡ↑CⅢ↑少有混濁深β帶深前β帶VLDL合成旺盛VLDL→LDL轉換亢進Ⅲ型IDLTC↑↑TG↑↑CⅡ↑CⅢ↑E↑↑奶油上層下層混濁寬β帶LDL異化速度降低Ⅳ型VLDLTC正常或↑TG↑↑CⅡ↑CⅢ↑混濁深前β帶VLDL合成亢進VLDL處理速率變慢Ⅴ型CMVLDLTC↑TG↑↑CⅡ↑↑CⅢ↑↑E↑↑奶油上層下層混濁原點及前β帶深染LPL活性低下VLDL,CM處理速率低下脂蛋白血癥的分型及特征(tèzhēng)第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Ⅰ型高脂蛋白血癥表現(xiàn):TG升高,TC正常,CM、VLDL含量增高(zēnggāo),LDL和HDL降低,又稱高CM血癥原因:LPL活性降低,使CM中的TG不能水解為CM殘粒,無法被LDL受體識別進行代謝第十八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Ⅱa型高脂蛋白血癥表現(xiàn):血清TG、B、LDL和TC含量明顯增高,電泳可發(fā)現(xiàn)濃染的β-脂蛋白帶,又稱高β-脂蛋白血癥原因:LDL受體缺陷或活性降低,使LDL無法被識別和降解(jiànɡjiě),導致血中LDL升高。第十九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Ⅱb型高脂蛋白血癥表現(xiàn):Tc和TG增高,LDL和VLDl增高電泳(diànyǒnɡ)時除有高β-脂蛋白帶外,還有前β-脂蛋白帶,但二者不融合,稱混合型高脂血癥原因:LDL受體正常,但VLDL合成旺盛,B合成旺盛,但VLDL代謝未加強。造成VLDL在血中儲積。第二十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Ⅲ型高脂蛋白血癥表現(xiàn):TC和TG增高,電泳可發(fā)現(xiàn)闊β-脂蛋白帶,(β-脂蛋白帶和前β-脂蛋白帶融合),也稱高β-VLDL血癥原因:罕見的遺傳病,患者(huànzhě)早年即可發(fā)生冠心病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Ⅳ型高脂蛋白血癥表現(xiàn):高TG,LDL正常,HDL降低(jiàngdī),又稱高TG血癥原因: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為顯性遺傳疾病,VLDL合成亢進,VLDL代謝速度減慢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Ⅴ型高脂蛋白血癥表現(xiàn)(biǎoxiàn):TG增高,CM和VLDL增高,電泳表現(xiàn)為高CM和高前β-脂蛋白血癥共存的混合性高脂血癥,4℃放置血清可呈“奶油樣”。原因:LPL活性低下,導致TG不能降解和VLDL生成過多,引起血中淤積。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表型血漿4℃過夜外觀TCTGCMVLDLLDL備注Ⅰ奶油上層,下層清↑→↑↑↑↑↑↑↓→易發(fā)胰腺炎Ⅱa透明↑↑→→→↑↑易發(fā)冠心?、騜透明↑↑↑↑→↑↑易發(fā)冠心?、竽逃蜕蠈?下層混濁↑↑↑↑↑↑↓易發(fā)冠心?、艋鞚帷装l(fā)冠心?、跄逃蜕蠈?下層混濁↑↑↑↑↑↑↓→易發(fā)胰腺炎高脂蛋白血癥的WHO分類(fēnlèi)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動脈粥樣硬化(yìnghuà)(AS)概述AS是動脈內膜的脂質、血液成分的淤積和纖維蛋白的增生并伴有鈣化和壞死及炎癥病變的一類慢性(mànxìng)進行性病理過程。目前是人類第一發(fā)病率高的疾病,但對其發(fā)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共同的觀點認為:血脂的改變、纖溶系統(tǒng)亢進、高血壓和血管內膜炎癥是AS的重要病因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脂蛋白代謝(dàixiè)與AS的關系血脂與AS的關系(1)血脂的異常增高是產生AS的重要因素(2)血管內皮炎癥、氧化型LDL在血管內膜中淤積和產生泡沫(pàomò)細胞是形成As的主要原因(3)高脂血癥引起的血粘度的改變,進而改變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的各種因子的表達和功能,可促進血栓的形成,加速As的形成和發(fā)展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目前對AS研究(yánjiū)的新觀點(1)脂蛋白的氧化oxLDL的形成是炎癥分子強有力的誘導物(2)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平衡失常血小板的聚集可釋放血栓素導致血栓發(fā)生(3)內皮細胞損傷和鈣化內皮細胞損傷激活纖維蛋白(xiānwéidànbái)激活劑如組織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IL-1等促血凝物質,導致血管鈣化,加劇血栓形成。

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高脂血癥的防治(fángzhì)合理飲食加強鍛煉控制(kòngzhì)體重食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國外血脂標準化工作(gōngzuò)的回顧和現(xiàn)狀※70年代中期,血脂與冠心病關系確立后,血脂測定(cèdìng)工作和質量控制日益受到重視,美國西北臨床脂質研究中心(LRC)進行了實驗室間的血脂評價,發(fā)現(xiàn)CV值差距相當大?!?985年,美國CDC提出TC和TG測定的標準化計劃,并與WHO合作,當時有800多實驗室參加,由CDC提供標準血清,目的摸清實驗室間TC和TG測定的準確度和精密性,提高血脂測定水平。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1985年,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NIH)提出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成立NCEP委員會,并投入大量資金,動員所有相關組織,成立了四個專家組(LSP),領導TC標準化工作。

※1990年,NCEP提出了膽固醇測定的方法學建議,并在1995年又提出了LDL、HDL和TG測定的建議,并對幾項脂類測定的現(xiàn)狀(xiànzhuàng)、變異來源、分析目標、醫(yī)學決定水平及方法學、制造商和機構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被稱為美國脂類測定的綱領性文件第三十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1981年,國際免疫學會聯(lián)盟的脂類載脂蛋白委員會和美國CDC提供了有ApoAⅠ和B的質控血清,分別在83年和87年進行了室間質量控制。※1989年,國際臨床(línchuánɡ)化學聯(lián)合會(IFCC)召開了《載脂蛋白免疫化學測定的標準化會議》,整理了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化計劃,并提出了一個草案,于1989年7月討論實施。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目前國際脂類標準化體系(tǐxì)和組成(美國)

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國家協(xié)作委員會實驗室標準化專家(LSP)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國家臨床實驗室參考系統(tǒng)(NRSL)國家膽固醇參考系統(tǒng)NRS/CHO學術團體政府機構

企業(yè)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美國(měiɡuó)脂類測定的標準化體系◆1.對各項脂類測定提出(tíchū)分析目標

脂類測定分析目標(NCEP1994)組別總誤差%不準確性(偏差%)不精確度(CV)TC≤8.9≤±3≤3LDL≤12≤±4≤4HDL≤13≤±5≤4TG≤15≤±5≤5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美國(měiɡuó)脂類測定的標準化體系◆建立了脂質研究的實驗室網(wǎng)絡和國家(guójiā)膽固醇參考方法實驗室網(wǎng)絡◆有專門的機構提供標準化血清和標準化指導服務,(包括優(yōu)秀方法的研究和推薦,參考材料和質控材料的研究和提供),并定期做質量調查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我國脂類測定(cèdìng)的標準化現(xiàn)狀至今,我國尚無全國性的脂類標準化體系,但有區(qū)域性的調查和行業(yè)標準化,已做了大量(dàliàng)的基礎性工作。(1)調查摸底1987年江浙和1992年京津滬醫(yī)院實驗室Tc測定調查(2)參考物的研制老年所研制了膽固醇純度標準物質(GBW092030)和血清膽固醇標準物(GBW09138),1994年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作為國家一級標準,達到了美國標準物同等水平,純度99.8%,最近又制備了APOA和B的定值血清,得到WHO的認可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我國脂類測定(cèdìng)的標準化現(xiàn)狀(3)參考方法的研究老年所提出了HLPC法為TC的參考方法其各項技術指標達到(dádào)了美國ALBK法的要求(4)推薦常規(guī)測定方法1994年全國脂類測定研討會提出了TC、TG、HDL和LDL的推薦方法,2003年又發(fā)表了《臨床血脂測定建議》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血清(xuèqīng)脂質的測定血漿中的脂質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并與多種因素(yīnsù)有關系,因此,研究分析前的變異是血脂標準化測定的基礎,也是必要的考慮因素(yīnsù)。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第二節(jié)血清(xuèqīng)總膽固醇測定(1)化學法(ALBK法)皂化、提取、顯色、比色。美國參考(cānkǎo)方法(2)高效液相法我國的參考方法(3)酶法臨床常規(guī)測定方法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酶法測定(cèdìng)血脂的原理

膽固醇酯酶(CEH)膽固醇酯游離膽固醇+脂肪酸

膽固醇氧化酶(COD)游離膽固醇△4-膽甾烯酮+H2O2

H2O2酶H2O2+4-氨基(ānjī)安替吡啉+萘酚紅色醌亞胺+H2O

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臨床意義病理性血清膽固醇增高(zēnggāo):脂肪肝、肝臟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嚴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病理性血清膽固醇降低:肝臟疾病、肝臟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貧血第四十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第三節(jié)血清(xuèqīng)三脂酰甘油的測定△目前尚無統(tǒng)一(tǒngyī)的參考方法,美國CDC的參考方法為二氯甲烷-硫酸-變色酸法,衛(wèi)生部老年所擬推我國的TG參考方法為HLPC法△TG又稱中性脂肪,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別結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脂肪酸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TG的測定方法(1)化學法

提取、分離、皂化(zàohuà)、甘油糖的氧化和顯色(2)酶法

[氧化酶法]推薦常規(guī)方法第四十二頁,共四十六頁。精選ppt酶氧化(yǎnghuà)法測定TG的原理脂肪酶(LPC)甘油(ɡānyóu)三酯甘油(ɡānyóu)+游離脂肪酸

甘油激酶(GK)甘油+ATP甘油-3-磷酸+AD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