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石膏板常見質量問題處理_第1頁
房建工程石膏板常見質量問題處理_第2頁
房建工程石膏板常見質量問題處理_第3頁
房建工程石膏板常見質量問題處理_第4頁
房建工程石膏板常見質量問題處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膏板常見質量問題處理第1頁,共18頁。石膏板常見問題有哪些?板材過燒:是指紙面石膏板在枯燥過程中結晶水失量過度。現象是揭起紙面,紙面粘帶石膏粉。板濕:是指因枯燥程度欠缺,板材內殘留水分〔含水率〕偏高的一種物理現象。護面紙與芯材脫離〔改性淀粉〕:除嚴重過燒和板濕可造成的護面紙與石膏芯脫離外。因改性淀粉參量缺乏或其它因素,導致的護面紙與石膏芯的粘結不良。尺寸偏差:是指公稱尺寸內標準允許的偏差。板材斷裂:一般發(fā)生于運輸和吊卸搬運不當,所造成的紙面石膏板斷裂。板面平整度:是指由于護面紙性能不穩(wěn)定產生的波紋或溝槽。荷葉邊:是指板材反面上下紙搭接處的粘結程度的好壞,因粘結不良形成的開膠。第2頁,共18頁。論述板材過燒的識別與判斷方法?板材輕度過燒:一般表現為板材端頭護面紙縱深脫紙1~3㎝,正常的生產狀況下,不會出現批量性,可通過抽查確認程度和范圍,該情況下板材物理性能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不會對工程產生影響。板材嚴重過燒:一般表現為板材端頭護面紙縱深脫紙10㎝以上時,同時,板材包裹邊同樣會呈現延長性過燒,表現為板材邊部酥軟,握釘力下降。過燒到達該程度時,有導致裝修后期出現護面紙與石膏芯脫離〔起鼓〕的風險。應對此現狀進展抽查,個別現象,可裁剪使用。出現系統(tǒng)性時,應給予更換,躲避后期風險第3頁,共18頁。如何識別板濕的判斷方法輕度板濕:一般在整架拆分搬運中手感板面略有潮濕,但通過搬運水分可得到迅速蒸發(fā),恢復物理性能,不影響使用。嚴重板濕:當測定板材含水率大于0.7%時,根本判定為嚴重板濕。表象為:搬運時板材撓度〔彎曲度〕增大,并造成斷裂,甚至無法正常搬運,拖動時紙面大面積搓紙,手感觸摸板面潮濕。這類情況無法使用。第4頁,共18頁。論述板材荷葉邊識別與判斷方法?一般性荷葉邊呈現連續(xù)性,或延長長度較小,另一種,上紙紙邊1~2㎜,因施膠輥位置不當產生的荷葉邊,上述情況下不影響使用。如果出現較長或通長的荷葉邊〔指板材反面上下紙完全沒有粘結的〕,一是造成板材邊部出現通裂,二是工程無法安裝,但這類問題應屬個別現象,可裁剪用于其它位置。第5頁,共18頁。論述板材外觀質量識別與判斷的方法?外表不平整〔或中間高,兩邊低〕,以貼面板要求標準高,9.5mm板個別出現這樣問題,主是要改板子,開機頭調整厚度。板面平整度是比較敏感的問題,當然板面溝槽是不允許的,或通會有偶發(fā)現象,但不具有嚴重性和系統(tǒng)性,通過批灰即可實現作業(yè)要求,一旦現出據其程度,作出解釋是可以的。板面波紋、拉溝等不平現象:這類問題的產生與紙的指標、工藝控制等問題有關。第一、紙的因素。護面紙的橫幅定量、水分不均,透氣性不統(tǒng)一,使紙的松緊、厚薄不一,吸水性不同,在水分大的地方,濕膨脹小,水分小的地方,濕膨脹大,在枯燥區(qū)內收縮嚴重,而周圍水分少的地方干收縮小,這樣就造成了紙的膨脹、收縮不一致,而引起波紋或拉溝。第二、工藝設備的問題。成型平臺的平整度不夠或調整不到位,同樣可以造成板面不平,這種原因引發(fā)的問題較集中,容易發(fā)現,但須通過工藝設備的改進來實現板面平整度的改善。料性和料漿的波動也是導致板面不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原材料、附加材料的波動,以及制粉過程造成的波動,使得粉料和料漿的凝結時間、升重等指標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是難免的,但是,如果波動過于頻繁或波動較大就會造成后續(xù)工序的工藝難于及時調整和控制,也可以引發(fā)板面溝槽等不良現象。第6頁,共18頁。石膏板尺寸偏差對施工有何影響?板材對角線超出標準值≤5mm之要求時,一般小于10mm內,安裝中根本可以抑制。大于10mm時,對石膏板與龍骨的安裝排列搭接產生一定影響,俗稱“跳井〞,尚未出現這種情況。板材寬度偏差:標準值±60。但當負偏值較大時,如寬度為1195mm或已不合格1193mm,并且有數量時,這種現象同樣會出現與龍骨搭接問題,一旦出現,可與尺寸偏差較小的或超過正公稱尺寸值的混用,即可抵消因負偏值帶來的不便。實際上板材寬度標準應為±32更適合工程組裝。第7頁,共18頁。板材斷裂有何規(guī)律性?有時會遇到關于板材斷裂的投訴,生產過程一般不會出現斷裂現象,一旦出現應具有組織的規(guī)律和特征,斷裂的斷裂面呈直線型,這是因板材輸送是呈直線運動,卡釘劃傷所致。在吊卸過程中出現的斷裂,也具有規(guī)律性。吊卸導致斷裂的規(guī)律:整架板出現變形,強大的剪切力會導致大局部板材縱向斷裂,個別時〔架〕中間部板材斷裂。人工搬運:主要表現板面受物體劃傷或摔擊過度所致,自斷裂的橫截面可看到規(guī)律性的劃痕。上述根本描述了造成板材斷裂的成因與規(guī)律,可在實際中勘察。第8頁,共18頁。斷板如何識別與判斷?縱向斷裂:以邊部向里20公分內常見,板子平整度差,邊部上翹,主要初終凝快、護面紙收縮。橫向斷裂:劃傷,翹板或施工人員動作不協(xié)調,板子重,強度差〔護面紙〕。第9頁,共18頁。斷邊如何識別與判斷邊向里10公分處常見,料漿初凝快,手按上紙面有明顯印痕。第10頁,共18頁。石膏芯易碎、粉、酥對施工有何影響?屬于板子過燒,掂整張板子手感差,下垂〔嚴重類似濕板〕,用手指尖推邊發(fā)軟,揭護面紙,內側帶有石膏粉,兩手指易輾碎,握釘力差,釘子打進石膏粉內或打透。第11頁,共18頁。易導致波浪起鼓下垂的現象有哪些?檢查板子是否過燒:嚴重,刮膩子后起鼓〔用東西敲是空的〕;一般,吸潮變形,出現波浪。濕板〔這種流入市場的較少〕:表現護面紙外表潮,手感溫度大,兩張板前后拉搓紙、卷紙球。第12頁,共18頁。板面泡出現的原因有哪些?1、輕:料稀,解決泡〔擋泡、吹氣〕需清擋泡桿,個別如花生米大小。2、虧料:放料工,拔料工配合不當,放料后,拔料工未及時向前趕料。第13頁,共18頁。邊部損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屬搬運、裝卸車原因護面紙與石膏芯粘結不良,造成板芯裸露或局部不粘紙問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這類問題與護面紙、原材料質量及枯燥等生產工藝有關。首先,紙的透氣度的葛萊爾值太抵、吸水性過高或過低,都容易造成水分的快速損失,而引發(fā)粘結不良;其次,原料中石膏的品位太低,雜質多或者K、Na等有害雜質含量過高,影響紙與石膏芯的粘結。建筑石膏凝結時間過慢,在進入枯燥區(qū)前未能完全凝固或有假凝現象,導致建筑石膏未完全水化,從而使得枯燥后的板材脫紙。成型、枯燥速度不能隨護面紙或料漿的波動做及時調整,造成護面紙的透氣性、吸水性與枯燥速度的不協(xié)調,石膏料漿的凝結時間與成型速度的不協(xié)調,從而導致紙與石膏芯的不粘結或者板材過燒。料漿過稀、泡沫不均,枯燥后板材中大孔隙過多或過于集中等原因也會造成紙、芯的粘結不良。第14頁,共18頁。論述板材外表搓紙現象產生的原因?板材外表搓紙,即影響板材的外觀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板材的強度等內在質量指標產生不利影響,以此也不能無視。板材外表搓紙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護面紙。護面紙的層間結合力較差、紙的含水量過高,在成型吸水過程中,紙的層間結合力會進一步降低,在板材與設備之間,板材之間相對運動的過程中就會因相互摩擦而產生搓紙現象,嚴重時,搓紙產生的紙球等會對板材外表造成劃傷,而引發(fā)易斷裂等嚴重質量問題。因此,紙面石膏板生產過程中應盡量選用水分、吸水性等指標穩(wěn)定的護面紙。第15頁,共18頁。板材外表起鼓、起泡問題。紙面石膏板外表起泡、起鼓主要是因為生產中料漿太稀或者發(fā)泡劑使用不當、護面紙透氣性差等原因所致。有時起泡的直徑缺乏1cm,但幾乎遍布整個板面,這主要是石膏料漿太稀或發(fā)泡劑的泡沫穩(wěn)定性較差,大泡較多,從而使大量氣泡集中在外表形成大的氣泡,特別是放置一段時間,板材吸濕受潮以后,氣泡才更加明顯。有的氣泡較大,有時比較有規(guī)律,如沿邊部呈一條直線;也有的氣泡個數較少,也很難確定其規(guī)律性,這與護面紙的透氣性偏低且不均勻,層間結合力偏低有關。紙透氣性偏低,使得其中的水分不易蒸發(fā)而護面紙的層間結合力偏低,在生產或儲存過程中出現局部粘結不良或紙面分層,從而導致了板材外表起鼓,嚴重的表現為大面積不粘。第16頁,共18頁。板材易變形現象。隨著紙面石膏板行業(yè)及相關行業(yè)的開展與競爭,護面紙、石膏板的單位質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