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1頁2017年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輔導《兒科學》前言所占分值:50分左右
學科特點:
1.相對簡單,得分較易
2.和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學內容多有相似之處
(1)利
(2)弊
大綱變化
新增內容
呼吸系統(tǒng)疾?。盒略觥胺磸秃粑栏腥尽?/p>
小兒常見心理障礙:新增“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營養(yǎng)性疾?。盒略觥靶悍逝职Y”
感染性疾病:新增“手足口病”
中醫(yī)相關病證:新增“遺尿”、“汗證”
新增一個單元——內分泌疾病,包括一個疾病“性早熟”
刪減內容
呼吸系統(tǒng)疾?。簞h減了“急性支氣管炎”;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刪減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
變態(tài)反應、結締組織?。簞h減了“幼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第一單元兒科學基礎小兒年齡分期與生長發(fā)育小兒年齡分期與生長發(fā)育年齡分期標準各年齡期特點及與預防保健的關系體格生長發(fā)育常用指標各年齡段呼吸、脈搏、血壓常數(shù)及計算方法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感覺、運動和語言發(fā)育
年齡分期標準
古代醫(yī)籍對小兒年齡分期劃分比較詳細的是《壽世保元》,其中指出:“夫小兒半周兩歲為嬰兒,三四歲為孩兒,五六歲為小兒,七八歲為齠齔,九歲為童子,十歲為稚子矣?!爆F(xiàn)代兒科學一般將其分為七個階段。各期之間既有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不能截然分開。
1.胎兒期
從受精卵形成到小兒出生統(tǒng)稱為胎兒期。胎齡從孕婦末次月經(jīng)的第一天算起為40周,280天,以4周為一個妊娠月,即“懷胎十月”。
2.新生兒期
自出生后臍帶結扎開始至生后滿28天稱為新生兒期。圍生期又稱圍產期,是指胎齡滿28周至生后7足天。
3.嬰兒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歲為嬰兒期。
4.幼兒期
1~3周歲稱為幼兒期。
5.學齡前期
3~7周歲為學齡前期,也稱幼童期。
6.學齡期
7周歲后至青春期來臨(一般為女12歲,男13歲)稱學齡期。
7.青春期
從第二性征出現(xiàn)到生殖功能基本發(fā)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增長的時期稱為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歲到17~18歲,男孩自13~14歲開始到18~20歲。近年來,小兒進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齡有提早的趨勢。
【A1型題】
1.嬰兒期是指
A.出生28天后到滿1周歲之前
B.1周歲至滿3周歲
C.自出生后臍帶結扎時起,至生后足28天
D.3周歲后(第4年)到入小學前(6~7歲)
E.6~7歲至11~12歲
【正確答案】A
各年齡期特點及與預防保健的關系
1.胎兒期
胎兒期完全依靠母體而生存,以組織與器官的迅速生長和功能漸趨成熟為其主要特點,尤其妊娠早期是機體各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如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便可影響胎兒各器官的正常分化,從而造成流產或各種畸形。因此孕期保健必須從妊娠早期開始。
2.新生兒期
此時小兒開始獨立生活,是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階段。由于生理調節(jié)和適應能力不成熟,受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因此,此期小兒的發(fā)病率高,常有產傷、感染、窒息、出血、溶血及先天畸形等疾病發(fā)生。新生兒期保健重點強調合理喂養(yǎng)、保暖及預防感染等。
圍生期包括了胎兒晚期、分娩過程和新生兒早期,是小兒經(jīng)歷巨大變化、生命遭受最大危險的時期。此期的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產科和新生兒科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重視優(yōu)生優(yōu)育必須抓好圍生期保健。
3.嬰兒期
此期是小兒生長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需要攝入的熱量和營養(yǎng)素(尤其是蛋白質)特別高,但由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尚不夠完善,因此容易發(fā)生消化紊亂和營養(yǎng)不良;半歲以后,因來自母體獲得的被動免疫力逐漸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應提倡母乳喂養(yǎng),科學育兒,同時應做好計劃免疫。
4.幼兒期
此期小兒生長速度稍減慢,但活動范圍增大,接觸周圍事物增多,故智能發(fā)育較前突出,語言、思維和交往能力增強,但對危險事物的識別能力差,應注意防止意外創(chuàng)傷和中毒;斷乳和添加其他食物須在幼兒早期完成,因此要注意保證營養(yǎng),防止營養(yǎng)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亂。
5.學齡前期
此期生長速度減慢,但智能發(fā)育更趨完善,好奇多問,求知欲旺,模仿性強,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注意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為入學做好準備。學齡前期兒童易患腎炎、風濕熱等疾病,應注意防治。
6.學齡期
此期體格生長穩(wěn)步增長,除生殖系統(tǒng)外其他器官的發(fā)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腦的形態(tài)發(fā)育基本完成,智能發(fā)育進一步成熟,控制、理解、分析和綜合能力增強,是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重要時期。發(fā)病率較前有所降低,但要注意預防近視和齲齒,端正坐、立、行的姿勢,安排有規(guī)律的生活和學習,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和睡眠。
7.青春期
此期主要特點為體格生長再度加速,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繼而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漸趨成熟,性別差異顯著,女孩出現(xiàn)月經(jīng),男孩發(fā)生遺精,第二性征逐漸明顯。此時由于神經(jīng)內分泌調節(jié)不穩(wěn)定,常出現(xiàn)心理、行為和精神方面的不穩(wěn)定。此期疾病多與內分泌及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有關,如甲狀腺腫、貧血,女孩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規(guī)則、痛經(jīng)等。在保健方面,除保證供給足夠的營養(yǎng)以滿足生長發(fā)育迅速增加所需外,尚應根據(jù)其心理和生理上的特點,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A1型題】
1.下列哪項是新生兒保健的重點
A.防止意外創(chuàng)傷
B.防止中毒
C.注意保溫
D.注意添加輔食
E.防止消化功能紊亂
【正確答案】C
2.嬰兒期要注意預防的主要疾病是
A.寒冷綜合征
B.傳染病
C.感染性疾病
D.風濕熱
E.近視眼
【正確答案】C
體格生長發(fā)育常用指標
1.體重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平均為3kg,生后3月齡的嬰兒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12月齡時嬰兒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是第一個生長高峰;2歲時嬰兒體重約為出生時的4倍;2歲后到11~12歲前每年體重增長約2kg。為便于臨床應用,可按公式粗略估計體重:
≤6月齡嬰兒體重:出生時體重(kg)+月齡×0.7(kg)
7~12月齡嬰兒體重:6(kg)+月齡×0.25(kg)
2歲至青春前期體重:年齡×2(kg)+7(或8)(kg)
2.身高(長)
<3歲的兒童立位測量不易準確,應仰臥位測量,稱身長;3歲以后用站立測量為身高。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長平均約50cm;第1年內增長最快,約25cm;第2年增長稍慢,約1Ocm;2歲時身長約85cm。身高在進入青春早期時出現(xiàn)第二次增長高峰,速度達兒童期的2倍,持續(xù)約2~3年。2~12歲身高(長)的估算公式為:身高(cm)=7×年齡+70。
3.頭圍
新生兒頭圍平均34cm,在第一年的前3個月和后9個月頭圍都約增長6cm,故1歲時頭圍為46cm;生后第2年頭圍增長減慢,2歲時頭圍48cm,5歲時為50cm,15歲時接近成人約為54~58cm。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頭圍過大常見于腦積水和佝僂病后遺癥,頭圍過小提示腦發(fā)育不良。
4.胸圍
用軟尺由乳頭向后背繞肩胛角下緣繞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出生時胸圍平均為32cm,比頭圍小1~2cm,1周歲左右頭、胸圍相等,以后胸圍逐漸大于頭圍,1歲至青春前期胸圍超過頭圍的厘米數(shù)約等于小兒歲數(shù)減1。
5.顱骨發(fā)育
前囟出生時約1.0~2.0cm,以后隨顱骨發(fā)育而增大,約在1~1.5歲時閉合。后囟在出生時即已很小或已閉合,最遲約于生后6~8周閉合。
檢查前囟門對兒科臨床很重要,早閉或過小見于小頭畸形遲閉、過大見于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等;前囟飽滿常提示顱內壓增高,見于腦積水、腦炎、腦膜炎和腦腫瘤等疾??;凹陷則見于脫水或極度消瘦者。
6.脊柱發(fā)育
脊柱的變化反映椎骨的發(fā)育。3個月左右隨著抬頭動作的發(fā)育出現(xiàn)頸椎前凸;6個月后會坐時,出現(xiàn)向后凸的胸曲;1歲會走時出現(xiàn)腰椎前凸,至6~7歲時這3個脊柱自然彎曲才被韌帶所固定,脊柱的生理彎曲使身體姿勢得到平衡。
7.長骨發(fā)育
臨床上,嬰兒早期應攝膝部X線片,年長兒攝左手腕骨的正位片,了解骨的發(fā)育,判斷骨齡。腕部出生時無骨化中心,其出現(xiàn)的時間次序為:3個月左右有頭狀骨、鉤骨;約1歲時出現(xiàn)下橈骨骺;2~2.5歲有三角骨;3歲左右有月骨;3.5~5歲出現(xiàn)大、小多角骨;5~6歲時有舟骨;6~7歲有下尺骨骺;9~10歲時出現(xiàn)豆狀骨。10歲時出全,共10個。故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shù)目約為其歲數(shù)加1。臨床常測定骨齡以協(xié)助診斷某些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癥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癥、腎小管酸中毒等骨齡明顯延后;中樞性性早熟和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則骨齡常超前。
8.牙齒的發(fā)育
牙齒可分為乳牙和恒牙兩種,乳牙20個,恒牙32個。約自6個月起(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尚未出牙者可視為異常,乳牙最晚2歲半出齊。2歲以內乳牙的數(shù)目約為月齡減4(或6)。6~7歲乳牙開始脫落換恒牙。
【A1型題】
1.3歲兒童的正常體重大約為()
A.10kg
B.16kg
C.12kg
D.14kg
E.20kg
【正確答案】D
2.小兒前囟閉合的正常時間是()
A.4~6個月
B.8~10個月
C.12~18個月
D.18~20個月
E.20~22個月
【正確答案】C
各年齡段呼吸、脈搏、血壓常數(shù)及計算方法
1.呼吸、脈搏
各年齡小兒呼吸、脈搏比較,見下表。年齡呼吸脈搏呼吸:脈搏新生兒45~40140~1201:3≤1歲40~30130~1101:~(3~4)1~3歲30~25120~1001:~(3~4)3~7歲25~20100~801:47歲~14歲20~1890~701:42.血壓
測量血壓時應根據(jù)不同年齡選擇不同寬度的袖帶,應為上臂長度的1/2~2/3,袖帶過寬時測得血壓值較實際為低,過窄時則較實際為高。新生兒和小嬰兒可用多普勒血壓測量儀測定收縮壓,或用簡易的潮紅法測量。小兒年齡愈小血壓愈低。
兒童時期正常血壓可用公式推算:收縮壓(mmHg)=2×年齡(歲)+80;舒張壓(mmHg)=收縮壓×2/3。(kPa值=mmHg測定值÷7.5)
【A1型題】
1.按公式計算,正常5歲小兒的收縮壓是()
A.84mmHg
B.88mmHg
C.90mmHg
D.92mmHg
E.100mmHg
【正確答案】C
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
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生長發(fā)育的速度和順序都遵循一定規(guī)律進行。
1.生長發(fā)育是連續(xù)的過程
生長發(fā)育在整個小兒時期不斷地進行,但各年齡階段生長發(fā)育并非等速進行。體格的生長基本上是,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如體重、身長在生后第一年,尤其是生后最初6個月增長很快,后半年逐漸減慢,但至青春期生長速度又猛然加快。
2.各系統(tǒng)器官發(fā)育不平衡
小兒各系統(tǒng)的發(fā)育順序,各器官的生長速度有其階段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較早;淋巴系統(tǒng)在兒童期生長迅速,于青春期前達到高峰,此后逐漸降至成人水平;其他器官如心、肝、腎和肌肉等增長基本與體格生長平行;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較晚。
3.生長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
生長發(fā)育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
①由上到下:先抬頭、后抬胸,再會坐、立、行;
②由近到遠:從臂到手,從腿到腳的活動;
③由粗到細:從全掌抓握到手指拾??;
④由簡單到復雜:先畫直線后畫圓圈;
⑤從低級到高級:先從看、聽等感性認識發(fā)展到記憶、思維等理性認識。
4.生長發(fā)育的個體差異
小兒生長發(fā)育雖按一定的規(guī)律發(fā)展,但在一定范圍內受遺傳、營養(yǎng)、性別、疾病、教養(yǎng)、環(huán)境的影響而存在相當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每個人的生長發(fā)育水平不會完全相同,在一定范圍內的正常值也不是絕對的,必須結合考慮影響個體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A1型題】
1.小兒動作發(fā)育規(guī)律中錯誤的是()
A.頭尾規(guī)律
B.遠近規(guī)律
C.左右規(guī)律
D.由不協(xié)調到協(xié)調
E.由粗動作到精細動作
【正確答案】C
感覺、運動和語言發(fā)育
1.感覺發(fā)育
(1)視覺
新生兒已有視覺感應功能,但視覺不敏銳,只能短暫注視較近處(15~20cm內)緩慢移動的物體,可出現(xiàn)一時性斜視和眼球震顫,3~4周內消失。新生兒后期視覺感知發(fā)育迅速,1個月可凝視光源,開始有頭眼協(xié)調;3~4個月看自己的手;4~5個月認識母親面容,初步分辨顏色,喜歡紅色;1~2歲喜看圖畫,能區(qū)別形狀;6歲視深度已充分發(fā)育,視力達1.0。
(2)聽覺
出生時中耳鼓膜有羊水潴留,聽力較差;3~7日后羊水逐漸吸收聽覺已相當好;3~4個月時頭可轉向聲源,聽到悅耳聲時會微笑;7~9個月時能確定聲源,開始區(qū)別語言的意義;1歲時聽懂自己的名字;2歲后能區(qū)別不同聲音;4歲聽覺發(fā)育完善。
2.運動發(fā)育
運動發(fā)育或稱神經(jīng)運動發(fā)育,可分為大運動(包括平衡)和細運動兩大類。發(fā)育規(guī)律是:自上而下、由近到遠、由不協(xié)調到協(xié)調、先正向動作后反向動作。
(1)平衡與大運動如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走、跑、跳等。一般小兒3個月抬頭較穩(wěn),4個月翻身,6個月時能獨坐,8~9個月可用雙上肢向前爬,1歲能走,2歲會跳,3歲才能快跑。
(2)細動作
是指手指的精細動作。新生兒兩手緊握拳,生后3個月時能有意識地握物,3~4個月時能玩弄手中物體,6~7個月時出現(xiàn)換手、捏與敲等探索性動作,9~10個月能用拇指取細小物品,12~15個月時能用匙取食、亂涂畫,2~3歲會用筷子,4歲能自己穿衣,繪畫及書寫。
3.語言發(fā)育
新生兒啼哭是語言的開始,然后咿呀作語;6個月時能發(fā)出個別音節(jié);1歲時能連說兩個重音的字,會叫“媽媽”,先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后組成句子;4歲時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敘述簡單事情;6歲時說話完全流利,句法基本正確。
【A1型題】
1.6~7個月嬰兒應會的動作是()
A.會爬
B.扶站
C.獨坐
D.獨走
E.雙腳跳
【正確答案】C
小兒生理特點、病理特點小兒生理特點、病理特點小兒生理特點小兒病理特點小兒稚陰稚陽學說的意義
生理特點
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臟腑,即五臟六腑;嬌嫩,即嬌氣、嫩弱之意;形,指形體結構,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氣,指生理功能活動,如肺氣、脾氣、腎氣等;充,即充實、完善之意。
所謂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即小兒時期機體各系統(tǒng)和器官的形態(tài)發(fā)育及生理功能都處在不斷成熟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
《靈樞·逆順肥瘦》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薄缎核幾C直訣·變蒸》說:“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這些都是對此特點的論述。雖然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更為突出,故曰小兒“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腎常虛”。
2.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
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是指小兒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無論在機體的形態(tài)結構方面,還是各種生理功能方面,都在迅速地不斷地向著成熟完善的方面發(fā)展。
古代醫(yī)家把小兒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的特點概括為“純陽之體”或“體稟純陽”。如《顱囟經(jīng)·脈法》說:“凡孩子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薄凹冴枴闭f明小兒生機旺盛,發(fā)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蓬勃景象。因此“純陽”并不等于“盛陽”、有陽無陰或陽亢陰虧。
病理特點
小兒病理特點可以將其歸納為“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1.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
由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調,乳食不能自節(jié),一旦調護失宜,外則易為六淫所侵,內則易為飲食所傷,故病理上表現(xiàn)為易于發(fā)病,易于傳變,年齡越小則越顯突出。
小兒易發(fā)疾病,除先天稟賦及與胎產護理有關的病證外,常見病、多發(fā)病突出表現(xiàn)在肺、脾、腎系疾病和傳染病等方面,這與其“三不足”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
小兒病理特點的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這是由于小兒肝發(fā)育未臻成熟,心怯神弱、肝氣未盛,外邪一旦侵襲,易于鴟張入里,化毒化火,犯肝而生風、犯心而生驚,故易發(fā)生心肝病證,如壯熱、昏迷、抽搐之驚風、疫毒痢、暑溫等。
易虛易實,是指小兒一旦患病,則邪氣易實而正氣易虛。實證往往可迅速轉化為虛證,或者轉為虛實并見之證;虛證往往兼見實象,出現(xiàn)錯綜復雜的證候。
易寒易熱,是由于小兒具有“稚陰稚陽”的特點,患病之后不但寒證易于轉化為熱證,也容易從熱證轉化為寒證,而尤以寒證轉化為熱證更為突出。因為小兒體屬“純陽”、“稚陰”,所以在病機轉化上寒易化熱表現(xiàn)尤為突出。
2.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雖然小兒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但小兒活力充沛,對藥物的反應敏捷;病因單純,憂思較少,精神樂觀。只要診斷正確、辨證準確、治療及時、處理得當、用藥適宜,疾病就容易很快康復,正如張景岳《小兒則》云:“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但能確得其本而撮取之,則一藥可愈?!?/p>
稚陰稚陽學說的意義
清代醫(yī)家吳鞠通運用陰陽理論,將小兒的生理特點概括為“稚陽未充,稚陰未長”。這里的“陰”,指機體的精、血、津液及臟腑、筋骨、腦髓、血脈、肌膚等有形之質;“陽”指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臻成熟。稚陰稚陽包括了機體柔嫩、氣血未盛、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理疏松、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
吳鞠通的稚陰稚陽理論,從陰陽學說方面進一步闡明了小兒時期的機體,無論是在形體方面還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處于相對不足的狀態(tài),都需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生長發(fā)育,才能逐步趨于完善和成熟。
小兒生理特點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
小兒病理特點
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
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小兒稚陰稚陽學說的意義
稚陰稚陽:小兒機體柔弱,陰陽二氣均較幼稚,形體和功能未臻完善的一面。
純陽:生長迅速。
【A1型題】
1.小兒生理特點中所說的“稚陰稚陽”的含義是()
A.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
B.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C.年齡越小,生長越快
D.年齡越小,發(fā)育越快
E.純陽無陰,陽常有余
【正確答案】B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小兒病理特點的是()
A.傳變迅速
B.發(fā)病容易
C.易趨康復
D.臟腑充實
E.臟氣清靈
【正確答案】D
小兒喂養(yǎng)與保健小兒喂養(yǎng)與保健營養(yǎng)基礎能量、營養(yǎng)物質、水的需要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和方法人工喂養(yǎng)的基本知識輔助食品的添加原則小兒保健的主要內容、傳染病管理和計劃免疫營養(yǎng)基礎(略)
能量、營養(yǎng)物質、水的生理需要
1.能量的需要
機體的新陳代謝需要能量維持,能量由食物中的營養(yǎng)素(糖類、脂肪、蛋白質)供給。
小兒能量的需要分五個方面:即基礎代謝、生長發(fā)育、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活動所需、排泄消耗。以上五方面所需熱量的總和,稱為能量需要的總量。
1歲以內嬰兒能量需要的總量為每日460kJ/kg(11Okcal/kg),以后每增加3歲減去42kJ/kg(10kcal/kg);到15歲每日約為250kJ/kg(60kcal/kg)。
2.營養(yǎng)素的需要
營養(yǎng)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等。其中,蛋白質所供熱量占總熱量的10%~15%。脂肪是供給熱量的重要來源,占總熱量的25%~30%,糖類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占總熱量的50%~60%,
維生素與無機鹽每日需要量甚微,雖不產生熱量,但對維持生長發(fā)育與生理功能均不可缺。
正常嬰兒需水量為每日100~150ml/kg,1~3歲約需每日11Oml/kg,以后每隔3年減少每日25ml/kg。成人需水量為每日50ml/kg。
【A1型題】
1.小兒所需的熱量,除了基礎代謝所需外,還包括()
A.活動所需
B.排泄的消耗
C.生長發(fā)育所需
D.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
E.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E
2.15歲每日能量的需要約為()
A.250kJ/kg
B.220kJ/kg
C.4500kJ/kg
D.360kJ/kg
E.750kJ/kg
【正確答案】A
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和方法
生后6個月之內以母乳為主要食品者,稱為母乳喂養(yǎng)。
1.優(yōu)點
母乳是嬰兒最適宜的天然營養(yǎng)品。母乳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脂肪、糖之比例為1:3:6;母乳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含有豐富的抗體和免疫活性物質,有抗感染和抗過敏的作用;母乳溫度適宜、經(jīng)濟、衛(wèi)生;母乳喂養(yǎng)能增進母子感情;產后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促其早日恢復。
2.方法
(1)時間
主張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就可開奶,滿月前堅持按需喂哺,隨著月齡增長逐漸定時喂養(yǎng),每次哺乳不宜超過20分鐘。
(2)方法
乳母取坐位;每次哺乳前要用溫開水拭凈乳頭,將小兒抱于懷中,讓嬰兒吸空一側乳房后再吸另一側。哺乳完畢后將小兒輕輕抱直,頭靠母肩,輕拍其背,使吸乳時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可減少溢乳。
(3)斷奶
一般在10~12個月可完全斷奶,最遲不超過一歲半。
【A1型題】
1.下列關于母乳喂養(yǎng)優(yōu)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A.營養(yǎng)豐富
B.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
C.含有豐富的抗體和免疫活性物質
D.刺激子宮舒張
E.增進母子感情
【正確答案】D
人工喂養(yǎng)的基本知識
由于各種原因母親不能喂哺嬰兒時,可選用牛、羊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養(yǎng)嬰兒,稱為人工喂養(yǎng)。人工喂養(yǎng)不如母乳喂養(yǎng),但如能選用優(yōu)質乳品或代乳品,調配恰當,供量充足,注意消毒,也能滿足小兒營養(yǎng)需要,使生長發(fā)育良好。
牛乳是最常用的代乳品,所含蛋白質雖然較多,但以酪蛋白為主,酪蛋白易在胃中形成較大的凝塊,不易消化。另外,牛乳中含不飽和脂肪酸少,明顯低于人乳,牛乳中乳糖含量亦低于人乳。奶方的配制包括稀釋、加糖和消毒三個步驟。稀釋度與小兒月齡有關,生后不滿2周采用2:1奶(即2份牛奶加1份水);以后逐漸過渡到3:1或4:1奶;滿月后即可進行全奶喂養(yǎng)。加糖量為每1OOml加5~8g;嬰兒每日約需加糖牛奶11OmL/kg,需水每日150mL/kg(包含牛乳量)。目前,常用的乳制品還有全脂奶粉、配方奶粉、鮮羊乳等。在不易獲得乳制品的地區(qū)或對牛奶過敏的嬰兒,還可選用大豆類代乳品進行喂養(yǎng)。
輔助食品的添加原則
添加輔食時應根據(jù)嬰兒的實際需要和消化系統(tǒng)的成熟程度,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添加輔食的原則有:
①從少到多
②由稀到稠
③由細到粗
④由一種到多種
⑤天氣炎熱或嬰兒患病時,應暫緩添加新品種。
【A1型題】
1.輔助食品的添加原則錯誤的是()
A.從少到多
B.由稠到稀
C.由一種到多種
D.由細到粗
E.天氣炎熱和嬰兒患病時,應暫緩添加新品種
【正確答案】B
保健的主要內容、傳染病管理和計劃免疫
1.各年齡保健原則及重點
(1)胎兒期及圍生期保健
兒童保健實際應從其父母婚前做起,胎兒的正常發(fā)育與孕母健康密切相關,母親的遺傳、營養(yǎng)、疾病、環(huán)境、生活、情緒等都可影響胎兒,故胎兒期保健應以孕母保健為重點。強調精神調攝,可令氣血安和,身心健康。此外,應調攝飲食,勿亂服藥,謹避六淫,預防各種感染,定期監(jiān)測,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異常。
(2)新生兒保健
此期發(fā)病率、死亡率都極高,尤以出生第一周為顯,故對新生兒在第一個月應訪視2~3次,了解小兒出生后健康、喂養(yǎng)、疾病等情況,進行全面體格檢查,隨時進行具體指導和示范。
(3)嬰幼兒保健
嬰幼兒易患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感染性疾病及小兒傳染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仍高,故應提倡母乳喂養(yǎng),合理添加輔食;定期體格檢查,進行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合理安排小兒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完成基礎計劃免疫。
(4)學齡前期兒童保健
此期應繼續(xù)監(jiān)測生長發(fā)育,隨時進行缺點矯治;重視早期教育,培養(yǎng)小兒獨立生活能力及良好的品德;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體質;防止意外事故,加強傳染病防治。
(5)學齡期及青春期保健
此期小兒處于長身體、長知識階段,應保證營養(yǎng),加強體格鍛煉;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加強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性情、脾氣;重視青春期衛(wèi)生,對中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衛(wèi)生和心理衛(wèi)生教育。
2.傳染病管理
對患者必須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管好傳染源,減少交叉感染,控制播散。
3.計劃免疫的實施
應注意按期完成各種預防接種,建立預防接種檔案。1歲內嬰兒需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麻疹減毒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預防接種。此外,根據(jù)流行地區(qū)、季節(jié),進行乙型腦炎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風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等的接種。
小兒診法概要小兒診法概要望診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指紋診查的方法及臨床意義啼哭聲、尿液、糞便氣味的診斷意義問診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基本脈象按診(皮膚、頭顱、胸腹、四肢)
小兒診法概要
望診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
望診在兒科疾病的診斷上顯得尤為重要,歷代兒科醫(yī)家都把望診列為四診之首。兒科望診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態(tài)、審苗竅、察指紋、辨斑疹、察二便等六個方面的內容。
1.整體望診
包括神、色、形、態(tài)四部分。
(1)望神
(2)望色
(3)望形體
頭方發(fā)少、囟門遲閉,可見于佝僂病。頭大頸縮、前囟寬大、頭縫裂開、眼珠下垂者,見于解顱。
(4)望姿態(tài)“陽主動,陰主靜”。喜伏臥者,多為內傷乳食;喜蜷臥者,多為內寒或腹痛;翻滾不安,呼叫哭吵,雙手捧腹,多為腹痛;端坐喘促,痰鳴哮吼,多為哮喘;氣促鼻扇,胸肋凹陷,常為肺炎喘嗽。
2.局部望診
包括頭面、苗竅、指紋、二便及斑、疹、痧、痘。
(1)舌象
小兒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望診包括望舌質和舌苔。
舌質:正常舌質呈淡紅,不胖不瘦,潤澤柔軟,活動自如。舌質淡白為氣血虧虛。
舌苔:外感初起,病在衛(wèi)表,舌苔薄白;薄白而干,或嫩黃者,為外感風熱;薄白而潤者,為外感風寒。
(2)察目
首先觀察眼神,若黑睛圓大、光亮靈活,為肝腎氣血充沛;眼無光彩,二目無神,為病態(tài);兩目凝視,或直或斜,多為肝風內動;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病多危重;瞳孔縮小,多為熱毒內閉,見于中毒(有機磷、毒蕈或某些藥物)。注意眼窩有無凹陷,眼瞼有無浮腫、下垂,結膜是否充血、鞏膜是否黃染。
(3)望鼻
鼻塞,流清涕,伴有噴嚏,為風寒感冒;鼻流黃濁涕者,多為風熱客肺;鼻流濁涕,有腥臭而反復難愈者,多為肺經(jīng)郁熱,常見于鼻淵;鼻衄為肺經(jīng)有熱,血熱妄行;鼻孔干燥,為肺熱傷津,或燥邪犯肺;鼻翼扇動,兼有高熱者,多為邪熱壅肺。
(4)望口
依次觀察口唇、口腔黏膜、齒齦及咽喉。唇干櫻紅,多為暴瀉傷陰;上下唇緊閉者,多為風邪入絡或肝風內動??谇?、舌部黏膜破潰糜爛,滿口白屑,狀如雪花,為脾經(jīng)郁熱,多見于鵝口瘡;兩頰黏膜有針尖大小的白色小點,周圍紅暈,為麻疹黏膜斑。牙齦紅腫多屬胃火上炎;咽紅乳蛾腫大,為外感風熱或胃熱之火上炎;咽部有灰白色假膜,輕拭不去,重擦出血,白膜復生,常為白喉。
(5)察耳
耳內流膿,牽耳作痛者,為肝膽火盛,見于化膿性中耳炎。若以耳垂為中心的彌漫腫脹疼痛,則為流行性腮腺炎。
(6)望二陰
女孩前陰紅赤而潮濕者,多為濕熱下注,兼有瘙癢者,應注意有無滴蟲。肛門潮濕有紅疹,多為尿布皮炎,肛門瘙癢,入夜尤甚,多為蟯蟲侵擾;便后直腸脫出,多屬中氣虧虛,見于脫肛。
(7)辨斑疹
應注意辨別斑疹形態(tài)、出疹部位、時間、順序、按之有無退色、并發(fā)癥狀、發(fā)熱與出疹的關系及恢復期表現(xiàn)。
(8)察二便
乳幼兒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哭吵,常為腸套疊所致;大便呈灰白色者,可見于膽道閉鎖。
指紋診查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觀察指紋是兒科的特殊診法,適用于3歲以下小兒。指紋是從虎口沿食指內側(橈側)所顯現(xiàn)的脈絡(淺表靜脈)。以食指三指節(jié)分風、氣、命三關,食指根(連掌)的第一指節(jié)為風關,第二指節(jié)為氣關,第三指節(jié)為命關。正常小兒的指紋隱約可見,色澤淡紫,紋形伸直,不超過風關。臨床根據(jù)指紋的浮沉、色澤、推之是否流暢及指紋到達的部位來辨證。并以“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作為辨證綱領。
1.浮沉分表里
浮,為指紋顯露;沉,為指紋深隱。即以指紋顯隱來分辨疾病的表里。
2.紅紫辨寒熱
紅,為紅色,即指紋顯紅色,主寒證;紫,紫色,指紋顯紫色,主熱證。
3.淡滯定虛實
淡,為推之流暢,主虛證;滯,為推之不流暢,復盈緩慢,主實證。
4.三關測輕重
根據(jù)指紋所顯現(xiàn)的部位判別疾病的輕重,達風關者病輕,達氣關者稍重,達命關者病重。若“透關射甲"即指紋穿過了風、氣、命三關達到指甲的部位,則病情危篤。
指紋診法在臨床有一定的診斷意義。但若紋證不符時,當“舍紋從證”。
啼哭聲、尿液、糞便氣味的臨床診斷意義
啼哭是小兒的語言,由于饑餓思食、尿布浸濕、包扎過緊等護理不當時小兒常以啼哭表示不適,故小兒啼哭并非一定有病。健康小兒啼哭有淚,聲音洪亮,屬正常。但若啼哭聲尖銳、忽然驚啼、哭聲嘶啞、大哭大叫不止,或常啼無力,聲慢而呻吟者,當詳察原因。
新生兒生后3~4天內,大便呈黏稠糊狀,褐色,無臭氣,日行2~3次,是為胎糞。單純母乳喂養(yǎng)之嬰兒大便呈卵黃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氣,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為主喂養(yǎng)者,大便色淡黃,質較干硬,有臭氣,日行1~2次。當小兒飲食過渡到與成人接近時,大便亦與成人相似。
大便燥結,為內有實熱或陰虛內熱;大便稀薄,夾有白色凝塊,為內傷乳食;大便稀薄,色黃穢臭,為腸腑濕熱;下利清谷,洞泄不止,為脾腎陽虛;大便赤白黏凍,為濕熱積滯,常見于痢疾;嬰幼兒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性哭鬧,常為腸套疊;大便色澤灰白不黃,多系膽道阻滯。
小便清澈量多為寒;小便色黃量少為熱;尿色深黃為濕熱內蘊;黃褐如濃茶,多為濕熱黃疸。尿色紅如洗肉水或鏡檢紅細胞增多者為尿血,大體鮮紅色為血熱妄行,淡紅色為氣不攝血,紅褐色為瘀熱內結,暗紅色為陰虛內熱。
【A2型題】
1.小兒哭聲綿長,口作吮乳狀,多為
A.饑餓
B.口瘡
C.腹痛
D.咽喉水腫
E.尿布潮濕不適
【正確答案】A
問診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
小兒問診的內容除與成人相同者外,要注意問年齡、問個人史,要結合兒科病的發(fā)病特點詢問。
1.問個人史
(1)出生史
包括胎次、產次、是否足月,母親孕期健康狀況,順產或難產,接生技術,有無窒息、出血、感染,出生時體重和出生后評分等。
(2)喂養(yǎng)史
包括喂養(yǎng)方式,代乳品種類,體重增長,添加輔食情況等。
(3)生長發(fā)育史
身長、體重隨年齡增長情況,動作發(fā)育、語言發(fā)育及社會適應能力。
2.問預防接種史
了解實行計劃免疫及免疫反應等情況。
【A1型題】
1.問個人史的內容不包括以下
A.生產史
B.喂養(yǎng)
C.發(fā)育
D.學習情況
E.年齡
【正確答案】E
基本脈象
3歲以下小兒由于其手臂短,難分三部,加之診病時小兒多有哭鬧,影響脈象的真實性,故一般以察指紋診法代替切脈。
3歲以上小兒用“一指定三關”的方法診脈,也稱作“寸口一指脈”,即一般以一指正按定關脈,向前輾定寸脈,向后輾定尺脈。正常小兒脈象平和,較成人細軟而快。
小兒脈象有浮、沉、遲、數(shù)、有力、無力六種。浮沉分表里,遲數(shù)辨寒熱,有力、無力定虛實。輕按能及為浮脈,多見于表證,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重按才能觸及的為沉脈,多見于里證,沉而有力為里實,沉而無力為里虛;脈搏頻速,一息六七次以上的數(shù)脈,多見于熱證,數(shù)而有力為實熱,數(shù)而無力為虛熱。肝病、驚風可見弦脈;痰涎壅盛或積滯內蘊,常有滑脈。
按診(皮膚、頭顱、胸腹、四肢)
1.按皮膚
2.按頭囟
顱骨按之不堅而有彈性感,多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3.按胸腹
4.按四肢
兒科辨證的意義(略)兒科辨證的意義八綱辨證的意義臟腑辨證的意義衛(wèi)氣營血辨證的意義兒科治療概要兒科治療概要疾病的治療原則藥物劑量計算的常用方法常用中醫(yī)內治法則捏脊療法的治療機理小兒疾病的治療原則
1.中西醫(yī)有機結合,取長補短
2.治療要及時,方藥要精簡
3.注意調理和顧護脾胃
4.注重整體治療,合理調護
藥物劑量計算常用方法
小兒用藥劑量較成人更須準確,計算方法有多種,按體重、體表面積、年齡或按成人劑量折算。
1.按體重計算
是西醫(yī)最常用、最基本的計算方法。應以實際測得體重為準,或按公式計算(小兒生長發(fā)育章節(jié))獲得。每日(次)劑量=病兒體重(kg)×每日(次)每千克體重需要量。年齡愈小,每千克體重劑量相對稍大,年長兒按體重計算劑量超過成人量時,以成人劑量為限。
2.按體表面積計算
此法較按年齡、體重計算更為準確。近年來多主張按體表面積算。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為:<30kg小兒體表面積(m2)=0.035×體重(kg)+0.1;>30kg小兒體表面積(m2)=0.02×(體重kg-30)+1.05。小兒劑量=劑且/(m2)×小兒體表面積(m2)。
3.按年齡計算
適用劑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確的藥物,如營養(yǎng)類藥物可按年齡計算,比較簡單易行。
4.按成人量計算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50,此法僅用于未提供小兒劑量的藥物,所得劑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5.小兒中藥用量
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6,乳嬰兒為成人量的1/3,幼兒為成人量的1/2,學齡兒童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
【A1型題】
1.小兒藥物劑量計算常用方法不包括
A.按身高計算
B.按體重計算
C.按體表面積計算
D.按年齡計算
E.按成人量折算
【正確答案】A
2.乳嬰兒中藥用量為成人量的
A.1/6
B.1/5
C.1/4
D.1/3
E.1/2
【正確答案】D
常用內治法則(略)
常用外治法的治療機理和適應證
1.推拿療法
推拿是根據(jù)經(jīng)絡腧穴、營衛(wèi)氣血的原理,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神經(jīng)、循環(huán)、消化、代謝、運動等解剖生理知識,用手法物理刺激經(jīng)穴和神經(jīng),以達到促進氣血運行、經(jīng)絡通暢,調節(jié)神經(jīng)功能,增強體質和調和臟腑的作用。常用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搓等法。主要用于治療小兒泄瀉、腹痛、厭食、斜頸等病證。
2.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是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jīng)的捏拿,達到調整陰陽、通理經(jīng)絡、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為目的的一種療法。常用治疳證、嬰兒泄瀉及脾胃虛弱的患兒。
3.針灸與打刺療法
小兒針灸循經(jīng)取穴基本與成人相同,但一般采用淺刺、速刺、不留針的針法;小兒灸法常適用于慢性虛弱性疾病及以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
打刺療法也稱皮膚針刺法(梅花針、七星針),主要用于治療腦癱后遺癥。
刺四縫療法,四縫是經(jīng)外奇穴,位于食、中、無名及小指四指中節(jié)橫紋中點,是手三陰經(jīng)所過之處。針刺四縫有解熱除煩、通暢百脈、調和臟腑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疳證、厭食。
4.拔罐療法
本法可促進氣血流暢、營衛(wèi)運行,也有祛風散寒、宣肺止咳、舒筋活絡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遺尿等病證。小兒常用口徑4~5cm的竹罐或玻璃罐。
【A1型題】
1.捏脊療法的治療經(jīng)脈是
A.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
B.任脈
C.督脈、膀胱經(jīng)
D.帶脈
E.肺經(jīng)
【正確答案】C
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和液體療法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和液體療法脫水程度的判斷代謝性酸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液體療法液量計算脫水程度的判斷
【A2型題】
1.患兒,腹瀉3天,口唇黏膜干燥,精神萎靡,皮膚干燥、彈力差;眼窩、前囟明顯凹陷;哭時少淚。脫水程度為
A.輕度
B.中度
C.重度
D.極重度
【正確答案】B
代謝性酸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輕度酸中毒的癥狀不明顯,常被原發(fā)病所掩蓋。較重酸中毒表現(xiàn)為呼吸深而有力,唇呈櫻桃紅色,精神萎靡,嗜睡,惡心,頻繁嘔吐,心率增快,煩躁不安,甚則出現(xiàn)昏睡、昏迷、驚厥等。嚴重酸中毒,血漿pH值<7.20時,心肌收縮無力,心率轉慢,心輸出量減少,周圍血管阻力下降,致低血壓、心力衰竭和室顫。半歲以內小嬰兒呼吸代償功能差,酸中毒時其呼吸改變可不典型,往往僅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
【A1型題】
1.下列哪項是輕度小兒代謝性酸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
A.呼吸淺快
B.心率不變
C.厭食,惡心,嘔吐
D.血壓升高
E.呼吸淺慢
【正確答案】C
液體療法液量計算
1.液體療法
是糾正失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恢復和維持血容量、體液平衡的重要措施。輸液前,要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性質、程度有正確的估計,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合理有效的補充方案。液體療法計算主要包括累積損失、繼續(xù)損失和生理需要等三個部分。
2.液量計算
(1)補充累積損失量
①定輸液總量(定量):輕度脫水30~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重度脫水100~120ml/kg。計算總量先給2/3,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小兒體液組成已接近成人,補液量應酌減1/4~1/3。
②定輸液種類(定性):輸液種類根據(jù)脫水性質決定。原則先鹽后糖,即先補充電解質后補充糖液。通常對低滲脫水應補給2/3張含鈉液;等滲脫水補給1/2張含鈉液;高滲脫水補給l/3~1/5張含鈉液。若臨床上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可先按等滲脫水補充。
③定輸液速度(定速):補液速度取決于脫水程度,原則上先快后慢。如重度脫水,尤其對于有明顯血容量和組織灌注不足的患兒,應首先快速應用2:1含鈉液,按20ml/kg(總量不超過300m1)于30分鐘至1小時內靜脈輸入,以迅速改善循環(huán)血量和腎功能;其余累積損失量于8~12小時內輸完。高滲性脫水患兒的輸注速度宜稍慢。
(2)補充繼續(xù)損失量
在開始補液時造成脫水的原因大多繼續(xù)存在,如腹瀉、嘔吐、胃腸引流等,以致體液繼續(xù)丟失,如不予以補充又成為新的累積損失,應給予補充。此種丟失量依原發(fā)病而異,且每日有變化,必須根據(jù)實際損失量用類似的溶液補充。體液繼續(xù)損失量一般每日10~40ml/kg,予以1/3~1/2張含鈉液。
(3)補充生理需要量
盡量日服補充,對不能口服或口服量不足者可靜脈滴注1/4~1/5張含鈉液,同時給予生理需要量的鉀。長期輸液或合并營養(yǎng)不良者,應注意蛋白質的補充。第二單元新生兒疾病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中醫(yī)病因病機西醫(yī)病因及發(fā)病機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鑒別西醫(yī)治療原則及主要治療方法中醫(yī)辨證論治中醫(yī)病因病機
1.濕熱熏蒸
2.寒濕阻滯
3.瘀積發(fā)黃
總之,胎黃的發(fā)病與先天稟賦因素及后天感受濕邪或濕熱毒邪密切相關。病機為濕邪或濕熱之邪阻滯脾胃,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而發(fā)為胎黃,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膽。
西醫(yī)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1.感染性
(1)新生兒肝炎
多由宮內病毒感染引起,是新生兒期的一組臨床癥候群。常見的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腸道病毒及EB病毒等。
(2)新生兒敗血癥
是指病原體侵入患兒血液并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應。常見的病原體為細菌,也可為霉菌、病毒或原蟲等。
2.非感染性
(1)新生兒溶血病
系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我國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其次為Rh血型不合。
(2)膽管阻塞
先天性膽道閉鎖和先天性膽總管囊腫,使肝內或肝外膽管阻塞,結合膽紅素排泄障礙,導致病理性黃疸。臨床特點為黃疸呈進行性加重;大便變淡,漸趨白色;尿色如紅茶樣;體檢腹部膨隆,肝脾腫大、變硬,腹壁靜脈顯露。
(3)母乳性黃疸
喂母乳后發(fā)生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特點為患兒一般情況較好,暫停母乳3~5天黃疸減輕,在母乳喂養(yǎng)條件下,黃疸完全消退需1~2個月。
(4)其他
遺傳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脫氧酶(G-6-PD)缺陷、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半乳糖血癥等;藥物因素,如由維生素K3、K4等藥物可引起黃疸。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4~6天達高峰,10~14天消退,早產兒持續(xù)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一般無其他臨床癥狀。若出生后24小時內即出現(xiàn)黃疸,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續(xù)加深,或消退后復現(xiàn),均為病理性黃疸。
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21μmol/L(12.9mg/dl),早產兒超過256.5μmol/L(15mg/dl)稱為高膽紅素血癥,為病理性黃疸。足月兒間接膽紅素超過307.8μmol/L(18mg/dl)可引起膽紅素腦?。ê它S疸),損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遺留后遺癥。
西醫(yī)治療原則及主要治療方法
1.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首先重視病因治療,其次降低血中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
2.西醫(yī)治療
(1)病因治療
①新生兒肝炎以保肝治療為主,供給充分的熱量及維生素。禁用對肝臟有毒的藥物。
②先天性膽道閉鎖的治療,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③新生兒敗血癥一般應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靜脈給藥治療,要早用藥、足療程(一般10~14天),同時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④其他:注意防止低血糖、低體溫,糾正缺氧、貧血、水腫和心力衰竭等。
(2)對癥治療
①光照療法:簡稱光療,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光照療法原理: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照下發(fā)生光化學變化,轉變成水溶性的異構體,經(jīng)膽汁和尿液排出。波長425~475nm的藍光和波長510~530nm的綠光效果較好,日光燈或太陽光也有一定療效。
光照療法的指征:
a.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足月兒>205μmol/L(12mg/dl);低出生體重兒(LBW)>170μmol/L(10mg/dl);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102μmol/L(7mg/d1);超低出生體重兒(ELBW)>85μmol/L(5mg/dl)。
b.產前已診斷為新生兒溶血癥者出現(xiàn)黃疸即血清膽紅素>85μmol/L(5mg/dl)。
此外,有學者對VLBW生后進行預防性光療3天取得良好療效。
光照療法的注意事項:a.光照時,嬰兒雙眼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損傷視網(wǎng)膜,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其余均裸露,照射時間以不超過3天為宜。b.光療可出現(xiàn)發(fā)熱、腹瀉和皮疹,但多不嚴重,可繼續(xù)光療。C.藍光可分解體內核黃素,加重溶血,故光療時應補充核黃素(光療時5mg/次,每日3次;光療后每日1次,連服3日)。d.當血清結合膽紅素>68μmol/L(4mg/dl)時可使皮膚呈青銅色即青銅癥,此時應停止光療,青銅癥可自行消退。此外,光療時應適當補充水分及鈣劑。
②藥物治療:
a.供給白蛋白:輸血漿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1g/kg,以增加其與未結合膽紅素的聯(lián)結,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
b.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應用5%碳酸氫鈉提高血pH值,以利于未結合膽紅素與白蛋白的聯(lián)結。
c.肝酶誘導劑:能增加UDPGT的生成和肝臟攝取未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常用苯巴比妥每日5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
③換血療法:主要是換出部分血中游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止發(fā)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改善攜氧,防止心力衰竭。大部分Rh溶血病和個別嚴重的AB0溶血病需換血治療。
中醫(yī)辨證論治
濕熱熏蒸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鮮明,精神疲倦或煩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膩。重者腹脹,嘔吐,甚或神昏、抽搐。
治法:清熱利濕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加味。
寒濕阻滯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色澤晦暗,黃疸持久不退,精神倦怠,四肢欠溫,不欲吮乳,時時啼哭,大便溏薄,或便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質偏淡,舌苔白膩。
治法:溫中化濕退黃。
方藥:茵陳理中湯加味。
瘀積發(fā)黃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晦滯,日益加重,腹部脹滿,右脅下痞塊,神疲納呆,小便短黃,大便不調或灰白,舌紫暗有瘀斑瘀點,舌苔黃或白。
治法:化瘀消積退黃。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A2型題】
足月女嬰,25天,出生后2周出現(xiàn)身黃,目黃,其色晦暗,持續(xù)不退,精神差,晚乳少,易嘔吐,尿黃,四肢欠溫,腹脹便溏,舌質淡,苔白膩,指紋色淡,其治宜選
A.茵陳蒿湯加減
B.茵陳理中湯加減
C.血府逐瘀湯加減
D.羚角鉤藤湯加減
E.茵陳四苓散加減
【正確答案】B
【B型題】
A.234.7μmo1/L
B.221μmol/L
C.256.5μmo1/L
D.307.8μmol/L
E.342.0μmol/L
足月兒生理性黃疸,血清總膽紅素峰值一般不超過
【正確答案】B
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血清總膽紅素峰值一般不超過
【正確答案】C新生兒硬腫癥新生兒硬腫癥1.西醫(yī)發(fā)病機制2.中醫(yī)病因病機及診斷要點3.西醫(yī)治療原則4.中醫(yī)辨證論治5.預防與調護西醫(yī)發(fā)病機制
1.寒冷和保溫不當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生理特點是發(fā)生低體溫和皮膚硬腫的重要原因:
(1)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成熟。
(2)皮膚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少,血管豐富,易于散熱。
(3)能量貯備少,產熱不足。
(4)新生兒皮下的白色脂肪中,飽和脂肪酸較多,且熔點高,當體溫降低時,則皮脂易發(fā)生硬化。
2.某些疾病
嚴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使能量增加,攝入不足,再加上缺氧使物質的氧化發(fā)生障礙,故產熱能力明顯不足。
3.多器官損害
低體溫和皮膚硬腫,可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淤滯,引起缺氧和代謝性酸中毒,導致皮膚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現(xiàn)水腫。
中醫(yī)病因病機及診斷要點
中醫(yī)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本病的內因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元陽不振,外因多為護理不當,感受寒冷,或患其他疾病所致。其病機主要為陽氣虛衰,寒凝血澀。
寒邪侵襲
腎陽虛衰
診斷要點
(1)病史
時處寒冷季節(jié),環(huán)境溫度過低或有保暖不當史;嚴重感染史;早產兒或足月小兒;窒息、產傷等所致的攝入不足或能量供給低下。
(2)臨床表現(xiàn)
早期哺乳差,哭聲低,反應低下,病情加重后體溫<35℃,嚴重者<30℃,腋溫、肛溫差由正值變?yōu)樨撝怠8腥净蛳募景l(fā)病者不出現(xiàn)低體溫。硬腫為對稱性,依次為雙下肢、臀、面頰、兩上肢、背、腹、胸部等,嚴重時肢體僵硬,不能活動,多臟器功能損害。
(3)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或減少,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減少。由于缺氧與酸中毒,血氣分析可有血pH降低、PaO2降低、PaCO2增高。由于心肌損害,心電圖可表現(xiàn)為Q-T延長、低電壓、T波低平或S-T段下移。有DIC表現(xiàn)者,血DIC指標陽性。
西醫(yī)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及時復溫,提供熱量和液體,去除病因,早期糾正臟器功能紊亂。
西醫(yī)治療:
(1)復溫
(2)供給熱量和液體
(3)糾正器官功能紊亂
(4)控制感染
中醫(yī)辨證論治
首先辨別虛與實。
凡早產兒、體弱兒,喂養(yǎng)反應遲鈍、哭聲低微、氣息微弱者,屬于陽虛。
體質尚可,皮膚硬腫、涼、暗、發(fā)紫,有冷凍史者屬于寒實。
寒凝血滯
證候:全身不溫,四肢肌膚發(fā)涼,面頰、臀部、四肢可見硬腫,皮膚板硬,不易捏起,顏色暗紅,青紫,或紅腫如凍傷。唇色黯紅,指紋沉滯不顯。
治法: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絡。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減。
陽氣虛弱
證候:體質虛弱,全身冰冷,僵臥少動,氣息微弱,哭聲低微無力,吸吮困難,肢體關節(jié)活動不利。全身硬腫,皮膚暗紅,尿少或無尿,舌質淡,苔薄白,指紋淡紅或隱伏不現(xiàn)。
治法:益氣溫陽,通經(jīng)活血。
方藥:參附湯加減。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1)做好孕婦保健,盡量避免早產,減少低體重兒的出生。
(2)寒冷季節(jié)出生的小兒應加強保暖,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0℃~26℃之間,若室溫過低,應采取措施。同時加強合理喂養(yǎng)。
(3)出生后的新生兒,應經(jīng)常檢查皮膚及皮下脂肪的軟硬情況,加強消毒隔離,防止和減少新生兒感染的發(fā)生。、
2.調護
(1)對早產兒、體弱兒要做好保暖工作,供給足夠熱量,使身體產熱而復溫。
(2)能吸吮者,盡量母乳喂哺和口服補液,對吸吮力差者,可用鼻飼,必要時靜點葡萄糖注射液。第三單元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體及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類型常見兼夾證(夾痰、夾滯、夾驚)的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中醫(yī)辨證論治主要病原體及臨床表現(xiàn)
1.主要病原體
以病毒為主,占原發(fā)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細菌感染多為繼發(fā)。
2.臨床表現(xiàn)
病情輕重程度相差較大,與年齡、感染病原體和機體抵抗力有關。輕癥病例僅有鼻部癥狀;重癥病例可引起很多并發(fā)癥,如中耳炎、風濕熱、心包炎、骨髓炎等疾病。上感分為一般類型和特殊類型。
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小兒感冒發(fā)生的原因,以感受風邪為主,常兼寒、熱、暑、濕、燥等。小兒肺常不足,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外邪易于乘虛侵人而發(fā)為感冒。外邪客于肺衛(wèi),導致衛(wèi)陽受遏,肺氣失宣,因而出現(xiàn)發(fā)熱、惡風、鼻塞流涕、噴嚏及咳嗽等癥。因此,小兒感冒的病機關鍵為肺衛(wèi)失宣。病變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臟。
治療原則:以疏風解表為基本原則。根據(jù)不同的證型分別治以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清暑解表、清熱解毒。治療兼證,在解表基礎上,分別佐以化痰、消導、鎮(zhèn)驚之法。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類型
①皰疹性咽峽炎:由柯薩奇A組病毒所致。好發(fā)于夏秋季。表現(xiàn)為急性發(fā)熱,體溫大多在39℃以上,流涎、咽痛等。體檢時可見咽部紅腫,咽腭弓、懸雍垂、軟腭等處可見2~4mm大小的皰疹,周圍紅暈,皰疹破潰后形成小潰瘍。病程約1周左右。
②咽-結合膜熱: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發(fā)于春夏季,多呈高熱,咽痛,眼部刺痛。體檢時可見咽部充血,一側或兩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頸部、耳后淋巴結腫大。病程約1~2周。
常見兼夾證(夾痰、夾滯、夾驚)的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常見兼夾證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1.夾痰
由于小兒肺臟嬌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肅,氣機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內生痰液,痰壅氣道,則咳嗽加劇,喉間痰鳴,此為感冒夾痰。
2.夾滯
小兒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運失司,有飲食不節(jié),致乳食停積,阻滯中焦,則脘腹脹滿、不思乳食,或伴嘔吐、泄瀉,此為感冒夾滯。
3.夾驚
小兒神氣怯弱,肝氣未盛,感邪之后,熱擾心肝,易致心神不安,睡臥不寧,驚惕抽風,此為感冒夾驚。
治療原則
(1)夾痰
偏于風寒者,治以辛溫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風熱者,治以辛涼解表,清肺化痰。
(2)夾滯
解表兼以消食導滯。
(3)夾驚
解表兼清熱鎮(zhèn)驚。
中醫(yī)辨證論治
(一)主證
風寒感冒
證候:發(fā)熱輕,惡寒,無汗,頭痛,鼻流清涕,噴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紅腫,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荊防敗毒散加減。
風熱感冒
證據(jù):發(fā)熱重,惡風,有汗或少汗,頭痛,鼻塞,鼻流濁涕,噴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黃,咽紅腫痛,口干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指紋浮紫。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加減。
暑邪感冒
證候:發(fā)熱,無汗或汗出熱不解,頭暈,頭痛,鼻塞,身重困倦,胸悶泛惡,口渴心煩,食欲不振,或有嘔吐、泄瀉,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數(shù)或指紋紫滯。
治法:清暑解表。
方藥:新加香薷飲加減。
時邪感冒
證候:起病急驟,全身癥狀重。高熱,惡寒,無汗或汗出熱不解,頭痛,心煩,目赤咽紅,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惡心、嘔吐,舌質紅,舌苔黃,脈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加減。
(二)兼證
1.夾痰
證候:感冒兼見咳嗽較劇,痰多,喉間痰鳴。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化痰;辛涼解表,清肺化痰。
方藥: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風寒夾痰證加用三拗湯、二陳湯加減。風熱夾痰證加用桑菊飲加減。
2.夾滯
證候:感冒兼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泄瀉,或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導滯。
方藥: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加用保和丸加減。
3.夾驚
證候:感冒兼見驚惕哭鬧,睡臥不寧,甚至驟然抽風,舌質紅,脈浮弦。
治法:解表兼以清熱鎮(zhèn)驚。
方藥: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加用鎮(zhèn)驚丸加減。另服小兒回春丹或小兒金丹片。
【A1型題】
風寒感冒的首選方劑是
A.荊防敗毒散
B.小青龍湯
C.桂枝湯
D.銀翹散
E.桑杏湯
【正確答案】A
【A1型題】
小兒感冒(AURI)病原90%以上是
A.葡萄球菌
B.病毒
C.肺炎支原體
D.衣原體
E.立克次氏體
【正確答案】B小兒肺炎肺炎常見病原體及發(fā)病機制中醫(yī)病因病機臨床分類方法支氣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肺炎心衰的診斷標準及主要治療方法抗生素藥物選擇原則中醫(yī)辨證論治常見病原體及發(fā)病機制
1.常見病原體
發(fā)達國家中小兒肺炎病原以病毒為主,發(fā)展中國家則以細菌為主。其中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是重癥肺炎的主要病因。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嬰兒衣原體感染有增多的趨勢。
2.發(fā)病機制
病原體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數(shù)經(jīng)血行入肺。
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外因責之于感受風邪,或由其他疾病傳變而來;內因責之于小兒形氣未充,肺臟嬌嫩,衛(wèi)外不固。小兒外感風邪,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衛(wèi),肺失宣降,清肅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閉郁不宣,化熱爍津,煉液成痰,阻于氣道,肅降無權,從而出現(xiàn)咳嗽、氣喘、痰鳴、鼻扇、發(fā)熱等肺氣閉塞的證候,發(fā)為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病位主要在肺,而肺氣郁閉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機制。
臨床分類方法
1.病理分類
按解剖部位分為:小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間質性肺炎、毛細支氣管炎等。其中以支氣管肺炎最為多見。
2.病因分類
按病因可分為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蟲性肺炎;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墜積性肺炎、嗜酸細胞性肺炎等。
3.病程分類
病程<1月者,稱為急性肺炎;1~3個月稱為遷延性肺炎;>3月者稱為慢性肺炎。
4.病情分類
(1)輕癥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主,無全身中毒癥狀。
(2)重癥除呼吸系統(tǒng)受累外,其他系統(tǒng)亦受累,且全身中毒癥狀明顯。
支氣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
支氣管肺炎
為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肺炎,發(fā)病急,發(fā)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xiàn)。以發(fā)熱、咳嗽、氣促為主要癥狀。重者可出現(xiàn)三凹征。肺部體征早期可不明顯或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聞及固定的中、細濕啰音若病灶融合,可出現(xiàn)肺實變體征。新生兒肺炎肺部聽診僅可聞及呼吸音粗糙或減低,病程中亦可出現(xiàn)細濕啰音或哮鳴音。
腺病毒肺炎
為腺病毒引起。多見于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起病急驟,開始一二日體溫突然高達39℃以上,至第3~4日多呈稽留熱或不規(guī)則的高熱。咳嗽較劇,頻咳或陣咳。呼吸困難多開始于第3~6日。重者可出現(xiàn)鼻翼扇動、三凹征、喘憋及口唇甲床青紫。肺部體征出現(xiàn)較晚,初期聽診僅有呼吸音粗糙或干啰音,發(fā)熱4~5日后方可聞及濕啰音。
合胞病毒肺炎
多見于2歲以內,尤以2~6月嬰兒多見。以高熱、咳嗽、喘憋為主要癥狀。中、重癥患兒有喘憋、呼吸困難,出現(xiàn)呼吸增快、三凹征、鼻翼煽動及口唇發(fā)紺。肺部聽診可聞及喘鳴音、肺底部可聞及細濕啰音。毛細血管炎在喘憋發(fā)作時,往往聽不到濕啰音。
支原體肺炎
多見于年長兒,嬰幼兒感染率也可高達25%~69%。發(fā)熱、咳嗽、咯痰為主要癥狀。熱型不定,熱程1~3周。刺激性劇烈咳嗽為突出表現(xiàn),有時陣咳酷似百日咳樣咳嗽,咯痰黏稠,甚至帶有血絲。年長兒常伴有咽痛、胸悶及胸痛等癥狀。嬰幼兒則起病急,病情重,常有呼吸困難及喘憋。肺部體征因年齡而異,年長兒大多缺乏顯著的肺部體征,嬰幼兒叩診呈濁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有時可聞及濕啰音。部分嬰兒可聞及哮鳴音。
肺炎心衰的診斷標準及主要治療方法
①心率突然加快,超過180次/分;
②呼吸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
③突然發(fā)生極度煩躁不安,明顯發(fā)紺,皮膚蒼白發(fā)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
④心音低鈍,有奔馬律,頸靜脈怒張;
⑤肝臟迅速增大;
⑥顏面、眼瞼或下肢水腫,尿少或無尿。
若出現(xiàn)前五項,即可診斷為心力衰竭。
抗生素藥物選擇原則
①根據(jù)病原菌選擇敏感藥物;
②早期治療;
③選用滲入下呼吸道濃度高的藥物;
④足量、足療程;
⑤重癥宜聯(lián)合用藥,經(jīng)靜脈給藥。
中醫(yī)辨證論治
(一)常證
風寒閉肺
證候:惡寒發(fā)熱,無汗,嗆咳不爽,呼吸氣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紅,舌質不紅,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指紋浮紅。
治法:辛溫宣肺,化痰止咳。
方藥:華蓋散加減。
風熱閉肺
證候:初起證候稍輕,發(fā)熱惡風,咳嗽氣急,痰多,痰稠黏或黃,口渴咽紅,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shù)。重證則見高熱煩躁,咳嗽微喘,氣急鼻扇,喉中痰鳴,面色紅赤,便干尿黃,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指紋紫滯。
治法:辛涼宣肺,清熱化痰。
方藥: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
痰熱閉肺
證候:發(fā)熱煩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難,氣急鼻扇,喉間痰鳴,口唇紫紺,面赤口渴,胸悶脹滿,泛吐痰涎,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弦滑。
治法:清熱滌痰,開肺定喘。
方藥: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毒熱閉肺
證候:高熱持續(xù),咳嗽劇烈,氣急鼻扇,甚至喘憋,涕淚俱無,鼻孔干燥如煙煤,面赤唇紅,煩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紅而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瀉肺開閉。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三拗湯加減。
陰虛肺熱
證候:病程較長,低熱盜汗,干咳無痰,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舌苔花剝、苔少或無苔,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清肺,潤肺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
肺脾氣虛
證候:低熱起伏不定,面白少華,動則汗出,咳嗽無力,納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質偏淡,舌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肺健脾,益氣化痰。
方藥: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二)變證
心陽虛衰
證候:驟然面色蒼白,口唇紫紺,呼吸困難或呼吸淺促,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脅下出現(xiàn)痞塊并漸增大,舌質略紫,苔薄白,脈細弱而數(shù),指紋青紫,可達命關。
治法:溫補心陽,救逆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
邪陷厥陰
證候:壯熱煩躁,神昏譫語,四肢抽搐,口噤項強,雙目上視,舌質紅絳,指紋青紫,可達命關,或透關射甲。
治法:平肝息風,清心開竅。
方藥:羚角鉤藤湯合牛黃清心丸加減。
【A1型題】
下列哪項不是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要點
A.心率突然超過180次/分
B.呼吸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
C.突然極度煩躁不安,發(fā)紺
D.左肋緣下可捫及脾臟
E.心音低鈍,頸靜脈怒張
【正確答案】D
【A1型題】
小兒肺炎按病程分類,急性肺炎是指
A.1~3個月
B.3~6個月
C.6~8個月
D.1個月以內
E.8~10個月
【正確答案】D
【A2型題】
患兒患肺炎喘嗽反復不愈2周余,低熱起伏,咳嗽無力,多汗、四肢欠溫,面色白,納呆便溏,舌質偏淡,舌苔白滑,指紋淡紅而滯,在風關,治療應選
A.桂枝湯
B.麻黃湯
C.四君子湯
D.補中益氣湯
E.人參五味子湯
【正確答案】E反復呼吸道感染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中醫(yī)病因病機中醫(yī)辨證論治診斷標準
1.0~2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7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3次;年齡3~5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6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年齡6~12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5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以上。
2.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要間隔7天以上。
中醫(yī)病因病機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造成屢感外邪,邪毒久戀,稍愈又作,往復不已之勢。其發(fā)病機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稟賦不足,體質虛弱
2.喂養(yǎng)不當,調護失宜
3.少見風日,不耐風寒
4.用藥不當,損傷正氣
5.正虛邪伏,遇感乃發(fā)
總之,小兒臟腑嬌嫩,肌膚薄弱,藩籬疏松,陰陽二氣均較稚弱,復感兒則肺、脾、腎三臟更為不足,衛(wèi)外功能薄弱,對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調,一旦偏頗,六淫之邪不論從皮毛而人,或從口鼻而受,均及于肺。正與邪的消長變化,導致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中醫(yī)辨證論治
營衛(wèi)失和,邪毒留戀
證候:反復感冒,惡寒怕熱,不耐寒涼,平時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熱,咽紅不退,扁桃體腫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復;舌淡紅,苔薄白,或花剝,脈浮數(shù)無力,指紋紫滯。
治法:扶正固表,調和營衛(wèi)。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肺脾兩虛,氣血不足
證候:屢受外邪,咳喘遷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黃少華,厭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質淡紅,脈數(shù)無力,指紋淡。
治法:健脾益氣,補肺固表。
方藥:玉屏風散加味。
腎虛骨弱,精血失充
證候:反復感冒,甚則咳喘,面白無華,肌肉松弛,動則自汗,寐則盜汗,睡不安寧,五心煩熱,立、行、齒、發(fā)、語遲,或雞胸龜背,舌苔薄白,脈數(shù)無力。
治法:補腎壯骨,填陰溫陽。
方藥:補腎地黃丸加味。第四單元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西醫(yī)發(fā)病機理中醫(yī)病因病機診斷標準常用的西藥治療方法中醫(yī)辨證論治西醫(yī)發(fā)病機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急性期,病毒通過心肌細胞的相關受體侵入心肌細胞,在細胞內復制,直接損害心肌細胞,導致變性、壞死和溶解。而嚴重的慢性持久的心肌病變與病毒持續(xù)存在及病毒感染后介導的免疫損傷密切相關。一方面是病毒特異性細胞毒T淋巴細胞引起被感染的心肌溶解、破壞;另一方面是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破壞未感染的心肌細胞,引起心肌損傷。
中醫(yī)病因病機
小兒素體正氣虧虛是發(fā)病之內因,溫熱邪毒侵襲是發(fā)病之外因。病變部位主要在心,常涉及肺、脾、腎。
總之,本病以外感風熱、濕熱邪毒為發(fā)病主因,瘀血、痰濁為病變過程中的病理產物,耗氣傷陰、血脈阻滯為主要病理變化,病程中或邪實正虛,或以虛為主,或虛中夾實,病機演變多端,要隨證辨識,特別要警惕心陽暴脫變證的發(fā)生。
診斷標準
1.臨床診斷依據(jù)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2)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xiàn)之一)。
(3)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的主要導聯(lián)(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xù)4天以上伴動態(tài)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滯,成聯(lián)律、多形、多源、成對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2.病原學診斷依據(jù)
(1)確診指標自患兒心內膜、心肌、心包(活檢、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檢查,發(fā)現(xiàn)以下之一者可確診:①分離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針查到病毒核酸;③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
(2)參考依據(jù)①自患兒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程早期患兒血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針自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確診依據(jù)
(1)具備臨床診斷依據(jù)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fā)病同時或發(fā)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證據(jù)者支持診斷。
(2)同時具備病原學確診依據(jù)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具備病原學參考依據(jù)之一,可臨床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備確診依據(jù)者,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jù)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心肌炎。
(4)應除外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原發(fā)性心肌病、原發(fā)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藥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
常用的西藥治療方法
1.休息急性期需臥床休息,以減輕心臟負荷。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午托承包合同-午托服務與校園文化建設承包協(xié)議3篇
- 切眉術病因介紹
- 新疆警察學院《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精密制造行業(yè)年度報告
- 正規(guī)加盟合同范例封面
- 廚具設備采購合同范例
- 香港冰箱轉讓合同范例
- 生姜種植合同范例
- 出售二手舊房合同范例
- 小型高空車銷售合同范例
- 商場用電安全培訓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宣講培訓
- 光明乳業(yè)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佛山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招聘教研員考試試卷真題及答案2022
- 國家開放大學《C語言程序設計》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word版含答案)
- 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方法驗證報告
- 百家姓全文拼音版A4打印
- 日本簽證在職證明
- 博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及科研能力綜合考評評分表
- 氟化物測定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