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原生動物門_第1頁
第二講原生動物門_第2頁
第二講原生動物門_第3頁
第二講原生動物門_第4頁
第二講原生動物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原生動物門第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目標與方法目標:認識原生物動物的基本特征與分類;方法:主要通過代表物種來加深對原生動物門的特征及分類;第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概述/v_show/id_co00XNzc5NzAyNA==.html/show/M8hIjuztWPzZg9vO.html第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進化地位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

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單細胞和多細胞群體的生物。既有明顯屬于動物界的草履蟲、變形蟲等,又有明顯屬于植物界的衣藻、團藻等綠藻,還有介于動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間的眼蟲、粘菌等。原生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簡單的動物類群。第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學特征 單細胞或單細胞群體,細胞內有完成各種生理功能的胞器。具備生物各種營養(yǎng)類型:光合自養(yǎng)性營養(yǎng)(植物性營養(yǎng))、吞噬性營養(yǎng)(動物性營養(yǎng))、腐生性營養(yǎng)。出現(xiàn)了基本的酶系。出現(xiàn)了在水中行動的運動器。具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生殖方式。有些種類有特有的外殼。第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運動鞭毛(flagellum)纖毛(cilium)偽足(pseudopodium)第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排泄與滲透伸縮泡調節(jié)水分四、營養(yǎng)植物性營養(yǎng)動物性營養(yǎng)腐生性營養(yǎng)光合營養(yǎng)吞噬營養(yǎng)滲透營養(yǎng)第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五、生殖基本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2種類型1、無性生殖(asexualreproduction)(1)二分裂:等二分裂、縱二分裂、橫二分裂(2)復分裂(多分裂、裂體生殖)(3)質裂(4)孢子生殖(5)出芽生殖第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1)配子生殖(gamogenesis)經(jīng)兩個配子的融合或受精形成一個新個體的生殖方式(2)接合生殖(conjugation)纖毛蟲所具有的生殖方式,即兩個蟲體暫時附帖在一起并發(fā)生細胞質和核物質交換,然后蟲體分開并分裂同配生殖異配生殖第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六)呼吸通過體表呼吸(七)應激性第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原生動物門--分類原生動物門Protozoa利什曼原蟲(如杜氏利什曼原蟲)、錐蟲、隱鞭蟲(如鰓隱鞭蟲)鞭毛綱代表物種肉足綱代表物種孢子綱代表物種纖毛綱植鞭亞綱:動鞭亞綱:根足亞綱:輻足亞綱:盤藻、團藻、夜光蟲、溝腰鞭蟲痢疾內變形蟲(溶阿米巴)、表殼蟲太陽蟲、放射蟲類第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鞭毛綱-特征通常具有主要作為運動器官的鞭毛營養(yǎng)方式自養(yǎng)異養(yǎng)繁殖滲透營養(yǎng)/腐生性營養(yǎng)(osmotrophy)吞噬營養(yǎng)(phagotrophy)無性繁殖有性繁殖根據(jù)有無色素體分為:1、植鞭亞綱2、動鞭亞綱第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鞭毛綱代表動物——綠眼蟲

一、特征3、前端鈍圓,后端比較尖;1、體呈綠色4、體表膜帶斜紋2、前端具有一鞭毛第十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身體結構體呈綠色、梭形、長約60μm;體表膜具彈性并帶斜紋;細胞核位于體中部偏后;體前端具一胞口,從胞口內延伸出鞭毛。第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分類--植鞭亞綱:植鞭亞綱(Phytomastigina)特征:一般具色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代表物種:盤藻(Gonium)、團藻

(Volvox)、夜光蟲(Noctiluca)第十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分類(續(xù))--動鞭亞綱:動鞭亞綱(Zoomastigian)無色素體、異養(yǎng);主要營寄生生活代表物種:杜氏利什曼原蟲(L.donovani)、

錐蟲(Trypansoma)、隱鞭蟲(Cryptobia)

第二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盤藻(Gonium)、團藻(Volvox)與夜光蟲(Noctiluca)夜光蟲是簡單的細胞內發(fā)光,發(fā)光的顆粒是一種擬脂蛋白質,常呈粉紅色,散布于細胞質中,從口溝附近的原生質團向細胞周圍做絲狀排列,約占整個細胞的12%。當細胞受到刺激時,發(fā)光顆粒收縮而產生淡藍色閃光。當夜光蟲密度達到1000-2000個/升時,將引起劇烈海發(fā)光。μ=(lgNt-lgN)/(tlg2)式中,μ為生長速度,以每天分裂次數(shù)表示;N和Nt分別為單位水體中細胞的起始數(shù)量和經(jīng)過t天后的細胞數(shù)量(個/L)。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杜氏利什曼原蟲(L.donovani)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原生動物門--分類原生動物門Protozoa鞭毛綱代表物種肉足綱代表物種孢子綱代表物種纖毛綱植鞭亞綱:動鞭亞綱:根足亞綱:輻足亞綱:盤藻、團藻、夜光蟲、溝腰鞭蟲利什曼原蟲(如杜氏利什曼原蟲)、錐蟲、隱鞭蟲(如鰓隱鞭蟲)痢疾內變形蟲(溶阿米巴)、表殼蟲太陽蟲、放射蟲類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肉足綱-特征具兼運動與攝食一體的偽足;體表沒有表膜,僅具極薄的細胞質膜;繁殖:二分裂,部分種類具有性生殖。根足亞綱偽足為葉狀、指狀、絲狀或根狀。輻足亞綱偽足為軸偽足,體形通常為球形。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肉足綱—代表物種大變形蟲(Amoebaproteus

)結構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生活在清水塘或在水流緩慢且藻類較多的水中。大變形蟲是變形蟲中最大的一種,直徑200-600um;體形可隨原生質的流動而經(jīng)常改變;偽足兼具運動與攝食功能;大變形蟲的特征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大變形蟲攝食過程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根足亞綱(Rhizopoda)偽足:葉狀、指狀、絲狀或根狀;生活于水環(huán)境、潮濕土壤中,也有部分營寄生生活;代表種類:痢疾內變形蟲(Entamoebahistolytica)/溶組織阿米巴,寄生于人體腸道。表殼蟲(Arcella)、有孔蟲類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輻足亞綱(Actinopoda)偽足呈軸形;體呈球形;多營漂浮生活;見于淡水或堿水環(huán)境中。代表物種太陽蟲(Actinophrys)、等輻蟲(Acanthometron)、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原生動物門--分類原生動物門Protozoa鞭毛綱代表物種肉足綱代表物種孢子綱代表物種纖毛綱植鞭亞綱:動鞭亞綱:根足亞綱:輻足亞綱:盤藻、團藻、夜光蟲、溝腰鞭蟲利什曼原蟲(如杜氏利什曼原蟲)、錐蟲、隱鞭蟲(如鰓隱鞭蟲)痢疾內變形蟲(溶阿米巴)、表殼蟲太陽蟲、放射蟲類第三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孢子綱(Sporovoa)--特征營寄生生活,無運動器官,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階段以鞭毛或偽足為運動器官;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生活史: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交替;結構特征:該綱很多種類具有頂復合器(錐體、極環(huán)、棒狀、微線體等)。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孢子綱--代表物種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vivax)在已描述的50多種瘧原蟲中,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是寄生在人體內的4種主要物種,這4個物種的生活史基本相同。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雌小大未成熟成熟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雄裂殖體滋養(yǎng)體配子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原生動物門--分類原生動物門Protozoa鞭毛綱代表物種肉足綱代表物種孢子綱代表物種纖毛綱植鞭亞綱:動鞭亞綱:根足亞綱:輻足亞綱:盤藻、團藻、夜光蟲、溝腰鞭蟲利什曼原蟲(如杜氏利什曼原蟲)、錐蟲、隱鞭蟲(如鰓隱鞭蟲)痢疾內變形蟲(溶阿米巴)、表殼蟲太陽蟲、放射蟲類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纖毛綱(Ciliata)--特征纖毛為運動器官;結構復雜,是原生動物中分化最多的類群;細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與小核;生殖:無性生殖是橫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纖毛綱(Ciliata)的代表物種--大草履蟲(Parameciumcaudatum)生活在淡水中;形狀很像草鞋;全身披滿纖毛;結構與繁殖(自修)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結運動器官營養(yǎng)方式代表動物鞭毛綱鞭毛植鞭亞綱自養(yǎng)眼蟲動鞭亞綱異養(yǎng)(滲透、吞食)錐蟲纖毛綱纖毛異養(yǎng)草履蟲肉足綱偽足異養(yǎng)變形蟲孢子綱無異養(yǎng)瘧原蟲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節(jié)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對人類造成危害危害人體健康的病原體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癥狀傳播媒介痢疾內變形蟲腸道米巴痢疾大便血多膿少經(jīng)口利什曼原蟲巨噬細胞黑熱病肝脾腫大、發(fā)燒白蛉錐蟲腦、脊髓非洲睡眠病昏睡、致死舌蠅危害牲畜的病原體

粘胞子蟲引起魚類大量死亡艾美球蟲引起雞、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蟲病血胞子蟲引起牛、馬血尿海洋中鞭毛綱的夜光蟲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魚、蝦、貝類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對海洋養(yǎng)殖帶來很大危害。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黑熱病(Kala--azar)-概述定義

又稱內臟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經(jīng)白蛉傳播的慢性地方性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

長期不規(guī)則發(fā)熱、進行性脾腫、消瘦、貧血、白細胞減少及血漿球蛋白增高為特征。

感染方式與感染階段:

1.白蛉吸血注入前鞭毛體

2.寄生部位與致病蟲期:無鞭毛體(利杜體)寄生于肝、脾、骨髓和淋巴結等(巨噬細胞內)癥狀

發(fā)熱、肝脾腫大、貧血、鼻衄等,脾腫大出現(xiàn)率在95%以上。后期則因網(wǎng)狀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而變硬。有的患者可有蛋白尿、血尿出現(xiàn)。分布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黑熱病(Kala--azar)-分布世界:中國、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國家為主。長江以北16個省市自治區(qū),甘肅、四川、陜西、山西、新疆和內蒙古更多見。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黑熱病(Kala--azar)-治療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銻納,療效可達97.4%。抗銻病人采用戊脘脒、二脒替、羥瞇替。經(jīng)多種藥物治療無效而脾高度腫大且有脾功能亢進者,可考慮脾切除。治療不及時常因并發(fā)癥死亡,治愈后可獲得終生免疫力,一般不會再感染。

第四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瘧疾的定義:瘧疾是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