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重點之大題-中醫(yī)學院期末必過_第1頁
金匱重點之大題-中醫(yī)學院期末必過_第2頁
金匱重點之大題-中醫(yī)學院期末必過_第3頁
金匱重點之大題-中醫(yī)學院期末必過_第4頁
金匱重點之大題-中醫(yī)學院期末必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客氣邪風: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泛指外來的致病因素。下利清谷:指泄瀉,瀉下清稀,完谷不化。元真:指元氣或真氣。膏摩:用藥膏熨摩體表的一種外治法。治未?。哼@里指治未病的臟腑。實脾:這里指調補脾臟之意。清便自調:指大便已恢復正常。問:試述臟腑虛實相傳的基本規(guī)律,并舉例說明:(對“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理解)答:依據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人體臟腑在生理方面相互密切聯系,在病理變化方面則有虛實相傳的規(guī)律。即:實則傳而虛則不傳;虛則受邪而實則不受邪。一、實則傳而虛則不傳,指已病的臟腑而言。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是指肝實證易傳其所勝之脾,故需“當先實脾”。若屬肝虛證,則不易傳脾。二、虛則受邪而實則不受邪,則是指受傳的臟腑而言。再以肝病傳脾為例,如肝實脾虛則肝病傳脾,治療上必須“當先實脾”,如脾不虛則不需補脾,故云:“四季脾旺不受邪,既勿補之”??傊?,臟腑邪盛則傳,而臟腑邪不盛則不傳;臟腑虛則受邪,而臟腑不虛則不受邪氣相傳,這就是臟腑虛實傳遍的基本規(guī)律。將息:養(yǎng)息、調養(yǎng)的意思,指服藥后護理之法。臥不著席:指手足向后伸仰,臥時腰背不能著席,也就是角弓反張的意思。中暍:即夏季之傷暑,外感暑熱之邪,多有挾濕。痙?。阂皂棻硰娂薄⒖卩?、甚至角弓反張為特征,病位在筋脈,由外感風寒、津液不足、筋脈失養(yǎng)所致。風濕病的基本治法:風濕在表:微汗;風濕在里:利小便。禁忌:禁下。百脈一宗:百脈,泛指全身的血脈;宗,本也,謂人體百脈,同出一源。中病:謂治療方法切合病情,服藥后病情明顯好轉。聲喝:說話聲音嘶啞。百合病病機:心肺陰虛內熱狐惑病用方:甘草瀉心湯。外用方:蝕于前陰:苦參湯;蝕于肛門:雄黃。半身不遂:指病人左側或右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僻不遂:指口眼喎斜,不能隨意運動。如水傷心:心主血脈,故猶言水濕傷及血脈。身體魁羸:形容關節(jié)腫大變形,而身體瘦弱。腳腫如脫:形容兩腳腫脹,似乎要與身體脫離一樣的感覺。歷節(jié)病是因為內外合邪致病,以肝腎氣血不足為內因,風寒濕邪外襲為誘因。尚有氣血不足,外邪內侵,傷及血脈,浸淫筋骨,流注關節(jié),阻礙氣血運行,以致經脈痹阻,邪正相搏。病位在關節(jié)、筋骨、血脈。證候特點以疼痛遍歷關節(jié),疼痛劇烈,不可屈伸,甚則腫大變形為特征。治療主要的方藥有:風濕歷節(jié)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寒濕歷節(jié)用烏頭湯。緩中補虛:是虛勞干血的治法,方用大黃蟅蟲丸。峻藥丸服,意在緩攻瘀血,達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傷正的目的。故稱“緩中補虛”。虛勞:由于勞傷所致的五臟氣血陰陽虛損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總稱。虛勞失精: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快藥:指瀉下峻猛之藥。濁唾涎沫:濁唾指稠痰,涎沫指清稀之痰。肩息:指氣喘而抬肩呼吸,是呼吸極度困難的表現,又稱搖肩、息高等。肺脹:有兩種含義:一指病名,是以咳嗽氣喘,胸膈滿悶為主癥的咳嗽上氣病。二指病機,概括為肺氣脹滿。即因素有飲邪,又外邪束表,內外合邪,邪實氣閉所致。目如脫狀:是形容兩目脹突,如將脫出的樣子。肺痿的典型癥狀:多唾涎沫和短氣小青龍加石膏湯、厚樸麻黃湯、射干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鑒別表方名病機癥狀治法藥物小青龍加石膏湯內飲外寒夾熱咳喘、煩躁、脈浮、可有發(fā)熱惡寒表證解表化飲,清熱除煩麻黃、桂枝、芍藥、半夏、干姜、細辛、甘草、石膏、五味子厚樸麻黃湯飲熱破于上而近于表咳喘、胸滿、脈浮化飲除熱,止咳平喘厚樸、麻黃、杏仁、石膏、半夏、干姜、細辛、小麥、五味子射干麻黃湯寒飲郁肺咳喘、喉中痰鳴、苔白滑、脈浮緊散寒宣肺,降逆化飲射干、麻黃、細辛、生姜、半夏、款冬花、紫菀、大棗、五味子越婢加半夏湯飲熱壅滯于肺喘咳氣急、目如脫狀、脈浮大宣肺泄熱,化飲降逆麻黃、石膏、生姜、大棗、甘草、半夏Q1:咳嗽上氣用藥規(guī)律及代表方癥狀咳嗽上氣多用麻黃溫化水飲多用半夏干姜細辛郁熱煩躁多用石膏痰濁粘稠多用皂莢代表方射干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皂莢丸Q2:本篇中與麻黃搭配的藥對有哪些?主要作用分別是?麻黃桂枝石膏射干厚樸、杏仁意義發(fā)汗解表平喘清郁熱開結消痰利咽宣肺理氣除滿脅下逆搶心:指脅下氣逆,上沖心胸。太過不及:指脈象盛于正常為太過,弱于正常為不及。太過主邪盛,不及主正虛。陽微陰弦:關前為陽,關后為陰。陽微,指寸脈微;陰弦,指尺脈弦。心中痞:指胃脘部痞塞不通。心懸痛:指心窩部向上牽引疼痛。胸痹心痛的基本治法是什么?胸痹心痛總病機為陽微陰弦。陽微為本虛,指上焦陽虛;陰弦為標實,指隱含內盛。故治療應扶正祛邪,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其發(fā)病時,重在從急治標以祛陰邪之盛,取宣痹通陽、豁痰利氣之法;當病未發(fā)作或病癥輕微時,重在從緩治本,以扶陽氣之虛,用甘溫益氣之法。胠:指胸脅兩旁當臂之處。白汗:指劇痛時所出冷汗。谷氣不行:指水谷不化而大便秘結不行。腹?jié)M:腹?jié)M是以腹部脹滿為主要的癥狀,常見于脾胃病為代表的多種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寒疝:是指因寒氣攻沖而引起的以腹中拘急疼痛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多屬里寒。烏頭桂枝湯有效的表現: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肝著:指肝經氣血郁滯,著而不行所致之病名。腎著:指陽氣不行,寒濕之邪著于腰部,以腰冷、腰痛、腰重為主癥的一類疾病。病名:腎著證病因病機:腰部感受寒濕,陽氣痹著不行治法:溫中散寒、健脾除濕方藥: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伏飲:指飲邪久伏于胸肺,潛伏不出,平素常有滿喘咳吐等癥,一旦氣候變化,多因外寒引動內飲,使病情反復發(fā)作,因而它屬支飲的一個類型。素盛今瘦:謂痰飲病人在未病之前,身體很豐滿;既病之后,身體消瘦。咳逆倚息:謂咳嗽氣逆,不能平臥,需倚床呼吸。留飲:是指飲邪深痼于里,停留不去,病程較長,病勢較重,一般藥物難以攻除之飲病,分屬四飲之中。胸脅支滿:是指胸脅有支撐脹滿感。內痛:胸部牽引疼痛。痰飲、懸飲、支飲、溢飲鑒別表證名病位病機主要癥狀痰飲胃腸脾陽虛弱,水谷不化飲留于胃腸素盛今瘦,腸間瀝瀝有聲,胸脅支滿,目眩,短氣,臍下悸,吐涎沫懸飲脅下水停脅下,肝肺氣機不利,升降失常,氣飲相搏咳唾,脅下引痛溢飲四肢肌表水飲流于四肢肌表,肌腠閉塞,壅阻于經絡肌肉當汗出不汗出,發(fā)熱惡寒,身熱疼痛支飲胸膈飲停胸膈,水邪壅肺,氣機不利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冒眩,心下悸,腹?jié)M大青龍湯證和小青龍證鑒別方證病機特點脈癥治法大青龍湯證外寒內熱,表證偏重無汗而喘,煩躁而渴,脈象浮緊散寒化飲,清熱除煩小青龍湯證外寒內飲,表證偏輕咳喘痰多,胸痞干嘔,脈象弦緊溫里化飲,止咳平喘Q1:痰飲病總的治療原則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試分析說明之。A1: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飲為陰邪,最易傷人陽氣,反之陽能運化,飲亦自除。溫藥和之,溫,具有振奮陽氣,開發(fā)腠理,通行水道之義;和,指溫之不可太過,應以調和為原則,實為治本之法。若痰飲既積,則當根據病情,先用攻下逐水等法。溫藥和之是治療痰飲病總院則,治本的主要方法。治脾以苓桂術甘湯為主方;治腎以腎氣丸為主方。治標方面,有行、消、開、導四者??善鸬叫袣?、消痰、開陽、導飲邪外出的作用。護理要注重養(yǎng)血護津梅核氣:病人自覺咽中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對飲食一般無妨礙,還可伴有胸悶嘆息等癥。臟躁:病名。多由情志不舒或思慮過多,肝郁化火,傷陰耗液,心脾兩虛。其癥以精神失常,無故悲傷欲哭,頻作欠伸,神疲乏力為特征。轉胞:婦人轉胞是以小便不通,臍下急痛為主癥的疾患。病因病機復雜。炙臠:肉切成塊名臠,炙臠即烤肉塊。陷經:意即經氣下陷,下血不止。Q1:金匱哪些病與情志有關?各有何特點?病名病因病機癥狀治法方藥百合病心肺陰虛內熱,百脈失養(yǎng)癥候復雜多變,以精神恍惚不定,飲食、感覺、行動、起居異常及口苦小便赤、脈微數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百合地黃湯為主方狐惑病濕熱內蘊,蟲毒感染以人體上部或下部蝕爛、成膿為主癥,伴有神情恍惚,狐疑惑亂清熱解毒除濕甘草瀉心湯、赤小豆當歸散為主要內治方虛勞不得眠肝血不足,陰虛生熱,虛熱上擾神明虛煩不得眠養(yǎng)血清熱,除煩安神酸棗仁湯奔豚氣情志郁結或驚恐所致從少腹起,自覺有氣上沖咽喉或心胸,極端痛苦對肝郁奔豚治宜清熱降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