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專題-《“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1頁
醫(yī)學專題-《“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2頁
醫(yī)學專題-《“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3頁
醫(yī)學專題-《“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4頁
醫(yī)學專題-《“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天下耳目(ěrmù)的東坡詞第一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峨嵋(éméi)共比高。

一門(yīmén)三父子,都是大文豪(wénháo)。詩文傳千古,第二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文藝全才散文(sǎnwén):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為“唐宋八大家”領銜人物。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黃庭堅并稱(bìnɡchēnɡ)“蘇黃”。詞:是開宗立派的大家(dàjiā),首開豪放派詞風,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合稱“蘇辛”。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繪畫:善畫竹,論畫主張神似。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第三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3.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kēngrán)曳杖聲。4.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蘇詩情理(qínglǐ)與趣理同在第四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1.墻里秋千(qiūqiān)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5.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6.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詞婉約與豪放(háofàng)并重第五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蘇東坡第一次嘗試將詩的言志與詞的緣情結合起來。詞本來的內容是很狹窄的,多為應歌而作,其語言風格柔媚纖巧。在文人的觀念中,詩莊詞媚,詞為艷科(指詞所具的柔軟性、綺艷性、婉媚性)。被視為純娛樂性的“末道小技”。蘇軾以雄大的才力、開闊的胸襟進入詞的創(chuàng)作領域,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意境、風格與表現(xiàn)手法。詞在蘇軾手中創(chuàng)新一變,他改變了晚唐五代(WǔDài)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豪放詞派的開創(chuàng)者。蘇軾手上,詞的審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轉變。

蘇東坡與詞第六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學習(xuéxí)新詞定風波

蘇軾第七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寫作(xiězuò)背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叭缕呷铡笔撬紊褡谠S五年,公元1082年的三月七日,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個春天(chūntiān)。據《東坡志林》卷的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钡诎隧摚擦?。編輯課件烏臺詩案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推行的激進的變法主張,自請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職。1079年(元豐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蘇軾在詩文中譏諷時政,毀謗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蘇軾,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含冤103天后終被赦,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貶居黃州四年有余(yǒuyú),雖遭宦途風雨,但他能以豪爽樂觀的性格和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把自己從苦悶和失意中解脫出來。這段時期,蘇東坡作詞約五十首。第九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héfáng)吟嘯且徐行。

道中遇雨,同行狼狽,雨點穿林,打葉有聲,可見(kějiàn)雨勢不小。

但蘇東坡是怎樣的神態(tài)?

品讀(pǐndú)吟嘯徐行——從容不迫、悠然自在第十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竹杖芒鞋輕勝馬

蘇公手持竹杖,腳著草鞋,分明是一身山民(shānmín)野服。而達官貴人朝廷命官,往往是高頭大馬?!拜p勝馬”要讀出怎樣(zěnyàng)的心情?

——喜好(xǐhào)自然、無拘無束第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píngshēng)。這是不同凡響的驚人之筆!從字面上看,這句話該如何(rúhé)理解?

“怕什么呢?我的一生就是頂笠披蓑,在煙雨中穿行的,對此,我早習以為常了。面對(miànduì)人生風雨,不如任其自然,泰然處之。”“誰怕?”反問,語速短促,堅定。后句要讀出蘇公飽經風雨,但超然達觀的氣度和胸襟。語氣高昂,情態(tài)自然,精神樂觀。第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料峭春風吹酒醒(jiǔxǐnɡ)。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從“吹酒醒”可以看出(kànchū)什么?

“山頭斜照卻相迎”寫出什么?——蘇軾是在帶有醉意(zuìyì)的情況下出游的?!匀唤缣鞖庾兓?。第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回首向來蕭灑處。歸去(ɡuīqù)。也無風雨也無晴。自然風雨人生(rénshēng)風雨宦途風雨

對結句“歸去(ɡuīqù)。也無風雨也無晴”該如何理解?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對我來說都是無所謂的?!獜娬{了作者的心胸、志向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突出了作者的個性。第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東坡是如何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的?

這場沙湖春雨(chūnyǔ)給了蘇軾怎樣的啟發(fā)?

風也好,雨也好;陰也好,晴也好;沉也好,浮也好,人生看得幾清明。蘇公以豁達樂觀、平靜的氣度,視風雨為無物(wúwù),陰晴如一;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正可一并泯滅。第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定風波》一詞是蘇軾在貶謫黃州這個特定時期的自我畫像。這個在風雨中處變不驚、“吟嘯徐行”的形象,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處困境而安之若素(ānzhīruòsù),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面貌和闊大心胸。第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問題(wèntí)探討

對于《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清代鄭文焯《手批東坡(dōnɡpō)樂府》中有“以曲筆直寫胸臆”的評語,抒發(fā)了什么“胸臆”?又是如何“以曲筆直寫胸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曲筆”——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bǐfǎ)?!抖L波》寫“三月七日”沙湖遇雨,這并不是東坡本意。第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遇雨本是極平常的事,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時的不同表現(xiàn),能充分顯示不同的心性修養(yǎng)?!抖L波》雖從下雨寫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寫遇雨的經歷,而在通過遇雨的經歷、通過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表達自己坦蕩的胸襟、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的精神。詞作以“曲筆”(自然風雨和人生風雨雙寫)寫“胸臆”(超曠的氣度(qìdù)和瀟灑的人格),塑造了一個履險如夷、憂樂兩忘、禍福不驚、任天而動的自我形象,它將作者的“立身之志意與超然之襟懷作了泯沒無痕的最好的融會和結合”(葉嘉瑩《論蘇軾詞》)。如何(rúhé)“以曲筆直寫胸臆”第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曲筆(qūbǐ)”寫“胸臆”有什么好處?途中遇雨,借題發(fā)揮,巧妙地把自然界的風雨(fēngyǔ)和政治變化中的風風雨(fēngyǔ)雨聯(lián)系起來,把沉摯深永的人生哲理寄寓生活常事,起筆隨意,結句高妙,引人深思,大大增強了詞的韻味。第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蘇東坡成就(chéngjiù)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東坡。

余秋雨

第二十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學習(xuéxí)新詞江城子乙卯正月(zhēngyuè)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第二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ɡūfén),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蘇軾第二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這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雖題為記夢,實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詩人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dǔhòu)。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不幸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這首詞即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全詞感情深摯,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子。第二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十年生死兩茫?!?,長久郁結于心的深長的悲嘆,首句即從心底迸發(fā)而出,為全詞定下了主調,凄哀至極。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傳達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皟擅C!?,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情思,一樣哀緒?!皟擅C!彼憩F(xiàn)(biǎoxiàn)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籠罩全篇。品讀(pǐndú)十年(shínián)生死兩茫茫第二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不思量(sīliang),自難忘”哀思萬縷,盤結于心,解不開,亦拂不去,深沉綿邈。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不思量(sīliang),自難忘第二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亡妻之墳在眉州,與詩人所在的密州遙隔千里。千里之外,沒有自己相伴身邊,想見得她一人獨臥泉下,該是何等的孤寂凄清?!盁o處話凄涼”一句,也可說是詩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產生的滿懷悲情愁緒,無法向千里之外長眠(chángmián)地下的愛妻訴說,亦包括亡妻亦無法向千里之外的詩人訴說凄涼在內。千里(qiānlǐ)孤墳,無處話凄涼第二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是詩人在向亡妻訴說“凄涼”了:我們即使能夠相見,看見我這般風塵滿面、兩鬢斑白的衰頹模樣,也一定認不出來是我了。死生異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設想其重逢,所以(suǒyǐ)用了一個“縱使”。

“縱使”表讓步,其效果卻是使感情的發(fā)展更逼近了一層,下面說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縱使(zòngshǐ)相逢應不識第二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shù)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chūxiàn)在我們的眼前。這里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xiàn)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這六個字之中了。塵滿面(mǎnmiàn),鬢如霜第二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上片寫盡了相思(xiānɡsī)之苦,下片即轉入寫夢。因“思”而成“夢”,先寫所“思”后寫所“夢”,自然成章。第二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夜來幽夢(yōumènɡ)忽還鄉(xiāng)“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筆墨輕巧地一轉,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寫夢?!皦簟笔恰坝膲簟?,一“幽”字寫出了夢境之縹緲朦朧?!昂鲞€鄉(xiāng)”的“忽”字也值得玩味。夢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與人間社會的幽隔?!昂觥弊謱懗隽饲Ю餁w鄉(xiāng)之快速,亦寫出了與亡妻相見之容易。平時多少個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bùkě)得,現(xiàn)在倏忽之間就變成了事實,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這不過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夢境。入夢是輕快的,所表現(xiàn)的感情卻極為沉重。仔細吟詠,不難體味出隱含其間的亦喜亦悲的復雜感情。第三十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小軒窗,正梳妝”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ēnàifūqī)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小軒窗,正梳妝第三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十年死別,思念至苦,一旦相見,該有千種哀愁、萬種凄涼要向對方傾訴(qīnɡs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萬千思緒盡在其中了。相顧(xiānɡɡù)無言,唯有淚千行第三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料得年年腸斷(chángduàn)處,明月夜,短松岡。三句總束全詞,是感情發(fā)展的高潮。夢中情景,何等真切,醒來卻一切化為烏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見的深沉的悲哀。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bùmiǎn)肝腸寸斷?!澳c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敝猓孜蚕嘟?,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強化。第三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以虛映實,虛中見實,是這首詞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顯著特色。夢是虛幻的、縹緲的,然而夢中人的感情卻顯得那么真摯、深沉,實實在在?;蛘呖梢哉f,正是因為借助于夢境的虛幻與縹緲,才格外地顯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現(xiàn),在夢前和夢中,前后一致;而隨著入夢和夢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別相思苦;相思不見,無處話凄涼苦;積思成夢,幽夢話凄涼亦苦;夢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岡,則更苦。全詞凄婉哀傷,出語悲苦,真可說是一字一淚!這首詞如春蠶吐絲,如幽山流泉,從詩人胸臆間瀉出,質樸自然。無矯飾之情,無故作之態(tài),不以使事用典取勝(qǔshèng),亦不以鍛煉詞句生色,純以平常語出之。然而千百年來卻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動人。評析第三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問題(wèntí)探討詞人是如何把現(xiàn)實和夢境交織起來抒寫(shūxiě)悼亡之情的?《江城子》以“夢前——夢中——夢后”為時間線索,將“現(xiàn)實——夢境——現(xiàn)實”交織起來,發(fā)抒凄婉誠摯的悼亡之情。起筆彼我合寫,“兩茫茫”狀幽明相隔,惘然無盡,而“自難忘”愈見自然真摯?!盁o處話”一句既承難忘,又點阻隔之遙?!翱v使”以下三句,由假設轉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下片“夜來”以下四句記夢,意幻情真(qínɡzhēn),虛中帶實?!傲系谩币韵氯洌瑥膲艟郴氐浆F(xiàn)實,寫夢后設想對方念己,“年年斷腸”,柔情綿綿無盡,令人酸楚。第三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水龍吟次韻(cìyùn)章質夫楊花詞蘇軾

學習(xuéxí)新詞第三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zhèn)?、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wénrén)的推崇贊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并和了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夫慧眼識珠,贊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第三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水龍吟(上片)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wúqíng)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譯文(上片):這帶有白色絨毛的柳絮,像是花又像不是花,也沒有人可惜它紛紛落下,任它飄來墜去。它飛入人家的庭院,落在大路的兩旁,看起來似是無情之物,思想起來卻似有萬種情思和深意。這柔軟的柳枝多象是少婦因思戀丈夫而愁壞的衷腸,那細長的柳葉又多象是她剛醒來時困倦的媚眼,想睜開時還閉上。這獨守空房的少婦正做著一個好夢,楊花伴著她隨風飄去萬里,尋找那離家遠游的郎君的去處,怎知突然(tūrán)又被黃鶯驕瀝婉囀的聲音驚醒。第三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譯文(下片):她不恨楊花飄墜殆盡,只怨那西園里滿地的落花難以收拾。等到天亮到來和風雨過去的時候,楊花卻已無影無蹤(wúyǐngwúzōng),不知到哪里去了。呵,原來是飄落在碧綠的池水中,化作了片片浮萍。這原是點綴春色的楊花,大部分零落成泥化作塵土,小部分化作浮萍隨水流去了。再仔細看時,卻原來那浮萍不是楊花,而是一滴滴思婦眷念丈夫的眼淚。水龍吟(下片)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chūnsè)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第三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líchóu)。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第四十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遍_頭一韻,非同反響,道出了楊花的性質和際遇。“似花還似非花”:楊花即柳絮(liǔxù)??粗?liǔxù)像花又畢竟不是花。藝術手法上顯得很“抽象”,但仔細品味琢磨,這“抽象”超出了具體形象,一語道出了柳絮(liǔxù)的性質。蘇東坡匠心獨運,以“抽象”寫出了非同反響的藝術效果?!耙矡o人惜從教墜”,則言其際遇之苦,沒有人憐惜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墜落,隨風而去?!盁o人惜”是詩人言其飄零無著、不被人愛憐的際遇,也正說明了唯獨詩人惜之。一個“惜”字,實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wúrén)惜從教墜。賞析(shǎnɡxī)第四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這一韻承接上一韻中的“墜”字展開,賦予柳絮以人的性情?!皰伡野贰闭f楊花的飄忽無著,仔細思量,那柳絮墜離枝頭,“拋家”而去,不是很無情嗎?可是柳絮“傍路”飄零,卻又依依難舍,戀“家”之情躍然紙上。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yǒuqínɡ)”!“有思”言其不忍離別的愁思和痛苦。其實,這是詩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進一步的深入,使楊花飄忽不定的形態(tài)具有了人的情感。

拋家傍路,思量(sīliang)卻是,無情有思。第四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一韻承接上一韻的“有思”,采用擬人的手法,以極其細膩獨到的筆致,盡寫柳絮飄忽迷離的神態(tài),讓人柔腸百轉,思緒萬千,嘆為觀止。從上闋“無情有思”開始,詩人便展開想象的羽翼,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思親少婦,將“有思”具體化、形象化,活脫脫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這里,“有思”成為思親少婦的“愁思”。因“愁思”而“縈損柔腸”,因“愁”而“柔”,因“柔”而“損”;“愁思”煎熬則“困”,“困”則“嬌眼”“欲開還閉”。思親少婦的情態(tài)被詩人描寫、刻畫地極其細膩,從而把柳絮隨風而墜、時起時落、飄忽迷離、勾魂攝魄的形態(tài),生動地呈現(xiàn)(chéngxiàn)在我們面前,真乃神來之筆。

縈損柔腸(róuchánɡ),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第四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鄙賸D“有思”,“有思”的情態(tài)也描摹出來。那么少婦為何而思?上闋的最后一韻作了回答:她在思念遠方的夫婿。這一韻化用了“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過遼西”的詩意?!皦綦S風萬里”既寫少婦之夢,又關合(ɡuānhé)柳絮飄忽迷離,輕盈若夢。愁中入夢,夢里與遠在萬里的君郎相逢,卻被鶯兒的啼聲驚醒,怎不讓人愁更愁,簡直讓人惱恨了!

夢隨風(suífēnɡ)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第四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縱觀上闋是以人狀物,雖然是在詠柳絮,卻叫人難分詩人是在寫柳絮還是寫思婦。柳絮與思婦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jìngjiè),不禁令我想起了莊子做過的一個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p>

第四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詞的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痹谏祥牎跋А焙汀俺睢钡那榫w基礎上,詩人下闕的頭一韻直抒胸膩,“愁”化作“恨”,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層次上寫柳絮“也無人教墜”的際遇。這一韻應和上闋首韻“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表面上看,因為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應該“恨”的是西園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塵”,春去無奈,最可憐惜。然而,細細斟酌(zhēnzhuó),“落紅難綴”更反襯出柳絮的“無人惜”的遭際,詩人用這種手法進一步寫出了對柳絮獨“惜”的情愫。賞析(shǎnɡxī)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xīyuán)落紅難綴。第四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狈鲿缘囊粓龃河赀^后,那隨風飄舞、“拋家傍路”卻“無人惜”的柳絮上哪兒去了呢,為何無蹤無影,蕩然無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吹綕M池細碎的浮萍,詩人驀然清醒——原來那沸沸揚揚,滿天的飛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這里,“遺蹤何在”是問題,“一池萍碎”是結果,而“曉來雨過”是柳絮化為浮萍的客觀條件。柳絮化為了浮萍,用現(xiàn)在的科學觀點來看,是不可能的。但詩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憑空消逝的傷感卻得到慰藉。何況柳絮墜落,化為浮萍也是當時的“公認”?!斑z蹤何在”一句寫得極好,把詩人對春雨過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態(tài)盡寫出來,又起到了“承上啟下(chéngshàngqǐxià)”的作用,實屬難得。曉來(xiǎolái)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第四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yīfēn)流水。”這一韻從柳絮的“遺蹤”蕩然無存生發(fā),以簡潔洗練的句子寫出了春光易逝的傷感。雖然花落無情,好景不長,然而春去有“歸”:二分歸為塵土,一分歸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復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隨著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復返了?!跋А绷酰M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春色三分,二分(èrfēn)塵土,一分流水。第四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別出心裁。把光景分為若干份并不是蘇東坡的創(chuàng)造。詩人寫這首詞之前,許多騷人墨客寫下了不少類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無賴是揚州?!?、“三分春色兩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是經典名句。但上述名句都不如蘇東坡的語意蘊藉(yùnjiè)、含蓄、巧妙。第四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最后一韻,是具有歸結性的震撼全篇的點睛之筆。那沸沸揚揚,飄忽迷離的點點柳絮在詩人的眼里竟然“是離人淚”!這一韻照應了上闋“思婦(sīfù)”“愁思”的描寫,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夸張,感情深摯飽滿,筆墨酣暢淋漓,蘊意回味無窮,真是妙筆神功!細看(xìkàn)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第五十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蘇東坡的“和詞”“先乎情”,“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不僅寫了楊花的形、神,而且寫景“言情”,在楊花里傾注了自己的深摯情感,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達到了高超的藝術境界,從而獲得了永恒的藝術生命。這是章質夫的“原唱”望塵莫及的。在藝術構思上,采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個完整的思婦形象,寫柳絮的際遇,綰合著思婦的際遇,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在語言藝術特色上,新穎別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還似非花”、“無情(wúqíng)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點點是離人淚”等,都是可圈可點、令人稱頌的佳句。

第五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對于章氏原作《水龍吟》和蘇氏和作《水龍吟》的高低優(yōu)劣,歷來有不同(bùtónɡ)意見,談談你的看法。問題(wèntí)探討第五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要點:(1)蘇氏全詞意象朦朧,明詠楊花,暗詠思婦,離形取神,全從虛處摹寫,抒情幽怨纏綿.(2)上闋正面描寫楊花,惜楊花之飄墜.一惜其“拋家傍路”,由物及人;二惜“縈損柔腸,困酣嬌眼”,以擬人手法直喻(zhíyù)傷春思婦的形象,離形取神;三惜尋郎夢破,兼取楊花之象和思婦之神.(3)下闋以少婦傷春抒發(fā)楊花委塵之悲恨.由楊花而落紅,想象成點點“離人淚”,物與人,情與景于似與非似之際交融為一體.(4)詞人借楊花、思婦寄托身世坎坷之寂寞幽怨.在曲盡事物妙處的基礎上來寫人物的情思,寫法應該說是高于章詞.例:蘇詞更優(yōu)第五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wǎnglái)?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學習(xuéxí)新詞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yùjū)作第五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課件

這首詞是元豐(yuánfēnɡ)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