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_第1頁
“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_第2頁
“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_第3頁
“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_第4頁
“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古巴和古巴革命在中國的影響,我們并不陌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的大街小巷四處響徹著古巴音樂和支持古巴革命的歌曲,至今“美麗的哈瓦那”和“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的歌聲仍然縈繞在那個年代青年人的耳邊。

提起古巴和古巴革命在中國的影響,不能不提及中國的拉丁美洲研究所。它的創(chuàng)立與古巴革命有很大關系。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引起主席極大的關注,他對以古巴革命為高潮象征的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寄予極大的希望,決定建立中國的拉丁美洲研究所,加強相關研究。

另外,古巴曾是中國西班牙語重要的教學基地,很多中國西班牙語留學生在這里成才。上世紀60年代,約150名中國留學生在古巴學習西班牙語,他們不僅學到了語言,而且學到了古巴文化,成為在中國傳播古巴文化的骨干力量。古巴與中國西班牙語教學的關系并不僅僅局限于此。大批有志于從事國際事務的青年受古巴革命影響,選擇了西班牙語專業(yè)。古巴革命的影響之大,在這些憧憬未來的青年和少年的眼中,古巴和古巴革命與西班牙語密不可分。

為了促進中國文化在古巴的傳播,中國經(jīng)常在古巴舉行各種文化活動。截至2004年,中國已經(jīng)在古巴舉行了4屆中國文化節(jié)。2002年,哈瓦那大學成立漢語教學中心,第一個漢語班開課。

目前,中國文化在古巴傳播的規(guī)模更大。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每年一度的狂歡節(jié)上,中國各種各樣的裝飾品,花色繁多的燈籠、五彩繽紛的服飾、舞龍表演……處處洋溢著中華文化的韻味。

中古文化交互影響

到哈瓦那市訪問的中國人大多都會到古老的中國街區(qū)――桑哈去走走看看。這里是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由華裔古巴人傳播的中國文化已成為古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在古巴的契約華工在獲得自由后,大多留在了古巴,他們與后來赴古巴的華僑一道,與古巴人民和睦相處,融為一體,書寫著中國文化與古巴文化的交融史。

19世紀70年代初,獲得人身自由的契約華工進入古巴城鎮(zhèn),用自己多年的積蓄開辦小商店。這種華人經(jīng)營的商店遍布古巴西部省區(qū)的城鎮(zhèn)。他們很多人經(jīng)營自產(chǎn)自銷的蔬菜,還有很多人成為走街串巷的貨郎。一些史料生動地描述了中國貨郎做生意的場景:“他們身著藍色粗布的上衣和肥大的褲子,腳上穿著一雙沒有后跟的拖鞋,頭上戴著寬大的草帽,肩上橫著一根扁擔,挑著兩個圓筐,內(nèi)中零星雜貨一應俱全。他們走街串巷,試圖打動那些善于盤算的家庭主婦的心,勸說她們從他那兒買點兒什么東西。他們不是靠甜美的叫賣聲來吸引顧客,而是手中拿著五六個小磁碟,悠然自得地讓這些小磁碟依次從這只手落到另一手里,發(fā)出不斷的清脆的響聲,把那些心不在焉的主婦很快吸引到窗口來?!雹?/p>

對中古文化交融史頗有研究的梅塞德斯?克雷斯波女士,她是古巴前駐華大使何塞?阿?格拉的夫人,在其專著《華人在蔗糖之國古巴》中是這樣描述中古文化的交融:“遠涉重洋的華工開始成為古巴民族的一部分。他們將古老悠久的文明和豐富多彩的異國文化融進了古巴民族的懷抱?!薄八麄儙淼闹袊鴺菲鳕D―喇叭和黑人的鼓結(jié)合起來奏出的音樂使當?shù)氐目准游杼饋砀邚娏业墓?jié)奏感,更加震撼人心?!?/p>

還有,梅塞德斯?克雷斯波對廣東人的描述也十分形象,她說:“‘作家和畫家’佩德羅?德奧蘭在他寫的《關于哈瓦那城的神話集》中生動地向我們描述了廣東人的特征:說話又快又含糊,常把字母‘L’輕輕帶過,不斷吆喝著那從遙遠的中國廣東帶來的八寶箱中普通貨物的名稱。”

留在古巴定居的華工大多數(shù)是文盲,但是也不乏特殊技能的人,為當?shù)厝嗣褡鞒隽撕艽蟮呢暙I。據(jù)資料記載,在華工中,有位姓錢的華醫(yī),醫(yī)術高明,又樂善好施,經(jīng)常義務給當?shù)馗F人看病,自己終身則一貧如洗。他病危時許多滿懷感激之情的古巴人守護在他身旁,含淚為他送終。在當時的古巴,華醫(yī)的醫(yī)術高超是出了名的,甚至留傳下“連中國醫(yī)生都治不好”(意思是說,根本沒有希望了)的諺語。

今天,在古巴社會各界,活躍著很多華裔社會活動家和藝術家。如著名畫家維夫爾多?林和弗洛拉?馮,還有為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莫伊塞斯?西奧?王準將,后者為古中友協(xié)主席,為中古人民的友好交往作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在時過40多年后的今天,古巴革命的影響仍然存在,中國的藝術界創(chuàng)造了話劇《格瓦拉》。格瓦拉的英雄形象在當今中國的傳播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青年執(zhí)著追求理想和獻身精神的象征,具有十分典型的社會意義。

談到古巴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不能不提及何塞?馬蒂。何塞?馬蒂是世人皆知的古巴民族英雄、杰出的詩人和文學家、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精神極大地豐富了古巴和拉美人民的思想寶庫,同時造就了一代代的革命者。馬蒂為古巴和拉美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中國人民十分熟悉馬蒂的名字,十分敬仰這位偉大的戰(zhàn)士。早在20世紀中期,馬蒂的一些作品便為中國青年所熱讀。在1953年馬蒂誕辰100周年之際,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曾把他列為這一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國曾舉行隆重的紀念大會,還出版過紀念何塞?馬蒂的文集。這是馬蒂思想在中國首次系統(tǒng)傳播。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學者還以《長笛與利劍》為名,翻譯出版了何塞?馬蒂詩文選集。大批中國青年被馬蒂的激揚文采所折服,被其革命獻身精神所鼓舞。為了加強中古人民的友誼,在中國傳播馬蒂思想,古巴何塞?馬蒂協(xié)會在中國成立了何塞?馬蒂協(xié)會海外分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一批多年從事古巴研究的資深研究員成為該會榮譽會員。為了促進古巴文化在中國的傳播,2004年10月,古巴在中國舉辦了首屆古巴文化節(jié),受到中國大眾的熱烈歡迎。

契約華工:連接中國與古巴的紐帶

19世紀中葉,大量契約華工遠渡重洋,開拓了中古關系,把中國與古巴聯(lián)系在一起。當時,古巴尚處于西班牙的殖民統(tǒng)治之下。1845年1月,西班牙殖民政府禁止向古巴輸入黑人奴隸后,當?shù)亟?jīng)濟受到很大影響。殖民者將目光投向中國。當時中國人口增加,耕地不足,天災頻起,戰(zhàn)亂頻仍,很多百姓懷著海外發(fā)財?shù)拿缐?,不顧清廷的禁令,出洋謀生。1846年,英國投機商受西班牙之托為古巴招募華工,與中國清朝政府進行談判。1847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允許輸入華工。當年,第一艘運送華工的“奧肯號”船運載206名華工從廈門出發(fā),經(jīng)131天航行,抵達哈瓦那港口。古巴成為當時世界上契約華工最集中的地方。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一些華僑從菲律賓、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其他地區(qū)去古巴謀生。華工主要在甘蔗種植園從事勞動。他們被迫與種植園主簽訂賣身契約,受到百般歧視和殘酷虐待,被稱為“苦力”。

為了保證勞動力的需求,建立長遠規(guī)模的招募華工的制度,1864年4月,西班牙派官員來華,謀求與中國訂立通商條約。經(jīng)過談判,雙方簽署了中西《和好貿(mào)易條約》,允許華人自愿前往西班牙各所屬殖民地謀生。該條約的簽訂使古巴在華招工合法化,大大促進了古巴引進華工的規(guī)模。自19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的30年間,有30多萬中國苦力被販運到拉美地區(qū),其中12.6萬人被販運到古巴。

苦力貿(mào)易主要集中在中國南部地區(qū),尤其是澳門、香港和廈門等地。到19世紀中期,澳門發(fā)展成為在華苦力貿(mào)易的中心。大批專門在販賣苦力生意中投機獲利的各國商人涌至澳門,公開設立“招工機構(gòu)”。據(jù)統(tǒng)計,1865年,澳門有近10家“招工機構(gòu)”,僅在一年后就增至近40家,1873年發(fā)展到300家。1871年,古巴以及南美洲一些國家相繼在澳門設立了5個代理機構(gòu),分別代表這些國家內(nèi)各商業(yè)團體負責從澳門裝運出洋的苦力。當時古巴有一家專門販運中國苦力的“伊瓦涅斯公司”,在澳門派有代理人,7年當中就販運十幾萬中國苦力到古巴、秘魯、澳大利亞等地。②

契約華工事務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與當時西班牙殖民地古巴當局的關系。華工在島嶼受虐待的消息不斷傳回國內(nèi),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震動了清廷。1873年10月22日,中國與西班牙在北京訂立了旨在認可中國派員赴古巴查明華工狀況的《古巴華工條約》。1874年,清政府派員赴古巴進行調(diào)查,歷時3個月,獲取了當?shù)胤N植園主虐待華工的大量證據(jù)。中國與西班牙于1877年簽署了《中西古巴華工條款》,對華工的生活和勞動作出相應規(guī)定,但是這還是難以改變他們受剝削和壓迫的命運。

廣大在古華工為古巴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當時正是古巴糖業(yè)迅速擴張時期,蔗糖出口是其財政收入的主項,華工以自己辛勤的勞動支撐了糖業(yè)生產(chǎn)。曾主持調(diào)查古巴華工狀況的清廷官員指出:“該國入款以糖稅為大宗,而糖出息又以華傭多寡為盈絀關鍵。”③

1902年,古巴獨立以后,中古兩國基于以往的交往,很快建立了外交關系。深重的剝削與壓迫把華工的命運與古巴勞苦大眾聯(lián)系在一起。在古巴1868年和1895年的兩次獨立戰(zhàn)爭中,他們積極參加起義軍,為古巴的獨立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因軍功卓著而獲得晉升,甚至有人榮獲將軍軍銜。獨立戰(zhàn)爭中的領袖岡薩洛?德克薩達將軍專門著書《中國人民和古巴獨立》,書中是這樣描述華人起義戰(zhàn)士的:在古巴的中國人沒有一個不曾投身自由的事業(yè)。在古巴爭取民族獨立的悲壯的戰(zhàn)斗中,中國人像猛虎一樣在戰(zhàn)場上廝殺。他們曾在戰(zhàn)斗中忍受了一切犧牲和困苦。他們一旦被俘又視死如歸,壯烈犧牲。他們?yōu)楣虐酮毩⒖犊疅o畏地流盡最后一滴無名英雄的鮮血。他們不抱任何追求個人名利的欲望,也從不企求得到感謝的花束。

岡薩洛?德克薩達將軍對中國起義軍戰(zhàn)士給予極高的評價:“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降卒?!贝撕髲V大華僑與古巴民族融為一體,為古巴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時至今日,每當古巴人談起旅古華人時無不充滿敬佩之情。不少古巴朋友經(jīng)常深情地說,“古巴民族的血脈中奔流著中國人的血液?!?/p>

中古關系穩(wěn)步發(fā)展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把中古兩國人民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巴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中國人民歡欣鼓舞。1959年1月,首都北京各界人民舉行盛大的群眾集會,聲援古巴革命。古巴也十分重視并采取主動措施發(fā)展同中國的關系。1959年革命勝利后古巴很快派出黨政領導人訪華。1960年9月2日,古發(fā)表第一個《哈瓦那宣言》,卡斯特羅總理宣布古巴同臺灣當局斷交,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同年9月28日,兩國發(fā)表建交聯(lián)合公報。建交后,雙邊關系進入蓬勃發(fā)展的新階段。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的冷戰(zhàn)時期,中古實質(zhì)交往不多。自1983年起,中古在各領域的交往陸續(xù)恢復。1989年,中國外長錢其琛和古巴外長馬爾米耶卡實現(xiàn)互訪,兩國關系全面恢復。進入90年代后,雙方高層互訪頻繁,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1993年和2001年主席兩次訪古,1995年和2003年卡斯特羅主席兩度訪華。中古外交部之間建立了政治磋商機制,就國際問題和雙邊事務及時進行溝通。

中古經(jīng)貿(mào)關系得到顯著發(fā)展。中國主要從古巴進口原糖、鎳等,出口技術產(chǎn)品、彩電、醫(yī)藥、輕工和服裝等。2003年雙邊貿(mào)易額為3.6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4億美元,進口1.2億美元。兩國間建立了部長級經(jīng)濟貿(mào)易混合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2003年10月,中古雙邊企業(yè)家理事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會議在哈瓦那舉行。2004年9月,中古雙邊企業(yè)家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中國廈門舉行。

截至2004年,中國在古投資項目共10個,涉及農(nóng)業(yè)、旅游、電信、輕工等。此外,中國先后承擔了電風扇廠、自行車廠、養(yǎng)羊、沼氣等成套項目以及水庫養(yǎng)魚等技術合作項目,提供了醫(yī)療器械、文教用品等一般援助物資。中國向古提供各類商業(yè)貸款,如機電產(chǎn)品、糖工業(yè)、糧食、電視機、電信項目等。

兩國的文化交流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003年9月,兩國簽訂2003-2006年度文化交流計劃。目前,雙方在藝術團訪演、展覽、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古巴國家芭蕾舞團曾四次訪華演出。2001年,兩國簽訂2001-2004年度教育交流協(xié)定,每年互相提供獎學金名額增至30個。自1984年兩國恢復互派留學生至2003年,中國共接受127名古巴留學生,向古派遣45名留學生。

精心培育的中古關系

中古關系得到穩(wěn)固的發(fā)展,與兩國領導人和人民的精心呵護和培育分不開。菲德爾?卡斯特羅主席在2003年第二次訪華時指出:“在古巴極度困難的特殊時期,在幾乎沒有人相信古巴革命可以繼續(xù)的時候,中國和越南始終是古巴最好的朋友。而今天,他們的政府和人民尊敬并敬佩我們,一個小小的國家頑強抵抗著她的近鄰――那個用霸權壟斷過世界的超級大國?!惫虐汀胺浅J佩傳奇和革命的中國,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國,一個精神的中國,一個永存的中國?!?/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