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起源_第1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2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3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4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國姓氏起源PPT第1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以氏為姓。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商時代,分支氏族的標號有的也成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風、己、子、任、伊、嬴、姚等。

2、以國名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賜地,西周初年更是實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遍布九州,這些國名便成為其國子孫后代的氏。如程、房、杜、戈、雷、宋、鄭、吳、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孫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無極縣建立鼓國,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漢以后外邦人帶來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國,安姓出自安息。第2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3、以邑名為姓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忿生后代因此姓蘇。

4、以鄉(xiāng)、亭之名為氏。如嬴姓秦國的始祖非子的支孫封在邑鄉(xiāng)(今山西省聞喜縣邑城),得邑氏;至六世孫被周禧王封為邑侯,采食解州(今山西運城縣、聞喜縣一帶)。

5、以居住地為姓氏。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后代姓林。又如齊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第3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7、以排行為姓氏。如春秋魯國有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

8、以官職為姓氏。如西周的職官司、司馬、司空后來均成為姓。又如漢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藝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創(chuàng)始者,后世便以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藝為氏。

10、古代少數(shù)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第4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1、以謚號為氏。如莊氏原為楚莊王之后,康氏原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國姓"朱"賜給了鄭成功,閩臺百姓稱鄭成功為"國姓爺"。又如漢文帝名劉恒,恒氏因而改為常氏。第5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中國的1萬多個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個,在當今中國常見的100個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73個,在海外有"陳林半邊天,黃鄭排滿街"之美稱的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第6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袁義達經(jīng)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袁義達是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jù)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格按照統(tǒng)計學原理獲得這一全國性姓氏數(shù)據(jù)的。第7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根據(jù)袁義達的研究成果,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占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qū)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qū),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qū),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qū),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第8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袁義達發(fā)現(xiàn),在我國每一個省區(qū)中,都有一些出現(xiàn)頻率比其它省區(qū)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臺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云南的楊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陜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于姓。第9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袁義達說:“中國人的姓氏和分布是中國一項特有的國情,它將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祖宗們遺留下來的基因資源的分布、當今海內外的尋根和國家的統(tǒng)一、今后人口發(fā)展趨勢等許多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钡?0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世界上許多古文化早已連同創(chuàng)造它們的種族一起銷聲斂跡了,而中國姓氏文化則歷經(jīng)了四、五千年始終延續(xù)和發(fā)展著。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國傳統(tǒng)的宗族觀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tǒng)一上曾起過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歷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傳統(tǒng)獨特的中國譜牒學,目前不但在社會科學中得到了發(fā)展,而且在生命科學中也得到了重視和應用,并已經(jīng)形成了中國資源特色的跨學科的研究領域——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在多數(shù)的情況中,姓氏是世代遺傳的,姓氏人口資料又比較容易搜集,其歷史跨度也很長,非常適合于大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性質的研究。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來探討人群的遺傳結構、不同群體間的親緣關系、以及人群遷移等。中國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有可能成為探討中國人起源和父系遺傳物質進化的一條新的重要途徑和科學依據(jù)。第11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中國人一般都習慣地繼承父親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遺傳遞給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內僅僅保留其父親的姓氏,不傳給下一代。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姓屬于一種無性別之分、以父系方式傳的“基因”,相當于性染色體遺傳的特殊基因??梢赃@樣假設,不管是X精子還是Y精子,均攜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顯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連續(xù)傳遞姓氏特徵的性能,而X精子僅僅在第一代顯示姓氏的性能。當然,我們也注意到中國人中一直普遍存在著改姓的現(xiàn)象,這包括入贅婚姻、隨母姓氏、避難改姓、少數(shù)民族用漢族姓等等。在人群中改姓是突發(fā)的和隨機發(fā)生的事件,往往發(fā)生在遷移過程之中,但是可以肯定有總人數(shù)中改姓人數(shù)的比例較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況下改的姓,從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傳遞。這種改姓現(xiàn)象可以認為是姓氏的突變,突變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傳遞功能。中國人姓氏的悠久歷史和相對隱定的傳遞,以及具有中國社會進行特色的改姓現(xiàn)象,不但增加了中國人姓氏的多樣性,為追蹤各個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線索和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廣大農村中一直存在著同姓聚居的習俗,加上婚姻半徑小,娶嫁地域相對固定的特點,同姓人群可以認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遺傳物質,某種程度隔離的群體,這在進代上有特殊的意義。這種與近代人類進化有直接相關的同姓群體。在探討中華中族的起源和進代等研究中將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模型和線索。第12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宋朝、明朝和當代三個歷史時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個重要的現(xiàn)象:第一,中國人姓氏在歷史上傳遞是延續(xù)的和隱定的。它揭示了在歷史的進程中中國人姓氏所表現(xiàn)的血緣文化的痕跡與生命遺傳物質,尤其是父系遺傳物質的進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現(xiàn)。第二,中國人歷來有同姓聚居和聯(lián)宗修譜的習俗,而且婚姻半徑很小,婚娶地域相對固定,這樣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國人姓氏的分布實際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規(guī)律。中國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兩種狀態(tài),大姓和小姓,或稱為常見姓氏和非常見姓氏。僅占總姓氏量不足5%的常見100個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總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見姓氏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見100個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區(qū)人群的遺傳組成的主要因素,它們決定著中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規(guī)模和地域人群間的親緣關系的程度。而非常見姓氏人群更為表現(xiàn)其地域特色和相對高程度隔離的現(xiàn)象。第三,人群的遷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國人遺傳基因的流動方向。同時,再一次從群體遺傳學角度證實了中國漢族一直存在著遺傳上異源的南北兩大群體,其1000年來的地域分界線應在武夷山和南嶺地帶。因此,中國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有可能成為探討中國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遺傳物質進化的一條新的重要途徑。第13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侯姓,中國百家姓之一。一部分源于姬姓,一部分源于少數(shù)民族的改姓。最初主要聚集在河南山東,后分布全國各地。第14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根據(jù)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鐘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里所發(fā)布的百家姓最新順序,侯姓排名77位。百家姓排名230位!第15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名人

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與方以智等稱“四公子”,后入清,能詩文,有才名,著有《莊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明代孔尚任所作傳奇劇本《桃花扇》,就是描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清代有女文學家侯芝?,F(xiàn)代有化學家侯德榜,病理學家、醫(yī)學教育家侯寶璋,藝術家侯俊山,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侯寶林等人。第16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為氏。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為姓,是為侯姓。第17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源流二

出自姒姓。據(jù)《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第18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源流三

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后皆改為漢字單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后代,據(jù)《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記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后?!眰}頡,即蒼頡,史書中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chuàng)始者。相傳他是今河南南樂縣人?!吨艿赜洝氛f:“倉頡姓侯岡氏,名頡”。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馮翊衙縣(今陜西白水縣),簡稱為侯氏。第19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源流四

來自叔段。春秋時,鄭國的叔段因要謀反的動機被哥哥莊公發(fā)覺而討伐他,他逃到共這個地方,被稱做共叔段,他死后,鄭莊公賜其子孫共仲為侯氏。據(jù)《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是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歷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晉侯緡,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晉武公)殺死,其子孫逃難到其他諸侯國,以祖上原來的爵號“侯”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第20頁,課件共2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源流五

黃帝時史官倉頡的子孫有以侯為氏者。倉頡也稱蒼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chuàng)造者,被后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在位起訖:前4637—前4596年。生卒年:前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