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通空調設計方案培訓手冊_第1頁
曖通空調設計方案培訓手冊_第2頁
曖通空調設計方案培訓手冊_第3頁
曖通空調設計方案培訓手冊_第4頁
曖通空調設計方案培訓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曖通空調設計方案培訓手冊第一頁,共97頁。目錄

第一章中央空調概述第二章中央空調常用術語第三章建筑物空調負荷估算第四章中央空調工程系統(tǒng)設計第五章中央空調工程費用概算第六章工程方案設計書(例)第二頁,共97頁。第一章中央空調概述中央空調與現(xiàn)代建筑、工農業(yè)生產息息相關。尤其是現(xiàn)代建筑,中央空調已是不可缺少的設施之一。通常我們所說的中央空調是指中央空調機組、空氣處理末端及控制等設備組成的空調系統(tǒng)。中央空調系統(tǒng)的功能是對一個建筑物(群),以集中或半集中的方式對空調區(qū)域的空氣進行凈化(或純化)、冷卻(或加熱)、加濕(或除濕)等處理,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活或生產工藝標準所需的環(huán)境的五度(其中包括溫度、濕度、氣流速度、潔凈度和新鮮度)。第三頁,共97頁。常規(guī)中央空調應包括如下五部分:1、中央空調機組:其功能是提供空氣調節(jié)所需要的冷(熱)水源。按制冷方式劃分有電制冷與熱制冷。電制冷機組有:活塞式冷(熱)水機組、離心式冷水機組、螺桿式冷(熱)水機組。熱制冷機組有: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和蒸汽及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2、空氣處理末端設備:其功能是對空氣進行降溫、加熱、加濕、除濕以及凈化過濾等。常規(guī)設備有風機盤管、風柜、組合式空調機組、新風機組等。3、風管系統(tǒng):其功能是引入室外新風、輸送處理過的空氣到各個空調區(qū)域或把待處理的空氣輸送到空氣處理末端設備。常規(guī)設備有各類送風口和通風機等。第四頁,共97頁。4、空調水系統(tǒng):其功能是把機組冷凍水輸送到空氣處理設備或末端的水力管路系統(tǒng),對于水冷冷水機組來說,還有把機組熱量輸送到冷卻塔的冷卻水系統(tǒng),輸送冷凍水或冷卻水的動力設備是水泵。

5、控制系統(tǒng):其功能是在空調系統(tǒng)運行中,對機組、空氣處理設備與空調過程進行人工或自動調節(jié)與監(jiān)控。常規(guī)控制裝置包括傳感元件、執(zhí)行與調節(jié)機構??偨Y:中央空調系統(tǒng)的設計、安裝是一個專業(yè)強的行業(yè)。對于一個中央空調工程,只有通過正確的熱負荷計算設計、水力管路設計、合理選擇機組、末端與控制等,規(guī)范安裝,科學運行管理,才能達到滿意的空調效果。第五頁,共97頁。第二章中央空調常用術語1.舒適性空調:使空調房間滿足人們生活的要求,以人體的舒適要求來控制房間的空氣參數(shù)。2.工藝性空調:又稱恒溫恒濕空調,使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氣流速度、潔凈度、清新度等參數(shù)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第六頁,共97頁。3.制冷量:空調器進行制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低壓側制冷劑在蒸發(fā)器中吸收的熱量。常用單位為W或KW。4.熱泵制熱量:空調器進行熱泵制熱運行時(熱泵輔助電加熱器應同時運行)單位時間內送入密閉空間、房間或區(qū)域內的熱量5.性能系數(shù):制冷(熱)循環(huán)中產生的制冷(熱)所耗功率之比為性能系數(shù)。制冷時稱為能效比,用COP表示;制熱時為性能系數(shù),用EER表示。第七頁,共97頁。6.制冷劑:制冷劑即制冷工質,是制冷系統(tǒng)中完成制冷循環(huán)的工作介質。制冷劑在蒸發(fā)器中吸取被冷卻的對象的熱量而蒸發(fā),在冷凝器內將熱量傳遞給周圍空氣或水而被冷凝成液體。制冷機借助于制冷劑的狀態(tài)變化,達到制冷的目的。7.載冷劑:載冷劑是指在間接制冷系統(tǒng)中用以傳送冷量的中間介質。載冷劑在蒸發(fā)器中被制冷劑冷卻后,送到冷卻設備冷卻,吸收被冷卻物體或環(huán)境的熱量,再返回蒸發(fā)器被制冷劑重新冷卻,如此不斷循環(huán),以達到連續(xù)制冷的目的。第八頁,共97頁。8.模塊機

在VRV系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在1985年,由澳大利亞捷豐集團發(fā)明并申請專利。它將傳統(tǒng)的氟利昂管路改變?yōu)樗苈罚瑢⑹覂韧鈾C合并為制冷機組,室內機改為風機盤管。利用載冷劑水的換熱來實現(xiàn)制冷過程。模塊機由于能夠根據(jù)冷負荷要求自動調節(jié)啟動機組數(shù)量,實現(xiàn)靈活組合而得名。第九頁,共97頁。9.螺桿式冷水機組

螺桿式冷水機組是提供冷凍水的大中型制冷設備。常用于國防科研、能源開發(fā)、交通運輸、賓館、飯店、輕工、紡織等部門的空氣調節(jié),以及水利電力工程的冷凍水。螺桿式冷水機組是由螺桿制冷壓縮機組、冷凝器、蒸發(fā)器以及自控元件和儀表等組成的一個完整制冷系統(tǒng)。它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占地面積小、操作維護方便、運轉平穩(wěn)等優(yōu)點,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單機制冷量從150到2200KW,適用于中、大型工程。第十頁,共97頁。10、水源熱泵水源熱泵技術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而形成的低溫低位熱能資源,并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xiàn)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如深度在1000米以內的地下水、地表的河流和湖泊和海洋中,吸收了太陽進入地球的相當?shù)妮椛淠芰?,并且水源的溫度一般都十分穩(wěn)定。水源熱泵機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將建筑物中的熱量轉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溫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帶走熱量,而冬季,則從水源中提取能量,由熱泵原理通過空氣或水作為載冷劑提升溫度后送到建筑物中。通常水源熱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戶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熱量或冷量。第十一頁,共97頁。11、水環(huán)熱泵所謂水環(huán)熱泵空調系統(tǒng)就是小型的水/空氣熱泵機組的一種應用方式。即用水環(huán)路將小型的水/空氣熱泵機組并聯(lián)在一起,構成一個以回收建筑物內余熱為主要特點的熱泵供暖、供冷的空調系統(tǒng)。它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故也稱加利福尼亞系統(tǒng)。70年代后進入日本。80年代初,在我國一些建筑物中開始采用。由于其節(jié)能效益和環(huán)保效益顯著,因此90年代,水環(huán)熱泵空調系統(tǒng)便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將會在我國空調節(jié)能領域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第十二頁,共97頁。水環(huán)熱泵空調系統(tǒng)的組成1—水/空氣熱泵機組;2—閉式冷卻塔;3—加熱設備(如燃油、氣、電鍋爐);4—蓄熱容器;5—水環(huán)路的循環(huán)水泵;6—水處理裝置;7—補給水水箱;8—補給水泵;9—定壓裝置第十三頁,共97頁。12.冷卻塔

借助空氣使水的大批冷卻的設備,一般安裝在樓房的頂部。在制冷、電力、化工等許多行業(yè)中,從冷凝器等設備中排出的熱的冷卻水,都是經過冷卻塔冷卻后循環(huán)使用的。第十四頁,共97頁。13.VRV系統(tǒng)

是VariableRefrigerantVolume系統(tǒng)的簡稱,即制冷劑流量可變式系統(tǒng)。其形式為一組室外機,由功能機、恒速機和變頻機組成。通過并聯(lián)室外機系統(tǒng),將制冷管道集中進入一個管道系統(tǒng),可以方便的根據(jù)室內機的容量匹配,對室內機的合適容量從1.25KW以1.5KW的級差進行選擇,即最多一組室外機可以連接30臺室內機。室內機有天花板嵌入式、掛壁式、落地式等。型式不同的室內單機可連接到一個制冷回路上,并可以進行單獨控制。室內單機最小容量為0.6KW,最大為3.75KW,室內機的容量可在室外機容量的50%至130%內調節(jié)。第十五頁,共97頁。14.水冷冷水機組

水冷冷水機組屬于中央空調系統(tǒng)中的制冷機組部分,其載冷劑為水,稱為冷水機組,而冷凝器的冷卻為利用常溫水的換熱降溫來實現(xiàn),故稱為水冷機組。與水冷機組相對的稱為風冷機組,風冷機組的冷凝器由與室外空氣的強制通風換熱達到冷卻目的。第十六頁,共97頁。15.活塞式冷水機組

活塞式冷水機組就是把實現(xiàn)制冷循環(huán)所需的活塞式制冷壓縮機、輔助設備及附件緊湊的組裝在一起的專供空調用冷目的使用的整體式制冷裝置?;钊嚼渌畽C組單機制冷從60到900KW,適用于中、小型工程。第十七頁,共97頁。16.離心式冷水機組

是由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和配套的蒸發(fā)器和節(jié)流控制裝置以及電氣表組成整臺的冷水機組。單機制冷量從700到4200KW。其適用于大、特大型工程。第十八頁,共97頁。17.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以熱能為動力,以水為制冷劑,以溴化鋰溶液為吸收劑,制取0℃以上的冷媒水,可用作空調或生產工藝過程的冷源。溴化鋰吸收式以熱能為動力,常見的有直燃型、蒸汽型、熱水型三類,其冷量范圍為230至5800KW,適用于中型、大型、特大型工程。第十九頁,共97頁。常用功率單位換算1HP=0.735KWHP:馬力,匹1Kcal/h=1.163WKcal/h:大卡1KW=860Kcal/hKW:千瓦1USRT=3.5KWUSRT:美國冷噸第二十頁,共97頁。第三章建筑物空調負荷估算

及主機選擇3.1室內、外空氣的空調設計參數(shù)夏季:溫度24~28℃相對濕度40%~65%風速≯0.3m/s冬季:溫度18~22℃相對濕度40%~60%風速≯0.2m/s第二十一頁,共97頁。第三章建筑物空調負荷估算

及主機選擇選用室內設計參數(shù)關系到空調能耗量,按日本統(tǒng)計結果,改變室內設計參數(shù)的節(jié)能效果如表所示。夏季(Kw/m2)冬季(Kw/m2)室內溫度242628222018新風負荷231712.232.621.713.5其它25.8238.76.65.14.0總計48.84030.939.226.817.5節(jié)約率(%)01836.6031.655第二十二頁,共97頁。3.2空調房間的冷負荷空調房間的冷負荷包括:(1)建筑圍護結構傳入室內熱量形成的冷負荷;(2)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3)燈光散熱形成的冷負荷;(4)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5)食物散熱形成的冷負荷;(6)空氣滲透帶入室內的冷負荷第二十三頁,共97頁。3.3空調房間的濕負荷空調房間的濕負荷有人體散濕、敞開水面蒸發(fā)散濕等形成的濕負荷。第二十四頁,共97頁。3.4空調房間冷熱負荷的估算3.4.1、旅館、賓館、飯店類序號建筑物類型和房間名稱冷負荷(W)熱負荷(W)1客房(標準間)90~11060~702酒吧、咖啡室100~1803西餐廳160~2004中餐廳、宴會廳180~3505商店、小賣部100~1606中廳、接待100~1307小型會議室(允許少量吸咽)200~3008大型會議室(不允許吸咽)180~2809理發(fā)、美容130~18010健身房、保齡球館120~20011舞廳(交際舞)200~25012舞廳(迪斯科)250~350第二十五頁,共97頁。3.4空調房間冷熱負荷的估算3.4.2、辦公類序號建筑物類型和房間名稱冷負荷(W)熱負荷(W)1辦公室110~15060~802辦公樓(全部)100~1303超高層辦公樓110~160第二十六頁,共97頁。3.4空調房間冷熱負荷的估算3.4.3、百貨大樓、商場序號建筑物類型和房間名稱冷負荷(W)熱負荷(W)1底層250~30060~802二層或以上200~2503超級市場150~200第二十七頁,共97頁。3.4空調房間冷熱負荷的估算3.4.4、醫(yī)院序號建筑物類型和房間名稱冷負荷(W)熱負荷(W)1高級病房90~12065~802一般手術室110~1503潔凈手術室300~4504X光、CT、B超120~150第二十八頁,共97頁。3.4空調房間冷熱負荷的估算3.4.5、影劇院序號建筑物類型和房間名稱冷負荷(W)熱負荷(W)1舞臺(劇院)250~35080~902觀眾廳180~3503休息廳(允許吸煙)300~3504化妝室100~120第二十九頁,共97頁。3.4空調房間冷熱負荷的估算3.4.6、體育館序號建筑物類型和房間名稱冷負荷(W)熱負荷(W)1比賽館150~300120~1502觀眾休息廳(允許吸煙)180~3503貴賓室110~1404會堂、報告廳160~250120~150第三十頁,共97頁。3.5主機的選擇1.根據(jù)建筑的空調面積和房間功能進行空調冷負荷計算

2.統(tǒng)計建筑空調總冷負荷

3.大部分建筑需要考慮房間的同時使用率,一般建筑的同時使用率為70~80%,特殊情況需根據(jù)建筑功能和使用情況確定。

4.制冷機冷負荷為建筑空調總冷負荷與同時使用率的乘積。根據(jù)計算的制冷機冷負荷既可選擇制冷主機。制冷主機臺數(shù)可根據(jù)建筑業(yè)主和建筑所備機房情況進行確定第三十一頁,共97頁。第四章中央空調工程系統(tǒng)設計一、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空調系統(tǒng)一般可按負擔室內熱濕負荷所用的介質分為全空氣系統(tǒng)、全水系統(tǒng)、空氣-水系統(tǒng)和制冷劑系統(tǒng)。按空氣處理設備的集中程度可分為集中式空調、半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和分散式空調系統(tǒng)。按熱量移動(傳遞)的原理來分可分為對流方式空調和輻射方式空調,按被處理空氣的來源來分可分為封閉式系統(tǒng)、直流式系統(tǒng)和混合式系統(tǒng)。第三十二頁,共97頁。按負擔室內負荷的介質不同分類表名稱特征系統(tǒng)應用全空氣系統(tǒng)室內負荷全部由處理過的空氣來負擔,空氣的比熱、密度小、需空氣量多,風道斷面大,輸送能耗大。以普通的低速單風道系統(tǒng)為代表,應用廣泛,可分為一次回風和二次回風全水系統(tǒng)室內負荷由一定溫度的水來負擔,輸送管路斷面小,無通風換氣的作用風機盤管系統(tǒng)空氣-水系統(tǒng)由處理過的空氣和水共同負擔室內負荷,其特征介于二者之間風機盤管加新風相結合的系統(tǒng)制冷劑系統(tǒng)制冷系統(tǒng)蒸發(fā)器或冷凝器直接向房間吸收(放出)熱量,冷熱量的輸送損失少柜式空調機組、一臺或多臺室內機的分體式空調機組第三十三頁,共97頁。按分散程度分類名稱特征系統(tǒng)應用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空氣的溫濕度集中在空氣處理機中(AHU)進行,調節(jié)后經風管送風到使用地點,對應負荷變化集中在AHU中不斷調整,是空調最基本的方式普通為低速單風道定風量(或變風量)系統(tǒng),此外還有雙風道系統(tǒng)半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除有集中的AHU處理空氣外,在各個空調房間還分別有處理空氣的末端裝置(如風機盤管等)新風集中處理結合誘導器送風(或結合風機盤管送風)分散式系統(tǒng)(個別獨立型))各房間的空氣處理有獨立的冷熱源的空調組承擔整體或分體的柜機或窗式機組(單元式空調器)第三十四頁,共97頁。二、風機盤管的水系統(tǒng)設計2.1空調水系統(tǒng)的類型A、閉式和開式B、同程式和異程式C、兩管制、三管制、四管制D、定流量和變流量E、單式泵和復式泵第三十五頁,共97頁。A、閉式和開式類型特征優(yōu)點缺點閉式管路系統(tǒng)不與大氣相通(僅在系統(tǒng)最高點設置膨脹水箱)管道與設備的腐蝕?。徊恍杩朔o水壓力,水泵壓力、功率均低;系統(tǒng)簡單如需與蓄水池連接,則比較復雜開式管路與大氣相通(設有水池)與水池連接比較簡單水中含氧量高,管路與設備腐蝕多;需要增加克服水壓的額外能量,輸送能量大第三十六頁,共97頁。B、同程式和異程式

類型特征優(yōu)點缺點同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經過每個環(huán)路的長度相等水量分配和調節(jié)較方便;水力平衡性能好需設同程管,管路長度增加;初投資稍高異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經過每個環(huán)路的長度不等不需設同程管,管路長度較短;初投資稍低水量分配和調節(jié)較方難;水力平衡較麻煩第三十七頁,共97頁。風機盤管的同程、異程對比第三十八頁,共97頁。模塊機組的同程、異程對比第三十九頁,共97頁。C、兩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類型特征優(yōu)點缺點兩管制供冷、供熱合用同一管路系統(tǒng)管路系統(tǒng)簡單;初投資省無法同時滿足供冷、供熱要求三管制分別設置供冷、供熱管和換熱器,但冷、熱回水管公用能同時滿足供冷、供熱的要求;管路比四管制簡單有冷、熱混合損失;投資高于兩管制;管路布置復雜四管制供冷、供熱的供回水管路均分別設置,具有冷、熱回水兩套獨立的系統(tǒng)能靈活實現(xiàn)同時供冷、供熱要求;沒有冷、熱混合損失管路布置復雜;初投資高;占用建筑空間較多第四十頁,共97頁。D、定流量、變流量類型特征優(yōu)點缺點定流量系統(tǒng)中的循環(huán)水量保持不變(負荷變化時,通過改變供回水溫度來匹配)系統(tǒng)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復雜的自控設備配管設計時,不能考同時使用系數(shù);輸送能耗始終處于設計最大值變流量系統(tǒng)中的供回水溫度保持定值,負荷變化時,通過改變水量的變化來適應配管設計時,能考同時使用系數(shù),管徑相應減??;輸送能耗隨負荷的減少而降低;水泵的容量、電耗也相應降低系統(tǒng)復雜,必須配備復雜的自控設備第四十一頁,共97頁。E、單式泵、復式泵類型特征優(yōu)點缺點單式泵冷熱源側與負荷側合用一組循環(huán)水泵系統(tǒng)簡單;初投資省不能調節(jié)水泵流量;難以節(jié)省輸送能耗;不能適應供水分區(qū)壓降懸殊的情況復式泵冷熱源側與負荷側分別配置循環(huán)水泵可以實現(xiàn)水泵變流量;能節(jié)省輸送能耗;能適應供水分區(qū)不同壓降;系統(tǒng)總壓力低系統(tǒng)較復雜;初投資稍高第四十二頁,共97頁。2.2空調水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空調水系統(tǒng)設計應堅持的設計原則是力求水力平衡;防止大流量小溫差;要處理好水系統(tǒng)的膨脹與排氣;要解決好水處理與水過濾;要注意管網的保冷與保暖效果。第四十三頁,共97頁。空調水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之一

力求各環(huán)路的水力平衡

空調供冷、供暖水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各個環(huán)路之間的水力平衡要求。對壓差懸殊的高阻力環(huán)路,應設置二次循環(huán)泵。各環(huán)路應設置平衡閥或分流三通等平衡裝置。如管道豎井面積允許時,應盡量采用管道豎向同程式。第四十四頁,共97頁。空調水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之二

防止大流量小溫差A、造成大流量小溫差的原因之一設計水流量一般是根據(jù)最大的設計冷負荷(或熱負荷)再安5℃(或10℃)供回水溫差確定的,而實際上出現(xiàn)最大設計冷負荷(或熱負荷)的時間,即按滿負荷運行的時間僅很短的時間,絕大部分時間是在部分負荷下運行。第四十五頁,共97頁。造成大流量小溫差的原因之二水泵揚程一般是根據(jù)最遠環(huán)路、最大阻力,再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后確定的,然后結合上述的設計流量,查找與其一致的水泵銘牌參數(shù)而確定水泵的型號,而不是根據(jù)水泵特性曲線確定水泵的型號。因此,在實際水泵運行中,水泵的實際工作點是在銘牌工作點的右下側,故實際水流量要比設計水流量大20%-50%。第四十六頁,共97頁。小結:

在較大的水系統(tǒng)設計中,設計計算時常常沒有對每個環(huán)路進行水力平衡校核,對于壓差相差懸殊的環(huán)路,多數(shù)也不設置平衡閥等平衡裝置,施工安裝完畢之后又不進行任何調試,環(huán)路之間的阻力不平衡所引起的水力工況、熱力工況失調現(xiàn)象只好靠大流量來掩蓋。

第四十七頁,共97頁。B、避免大流量小溫差的方法

考慮到設計時難以做到各環(huán)路之間的嚴格水力平衡,以及安裝過程中的存在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在各個環(huán)路中應設置平衡閥等平衡裝置,以確保在實際運行中,各環(huán)路之間達到較好的水力平衡。當遇到某個或幾個支路比其他環(huán)路壓差相差懸殊(如阻力差10Kpa以上),就應在這些環(huán)路增設二次循環(huán)泵。第四十八頁,共97頁。平衡閥平衡閥的安裝位置:平衡閥既可以裝在供水管上,也可以裝在回水管上。一般我們建議裝在回水管上,尤其對于高溫環(huán)路為方便調試,更要裝在回水管上,安裝了平衡閥的供(回)水管就不必再設截止閥。

平衡閥:平衡閥是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閥門,具有良好的流量特性,能夠合理分配流量,實現(xiàn)流量定量,可以有效地解決供熱(空調)系統(tǒng)中存在的室溫冷熱不勻問題。由于該閥上設有開啟度指示,開度鎖定裝置及用于流量測定的測壓小閥,所以只要在各支路及用戶入口裝上適當規(guī)格的平衡閥,并用專用智能儀表進行一次性調試后鎖定,將系統(tǒng)的總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克服了“大流量、小溫差”的不合理現(xiàn)象,但由于價格較貴,一般用于末端裝置很多的大型系統(tǒng)和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

第四十九頁,共97頁??照{水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之三

注意水系統(tǒng)的膨脹、補水、排水和排氣第五十頁,共97頁。a、水系統(tǒng)的膨脹空調水系統(tǒng)是封閉系統(tǒng),故要解決好因水溫變化而引起的水膨脹問題。應在高于回水管路最高點1—2M處設置膨脹水箱。膨脹水箱的容積按系統(tǒng)大小而定,一般可選標準水箱,其容積范圍為0.2—4.0M如水系統(tǒng)龐大,也可加大膨脹水箱容積,膨脹水箱應設有膨脹管、補水管、溢水管和泄水管,并應設有水位控制儀表或浮球閥。膨脹水箱的選擇

膨脹水箱一般按照冷凍水系統(tǒng)管路總水容量的2~3%選擇

一般,一萬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調水系統(tǒng)膨脹水箱的容積為2~4立方第五十一頁,共97頁。b、水系統(tǒng)的補水與排水

水系統(tǒng)的注水與補水均應通過膨脹水箱來實現(xiàn)。因此,應將膨脹管單獨與制冷站中的回水總管(或集水器)相接,這樣在系統(tǒng)安裝調試時的新注水或在平時運轉中的補充水,均可通過膨脹水箱注水。使整個水系統(tǒng)的注水從位置較低的回水總管(或集水器)由低向高進行,從而將管路系統(tǒng)中的空氣由下往上通過排氣閥和膨脹水箱排除。許多工程安裝為圖省工省料,將膨脹水箱就近與較高處的回水管相接,致使系統(tǒng)中的空氣難以排除而招致供水壓力長時間不穩(wěn)定。水系統(tǒng)的排水閥應設在系統(tǒng)的最低點(集水器或制冷機水管路最低點),以便檢修時能將管路系統(tǒng)中的水全部排除。第五十二頁,共97頁。C、水系統(tǒng)的排氣安裝在每層建筑物的風機盤管、新風機組回水管路末端最高點,均應裝自動排氣閥。如支環(huán)路較長而使管路轉彎較多時,或某些水管為躲避消防管、新風管和裝設在吊頂內的較大端面電纜等而有上下轉彎時,均應在轉彎的最高點設置自動排氣閥。旅館水系統(tǒng)常見弊病之一就是水中帶氣,而氣又難以排除,究其原因就是自動排氣閥設置過少或設置不當所造成。第五十三頁,共97頁。空調水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之四

系統(tǒng)的水質處理與水過濾民用建筑空調水系統(tǒng)的水質處理,尚為引起一些設計人員的重視。長時間循環(huán)使用的冷凍水和冷卻水往往由于重碳酸鹽、細菌和藻類雜物等因素,使冷水機組的換熱器結垢或腐蝕,從而增大設備熱阻、降低制冷量和機組壽命。第五十四頁,共97頁。水處理效果較好的有藥物水處理法和電子水處理法。藥物水處理法多用于冷卻水系統(tǒng)的水質處理,有普通型、緩蝕型和阻垢型。而電子水處理法不但使用于冷卻水系統(tǒng),而且也可用于冷凍水系統(tǒng)的水質處理,不同規(guī)格的電子水處理儀可安裝在管徑為DN12~DN300的管路上,水處理效果非常明顯,目前在一些工程上已廣泛應用??照{水系統(tǒng)中使用到的電子水處理儀一般都按照設備所在管段的管徑進行選擇。電子水處理儀電子水處理儀選擇冷卻水系統(tǒng)屬開式系統(tǒng),必須使用電子水處理儀;冷凍水系統(tǒng)屬閉式系統(tǒng),要求不是那么嚴格,可以在冷凍水系統(tǒng)管路中或膨脹水箱進水管路中安裝電子水處理儀。第五十五頁,共97頁。水過濾在水系統(tǒng)中設置水過濾器濾除循環(huán)水中的粉塵纖維、沙石磚塊、植物性碎屑等極為重要。常用的過濾裝置有金屬網、尼龍網裝過濾器,Y型管道式過濾器等。在水系統(tǒng)運轉期間過濾器要定期清潔,以保證水路暢通無阻。過濾器的選擇空調水系統(tǒng)中使用水過濾器一般都按照設備所在管段的管徑進行選擇。Y型管道式過濾器第五十六頁,共97頁??照{水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之五

管網的保冷與保溫制冷空調管網往往由于(保溫)材質和厚度設計或施工不當,而造成冷(熱)量損失,并在夏季可能產生大量冷凝水而影響環(huán)境。第五十七頁,共97頁。a、空調供冷水管的經濟保冷厚度冷水管的經濟保冷厚度按國標GB50189-93的規(guī)定,不小于下表所列數(shù)據(jù)保溫材料一年供冷時間/H公稱直徑/mm經濟保冷厚度/mm巖棉管殼玻璃棉管殼288015~15030200~35040360015~503065~35040432015~8040100~35050第五十八頁,共97頁。b、空調供熱水管的經濟保溫厚度熱水管的經濟保溫厚度按國標GB50189-93的規(guī)定,不小于下表所列數(shù)據(jù)保溫材料公稱直徑/mm經濟保冷厚度/mm巖棉管殼15~252032~15030玻璃棉管殼200~35040第五十九頁,共97頁。2.3管道內水流速的選擇水的流速對系統(tǒng)的阻力損失影響較大,應合理選擇管網系統(tǒng)的流速,防止因流速選擇過大而增大壓力損失和阻力損失,進而加大水泵的揚程和功率;同時會侵蝕換熱器內部的另部件。但也防止因流速選擇過低而加大管徑,從而加大管材和管件的費用;同時水流量過小會導致水流的不連續(xù),降低傳熱效果,造成膨脹閥失控或者不正常低壓保護而停機。尤其是在一些轉彎(如封頭)處更容易使流速減慢甚至形成不流動的“死水”,低速水流極易產生凍結的情況,從而對冷水機組造成破壞.第六十頁,共97頁。2.3管道內水流速的選擇管道種類管道公稱直徑(mm)<250250-1600>1600水泵吸入口1.0-1.21.2-1.61.5-2.0水泵出水管1.5-2.02.0-2.52.0-3.0(1)、國標GBJ13-86≤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確定流速(m/s)值第六十一頁,共97頁。2.3管道內水流速的選擇管道種類推薦流速管道種類推薦流速水泵吸入口1.2-2.1集管1.2-4.5水泵出水管2.4-3.6排水管1.2-2.0一般供水干管1.5-3.0接自城市供水管0.9-2.0室內供水立管0.9-3.0自然送水0.6-1.5(2)、美國開利公司設計手冊推薦的流速值第六十二頁,共97頁。2.4管網中供回水干管管段內徑確定2.4.1水管管徑應該按管中的計算流量和允許的計算流速來確定:D(m)=1.13Qj(m3/s)Vj(m/s)式中:Qj--計算流量_m3/sVj—計算水流速m/s第六十三頁,共97頁。2.4管網中供回水干管管段內徑確定管內水的最大允許水流速管公稱直徑d(mm)最大允許水流速v(m/s)管公稱直徑d(mm)最大允許水流速v(m/s)<150.3651.55200.65801.6250.81001.8321.001252.00401.2≥1502.00~3.00501.5第六十四頁,共97頁。2.5鋼管管道支架最大間距鋼管管道支架最大間距(m)公稱直徑(mm)

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200250300最大間距

保溫管1.5222.533444.556788.5不保溫管2.533.544.55666.5789.51112第六十五頁,共97頁。2.6水泵的選擇1、水泵的主要形式第六十六頁,共97頁。2.6水泵的選擇2、水泵型號含義SLS200-250葉輪名義直徑泵進出口公稱直徑SLS單級單吸立式離心泵3、水泵選擇的步驟第六十七頁,共97頁。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確定

1.冷卻水流量:一般按照產品樣本提供數(shù)值選取,或按照如下公式進行計算,公式中的Q為制冷主機制冷量L(m3/h)=Q(kW)(4.5~5)℃x1.163X(1.15~1.2)2.冷凍水流量:在沒有考慮同時使用率的情況下選定的機組,可根據(jù)產品樣本提供的數(shù)值選用或根據(jù)如下公式進行計算。如果考慮了同時使用率,建議用如下公式進行計算。公式中的Q為建筑沒有考慮同時使用率情況下的總冷負荷。L(m3/h)=Q(kW)(4.5~5)℃x1.163第六十八頁,共97頁。在空調系統(tǒng)中所有水管管徑一般按照下述公式進行計算:第二步:水系統(tǒng)水管管徑的計算D(m)=L(m3/h)0.785x3600xV(m/s)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計算出)

V----所求管段允許的水流速

流速的確定:一般,當管徑在DN100到DN250之間時,流速推薦值為1.5m/s左右,當管徑小于DN100時,推薦流速應小于1.0m/s,管徑大于DN250時,流速可再加大。進行計算是應該注意管徑和推薦流速的對應。第六十九頁,共97頁。水泵的選擇

目前管徑的尺寸規(guī)格有:DN15、DN20、DN25、DN32、DN40、DN50、DN70、DN80、DN100、DN125、DN150、DN200、DN250、DN300、DN350、DN400、DN450、DN500、DN600

注意:一般,選擇水泵時,水泵的進出口管徑應比水泵所在管段的管徑小一個型號。例如:水泵所在管段的管徑為DN125,那么所選水泵的進出口管徑應為DN100。第七十頁,共97頁。第三步:水泵揚程的確定冷凍水泵揚程的組成

1.制冷機組蒸發(fā)器水阻力:一般為5~7mH2O;(具體值可參看產品樣本)

2.末端設備(空氣處理機組、風機盤管等)表冷器或蒸發(fā)器水阻力:一般為5~7mH2O;具體值可參看產品樣本)

3.回水過濾器阻力,一般為3~5mH2O;

4.分水器、集水器水阻力:一般一個為3mH2O;

5.制冷系統(tǒng)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損失:一般為7~10mH2O;綜上所述,冷凍水泵揚程為26~35mH2O,一般為32~36mH2O。

注意:揚程的計算要根據(jù)制冷系統(tǒng)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可照搬經驗值!第七十一頁,共97頁。水泵的選擇冷卻水泵揚程的組成

1.制冷機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為5~7mH2O;(具體值可參看產品樣本)

2.冷卻塔噴頭噴水壓力:一般為2~3mH2O3.冷卻塔(開式冷卻塔)接水盤到噴嘴的高差:一般為2~3mH2O4.回水過濾器阻力,一般為3~5mH2O;

5.制冷系統(tǒng)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損失:一般為5~8mH2O;綜上所述,冷凍水泵揚程為17~26mH2O,一般為21~25mH2O。補水水泵揚程的計算:◆補水水泵揚程為系統(tǒng)最高點距補水泵接管處的垂直距離和補水管路的沿程阻力損失和局部阻力損失?!粞爻套枇p失和局部阻力損失一般為3~5mH2O。第七十二頁,共97頁。4、水泵參數(shù)表(部分)型號流量揚程(m)電機功率(kW)轉速(r/min)必需氣蝕余量(m)重量(kg)(m3/h)(L/S)SLS150-31514038.933.83014503.544020055.63226072.228SLS150-315A13136.429.52214803.536018951.92824367.524.5SLS150-315B12133.62518.514803.535017348.12422562.321

舉例:如果計算出系統(tǒng)水流量為160m3/h,

則水系統(tǒng)管徑計算為DN200,所以水泵管徑選DN150,揚程選為32mH2O,校核水泵參數(shù)表中流量和揚程部分,選?。篠LS150-315型號的水泵。第七十三頁,共97頁。5、水泵并聯(lián)運行情況水泵臺數(shù)流量流量的增加值與單臺泵運行比較流量的減少1100/2190905%32516116%42843329%53001640%

由上表可見:水泵并聯(lián)運行時,流量有所衰減;當并聯(lián)臺數(shù)超過3臺時,衰減尤為厲害。故強烈建議:1.選用多臺水泵時,要考慮流量的衰減,留有余量。2.空調系統(tǒng)中水泵并聯(lián)不宜超過3臺,即進行制冷主機選擇時也不宜超過三臺。一般,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水泵的臺數(shù)應和制冷主機一一對應,并考慮一臺備用。補水泵一般按照一用一備的原則選取。第七十四頁,共97頁。2.7末端設備的選擇1、風機盤管的選擇風機盤管有兩個主要參數(shù):制冷(熱)量和送風量,故有風機盤管的選擇有如下兩種方法:(1)根據(jù)房間循環(huán)風量選:房間面積、層高(吊頂后)和房間換氣次數(shù)三者的乘積即為房間的循環(huán)風量。利用循環(huán)風量對應風機盤管中速風量,即可確定風機盤管型號。(2)根據(jù)房間所需的冷負荷選擇:根據(jù)單位面積負荷和房間面積,可得到房間所需的冷負荷值。利用房間冷負荷對應風機盤管的中速風量時夏季的顯熱供冷量能力確定風機盤管的類型。確定型號以后,還需確定風機盤管的安裝方式(明裝或暗裝),送回風方式(頂送頂回,側送頂回等)以及水管連接位置(左或右)等條件。第七十五頁,共97頁。2.7末端設備的選擇2、空氣處理機的選擇

空氣處理機組主要用于處理室內空氣和供新風,一般有空調工況和新風工況兩種工作狀態(tài)??諝馓幚頇C組的選擇一般由三個主要參數(shù)決定:風量、表冷器排管數(shù)和機外余壓。先根據(jù)系統(tǒng)需要的風量確定空氣處理機組的型號,然后根據(jù)需要提供的冷量來決定其排管數(shù),如此便可確定。根據(jù)系統(tǒng)需要的余壓要求確定余壓??諝馓幚頇C組一般有吊頂式和落地式兩種。落地式包括立式和臥式兩種。另外機組的送回風方式也有多不同。需根據(jù)建筑情況和建筑業(yè)主要求進行最終的確定。注意:空調工況的制冷(熱)量比新風工況時要小。第七十六頁,共97頁。2.8冷卻塔的選擇1、冷卻塔的主要形式圓形逆流冷卻塔方形橫流冷卻塔當然冷卻塔的分類形式還有很多種,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第七十七頁,共97頁。2、冷卻塔的結構第七十八頁,共97頁。3、冷卻塔設計選型

1、冷卻塔臺數(shù)與制冷主機的數(shù)量一一對應,可以不考慮備用;

2、冷卻塔的水流量=冷卻水系統(tǒng)水量×1.2;

舉例:假設空調系統(tǒng)冷卻水量為160m3/h,那么冷卻塔的冷卻水量=160×1.2=192m3/h,根據(jù)就近原則,選擇冷卻塔參數(shù)表中冷卻水量為200m3/h的冷卻塔。第七十九頁,共97頁。三、風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空調風系統(tǒng)原則上分為空調送風系統(tǒng)和排風系統(tǒng),送風系統(tǒng)設計原則:第八十頁,共97頁。(1)送風系統(tǒng)的分類a、低風速全空氣單(雙)風道送風方式;b、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送風方式。較大面積的公用廠所,如商場、交易大廳、宴會廳、影劇院和體育館等多采用第一種送風方式,而寫字樓和賓館飯店的客房等較小面積的空調場所,多采用第二種送風方式。第八十一頁,共97頁。(2)采用全空氣空調方式送風系統(tǒng)的劃分公共場所各廳室,如采用全空氣空調方式時,送風系統(tǒng)應按空調場所使用時間的不同而劃分區(qū)域。第八十二頁,共97頁。(3)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方式新風系統(tǒng)的劃分無論是寫字間、客房新風系統(tǒng)還是公用場所各廳室新風系統(tǒng),應以各樓層和房間使用功能按中小規(guī)模劃分新風區(qū)域。第八十三頁,共97頁。(4)送風溫度與送風溫差送風溫度夏季為了防止送風口附近產生結露現(xiàn)象,一般使送風干球溫度高于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2~3℃送風溫差一般舒適性空調的送風溫差,宜根據(jù)以下原則確定:送風高度H≤5m送風溫差≤10℃送風高度H>5m送風溫差≤15℃第八十四頁,共97頁。(5)送風方式和送風口型式

中央空調的空調房間送風方式和送風口型式的選擇,可參考以下原則:a、室內對溫濕度的區(qū)域偏差無嚴格要求時,宜采用百葉風口或條縫型風口進行側送;b、建筑層高較低、單位面積送風量較大,且有平吊頂可供利用時,宜采用圓形、方形或條縫形散流器進行頂送風或采用孔板頂送;c、當單位面積送風量很大,而工作區(qū)又需保持較低的風速或對區(qū)域溫差有較高的要求時,應采用孔板送風;d、設計貼附側型送風時,應采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均能調節(jié)的雙層百葉風口。第八十五頁,共97頁。風口類型方形散流器,矩形散流器

具有良好的散流效果和美觀的外形,它有四種不同方向送風形式供選擇,可滿足不同的送風要求。方形散流器外框與內蕊是組合式結構,拆裝簡便快捷,散流其廣泛用于空調系統(tǒng)中作送風口用,是空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