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甘肅省慶陽市考研政治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多選題(10題)1.中共二大宣言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其基本內容是
A.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
B.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
C.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D.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2.
第29題為了配合“三反運動”,1950年初在全國大中城市開展了打擊不法資本家的“五反運動”,即
A.反行賄B.反偷稅漏稅C.反盜竊國家資財和國家經濟情報D.反偷工減料
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主義的重要體現。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要求是
A.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千方百計增加就業(yè)崗位,堅持發(fā)展經濟與促進就業(yè)互動,改善就業(yè)結構
D.加大個人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
4.第
21
題
馬克思所提出的人類歷史上人的發(fā)展已經經歷或將要經歷的三大不同的階段有()
A.人的依賴性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段
B.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
C.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階段
D.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物的獨立性的階段
5.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具有鮮明的時代內容,具體是指()
A.新型工業(yè)化道路B.信息化道路C.城鎮(zhèn)化道路D.農業(yè)現代化道路
6.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
A.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C.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D.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其精髓都是實事求是,原因在于
A.正是由于把握和運用了實事求是,才有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
B.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所提出的理論,都貫穿著實事求是的思想
C.實事求是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D.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實事求是
8.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在于()
A.揭示了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
B.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C.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D.為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9.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在現階段,公有制經濟是指()
A.國有經濟B.集體經濟C.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D.中外合作合資經濟
10.1964年底到1965年初,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是
A.現代農業(yè)B.現代工業(yè)C.現代國防D.現代科學技術
二、1.單項選擇題(10題)11.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實施擴大就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納入()。
A.經濟建設的內容B.社會建設的內容C.文化建設的內容D.政治建設的內容
12.自2008年1月1日起,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為
A.20%.B.25%.C.20%—25%.D.15%.
13.決定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基本規(guī)律是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C.價值規(guī)律D.階級斗爭規(guī)律
14.新民主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的總方針是
A.一切聯合,否認斗爭B.一切斗爭,否認聯合C.一切經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切服從統(tǒng)一戰(zhàn)線D.又聯合又斗爭
15.用單純的生物運動來說明社會運動,這種錯誤觀點屬于
A.機械論B.社會達爾文主義C.庸俗唯物主義D.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16.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關鍵是要()。
A.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本質
C.堅持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D.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7.50年代中期,代表中國政府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放臺灣”主張的是
A.毛澤東B.周恩來C.鄧小平D.葉劍英
18.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就是()。A.堅持黨的領導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C.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D.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新中國成立初期與蘇聯簽訂的條約是()。
A.《中蘇友好同盟條約》B.《中蘇同盟互助條約》C.《中蘇友好條約》D.《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0.恩格斯指出,如果用一段話來表述未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基本思想,那就是《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對于這句話理解錯誤的是
A.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
B.人的自由發(fā)展已經擺脫了被動強迫的發(fā)展
C.個人的發(fā)展已經擺脫了社會發(fā)展而獨立進行
D.共產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形成事實上的平等,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
三、3.分析題(3題)21.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為什么我們還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2.材料1和材料3中提出的重要觀點是什么?材料4從哪些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材料1和材料3的觀點?
23.閱讀材料:
材料1
2003年的春天,當全黨和全國人民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降臨到我們的頭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又一次考驗和錘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這就是抗擊非典的斗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無形長城迅速筑起:領導干部臨危不懼,深入一線;共產黨員迎難而上,沖鋒在前;白衣戰(zhàn)士日夜奮戰(zhàn),視死如歸;科技人員攜手共進,并肩戰(zhàn)斗;祖國大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事實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危難之中見精神;事實給世人一個鮮明的昭示:我們的黨和國家、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難都壓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報”2003年5月15日“危難之中見精神”
材料2
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是在我們祖國和民族的危難中誕生,在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成長壯大、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我們黨聚集了千千萬萬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大無畏氣慨,排除萬難,一往無前,譜寫一曲又一曲驚天動地的壯歌,詮釋著危難之中見精神的深刻內涵。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斷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
資料來源同上
材料3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苦著稱于世。中國人民不僅從來不在侵略者面前低頭,從來不在自然災害面前退卻,而且還在同各種敵人和困難進行百折不撓的斗爭中造就了威力無比的民族精神,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更堅強。越是遇到危難,這種精神越發(fā)放射出耀眼奪目的光芒?!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疾風知勁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鳳”、“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等,就是對危險之中見精神的寫照和贊美。
資料來源同上
請回答:
(1)依據材料1,從認識論上分析說明危難之中見精神。
(2)依據材料2,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說明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必將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3)依據材料3,從價值觀上分析說明危難之中見精神。
四、5.簡答題(2題)24.為什么說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25.生產力系統(tǒng)中的滲透性因素包括哪些內容?
五、3.分析題(0題)26.閱讀材料:
考茨基認為,在俄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做法,就像“一個孕婦,她瘋狂萬分地猛跳,為了把她無法忍受的懷孕期縮短并引起早產”?!斑@樣生下來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這就是所謂的“早產論”。二十世紀末,蘇東發(fā)生巨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轉入低潮,“早產論”似乎得到了某種“驗證”。
請回答:
(1)你怎樣看待“早產論”?
(2)國際社會主義轉入低潮這一事實能夠否定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一結論嗎?
六、單選題(0題)27.1949年3月,在中國人民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其原因是()
A.黨的工作重心由將由鄉(xiāng)村轉到城市
B.國民黨主力已經被消滅,全國大陸即將解放
C.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zhí)政黨
D.中國將由農業(yè)國變成工業(yè)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參考答案
1.ABCD是其最高綱領中的內容,其余三項都是中共二大宣言規(guī)定的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ABC選項正確。
2.ABCD
3.AB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各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fā)展。同時也出現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因此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個人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ABD是正確選項,C項內容是實施擴大就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不屬于分配范疇,故不選。
4.ABC馬克思所提出的人類歷史上人的發(fā)展已經經歷或者將要經歷的三大不同的階段包括:第一,人的依賴性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段;第二,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第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階段。因此,正確選項為ABC。
5.ABCD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yè)化深度融合、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良性互動、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同步發(fā)展?;诖吮绢}全選。
6.ABC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ABC選項是黨的十七大報告的重要論述。D項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具體做法,故不選。
7.A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AD選項正確。B選項的錯誤在于,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原因就是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的黨的思想路線;C選項的錯誤在于,實踐的觀點才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8.BCD【參考解析】: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價值的真正來源,勞動力商品學說揭示了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故A不入選。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說明了剩余價值是由可變資本帶來的,從而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和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剩余價值率表示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因此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也為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9.ABC選項D屬于非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只有三種,國有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經濟,即集體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國有和集體成分。正確選項為ABC。
10.ABCD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即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ABCD選項正確。
11.B解析:按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把就業(yè)問題作為經濟建設的內容來安排。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按照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內容作了新的部署,把“實施擴大就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納入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范疇。此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進社會管理、發(fā)展教育和衛(wèi)生事業(yè)等原來分屬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內容也被納入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范疇。只有備選項B是正確的。
12.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為25%。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yè),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13.A解析:A闡述的是決定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規(guī)律,為應選項。B、C、D之所以為淘汰項,是因為上層建筑涉及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價值規(guī)律只是商品經濟的規(guī)律,階級斗爭規(guī)律只存在于階級社會中。
14.D
15.B
16.B解析:我們過去的曲折和失誤歸根到底就在于對這個最基本的理論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只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7.B
18.C
19.D
20.C解析:恩格斯的這段話表明,共產主義是一個消滅了階級和剝削的社會,人的發(fā)展是自由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個體高度自由自覺基礎上的發(fā)展,而不是強迫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形成事實上的平等,整個社會是和諧的,社會主義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實現了真正的統(tǒng)一,社會發(fā)展不再以犧牲某些個人的發(fā)展為代價。但是,個人發(fā)展總是和社會發(fā)展緊密聯系的,個人發(fā)展不可能脫離社會發(fā)展而獨立進行,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為本題的答案。
21.我國進入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作出的科學判斷和決策。盡管人民生活上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tǒng)一的目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我國進入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作出的科學判斷和決策。盡管人民生活上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tǒng)一的目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
22.材料1和材料3中提出了通過農業(yè)合作化實現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觀點。材料4指出根據我國互助合作的歷史經驗創(chuàng)造了由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逐步過渡的形式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農業(yè)合作化道路。這條道路規(guī)定發(fā)展互助組和生產合作社必須貫徹自愿和互利的原則采取典型示范、國家?guī)椭?、逐步推廣的方法使農民比較自然地、比較順利地脫離了土地和其他主要生產資料的私有制避免了農業(yè)減產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干部。材料1和材料3中提出了通過農業(yè)合作化實現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觀點。材料4指出,根據我國互助合作的歷史經驗,創(chuàng)造了由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逐步過渡的形式,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農業(yè)合作化道路,。這條道路規(guī)定發(fā)展互助組和生產合作社必須貫徹自愿和互利的原則,采取典型示范、國家?guī)椭?、逐步推廣的方法,使農民比較自然地、比較順利地脫離了土地和其他主要生產資料的私有制,避免了農業(yè)減產,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干部。
23.[答案要點](1)危難之中見精神從認識論上講就是不斷認識真理、在改造世界中掌握客觀規(guī)律??陀^世界在矛盾中存在和發(fā)展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也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并進。矛盾就包含著困難險阻。無論革命戰(zhàn)爭的規(guī)律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規(guī)律都是經受危難的嚴峻考驗在艱辛探索中逐漸掌握的。(2)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必將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物質生產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決定作用精神活動在人們改造客觀世界中具有能動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可以變物質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技術力量的發(fā)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fā)揮出更大更好的作用。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揭示的一條基本原理。把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物質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決策全面落實黨中央的部署。(3)危難之中見精神從價值觀上講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們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我們總是為著解決各種困難去工作、去斗爭并在團結、依靠群眾克服各種困難中造福于人民的。[答案要點](1)危難之中見精神,從認識論上講,就是不斷認識真理、在改造世界中掌握客觀規(guī)律??陀^世界在矛盾中存在和發(fā)展,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也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并進。矛盾就包含著困難險阻。無論革命戰(zhàn)爭的規(guī)律,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規(guī)律,都是經受危難的嚴峻考驗,在艱辛探索中逐漸掌握的。(2)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必將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物質生產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決定作用,精神活動在人們改造客觀世界中具有能動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可以變物質,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技術力量的發(fā)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fā)揮出更大更好的作用。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揭示的一條基本原理。把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物質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決策,全面落實黨中央的部署。(3)危難之中見精神,從價值觀上講,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們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我們總是為著解決各種困難去工作、去斗爭,并在團結、依靠群眾克服各種困難中造福于人民的。
24.階級斗爭是指各對抗階級之間的斗爭其中包括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斗爭也包括上升時期的剝削階級和腐朽沒落的剝削階級之間的斗爭。物質利益的對立是階級斗爭的根源。階級斗爭主要有三種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斗爭。階級斗爭在社會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階級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或偉大動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最明顯地表現在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過程中。在階級社會里當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fā)展、上層建筑阻礙經濟基礎變革時必然引起革命階級和反動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尖銳化直接爆發(fā)以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為目標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實現了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把人類社會從一個較低的社會形態(tài)推進到一個較高的社會形態(tài)。第二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還表現在同一社會形態(tài)的量變過程中。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里剝削階級出于它的本性總是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群眾無償地占有他們的剩余勞動有時甚至侵吞他們的必要勞動使勞動群眾無法生活下去社會再生產無法正常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被剝削階級只有起來反抗才能迫使剝削階級節(jié)制一下它的剝削欲保證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從而推動社會在各種不同程度上向前發(fā)展。階級斗爭是指各對抗階級之間的斗爭,其中包括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斗爭,也包括上升時期的剝削階級和腐朽沒落的剝削階級之間的斗爭。物質利益的對立是階級斗爭的根源。階級斗爭主要有三種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斗爭。階級斗爭在社會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階級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或偉大動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最明顯地表現在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過程中。在階級社會里,當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fā)展、上層建筑阻礙經濟基礎變革時,必然引起革命階級和反動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尖銳化,直接爆發(fā)以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為目標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實現了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把人類社會從一個較低的社會形態(tài)推進到一個較高的社會形態(tài)。第二,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還表現在同一社會形態(tài)的量變過程中。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里,剝削階級出于它的本性,總是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群眾,無償地占有他們的剩余勞動,有時甚至侵吞他們的必要勞動,使勞動群眾無法生活下去,社會再生產無法正常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被剝削階級只有起來反抗,才能迫使剝削階級節(jié)制一下它的剝削欲,保證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從而推動社會在各種不同程度上向前發(fā)展。
25.生產力系統(tǒng)中的滲透性因素與運籌性的綜合因素有相同之處它也不是生產力的獨立因素和獨有因素。同時它與運籌性的綜合因素又有區(qū)別它在應用于現實的生產過程之前并不形成現實的生產力。只有把它應用于現實的生產過程之中滲透到生產力的其他各類因素中去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具體地說這類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學包括基礎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生產力系統(tǒng)中的滲透性因素與運籌性的綜合因素有相同之處,它也不是生產力的獨立因素和獨有因素。同時,它與運籌性的綜合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暖項目轉讓合同標準文本
- 會場出租合同標準文本
- 農村地皮出售合同樣本
- 行業(yè)專家的知識分享與傳播計劃
- 上海住房合同標準文本
- 人防工程租用合同樣本
- 出售塔吊電纜合同標準文本
- 冷凍食品合同樣本
- 兼職合同樣本正規(guī)
- 出售舊木頭房屋合同標準文本
- JJG 700 -2016氣相色譜儀檢定規(guī)程-(高清現行)
- API SPEC 5DP-2020鉆桿規(guī)范
- (完整版)有機太陽能電池課件2
- 電梯使用單位電梯使用和運行安全管理制度
- 新中初中課程建設匯報材料
-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論文
- 蓮中器樂演奏活動方案
- 固定資產及累計折舊審計程序表
- 0730土木工程概論 練習題答案
- 保監(jiān)〔2005〕22號標準
- 抗震支架力學計算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