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_第1頁
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_第2頁
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_第3頁
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_第4頁
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課程論文目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姓名 XXX 學號XXXXXXXXX院系經濟管理學院專業(yè)會計學2010年6月15日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XXXXXXXXXXX摘要: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存環(huán)境是人類健康的基礎。在全球化,城市化的今天,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已成為目前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全球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方面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為了全人類的健康,我們必須關注全球環(huán)境變化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關鍵詞:人類健康;環(huán)境污染;氣候變化;化學元素;全球環(huán)境變化,人類健康的含義全球環(huán)境變化是由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相互交織的系統驅動所造成的一系列陸地、海洋與大氣的生物物理變化。由日益嚴重的全球環(huán)境變化問題,對地球系統進行集成研究、旨在促進地球系統集成研究和變化研究以及利用這些變化進行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研究的聯合體——地球系統科學聯盟,由以下4大全球環(huán)境變化計劃組成:(1)世界氣候研究計劃;(2)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3)國際全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4)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它的主要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森林破壞與生物多樣性減少、荒漠化與水資源短缺、海洋污染與危險物的越境轉移。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軀體無病?!彼圆唤洺I』驔]有殘疾,不等于完全健康。而長壽也不是健康的唯一目的。健康除了避免經濟損失外,更重要是它促進社會生產發(fā)展和促進家庭美滿幸福。因此,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肉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它包含了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傳統的健康觀念主要是指一個人生理功能狀態(tài)良好,沒有疾病或病癥,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是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的道德健康。”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已日益成為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tài),健康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全球環(huán)境變化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環(huán)境是指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人類離不開日光、空氣、水、食物、土壤等環(huán)境要素。人和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太陽是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不可少的能量來源;水和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沒有水就沒有人類、沒有動物、沒有植物;空氣亦稱大氣,人類一刻離不開它,人們每分每秒都在進行呼吸維持生命;土壤對人類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它。在環(huán)境中綠色植物是生命的基礎,是凈化的園?。晃覀兊纳眢w不能直接吸收和利用太陽能,必須依靠綠色貯存在動、植物中,然后才能以食物的形式被人體所利用以維持生命;另外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如碳、氫、氮、氧等都是通過食用綠色植物而獲得。綠色植物能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保持大氣層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全世界的綠色植物每天約釋放5萬噸氧氣,故綠色植物有”天然制氧機”的美譽。綠色植物可以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粒,從而使之凈化,使人感到清新;能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有機物質,從而凈化污水;能減少雨水的沖刷保持水土;能減輕風、旱、澇對農作物和蔬菜的危害;大面積的森林綠地能遮擋陽光的直射,能不斷地散發(fā)水份從而能對大氣溫度、濕度和風速進行調節(jié);還可以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降低或消除生活環(huán)境中的噪聲;改善和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人們生活在綠色環(huán)境中,心情愉快,情緒飽滿,因而,綠色植物在保護環(huán)境中具有美化環(huán)境、陶冶情操、保護人體健康的功效。環(huán)境是指以我們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人與環(huán)境,象魚和水一樣密不可分。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類依存于環(huán)境,受其影響,不斷與之相適應;人類又通過自身的生產活動不斷改造環(huán)境,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生活環(huán)境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意義重大,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促進人類的健康長壽。反之,如果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物質處理不當,使環(huán)境受到破壞,不僅損害人類健康,甚而還會導致人類健康近期和遠期的危害,威脅子孫后代。也就是說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能造成生態(tài)系統的危機,導致人類的災難。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人類的疾病70%?90%與環(huán)境有關。人類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環(huán)境的和諧關系。人體健康與化學元素的關系人體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在這些元素中,除碳、氫、氧、氮能形成各種體內的有機物質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學形態(tài)和結構形成各種生物配合體、功能蛋白質、酶等存在于人體組織中,或作為組成人體結構的材料?;蜃鳛檠踹\輸的載體、或作為酶的激活劑、或作為體液中電解質平衡的調節(jié)劑,或作為人體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的通訊員,這些元素協同作用,共同完成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但是,由于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并沒有形成對現代社會環(huán)境中,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方面的巨大變化的元素的生態(tài)適應機制,環(huán)境中有些元素對于人體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而人體中任何一種化學元素超過一定的標準都會成為對人體的有害元素。例如,鐵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組成血紅蛋白、傳遞電子和氧,維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體攝人過量的鐵,就會損傷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體的必需元素,氟對防齲齒、促進牙的生長有積極作用,氟還參與人體內各種氧化還原反應和鈣、磷代謝。但是,過量的氟會引起氟斑牙、氟骨癥和骨質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F代人與古代人人體中的微量元素的變化是由環(huán)境污染而造成的。隨著人類新技術的發(fā)展和對地球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現代環(huán)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過了古代環(huán)境。因此,現代人人體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過了古代人.現代人體內大多數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許多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構成危害。它們在人體中有隱藏毒性,當高于某一閾值時,人體便發(fā)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銅的過量攝人曾導致了轟動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長期食用含銅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達72處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鉛也是一個潛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來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劑——四乙基鉛。在汽油時代開始以前,古代羅馬人已經開始大量使用鉛了。古羅馬人用鉛制成貯存糖漿和果酒的容器,貴族婦女癡醉于鉛做的化妝品。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鉛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產和不孕癥是羅馬帝國上層階級出生率低,從而導致古羅馬最終衰亡的原因。隨著鉛的開采和汽油的使用,環(huán)境中的鉛越來越多。鉛中毒引起人體壽命縮短,情緒低沉、疲倦、貧血,甚至影響兒童的智力。人類健康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有關地理環(huán)境對人的壽命的影響?!饵S帝內經》中《素問?五常政大論》說:“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贝酥妇幼≡诳諝馇逍?、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qū)的人多長壽,而那些住在空氣污濁、氣候炎熱的低洼地區(qū)的人則壽命相對較短。作為養(yǎng)生的地理環(huán)境,最理想的居處是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水源潔凈,土壤肥沃,景色秀美的自然環(huán)境。在地理環(huán)境的選擇上,唐代醫(yī)家孫思邈在《干金翼方》中提到:“山林深遠,固是佳景……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帶崗阜形勝最為上地,地勢好,亦居者安。良好的地理環(huán)境不僅是人類物質生活的可靠保證,而且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自古以來,僧侶的廟宇或皇族的行宮多建筑在環(huán)境幽靜、林木茂盛的山上,或在碧波環(huán)繞、水天一色的海島上,說明人們對養(yǎng)生的地理環(huán)境選擇上,早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目前在城市我們對住宅的環(huán)境進行綠化和美化,使其達到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以利于養(yǎng)生。創(chuàng)造一個樹木環(huán)繞,郁郁蔥蔥,鮮花盛開,千姿百態(tài)的住宅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可以使居住者心曠神怡,置身于大自然的純樸美和自然美之中,為生活增添無限樂趣,從而達到養(yǎng)生怡性,延年益壽的目的。2.4人類健康與環(huán)境變化的關系社會中人口的健康程度可反映出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狀況。長期以來,在由人類導致的環(huán)境變化中,人類社會獲益的同時也遭受了重大損失。近二十多年來,與環(huán)境相關的疾病引發(fā)的科研興趣正在增長,這些疾病主要包括由毒素引發(fā)的癌癥和生殖失調、與空氣污染有關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等。目前,由大量的人類活動引起的空前的全球環(huán)境變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寧和健康。當前有很多對“全球變化”的討論。大量的社會、經濟、文化、技術和政治的改變,將全球人類社會以“全球化”的形式聯系在一起,例如,經濟全球化反映的是將全球自由的無序的市場、資金流動和貿易緊緊連在一起。全球環(huán)境變化反映的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包括行星生命支撐系統在內的大尺度的生物物理和生態(tài)系統的變化,這些變化來源于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情形:人類、人口規(guī)模、經濟活動和技術選擇等方面大量的環(huán)境影響,大到已經能夠開始改變地球系統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正在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因此自然的、防止地球降溫的“溫室效應”被放大了。二十世紀,全球地面溫度增加近0.6°C,其中1975年以后增加了0.4°C。主要的全球環(huán)境變化類型包括平流層臭氧損耗、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壤流失、過度捕撈、元素循環(huán)的中斷如氮、硫、磷、淡水資源短缺、城市化和全球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就人類健康而言,這意味著人類的健康正日益受到超出人類生活空間邊界的變化的影響,而且,對人類健康不利的、代與代之間影響的可能性在大大增加。與其他類似的環(huán)境問題有著重要的區(qū)分,全球尺度內的這些變化基本上與局地的毒物災害和微生物災害相聯系。全球環(huán)境變化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已經超出了地球所能夠提供、消化和更新的容量。也就是說,我們、特別是工業(yè)化國家正在制造“生態(tài)赤字”因此,對全球環(huán)境變化對人類社會引起的可能后果的了解是必需的。這中間極為重要的是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環(huán)境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健康的基本要素如糧食生產、淡水供給、微生物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氣候條件以及身體和社會的安全等產生了影響。對于開展環(huán)境條件與健康傳統研究的人員來說,這是一個充滿關注和新奇的領域。環(huán)境變化使一些正在發(fā)生的問題如局地毒物暴露、局地流行性病毒和其他物理環(huán)境災害等變得范圍更大。環(huán)境影響的層次通過生態(tài)條件和生命一一支持過程來實現。目前,與氣候變化對人類影響的研究活動已全面展開。近十年來在三個前沿領域已取得了進展:氣候波動及其趨勢與健康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經驗研究;尋找過去25年來主要為人為的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的證據研究;未來10年中可預見的氣候一環(huán)境情景下可能的健康影響范圍的估計。下面提到這三個領域中每一個類別的例子,這些例子說明了研究任務的范圍。然而,要注意的是,所提供的例子偏向于相對直接的因果關系研究,這是因為這一主題領域的研究內容有許多是復雜的、以系統為基礎的、有點不可預見的或無法直接量化的。因果關系的經驗研究包括:在不同人群中熱效應如何影響死亡率的研究;高溫和空氣污染如何共同影響心血管、呼吸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氣候波動尤其是近五年來與ENSO相關的波動如何影響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的發(fā)作;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食物中毒和二砷酸鹽疾病的速度的研究。過去二十年來認為有聯系的、目前歸因于區(qū)域性變暖引起的非人類的自然和生物系統的變化的記錄,對尋找健康影響因素的早期證據具有很好的說服力。鳥類、昆蟲和嫩芽已對提早到來的春季做出反應;冰原、冰川和海冰正在減少。當然,判斷和總結全球環(huán)境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結果會更加困難一些:我們的文化行為、技術等對環(huán)境變化的直接影響總有緩沖作用;任一特定的健康結果都受到了多種影響的共同作用。近幾年來,已經有一些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各種傳播性疾病的報道,如在瑞典由扁虱引發(fā)的腦炎、孟加拉國的霍亂、東部非洲部分高地的瘧疾。世界上許多地方極端天氣事件引發(fā)的人類傷亡、流行性疾病和精神損傷的增加,其發(fā)展速度也正在成為證據。過去5年來全球人均谷物產量的持續(xù)下降可以部分反映出氣候對區(qū)域性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過去10年中,特定條件下的健康風險評估技術一直是努力和爭論的焦點。大部分出版的研究成果與細菌傳染性疾病特別是瘧疾和登革熱有關。對未來健康風險的代表性評估提到三個時間段:21世紀2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這些“發(fā)現”包括對未來氣候情景特別是局地年平均氣溫和月平均降水量的詳細估算。正式的研究正在參與這一領域。在這一領域,無論是概念還是方法都遠遠超出了標準教科書的范疇,但迄今尚缺乏一個熟悉該領域的骨干研究隊伍和合適的方法,當然,大量的包括爭取博士學位的年輕研究者正在致力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在未來10年中,這將會成為健康科學研究的主流——一個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際主題。全球環(huán)境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3.1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兩個方面。氣候變暖可導致暴風雨、颶風、干旱、水災等災害性天氣頻發(fā),除直接導致死亡和傷殘外,還為瘧疾、登革熱、霍亂、腦炎等傳染性疾病提供傳染環(huán)境;氣候變暖帶來的熱浪和高溫,能使病菌、寄生蟲更加活躍,損害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時導致與熱浪相關的心臟、呼吸道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由于許多傳染性疾病都屬于溫度敏感型,全球氣候變暖能使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范圍擴大,更嚴重的還會導致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復蘇。如氣候變暖將引起昆蟲傳播媒介的地域分布擴大,增加了全球許多地方的昆蟲傳播性疾病的潛在危險;氣候變暖與環(huán)境變化,還可能導致傳染病的病原體存活變異,危害期延長,傳染病區(qū)擴大;同時還可能使水質惡化或引起洪水泛濫,進而引發(fā)一些疾病的發(fā)生與傳播。科學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空氣中的某些有害物質,如真菌孢子、花粉和大氣中顆粒物濃度,也會隨著溫度和濕度的增高使人群中患過敏性疾病、皮膚病等。如枯草熱、過敏性哮喘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增加;氣候變暖還會加重空氣污染,使急慢性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發(fā)病率上升。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存在著地域差異,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教育、衛(wèi)生保健、防控措施、醫(yī)療條件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應加強全球環(huán)境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復雜途徑和機制的研究,建立相關模式,進行多因素綜合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同時,還應建立集氣象、環(huán)境和疫情為一體的綜合檢測系統,進一步開展醫(yī)療氣象預報,并建立傳染疾病的快速反應系統。3.2人體對污染物的富集人類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質越多,“潘多拉魔盒”效應也越明顯。據統計,已有96000種化學品進入了人類環(huán)境。這些化學品在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環(huán)境問題。100年前,“滴滴涕”的發(fā)明者(瑞士人綴勒)由于發(fā)明了“滴滴涕”而獲得諾貝爾獎,而現在許多國家因其對環(huán)境和人體造成危害,已將“滴滴涕”列為禁用品??茖W家發(fā)現,人體對環(huán)境中某些元素具有驚人的富集效應。美國的科學家在長島河口區(qū)做過這樣的實驗,大氣中“滴滴涕”濃度很低,但經過食物鏈放大,進入人體的“滴滴涕”濃度可達大氣“滴滴涕”濃度的1000萬倍以上:大氣“滴滴涕”(富集1.3萬倍)浮游生物(富集14.3萬倍)小魚(富集57.2萬倍)大魚(富集85.8萬倍)水鳥(富集1000萬倍)人體?,F代科學證明,人體對有毒物質的富集放大是驚人的。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包括日本水侯縣受汞毒害的水俟病,富山縣的痛痛病及農藥的污染,研究表明,工業(yè)廠礦的廢水、廢氣、廢渣排放到環(huán)境中造成環(huán)境鎘污染,從而使當地居民種植的水稻等農作物含鎘量超標,居民長期食用被鎘污染的糧食、蔬菜等,導致體內鎘負荷逐漸增高,鎘在體內的生物半衰期長達10-30年,為已知的最易在體內蓄積的有毒物質。鎘的不斷累積,可使接觸者產生各種病變。急性或長期吸入含鎘煙塵可引起肺部炎癥、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纖維化乃至肺癌。長期、低劑量接觸鎘污染主要產生的腎臟病變,表現為腎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鎘中毒時,腎臟對鈣、磷的吸收率下降,對維生素D的代謝異常,長此以往,可導致鎘接觸者的骨質疏松或骨質軟化。鎘還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睪丸的腫瘤。都是由于食物鏈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結果。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在1692年由于患嚴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憂慮及妄想等癥狀而與世長辭。100多年后,人們分析了這位大物理學家的頭發(fā)樣品,發(fā)現牛頓死于鉛、砷、鎘中毒。這些元素都是牛頓用金屬做煉丹實驗時,從“潘多拉魔盒”中跑出來的。牛頓當年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的身體吸收了他的煉丹元素,并因此而喪生。3.3環(huán)境污染物危害人類健康的途徑及影響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環(huán)境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y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水、廢氣、廢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環(huán)境污染物影響人體健康的特點,一是影響范圍大,因為所有的污染物都會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而流動,并且對所有的接觸者都有影響;二是作用時間長,因為許多有毒物質在環(huán)境中及人體內的降解較慢。環(huán)境污染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經皮膚和其他途徑進入。氣態(tài)污染物一般是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由于呼吸道各個部位的結構不同,對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體肺泡面積達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極快,僅次于靜脈注射。進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徑一般不超過3um,而直徑大于10um的顆粒物質,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粘膜上。水溶性較大的氣態(tài)物質,如氯氣、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極少進入肺泡;而水溶性較小的氣態(tài)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達肺泡。污染物進入人體后,由血液輸送到人體各組織。不同的有毒物質在人體各組織的分布狀況不同。一般來說,重金屬往往分布在人體的骨骼內,而“滴滴涕”等有機農藥則往往分布在脂肪組織內。毒物長期隱藏在組織內,并能在組織內富集,造成機體的潛在危險。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相對分子質量極小的污染物可以原報排出體外,絕大部分都要經過某些酶的代謝或轉化,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人體的肝、腎、胃腸等器官對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轉化作用。其中以肝臟最為重要。污染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氧化還原和水解,這一代謝過程主要與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關;第二步是結合反應,一般經過一步或兩步反應,原屬活性的有毒物質就可能轉化為惰性物質而起解毒作用。但也有增大活性的現象,如農藥1605在體內氧化為1600,其毒性更大。各種污染物在體內經生物轉化后,經腎、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體外,少量經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種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過皮膚的新陳代謝到達毛發(fā)而離開機體。人體除了通過上述蓄積、代謝和排泄三種方式來改變污染物的毒性外,機體還有一系列的適應和耐受機制,但機體的耐受是很有限的,超過一定的限度,人體就會出現中毒癥狀,甚至死亡。影響環(huán)境污染物對人體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劑量、作用時間、反應條件和個體敏感性等??偟膩碚f,不同的污染物對機體危害的臨界濃度和臨界時間都是不同的,只有當環(huán)境污染物在體內蓄積達到中毒閾值時,才會發(fā)生危害。環(huán)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遠期危害。當污染物在短期內大量侵入人體,常會造成急性危害。歷史上的公害事件,都是急性危害的例子。當污染物長期以低濃度持續(xù)不斷地進入人體,則會產生慢性危害和遠期危害。例如,大氣低濃度污染引起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低劑量重金屬鉛引起的貧血、末梢神經炎、神經麻痹、幼兒腦受危害而引起學習和注意力渙散等智力障礙等。環(huán)境污染物對人體的遠期危害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資料表明,人類癌癥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過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學物質引起的約占90%。而致癌的化學物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環(huán)境污染物。例如,砷化物、石棉纖維、煤煙中的苯類、二氧化硫、農藥等。如位于包鋼北部偏西約20公里的沙德格蘇木,許多牧民都患有腰背部及四肢關節(jié)疼痛,部分人出現骨骼變形,據包頭醫(yī)學院在該地區(qū)的調查,兒童牙齒斑釉率為97.63%,成人為89.57%,嚴重的氟污染不僅損害了沙德格百姓的健康,而且給當地的畜牧業(yè)帶來危機。20世紀70年代末,一個大隊有萬余頭羊,后來只活了不過4000頭,牧民們生活極端困苦,紛紛灑淚離鄉(xiāng),逃荒到達茂旗等地。對此,國家環(huán)??偩趾苤匾暎概商h(huán)境醫(yī)學研究所去調查核實,結果情況基本屬實。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會導致環(huán)境污染的疾病。如電視病、空調病、風扇病。電腦病、以及電磁干擾、核輻射、化學污染等等。僅就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含磷洗滌廢水對人體的影響來看,其副作用十分明顯。由于高磷洗衣粉的直接、間接刺激,手掌灼燒、疼痛、脫皮、起泡、發(fā)癢、裂口,成為皮膚科的多發(fā)病,并成為接觸性皮炎、嬰兒尿布疹、掌跖角皮癥等常見病的刺激源。食品污染也是一種環(huán)境污染,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1999年比利時發(fā)生的二惡英“污染雞”事件,就是最好的說明。人類健康與環(huán)境的質量有密切關系,因此我們要切實保護環(huán)境,促進人類健康發(fā)展。在全球環(huán)境變化下,保持人類健康的基本對策研究方法:目前,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概念上的挑戰(zhàn)。全球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人類健康危險性評估需要幾項補充性的研究措施。全球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人類健康的影響研究可歸結為三個領域,每個領域的研究可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這三個研究領域是:⑴作為(假定的)正在存在的自然環(huán)境變率的顯示,歷史的或類似的條件可以被認為有可能預示未來的環(huán)境變化。這些經驗性的研究可幫助我們填補認識上的不足,加強對未來人類健康響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