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單元測試卷講解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單元測試卷講解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單元測試卷講解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單元測試卷講解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單元測試卷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檢測試卷(60分鐘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干旱的沙漠中.甲殼蟲掌握了一種獨特的獲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幾個小時,甲殼蟲的體溫會降到周圍的氣溫以下,它們將頭插進沙里,然后背朝著晚風吹來的方向,水珠就會在甲殼蟲背上形成(如圖所示),當水珠越聚越多時,這些水珠就會沿著弓形背滾落入甲殼蟲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屬于下列物態(tài)變化的哪一種?()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固2.如圖所示是桂林貓兒山上雨后形成的美麗霧氣。關于霧的形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霧是從山中冒出來的煙B.霧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水珠C.霧是從山中蒸發(fā)出來的水蒸氣D.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3.利用降溫的方法可以分離空氣中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已知它們的沸點分別是-183℃、-196℃和A.氮氣 B.二氧化碳C.氧氣 D.無法確定4.下列事例中,屬于減少蒸發(fā)的措施是()A.將水果用保鮮膜包好后儲存B.用掃帚把灑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圍掃開C.將濕衣服晾到向陽、通風的地方D.用電熱吹風機將頭發(fā)吹干5.下列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是()(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現(xiàn)的霧。(4)冬天,在太陽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A.(1)(2) B.(1)(4) C.(2)(3) D.(2)(4)6.如圖是“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在t時=4min時,水開始沸騰B.在t時=4min到t時=6min的過程中,水不吸熱C.在t時=6min后繼續(xù)加熱,水溫仍是100D.在實驗中,水的沸點是100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體溫計給發(fā)燒病人測量體溫后放在20℃的室內,體溫計一直顯示著39℃的示數(shù),說明水銀這種物質具有“熱脹冷不縮B.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0℃C.營養(yǎng)專家建議,炒菜時不要先把鹽直接撒在高溫的鍋里,而是在炒熟的菜準備裝盤的時候撒少許鹽,這是為了減少鹽的汽化D.媽媽們對廚房里的油煙很煩惱,附著在廚房門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飪過程中植物油先升華后凝華的結果8.(多選)下表為幾種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和沸點,則()物質熔點/℃沸點/℃鐵15352750水銀-38.8357酒精-11778鎢34105927A.鐵在1800℃B.白熾燈的燈絲用金屬鎢,是由于鎢的熔點高C.平原上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D.黑龍江省北部地區(qū)最低氣溫可達-52.3℃9.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中a圖線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

圖2A.aB.bC.cD.d

10.如圖3中,a、b、c三條圖線表示三種質量相等的固體同時同等條件下加熱時的熔化圖像,由圖可知(

)圖3A.a、b、c肯定都是晶體B.a、b、c的熔點相同C.c比a熔化的快D.a比b的熔點高11.生活中常用碗燉食物,如圖4所示。碗與鍋底不接觸,當鍋里水沸騰后碗中的湯(

圖4A.同時沸騰了B.稍后也沸騰了C.溫度低于沸點,不會沸騰D.溫度達到沸點,但不會沸騰

12.以下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間里,它會立即熔化B.把水加熱到沸騰后停止加熱,水將繼續(xù)沸騰C.夏天,揭開棒冰包裝紙后,棒冰會冒“白氣”,是一種液化現(xiàn)象D.電燈泡用久了,其內壁發(fā)黑是由于金屬蒸氣凝固而造成的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30分)13.如圖所示的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14.護士幫病人打針前,通常會先用酒精棉球對注射處進行消毒,此時病人會感到該處變涼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該處會發(fā)生(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xiàn)象,吸收皮膚周圍的熱量。護士測量病人體溫用的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的性質而制成的。15.(2013·桂林中考)利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可以將水加熱至沸騰,但紙鍋沒有燃燒。其原因是在加熱過程中,水不斷吸熱,當水沸騰后,水繼續(xù)吸熱,溫度,也說明水的沸點(選填“高于”或“低于”)紙的著火點。16.把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放入鋁罐里一段時間,罐外壁結了一層霜,如圖所示,這層霜是由經(jīng)過這種物態(tài)變化形成的。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上,水蒸氣變成水珠(選填“會吸熱”“會放熱”或“不會吸熱和放熱”),水珠會出現(xiàn)在車窗的

(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17.如圖所示,一次性打火機里的燃料是一種叫丁烷的物質,通常情況下呈氣態(tài)。它是在常溫下,用的方法使其液化后儲存在打火機里的;如果不小心將其摔壞,待里面的液體剛消失時,立刻撿起殘骸,會感覺殘骸較(選填“冷”或“熱”),這是因為里面的液體迅速(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時要(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18.市場上銷售的蜜柚常用保鮮袋包裝著,這主要是為了減少蜜柚中的水分;冬天,當出現(xiàn)較重的霜凍天氣后,芭樂園的果農們大清早就要到園里,把果樹上的霜搖落,這是怕霜熔化時(選填“吸熱”或“放熱”),把果樹凍死。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8分)19.王鵬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出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萘的溫度上升速度較(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2)除圖甲所示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3)分析圖像乙可獲得的信息有:(填一條即可)。20.在“研究水的沸騰”實驗中:測溫物質凝固點/℃沸點/℃水銀-39357酒精-11778(1)所用的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性質制成的。為了完成本次實驗,由表格知,應選用測溫物質為的溫度計。(2)如圖甲所示,剛倒入熱水時發(fā)現(xiàn)溫度計管壁模糊,很難看清示數(shù),主要原因是。(3)燒杯上方加一紙蓋后進行實驗,如圖乙所示。每隔1min記錄溫度計示數(shù)(見表),4min時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溫度為℃,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后停止讀數(shù),由表可知水的沸點為℃。時間/min012345678溫度/℃8890929497989898(4)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丁中畫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21.(10分)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邊人們用海水“曬鹽”,即選取大片的海灘,構建鹽田。一段時間后,鹽田中的水逐漸變少,粗鹽也就出來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點變少,粗鹽也就能出得更快??墒撬兩俚目炻男┮蛩赜嘘P呢?為此,小明進行了如下研究,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酒精,如圖A、B、C、D所示,并測出它們變干所用的時間分別為200s、100s、50s、80s。(1)水變少的過程其實是物理學中的一種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現(xiàn)象。(2)分析A、B實驗,能得出

的結論。(3)結合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猜想一下,海邊鹽田應盡可能建在、、的條件下。四、計算論述題(本大題共6分)22.某支溫度計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貨物中顯示為5℃,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顯示為85℃.現(xiàn)用它測某液體溫度,顯示為101℃,則該液體的實際溫度為多少?詳細解析及答案1、解析:水珠是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形成的。故選B。2、【解析】選D。下雨后,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大,水蒸氣遇冷會發(fā)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就會形成霧。3、【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沸騰的條件及其應用,要知道沸點越低,越容易汽化;沸點越高,越容易液化。從數(shù)據(jù)中可知,液態(tài)氮的沸點最低,則最容易沸騰;而二氧化碳的沸點最高,很難沸騰,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用降溫的辦法,從空氣中提取這些氣體,那么溫度下降時首先液化被分離出來的是二氧化碳。故選B。4、【解析】選A。本題考查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將水果用保鮮膜包好減慢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減慢蒸發(fā);用掃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圍掃開增大了液體的表面積,加快蒸發(fā);將濕衣服晾到向陽、通風的地方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增大了液體的表面積,加快蒸發(fā);用電吹風將頭發(fā)吹干也是為了加快蒸發(fā),故選A。5、【解析】選B。本題考查物態(tài)變化的特點。春天,冰雪融化是冰熔化吸熱;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它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飲料罐液化放熱形成的小水滴;霧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放熱形成的小水滴附在空氣浮塵上形成的;冬天,在太陽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升華現(xiàn)象,吸熱。故B選項正確。6、【解析】選B。本題考查水沸騰的實驗圖像的相關知識。在第4min時水到達沸點開始沸騰,故A正確;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雖然保持不變,但要繼續(xù)吸熱,故B錯誤,C正確;通過圖像觀察可知水的沸點為100℃7、【解析】選B。本題考查體溫計的使用方法、熔點與氣壓的關系及物態(tài)變化。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一個彎曲的縮口,離開身體后,液柱不會立刻回到玻璃泡,示數(shù)顯示的還是原來的溫度,而不是水銀這種物質具有“熱脹冷不縮”的反常特性;晶體的熔點與上方氣壓有關系,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0℃,弦外之音可以解讀為冰的熔點與氣壓有關;炒菜時不要先把鹽直接撒在高溫的鍋里,而是在炒熟的菜準備裝盤的時候撒少許鹽,這是為了減少鹽中碘的升華;附著在廚房門窗上的“油糊糊”8、【解析】選B、C。本題考查了物質的熔點和沸點、溫度計的使用范圍。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鐵的熔點是1535℃,沸點是2750℃,在這兩個溫度中間鐵以液態(tài)存在;鎢的熔點高,所以用作燈絲;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只能測量在其熔點和沸點之間的溫度,平原上沸水的溫度大約100℃,高于酒精的沸點,所以不能測量;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可達-52.39、【解析】本題考查溫度計的讀數(shù)。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讀數(shù)為66答案:6610、【解析】酒精容易發(fā)生蒸發(fā)現(xiàn)象,它蒸發(fā)時會吸收熱量,所以用酒精棉球擦過的皮膚會感到?jīng)鏊?體溫計是利用水銀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答案:汽化(蒸發(fā))熱脹冷縮11、【解析】本題考查了水沸騰的特點以及水的沸點和紙的著火點的大小關系,考查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水沸騰后,水繼續(xù)吸熱但是溫度保持沸點不變,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紙沒有燃燒,說明還沒有達到紙的著火點,故紙的著火點大于100答案:不變低于12、【解析】本題考查物態(tài)變化的有關知識。干冰很容易升華,升華吸熱,使鋁罐的溫度降得很低,罐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鋁罐會凝華成霜附在罐外壁上。寒冬,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車窗玻璃會液化成水珠附在車窗內側,液化放熱。答案:水蒸氣凝華會放熱內側13、【解析】本題考查液化的方法和汽化的特點。氣態(tài)的丁烷通過壓縮體積使其液化為液體,體積減小,儲存在打火機中。如果不小心摔壞,液態(tài)的丁烷會吸熱汽化,使殘骸的溫度降低。答案:壓縮體積冷汽化吸收14、【解析】本題考查了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及熔化吸熱。用保鮮袋包水果,可以使水果與空氣隔絕,減小了空氣流動對水果的影響,從而減慢水分的蒸發(fā);霜在熔化的過程中是要吸熱的,會導致果樹的溫度降低,甚至凍死;所以果農要在霜熔化前搖落。答案:蒸發(fā)(汽化)吸熱15、【解析】將凍魚放到水中時,魚表面的冰開始從水中吸熱,而且冰也達到了熔點,故魚表面的冰開始熔化,即魚的溫度升高;盆中的冷水,向魚表面的冰釋放了一部分熱量,而且水也達到了凝固點,盆中的水一部分會凝固成冰,附在魚表面上。答案:見解析16、【解析】本題考查蒸發(fā)吸熱及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電風扇工作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是空氣的流動造成了人感到?jīng)隹?。不要錯以為是降低了室內空氣的溫度。本題要從空氣流動加快汗水的蒸發(fā)吸熱去考慮。答案:電風扇能加快周圍空氣流動,加快人體表面汗液蒸發(fā),汗液蒸發(fā)要吸收熱量,人會感覺到?jīng)鏊?7、【解析】本題通過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考查了水浴法對加熱固體的好處,同時考查了分析圖像從中獲取信息的能力。(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除了圖中所示器材,還要用秒表計時。(3)由圖像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所以這段時間是萘的熔化過程,而非晶體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