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第五章病毒與原核生物的遺傳學分析_第1頁
遺傳學第五章病毒與原核生物的遺傳學分析_第2頁
遺傳學第五章病毒與原核生物的遺傳學分析_第3頁
遺傳學第五章病毒與原核生物的遺傳學分析_第4頁
遺傳學第五章病毒與原核生物的遺傳學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病毒與原核生物的遺傳學分析當前1頁,總共129頁。當前2頁,總共129頁。優(yōu)點:生活周期短單倍體,無顯隱性關系研究方法簡單靈敏度高當前3頁,總共129頁。第一節(jié)細菌和病毒研究的遺傳學意義當前4頁,總共129頁。當前5頁,總共129頁。當前6頁,總共129頁。當前7頁,總共129頁。當前8頁,總共129頁。當前9頁,總共129頁。當前10頁,總共129頁。當前11頁,總共129頁。當前12頁,總共129頁。第二節(jié)

噬菌體(病毒)的遺傳學分析當前13頁,總共129頁。當前14頁,總共129頁。當前15頁,總共129頁。當前16頁,總共129頁。當前17頁,總共129頁。當前18頁,總共129頁。當前19頁,總共129頁。當前20頁,總共129頁。當前21頁,總共129頁。當前22頁,總共129頁。當前23頁,總共129頁。當前24頁,總共129頁。當前25頁,總共129頁。當前26頁,總共129頁。當前27頁,總共129頁。當前28頁,總共129頁。二、噬菌體雜交與基因定位噬菌體的雜交方法:混合感染(復感染、雙重感染)重組合重組頻率=x100%

重組合+親組合例:

1955年Kaiser的λ噬菌體實驗

+++xsmico1雜交

s:小噬菌斑,mi:微小噬菌斑,co1:中央渾濁小點的噬菌斑。當前29頁,總共129頁。

類型數(shù)目合計百分比s-co1co1-mis-mi+++sco1mi975724189990.8s+++co1mi3032622.9√√sco1+++mi61511125.3√

√s+mi+co1+513180.86

合計20913.766.168.2當前30頁,總共129頁。作圖:

3.766.16sco1mi8.2+2x0.86=9.92當前31頁,總共129頁。第三節(jié)細菌的遺傳分析當前32頁,總共129頁。當前33頁,總共129頁。1928年Griffith的實驗當前34頁,總共129頁。1928年Griffith發(fā)現(xiàn)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現(xiàn)象。1944年Avery證實轉化因子是DNA。轉化(transformation):外源DNA通過細胞吸收過程進入細胞,并使其發(fā)生遺傳改變的過程。當前35頁,總共129頁。感受態(tài)(competence):細胞具有吸收外源DNA能力的生理狀態(tài)。

有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會自發(fā)地產生感受態(tài),如肺炎雙球菌,枯草桿菌等;有些細菌不會自發(fā)地產生感受態(tài),必需經特殊處理才可產生感受態(tài),如大腸桿菌。當前36頁,總共129頁。當前37頁,總共129頁。當前38頁,總共129頁。當前39頁,總共129頁。當前40頁,總共129頁。當前41頁,總共129頁。遺傳轉化的機理當前42頁,總共129頁。

利用轉化進行基因定位遺傳轉化的轉化因子一般在10000~20000bp之間,因此當兩個基因連鎖(注意:這里的連鎖與真核生物的連鎖不完全一樣),他們被同時轉化(共轉化)的頻率要遠高于不連鎖的基因利用共轉化的特點,可以對連鎖的基因進行基因定位。例:Nester利用枯草桿菌trp2+his2+tyr1+DNA為供體,對trp2-his2-tyr1-進行轉化。當前43頁,總共129頁。利用轉化進行基因定位實驗(例子):

Nester利用枯草桿菌trp2+his2+tyr1+DNA為供體,對trp2-his2-tyr1-進行轉化當前44頁,總共129頁。當前45頁,總共129頁。當前46頁,總共129頁。當前47頁,總共129頁。當前48頁,總共129頁。當前49頁,總共129頁。當前50頁,總共129頁。當前51頁,總共129頁。當前52頁,總共129頁。當前53頁,總共129頁。當前54頁,總共129頁。當前55頁,總共129頁。當前56頁,總共129頁。當前57頁,總共129頁。當前58頁,總共129頁。Hfr菌株當F因子重組在宿主細胞染色體上時,F(xiàn)因子仍然可以發(fā)生轉移,此時的轉移可推動宿主基因的轉移,因此這種菌株稱為高頻重組菌株(highfrequenceofrecombination,Hfr)F因子推動染色體的轉移是以F因子的一端開始,沿F因子所處位置的相反方向進行轉移,F(xiàn)因子最后才轉移。所以染色體在F因子的推動下發(fā)生的轉移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順序。當前59頁,總共129頁。當前60頁,總共129頁。當前61頁,總共129頁。當前62頁,總共129頁。1954年利用Hfr菌株的染色體轉移特征(方向性和順序性),進行了E.coli染色體的基因定位。

Hfr:thr+leu+AzsT1slac+gal+strs(供體)F-:thr-leu-AzrT1rlac-gal-strr(受體)讓兩種細胞混合,37℃水浴一定時間后取樣,組織搗碎機中斷雜交,而后涂布在含Str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考察供體基因在受體細胞出現(xiàn)的時間及順序(基因轉移的時間及順序)。當前63頁,總共129頁。當前64頁,總共129頁。當前65頁,總共129頁。當前66頁,總共129頁。當前67頁,總共129頁。當前68頁,總共129頁。當前69頁,總共129頁。E.coli的染色體圖E.coli的基因定位主要以中斷雜交的方法進行的,所以E.coli的染色體圖是以分鐘作單位的。當前70頁,總共129頁。當前71頁,總共129頁。當前72頁,總共129頁。非中斷雜交與基因定位(重組作圖)利用F因子可以推動染色體到受體細胞中的特點,將要考察的基因全部轉移到受體細胞中,然后考察各種基因型出現(xiàn)的頻率,根據(jù)重組值計算公式計算重組值,進行作圖。為保證要考察的基因全部轉移到受體細胞中,選擇性標記必需處于轉移的末斷。細菌基因重組的特征:與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組有兩個特征,一是必需發(fā)生偶數(shù)次交換,細菌細胞才可存活;二是由于染色體不完整或選擇培養(yǎng)的關系,野生的重組子才可存活,所以相反的重組子不出現(xiàn)。當前73頁,總共129頁。當前74頁,總共129頁。當前75頁,總共129頁。F’因子與性導附加體:具能游離于染色體外而獨立存在,又可重組于染色體上的遺傳因子稱為附加體。F因子是一種附加體。當F因子從染色體上切離時,可能發(fā)生不準確切離而帶有宿主的部分基因,這種游離的F因子稱為F’因子。F’因子的轉移可以導致F’因子上宿主基因的轉移。當前76頁,總共129頁。當前77頁,總共129頁。當前78頁,總共129頁。當前79頁,總共129頁。當前80頁,總共129頁。當前81頁,總共129頁。當前82頁,總共129頁。當前83頁,總共129頁。當前84頁,總共129頁。1952年,Lederberg&Zinder在進行U型管實驗時發(fā)現(xiàn)。轉導(transduction):利用噬菌體(病毒)為媒介,將一個細胞(供體)的遺傳物質轉移到另一個細胞(受體)中去的過程。當前85頁,總共129頁。當前86頁,總共129頁。當前87頁,總共129頁。當前88頁,總共129頁。當前89頁,總共129頁。一般性(普遍性)轉導指供體細胞所有基因具有同等機會被進行轉導的過程。通常能夠進行普遍性轉導的噬菌體是烈性噬菌體,他們感染細菌細胞后,在細胞內復制,最后導致細胞裂解。在裂解過程中,供體細胞DNA降解。噬菌體包裝時可能以很低的頻率發(fā)生錯誤而將供體細胞DNA誤為噬菌體自身DNA進行包裝。當這個噬菌體感染另一個細胞(受體),從而將供體DNA轉移到受體細胞中,完成轉導過程。當前90頁,總共129頁。利用轉導現(xiàn)象可以進行基因定位:噬菌體包裝供體DNA時,要求DNA片段的大小必須與噬菌體DNA大小相當,才可進行包裝。因此當兩個基因連鎖時,這兩個基因被同時轉導(共轉導、并發(fā)轉導)的可能性比不連鎖基因大得多。因此利用共轉導頻率的大小可以進行基因定位。

x=(1-d/L)3

或d=L(1-3√x

)

x:兩基因的共轉導頻率;d:兩基因間的物理距離,單位與L相同。

L:轉導DNA的平均長度,即轉導噬菌體DNA大小。當前91頁,總共129頁。例:轉導噬菌體P1,基因組大小為80kb。供體:E.colisupC+trpA+pyrF+受體:E.colisupC-trpA-pyrF-以supC為選擇性標記結果:1.supC+trpA+pyrF+

36

2.supC+trpA+pyrF-

114

3.supC+trpA-pyrF+

4.supC+trpA-pyrF-453順序:根據(jù)3知3基因的順序為supC

trpA

pyrF當前92頁,總共129頁。距離:supC-trpA共轉導類型是1和2,頻率是0.25,距離為29.6kb。

supC-pyrF共轉導類型是1和3,頻率是0.06,距離為48.7kb。根據(jù)E.coli染色體全長3.0x106bp推算,每分鐘DNA長度約30kb。因此上述距離分別為1分鐘和1.6分鐘。

supC1.0trpA0.6pyrF當前93頁,總共129頁。當前94頁,總共129頁。當前95頁,總共129頁。當前96頁,總共129頁。當前97頁,總共129頁。當前98頁,總共129頁。局限性(特異性、特殊性)轉導

指轉導噬菌體幾乎只轉導特定的少數(shù)幾個基因的現(xiàn)象。局限性轉導一般由溫和噬菌體介導。如λ噬菌體只轉導gal基因及bio基因。局限性轉導的頻率較高,可達10-3,而普遍性轉導的頻率一般為10-5~10-7當前99頁,總共129頁。當前100頁,總共129頁。當前101頁,總共129頁。當前102頁,總共129頁。第一節(jié)基因的概念一基因的概念及其發(fā)展

(一)遺傳因子由1866年孟德爾提出

(二)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由1910年Morgan證實

1926Morgan發(fā)表《基因論》

一個基因一個酶1941Beadle,Tatum提出(三)DNA是遺傳物質

1944年,Avery證明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3頁,總共129頁。第一節(jié)基因的概念一基因的概念及其發(fā)展

(一)遺傳因子由1866年孟德爾提出

(二)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由1910年Morgan證實

1926Morgan發(fā)表《基因論》

一個基因一個酶1941Beadle,Tatum提出(三)DNA是遺傳物質

1944年,Avery證明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4頁,總共129頁。(四)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

DNA雙螺旋模型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遺傳中心法則1957年Crick提出順反互補試驗1957年Benzer提出:順反子三聯(lián)遺傳密碼的破譯Nirenberg等1961-67年:70年代:可移動基因的證實、隔裂基因和重疊基因的發(fā)現(xiàn)等。近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是一個遺傳功能單位,其內部存在有許多的重組子和突變子。突變子:指改變后可以產生突變型表型的最小單位。

重組子:不能由重組分開的基本單位。(五)操縱子模型:1961年FJacob和Monod提出,這一學說闡明了基因調控在乳糖利用中所起的作用。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5頁,總共129頁。(六)跳躍基因和斷裂基因的發(fā)現(xiàn)基因組:對于一個二倍體高等生物而言,能維持配子或配子體正常功能的最低數(shù)目的一套染色體就稱為一個基因組。

B.McClintock最早提出可跳動基因的觀點.轉座子:可以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片段.

斷裂基因:基因中DNA序列不連續(xù),其中被一些不編碼序列所隔開.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6頁,總共129頁。二基因的類別用其相互關系

(一)結構基因:指為蛋白質氨基酸編碼的基因。

(二)rRNA基因和tRNA基因:只轉錄、不翻譯的基因。

(三)啟動子和操縱子基因:不轉錄、不翻譯,與相關物結合,對轉錄起調控作用的基因。三基因和DNA

DNA(1)

染色體蛋白質(1.5-2.5)組蛋白(1)RNA(0.05)非組蛋白(0.5-1.5)基因大?。?00-6000bp;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7頁,總共129頁。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8頁,總共129頁。第二節(jié)重組測驗一擬等位基因擬等位基因:例如:果蠅眼色:紅色:+

杏紅色:Wa

白色:W

其它色

P

杏紅眼♀X

白眼♂

Wa/Wa

W/Y

F1

杏紅眼

F2

杏紅眼白眼紅眼

1/1000可能原因:A:基因突變

B:基因內重組因為基因自然突變率很低(10-6)因此,基因突變被排除遺傳學GENETICS當前109頁,總共129頁。

P杏紅眼♀X白眼♂

Wa+

+WWa+Y↓F1

杏紅♂X杏紅眼♀

Wa+

Wa+

Y+W↓?F2

杏紅眼杏紅杏紅白眼

紅眼

Wa+

Wa+

Wa+

W

+Wa++WYY

基因內重組

++

WaW

配子++

++

WaW

WaW

Wa+

Y或Wa+Y比較:F1

杏紅♀基因型紅眼♀基因型

Wa+

反式WaW

順式

+W+

+→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0頁,總共129頁。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表型不同的現(xiàn)象稱為順反位置效應.擬等位基因:將緊密連鎖基因的功能性等位基因,但不是結構性的等位基因稱為擬等位基因.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1頁,總共129頁。二噬菌體突變型1噬菌體形態(tài)變型2

宿主范圍突變型:3

條件致死突變型:表4-1野生型與幾種突變型的區(qū)別類型不同大腸桿菌平板上噬菌斑表型BK()S野生型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

rI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

rII大噬菌斑無噬菌斑(致死)小噬菌斑rIII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2頁,總共129頁。

1噬菌體雜交實驗

r47r+Xr+r104

B10-610-2

BK()親組合:r47r+、r+r10,r+r+

重組合:r+r+、r47r104,共525共370

2重組值的計算

重組值=重組噬菌斑數(shù)X100%總噬菌斑數(shù)三Benzer的重組測驗=0.0141%=在K()上生長的噬菌斑數(shù)X2X100%在B上生長的噬菌斑數(shù)=370X102X2X100%

525X106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3頁,總共129頁。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4頁,總共129頁。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5頁,總共129頁。第三節(jié)互補試驗rIIA+BXrIIAB+

一互補試驗的概念和原理

1互補試驗的概念:

rIIA+BrIIAB+

EcoliK()EcoliK()rIIA+BrIIAB+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6頁,總共129頁。

2互補試驗的原理

表型有無功能互補結論反式:A+BAB+反式:

A+BAB+

3互補試驗方法——斑點測試法4互補試驗的意義突變型-屬同一順反子野生型+屬不同順反子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7頁,總共129頁。遺傳學GENETICS當前118頁,總共129頁。二順反子(基因)2順反試驗:指將兩個擬突變分別處于順式和反式,根據(jù)其表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