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常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江蘇省常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江蘇省常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江蘇省常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江蘇省常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江蘇省常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自考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15題)1.

12

“望洋興嘆”一語出自()。

2.郭涑若《爐中煤》中,作者讓爐中煤來訴說衷情,這里運用的修辭手法是()A.A.移用B.借代C.擬人D.擬物

3.《報劉一丈書》是一篇()

A.書信體記敘文B.書信體議論文C.書信體抒情文D.奏章

4.《馬伶?zhèn)鳌?、《報劉一丈書》、《故都的秋》的作者依次?/p>

A.侯方域宗臣郁達夫B.宗臣侯方域沈從文C.侯方域柳宗元郁達夫D.宗臣柳宗元沈從文

5.李清照《聲聲慢》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是

A.羈旅思鄉(xiāng)之苦B.惜暮傷時之情C.亂離孤獨之苦D.憂國失意之苦

6.袁宏道所屬的文學團體是()

A.浙西派B.競陵派C.公安派D.桐城派

7.培根是()

A.德國哲學家B.法國史學家C.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D.美國小說家

8.本文中,“亟請于武公”句中“亟”的意思是()

A.迅速B.急忙C.屢次D.竭力

9.蘇軾的《前赤壁賦》是一篇

A.駢賦B.抒情小賦C.文賦D.騷體賦10.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的是A.A.柳宗元B.白居易C.杜甫D.韓愈11.在“送別”這折戲中,鶯鶯深深憂慮的是()A.離愁別恨B.母親干涉C.金榜無名D.婚姻悲劇

12.下列帶點的字解釋正確的是()

A.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湯:菜湯。

B.君臣相顧,不知所歸。顧:照顧。

C.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當:應當。

D.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擔任。

13.《張中丞傳后敘》一文中所說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

A.洛陽B.長安C.睢陽D.汴州

14.《報劉一丈書》中“權者”的形象特征是

A.狐假虎威B.貪婪虛偽C.奴顏婢膝D.才德稱位

15.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京味的著名作家是()

A.茅盾B.巴金C.老舍D.魯迅二、填空題(10題)16.《長亭送別》選自中國古典戲曲名作_________。

17.白居易,字樂天,號__。

18.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銷魂,___________,從比黃花瘦?!?/p>

19.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__?!?/p>

20.《論快樂》中,錢鐘書認為快樂是由__________決定的。

21.《八聲甘州》作者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事寫詞的________派詞人。

22.《論語》是一部記錄_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論)的__體散文集。

23.李商隱,字__________,號__________。

24.《馮諼客孟嘗君》選自《____________》。

25.杜麗娘是湯顯祖著名的戲劇作品《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三、判斷題(5題)26.《風波》是以七斤與趙七爺的矛盾沖突為中心線索描述事件的。()

27.白居易是盛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代表。()

28.《米龍老爹》敘述方法的特點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交互為用,避免了敘述的呆板和單調。()

29.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前賢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論斷,也可以是科學公理、規(guī)律等。()

30.在《報劉一丈書》中,作者以略帶夸張的漫畫手法描繪了反面人物的言行舉止。()

四、文言文閱讀(3題)31.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郞署,本圖官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徽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問:(1)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歸納每層的大意。(2)文中的“圣朝”、“偽朝”分別指哪一個具體朝代(3)作者特意標舉“圣朝以孝治天下”,這是運用了什么說理方法(4)“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32.閱讀《前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題: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

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而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

盈虛者:

適:

肴:

核:33.閱讀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題。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解釋文中加下劃線字的含義。組:()函:()抑:()本:()五、現代文閱讀(3題)34.這段議論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5.(三)閱讀以下文字,回答36~38小題:幸福是一種內心快樂的狀態(tài)。它使我們由衷地感到:活著是多么有意義,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體驗直接地包含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得到了實現。不管擁有這種體驗的時間多么短暫,這種體驗卻總是指向人整個一生的,因為它所包含的是對生命意義的總體評價。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很幸福時,他的心中就會響起這樣一個聲音:為了這個時刻,我這一生值了!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而又說自己幸福,那就是濫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結,而是靈魂的愉悅。幸福只是靈魂的事,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嚯y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苦難與幸福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并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都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蛟庥隹嚯y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么,苦難之為苦難,正在于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靈魂的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也只能是一個精神事件,卻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于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tài),那它一定具有某種精神價值??旄泻屯锤惺侨怏w的感覺,快樂和痛苦是心理現象,而幸福和苦難則完全屬于靈魂。幸福是靈魂的嘆息和歌唱,苦難是靈魂的呻吟和抗議,兩者凸現的是對生命意義的或正或負的強烈體驗。幸福是生命意義得以實現的鮮明感覺。一個人在苦難中也可以感覺到生命意義的實觀:因為苦難與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當然,在更多情況下,人們在苦難中感覺到的卻是生命意義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這樣,只要沒有被苦難徹底擊敗,苦難仍會深化一個人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領悟悲劇需要有深刻的心靈,人生的艱難關頭最能檢驗一個人的靈魂深淺。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卻未嘗體驗過真正的悲劇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風順的人也可能經歷巨大的內心悲劇。從第一段的文意看,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就是一種什么呢?

36.

在作品中,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六、作文(1題)37.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斗轉星移,歲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鄉(xiāng)村在變,城市在變,人的觀念也在變。在這時代的變遷中,人們驚喜著,感嘆著,深思著……請以《感悟變遷》為題,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

2.C

3.A這是一篇書信體的記敘文。宗臣(1525——1560),明代嘉靖年間,嚴嵩父子把持朝政,一些無恥之徒奔走鉆營于嚴府門下,趨炎附勢,丑態(tài)百出。在這種情況下,宗臣在回復劉一丈的信中,借題發(fā)揮,尖刻地諷刺了明代官場中的丑惡現象。故本題A項正確。

4.A

5.C

6.C

7.C

8.C

9.C

10.B

11.D

12.D

13.C【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應試指導】“守一城,捍天下”在文中的意為:守住一座城池(睢陽城),就(抵擋了叛軍南下)捍衛(wèi)了整個國家。所以C項正確。

14.B解析:“權者”先是傲慢不見;假辭賄金,貪婪虛偽,接納后則為來客說好話。“門者”先是狐假虎威,借機敲詐,而待來客拍馬成功,就變作揖答禮?!案芍]者”向門人百般討好,被召見時奴顏婢膝?!奥務摺钡内呇赘絼荨⑦@四種人區(qū)別開來,無論考查哪一個,都能答對。“權者”的形象特征是貪婪虛偽,應選擇B項。

15.C

16.《西廂記》

17.香山居士香山居士

18.簾卷西風

19.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綿綿無絕期

20.精神

21.婉約婉約

22.孔子語錄孔子語錄

23.義山;玉溪生

24.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

25.牡丹亭牡丹亭

26.N

27.N

28.N

29.Y

30.Y31.(1)第一層至“特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作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據。第二層至“在所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是忠于前朝,保全名節(jié),以打消晉武帝的疑慮。第三層,敘述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況,表明自己盡孝祖母的心跡。(2)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