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隨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1頁
湖北隨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2頁
湖北隨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3頁
湖北隨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4頁
湖北隨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湖北隨州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

(截至2021年)

羲之①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②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

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③事也。群賢畢至,少長

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④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⑤,列坐

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⑥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

極⑦視聽之娛,信⑧可樂也。

(選自《晉書王羲之傳》)

【注釋】①羲之: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②冠:超越。③修禊:古人游春活

動。④映帶:景物相互映襯。⑤流觴曲水:觴,酒杯。在彎曲的水道中取酒為樂。⑥品類:

這里指天地萬物。⑦極:盡情。⑧信:實在、確實。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

B.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

C.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

I).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會: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B.修:茂林修竹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C.之:名士多居之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D.志: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15.聯(lián)系選文,概括出引發(fā)作者“信可樂也”感慨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12.C(2分)

13.B(3分)

14.(1)即使(雖然)沒有音樂演奏的盛景,(但是)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用來暢快

敘說內(nèi)心的情懷。(“雖”“絲竹”“以"翻譯錯誤各扣0.5分,共2分)

(2)抬頭望見廣大的天地,低頭察看繁盛的萬物。(語序不當扣1分,共2分)

15.①美麗的山水②游春活動③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會宴飲④暢敘幽情(內(nèi)心的情懷)

⑤欣賞天地萬物。(答對其中任意三項,意近即可,共3分)

【參考譯文】

王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會稽山

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名士薈萃。謝安未做官時就住在這里。還有孫綽、李充等人,皆以文章

蓋世,他們都在這里建有住宅,與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

宴集,并親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文章說: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

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

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

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

述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

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2021湖北隨州)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

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

之。吾師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

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②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③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師焉,或不④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鄭子、黃弘、師襄、老聃。炎B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p>

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

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⑤,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師說》以貽之。

(選自《昌黎先生集》,有刪減)

【注釋】①庸:豈,表示反問的語氣。②出:超越,勝過。③下:低于,此處指不如。

④不:通“否”。⑤時:指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風氣。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愛蓮說》)

B.吾從而師之十年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

C.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D.作《師說》以貽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15.有人說,“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教師“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認同

這種觀點嗎?請談?wù)勀愕目捶?。?分)

【參考答案】

12.(2分)B

13.(3分)A

14.(4分XI)(2分)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明白)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知”“孰”

翻譯正確各0.5分,語意通順,無語法錯誤,1分)

(2)(2分)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德行有才能。(“是

故”“賢”“于”翻譯正確,各0.5分,語意通順,無語法錯誤,0.5分)

15.(3分)

示例--:我認同這種觀點(1分),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拓寬了教育渠道,豐富了教育資源,改

變了教學方式。學生一“鍵”在手,學海任游;足不出戶,“名師”任求。學習更便捷、高

效。所以教師“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2分)。

示例二:我不認同這種觀點(1分),因為即使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學校依然是育

人的主戰(zhàn)場,課堂仍然是學習的主陣地,教師依然是教學的組織者,更是網(wǎng)絡(luò)學習的引導者

(2分)。

(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即可)

【參考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

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的

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

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

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理

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超出

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xiàn)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

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

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

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這是糊涂的!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

句,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

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yī)、樂師、

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等等,

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問他們(為什么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當做老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做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卑?

求師的道理的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

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鄭子、在弘、師襄、老聃為師。鄭子這些人,賢能都比

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所以學生不一定

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

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歲,喜歡古文,六藝的經(jīng)文和傳記都普遍學習,不被恥于從師

的世俗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賞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寫《師說》送給他。

(2020湖北隨州)

【甲】史稱顏真卿①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稱感

日“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觀其赴火罵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

草書,宋祁稱其“筆力遒婉”,今披閱遺跡,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錐畫沙,直透紙背,

覺忠義之氣,猶勃勃楮墨間。朕重其人,益愛其書,不啻②逾于球2璧矣。

(節(jié)選自《跋顏真卿墨跡后》)

【乙】真卿仕歷元、肅、代、德四朝,雖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報國之心。故嘗以正色

公言,見惡于④元載、楊炎、盧杞諸奸,誣劾敗斥,至于七、八。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

終為杞陷。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誘,以宰

相責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積薪欲焚,多端迫協(xié)而毫無怵于心。凡二十閱月,卒縊

殺之于蔡州。嗚呼!自平原倡義,至此乃有以畢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謂從容就義,

難也。

(節(jié)選自《史林測義》)

【注釋】①顏真卿:唐朝名臣、書法家。唐玄宗時登進士甲科,歷任侍御史等職。安史

之亂爆發(fā),其以平原郡太守獨撐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書,封魯郡開國公。謚“文忠”。

②啻:止,僅僅。③球:美玉,特指玉磬。④見……于……:表被動。

12.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無碰的一項是()(2分)

A.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B.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C.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D.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宋祁稱其“筆力遒婉”基真無馬邪(《馬說》)

B.今披閱遨跡是以先帝簡拔以酒陛下(《出師表》)

C.見字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使人之所用莫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D.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朕重其人,益愛其書,不啻逾于球璧矣。

(2)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

15.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巧砸的一項()(3分)

A.【甲】文中,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不僅技藝高超,而且充滿忠義之氣。

B.【乙】文寫顏真卿面對反賊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義凜然,氣節(jié)不屈。

C.顏真卿為人守正有禮,但由于奸臣當?shù)?,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論藏在心里?/p>

D.顏真卿擅長楷書、草書,其楷書風格渾厚挺拔,用筆力透紙背。

【參考答案】

12.(2分)B

13.(3分)C

14.(4分)(1)(2分)我看重他的為人,更喜愛他的書法,勝過對珍稀美玉(的喜愛)。

(“重”“益”翻譯正確各0.5分,語意通順,無語法錯誤,1分)

(2)(2分)(顏真卿)為「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卻最終

被盧杞陷害。(“達為”翻譯正確,各0.5分,語意通順,無語法錯誤,1分)

15.(3分)C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

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

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r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

的結(jié)構(gòu)。此題較容易,根據(jù)句意:天下不用姓名稱而獨稱他為“魯公”。后為奸臣盧杞所忌。

顏真卿被派前去曉諭大義,因凜然拒降,終為敵所害。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B天下不以姓

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13題詳解】

A代詞,代顏真卿/表詰問語氣。B遺跡/送,贈給。C都是“厭惡”。D謀反/通“返”,

返回。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

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

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益:更加。啻:止,僅僅。球:美

玉,特指玉磬。達:實現(xiàn)。

【15題詳解】

C“只能把正直的旨論藏在心里”錯誤,與原文“觀其赴火罵逆,何其烈也不符。

【參考譯文】

【甲】史書稱顏真卿指嚴正執(zhí)法,性格剛直而有禮,不是公正的言論、確當?shù)牡览砭投?/p>

不去想。天下人不用姓名稱呼他,而只稱呼他為“魯公”。后為奸臣盧杞所忌,他讓唐德宗

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降李希烈,(因凜然拒降)終被敵人所害。再看他當時怒罵逆賊步入

火中時的場面,是何等的壯烈慷慨啊!顏真卿生平喜歡正楷、草書,宋祁稱贊他的書法“筆

力遒婉”,如今再看顏真卿的遺跡,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力透紙背,

筆墨紙間感覺到有一股生機勃勃的忠義之氣。我看重他的為人,更喜愛他的書法,勝過對珍

稀美玉(的喜愛)。

【乙】顏真卿仕歷經(jīng)元、肅、代、德四朝,雖到晚年仍堅持不懈保有愛國之心。因為曾

經(jīng)態(tài)度嚴肅,說些公道話,而被元載、楊炎、盧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彈劾,或是被

貶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顏真卿)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志

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員聽了都

大驚失色。顏真卿拜謝皇命后就啟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誘,并責罵

李元平身受國家重任卻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準備活埋他,后又堆起

干柴,想要燒死他,多種脅迫都不能讓顏真卿有絲毫的害怕。經(jīng)歷了二十多個月,最終被絞

死在蔡州。哎,自從平原太守(顏真卿)首倡大義,到現(xiàn)在才有能夠完成顏公您的遺愿的啊!

但是能像顏真卿這樣從容就義的,實在太難?。?/p>

(2019湖北隨州)

隋文帝子秦王俊為并州總管,以奢縱免官。楊素啟奏:“王,陛下愛之,請舍其過?!蔽?/p>

帝曰:“法不可違。若如公意,吾是王兒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乎?我安能虧

法?”卒不許。

【注釋】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共育有五子一一房陵王楊勇、

隋煬帝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兆人:兆民,萬民。虧:使……受損害。

13.請用“/”給下面文字斷句。(限斷兩處)(2分)

吾是王兒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乎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陛下愛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若如公意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C.我安能虧法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D.卒不許潭中魚可百泮頭(《小石潭記》)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隋文帝子秦王俊為并州總管,以奢縱免官。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體現(xiàn)了隋文帝怎樣的治國思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3.(2分)吾是王兒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乎

(一處1分,劃三處及以上該題不得分)

14.(3分)C

15.(3分)隋文帝的兒子秦王楊俊是(擔任)并州總管,因奢侈、驕縱(而觸犯刑律)

被免去官職。(意近即可)

16.(2分)嚴明律法(以法治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人公無私(公正無私)

(答對第點即可得滿分2分,只答對第點可得1分。意近即可。)

【參考譯文】

隋文帝的兒子秦王俊是并州總管,因奢侈、驕縱而觸犯刑律被免去官職。楊素啟奏道:

“(對于)秦王,陛下十分疼愛他,臣請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過文帝說:“誰也不可違反

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處理這件事,我就僅僅成了秦王俊的父親,而不是天下人的父親了,

倘真如此,為什么不另外制訂專門適用于天子的兒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說的那樣做使

法律的尊嚴受到損害?”最終隋文帝沒有答應楊素的請求。

(2018湖北隨州)

修?幼失父,母嘗謂曰:“汝父為吏常夜燭治②官書屢廢③而嘆!吾問之,則曰:'死獄

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崛眨?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毙?/p>

聞而服”之終身。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釋】①修:歐陽修,宋代文學家。②治:處理。③廢:放下。④服:聽從,信服。

這里指遵從。

13.請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限斷兩處)(2分)

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母學謂曰第趨百里外(《送東陽馬生序》)

B.死雌小大之演(《曹劌論戰(zhàn)》)

C.我求其生至亦我所欲(《魚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聞而服之終身。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談?wù)劚疚慕o我們得啟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3.(2分)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一處1分)

14.(3分))C

15.(1)給犯人找活下來(不死)的理由卻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會感到遺憾。(2

分)

(2)歐陽修聽了母親的話后,一生都遵從父親(母親)的教導。(2分)

16.(3分)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材有著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從

“修母”能以丈夫的優(yōu)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嚴明(孩子成長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從“修父”

做官時辦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對歐陽修的影響)看出。

示例三:我們要善于聽取有益的教誨,以優(yōu)秀的人為榜樣,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從歐陽

修聽從母親教導,以父親為榜樣并一生效仿看出。

(啟示2分,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1分。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譯文】

歐陽修幼年時失去父親,母親曾經(jīng)對他說:“你父親做官的時候,常常在夜間點著蠟燭

辦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來嘆息.我問他什么事情,他便說:'是死刑案子,我想尋求保全犯

人生命的可能,卻沒有找到.‘我說‘:生路可以尋求嗎?‘他說‘:去尋求生路而得不到,

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沒有遺恨了.經(jīng)常為死囚尋求生路,仍然還有失誤造成不該死的人被

處死的,然而世間的官吏卻常為犯人尋找處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導別人的子弟,經(jīng)常用

這些話,我都聽熟了呀."歐陽修聽了這段話,終生照做不忘。

(2017湖北隨州)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①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

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土,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

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

生家,見熊②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

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④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痹c人書

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p>

(選自《晉書?王羲之列傳》)

【注釋】①姥(mti):老婦。②熊(f§i):圓形竹筐。③真草:楷書,草一書。④

抗:抗衡,相當。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曹鳴,求市未能得(2)遂攜新友命駕期觀

(3)當舉群相送耳(4)使人耽之若是

15.“籠鵝而歸”的“籠”與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B.橫柯上蔽(《與朱元思書》)

C.置人所曾魚腹中(《陳涉世家》)D.里其體膚(《〈孟子》兩章》)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

(2)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

17.下列有關(guān)王羲之書法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王羲之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

B.王羲之是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齊名的唐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C.王羲之書法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

D.王羲之《蘭亭集序》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shù)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參考答案】

14.(2分)(1)善:擅長(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舉:全(全部)

(4)使: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題0.5分)

15.(2分)C

16.(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鵝,心情很高興,堅持要求把鵝買下來.(2分)

(2)王羲之的書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這類情況。(2分〉“皆此類也”意譯為“諸如此

類的事情很多“亦可。

17.(2分)B

【參考譯文】

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yǎng)了只鵝,叫聲很好聽,他想買而未能得,就帶

著親友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竟把鵝煮了,準備招待他,他為此難過了一天。當

時,山陰有位道士,養(yǎng)了一群鵝,王羲之去觀看時非常高興,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

道士對他說:“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經(jīng)》,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啦?!蓖豸酥廊幻P,寫

好后把鵝裝在籠子里回去了,一路上樂不可支。還有一次,他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筋木

矮桌潔凈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后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

些字給刮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在當時就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隼情很

多。王羲之常自稱:'‘我的書法和鐘繇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如同大

雁排行?!庇衷?jīng)給人寫信說:“東漢張芝臨池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樣

沉迷于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2016湖北隨州)

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①,聞見己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②,熏漬③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

之;何況操履藝能④,較⑤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

人居,如入鮑⑥魚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鬃?/p>

日:“無友不如己者?!鳖?、閔之徒⑧,何可世得!但優(yōu)于我,便足貴之。

(選自《顏氏家訓?慕賢》)

【注釋】①播越:離散。②款狎:指相互問關(guān)系親密。③漬:染。④操履:操守德行。

藝能:本領(lǐng),技能。⑤較:通“皎”,明顯。⑥鮑魚:咸魚,氣味腥臭。肆:店鋪。⑧之徒:

那樣的人。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較明易習者也?(2)君子必愎交游焉。

(3)無發(fā)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墨子悲于染絲戰(zhàn)干長勺(《曹劌論戰(zhàn)》)

B.如人芝蘭之室,久顧自芳也可遠觀也不可褻玩也(《愛蓮說》)

C.潛移默化,自然似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D.是以與善人居殺之以應陳涉(《陳涉世家》)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但優(yōu)于我,便足貴之。

17.下列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論述了外部環(huán)境對人精神性情的影響,指出交友對人成長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蘭之室自香,入鮑魚之肆自臭”這一生活現(xiàn)象來證明人的神情容易被

同化的道理,比喻論證生動形象、自然貼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說明了潛移默化的道理,多與名賢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

陶,顏氏家訓對現(xiàn)在青少年的成長仍有指導意義。

D.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來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

這與本文觀點一致。

【參考答案】

14.(1)學習(2)慎重或謹慎(3)以……為友(交朋友)(每小題1分,共3分)

15.C(2分)

16.只要比我優(yōu)秀,便足以(或值得)讓我看重他。(2分)

17.D(3分)

【參考譯文】

我生在動亂的年代,在兵荒馬亂中長大,一生流離漂泊,所見所聞很多。遇到有名望的

賢人,沒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傾慕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精神性情還沒有定型,和所結(jié)交的

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會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舉一動,即使沒有存心去學,但

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lǐng)技能是明顯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

此與好人相處,如同進入養(yǎng)育著芝蘭的房屋,時間久了,自然也會變得滿身芳香;與壞人相

處,如同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久了,自然會染上臭味。墨子看見人們?nèi)揪€就嘆惜,說

的也是這個意思。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孔子說:“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敝?/p>

要比我強,也就足以讓我看重他了。

(2015湖北隨州)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

李白

昔謝安四十,臥白云于東山;桓公累征,為蒼生而一起。常與支公游賞,貴而不移。大

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爾。仆與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歸漢東,使我心癖。夫漢東之

國,圣人所出,神農(nóng)之后,季梁為大賢。爾來寂寂,無一物可紀。有唐中興,始生紫陽先生。

先生六十而隱化,若繼跡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壯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傾產(chǎn)重諾,

好賢攻文。即惠休上人與江、鮑往復,各一時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親遂行,

流涕惜別。今圣朝已舍季布,當征賈生。開顏洗目,一見白日。冀相視而笑于新松之山耶?

作小詩絕句,以寫別意。

【注釋】①江夏:今武昌一帶。倩公:隨州名僧貞倩。漢東:今隨州。此序中李白高度

贊美古代圣賢謝安與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極力稱頌鮑照、江淹與名僧惠休的交往,

以襯托自己與倩公交游的非同尋常。②起:(謝安)應(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沒。④

痛:憂傷。⑤紫陽先生:云游隨州的道教大師紫陽道人。⑥隱化:委婉語,指死。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卜與倩公一面尊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

B.季梁為大賢賢能為之用(《隆中對》)

C.娘生紫陽先生寒暑易節(jié),娟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寫別意屬予作文/記之(《岳陽樓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蓄壯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現(xiàn)李白與情公深厚情誼的一項是()(3分)

①仆與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歸漢東,使我心痛。③若繼跡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傾產(chǎn)重諾,好賢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親遂行,流涕惜別。

⑦作小詩絕句,以寫別意。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⑦C.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

【參考答案】

12.(3分)B13.(3分)(倩公)胸懷壯志卻沒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應得老

練、成熟)。(落實“就”“期”的意義,大意正確即可)14.(3分)C

【參考譯文】

謝安四十歲時長期隱居在會稽上虞的東山;桓溫曾多次征召謝安出山,謝安終于答應。

曾經(jīng)和支公一起游賞山水,友情甚篤,古代圣賢,默契有佳,正說的像他們一樣。我和倩公

相見,不辱沒古人,你回到漢東,我很是傷心。漢東這個地方,出了很多賢士,神農(nóng)以后,

季梁最為有成就。而后,沉寂了多年,到了盛唐,才有紫陽先生。先生六十歸隱,繼而奮起

的,只有倩公了。倩公胸懷壯志卻沒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況且你能重義信守,有賢

德善寫文章。就好像鮑照、江淹與名僧惠休的交往,名噪一時。我生平寫作文章,把自己的

所作送與你。想念至親卻要遠行,流淚作別?,F(xiàn)在戰(zhàn)爭已經(jīng)快結(jié)束了需要建設(shè)人才。我就是

現(xiàn)在的賈誼,老天有眼,重見天日,希望我們在新松之山快樂的相見!寫了這首絕句小詩,

以表別后之情。

(2014湖北隨州)

岳飛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巴

課②將士注坡④跳壕,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咒卒夜宿,民

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親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戍,

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善以少擊眾。凡有

所舉,盡召諸統(tǒng)制⑥,謀定而后戰(zhàn),故所向克捷。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每調(diào)軍食,必蹙額⑦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雅歌投壺?,恂恂位如儒生。每辭官叱

必日:“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

【注釋】①休舍:休息。②課:督促。③注坡:從斜坡上急馳而下。④束芻:捆束喂牲

口的草。束,捆。芻,喂牲口的革。⑤徇:示眾。⑥統(tǒng)制:當時的武官名。⑦蹙額:皺眉愁

苦的樣子。⑧雅歌投壺:唱雅歌,做投壺游戲。這里形容儒將風度?⑨恂恂:謙和的樣子。

⑩辭官:這里指辭謝升官。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4分)

A.典何:“天下何時太平”或:或者。

B.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以:用來。

C.凡有所舉舉:行動。

Do東南民力強矣竭:用盡。

1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5分)

(1)飛妻問勞其家。譯文:

(2)謀定而后戰(zhàn),故所向克捷。譯文:

13.岳飛是古代名將,請結(jié)合本文,說說我們應該學習他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4分)

【參考答案】

11.(4分)A

12.(5分)(2分)譯文:岳飛的妻子慰問犒勞死者的家人。

(2)(3分)譯文:計策定了然后才開戰(zhàn),因此攻打哪兒都能獲勝。

13.(4分)號令嚴明;體恤下屬;關(guān)心百姓;禮賢下士;不重名利。(答對二點即可)

【參考譯文】

有的人問天下什么時候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痹?/p>

飛的部隊每次安營扎寨的時候,(他)命令將士下陡坡跳戰(zhàn)壕,將士們都穿著厚重的鎧甲練

習。(岳飛的)兒子岳云曾經(jīng)練習下陡坡,馬失蹄了,(岳飛)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

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的人,(岳飛)立刻斬殺了他來遵循(法令)。士兵們晚上休息,百

姓開了自家的門愿意接納他們,沒有敢進入的兵卒。(岳飛部隊的)軍號是“凍死不拆屋,

餓死不鹵掠。”士兵有疾病,(岳飛)親自為他們調(diào)藥;各個將士到遠方戍邊,(岳飛)派遣

妻子問候慰勞他們的家屬;死于戰(zhàn)事的士兵,(岳飛)為他們哭泣而且養(yǎng)育他們的孤兒,或

者把兒子和他們的女兒婚配。大凡有頒獎犒賞,平均分配給軍官小吏,一點都沒有私心。(岳

飛)擅長用少數(shù)人攻擊很多人。(他)想要與所舉動的時候,就全部招集各個統(tǒng)制來一起謀

劃,決定了計謀以后再戰(zhàn)斗,所以只有勝利沒有失敗。所以敵人說他們是「撼山易,撼岳

家軍難?!保ㄋ┱{(diào)配軍糧,一定會皺著眉頭說:“東南的百姓的力量,消耗凋敝的很嚴重?!?/p>

(岳飛)喜歡賢明識禮的士人,瀏覽經(jīng)史典籍,高雅地放歌喝兩口酒,恭順得象書生一樣。

他每次推辭官職,一定說:“將士們效力,岳飛有什么功勞呢?”

(2013湖北隨州)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

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如果)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

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

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爭論)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

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保ㄟx自《墨子?貴義》)

23.請指出甲文中的一個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2分)

通意義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斷子之手足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錢幣乞之

C.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C.誨汝知之乎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投諸渤海之尾

25.翻譯兩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26.甲乙兩文共同特點是都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

論證了的觀點,甲文則用論證了

的觀點。(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闡述了對“義”的認識,這與乙文中

表達的觀點是相同的。請你指出甲乙兩文中“義”的內(nèi)涵,并簡述今天我們是否還有堅持這

種“義”的必要。(3分)

【參考答案】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24.A(3分)

25.(1)不只是賢明的人,才有這種思想。(2分)

(2)給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這件事嗎?(2分)

26.萬事莫貴于義(1分),舍魚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義(1分)

27.正義(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國家的大義(1分)。有必要。任何時候,我們都要

堅持人民和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2分)

【參考譯文】

【乙】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珍貴的了。(如果)現(xiàn)在對別人說:'送給你帽

子和鞋子,但要砍斷你的手和腳,你愿愿意做(這件事)嗎?這人肯定不愿意。為什么呢?

就是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貴。又說:'給你天下,然后把你殺死,你愿意做(這件

事)嗎?‘肯定不愿意。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

話而互相殘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珍貴啊!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珍貴

的?!?/p>

(2012湖北隨州)

破釜沉舟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①,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譴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放

銅鹿②。戰(zhàn)少利,陳余復請兵③,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④,持三

日糧,以示士卒必死⑤,無一還心⑥。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⑦,絕其甬道⑧,

大破之,殺蘇角⑨。虜王離⑩。涉間不降楚(11),自燒殺。(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工①卿子冠軍:這里指宋義。宋義是上將軍,為軍中之冠,故稱“卿子冠軍”。

“卿子”是尊稱之詞。②河:指發(fā)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陳余:秦將。復請兵:又要求增援。

④釜:飯鍋。甑(z?ng):蒸鐳工具。廬舍:房屋。⑤必死:決死之心。⑥無一還心:沒

有一點后退的打算。⑦九戰(zhàn):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斗。九:泛指多數(shù)。⑧甬道:走廊,過道。⑨蘇

角:秦將。⑩王離:秦將。(11)涉間:秦將。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①乃譴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將:

②破釜甑破:

9、下列句中加點的“以”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加示士卒必死

A、臣?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D、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饑者而食之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wù)勀銖奈闹蝎@得的啟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1)率領(lǐng),1分.(2)砸破,摔破,把……砸破,1分。

9.D,2分。

10.這樣楚軍一到就把王離的軍隊圍住,與秦軍相遇,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斗,截斷了秦軍的通

道,把秦軍打得大敗。評分標準:準確譯出“絕”“破”各1分,意思明確1分計3分。

11、示例:面對困難,我們要下定決心,毫不退縮,勇往直前。評分標準:意思接近、

言之成理即可,3分。

【參考譯文】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lǐng)二萬人渡

過黃河,援救徒鹿。戰(zhàn)爭只有一些小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lǐng)全部軍隊渡過黃

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

表示一定要決死戰(zhàn)斗,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zhàn)多

次,阻斷了秦軍所筑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2008湖北隨州)

黔之驢

柳宗元

黔①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所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愁愁然②,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③,以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蕩倚沖冒⑥,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

計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嘴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注釋】①黔(qidn):地名。②愁愁(yinyin)然:小心謹慎的樣子。③遁(dim):

逃走。④噬(shi):咬。⑤狎(xid):親近而不莊重。⑥蕩倚沖冒:形容虎對驢輕侮

戲弄的樣子。⑦跳踉(liang):跳躍。⑧喉(han):虎怒吼。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異:

(2)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點“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A.虎見之,龐然大物也B.驢不勝怒,蹄之

C.覽物之情,得無異乎D.蔽林間窺之

10.翻譯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

譯文:

11.請用一個成語概括這篇寓言的內(nèi)容,并談?wù)勀銖倪@篇寓言中得到的啟示。(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