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齊齊哈爾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1頁
黑龍江齊齊哈爾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2頁
黑龍江齊齊哈爾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3頁
黑龍江齊齊哈爾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4頁
黑龍江齊齊哈爾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黑龍江齊齊哈爾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

(截至2021年)

【甲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

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

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乙】修始在滁洲,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①,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

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復觀之,見其枉直乖錯③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

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

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⑤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⑥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

不弛廢,何也?”□:“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

苛急;簡直不為繁碎耳?!?/p>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

【注】①天資剛勁:生性剛直。②機阱:陷阱。③枉直乖錯:冤假錯案④潤

身:修身養(yǎng)性。⑤寬簡:寬松簡易。⑥便:安逸,安適。

12.請用“/”為【乙】文劃線處斷句。(只劃一處)(1分)

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13.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泉香而酒冽(2)樹林陰矍

(3)而民受其燮(4)未嘗及文章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信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15.下列對兩個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2分)

A.甲文文質(zhì)兼美,多用駢偶句,語言簡潔流暢,富有音韻之美。

B.甲文以“樂”字貫穿全文,樂中帶憂,流露出作者被貶此地愁苦悲涼的心境。

C.乙文歐陽修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處政績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

深受百姓喜愛。

I).乙文歐陽修被貶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瀆職所致錯案,決心更加謹慎辦案。

16.歐陽修勤政愛民,甲乙兩文中他為官理念的不同點是什么?請你寫出一位當代和歐

陽修一樣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3分)

【參考答案】

12.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評分說明:(1分)只劃一處,多劃不給分。

13.(1)清(2)遮蓋(3)害處(弊?。?)曾經(jīng)

評分說明:(2分)每空0.5分。

14.(1)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

的出游啊。

(2)(歐陽修)多次被貶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評分說明:(2分)每句1分。重點詞“低僂提攜”“再三”“自若”漏譯或錯譯扣0.5

分。

15、B

16.不同點:①甲文側(cè)重與民同樂的為官理念,②乙文側(cè)重為政寬簡的為官理念。

示例:任長霞、焦裕祿、孔繁森……

評分說明:(3分)不同點各1分,好官名字1分。

【參考譯文】

【乙】修(歐陽修)當初在滁州,號“醉翁”,晚年改為六一居士。天生剛毅,見義勇

為,就算眼前是機關(guān)陷阱,也不惜觸發(fā)。多次被貶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察看,發(fā)現(xiàn)里邊

冤假錯案不計其數(shù),于是仰天長嘆說:“邊遠人稀的小城尚且是這樣,天下的(冤假錯案)

就可想而知了"。從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

有求學的人請求會見,歐陽修與他們交談,從來不談文章,直說政事,說文章只能用

來修身養(yǎng)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去作過官的地方,沒有杰出的政績,不追求聲譽,政策

寬松不擾民,所以到過的地方人民都認為他平易近人。有人問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寬松

簡明但辦事從不拖拉不理,為什么呢?”

他回答說:“把放縱當成寬松,把簡陋當成簡明,那么政事酒會得不到及時處理因而

人民受苦,我所說的寬松,是為了不苛刻武斷;簡明,是為了不繁瑣罷了?!?/p>

(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

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日:“此瀑聲也?!?/p>

疾趨,度石下罅②,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

掣折⑤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

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

(節(jié)選自《觀第五泄?記》)

【注釋】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今浙江境內(nèi)。②罅:縫隙,裂隙。③掉:搖動。

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zhuǎn)折。⑥欹:斜靠。

12.請解釋句中加點的字。(2分)

(1)悄愴幽邃邃:(2)而猶不忍去去:

13.翻譯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14.請劃分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2分)

游人坐欹巖下望

15.甲、乙兩文寫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點,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

文突出了水的(分別用文中的一個字回答)。兩文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

了。(2分)

16.請比較甲、乙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參考答案】

(1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

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

些常見的實詞。

①句意:寂靜幽深。邃:深。

②句意:還留戀不想離開。去:離開。

(1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

順。

①句中重點詞有: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見,

看見。句意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

不見。

②句中重點詞有:愈,更,越。觀,景象(景觀)。句意: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

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

(14)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此句句意為:游人們有的人坐,有的人

靠著巖石向下望;故斷句為:游人/坐/欹巖下望。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甲文內(nèi)容可知,“皆若空游無所依”是側(cè)面描

寫,寫出了水的“清”:由乙文,“聞疾雷聲,心悸”是側(cè)面描寫,寫出了瀑布的“疾”;

據(jù)此可知,兩文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側(cè)面描寫。

(16)本題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缎∈队洝分行∈兜倪^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作

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表達J'作者被貶謫后孤獨、寂寞、凄涼之情。《觀第五

泄記》中的一些句子,如“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

答案:

12.(1)邃:深(2)去:離開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

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2)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沿著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象了。

評分說明:(2分)每句1分。重點詞"斗"'‘蛇”“愈”“觀”漏譯或錯譯各扣0.5

分。

14.游人/坐欹巖/下望

評分說明:(2分)劃對一處給1分。

15.清偉(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換景)

評分說明:(2分)前兩個空,每空0.5分;第三個空1分。

16.甲文表達了作者被貶謫后的孤獨、寂寞、凄涼之情。

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評分說明:(2分)各1分,意對即可。

【點評】做“斷句題”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

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jié)構(gòu)時稱、固

定句式等。

【參考譯文】

【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

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

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

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

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

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

的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

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

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乙】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p>

快步走去,邁過一塊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石頭青綠,陡峭如刀削,達不到寸膚(長

度單位)的寬度,三面石頭就像外城一樣聳立。瀑布在青壁間落下,震撼著山谷,就像直著

向下噴出雪花一樣,突兀的巖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邊水浪突然卷起來

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

游人們有的人坐,有的人靠著巖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臉接住迸起的水沫,開始就像一絲

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

傍晚回來,游人們各自寫詩贊嘆。所看到的景色已經(jīng)非常綺麗,回想起來更加變幻。

(2020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

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

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

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節(jié)選自《為學一首示子侄》)

12.請解釋句中加點的字。(2分)

(1)嘗建百里外趨:(2)吾田之庸不逮人也材:

13.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吾資之昏不逮人也。

14.請劃分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15.閱讀甲、乙兩文,分別歸納出“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和“聰與敏者自敗”的原

因。(2分)

16.請從文章內(nèi)容、寫作手法等方面比較甲、乙兩文的異同點。(3分)

【參考答案】

12.(1)快步走⑵通“才”,才能(每題1分)

1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2)我天

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每句1分,重點詞“以是”“假”“昏”“逮”漏譯或錯譯各扣

0.5分。)

14.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15.宋濂:勤奮好學,不怕艱苦;虛心求教。聰與敏者:不努力學習。(圍繞兩篇文

章言之有理即可。)

16.相同點:內(nèi)容上都是講學習問題;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對比手法。不同點:表達方

式不同,甲文以記敘為主,乙文以議論為主。(內(nèi)容、寫作手法、表達方式各1分。)

【參考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么困難也變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變得

困難。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去學,那么困難也變得容易;不學,那么容易也變

得困難。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也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

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一倍;能力也超過別人

一倍,卻不努力去發(fā)揮,即與普通人無異。

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

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

努力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2019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p>

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雖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⑤以自

照。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日:“夫

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

名,點燃后可照明。

1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

(1)不知其號也旨:(2)負笈不遠險阻負: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A.不知/其旨也B.觀書有會/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D.常/以凈衣易之

15.對以上兩段選文相關(guān)知識的分析與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甲】文選自《札記?學記》?《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guān)于教育、教學活動的

論著。

B.【甲】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做類比,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

觀點。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

C.【甲】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

D.【甲】文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guān)系?!疽摇课膹娬{(diào)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16.結(jié)合【甲】【乙】兩文中的內(nèi)容,談?wù)勀阍谧灾骰ブ鷮W習中的啟示?(2分)

【參考答案】

12.(1)旨:甘美(2)負:背

評分說明:(2分)每題1分。

13.(1)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

評分說明:(4分)每句2分,重點詞語“是故”“困”漏譯或錯譯扣1分。

14.B

評分說明:(1分)

15.D

評分說明:(2分)

16.示例:在自主學習中,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發(fā)揮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為小組增光

添彩。在互助學習中,我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我們?nèi)思一突ブ?,共同進步。

評分說明:(2分)圍繞兩文,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譯文】

【乙】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

阻。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

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

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磿蓄I(lǐng)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同學

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

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2018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擁香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

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

1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霧淞/第()(2)望之神而深秀者,瑯珊也()

13.選出與“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D.屬予作文以記之。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譯文:_____________

(2)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記》兩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請結(jié)合兩篇文章意的內(nèi)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2.(1)沆揚:白氣彌漫的樣子.(2)蔚然:茂盛的樣子。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

13.C

評分說明:(2分)

14.(D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

(2)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

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2分,重點詞語“白”然”漏譯或錯譯扣1分。

15.張岱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

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

歐陽修被貶之后寄情山水,表現(xiàn)出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評分說明:(2分)意思對即可。

(2017黑龍江齊齊哈爾)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鈿,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1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閱十余歲閱:(2)竟不可得竟:

12.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用“/”劃出一處)。(1分)

山門圮于河

13.翻譯下列語句。(4分)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眾服為確論。

1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15.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誤?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

的方法?(2分)

【參考答案】

11.(1)閱:經(jīng)過,過了(2)竟:終于,到底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

12.山門/圮于河評分說明:(1分)

13.(1)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

(2)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2分,重點詞語“爾輩”“物理”漏譯或錯譯扣1分。

14.本文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其令人悚訝的結(jié)局,而且從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的道理。

評分說明:(2分)主要內(nèi)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老河兵即從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綜

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確看法。

評分說明:(2分)笫一問1分,笫二問1分,意思對即可。

(2016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

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那?其必曰“先天

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jié)選自范仲淹的《岳陽樓

記》)

(乙】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

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

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求:(2)衡:

11.正確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用“/”劃出兩處)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12.翻譯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人恒過然后能改。

13.【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的曠達胸襟,【乙】文論述了

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的人必須具有,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語句

回答)

14.范仲淹的奉獻精神和孟子的憂患意識值得我們學習,作為當代中學生你從中獲得怎

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

10.(1)求:探求(2)衡:通“橫”,梗塞,不順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

11.舜/發(fā)于/躍畝之中評分說明:(2分)每劃對一處1分,共2分.12.(1)(如

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然后)才能改正。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意思正確即可,但“微”、“歸”“恒”“過”重點詞語

的解釋必須準確。

13.【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乙】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評分說明:(2分)

每兩空1分,答題不全或書寫錯誤該處不得分。

14.示例:閱讀了這兩個文段后,我被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及

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高尚情懷所感染,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時刻把祖國

裝在心中,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有憂患意識,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

量。評分說明:(3分)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1分,答出啟示得1分,語言表述清楚1分。

(2015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

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

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

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

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光:(2)聞:

11.翻譯下列語句。(2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12.【乙】文中威王采納了鄒忌的建議,采用分等賞賜的辦法激勵群臣踴躍進諫,用【甲】

文中的四字詞語表達就是“一”;【甲】文用"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來預期察納

雅言的效果,【乙】文則用“—”來彰顯納諫的最終效果。(2分)

13.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熱播之后,《中國成語大會》再次掀起人們學習漢字、成

語的熱潮。學習成語要追根溯源,請從上面兩段文字中各找出一個成語寫在下邊。(2分)

【甲】文:一【乙】文:—

14.諸葛亮和鄒忌都善于勸諫,結(jié)合兩文談?wù)勊麄兊膭裾f藝術(shù)對你人際交往的啟示。(3

分)

【參考答案】

10.(D光:發(fā)揚光大(2)聞:使……聽到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

11.(1)不應(yīng)該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蚩,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

(2)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意思正確即可,但要注意“菲薄”、“期年”、“雖”

等重點詞的解釋。

12.第1空:開張圣聽第2空:“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被蛘摺按?/p>

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被蛘摺把唷②w、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p>

評分說明:(2分)每空1分。

13.【甲】文:妄自菲薄【乙】文:門庭若市

評分說明:(2分)每空1分

14.答題要點:諸葛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鄒忌采用諷喻方法,啟示:和別人交往態(tài)

度要誠懇、語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夠愉快的接受。

評分說明:(3分)答出諸葛亮和鄒忌的勸諫特色各得1分,答出啟示得1分。

(2014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

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xing)交橫,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擇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⑴翳()⑵念()

11.翻譯下面語句

⑴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2.【甲】段寫太守日暮醉歸,這一段有描寫、敘事、更融入了和兩

種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全文主旨。

13.【乙】文中畫線的語句運用了什么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14.【甲】【乙】兩文都是作者在被貶期間所寫,請比較其在思想感情上異同。

【參考答案】

10.⑴翳:遮蓋;⑵念:考慮、想到

11.⑴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

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12.抒情議論

13.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積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芍交橫”

比喻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陶醉于這種清幽寧靜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對貶謫不沉淪,在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表現(xiàn)出曠達情懷。不同:

蘇軾情感復雜,既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又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歐陽修是“醉

翁之意不在酒”,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

(2013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臼:“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

以分人?!睂θ眨骸靶』菸雌?,民弗從也?!惫唬骸耙靶杂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按笮≈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p>

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隊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倒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犧牲:(2)衡:

11.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戰(zhàn)?譯文:

(2)人恒過然后能改。譯文:

12.齊魯長勺之戰(zhàn),魯國如果沒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取勝,這個事例恰恰證明了《生

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用原句回答)(3

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體現(xiàn)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戚中體現(xiàn)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

分別抄寫在下面。(2分)

14.從【甲】段或【乙】段中,選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句子,談?wù)勀愕睦斫?。?分)

【參考答案】

10.(1)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

11.(I)(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

(2)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后才能改正。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評分說明:(3分)每空各1分。

13.【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評分說明:(2分)每句各1分。

14.示例:“人恒過然后能改”這句話表明了每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當我們敢于面對并勇

于改正錯誤時,就會不斷進步。

評分說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011黑龍江齊齊哈爾)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

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

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1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為:(2)宜:

12、翻譯下列語句。(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譯文: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譯文:

13、指出【甲】【乙】兩段在表達方式上的相同點,修辭方法上的不同點,并分析修辭

方法的作用。(3分)

14、找出【甲】【乙】兩段中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別抄寫下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