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上)16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七章 漢代文人詩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上)16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七章 漢代文人詩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上)16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七章 漢代文人詩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上)16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七章 漢代文人詩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上)16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七章 漢代文人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

漢代文人詩第一節(jié)

楚聲與西漢文人詩一、楚聲西漢初年最早的楚聲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鴻鵠歌》。楚聲多用鋪敘,或直接抒情敘事,或比興寄情敘事,率真自然,只是篇制短小,與長篇的楚辭難以相提并論。二、西漢文人詩楚聲之外,西漢的文人詩還有三言、四言、五言和雜言之作。其三言詩有《郊祀歌》的《練時日》《天馬》《華燁燁》《五神》等,四言詩有鄒人韋孟的《諷諫詩》《在鄒詩》,鄒人韋玄成的《自劾詩》《戒子孫詩》,五言詩有班固祖姑班婕妤的《怨詩》(一作《怨歌行》)和以五言為主體的李延年《北方有佳人》。雜言詩有《郊祀歌》的“景星”等。班固說:“或曰其子孫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詩也?!币姟稘h書·韋賢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107頁。第二節(jié)

五言詩的形成與東漢文人詩

一、五言詩的形成《召南·行露》的“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進入西漢,樂府詩和文人詩都有五言之作,如樂府《郊祀歌》“日出入”里的“日出入安窮”,“故春非我春”。直到漢成帝時,五言詩不僅有班婕妤的《怨詩》,而且有漢成帝時的《長安為尹賞歌》“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民謠《邪徑敗良田》“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它們?yōu)闁|漢文人五言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二、班固、張衡的五言詩《詠史》三王德彌薄,惟后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逮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北闕,闕下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圣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張衡有五言《同聲歌》三、秦嘉、酈炎的五言詩秦嘉《贈婦詩》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憂艱常早至,歡會??嗤怼D町敺顣r役,去爾日遙遠。遣車迎予還,空往復空返。省書情悽愴,臨食不能飯。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憂來如循環(huán),匪席不可卷。酈炎(150—177),字文勝,范陽(今河北定興)人,有《見志詩》。四、其他文人詩楚聲有梁鴻《五噫歌》(一作《五噫之歌》)、《適吳詩》,班固《寶鼎詩》《白雉詩》,崔骃《北巡歌》、張衡《四愁詩》,徐淑《答秦嘉詩》。其中梁鴻《五噫歌》最具影響。其六言詩如蔡邕《初平詩》,七言詩如馬援《武溪深》、杜篤《京師上巳篇》,崔骃《鸞鳥歌》,均為殘篇。第三節(jié)

《古詩十九首》的創(chuàng)作

與風格一、寫作年代與作者這些無名的文人詩被冠以“古詩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蕭統(tǒng)編《昭明文選》時所為。他因不知所編的十九首詩歌產生的具體年代和詩人姓氏,故統(tǒng)稱為古詩。二、抒情內容游子思婦的懷思朋友訣別離棄宦途坎坷失意三、藝術成就直抒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平和而不粗野兼用比興,情景相生、物我交融,委婉深切思考題:1、兩漢文人詩的創(chuàng)作表現出怎樣的形態(tài)?為什么兩漢文人詩創(chuàng)作較少?2、兩漢五言詩的演化軌跡怎樣?當時五言詩與非五言詩的并行說明了什么?3、《古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