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文摘要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也是維系地球上生態(tài)平衡、決定環(huán)境質(zhì)量狀況最積極、最活躍的自然要素之一,同時水是人類生活和社會生產(chǎn)不可缺少的一項自然資源。但水資源有時貧乏,有時豐富,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極不均勻。水資源評價是確定水的資源量(包括水質(zhì))、范圍和其相互關系,據(jù)此可以利用和控制它的可能性。水資源評價包括地表水資源評價、地下水資源評價、水資源總量評價、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本設計主要計算了水資源評價中的地表水資源評價、地下水資源評價、水資源總量評價、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首先,對降水資料進行三性審查,即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并進行頻率計算,做出頻率曲線,對降水量進行年內(nèi)和年際分配,并對其時空分布進行分析。其次,對徑流和蒸發(fā)資料進行分析,計算徑流量、蒸發(fā)量、干旱指數(shù)和地表水資源總量。然后進行地下水資源評價。最后計算水資源總量,進行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關鍵詞:水資源評價、地表水資源、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AbstractWaterisoneofthemostimportantnaturalresourcesthathumanreliesonandcannotbesubstituted.Anditisoneofthemostpositiveandactivenaturalelementsthatitholdstheecologicalbalanceoftheearthanddeterminesenvironmentalqualitycondition.Butwaterresourceissometimesscarce,sometimesplentifulandalwaysveryunevenlydistributed,bothinspaceandtime.Waterresourcesevaluationisthedeterminationoftheamountofwaterresources(includingwaterquality),therangeanditsrelationship,andaccordingtotheabovecanbeusingandcontrollingitspossibility.Waterresourcesevaluationincludessurfacewaterresourcesevaluation,groundwaterresourcesevaluation,theevaluationoftotalwaterresources,supplyanddemandbalanceofwaterresources.Thisdesignmainlyhascalculatedsurfacewaterresourcesevaluation,groundwaterresourcesevaluation,totalwaterresources,supplyanddemandbalanceofwaterresourcesinwaterresourcesevaluation.First,reviewthethreeaspectsofprecipitationdata,namelyreliability,consistency,representative,anddofrequencycalculation,makefrequencycurve.Doannualdistributionandyearinterregionaldistributionofprecipitation,andanalysisthe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Secondly,analysisrunoffdataandevaporationdata,andcalculaterunoff,evaporation,droughtindexandtotalsurfacewaterresources.Thenevaluategroundwaterresources.Finally,calculatetotalwaterresources,anddosupplyanddemandbalanceofwaterresources.Keyword:Waterresourcesevaluation,surfacewaterresources,Groundwaterresources,Supplyanddemandbalanceofwaterresources,Statisticalparameter.目錄HYPERLINK\l"_Toc200965797"1緒論1HYPERLINK\l"_Toc200965798"1.1水資源及其研究進展1HYPERLINK\l"_Toc200965799"水資源及其涵義1HYPERLINK\l"_Toc200965800"1.1.2國內(nèi)外水資源問題2HYPERLINK\l"_Toc200965801"1.2國內(nèi)水資源評價研究進展3HYPERLINK\l"_Toc200965802"1.3本次研究內(nèi)容5HYPERLINK\l"_Toc200965803"2大興區(qū)的基本情況6HYPERLINK\l"_Toc200965804"2.1地理位置及行政區(qū)劃6HYPERLINK\l"_Toc200965805"2.2社會經(jīng)濟狀況7HYPERLINK\l"_Toc200965806"2.3自然地理7HYPERLINK\l"_Toc200965807"氣候7HYPERLINK\l"_Toc200965808"2.3.2地形地貌8HYPERLINK\l"_Toc200965809"2.3.3水文8HYPERLINK\l"_Toc200965810"2.3.4水利工程現(xiàn)狀9HYPERLINK\l"_Toc200965811"3地表水資源分析計算10HYPERLINK\l"_Toc200965812"3.1降水量的分析計算10HYPERLINK\l"_Toc200965813"3.1.1降水資料的收集和審查10HYPERLINK\l"_Toc200965814"3.1.2降雨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11HYPERLINK\l"_Toc200965815"3.1.3降雨量時間上的分配17HYPERLINK\l"_Toc200965816"3.1.4降水量的空間分布22HYPERLINK\l"_Toc200965817"3.2徑流及地表水資源計算23HYPERLINK\l"_Toc200965818"3.3蒸發(fā)量計算26HYPERLINK\l"_Toc200965819"3.3.1蒸發(fā)量資料的審查與分析與計算26HYPERLINK\l"_Toc200965820"3.3.2蒸發(fā)量的頻率分析29HYPERLINK\l"_Toc200965821"3.3.3蒸發(fā)量的年內(nèi)分配29HYPERLINK\l"_Toc200965822"3.3.4多年蒸發(fā)量變化趨勢分析33HYPERLINK\l"_Toc200965823"3.3.5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對比分析33HYPERLINK\l"_Toc200965824"3.4干旱指數(shù)34HYPERLINK\l"_Toc200965825"4地下水資源的計算37HYPERLINK\l"_Toc200965826"5大興區(qū)供需平衡分析38HYPERLINK\l"_Toc200965827"5.1水資源可利用水量計算38HYPERLINK\l"_Toc200965828"5.2大興區(qū)的需水預測39HYPERLINK\l"_Toc200965829"5.2.1生活需水預測39HYPERLINK\l"_Toc200965830"5.2.2生產(chǎn)需水預測41HYPERLINK\l"_Toc200965831"5.2.3生態(tài)環(huán)境需水預測44HYPERLINK\l"_Toc200965832"5.3大興區(qū)水資源的供需平衡分析45HYPERLINK\l"_Toc200965833"5.4對策及措施46HYPERLINK\l"_Toc200965834"謝辭48HYPERLINK\l"_Toc200965835"參考文獻49HYPERLINK\l"_Toc200965836"附錄501緒論1.1水資源及其研究進展水資源及其涵義水是人類生活和社會生產(chǎn)不可缺少的一項自然資源。隨著人口的增長、人民物質(zh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日益發(fā)展,水資源的矛盾日漸突出,水資源危機加劇,水資源短缺己演變成倍受世界關注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之一,水資源問題的研究愈來愈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性問題。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是維系地球上生態(tài)平衡、決定環(huán)境質(zhì)量狀況最積極、最活躍的自然要素之一。而水資源可以在各種領域中多目標、大面積的開發(fā)利用和重復使用,其他自然資源絕對與之無法相比。水資源作為人類生存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具有以下重要的社會屬性:水是維持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物質(zhì);水在為人類作貢獻的同時,可能發(fā)生水旱災害,引起環(huán)境惡化;水資源雖然可再生,但是具有時空變化;如果處理不好,“爭水”、“排洪”、“水體污染”等水問題可能引發(fā)河流上下游之間、地區(qū)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尖銳矛盾,成為社會不穩(wěn)定的一個因素(丙孝芳,2004)。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著三大問題: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加帕爾·買合比爾,1994),而這三大問題均與水資源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1991年,國際水資源協(xié)會(IWRA)在摩洛哥召開了第七屆世界水資源大會,會上明確指出:“在干早、半干早地區(qū),國際河流和其它水源地的使用權可能成為兩國戰(zhàn)爭的導火線。由此可見,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水資源已成為制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在國外,較早采用“水資源,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USGS),此概念被廣泛引用,與英國大百科全書權威性有很大關系。近20年來,“水資源”名詞廣泛流行,但由于研究目的和側重點的不同,對水資源的定義、評價與計算方法各有不同(張瑞等,1997)。經(jīng)過諸多爭議,198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對水資源給出了一個影響較為廣泛的定義:“作為水資源的水應當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夠的數(shù)量和可用質(zhì)量,并適合對某地為水的需求而能長期供應的水源(任樹海,2003)”.在目前的水資源評價和利用中,水資源是指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可以逐年循環(huán)利用的自然界的淡水,它以降水的方式循環(huán)利用,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形式(任福文等,2003)我國開發(fā)利用水資源具有悠久的歷史,已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利科學體系。公元前250年左右,秦代李冰在四川省灌縣修建的、解決成都平原水早災害的、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明顯的一例。長期以來,水利界人士一直認為水利就是興水利、除水害.在西方國家文字中,暫時還找不到與我國“水利”一詞完全相對應的較貼切的譯文。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西方的“水資源”也越來越具有“水利”的意義?!吨袊蟀倏迫珪肥菄鴥?nèi)最具有權威性的工具書,但在不同卷冊中對水資源給予了不同解釋。如在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卷中,水資源被定義為“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質(zhì))、水域和水能資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資源”:在水利卷中。水資源則被定義為“自然界各種形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或液態(tài))的天然水,并將可供人類利用的水資源作為評價的水資源”。為了對水資源的內(nèi)涵有全面深刻的認識,并盡可能達到統(tǒng)一,191年《水科學進展》雜志社邀請一部分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了一次筆談,他們的主要觀點是(姜文來,1998):(1)降水是大陸上一切水分的來源,但它只是一種潛在的水資源,只有降水中可被利用的那一部分水量,才是真正的水資源(張家城)。(2)從自然資源概念出發(fā),水資源可定義為人類生產(chǎn)與生活資料的天然水源,廣義水資源應為一切可被人類利用的天然水,狹義的水資源是指被人們進行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那部分水(劉昌明)。(3)水資源是指可供國民經(jīng)濟利用的淡水水源,它來源于大氣降水,其數(shù)量為扣除降水期蒸發(fā)的總降水量(曲耀光),(4)水資源一般是指生活用水、工業(yè)用水和農(nóng)業(yè)用水,此稱為狹義水資源;廣義水資源還包括航運用水、能源用水、漁業(yè)用水等。概言之,一切具有利用價值,包括各種不同來源或不同形式的水,均屬于水資源范疇(陳夢熊)。(5)不能籠統(tǒng)地稱“四水”(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為水資源,只有那些具有穩(wěn)定徑流量、可供利用的、相應數(shù)量的水可定義為水資源(施德鴻)。(6)水資源是維持人類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它應當具有如下特性:a、可以按照社會的需要提供或有可能提供的水量;b、這個水量有可靠的來源,其來源可通過水循環(huán)不斷得到更新或補充:c、這個水量可以由人工加以控制:d、這個水量及其水質(zhì)能夠適應用水要求(陳家琦)。從上述眾多的水資源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水資源的定義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的,它具有一定的時代烙印,并且出現(xiàn)了從非常廣泛的外延向逐漸明確內(nèi)涵的方向演變的趨勢。由于其出發(fā)點不同,相對于特定的研究學科領域而言,它們都具有合理的因素。從宏觀角度系統(tǒng)地認識水資源,水資源定義又很模糊,如果從各個有關水資源學科出發(fā),水資源涵義非常明確,研究對象十分清楚。國內(nèi)外水資源問題地球上70%的面積覆蓋著水,但只有2.5%的水是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聯(lián)合國警告說,到2025年,世界將近一半的人口會生活在缺水的地區(qū)?,F(xiàn)在缺水或水資源緊張的地區(qū)正不斷擴大,特別是北非和西亞尤為嚴重。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世界首腦會議在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召開,包括104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nèi)的192個國家代表出席了大會。大會提供的資料表明,目前11億人未能用上安全飲用水,24億人缺乏充足的用水衛(wèi)生設施。農(nóng)業(yè)用水約占全球淡水資源的70%;聯(lián)合國預計,在未來的20年里,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農(nóng)作物以滿足人類對糧食的消費,加上工業(yè)用水、家庭用水和市政供水,到2025年,整個淡水供給需要增加40%。統(tǒng)計結果表明(劉俊民,1999),從1900—1975年,世界人口大約翻了1番,年用水量由約400hm3增加到3000hm3,增長了約7.5倍。其中農(nóng)業(yè)用水約增加了5倍,城市生活用水約增長12倍,工業(yè)用水約增加了20倍.特別是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長、耗水量大的新興工業(yè)的建立,全世界用水量增長約1倍。水資源危機已經(jīng)嚴重制約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過度用水、水污染造成的湖泊、河流、濕地和地下含水層淡水系統(tǒng)的破壞,已經(jīng)給人類帶來嚴重后果。在美國、印度的一些地區(qū),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過度開采地下水,水床沉降而無法補充河流的水源,常常造成河流斷流而使下游干涸。水資源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其表現(xiàn)首先是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而淡水量僅占世界淡水總量的8%,人均淡水擁有量為2200m3,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張光斗,1999)。雖然中國的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m3,排在世界的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卻排在第109位;其次是我國南方、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衡,這也是我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一個特點。我國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水資源的分布與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我國北方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那,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3/5,水資源占有量卻不足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5,而南方人口占全國的3/5,耕地面積占全國的2/5,而水資源總量為全國的4/5(張永偉,2001)。北方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1127m3,僅為南方人均值的1/3;另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受“地大物博”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且在對水資源保護、治理和利用上缺乏科學、嚴格的統(tǒng)一管理,以致我國水資源有效利用率低、水資源浪費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同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地下水超采、水質(zhì)下降、水源污染等問題。隨著我國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用水量需求不斷增加、水污染日趨加重、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耿繼祥,1950)。截止目前,人類面臨的主要水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水、早災害仍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全球氣候變暖增加了解決水問題的難度;水污染加劇的勢頭還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管理產(chǎn)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1.2國內(nèi)水資源評價研究進展21世紀,人類面臨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等重大問題,其中尤以水問題最為堪憂。珍惜和節(jié)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已成為全球緊迫而艱巨的任務.20世紀60年代以來,用水問題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經(jīng)十分突出。加強對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研究,已是各國共同矚目的重要課題。許多國際機構和組織,如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世界氣象組織(WMO)、聯(lián)合國總部(UNH)、等對水資源均開展了研究項目,并積極促進開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為水資源評價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世界氣象組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張海侖等于1982年指出,水資源的計算與評價,是制定特定區(qū)域國民經(jīng)濟組合、集約程度和發(fā)展方案的基本依據(jù)。也是調(diào)整、確定農(nóng)業(yè)結構的重要根據(jù),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研究特定區(qū)域內(nèi)降水、蒸發(fā)、徑流諸要素的變化規(guī)律和轉化關系,闡明地表水、地下水資源及總水資源的數(shù)量、質(zhì)量及其時空分布特點,開展水資源供需分析,尋求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管理的最優(yōu)方案,以便為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其它部門服務(張麗君等,2001)。我國從1799年開始第一次水資源評價工作,由原水利電力部負責,共投入了2000余名技術人員,選用了幾十年觀測積累的水文、氣象,地質(zhì)資料,第一次全面評價了全國地表水資源及地下水資源數(shù)量、質(zhì)量、分布規(guī)律和水資源總量以及開發(fā)利用狀況及供需情況,于1985年提出全國性成果并出版了《中國水資源評價》,主要反映天然水資源狀況;1989年出版的《中國水資源利用》,主要反映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情況及分析成果。評價成果表明,我國水資源較為缺乏并且地區(qū)分布極不均勻,大部分地區(qū)受季風影響,降水和徑流的年內(nèi)、年際變化較大,缺水地區(qū)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污染日趨嚴重。這次水資源評價成果全面系統(tǒng)地描述了我國水資源數(shù)量、分布及特征,為國民經(jīng)濟宏觀決策、工農(nóng)業(yè)合理布局、水資源開發(fā)利用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為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我國又陸續(xù)開展了華北地區(qū)水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研究、西北水資源合理配置研究、全國水中長期供求計劃編制、地下水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地規(guī)劃等區(qū)域性和專題性的水資源評價工作;由于第一次水資源評價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國家對水資源宏觀管理規(guī)劃和開發(fā)利用的需要,我國已開展第二輪地下水資源調(diào)查評價活動,主要包括地下水系統(tǒng)結構調(diào)查、地下水質(zhì)量調(diào)查、深層地下水可利用性調(diào)查等八項內(nèi)容,調(diào)查的重點將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地下水環(huán)境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該次評價活動將為地下水資源準確定位和政府、有關部門、民眾正確認識地下水資源能力和社會經(jīng)濟作用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建立起具有不同地區(qū)特色的地下水資源評價科學體系,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區(qū)域治理開發(fā)提供水資源保障,為行使政府管理職能,對地下水開發(fā)利用進行有效監(jiān)督管理提供堅實基礎,為滿足社會各界日益增長的地學知識與信息需求服務,為經(jīng)濟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進而成為國家戰(zhàn)略安全和國民經(jīng)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diào)整、制定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和計劃的重要依據(jù)。截至目前,我國水資源評價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可利用水資源量的評價和基礎資料精度低等問題。1.3本次研究內(nèi)容大興區(qū)的水資源,包括: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本項研究主要關于大興區(qū)的水資源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大興區(qū)基本情況大興區(qū)降雨、徑流計算大興區(qū)蒸發(fā)計算、干旱指數(shù)以及地表水資源計算大興區(qū)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評價結論與建議2大興區(qū)的基本情況2.1地理位置及行政區(qū)劃大興區(qū)位于東經(jīng)116°14′~116°43′,北緯39°26′~39°50′,地處北京南郊平原,北臨豐臺區(qū)和朝陽區(qū),西靠房山區(qū)和永定河,并間隔河北省的涿州和固安縣[9]。東南瀕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qū)。大興區(qū)東西長45千米,南北走向42.7千米,總面積1039.97平方公里。大興區(qū)在2000年完成了撤鄉(xiāng)并鎮(zhèn)改制,區(qū)政府所在地位于黃村鎮(zhèn),其距北京天安門直線距離為20公里。大興區(qū)轄14個建制鎮(zhèn),526個自然村、553個村民居委會、45個居民委員會。合鄉(xiāng)并鎮(zhèn)具體情況為:黃村鎮(zhèn)(蘆城、黃村、孫村);北臧村鎮(zhèn);龐各莊鎮(zhèn)(龐各莊、定福莊);榆垡鎮(zhèn)(榆垡、南各莊)、禮賢鎮(zhèn)(禮賢、大辛莊)、魏善莊鎮(zhèn)(魏善莊、半壁店)、安定鎮(zhèn)、采育鎮(zhèn)(采育、鳳河營、大皮營)、青云店鎮(zhèn)(青云店、垡上)、長子營鎮(zhèn)(長子營、朱莊)、瀛海鎮(zhèn)(瀛海、太和)、西紅門鎮(zhèn)(西紅門、金星)、舊宮鎮(zhèn)、亦莊鎮(zhèn)(亦莊、鹿圈)。具體的大興區(qū)行政圖見下圖2-1。圖2-1大興區(qū)行政區(qū)域圖轄區(qū)總人口為67萬人,常住人口為53.98萬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為35..6萬人,非農(nóng)業(yè)人口為18.36萬人,2002年與2001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2.2社會經(jīng)濟狀況經(jīng)調(diào)查,至1998年底,大興區(qū)的耕地面積為78.7萬畝,人均占有面積為2.08畝。有效的灌溉面積為71.96萬畝,草地6.74萬畝,糧食耕地面積是47.13萬畝,果園栽種面積為13.06萬畝,其它的經(jīng)濟作物種植面積為5.46萬畝。大興區(qū)是北京市主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基地之一,農(nóng)業(yè)機械化程度較高,全區(qū)耕地主產(chǎn)小麥、水稻、玉米、豆類。全區(qū)目前糧食年總產(chǎn)量28萬多噸,蔬菜總產(chǎn)98萬多噸,西瓜總產(chǎn)18萬多噸。大興區(qū)目前有林地7萬多畝,其中千畝以上片林11個,半壁店森林公園、榆垡萬畝林已初具規(guī)模。全區(qū)果園面積逐年增加,年干鮮果品生產(chǎn)量達8萬多噸。大興經(jīng)濟雖然主要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不過現(xiàn)在進行農(nóng)業(yè)結構調(diào)整,政府引導農(nóng)民發(fā)展二、三產(chǎn)業(yè)結構,近年來全區(qū)工業(yè)總產(chǎn)值穩(wěn)步增長。2000年全區(qū)共實現(xiàn)國民生產(chǎn)總值53.4億元,財政收入為30182萬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8300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4462元。2001年,全區(qū)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區(qū)域)達到71.1億元,三次產(chǎn)業(yè)比例為:18.4:36.4:45.2,仍然保持“三、二、一”的產(chǎn)業(yè)結構[10]。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上,大興引進外資,新建了一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8萬噸的花園式污水處理廠;為了綠化美化新大興,大興投資3.5億元,在每年開發(fā)沙荒地1萬畝的基礎上,結合農(nóng)業(yè)結構調(diào)整,新增植樹面積7萬畝,植樹800萬株,全區(qū)的林木覆蓋率已達到27%。昔日風沙為患現(xiàn)象已得到根本控制,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較大改善,已成為保護北京的重要綠色屏障。大興區(qū)素有“京南門戶”之稱,歷為冀、魯、豫等入京通衢,交通十分便利。京山鐵路斜貫東西、京九鐵路貫穿南北,在境內(nèi)設有黃村等多處車站。京津塘高速公路、京開(開封)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與京良、通黃、黃良等公路在區(qū)內(nèi)交匯,另有縣級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以黃村衛(wèi)星城為中心、連接區(qū)內(nèi)各鄉(xiāng)鎮(zhèn)及外省市的公路網(wǎng)。境內(nèi)現(xiàn)有366、901、369、341、349、410、937、962、特3路等十幾路公共汽車直通北京中心城區(qū)。南苑機場緊臨北區(qū)界,距衛(wèi)星城黃村僅十公里。2.3自然地理氣候大興區(qū)屬于中緯度暖溫大陸性季風氣候,受西風帶影響,冬季干燥而寒冷,夏季悶熱且多雨,春季雨少而風多,秋季比較好,秋高氣爽,全年四季分明,降水適中。年均氣溫是11.6℃,最熱的七月份的平均氣溫是25.8℃,極端時曾達到40.6℃(1961年6月10日),最冷的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為-4.8℃。全年的無霜期為209天,降雨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為568.9mm,汛期為432.2mm,占全年降雨量的86.4%。該區(qū)的年平均日照總數(shù)為2772.3h,日照充足,為北京市太陽輻射最多的地區(qū)之一。該區(qū)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富,很適宜多種農(nóng)作物的生長。平均風速為2.60m/s,風向變化顯著,但是盛行的是東北風和西南風。地形地貌大興區(qū)的土壤結構主要為砂卵礫石、粉細砂和亞砂土亞粘土。其整體地勢是從西北到東南呈降低趨勢,坡度為0.5‰~1‰,海拔高程大概為15~45m。該區(qū)屬于永定河沖積平原,因受永定河決口及河床擺動影響,全境分為三個地貌單元:永定河洪積沖積扇,分布于西北部,從高米店到紅星區(qū)同心莊、新建莊一帶,主要為砂土砂壤土,局部為細粉砂土;永定河河床自然堤,分布于大興段立垡村附近和西麻各莊,構造為砂礫石、粗砂和中細砂,高程均比永定河的河床高程低,使得永定河成為了一條名符其實的地上河;永定河沖積平原,主要構造為地表砂性土和砂壤土,部分是連續(xù)粘性土,從高程為30~35m的西北部到高程為23m的南部各莊河和高程約15m的東部風河營的坡度為0.2%~1.0%。水文區(qū)域內(nèi)有永定河、鳳河、新鳳河、大、小龍河、天堂河、涼水河等大小14條河流,自西北向東南流經(jīng)全境,分屬海河水系北支、北運河、永定河水系,河流總長298.7公里。大興區(qū)的地下水位持續(xù)下降,其重要原因就是永定河直接補給地下水減少,甚至是沒有補給;其次是地表的灌溉水量減少,使得回歸水量也相應的減少了。區(qū)內(nèi)主要河流水系如表2-1:表2-1大興區(qū)內(nèi)的河流水系河道名稱縣內(nèi)起訖點境內(nèi)長度(km))境內(nèi)流域面積(kkm2)永定河高家鋪—崔營5537.21天堂河埝壇—東泉27.73316.91龍河白塔—三小營22.55208.83風河南達紅門—鳳河營營26.7255.82新鳳河立垡—燒餅莊28.38134.51涼水河小紅門—二號村1044.69舊天堂河南各莊—五一閘3.742合計153.7651039.9155水利工程現(xiàn)狀全區(qū)河流除永定河外,均為排灌兩用河道,與永定河灌渠、中堡灌渠、涼鳳灌渠等主干渠道及眾多的田間溝渠縱橫交錯,形成排灌系統(tǒng)網(wǎng)絡,其中涼水河、鳳河、新鳳河有城鎮(zhèn)污水排入,其余均為季節(jié)性河流。除了永定河以外,有主干排水河道、排水溝一共十五條,分屬于:天堂河、龍河、鳳河、涼水河四個水系,河道的總長度為302.31㎞,控制全縣的1039.97㎞2流域面積。蓄水工程有埝壇水庫、東大屯橡膠壩以及河道階梯閘。埝壇水庫分為北庫和南庫,不過由于長年處于半干枯狀態(tài),現(xiàn)在0.82km2的北庫已被改造成良田,整個庫只在汛期(6~9月)才有一定的緩洪作用;1995年建成的東大屯橡膠壩壩址在垡上鄉(xiāng)東大屯村的鳳河上,型式為直墻式,長15m,高2.2m,年調(diào)蓄量為22萬m3,由于鳳河為一條排污河道,在沒得到改善之前的情況下,它的攔蓄作用會造成地下水的水質(zhì)污染;58年以后為了解決部分農(nóng)田的灌溉問題,建立了中、小型水閘30多座,由于現(xiàn)在水量的減少,迄今為止還起作用的有25座,總的攔蓄能力為319.86m3。農(nóng)田灌溉方面的工程主要為永定河灌渠、中堡灌渠、涼鳳灌渠、紅鳳灌渠、角門子引水渠、東南郊干渠等,主干灌渠全長約154.3Km,有節(jié)制閘60座,分水閘84座。由于降水量的減少,永定河不再向大興供水,大興基本上采用的是地下水灌溉,全縣的井灌率達到97.1%。目前大興區(qū)的節(jié)水灌溉面積達35.76萬畝,占總的耕地面積(78.7萬畝)的45.5%。淺層地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過程就是一個地下水補給、開采與排泄的多年均衡過程,是一個多階段決策過程。動態(tài)規(guī)劃把整個過程中各階段聯(lián)系起來考慮,使整個過程對確定的目標函數(shù)取最大(或最小)值[11]。3地表水資源分析計算水資源評價一方面是對水資源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估計和評價;另一方面是研究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狀況和發(fā)展。水資源評價可分為地表水資源評價、地下水資源評價、水資源總量評價、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等幾項內(nèi)容。廣義的地表水資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態(tài)的水體總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澤水和海洋水等。狹義的地表水資源,是指從大氣中降落下來的水,扣除路面、水域、植物等的蒸散發(fā)以及不給淺層地下水后的地表產(chǎn)水量。目前通常評價的地表水資源量是指后者,即地表水體的動態(tài)水量——河川河流量。但是,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河流斷面的實測徑流值已不能代表天然狀態(tài)下的徑流值,必須將受人類活動影響的這部分徑流量還原到實測徑流中去,以求得天然河川徑流量。地表水資源評價的項目包括降水量、徑流量、蒸發(fā)三部分。3.1降水量的分析計算大興區(qū)影響降水的因素較多:區(qū)域地理位置、本區(qū)氣候特征及區(qū)內(nèi)地形地貌形態(tài)的變化等。因此大興區(qū)年際間降水量變化大;年內(nèi)降水分配不均且存在明顯的地區(qū)差。對年降雨量特征值、地區(qū)分布、降水量的年內(nèi)分配和多年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一般要求編制下列圖表:雨量站分布圖。選用雨量站觀測年限,站網(wǎng)密度圖。選用站降水量統(tǒng)計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等值線圖。多年降雨量變差系數(shù)Cv值等值線圖。多年降雨量偏差系數(shù)Cs與變差系數(shù)Cv比值分布圖。同步期降雨量等值線圖。多年平均連續(xù)最大4個月降水量站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圖。主要測站典型年降水量分配表。3.1.1降水資料的收集和審查資料的收集關于降雨資料的收集由區(qū)域內(nèi)及周邊鄰近地區(qū)雨量站、水文站和氣象站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插補延長。主要步驟如下:根據(jù)資料可靠、系列較長、面上分布均勻、能反映地形、氣候變化等原則,在所研究區(qū)域內(nèi)選用適當數(shù)目的測站資料(包括水文站、雨量站、氣象臺(站)的降水資料),以此作為分析的依據(jù)。注意各站資料的同步性。為了正確繪制邊界地區(qū)的等值線,為地區(qū)協(xié)調(diào)創(chuàng)造條件,需要收集部分系列較長的區(qū)域外圍站資料,以供分析。對選用資料應認真校對,資料來源和質(zhì)量應加以注明,如站址遷移、合并和審查意見等。選用適當比例尺的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并要求底圖清晰、準確,以便考慮地形對降水的影響,從而較易勾繪等值線圖。搜集以往有關分析研究成果,如水文手冊、圖集、水文氣象研究文獻等,作為統(tǒng)計、分析、編制和審查等值線圖時的重要參考資料。資料的審查降水量特征值的精度取決于降水資料的可靠程度。為保證質(zhì)量,對選用資料應進行真實性和一致性審查,對特大和特小值及建國前資料作為審查的重點。審查方法通??梢酝ㄟ^本站歷年和各站同年資料對照分析,視其有無規(guī)律可循,對特大、特小值要注意分析原因,是否在合理范圍內(nèi),對突出的數(shù)值,要深入對照其汛期、月、日的有關數(shù)據(jù),方能定論。資料的三性審查要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三性審查,即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的審查。一方面審查分析降水量資料是否合理可靠,另一方面還要分析折算系數(shù)的可靠性。1、資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分析根據(jù)資料,把各站同期資料進行對照分析,可知資料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2、資料的代表性分析資料系列代表性分析目的資料的代表性,是指樣本資料的統(tǒng)計特性(如參數(shù))能否很好地反映總體的統(tǒng)計特性,若樣本的代表性好,則抽樣誤差就小,年降水成果精度就高。大興區(qū)系列代表性分析——長短系列統(tǒng)計參數(shù)對比長系列取59—00年(見附表2),短系列取80—00年(見附表3),進行計算,統(tǒng)計參數(shù)為2.16%,小于5%,表明系列具有代表性。3.1.2降雨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一、平均降雨量的計算本次的降雨量分析,要具體對1956年~2000年(45年)和1980年~2000年(21年)兩個時段進行考慮。將整個地區(qū)分為三級區(qū)計算,從各水文站收集資料,差補延長后數(shù)據(jù)見表3??1,得出各站的降水量值(見附表1),以及汛期的降水量值(表3?2)。表3?156-00年全區(qū)降雨量全區(qū)全區(qū)全區(qū)全區(qū)年份年降雨量年份年降雨量年份年降雨量年份年降雨量1956999.91968375.81980332.41992374.31957448.01969691.51981314.41993318.21958628.01970490.81982394.41994644.119591042.91971438.51983417.61995598.41960497.41972390.01984444.21996655.51961506.71973590.51985508.21997472.31962384.51974471.31986415.81998649.11963567.61975258.21987482.11999308.51964772.81976637.11988563.42000271.01965278.21977688.31989372.41966636.31978642.11990454.01967591.11979619.81991607.3合計516.6由收集的原始資料來看,在1980~2000年段內(nèi),降水量在區(qū)域之間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勻的,年降水量最大的是1959年的紅星站,降水量達到1300mm,年降水量最小的是1993年的榆垡站,降水量只有184.00mm,相差非常大。表3?2汛期及80-00年降雨量年份汛期80-00年份汛期80-001980259.49332.41991508.07607.31981250.36314.41992276.15374.31982352.14394.41993262.23318.21983315.45417.61994600.20644.11984420.20444.21995532.19598.41985471.48508.21996631.92655.51986392.78415.81997345.36472.31987413.46482.11998425.77649.11988558.00563.41999224.11308.51989318.04372.42000191.03271.01990301.33454.0合計383.3475.0由表可知:汛期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絕大部分,多年平均的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9%,汛期降水量與全年降水量變化基本一致。因此,總體上來說全年的降水總量還是取決于汛期的降水量。二、統(tǒng)計參數(shù)的計算均值的計算一般采用多年系列算術平均值。對觀測記錄較短的測站,應以延長后系列計算均值。矩法計算公式:(3?1)—平均降雨量;—各項的降雨量;—感測資料的總項數(shù)數(shù)。統(tǒng)計參數(shù)的計算方方法是采用距距法計算,利利用配線法分分析確定不同同頻率降雨量量,然后經(jīng)驗驗頻率采用數(shù)數(shù)學期望公式式(3?2):(3?2)式中:—等于或大大于某變量的的經(jīng)驗頻率;;—系列案遞減次序排排列時,各隨隨機變量的順順序號;—感測資料的總項數(shù)數(shù)。變差系數(shù)Cv值在在地區(qū)上差別別較小,實測測資料不得小小于20年。計算公公式見(3?3):Cv=(3?3)式中:Cv—變差差系數(shù);—模比系數(shù);x—平均降雨量;—感測資料的總項數(shù)數(shù)。頻率曲線采用皮爾爾遜Ⅲ形曲線。對于降水量的特征征值,本次使使用適線法進進行頻率分析析計算。偏態(tài)態(tài)系數(shù)Cv的值由系列列年的實測資資料由大到小小排列。計算各項的的經(jīng)驗頻率。然后選用PⅢ曲線,用所所得的降雨平平均值作為計計算平均值,選選用不同的Cs/Cv的值,計算算得出的理論論頻率曲線,與與經(jīng)驗頻率曲曲線相配合,如如不配合,就就修改這該值值[12]。即即可得到不同同時段(1980年~2000年和1956年~2000年)的不同同水平年份里里的降水量值值。具體計算結果見表表3?3(1980年~2000年):表3?31980年~20000年全區(qū)特征征年降水量計計算表(單位:[mm])站名CvCs/Cv多年平均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20%50%75%95%黃村站0.262.0502.8607.40491.70415.29309.70立垡村0.292.0449.1553.30436.50362.24257.80定福莊0.342.0493.58627.90474.80381.79256.70趙村0.312.0482.35601.90466.90380.68265.30十里鋪0.433.0406.17531.30368.80210.42195.80中堡0.282.0450.08550.90438.40364.86264.70龐各莊0.272.0445.21541.40434.50363.27268.00南紅門0.282.0486.15595.00473.50392.59285.80北臧村0.332.0451.79572.90440.10347.43232.20南各莊0.352.0431.82552.70414.50330.51220.20禮賢0.352.0445.57570.40427.80340.39227.30安定0.312.0462.12576.70447.30364.71254.20青云店0.342.0456.29580.40439.00350.69237.30魏善莊0.402.5443.57576.70417.00329.05208.50采育0.42.0448.41587.40426.00329.06201.80長子營0.372.0459.53593.70439.30343.41223.30鳳河營0.372.0400.39517.30382.80301.24194.60榆垡0.452.0375.76507.30349.50257.70150.30西紅門0.262.5509.86616.00493.60417.74320.20亦莊0.272.0514.23625.30501.90421.21309.50紅星0.432.5501.52661.00465.40352.72223.70垡上0.312.0402.35502.20389.50313.79221.30半壁店0.282.0468.49573.40456.30376.04275.50大皮營0.362.0478.07624.60465.30356.43241.90朱莊0.332.0426.68539.30411.30330.12226.20大辛莊0.382.0449.78583.80429.10331.72213.20全區(qū)0.272.0456.75559.00444.80370.23268.50由表3?3可以看出,在19980~2000年段內(nèi),大大興區(qū)多年平平均降水量最最大的是亦莊莊站的5144.2mm,最最小的為榆垡垡站的3755.8mm,而而全區(qū)的多年年平均年降水水量為4577.0mm;;在豐水年(20%)里,降水水量最大的是是紅星區(qū)站,其其值為6611.0mm,降降水量最小的的是榆垡站,為為485.55mm,而豐豐水年中的平平均降水量是是574.55mm;平水水年(50%)里,降水水量最大的是是亦莊站的5501.9mmm,最小的的是榆垡站的的659.33mm,平水水年中的多年年平均降水量量是435..7mm;枯枯水年(75%)里,黃村村的降水量最最大,為4115.3mmm,降水量最最小的是十里里鋪,為2110.42mmm,而該區(qū)區(qū)的多年平均均降水量為3370.233mm。1956年~20000年降水資料料的計算結果果見表3?4:表3?41956年~20000年全區(qū)特征征年降水量計計算表(單位:[mm])站名CvCs/Cv多年平均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20%50%75%95%黃村站0.312.0500.00612.00487.00437.00294.00立垡村0.362.0521.18646.30505.60414.90291.90定福莊0.362.0538.59692.60516.00408.70268.20趙村0.362.0541.58696.50518.90405.50269.70十里鋪0.412.0496.22638.10475.40379.00247.10中堡0.352.0533.18702.80504.40382.00234.60龐各莊0.402.0501.65642.20481.60388.50255.90南紅門0.332.0515.83675.70490.00374.60232.10北臧村0.352.0532.00672.40512.80417.40282.00南各莊0.382.0620.00620.00465.00371.80247.00禮賢0.382.0503.77653.90480.60364.02238.80安定0.362.0510.85663.10487.40378.44242.20青云店0.372.0512.48659.10491.00386.42255.20魏善莊0.392.0506.20654.00483.90375.08246.00采育0.392.0494.30644.67469.24363.57228.27長子營0.392.0503.81657.00479.60360.38232.80鳳河營0.402.0487.67636.00464.30355.27225.30榆垡0.432.5467.93616.70434.20333.06208.70西紅門0.312.0554.00691.40536.30436.06304.70亦莊0.432.0467.93583.90452.90365.06257.30紅星0.432.0544.15726.00510.50380.80228.60垡上0.392.0493.19657.90462.60352.78207.10半壁店0.332.5524.59659.90500.50409.95288.50大皮營0.362.0537.53691.00514.70408.27267.60朱莊0.372.0499.96643.00479.00371.92249.00大辛莊0.392.0505.35653.00483.20363.45245.60全區(qū)0.332.0516.42673.40491.60380.72238.60由表3?4可以看出,該年段段(1956年~2000年)中,多多年平均降水水量最大的站站點為南各莊莊,達到6220mm,最最小的站點為為榆垡,只有有467.993mm,而而全區(qū)的多年年平均降水量量為516..42mm;;豐水年(20%)里,降水水量最大的站站點是紅星站站,為7266mm,最小小的站點是亦亦莊,只有5583.9mmm,全區(qū)的的平均降水量量為673..4mm;平平水年(50%)里,全區(qū)區(qū)的平均降水水量為4911.6mm,最最大的站點為為西紅門,達達到536..3mm,最最小的是亦莊莊,只有4552.9mmm;枯水年(75%)里,全區(qū)區(qū)的平均降水水量為2800.72mmm,降水量最最大的是黃村村,達到4337mm,最最小的為榆垡垡的333..06mm;;特枯水年(95%)里,全區(qū)區(qū)的平均降水水量為2388.6mm,降降水量最大的的站點居然為為榆垡,達到到304.77mm,最小小的為垡上,為為207.11mm。由以上計算結果繪繪制PⅢ曲線,長系系列與短系列列的曲線進行行對比,兩條條曲線幾乎呈呈平行狀,無無交點,不相相交,因此數(shù)數(shù)據(jù)結果具有有合理性。特征年里汛期(66月~9月)的降水水量計算表見見表3?5:表3?5特征年里汛期時的的降水量計算算表(單位:[mm])站名CvCs/Cv多年平均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20%50%75%95%黃村站0.282.0458.17568.20444.50365.08256.60立垡村0.302.0424.62526.50411.90338.00237.80定福莊0.312.5443.28552.33424.70337.09252.70龐各莊0.332.0404.27511.00389.70315.55214.30南紅門0.292.0445.12548.40432.60357.34255.50北臧村0.311.5405.57509.40396.70340.56218.20南各莊0.402.0409.49536.40389.00300.47184.30禮賢0.372.0413.12536.40389.00299.06184.30安定0.332.0416.94527.00401.90325.00221.00青云店0.372.0429.29554.70410.40321.69208.60魏善莊0.362.0421.59542.20403.90320.87210.00采育0.342.0412.87525.20397.20319.47214.70長子營0.413.0413.59641.90378.90301.80204.30鳳河營0.402.0382.97501.70363.80278.21172.30榆垡0.421.5377.26502.60360.70271.10149.40垡上0.352.0388.81497.70373.20297.55198.30半壁店0.312.0421.98525.79408.50330.41232.10大皮營0.382.0431.1559.60411.30315.87204.30朱莊0.331.5403.31511.40392.80310.81207.30大辛莊0.372.0390.12504.00372.90290.08189.60全縣0.302.0414.67534.12397.68316.80210.78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和上上面的表3?3相比較可以以看出,汛期期的降水量占占全年降水量量的絕大部分分,多年平均均的汛期降水水量占全年降降水量的90.8%,豐水年里里汛期降水量量占全年降水水量的95.5%,平水年里里汛期降水量量占全年降水水量的89.4%,枯水年里里汛期降水量量占全年降水水量的85.6%,特枯水年年中汛期降水水量占全年降降水量的78.5%。在年內(nèi)降降水量按月分分配來看,降降水主要是集集中在6~9月(汛期)之之間,其中,7月份的降雨雨比例最大,其其次是8月,再次是6和9月,別的幾幾個月的降水水量的比重都都非常小。而而且很容易可可以看出,隨隨著由偏豐年年到特枯水年年,汛期的降降水量所占的的比重都在減減少,也就是是說,汛期降降水量的比例例,在豐水年年中最大,在在特枯水年里里最小。不過過,總體上來來說全年的降降水總量還是是取決于汛期期的降水量。由以上得出的降水水量值計算出出特征年里降降水總量,結結果見表3?6:表3?6全區(qū)年、汛期特征征年降水總量量單位:(億m3)年份份時段多年平均豐水年20%平水年50%枯水年75%特枯水年95%全年4.705.764.583.812.77汛期4.095.113.963.262.25汛期/全年%87.188.786.585.681.2從表中的結果可以以看出,大興興區(qū)的多年平平均降水總量量為4.70億m3,汛期(6-9月)多年平平均降水總量量為4.09億m3,占87.1%;豐水年降降水總量為5.76億m3,汛期的降降水總量為5.11億m3,占88.7%;平水年中中的降水總量量為4.58億m3,汛期降水水總量為3.96億m3,占86.5%;枯水年降降水總量為3.81億m3,汛期的降降水總量為3.26億m3,占85.6%;特枯水年年降水總量為為2.77億m3,汛期降水水總量為2.25億m3,占81.2%。由這一系系列的數(shù)據(jù)再再次說明了,全全年的降水總總量大小主要要取決于汛期期的降水量,并并且根據(jù)各個個不同水平年年的汛期降水水總量與全年年降水總量的的比值可見,該該值是隨著豐豐水年到枯水水年的變化,汛汛期降水總量量所占的比重重是呈降低趨趨勢的。降雨量時間上的分分配一、降水量年際變變化將全區(qū)的年降水量量繪成年際分分布圖,即圖3?1,和由表3?2繪制汛期及80-00年平均降雨量量變化趨勢圖圖,即圖3?2。圖3?1大興區(qū)歷歷年降水量的的變化趨勢由圖3?1中顯示,降水量在在年際里的變變化關系(降降雨量資料1956年~2000年),降水水量值隨年度度變化到現(xiàn)在在有越來越小小的趨勢,尤尤其是1980年至1994年,連續(xù)的的枯水年份,降降水量都低于于500mmm。其中,1984年和1993年榆垡站測測得的來水量量僅有180多毫米。歷年年降水量隨著著年際的變化化,呈減小趨趨勢,而且變變化比較明顯顯,尤其是1960年以后,降降水量均很低低,基本上不不足700mmm。降水量量低于5000mm的年份份也比較多。年年際間降水量量相差懸殊,如如1959年降降水量10442.9毫米米,1975年降降水量2588.2毫米,極值比4.0。圖3?2汛汛期及80-00年降水變化趨勢由圖可知:降水量量值隨年度變變化到現(xiàn)在有有越來越小的的趨勢,汛期期降水量與全全年降水量變變化基本一致致,全年的降水水總量取決于于汛期的降水水量。二、降水量的年內(nèi)分配配年內(nèi)分配需要在實實測徑流資料料中按一定的的原則選取各各種代表年。對對灌溉工程只只選枯水年作作為代表年;;對水電工程程一般選豐水水、平水、枯枯水三個代表表年。求設計計年時段年徑徑流量與代表表年時段年徑徑流量的比值值,對代表年年的徑流過程程按此比值進進行縮放,即即得設計年的的年內(nèi)分配。代表年的選取從實測的歷年降雨雨過程線中選選擇代表年降降雨過程線,可可按下列原則則進行:選取年降雨量接近近于設計年徑徑流量的代表表年降雨量過程線線。選取對工程較不利利的代表年降雨量過程線線。年徑流量量接近于設計計年降雨量的實測測降雨過程線,可可能不只一條條。這時,應應選取其中較較不利的,使使工程設計偏偏于安全。選取的代表年見表表3?7:表3?7代表年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20%50%75%各站平均615.5453.5371.7年份197919901989降雨量619.8454.0372.4降雨量年內(nèi)分配將設計時段降雨量量按代表年的的月降雨量按按代表年的月月降雨過程進進行分配,用用同倍比法進進行計算。同倍比法是指用設設計年水量與與代表年的年年水量比值或或用設計的供供水期水量與與代表年的供供水期水量之之比值,即(3?3):或(3?3)式中:—縮放倍比比—設計年降水量—代表年降水量—設計年供水量—代表年供水量對整個代表年的月月降雨量過程程進行縮放,即即得設計年內(nèi)內(nèi)分配。步驟如下:1、從P-=3\*ROMANIII型曲線線上分別查得得P=20%、P=50%、P=75%時的P設值;2、從實測資料中選選出與P設值最為接近近的一年作為為典型年P典值;3、用典型年各月降降水量分別乘乘以縮放系數(shù)數(shù)K,得出設計計代表年的年年內(nèi)分配。見表3?8,3?9,3?10,圖3?3,3?4,3?5。表3?8豐水年年內(nèi)分配豐水年設計值20%615.5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代表年05.1301.62645.50028.85792.865設計年0.0005.0951.61545.18228.65592.215代表值
(19799)K年619.80.993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代表年191.226236.0267.5430.30400設計年189.888234.3747.4910.3020.0000.000表3?9平水年年內(nèi)分分配平水年設計值50%453.5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代表年6.54615.00426.80440.58735.4489.149設計年6.54014.98926.77840.54635.4129.140代表值
(19900)K年454.00.999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代表年132.387107.11752.78106.1870設計年132.255107.01052.7280.0006.1810.000表3?10枯水年年內(nèi)內(nèi)分配枯水年設計值75%371.7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代表年1.6700.0000.00028.04610.64551.594設計年1.6660.0000.00027.99010.62451.491代表值
(19899)K年372.40.998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代表年151.70141.99668.8975.3721.4480.000設計年151.39841.91268.7595.3611.4450.000圖3?3豐水年年內(nèi)分配圖3?4平水年年內(nèi)分配圖3?5枯水年年內(nèi)分配結合圖表可以看出出,大興區(qū)的的降水量較大大的時間主要要集中在6-9月,在豐,平平,枯三年最最大值都達到到130毫米以上,占占全年蒸發(fā)量量的50%以上,這主主要是由于北北京的夏季干干燥多雨所引引起的。從9月份以后,降降雨量漸漸變變小并相對穩(wěn)穩(wěn)定。偏豐年年與偏枯年相相間出現(xiàn),年內(nèi)降水量量若以小于5500毫米降水量定定偏枯年和大大于700毫米降水量定定為偏豐年。偏偏枯年與偏豐豐年是相間出出現(xiàn),在45年中偏枯年年一般2—3年出現(xiàn)一次次為多,最長長5年出現(xiàn)一次次,偏豐年一一般3—4年出現(xiàn)一次次為多,最長長11年出現(xiàn)一次次;在45年中,偏豐豐年共出現(xiàn)3個年次,降水適中年年份<500—700毫米>出現(xiàn)23個年次,偏枯年共出出現(xiàn)14個年次;年際間降水水量相差懸殊殊,如19559年降水量量1042..9毫米,1975年降降水量2588.2毫米,極值比4.0。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布一、降水量等值線線線圖繪制56-00年年的降水量等等值線線圖(見見附圖1),可以看出,對對于45年段(1956年~2000年),仍然然是北部地區(qū)區(qū)的降水量比比較大,多達達550mmm多,但至于于最小降雨地地方卻不可以以籠統(tǒng)的說是是南部地區(qū),榆榆垡的降水量量仍然是最小小的,但也達達到470mmm左右,不不過與它相臨臨的南各莊的的降水量卻是是達到很大的的590mmm左右,東部部地區(qū)的降水水量也比較小小??偟膩碚f說,年降水量量的變化是由由北向南逐漸漸減小,由西西往東也有減減小的趨勢。二、Cv等值線線線圖繪制56-00年年的Cv等值線線圖圖(見附圖),可可以看出,對于45年段(1956年~2000年),是北北部地區(qū)的CCv值比較大,可達0.43多,但但至于最小CCv值所處的的地方卻不可可以籠統(tǒng)的說說是南部地區(qū)區(qū),西紅門和和黃村站的CCv值仍然是最小小的,但也達達到0.311,東部地區(qū)區(qū)的Cv值也比較小。總總的來說,CCv值的變化是由由北向南逐漸漸減小,由西西往東也有減減小的趨勢。3.2徑流及地地表水資源計計算大興區(qū)境內(nèi)和周邊邊地區(qū)的水文文站有盧溝橋橋閘、南各莊莊、鳳河營和和河北的固安安四個水文站站,其他的控控制本地區(qū)過過境污水的有有大紅門閘和和李營閘。由由于降水量的的減少,地表表水徑流量大大幅度的減少少,而且該地地區(qū)的各條河河道除了涼水水河之外,基基本上都是發(fā)發(fā)育于境內(nèi),所所以,天然地地表水入境量量基本上為零零,過境的主主要是的污水水,有三條::第一條為北北京西郊石景景山區(qū)污水經(jīng)經(jīng)黃土崗引入入大興,在新新鳳河上游李李營閘前注入入新鳳河;第第二條為涼水水河上段的污污水在北大紅紅門閘引出,經(jīng)經(jīng)引污灌渠,穿穿越新鳳河過過北野廠干渠渠,在河北辛辛莊注入大龍龍河;第三條條為涼水河下下段北大紅門門—馬駒橋。2000年涼水河大大紅門閘控制制下泄水量249999.78萬立方米。李李營閘控制下下泄水量3154萬立方米。黃黃村污水處理理廠排水2529萬立方米。燒燒餅莊閘引水水2613..6萬立方米。采采育閘排水1427萬立方米。鳳鳳河營閘無下下泄。北野場場閘排水1560萬立方米。辛辛屯閘排水1560萬立方米。安安大閘給廊坊坊市廣安區(qū)和和廣陽區(qū)排水水2098..8萬立方米。至至于出境的地地表水主要有有:鳳河通過過鳳河營閘流流入廊坊市;;龍河通過白白塔閘流入廊廊坊市;天堂堂河通過南各各莊閘流入廊廊坊市;涼水水河在二號村村、新鳳河在在燒餅莊閘流流入通州區(qū)。其其中,南各莊莊閘、鳳河營營閘有觀測站站,天堂河近近幾年基本干干枯無水,除除1994年以外,出出境水基本上上為0,鳳河營閘閘控制的出境境水量每年在在0.5~0.05億m3之間。根據(jù)從各水文站收收集的資料,經(jīng)經(jīng)過相關分析析插補延長后后,結合前面面計算的降水水量結果,計計算出大興區(qū)區(qū)的地表水資資源情況,結結果見表3?11:多年的年均徑流深深為45.004mm,多多年均徑流總總量為4640..28萬m3。表3?11區(qū)內(nèi)降水量與天然然年徑流量系系列年份計算面積年降水量天然年徑流量(㎞2)mm萬m2mm萬m219561039999.86103885.22177.918325.719571039448.0346550.47719.62018.319581039627.9865247.5798137.1195910391042.90108357.66193.519933.819601039497.4451683.927.52834.819611039506.7252647.833.53450.619621039384.4739946.21111.51184.819631039567.6458978.19946.14744.919641039772.7780291.033118.91225119651039278.1628901.2660.768.719661039636.2566106.38877.37958.519671039591.0961413.75559.86163.819681039375.7739042.7330.660.619691039691.4771843.23398.610155.319701039490.8450998.77720.62126.819711039438.4645556.49913.21358.219721039389.9840518.7667.3754.419731039590.5461357.31167.46943.719741039471.3148968.71119.11968.419751039258.2426830.6441.2124.619761039637.1466199.12280.98329.919771039688.3071514.37794.49725.519781039642.1566719.06675.57780.219791039619.7764394.14476.87910.919801039332.41345372201.519811039314.8532712.9220019821039393.5840892.5445.8600.519831039417.4843376.2117.1730.719841039449.9746752.11131.23213.719851039502.9952260.933404123.219861039417.5143379.28818.41898.219871039485.0650398.177292989.119881039566.5258861.451.15264.6續(xù)表3?1119891039363.4937767.01110.71098.619901039457.9147576.45522.32297.219911039610.6263443.58863.96585.619921039371.5338602.25515.91642.319931039314.4832674.8223.5360.919941039667.1469315.47774.7769219951039583.5260627.89962.46424.419961039662.1068792.25581.88425.419971039459.6747759.37722.12277.519981039653.7967928.54480.48282.319991039299.6331131.3333.8394.320001039267.4227784.91100平均516.4253656.16645.044640.28根據(jù)以上得出的結結果繪制徑流流量隨年際變變化的分布圖圖,見圖3?6:圖3?6大興區(qū)天然然地表水徑流流量隨時間變變化由圖3?6中顯示,天然地表表徑流量隨著著年際的變化化,呈減小趨趨勢,而且變變化比較明顯顯,尤其是1960年以后,天天然徑流量均均很低,基本本上不足1000mm。年年徑流量為零零的年份也比比較多。與上上一節(jié)的年降降雨量圖3?1所反映的趨趨勢基本一樣樣,說明降雨雨量的減少是是天然徑流量量減少的主要要原因。對特征年中降水量量進行分析計計算,得出不不同水平年里里的地表水徑徑流量值,結結果見表3?12:表3?12區(qū)域內(nèi)地表徑流量量特征值(單位:萬m3)統(tǒng)計年限統(tǒng)計參數(shù)不同頻率天然年徑徑流量年均值CvCs/Cv20%50%75%95%1956-20000年4652.111.9997489.63211.21324.7237.81980-20000年3085.611.9994276.52129.9878.6157.7注:由于資料有限限的限制,本本節(jié)中徑流量量的計算結果果采用的是2004年碩士研究究生的計算結結果由上面的分析結果果,整個流域域的天然徑流流深取決于降降水量。由表表3?12可以看出出,Cs/Cv基本上等于2.0,說明年際際中大興區(qū)的的徑流量的離離散程度基本本上相同,計計算結果比較較可靠。1956年~2000年段的多年年平均地表徑徑流量為4652..1萬m3,豐水年(20%)里的徑流流量為7489..6萬m3,平水年(50%)中為3211..2萬m3,枯水年(75%)里1324..7萬m3,特枯水年年(95%)中237.8萬m3;而1980年~2000年段里的多多年平均地表表水徑流量為為3085..6萬m3,豐水年(20%)中,年均均徑流量為4276..5萬m3,平水年(50%)里的徑流流量為2129..9萬m3,枯水年(75%)中,年均均地表徑流量量為878.6萬m3,特枯水年年(95%)中,年均均的地表徑流流量為157.7萬m3。比較表中中的數(shù)據(jù),可可見,1980年~2000年段中甚至至是豐水年里里的地表徑流流量都達不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滬教版選修6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銜接版高一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教科新版九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化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度中央廚房設備定期檢查與維護合同4篇
- 2025年度租賃合同范本(含轉租規(guī)定)2篇
- 2025年度高端面包屋品牌加盟及產(chǎn)品訂購合同4篇
- 圖像識別領域自適應技術-洞察分析
- 個體戶店鋪租賃合同
- 禮盒業(yè)務銷售方案
- 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試題及答案(100題)
- 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帶答案)
- 仁愛版初中英語單詞(按字母順序排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屬礦山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標準
- 小學一年級拼音天天練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考評試卷含答案(第49-56課)
- 【奧運會獎牌榜預測建模實證探析12000字(論文)】
- 保安部工作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