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題小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題小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題小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題小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題小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模擬試題一及答案一、單選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①以學生發(fā)展為本②培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③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④減輕學生學習承擔2。指出哪一組是符合體驗性目的陳述方式的:(C)A.說出、表演、展示B.設計、制作、創(chuàng)作C.感受、參與、養(yǎng)成D.解釋、完畢、背誦3。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nèi)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D)等三個層面上展開。A.教材的更新B.教師的發(fā)展C.學生的選擇D.課程制度的變遷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的是指(D)A.知識、技能和方法B.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C.知識、技能和情感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A)A.斯騰豪斯B.斯騰伯格C.杜威D.赫爾巴特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A)A.加德納B.推孟C.韋克斯勒D.加涅7.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B)A.講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發(fā)現(xiàn)式D.情境——陶冶式8.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C)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D.都是客體9.探究學習實行的過程是(B)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1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B)A.地方課程B.校本課程C.國家課程D.學科課程11.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B)A.備課B.上課C.批改作業(yè)D.考試12.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卡內(nèi)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準備學習:國家的指令》的報告有七個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C.學校需要專家的支持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B)A.學生B.學校C.教師D.校長14.校本教研的主體是(C)A.學生B.教材C.教師D.校長15..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涉及(C)A.學科學習目的B.一般性發(fā)展目的C.學科學習目的和一般性發(fā)展目的D.情感目的二、多選1.新課程的具體目的除了有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重建課程管理體系外,尚有(ABCD)A.改變課程功能B.調整課程結構C.精選課程內(nèi)容D.改善教學方式2.在下列教育評價方式中,屬于質性評價方式的有(ABC)A.檔案袋評估B.蘇格拉底式研討評估C.表現(xiàn)展示評估D.成就測驗3.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習環(huán)境的構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協(xié)作C.會話D.意義建構4下列關于新型知識觀的說法對的的是(BCD)A.個人見解在給定的課程知識面前沒故意義B.知識客觀化和科學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犧牲個人知識因素為代價的C.沉默知識對人類的結識有著深刻的影響D.知識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發(fā)明的過程5本次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師生關系應當是(ABCD)A.民主的B.平等的C.對話的D.互動的6.新課程給教師角色的定位是(AC)A.學習者B.定向者C.促進者D.定論者7.新課程結構的重要特點(ABC)A.均衡性B.綜合性C.選擇性D.平均性8.“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的內(nèi)容涉及(ABCD)A.校本課程開發(fā)總體目的B.校本課程的結構與課程門類C.課程實踐與評價的設想D.保障措施9.2023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把課程改革作為一項政府行為,明確了基礎教育對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礎性D.先導性10.地方對課程管理的重要方面是(ABCD)A.貫徹國家課程政策B.制訂課程實行計劃C.組織課程的實行與評價D.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管理11.校外課程資源是指學校范圍以外的各種可以用來開發(fā)和建設課程的資源,重要有ABDA.家庭資源B.社會資源C.校園資源D.自然資源12.當今世界,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是(BCD)A.向學生回歸B.向學?;貧wC.向教師回歸D.向教育實踐回歸13.教學研究中的行動必須具有以下特性(BCD)A..可操作性B.驗證性C.教育性D.探索性14.現(xiàn)代教育評價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可分為如下幾個時期(BCD)A.教育測驗運動時期B.目的分析研究時期C.多方位研究時期D.教育評價的興盛時期15.簡述質性評估的重要特性有(BCD)A.評估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評價B.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主體人的發(fā)展C.評價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評估是不斷探索改善的過程三、判斷(×)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印發(fā),標志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開始。(√)2.新課程目的取向及精神內(nèi)核就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3.課程標準它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的、統(tǒng)一的基本規(guī)定和最高規(guī)定。(√)4.素質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個性化教育。(×)5.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導。(×)6.學校的課程結構中學科課程、分科課程、必修課程、國家課程應占絕對主導地位。(√)7.我國基礎教育實行三級課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學校課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級管理網(wǎng)絡。(√))8.實現(xiàn)課程管理的統(tǒng)與分的有機整合,是世界課程管理的總的趨勢。(×)9.校本教研即師本研究。(√)10.教育測驗是一種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觀性為目的的活動?!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模擬試題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8分)1.在我國,“課程”這個詞的使用最早見于(B)A《學記》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是(D)A實現(xiàn)“三個面向”B實踐“三個代表”C促進國家發(fā)展D推行素質教育3.學校課程的兩種基本類型一是學科課程,二是(C)A綜合課程B顯性課程C活動課程D核心課程4.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明性學習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價值的學習是(B)A接受學習B發(fā)現(xiàn)學習C自主學習D學校學習5.屬于國家的課程文獻,規(guī)定了國家在某方面或某領域的基本素質規(guī)定,因而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靈魂的是(A)A課程標準B教學大綱C教學計劃D課程宗旨6.當今的課程標準與以前的教學大綱有一個顯著不同之處,那就是確立了(B)A操作性目的B體驗性目的C過程性目的D知識性目的7.教材可以提成自編教材和國家統(tǒng)一教材兩種。這種分類所依據(jù)的是(D)A學科的性質B教學的組織方式C教材設計的類型D教材的計劃與制作過程8.“比較具體、明確、便于操作和評價,但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難用它的外顯方式來表述”,這樣的課程目的是(B)A實用性目的B行為目的C展開性目的D表現(xiàn)性目的9.國家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學習能力和相應和思想品德等,都屬于學生發(fā)展的(A)A基礎目的B提高目的C加強目的D體驗目的10,在當前,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內(nèi)在動力是(A)A教育自身地需求B國家大力地提倡C學生家長的強烈規(guī)定D教師的自覺行動11,按照日本學者廣岡亮的說法,合用于直接性地解決問題,學習過程是“把握——明究——解決”的教材,叫做(A)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達教材D技術教材12,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由“他主性”學習轉向(B)A發(fā)展性學習B自主性學習C探究性學習D合作性學習13,認為“課程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建構的過程”,這種觀點屬于課程評價不同價值取向中的(D)A目的取向B方法取向C過程取向D主體取向14,在我國,第一次提出了課程三級管理制度的是(C)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蘇聯(lián)課程管理模式B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課程計劃》C1996年印發(fā)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D1999年教育部發(fā)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5,在檔案袋評價的幾種不同類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義的是(D)A展示型B文獻型C課堂型D抱負型16.校本研究隨著著英美國的“教師即研究者”運動而興起于20世紀的(C)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及各科課程標準的實驗稿頒發(fā)于(C)A1999年B2023年C2023年D2023年18.在以校為本教研制度的幾個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B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C專業(yè)人員專業(yè)引領D申請獲得教育科研項目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9.在當前,我國課程方案的組成部分涉及了(BCE)A教學大綱B課程計劃C課程標準D課程規(guī)格E教科書20.教材作為一定學科的載體,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質是(AE)A典型性B科學性C實用性D發(fā)展性E具體性2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涉及(BCDE)A教育實驗實習B信息技術教育C研究性學習D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E勞動與技術教育22.一個人學習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的(BD)A學習動機B學習策略C學習習慣D學習傾向性E學習途徑23.在檔案袋評價中,抱負型檔案袋的構成部分重要有(BCE)A作品意義的說明B作品產(chǎn)生過程的說明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的說明E學生的反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模擬試卷三及答案一、單選(20題20分)1、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推行(C)A.現(xiàn)代教育B.減負C.素質教育D.科技教育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B)A.教育政策B.“三個面向”“三個代表”C.教育法規(guī)D.素質教育3、在課程劃分上,與實有課程相對的是(A)A.空無課程B.隱性課程C.分科課程D.活動課程4、信息技術教育可以通過兩種基本途徑實行:一是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二是(B)A.開設活動課程B.在其他學科中浸透信息技術教育C.邊沿學科的開設D.開設計算機教育課程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課程性質的是(D)A.可評估性B.可伸縮性C.可完畢性D.家長可參與性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行過程的是(A)A.組織復習,認真考試B.問題牽引,有問必答C.整體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D.選取課題,開展研究7、課程標準中,要明確各門學科共同而又各具特點的課程總目的和學段目的的部分是(D)A.前言部分B.內(nèi)容部分C.評價部分D.課程目的部分8、下面不是教學大綱弊端的是(D)A.教學以掌握知識為重要目的B.評價以考試為主,加重學生學習承擔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個性化D.教學以掌握技能為目的9、與自主性學習類似的說法是(B)A.被動學習B.積極學習C.機械學習D.他主性學習10、教材設計的基本原則不涉及(C)A.激發(fā)學習動機B.要適合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C.要便于家長課后輔導D.要促進學生不斷探索問題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國家文化出版事業(yè)的一部分,兩者的重合交叉便構成教材管理的(B)A.范圍B.范圍和性質C.性質D.范圍或性質12、關于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不對的的表述是(B)A.目的取向的課程評價B.客體取向的課程評價C.主體取向的課程評價D.過程取向的課程評價13、既是國家課程目的在特定社區(qū)條件下的具體化,又是對國家課程進行補充的課程是(C)A.國家課程B.學校課程C.地方課程D.校本課程14、學生檔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義的類型是(B)A.展示型B.抱負型C.評價型D.課堂型1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內(nèi)涵的是(D)A.在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實行課程B.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進行信息化解決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C.運用信息加工工具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D.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1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基礎性課程的是(D)A.語文B.數(shù)學C.政治D.體操17、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關鍵是(A)A.內(nèi)容B.手段C.方法D.程序18、196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初次以官方文獻形式對教師專業(yè)化作出了明確說明的文獻是(A)A.《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B.《教師培訓》C.《學校質量》D.《今日之教師》19、下列說法不符和新課程對教師定位的是(D)A.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B.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C.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D.教師是研究成果的消費者20、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是指(A)A.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B.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C.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引領D.教師培訓二、多選題(5題10分)21、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選取原則是(ABCD)A.尊重學生的愛好愛好,重視與學生的經(jīng)驗聯(lián)系B.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C.鼓勵動手,重視學生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相聯(lián)系D.注重綜合,注意各科知識相聯(lián)系E.便于考試得高分22、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叭壵n程管理”涉及(ABE)A.國家B.地方C.農(nóng)村D.城市E.學校23、課程實行中學習方式存在問題的因素涉及(ABCDE)A.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不進一步B.通識教育培訓方面的因素C.教師缺少課堂調控的技能和技巧D.教師對自己在學習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E.課堂教學缺少有效的評價的標準24、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性有(ABC)A.自主B.探究C.合作D.默寫E.死記25、“以校為本”教研制度的具體實行涉及(BCDE)A.為實踐者的知識保密B.收集資料和理清情境C.形成行動策略D.實行與檢查行動策略E.尋找研究的起點三、判斷改錯題(4題24分)26、課程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27、學習方式改革的目的涉及提倡學生的學習由自主學習轉向他主學習。(錯)改為:學習方式改革的目的涉及提倡學生的學習由他主學習轉向自主學習。28、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內(nèi)涵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二是促使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對)29、學校和家長是校本課程開發(fā)和決策的主體。(錯)改為:學校和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fā)和決策的主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模擬試題四及答案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

),(

),(

)”,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

2、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是(

)目的、(

)目的和(

)目的。

3、新課程的課堂實行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

)、(

)、(

)為中心的狀況。

4、新課程實行中,要對課程結構方面過于強調(

學課本位

)、(

科目過多

)和(

缺少整合

)的現(xiàn)狀加以改變,整體設立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立(

綜合課程

)。

5、在教學實行中,新課程提倡學生(

積極參與

)、(

樂于探究

)、(

勤于動手

)。

6、對于學生,新課程強調要建立(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的評價體系。

7、各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

教學

)、(

評估

)和(

考試命題

)的依據(jù)。

8、新課程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

甄別與選拔

)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善教學實踐的功能。

9、新課程規(guī)定教師要由教材的單純執(zhí)行者轉變?yōu)?

開發(fā)者

)。10、新課程提倡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

教學內(nèi)容

)的呈現(xiàn)方式、

教師的教學

方式和(

師生互動

)方式的變革。二、選擇題(從每個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對的答案并在答案題號上打√;每小題2分,共10分)

11、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應當做到(

)

A.充足地傳授知識

B.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C.培養(yǎng)學生對的的學習態(tài)度

D.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程

12、新課改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在小學階段(

)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以分科課程為主

C.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D.分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補充

13、“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愛好和差異(

)

A.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B.將學生分按優(yōu)、中、差分班教學

C.使每個學生的專長都得到發(fā)揮

D.大力培養(yǎng)單科獨進的尖子生

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

A.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B.更好地提高學生成績

C.滿足社會、家長提高升學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

15、新課程強調將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轉化為形成對的價值觀的過程,其價值觀是指(

A.充足結識知識對社會的價值

B.學科、知識、個人、社會價值有機地結合

C.讓學生尊重知識尊重教師

D.將知識轉化為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

三、判斷題(在你認為對的或錯誤的說法后面的括號內(nèi)打√或打×;每小題2分,共20分)

16、新課程改革事實上就是新一輪的教材改革。(

)

17、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18、新課程在小學階段是以分科課程為主,在初中階段是以綜合課程為主。(

19、新課程把中小學教材由“國定制”改為“國審制”,形成了教材編寫、出版、選用混亂的局面,不利于教師把握教學和考試的標準。(

20、《綱要》提出的要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目的,只能在語文、美術、音樂課中才干實現(xiàn),其他課程沒有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

21、《綱要》提出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一培養(yǎng)目的很有必要,不僅應當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培養(yǎng),其他課程也都應當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

22、《綱要》提出的要使學生“逐步形成對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目的,只能在思想品德課中才干實現(xiàn),其他課程無法實現(xiàn)這一培養(yǎng)目的。(

)

23、強調教師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表白傳授知識已經(jīng)不再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規(guī)定了。(

24、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把實驗新課程的過程作為自己專業(yè)成長的過程。(

25、新課程提倡的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是規(guī)定老師講課時多提問,學生積極地舉手回答。(

)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教師、課堂、書本

4、學課本位、科目過多、缺少整合,綜合課程

5、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6、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7、教學、評估、考試命題

8、甄別與選拔

9、開發(fā)者

10、教學內(nèi)容、教師的教學、師生互動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1、B

12、A

13、C

14、A

15、B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模擬試題(一)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2、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是(知識與技能)目的、(過程與方法)目的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的。3、新課程的課堂實行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狀況。4、新課程實行中,要對課程結構方面過于強調(學課本位、科目過多、缺少整合)的現(xiàn)狀加以改變,整體設立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立(綜合課程)。5、在教學實行中,新課程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6、對于學生,新課程強調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7、各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8、新課程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善教學踐的功能。9、新課程規(guī)定教師要由教材的單純執(zhí)行者轉變?yōu)?開發(fā)者)。10、新課程提倡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二、選擇題(從每個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對的答案并在答案題號上打√;每小題2分,共10分)11、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應當做到(B)A.充足地傳授知識B.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C.培養(yǎng)學生對的的學習態(tài)度D.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程12、新課改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在小學階段(A)A.以綜合課程為主B.以分科課程為主C.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D.分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補充13、“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愛好和差異(C)A.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B.將學生分按優(yōu)、中、差分班教學C.使每個學生的專長都得到發(fā)揮D.大力培養(yǎng)單科獨進的尖子生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A)A.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B.更好地提高學生成績C.滿足社會、家長提高升學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15、新課程強調將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轉化為形成對的價值觀的過程,其價值觀是指(B)A.充足結識知識對社會的價值B.學科、知識、個人、社會價值有機地結合C.讓學生尊重知識尊重教師D.將知識轉化為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三、判斷題(在你認為對的或錯誤的說法后面的括號內(nèi)打√或打×;每小題2分,共20分)16、新課程改革事實上就是新一輪的教材改革。(×)17、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18、新課程在小學階段是以分科課程為主,在初中階段是以綜合課程為主。(×)19、新課程把中小學教材由“國定制”改為“國審制”,形成了教材編寫、出版、選用混亂的局面,不利于教師把握教學和考試的標準。(×)20、《綱要》提出的要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目的,只能在語文、美術、音樂課中才干實現(xiàn),其他課程沒有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21、《綱要》提出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一培養(yǎng)目的很有必要,不僅應當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培養(yǎng),其他課程也都應當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22、《綱要》提出的要使學生“逐步形成對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目的,只能在思想品德課中才干實現(xiàn),其他課程無法實現(xiàn)這一培養(yǎng)目的。(×)23、強調教師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表白傳授知識已經(jīng)不再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規(guī)定了。(×)24、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把實驗新課程的過程作為自己專業(yè)成長的過程。(√)25、新課程提倡的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是規(guī)定老師講課時多提問,學生積極地舉手回答。(×)四、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6、談談你對“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為主體”的結識。要點:第一,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學生應當是學習活動的主體(3分)。第二,教師不應當成為課堂活動的唯一中心,應當更多地成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導者,成為課堂活動的有效的組織者,對的地引導和促進學生發(fā)展(3分)。在教師的(主導)引導下,充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的意識和能力(2分);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解決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2分)。27、結合你的教學實踐,談談你對新課程提倡的“促進者”這一教師角色的理解。要點:第一,教師是促進者,這是新課程教師角色的最突出的特點,它改變了教師是知識傳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師角色僅僅定位于知識的傳授者,帶來的是教師凌駕學生之上的絕對權威,缺少師生的平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明性不能被有效地調動起來(3分)。第三,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當側重于如何讓學生學會知識,與學生一起探討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策略,這種促進者的角色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與學的效果(3)。第三,結合教學實踐(2分)。28、在新課程實行過程中,你將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點:第一,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由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2分)。第二,新課程實驗中,對于基礎性的識記性內(nèi)容進行必要的記憶訓練固不可少,進行必要的知識運用性的練習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時應當在合作學習理念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開展小組性的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計算機環(huán)境中獲取多種信息,并以小作業(yè)或長課題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愛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方式的轉變(6分)。五、論述題(15分)29、請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談談你對新課程主張的“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個體差異”的理解。要點:(1)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專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已經(jīng)被教育界廣泛接受,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2分)。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除了被廣泛認同的語言言語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這兩種智能以外,人們事實上存在著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jié)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種智能,只但是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xiàn)得不完全同樣,這就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專長和個體差異(3分)。(2)學生個性專長不同是客觀的存在,這就規(guī)定教師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專長,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的優(yōu)良品格(5分)。(3)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客觀存在,這就規(guī)定教師努力發(fā)現(xiàn)其差異,對的引導學生發(fā)揮專長,發(fā)明條件培養(yǎng)其專長,同時對學生相對薄弱的方面加強指導和鍛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5分)。模擬試題(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題(四川2023年10月自考試卷)一、單選(20題20分)1、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推行(C)A.現(xiàn)代教育B.減負C.素質教育D.科技教育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B)A.教育政策B.“三個面向”“三個代表”C.教育法規(guī)D.素質教育3、在課程劃分上,與實有課程相對的是(A)A.空無課程B.隱性課程C.分科課程D.活動課程4、信息技術教育可以通過兩種基本途徑實行:一是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二是(B)A.開設活動課程B.在其他學科中浸透信息技術教育C.邊沿學科的開設D.開設計算機教育課程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課程性質的是(D)A.可評估性B.可伸縮性C.可完畢性D.家長可參與性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行過程的是(A)A.組織復習,認真考試B.問題牽引,有問必答C.整體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D.選取課題,開展研究7、課程標準中,要明確各門學科共同而又各具特點的課程總目的和學段目的的部分是(D)A.前言部分B.內(nèi)容部分C.評價部分D.課程目的部分8、下面不是教學大綱弊端的是(D)A.教學以掌握知識為重要目的B.評價以考試為主,加重學生學習承擔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個性化D.教學以掌握技能為目的9、與自主性學習類似的說法是(B)A.被動學習B.積極學習C.機械學習D.他主性學習10、教材設計的基本原則不涉及(C)A.激發(fā)學習動機B.要適合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C.要便于家長課后輔導D.要促進學生不斷探索問題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國家文化出版事業(yè)的一部分,兩者的重合交叉便構成教材管理的(B)A.范圍B.范圍和性質C.性質D.范圍或性質12、關于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不對的的表述是(B)A.目的取向的課程評價B.客體取向的課程評價C.主體取向的課程評價D.過程取向的課程評價13、既是國家課程目的在特定社區(qū)條件下的具體化,又是對國家課程進行補充的課程是(C)A.國家課程B.學校課程C.地方課程D.校本課程14、學生檔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義的類型是(B)A.展示型B.抱負型C.評價型D.課堂型1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內(nèi)涵的是(D)A.在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實行課程B.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進行信息化解決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C.運用信息加工工具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D.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1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基礎性課程的是(D)A.語文B.數(shù)學C.政治D.體操17、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關鍵是(A)A.內(nèi)容B.手段C.方法D.程序18、196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初次以官方文獻形式對教師專業(yè)化作出了明確說明的文獻是(A)A.《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B.《教師培訓》C.《學校質量》D.《今日之教師》19、下列說法不符和新課程對教師定位的是(D)A.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B.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C.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D.教師是研究成果的消費者20、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是指(A)A.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B.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C.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引領D.教師培訓二、多選題(5題10分)21、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選取原則是(ABCD)A.尊重學生的愛好愛好,重視與學生的經(jīng)驗聯(lián)系B.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C.鼓勵動手,重視學生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相聯(lián)系D.注重綜合,注意各科知識相聯(lián)系E.便于考試得高分22、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叭壵n程管理”涉及(ABE)A.國家B.地方C.農(nóng)村D.城市E.學校23、課程實行中學習方式存在問題的因素涉及(ABCDE)A.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不進一步B.通識教育培訓方面的因素C.教師缺少課堂調控的技能和技巧D.教師對自己在學習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E.課堂教學缺少有效的評價的標準24、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性有(ABC)A.自主B.探究C.合作D.默寫E.死記25、“以校為本”教研制度的具體實行涉及(BCDE)A.為實踐者的知識保密B.收集資料和理清情境C.形成行動策略D.實行與檢查行動策略E.尋找研究的起點三、判斷改錯題(4題24分)26、課程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27、學習方式改革的目的涉及提倡學生的學習由自主學習轉向他主學習。(錯)改為:學習方式改革的目的涉及提倡學生的學習由他主學習轉向自主學習。28、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內(nèi)涵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二是促使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對)29、學校和家長是校本課程開發(fā)和決策的主體。(錯)改為:學校和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fā)和決策的主體。四、簡答題(3題30分)30、簡述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p5-6)課程在教育和教學中處在核心地位。(1)課程體現(xiàn)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藍圖;(2)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依據(jù);(3)合理的課程設立可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4)課程是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和標準。31、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樹立如何的學生觀?(p73-75)或:如何結識學生是影響課程標準編制的重要理論基礎?(1)學生是個完整的人(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3)學生是一個發(fā)展中的人(4)學生是有發(fā)展?jié)摿Φ娜耍常?、簡述課程評價的發(fā)展趨勢。(p158-159)(1)既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個性化反映方式,又提倡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合作(2)以質性評價整合與取代量化評價(3)強調評價問題的真實性與情景性(4)評價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并且重視學生得出結論的過程。五、論述題(16分)33、我國對教材管理政策做了哪些改革?(p148-152)針對教材管理制度,我國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改革編審制度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對教材編寫的資格和條件、教材編寫的立項和核準、教材的初審與實驗、教材的審定作出明確規(guī)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單位、團隊和個人編寫符合中小學教學改革需要的高質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別是適合農(nóng)村地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使用的教材。2、改革教材出版發(fā)行制度教材出版和發(fā)行將采用公開競標,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規(guī)范的中小學教材出版、發(fā)行招標投標機制。改革中小學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單一渠道發(fā)行的體制,實現(xiàn)教材出版發(fā)行渠道的多元化。3、加強對教輔材料的管理新聞出版總署和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提出嚴禁將一切形式的教輔材料編入《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4、減少教材價格5、教材版本多樣化6、國家規(guī)定印刷質量標準7、貧困地區(qū)將免費使用教科書模擬試題(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四川2023年10月自考試卷)一、單選(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1分,共18分)1、在我國,“課程”這個詞的使用最早見于(B)1A、《學記》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是(D)20A、實現(xiàn)“三個面向”B、實踐“三個代表”C、促進國家發(fā)展D、推行素質教育3、學校課程的兩種基本類型一是學科課程,二是(C)38A、綜合課程B、顯形課程C、活動課程D核心課程4、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明性學習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價值的學習是(B)101A、接受學習B、發(fā)現(xiàn)學習C、自主學習D、學校學習5、屬于國家的課程文獻,規(guī)定了國家在某方面或某領域的基本素質規(guī)定,因而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靈魂的是(A)62A、課程標準B、教學大綱C、教學計劃D、課程宗旨6、當今的課程標準與以前的教學大綱有一個顯著不同之處,那就是確立(B)67A、操作性目的B、體驗性目的C、過程性目的D、知識性目的7、教材可以提成自編教材和國家統(tǒng)一教材兩種。這種分類所依據(jù)的是(D)131A、學科性質B、教學的組織形式C、教材設計的類型D、教材的計劃與制作過程8、“比較具體、明確、便于操作和評價,但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難用它的外顯方式來表述”,這樣的課程目的是(B)85A、實用性目的B、行為目的C、展開性目的D、表現(xiàn)性目的9、國家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學習能力和相應的思想品德等,都屬于學生發(fā)展的(A)A、基礎目的B、提高目的C、加強目的D、體驗目的10、在當前,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內(nèi)在動力是(A)98A、教育自身地需求B、國家大力的提倡C、學生家長的強烈規(guī)定D、教師的自覺行動11、按照日本學者廣岡亮的說法,合用于直接性地解決問題,學習過程是把握-明究-解決的教材,叫做(A)129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達教材D、技術教材12、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由“他主性”學習轉向(B)100A、發(fā)展性學習B、自主性學習C、探究性學習D、合作性學習13、認為“課程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構建的過程”這種觀點屬于課程評價不同價值取向中的(D)157A、目的取向B、方法取向C、過程取向D、主體取向14、我國,第一次提出了課程三級管理制度的是(C)202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蘇聯(lián)課程管理模式B、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課程計劃》C、1996年印發(fā)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D、1996年教育部發(fā)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5、在檔案袋評價的幾種不同類型中,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義的是(D)161A、展示型B、文獻型C、課堂型D、抱負型16、校本研究隨著著英美國的“教師即研究者”運動而興起于20世紀的(B)262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及各科課程標準的實驗稿頒布(C)141A、1999年B、2023年C、2023年D、2023年18、在以校為本教研制度的幾個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263A、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B、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C、專業(yè)人員專業(yè)引領D、申請獲得教育科研項目二、多選題(每小題2分,共10分,至少有兩個符合題目規(guī)定的,多選、少選、錯選或未選均無分)19、在當前,我國課程方案的組成部分涉及了(BCE)5A、教學大綱C、課程計劃B、課程標準D、課程規(guī)格E、教科書20、教材作為一定學科的載體,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質是(AE)129A、典型性B、科學性C、實用性D、發(fā)展性E、具體性2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涉及(BCDE)42A、教育實驗實習B、信息技術教育C、研究性學習D、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E、勞動與技術教育22、一個人學習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的(BD)97A、學習動機B、學習策略C、學習習慣D、學習傾向性E、學習途徑23、在檔案袋評價中,抱負型檔案袋的構成部分重要有(BCE)161A、作品意義的說明B、作品產(chǎn)生過程的說明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的說明E、學生的反省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24、課程基本功能答:書上找不到答案。25、活動類型校本課程答:活動類校本課程是指以學生親身體驗為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的課程。26、基礎學力答:一般地是指各種學習的基礎的閱讀、書寫、計算能力等學習最低限度應掌握的能力。27、地方課程答:地方課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jù)地方社會發(fā)展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充足運用地方課程資源所設計的課程。28、教科書評價的知識維度答:即教科書以什么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去概括人類的知識。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29、教材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什么?答:教材是課程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教材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新一輪教材改革的指導思想為:1、對的解決知識、兒童和社會的關系,樹立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2、必須對的解決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3、必須對的解決基礎性與層次性的關系。4、對的解決加強領導與分級管理的關系,統(tǒng)一性與多樣化的關系。30、研究性學習體現(xiàn)了哪些課程理念?答:1、重視學生的自主活動,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注意學習方式的改變。2、關注學生的愛好,讓學生積極探究,在探究中體驗成功與快樂。3、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在認可學生智力多元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智力潛能。4、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共享學習經(jīng)驗。31、同以前的學科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標準有哪些優(yōu)越性?答:1、課程標準著眼于未來國民素質,教學大綱著眼于內(nèi)容規(guī)定。2、大綱側重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的,標準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目的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3、課程標準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fā)展打基礎。4、教學大綱強調教師的教,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6.課程標準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yè)評價留下了發(fā)明空間。32、自主學習有哪些基本特性?答:1、學習者參與擬定對自己故意義的學習目的的提出,自己制訂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體系。2、學習者積極發(fā)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3、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誰知活動可以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作出相應的調適。33、談談什么是課程的三級管理模式?答:國家制定課程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擬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jù)國家對課程的總體設立,規(guī)劃符合不同地區(qū)需要的課程實行方案,涉及地方課程的開發(fā)與選用;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五、論述題(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34、結合教學實際及你對新課程改革的感受,分析當前新課程改革應當要實現(xiàn)的培養(yǎng)目的。答: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的應體現(xiàn)時代規(guī)定,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對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抱負、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些培養(yǎng)目的都是圍繞人的培養(yǎng)目的來設計和擬定的,這一培養(yǎng)目的也是鄧小平關于“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這也是基礎教育擔負提高全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歷史責任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課程改革應以實現(xiàn)這一目的為中心。35、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中,進行課程資源開發(fā)有哪幾個基本途徑?答: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基本途徑有:1、開展當代社會調查,不斷地跟蹤和預測社會需要的發(fā)展動向,以便擬定或揭示有效參與社會生活和把握社會所提供的機遇而應具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2、審查學生在平?;顒又幸约霸诂F(xiàn)實自己目的的過程中可以從中獲益的各種課程資源,涉及知識與技能、生活經(jīng)驗與教學經(jīng)驗、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各種課程素材,以及開發(fā)和運用相應的實行條件等。3、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jīng)具有或尚須劇本哪些知識、技能和素質,以擬定制訂課程教學計劃的基礎。4、鑒別和運用校外課程資源,涉及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各種機構、各種生產(chǎn)和服務行業(yè)的專門人才等資源,不僅可以并且應當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財富。5、建立課程資源管理數(shù)據(jù)庫,拓寬校內(nèi)外課程資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模擬試題(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四川2023年10月自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課程”這個詞的是(C)A.赫爾巴特B.亞里士多德C.斯賓塞D.夸美紐斯2.實行新課程改革,多一門或少一門課程并不重要,關鍵是課程的(D)A.內(nèi)容要充實B.方法要現(xiàn)代C.對象要明確D.結構要合理3.“課程標準應有準確的界定,用每一個兒童在完畢一個特定年級或教育階段后所必須達到的學習能力來加以描述”。這句話闡述的是課程標準的(B)A.可評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畢性D.可伸縮性4.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學習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教師能否(A)A.對的結識自己的角色B.把該講的知識講深講透C.把學生真正調動起來D.真正實行啟發(fā)式的教學5.不由外部事規(guī)定,而是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進展情況來提出相應的目的。這樣的課程目的叫做(B)A.行為目的B.展開性目的C.表現(xiàn)性目的D.驗證性目的6.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各科的課程標準實驗頒發(fā)于(C)A.1999年B.2023年C.2023年D.2023年7.在新課改中,研究性學習一般規(guī)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一直開設到(B)A.小學六年級B.初中三年級C.高中二年級D.高中畢業(yè)8.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是起源于20世紀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然而,將這些理論應用于課堂并逐漸風行于歐美的時間,則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學者廣岡亮的說法,合用于純熟性地解決問題,學習過程是“計劃――習得――練習”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達教材D.技術教材10.學習方式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策略和(D)A.學習目的B.學習方法C.學習計劃D.學習傾向性11.以發(fā)展學生的自然能力為原則的教材是(D)A.知識中心式教材B.社會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幾個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B.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C.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引領D.申請獲得的教育科研項目13.教育測量對表現(xiàn)性評價產(chǎn)生愛好并加以研究,其時間是在20世紀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學中,要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句話闡述了學生發(fā)展的(D)A.基礎目的B.提高目的C.加強目的D.體驗目的15.抱負的國家課程在學校一級的體現(xiàn),我們把它叫做(B)A.校本課程B.學校課程C.地方課程D.學科課程16.剛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師范生,經(jīng)歷著所學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期”。此時,他正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B)A.虛擬關注期B.求生關注期C.任務關注期D.自我更新關注期17.校本課程開發(fā)程序第三環(huán)節(jié)是(A)A.資源評估B.需求分析C.明確理念D.優(yōu)勢評價18.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過度地突出和強調了(C)A.傳授學習B.發(fā)現(xiàn)學習C.他主性學習D.機械性學習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至少有兩個符合題目規(guī)定的,多選、少選、錯選或未選均無分)19.根據(jù)《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的觀點,課程的各個組成成分涉及了(ABCDE)A.對學生和社會的假設B.宗旨與目的C.內(nèi)容及其選擇D.執(zhí)行的模式E.評價20.教材編制的基本原理涉及(ABCDE)A.社會發(fā)展原理B.面向全體學生原理C.教材心理化原理D.統(tǒng)整性原理E.銜接性原理21.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性學習。而與自主性學習相對的,則是(ADE)A.被動學習B.接受學習C.逼迫學習D.機械學習E.他主性學習22.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校本研究”中,研究的主體是(BC)A.上級教研部門B.校長C.教師D.學生E.學生家長23.有的學者按照課程的類型來分類,將校本課程所開發(fā)的內(nèi)容提成了哪幾類?(ABC)A.學科類校本課程B.活動類校本課程C.探究類課程D.知識類校本課程E.能力類校本課程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24.廣義的課程答:廣義的課程指的是學生在學校中獲得的經(jīng)驗,它涉及學科設立、教學活動、教學進程、課外活動及學校的環(huán)境氣氛等。25.學習方式答:人們在學習時所具有的中所偏愛的方式,是學習者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26.課程的統(tǒng)整性答:是指整合學科分割所導致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狀態(tài),以防止學生的知識體系窄化、僵化和脫離生活實際的發(fā)生。27.表現(xiàn)性評價答:表現(xiàn)性評價是通過學生完畢特定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來評價學生的評價方法。它是針對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而出現(xiàn)的,相對于傳統(tǒng)的測驗方式,表現(xiàn)性評價需要學生自己發(fā)明出問題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展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從規(guī)定好的選項中選擇出自己的答案。28.課程內(nèi)容答:課程內(nèi)容是指各門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原理和問題,以及解決它們的方式。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29.課程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起什么作用?答:課程在教育和教學中處在核心的地位:1、課程體現(xiàn)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藍圖。2、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依據(jù)。3、合理的課程設立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4、課程是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和標準。30.“研究性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應當達成如何的目的?答:1、激發(fā)觀測生活、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的愛好,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2、學會觀測與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問題意識,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鑒別、分析、解決和運用信息的能力。4、學會交往,增強合作意識,學會分享經(jīng)驗與信息。5、形成尊重科學、尊重實踐、勤于鉆研的積極科學態(tài)度。6、形成以社會責任意識為核心的現(xiàn)代人文意識。31.本次新課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具有如何的內(nèi)容特性?答:1、完全面向全體學生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適當減少了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3、加強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4、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與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5、新教材為教學開創(chuàng)自由的空間6、新教材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融合,進一步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的發(fā)展32.為什么說實行新課程標準以后,教師的角色將發(fā)生深刻變化?答:1、新課程規(guī)定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領導者;2、新課程規(guī)定教師也是學習者,而不是無所不能者;3、新課程中的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包辦者;4、新課程中的教師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5、新課程中的教師應當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費者。3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研究”,為此需要我們?yōu)樗峁┠男┍U?答:1、樹立以校為本開展教學研究的思想2、在學校內(nèi)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決策機制3、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發(fā)展團隊的合作精神4、專業(yè)人員的支持5、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6、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五.論述題(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34.結合實際,談談應當如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答: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應涉及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明確評價內(nèi)容和標準。為了便于操作,學校對學生的規(guī)定應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目的術語來表述。學校制定的學習目的應涉及學科學習目的和一般性發(fā)展目的兩個方面。對于學科學習目的,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總體目的為例,在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來展示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提出的規(guī)定;一般性發(fā)展目的,重要涉及學會學習的技能、擴充并整合知識及溝通技能、思考和推理技能、合作技能及個人與社會責任等方面。二.設計評價工具。大多數(shù)情況下,評價工具通常是以評價表的形式出現(xiàn)的。不僅要反映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價表,還要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表。三.對反映學習情況的資料進行搜集和分析。這是全面評價學生的關鍵任務之一。(1)搜集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常用的方法有:標準化考試、水平測試、學生工作樣例、對學生表現(xiàn)的觀測、調查和訪談等。(2)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以形成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報告,客觀地描述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要注意分析盡也許全面,要明確學生的成就、優(yōu)勢及局限性,分析的結果要簡潔明了、清楚。四.制定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改善計劃。根據(jù)學生學習狀況的報告,需要擬定改善學生學習的要點,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術語表述出來,并清楚描述對學生進一步發(fā)展的盼望。35.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哪些方面的課程資源?結合教學實際,分析如何開發(fā)這些課程資源。答: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的課程資源有:一.校內(nèi)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校外的課程資源,涉及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nóng)村、部隊、科研院所等。三.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nèi)信息技術的開發(fā)運用,校內(nèi)外的網(wǎng)絡資源等。也可以按資源開發(fā)的途徑:一.開發(fā)有限設施我多種功能。如欄架可以用來跨欄,跳繩可以做繩操、斗智拉繩等。二.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用品、器材。三.運用各地的自然狀況、風土人情。如運用空氣,可進行有氧運動,運用水,可以開展游泳運動,運用山地,可以開展登山運動,廣闊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學的天然“實驗室”。四.借助發(fā)達的信息載體。模擬試題(五)一、單選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①以學生發(fā)展為本②培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③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④減輕學生學習承擔2。指出哪一組是符合體驗性目的陳述方式的:(C)A.說出、表演、展示B.設計、制作、創(chuàng)作C.感受、參與、養(yǎng)成D.解釋、完畢、背誦3。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nèi)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D)等三個層面上展開。A.教材的更新B.教師的發(fā)展C.學生的選擇D.課程制度的變遷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的是指(D)A.知識、技能和方法B.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C.知識、技能和情感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A)A.斯騰豪斯B.斯騰伯格C.杜威D.赫爾巴特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A)A.加德納B.推孟C.韋克斯勒D.加涅7.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B)A.講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發(fā)現(xiàn)式D.情境——陶冶式8.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C)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D.都是客體9.探究學習實行的過程是(B)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1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B)A.地方課程B.校本課程C.國家課程D.學科課程11.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B)A.備課B.上課C.批改作業(yè)D.考試12.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卡內(nèi)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準備學習:國家的指令》的報告有七個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C.學校需要專家的支持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B)A.學生B.學校C.教師D.校長14.校本教研的主體是(C)A.學生B.教材C.教師D.校長15..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涉及(C)A.學科學習目的B.一般性發(fā)展目的C.學科學習目的和一般性發(fā)展目的D.情感目的二、多選1.新課程的具體目的除了有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重建課程管理體系外,尚有(ABCD)A.改變課程功能B.調整課程結構C.精選課程內(nèi)容D.改善教學方式2.在下列教育評價方式中,屬于質性評價方式的有(ABC)A.檔案袋評估B.蘇格拉底式研討評估C.表現(xiàn)展示評估D.成就測驗3.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習環(huán)境的構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協(xié)作C.會話D.意義建構4下列關于新型知識觀的說法對的的是(BCD)A.個人見解在給定的課程知識面前沒故意義B.知識客觀化和科學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犧牲個人知識因素為代價的C.沉默知識對人類的結識有著深刻的影響D.知識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發(fā)明的過程5本次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師生關系應當是(ABCD)A.民主的B.平等的C.對話的D.互動的6.新課程給教師角色的定位是(AC)A.學習者B.定向者C.促進者D.定論者7.新課程結構的重要特點(ABC)A.均衡性B.綜合性C.選擇性D.平均性8.“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的內(nèi)容涉及(ABCD)A.校本課程開發(fā)總體目的B.校本課程的結構與課程門類C.課程實踐與評價的設想D.保障措施9.2023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把課程改革作為一項政府行為,明確了基礎教育對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礎性D.先導性10.地方對課程管理的重要方面是(ABCD)A.貫徹國家課程政策B.制訂課程實行計劃C.組織課程的實行與評價D.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管理11.校外課程資源是指學校范圍以外的各種可以用來開發(fā)和建設課程的資源,重要有ABDA.家庭資源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