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亞病毒防控進展-2014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1.gif)
![新型布尼亞病毒防控進展-2014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2.gif)
![新型布尼亞病毒防控進展-2014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3.gif)
![新型布尼亞病毒防控進展-2014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4.gif)
![新型布尼亞病毒防控進展-2014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b71a1d43628405ec5b5ebd32af86daf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防控進展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凌鋒outline疾病概述1我省疫情概況2研究進展34防控對策4病原學經病毒分離、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病原體為一種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中的新病毒命名為“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bunyavirus,SFTSV)。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為單股負鏈RNA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熱、易被乙醚、去氧膽酸鈉和常用消毒劑及紫外線照射等快速滅活“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簡稱SFTS)布尼亞病毒科病毒屬宿主及疾?。òY狀)媒介布尼亞病毒屬
LaCrosse人:發(fā)熱、腦炎牛:流產、先天缺陷內羅病毒屬
新疆出血熱、內羅畢羊病人:出血熱羊:出血性胃腸炎、流產白蛉病毒屬
裂谷熱人:胃腸炎、出血熱反芻動物:壞死性肝炎、出血、流產漢坦病毒屬漢坦病毒人: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漢坦病毒肺綜合癥(HPS)蕃茄斑萎病毒屬Tomatospottedwilt650多種植物:各種各樣的癥狀鼠牧草蟲白蛉蜱蜱蚊、蠓
確定為白蛉病毒屬的新型病毒
地區(qū)分布2011年全國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總共報告571例病例,死亡例59例13個省份有病例報告病死率10.33%,比流行初期(30%)明顯降低中國以外的地區(qū)也發(fā)現(xiàn)病例:中東地區(qū),美國,韓國等2014年全國疫情截止2014年6月2日,全國共報告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實驗室確診病例83例和臨床診斷病例124例,死亡14例。比往年同期升高。
人群分布年齡:2~87歲,75%在50歲以上,30歲以下占3.70%,97%病例見于農民時間分布臨床特征潛伏期一般為1~2周急性起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體溫多在38℃以上,重者可達40℃以上,部分病例持續(xù)高熱,熱程可長達10天以上。伴乏力、明顯納差、惡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查體常有頸部及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腫大伴壓痛、上腹部壓痛及相對緩脈。臨床特征少數(shù)病例病情危重,出現(xiàn)意識障礙、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絕大多數(shù)患者預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礎疾病、老年患者、出現(xiàn)精神神經癥狀、出血傾向明顯、低鈉血癥等提示病重,預后較差。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及時采取對癥、支持治療效果良好。
臨床表現(xiàn)352例確診病例和11例死亡病例的臨床特征分布死亡原因:休克、呼吸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有基礎性疾病者容易重癥
臨床生化檢測我省疫情概況2011-2013年SFTS病例時間分布2011-2013年病例分布地區(qū)2011-2013年SFTS病例年齡分布2011-2013年SFTS病例性別分布男性女性合計死亡2011年36912012年12132542013年1912314合計34316592014年疫情概況2014年1月1日至6月3日浙江省共報告26例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實驗室確診病例(其中2例為安徽籍),死亡6例。發(fā)病地區(qū)包括安吉(13例)、臨海(5例)、岱山(4例)、象山(2例)、仙居(1例)和義烏(1例);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臨海(4例)和安吉(2例)。病例中男性11例(死亡1例),女性15例(死亡5例);年齡最小的41歲,最大的79歲,平均年齡61.5歲(中位數(shù));職業(yè)以農民為主(19例)。
3月發(fā)病1例,4月發(fā)病9例,5月發(fā)病16例。研究進展我省人群SFTSV抗體情況樣本數(shù)IgG陽性數(shù)陽性率(%)岱山22610.44安吉24152.07仙居20031.50麗水220188.18象山2652810.57海寧200115.50義烏20073.50浦江5447.41合計1606774.79蜱類種群分布長角血蜱中華硬蜱粒形硬蜱微小牛蜱鐮形扇頭蜱血紅扇頭蜱龜形花蜱卵形硬蜱其他蜱種合計岱山892400122000910安吉42884002202500559臨海16600000000166仙居64084900009130義烏91840017001121浦江6902600000095麗水27000024043094象山290100000030海寧000014000014合計17669639494843254310846宿主動物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黃胸鼠灰麝鼩黑線姬鼠黃毛鼠社鼠黑腹絨鼠其他鼠種羊血清牛血清豬血清合計岱山11512401014630001200230安吉011200142146020000114仙居3202041121603232150173義烏080701385031528000501浦江00030050000008麗水00000320480100081象山278010112120000061海寧51000946000000106合計1504261310344114122315523521501274全國18個省份共捕獲鼠1831只,進行組織(心、肝、脾、肺、腎、腦)抗原檢測的鼠1762只,發(fā)現(xiàn)可疑陽性鼠76只,陽性率約4.31%,各個器官都有發(fā)現(xiàn),累及較多的是脾和肺。檢測鼠血1454份,陽性或弱陽性共有44份,陽性率約3.03%,大部分檢測省份都有檢出。27全國嚙齒動物感染調查結果動物抗體檢測份數(shù)陽性數(shù)陽性率羊血清473370%牛血清471838%狗血清35514%豬血清4900%份數(shù)陽性數(shù)陽性率羊血清552444%牛血清402870%狗血清451431%豬血清4712%傳播媒介在病家周圍采集了常見的蚊和蜱等媒介生物,在收集的186個蜱標本中,有10份在病家圈養(yǎng)動物體表收集的長角血蜱中檢測到SFTS病毒核酸。但是在收集的5900份蚊標本中沒有檢測到新病毒。山東省SFTS調查結果樣本類型樣本數(shù)核酸陽性抗體陽性分離到病毒蜱1403-1牛血清21100羊血清503301狗血清35171遼寧省疑似病例SFTSV抗體情況樣本數(shù)IgM陽性數(shù)陽性率沈陽9300撫順9111.11%本溪1400丹東824656.10%錦州3400鐵嶺5211.92%葫蘆島2100大連33100%合計3085116.56%湖北省人群SFTSV抗體調查結果煙臺市SFTS危險因素調查變量分類暴露數(shù)暴露百分比(%)OR-MH(95%CI)X2Pvalue病例組對照組病例組對照組犬飼養(yǎng)15425046.71.143(0.500-2.613)0.1000.752接觸101533.316.73.6(1.036-12.507)4.300.038*貓飼養(yǎng)5516.75.63.4(0.911-12.694)3.6360.057接觸216.71.13.333(0.204-54.532)0.7490.545牛飼養(yǎng)32102.24.889(0.776-30.796)3.4090.099接觸216.71.10.667(0.300-1.484)0.8331.000羊飼養(yǎng)52516.727.81.8(0.552-5.867)0.9700.325接觸37107.80.643(0.068-6.056)0.1501.000豬飼養(yǎng)123.32.21.517(0.133-17.353)0.1101.000接觸0101.11.5(0.674-3.333)0.4441.000煙臺市SFTS危險因素調查變量分類暴露數(shù)暴露百分比(%)OR-MH(95%CI)X2Pvalue病例組對照組病例組對照組家禽飼養(yǎng)2126.713.30.464(0.098-2.205)0.9700.325接觸123.32.25.5(0.235-128.868)1.2980.371鼠是否有鼠133043.333.30.147(0.017-1.274)3.7460.073捕鼠1113.311.1野生動物見過42313.325.66.310(0.038-2.557)1.3090.448未見266786.774.4煙臺市SFTS危險因素調查變量分類暴露數(shù)暴露百分比OR-MH(95%CI)X2Pvalue病例組對照組病例組對照組是否接觸蜱是173856.742.21.789(0.777-4.122)1.8910.169否135243.357.8是否捉過蜱是276.77.80.847(0.166-4.317)0.0400.841否288393.392.2是否被蜱蟲叮咬是226.72.23.143(0.423-23.353)1.3790.260否288893.397.8是否被其他蟲叮咬是143.34.40.741(0.080-6.904)0.0701.000否298696.795.6煙臺市SFTS危險因素調查變量分類暴露數(shù)暴露百分比OR-MH(95%CI)X2Pvalue病例組對照組病例組對照組是否田間作業(yè)是223473.337.84.529(1.815-11.304)11.4290.001*否85626.762.2工作區(qū)周圍是否有雜草是182769.245.82.667(1.003-7.089)3.990.046否83230.850.2工作期間是否坐臥草地是151857.730.53.106(1.195-8.073)5.6150.018*否114142.369.5住宅周圍是否有雜草是183362.136.72.826(1.191-6.706)5.7790.016*否115737.963.343動物模型致病機理正常脾小鼠感染模型脾病毒吞噬細胞血小板共聚焦顯微鏡44動物模型致病機理不同的注射方法感染小鼠后0,3,7,10,14天體重,血小板、白細胞總數(shù)的動態(tài)改變江蘇近年家庭聚集性SFTS發(fā)生地區(qū)分布2010年江寧1996年宜興2005年盱眙2007年溧水1996年宜興疫情回顧性血清學調查分析
2010年,對保存的1996年的部分病例血樣標本重新檢測,在3份標本中檢測出布尼亞病毒抗體IgM陽性,其中1份來自醫(yī)務人員的標本IgG抗體陽性。2010年對相關病例采血檢測,有4名追蹤到的病人,時隔14年IgG抗體仍陽性。由于標本數(shù)量和質量的限制,不能完全確證1996年宜興疫情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
提示:新型布尼亞病毒的存在可以至少追溯至1996年。2007年溧水疫情已成功分離SFTS病毒,并基因測序疫情傳播鏈6名繼發(fā)病例的發(fā)病時間集中于5月3日-7日推測有共同的暴露源,而其發(fā)病前的共同特征就是在醫(yī)院照料死者期間、死亡之后發(fā)病之前有過接觸血液、背尸體、給死者穿壽衣的經歷。其中來自4名繼發(fā)病例病毒的部分M片段測序比對完全相同(406-498bp),進一步說明他們的感染來源相同盡管死亡病例的診斷沒有得到實驗室確認但其臨床特征符合SFTS的臨床表現(xiàn)。山東聚集性病例2010年9月25日,一77歲男性農民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早期即出現(xiàn)外周血血少板及白細胞進行性下降,并伴有嚴重的消化道癥狀。
發(fā)病第6天起逐漸加重,相繼出現(xiàn)意識障礙,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出血,心、腎功能障礙,出現(xiàn)DIC。雖施以各種搶救措施,仍于發(fā)病第10天死亡。繼發(fā)病例
10月12日至19日期間,共有5名密切接觸者相繼發(fā)病。
首發(fā)病例長子:于10月5日至10月7日無防護接觸首發(fā)病例尸體,擦拭其口鼻流出的血性液體。10月17日上午發(fā)病。
首發(fā)病例次子:于10月5日無防護接觸首發(fā)病例尸體,雙手接觸口、鼻流出的血性液體。10月12日上午發(fā)病。繼發(fā)病例
異地會診醫(yī)生:于10月4日及5日會診首發(fā)病例。保護方式包括乳膠手套、外科口罩、一次性隔離衣及鞋套。會診其間曾經脫下手套查體并接觸血液標本。10月12日發(fā)病。
當?shù)豂CU醫(yī)生:于10月3日為首發(fā)病例行氣管插管術,保護方式包括乳膠手套,外科口罩、一次性隔離衣及鞋套。10月4日至5日參與病例搶救10余小時。10月18日發(fā)病。
殯葬服務人員:于10月5日為首發(fā)病例行遺體整容術。保護方式包括乳膠手套,外科口罩,隔離衣。10月19日發(fā)病。5例繼發(fā)病例發(fā)病前1個月均無野外作業(yè)史及旅游史,發(fā)病時間均在末次接觸首發(fā)病例后7-14日間。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發(fā)熱(38.8℃-40.1℃)、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乏力、肌肉酸痛及消化道癥狀等。我省家庭聚集性病例2012年5月岱山一家庭4人中2人發(fā)?。赣H和兒子)。2013年5月浦江1病例的54名對照中,有4例新型布尼亞病毒IgG抗體陽性,其中1例是患者的兒媳婦,1例是患者的妹妹。2013年7月岱山再次一家庭中發(fā)生兩例病例(夫妻),其中一例死亡。2014年疫情安吉聚集性疫情臨海聚集性疫情4-84-19確診就診4-234-27楊小朱(小妹)楊珠鳳(二姐)發(fā)病當天就診4-18死亡楊梅花(大姐)4-12發(fā)病4-17與楊珠鳳一起采茶確診當天死亡4-23與楊小朱一起采茶4月23日前住在長興4-84-12從長興到臨海4-234-24寧波看望楊珠鳳返回臨海居住4-254-28發(fā)病5-75-13確診死亡如何判斷病原?Henle-Koch原則在相應疾病患者中總能檢出該病原體,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檢出該病原體能從相應疾病患者中分離到該病原體,傳過幾代的培養(yǎng)物能引起實驗動物患相同疾病能從接種病原體的該病動物中分離到相同病原體病例的確定一、病毒分離陽性二、雙份血清抗體陽轉或4倍以上增高三、核酸檢測陽性
雖然我們沒有完全按照“Koch原則”建立病原與疾病的因果關系,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新發(fā)現(xiàn)的布尼亞病毒造成的。這些數(shù)據(jù)包括流行病學,臨床和病毒分離,病毒核酸檢測,分子和血清學分析等一系列實驗室證據(jù)。如何判定媒介其分布與病例的分布一致其密度的季節(jié)變化趨勢與病例的時間分布相關聯(lián)具有一定的絕對數(shù)量是當?shù)氐膬?yōu)勢種群與人有較多的接觸機會在自然種群中檢測到該病毒在實驗室內完成傳播循環(huán)并具有較高的媒介效能65蜱的生活史
卵
幼蟲
若蟲
雌蟲
雄蟲
蜱的習性分布:全世界800余種,我
國110余種。中原地區(qū)常見有長角血蜱、血紅扇頭蜱、微小牛蜱等生活史:蜱的一生經歷4個階段活動季節(jié):春秋季是蜱的活動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動寄生部位:草地、動物與人體皮膚傳播途徑?水平傳播:病例與HFRS類似,主要集中在某些區(qū)域,但有高度分散;發(fā)病時間與HFRS完全不同。媒介傳播:蚊媒?蚤媒?螨媒?蜱媒?氣溶膠傳播宿主犬牛羊鼠蜱?疾病預防做好個人防護,預防蜱叮咬,是目前預防該病的主要措施避免接觸病人、尸體體液血72流行因素與風險(一)可能的傳播媒介蜱分布廣泛,活動期較長蜱可能為該病的傳播媒介,攜帶病毒蜱的分布范圍、季節(jié)消長、叮咬人的機會決定該病的感染風險和地理、季節(jié)分布。我國已知存在120余種蜱,分別隸屬于2個科11個屬,在我省各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區(qū)蜱種類不同。73蜱的活動期比較長,一些蜱傳疾病的研究表明,蜱的成蟲、若蟲和幼蟲均可帶毒并傳播疾病。蜱的寄生動物種類廣泛,主要寄生于牛、馬、羊、豬、犬、野兔、刺猬等,飼養(yǎng)和接觸寄生蜱的家畜及寵物,可能被蜱叮咬。74流行因素與風險疾病認識與防控工作有待繼續(xù)深入,群眾防病意識不足在病毒致病機理,疾病分布范圍、傳播途徑、傳播危險因素,以及臨床病程和特征等方面,尚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流行區(qū)群眾的防病知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75風險評估人群可能對此病普遍易感,有證據(jù)提示,蜱可能為傳播媒介。攜帶病毒蜱的分布范圍、季節(jié)消長、叮咬人的機會決定該病的感染風險和地理、季節(jié)分布。76風險評估該病可能為地方性流行,呈散發(fā)狀態(tài),有發(fā)病季節(jié)高峰(5~9月)。分離到病毒的長角血蜱主要生活于溫帶次生林、低海拔山地及丘陵邊緣地帶。位于該類生境的農村及城鎮(zhèn)周邊的居民,以及進入該環(huán)境的其他人員有感染的風險,而城市中心社區(qū)的風險很小。目前證實有該病存在的地區(qū),由于自然生境、居民生活、生產方式難以在短時間發(fā)生根本改變,個人防護意識和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這些地區(qū)將會繼續(xù)有病例發(fā)生,赴該類地區(qū)旅游者中也有可能發(fā)生病例。77風險評估隨著全省范圍內監(jiān)測和研究工作的推進,預計會有更多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有疫情存在,在我省的分布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報告病例數(shù)將會明顯增加。通過加強培訓,提高基層醫(yī)務人員診療意識和能力,可能對降低病死率發(fā)揮積極作用,但死亡病例的發(fā)生難以避免。78防治對策(一)加強科學研究(二)加強監(jiān)測與流行病學調查(三)加強培訓與能力建設(四)提高各級專業(yè)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五)做好風險溝通的準備,加強公眾教育宿主媒介調查調查病例居住地和生產活動周圍生境中的動物種類(包括家畜及嚙齒動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況,采集動物血清標本和媒介標本進行相關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以查明可能的動物宿主和生物媒介。接觸傳播預防要點
一、預檢分診二、病例隔離與管理(一)輕癥病例(二)有嘔血、咯血等出血癥狀的危重病例需隔離治療三、密切接觸者醫(yī)學觀察四、醫(yī)療及陪護人員防護依據(jù)《醫(yī)院隔離技術規(guī)范(WS/T311-2009)》規(guī)定,醫(yī)療人員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按預防接觸傳播類疾病的原則進行防護。五、診療用品與環(huán)境消毒六、尸體處理按照《消毒技術規(guī)范(2002年版)》中“尸體及其相關環(huán)境的消毒”要求七、實驗室生物安全尚未確定病毒危害程度分類蜱防治知識宣傳要點
蜱的特點蜱在分類上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螨目蜱總科,蜱總科又分為硬蜱科及軟蜱科。俗稱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腳子等,通常寄生在鼠類、家畜等體表。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全世界已知蜱類800余種,我國已發(fā)現(xiàn)110余種。中原地區(qū)常見的有長角血蜱、血紅扇頭蜱、微小牛蜱等。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個階段,其中成蟲、若蟲有8條腿,幼蟲有6條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動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動。蜱一般寄生在動物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蜱離開動物后附著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吸飽血后,蟲體膨脹后如黃豆大小。
蜱防治知識宣傳要點
蜱的特點
蜱的分布省內各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區(qū)蜱種類不同。蜱大多生活在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huán)境,因蜱種不同而異。一般須具備較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如全溝硬蜱主要見于北方森林地區(qū)、長角血蜱多見于丘陵地區(qū)、草原革蜱多見于草坪和草原牧場,而二棘血蜱主要見于南方丘陵、山區(qū)等。個人防護(一)應當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huán)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qū),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不要穿涼鞋。(二)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照明銷售合同范例
- 供暖法律合同范例
- 2025年度物流園區(qū)后勤保障與運營管理合同
- 產品英文訂購合同范本
- 中國針織襯衫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
- 倉儲承包服務合同范本
- 低價漁具轉讓合同范例
- 公寓電腦租賃合同范本
- 農機合同范本
- 仔豬購買合同范本
- 數(shù)學-河南省三門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調研考試試題和答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 《心臟血管的解剖》課件
- 心肺復蘇課件2024
- 2024-2030年中國并購基金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河道清淤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各科普通高中課程標準
- 7.3.1印度(第1課時)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
- 教師培訓校園安全
- 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AS9100D人力資源管理程序(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