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課件(華師版七上)_第1頁
第1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課件(華師版七上)_第2頁
第1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課件(華師版七上)_第3頁
第1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課件(華師版七上)_第4頁
第1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課件(華師版七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的起源一、古史傳說與疑古思潮

二、考古所見中華文明起源

三、面紗中的夏代文化

一、古史傳說與疑古思潮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①時代愈后,傳說的古史期愈長。②時代愈后,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觀念。②打破地域向來一統(tǒng)的觀念。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觀念。④打破古代為黃金世界的觀念。

顧頡剛先生(1893-1980)從信古到疑古古史傳說與疑古思潮從疑古到釋古疑古派:“東周以上無信史”王國維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證明《史記·殷本紀》記載的確切,向“東周以上無信史”提出挑戰(zhàn)。隨著一些被疑古派判為偽書的《尉繚子》、《六韜》在西漢墓出土,對疑古派產(chǎn)生致命打擊。古史傳說與疑古思潮從疑古到釋古李學勤著二、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1、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譜系

2、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qū)系

3、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新認識

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距今年代千年文化分期華北地區(qū)華南地區(qū)周口店系統(tǒng)匼河系統(tǒng)西南東南2000舊石器早期小長梁西侯度元謀1000500周口店藍田觀音洞和縣龍?zhí)抖?00匼河50中期許家窯丁村巖灰洞東海大賢莊15晚期峙峪、虎頭梁下川富林、穿洞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元謀人上、中門齒北京人頭蓋骨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周口店文化石錘觀音洞文化砍砸器舊石器時代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qū)系新石器時代的石磨與石耜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蘇秉琦中國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理論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qū)系蘇秉琦著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qū)系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以環(huán)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以環(huán)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陽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六大區(qū)各有自己的文化淵源、特征和發(fā)展道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qū)系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燕遼文化區(qū)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燕遼文化區(qū)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紅山文化陶裸體女像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燕遼文化區(qū)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紅山文化玉發(fā)箍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紅山文化玉龍燕遼文化區(qū)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山東文化區(qū)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玉鏟大汶口文化彩陶壺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山東文化區(qū)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龍山文化黑陶盒、雙耳單耳杯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文化區(qū)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紅陶釜、灶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區(qū)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菘澤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骨耜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陶豬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豬紋缽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區(qū)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菘澤文化——良渚文化菘澤文化的陶壺和玉琀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區(qū)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菘澤文化——良渚文化琮圓方相套的形狀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觀念的體現(xiàn),因此琮是天地貫通的象征,也是貫通天地的一項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玉獸面紋琮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良渚文化玉獸面紋琮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長江中游文化區(qū)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guī)X文化——石家河文化大溪文化彩陶碗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長江中游文化區(qū)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guī)X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guī)X文化彩陶蛋殼杯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甘青文化區(qū)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彩陶漩渦紋尖底瓶馬家窯彩陶漩渦紋瓶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甘青文化區(qū)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齊家文化雙耳陶罐齊家文化刻劃紋兩聯(lián)罐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新認識外來說——本土說對彩陶文化的認識考古所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新認識一元論——多元論王國維—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中原中心說——滿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結構、多元一體參考論著:蘇秉琦:《中華文明起源新探》,三聯(lián)書店,1999年。嚴文明:《中國史前文化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史前考古論集》,科學出版社,1998年。

三、面紗中的夏代文化東漢武梁祠畫像石夏禹關于夏代文化的文獻和傳說南宋大禹像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shù)。禹親自操耒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肚f子·天下》面紗中的夏代文化關于夏代文化的文獻和傳說徐旭生先生與二里頭文化的發(fā)現(xiàn)徐旭生著梁思永:后崗三疊層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面紗中的夏代文化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玉七孔刀玉璋面紗中的夏代文化鴨形陶器面紗中的夏代文化二里頭文化銅爵面紗中的夏代文化二里頭宮殿基址群發(fā)掘現(xiàn)場面紗中的夏代文化二里頭宮殿基址復原圖河南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岡早商文化面紗中的夏代文化鄭光序:河南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和河南二里岡商文化之間緊相銜接,以至于我們可以這樣說,今后已不可能再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考古文化穿插在三者之間。1931年,梁思永:后崗三疊層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1959年,鄒衡:南王灣文化分期仰韶期—龍山期—二里頭期—早商期面紗中的夏代文化關于二里頭文化四期的爭論1、一期是夏文化,二期以后是商文化。2、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3、一至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4、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一期二期三期二里頭文化四期面紗中的夏代文化夏商周斷代工程對夏文化研究的推進二里頭文化分期與夏商文化界限專題研究結論:二里頭文化四期劃分是正確的,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面紗中的夏代文化對夏代文字的期待二里頭卜骨二里頭陶器刻劃符號面紗中的夏代文化二里頭遺址考古的最新進展夯土基址面紗中的夏代文化車轍遺跡綠松石廢料坑面紗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