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的 形成與發(fā)展_第1頁
internet的 形成與發(fā)展_第2頁
internet的 形成與發(fā)展_第3頁
internet的 形成與發(fā)展_第4頁
internet的 形成與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教材第六章網絡基礎知識6.1Internet基礎學習知識要點:了解Internet的概念了解Internet的起源了解TCP/IP協議的產生了解在當今Internet上常風的網絡服務功能領會IP地址資源和域名資源分配的概念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計算機交互網絡的簡稱,又稱網間網。它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對獨立的數以千萬計的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網絡通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等)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數據通信網。Internet的起源:

從某種意義上,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zhàn)的產物。當初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置為應對蘇聯的洲際道彈而開發(fā)的一種網絡結構。

(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后,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并且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xù)保持聯系。)

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即“阿帕網”)的網絡。這個網絡把位于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位于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這個阿帕網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雛形。TCP/IP的產生1972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Internet工作組,負責建立一種能保證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標準規(guī)范(即“通信協議”)。1973年,美國國防部也開始研究如何實現各種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問題。至1974年,IP(Internet協議)和TCP(傳輸控制協議)問世,合稱TCP/IP協議。隨后,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TCP/IP協議核心技術的公開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大發(fā)展。美國人溫頓·瑟夫(VintonCerf)提出一個想法:在每個網絡內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訊協議,在和其它網絡通信時使用TCP/IP協議。這個設想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誕生,并確立了TCP/IP協議在網絡互聯方面不可動搖的地位。

網絡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說是網絡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種各樣的網絡應運而生。八十年代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開始著手建立提供給各大學計算機系使用的計算機科學網(CSNet)。1982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斯蒂文·貝拉文(SteveBellovin)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集電極通信網絡--網絡新聞組(Usenet)。(它允許該網絡中任何用戶把信息(消息或文章)發(fā)送給網上的其他用戶,大家可以在網絡上就自己所關心的問題和其他人進行討論)1983年在紐約城市大學也出現了一個以討論問題為目的的網絡—BITNet。(在這個網絡中,不同的話題被分為不同的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電腦訂閱,這個網絡后來被稱之為MailingList(電子郵件群)1983年,在美國舊金山還誕生了另一個網絡FidoNet即公告牌系統。(它的優(yōu)點在于用戶只要有一部電腦、一個調制解調器和一根電話線就可以互相發(fā)送電子郵件并討論問題,這就是后來的InternetBBS。)Internet的基礎—NSFNET

Internet的第一次快速發(fā)展源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簡稱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八十年代初,美國一大批科學家呼吁實現全美的計算機和網絡資源共享,以改進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抵御歐洲和日本先進教育和科技進步的挑戰(zhàn)和競爭。時代背景:NSFNET的形成與發(fā)展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為鼓勵大學和研究機構共享他們非常昂貴的四臺計算機主機,希望各大學、研究所的計算機與這四臺巨型計算機聯接起來。最初NSF曾試圖使用D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線,但由于DARPANet的軍用性質,并且受控于政府機構,這個決策沒有成功。于是他們決定自己出資,利用ARPANET發(fā)展出來的TCP/IP通訊協議,建立名為NSFNET的廣域網。1986年NSF投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依利諾斯大學和康納爾大學建立五個超級計算中心,并通過56Kbps的通信線路連接形成NSFNET的雛形。1987年NSF公開招標對于NSFNET的升級、營運和管理,結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學組成的非盈利性機構Merit獲得NSF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線路速度升級到T1(1.5Mbps),并且連接13個骨干結點,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線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設備,Merit則負責NSFNET的營運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資助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局域網并入NSFNET中,從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網從100個迅速增加到3000多個。NSFNET的正式營運以及實現與其他已有和新建網絡的連接開始真正成為Internet的基礎。舉例發(fā)展歷程:琳瑯滿目的網絡服務:

BBS—電子公告牌

E-mail—電子郵政系統

FTP—文件傳輸

WWW—萬維網

VOD—視頻點播

P2P—(BT下載)BBS—電子公告牌

原因:ARPA小組是個分散的合作機構:有軍方成員、大學教授、企業(yè)精英還有年輕的研究生。為了及時地公布和了解最新進展情況,他們想到了公告欄和黑板報。

具體辦法:拿出一臺計算機來,集中存放(張貼)其它計算機發(fā)來的信息。顯然這臺計算機必須這個小組成員都能訪問到。信息如何傳到這臺主機,其他的(不妨稱作子機)又如何從這臺主機上獲取集中的信息的問題,顯然就要有個標準。標準出來后自然要為主機和子機分制編寫自動操作的軟件,以盡可能的簡化人的操作過程。

BBS由于簡單,今天還在使用,尤其是大學校園內和民間的技術論壇。BBS的一個變形就是今天娛樂網站上的公共聊天室。E-mail—電子郵政系統

原因:BBS是完全公開的信息共享方式,在ARPA小組的研究過程中,不久就有了一些不能全部公開,只能在少數幾個人,甚至在兩個人之間傳遞共享信息的需要。但欲發(fā)送信息的人不知對方是否在計算機前,甚至不知道對方的計算機是否開機。為了方便,他們也想到了郵局投遞信件的方式。

具體方法:在每個單位專門拿出一臺計算機,在郵局一樣負責發(fā)信息。這樣發(fā)的人只管在他想發(fā)的時候就發(fā),能否及時收到先不管,而收的人只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定期到自己單位的郵局計算機上拿回自己的信件就可以了!方案出來后,又是制定標準和編寫自動化軟件了。我們把那臺充當郵局的計算機叫做電子郵件服務器,每個想享用這種服務的人只要在這臺計算機開一個目錄用來暫存放發(fā)給自己的電子信件就行。這個工作就叫做申請電子信箱。FTP—文件傳輸

原因:BBS和E-mail最初都只是用來傳遞一些簡短的文字信息,但一些程序文件和數據庫文件是無法傳遞的,但這又很有必要!

具體方法:大文件傳輸的最大問題是中途出錯,為此,必需制定一個協標準,使文件傳輸克服中途出錯的問題(避免出錯是不行的)。

基本思路:①將一個文件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數據,然后分段傳遞,若有錯就重傳這一段。②但問題又來了:網上信息傳輸的路徑是不固定的,因此分段的數據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可能完全亂套,為了正確地在接收端"拼接"出來,必須每一段數據編順序號。③同樣為了準確到達目的地,每個數據包上都要標明接收地址,為了出錯后告知發(fā)送方,還發(fā)標明發(fā)送地址。④為了讓接收方能檢測出是否出錯,還發(fā)在傳送的當頁的后面再跟一段附加的校驗信息。⑤這樣分割后,最后一段可能是個重頭,所以還應在發(fā)送數據的前面加上有用數據長度的信息。這就構成了一個數據包的概念,這就是傳輸的協議。WWW—萬維網WWW意思:WorldWideWeb服務方案:采用服務機∕客戶端模式采用協議:HTTP協議超文本文件:內容上的超文本:即不僅是字符,還有圖片,甚至動畫和聲音結構上的超線性:即非常方便地跳躍式瀏覽鏈接上的超地域:即完全可以跨地域地跳躍(誘惑力)WWW引出的名詞:因特網上面有著成千上萬臺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分布在全球各地,那么怎么來區(qū)分這些計算機呢?來表示這些計算機在因特網上面的唯一性呢?艱澀的編號:IP地址概念:所謂IP地址就是IP協議標識主機所使用的地址,它是32位的無符號二進制數,分為4個字節(jié),以X.X.X.X表示,每個X為8位,對應的十進制取值為0~255。網絡號主機號命名規(guī)則:這就好比家庭地址或電話號碼望文生義的域名服務:DNS(地址符號化)例如:其中,cn表示中國,edu表示教育機構,seu表示東南大學,www表示這是能提供超文本信息服務的主機。注意:域名和IP地址對應,一般可以相互替代。頂級域名:用戶可能已經注意到:域名經常是以3個字母.com、.edu、.net、,或兩個字母.c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