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有學者認為,迄今為止的經濟全球化僅僅是資本運動的全球化,而非經濟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資本的大規(guī)??鐕\動將世界的生產和交換活動連為一體,但是從世界性的生產和交換活動中產生的經濟利益,卻沒有在全球合理分配。這一觀點旨在強調經濟全球化A.表現為大規(guī)模的跨國運動

B.不利于世界經濟均衡發(fā)展C.使生產和交換活動更密切

D.給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題干材料中“非經濟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產和交換活動中產生的經濟利益,卻沒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說明經濟全球化中不利于經濟平衡,故本題選擇B項。A和C只是材料反映一個方面信息;D材料中沒有提及該信息。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的加入·經濟全球化。【名師點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2.孔子提出“為政以德”“重義輕利”;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由此可見,兩位先哲相似點是A.批判精神

B.自由觀念

C.加強個人修養(yǎng)

D.公民意識參考答案:C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為政以德”是指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重義輕利”是指道德、原則等凌駕于利益之上;“美德即知識”是指強調知識的作用,道德行為以知識為基礎;故可知兩者都強調道德的作用,主張加強個人修養(yǎng),C項正確。題干反映了孔子和蘇格拉底提倡或重視的方面,沒有涉及他們批判的方面,排除A??鬃映珜У氖侵芏Y,講究等級秩序,長幼尊卑;而蘇格拉底倡導的人性的平等、自由,排除B??鬃泳S護封建禮教,倡導周禮,具有的是臣民意識,而蘇格拉底主張個性解放和個人價值,注重人的個性,具備一定的公民意識,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3.《泰西水法》是介紹西方水利科學的著作,《四庫全書總目》介紹此書并指出:“西洋之學,以測量步算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視他器之徒矜工巧,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講水利者所必資也?!边@說明A.傳統(tǒng)科技觀念影響了西學東漸

B.意大利成為世界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國廣泛傳播

D.明末政府已突破閉關政策的局限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材料“水法尤切于民用,視他器之徒矜工巧,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講水利者所必資也”體現了對西方水法的重視,是出于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但對其他先進科技成果卻熟視無睹,說明了中國傳統(tǒng)科技觀念阻礙了西學的傳入,故選A。4.近代史上,頑固派“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的指責主要針對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張?

A.魏源

B.李鴻章

C.康有為

D.孫中山參考答案:C5.下列新教派別中,保留了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爾文宗

B.路德宗

C.英國國教

D.胡格諾派參考答案:C6.明代王驥德《曲律·雜論》載:“元人諸劇,為曲皆佳,而白則猥鄙俚褻,不似文人口吻。蓋由當時皆教坊樂工先撰成間架說白,卻命供奉詞臣作曲,謂之‘填詞’。”對材料認識最準確的是()A.文學發(fā)展呈現世俗化趨勢B.文人素養(yǎng)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C.元曲發(fā)展?jié)u顯衰落態(tài)勢D.都市繁榮促進文學發(fā)展參考答案:A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據材料“元人諸劇,為曲皆佳,而白則猥鄙俚褻,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劇種逐漸呈現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趨勢。所以答案選A。B不正確,通俗化不能說明素養(yǎng)的低下。C明顯錯誤。D是原因,材料中無法體現??键c: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文學成就.元曲7.《夫妻識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寫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學習,學習二字我認得清。”這段反映某一歷史時期我國掃盲和工農識字教育的材料所體現的教育方針屬于(

)A.《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B.毛澤東有關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批示C.鄧小平關于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指示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參考答案:A考查現代中國的教育。掃盲和工農識字教育是新中國初期的教育任務,故應選A。8.1902年梁啟超回信給康有為:“至民主、撲滿、保教等義真有難言者,弟子今日若面從先生之誡,他日亦必不能實行也,故不如披心瀝膽一論之。今日民族主義最發(fā)達之時代,非有此精神,絕不能立國……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边@反映了(

)A.清末新政加劇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梁啟超與革命派主張基本一致

D.梁啟超有革命排滿傾向參考答案:D考點:思想解放的潮流·維新思想·梁啟超【名師點睛】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習西方軍事和近代科學技術,時間:鴉片戰(zhàn)爭后到洋務運動期間.第二階段:學習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時間:19世紀末康梁維新變法到20世紀初孫中山三民主義.第三階段:學習西方啟蒙思想及文化,時間:1915年后的新文化運動.9.為統(tǒng)治疆域遼闊的帝國,羅馬帝國的皇帝們與中國歷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加強思想控制

B.重視制定法律C.不斷強化皇權

D.不斷削弱地方權力參考答案:B10.《中國孤兒》是伏爾泰根據元代戲劇《趙氏孤兒》改編,他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在舞臺上“傳授孔子道德”,并稱自己這部作品為“五幕孔子的道德戲”。伏爾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國學習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重建歐洲道德秩序B.以儒家“仁”“禮”的思想規(guī)范行為C.繼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揚人人平等D.借儒學抨擊天主教會和等級制度參考答案:考點:87:啟蒙運動.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伏爾泰主要思想是反對天主教會,倡導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解答:從材料的設問可知為根本目的,題干主要人物為伏爾泰,即歐洲的啟蒙思想家,這些思想家主要是反對專制,提倡人權,倡導理性和自由,“傳授孔子道德”“五幕孔子的道德戲”借儒學抨擊天主教會和等級制度,故D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1.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一書中首創(chuàng)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chuàng)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tǒng)》早了一個半世紀。這一成就A.奠定現代生物分類學基礎B.促進西方生物科學的發(fā)展C.體現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會的漸超衰落參考答案:C根據題干可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采用了先進的藥物分類方法,但不能推斷其奠定現代生物分類學基礎,排除A。李時珍是明朝時期醫(yī)學家,《本草綱目》與當時西方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沒有關系,排除B。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來的藥物學成就,并采用先進的藥物學分類方法,是承古萌新的體現,C項正確。題干強調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體現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沒有涉及封建社會的衰落,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C。12. 《清實錄》中關于“國體”有不同的記載。1840年以前,“國體”的涵義多為“國家體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義多為“國家體面”。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國體”內涵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B.歷史學家對“國體”的解讀前后矛盾C.“國體”的內涵因政權更替而發(fā)生變化D.《清實錄》中“國體”內涵與國際接軌參考答案:A從國家體制到國家體面,說明“國體”內涵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有關,A正確;B中前后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鴉片戰(zhàn)爭前后政權沒有更換,C錯誤;近代國體并沒有和國際接軌,D錯誤。13.漢初極力削弱秦代遺留下來的酷吏傳統(tǒng),其推崇的理想治國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禮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凈慈祥”的“長者”。這說明當時理想的治國理念是A.外儒內法,大一統(tǒng)B.無為而無不為C.仁為本,為政以德D.禮法并施參考答案: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漢初極力削弱秦代遺留下來的酷吏傳統(tǒng)”“而是推崇‘清凈慈祥’的‘長者’”,結合所學西漢初期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分析解答。14.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是自然科學的一大成就,也對人類社會的政治和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影響。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成為歐洲啟蒙運動批判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武器B.成為西方國家進一步侵略擴張的“理論依據”

C.成為挑戰(zhàn)神學權威的有力武器D.成為近代中華民族覺醒,奮發(fā)圖強的思想動力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并做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達爾文的“進化論”是19世紀中期提出的,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所以A表述錯誤。故應選A。15.毛澤東思想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論與觀點,毛澤東提出下列理論與觀點的先后順序是()①中國革命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②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③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參考答案:考點:毛澤東思想.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掌握毛澤東在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張.解答:①是《新民主主義論》的主要內容,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②是井岡山時期提出的;③是建國以后提出的.故選A.【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毛澤東思想形成過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基礎題,難度不大.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等;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16.《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若(當事人雙方)不能和解,則(他們)應在午前到市場或會議場進行訴訟。出庭雙方應依次申辯(自己案件)”這反映出當時的司法審判A.側重于當事人的申辯B.確保審判結果的公正C.遵循嚴格的司法程序D.擯棄舊有的風俗習慣參考答案:C根據材料,《十二銅表法》對解決爭端的程序作出明確詳細的規(guī)定,以保障爭端的解決能夠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反映出當時的司法審判遵循嚴格的司法程序。故答案為C項。A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項是最終目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17.新快報訊據英國《每日郵報》16日報道2009年3月16日,英國112歲高齡的一戰(zhàn)老兵亨利·亞林漢姆懷著驕傲的心情,在駐倫敦的法國大使館接受了法國政府頒發(fā)給他的“法國榮譽勛位勛章”。亨利·亞林漢姆所參加的一戰(zhàn)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A.英德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B.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性加劇C.壟斷資產階級搶占世界市場

D.世界反戰(zhàn)力量不足以制止戰(zhàn)爭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不平衡性,改變了帝國主義之間的力量對比,激化了爭奪世界霸權的矛盾,最終導致了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D項說法沒有歷史依據可以排除,A、C兩項均決定于B項。18.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經世致用思想B.民貴君輕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

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經世致用思想。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是強調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最近的解決民生的經世致用思想,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從材料的具體內容來看材料是強調經世致用思想而非民貴君輕思想,B不符合題意,排除;自由平等思想和材料中的思想無直接的關系,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明清之際還沒有民主共和思想,選項D在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經世致用思想【名師點睛】此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解答此類選擇題的關鍵是要有準確鞏固的基礎知識,同時由于該題型的邏輯性較強,所以同學們還要具備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學理論水平。解答此類題的方法主要是逐個排除法,一個一個的仔細分析。19.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統(tǒng)一使南茶開始北運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唐朝時期,隨著經濟文化影響力的上升,南方的習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答案為C項。材料不能反映唐朝中期“南茶開始北運”,排除A項;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實際上南北方飲食習慣存在較大差異,排除;南宋時中國南方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超過了北方,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究键c定位】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區(qū)域經濟和重心的轉移·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點睛: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fā)使南北經濟差距縮小,為以后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隋唐時期江南地區(qū)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fā),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安史之亂以后,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zhàn)亂頻繁,而南方戰(zhàn)禍較少學科@網,相對安定。整個五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繼續(xù)南移。北宋滅亡以后,南宋政權偏安于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隨著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的上升,南方的習俗逐漸被北方人接受。20.孫中山與時俱進,20世紀20年代將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下列各項中,符合新三民主義精神的是A.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

B.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爭取民族獨立C.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D.核定地價,革命后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參考答案:B21.“自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zhàn)爭。這是一個對抗和失敗交錯的過程。多次失敗導致了屈服;多次對抗又表現了逼來之勢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當局者在19世紀后60年A.面對民族戰(zhàn)爭的矛盾心態(tài)B.無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C.民族抵抗意識的喪失D.傳統(tǒng)意識支撐下的排外思想參考答案:B【詳解】從材料信息看,“多次失敗導致了屈服;多次對抗又表現了逼來之勢面前的不甘屈服?!闭f明中國人無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故選B。材料沒有反映清王朝面對民族戰(zhàn)爭的矛盾心態(tài),排除A;面對列強的侵略,基于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清王朝的民族抵抗意識沒有喪失,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傳統(tǒng)意識的信息,排除C。22.《齊民要術》中“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勞而無獲”反映的農學思想是(

A、因地制宜

B、多種經營

C、商品生產

D、“重農抑商”參考答案:A23.秦朝時制定的法律細密嚴苛,實行“輕罪重罰”,古羅馬《民法大全》規(guī)定:“……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倍叩淖畲蟛顒e是A.對犯罪的懲處力度B.懲處犯罪的效果性C.對犯罪證據的采信D.制定法律的出發(fā)點參考答案:D秦朝法律僅僅是統(tǒng)治者維護自己統(tǒng)治的工具,因此實行輕罪重罰,用暴力統(tǒng)治人民。羅馬法追求公平公正的價值觀念,因此二者在法律規(guī)定上表現出很大的不同。故答案為D項。A項屬于二者不同點之一,但不是“最大差別”,排除;BC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4.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提出的“百家爭鳴”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從爭論內容上講最主要的不同點是(

)A.前者側重于文學藝術,后者側重于政治主張B.前者側重于科學研究的自由爭論和發(fā)展,后者側重于文學藝術C.前者側重于政治運動,后者側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側重于科學研究的自由爭論和發(fā)展,后者側重于政治主張參考答案:D25.法國共和制確立的艱難過程說明(

)①由封建專制到民主共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②歷史總是在曲折發(fā)展中前進

③當時法國的封建勢力還比較強大 ④法國人民反對共和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26.把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是在A.1982年

B.1997年 C.1999年 D.2001年參考答案:C27.直至19世紀初,德國人還自嘲說英國擁有海洋,法國擁有陸地,而德國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國在擁有“思想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雪萊創(chuàng)作《西風頌》

②薄伽丘寫出《十日談》③貝多芬創(chuàng)作九部交響樂

④康德創(chuàng)立“批判哲學”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參考答案:B28.19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有一種物質是彌漫在世界上,無所不在的。受其影響,19世紀90年代,譚嗣同撰寫了《仁學》,把仁作為世界的本質,說仁統(tǒng)萬物,仁統(tǒng)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體。由此可見,維新派思想的突出特點是A.照搬西方思想學說

B.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傳統(tǒng)思想

D.全面接納西方自然科學成果參考答案:B29.史學家認為,“14到16世紀的西歐是人和世界被發(fā)現的時代”。其中“人”被發(fā)現始于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參考答案:A30.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大綱》中寫道:“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經濟,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這一論述主要是針對A.太平天國運動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運動D.義和團運動參考答案:答案:B分析:試題分析:由題干中的“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可以看出是對洋務運動時期單純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而不學習政治制度等的反對,故選B。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洋務運動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1906年8月,一位英國人在一封信中說道:“我以為東方必將發(fā)生一場變革。日本的勝利似乎已對整個東方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此外,俄國革命也在這里產生了極為驚人的影響。俄國的事件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一種新的精神似乎已開始支配人民。他們厭惡統(tǒng)治者,并以俄國為例,開始認為有可能得到另一種較好的政體??磥頄|方正從睡夢中覺醒。在中國爆發(fā)了一場著名的排外運動,這是一種‘中國人的中國’的思想趨勢。在波斯,由于鄰近俄國,這種覺醒看來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運動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覺醒突出地表現為狂熱行為的明顯增加以及泛伊斯蘭教運動的擴大。這些動亂癥狀的同時出現太驚人,不能完全歸因于巧合。誰知道呢?或許東方確實正從其長久的睡眠中覺醒?!?/p>

——D·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請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的勝利”和中國的“排外運動”分別是指什么事件?(2)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主要取決于國力強大。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國力迅速增強的原因有哪些?(3)與日本同一時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俄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仍較落后,其原因是什么?(4)非洲“泛伊斯蘭教運動的擴大”表現為哪些事件?(5)材料對東方覺醒原因的分析是否全面?為什么?參考答案:答案:

(1)日俄戰(zhàn)爭日本取勝,中國義和團運動。

(2)①明治維新的成功為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②工業(yè)革命基本完成的推動。

③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打敗清政府獲巨額賠款,大大促進了發(fā)展。

④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持。(3)①1861年改革不徹底,封建勢力仍很強大。

②沙皇政府熱衷于對外侵略擴張。

③小農經濟的發(fā)展,國內資金缺乏,對外資有較強的依賴性。(4)①1882年埃及的反英斗爭;②1881年蘇丹馬赫迪起義;③埃塞俄比亞抗意戰(zhàn)爭。(5)不全面。覺醒是由于帝侵的加強和亞洲各國人民斗爭水平的提高,所致材料過分強了外因的影響。32.

材料一: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之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弊迂曇詫嵏婵鬃印?鬃有廊恍υ弧靶螤?,未也,而謂似喪家之犬,然哉!然哉!”——摘自《史記?孔子世家》

材料二: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浴稘h書?董仲舒?zhèn)鳌?/p>

材料三:竊以無論何種學派,均不能定為一尊,以阻礙思想文化之發(fā)展。況儒術孔道,非無優(yōu)點,而缺點則正多。尤與近世文明社會絕不相容者,其一貫倫理之綱常階級說也。此不攻破,吾國之政治、法律、社會道德,俱無由出黑暗而入光明。——趙清、鄭城《吳虞文集?陳獨秀復吳虞信》

材料四:孔子學院的標志

(1)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孔子的地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并簡要闡述發(fā)生這種變化的直接原因。(3分)(2)根據材料二歸納陳獨秀反孔的理由。(3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3分)(3)回顧歷史,孔子有時被“神圣化”,有時又被“妖魔化”,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地位不斷變化的認識?(4分)參考答案:(1)變化:社會地位急劇上升,由“喪家之犬”變?yōu)椤拔ㄎ要氉稹?。?分)

原因: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分)

(2)理由:阻礙思想文化自由發(fā)展,宣揚封建綱常等級學說。(3分)

影響:為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準備了思想基礎。(3分)

(3)認識:①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②時代不同、出發(fā)點不一樣,就會得出不同的認識;③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值得繼承和發(fā)揚。(4分,任意答出2點即可)3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當一個國家開始規(guī)定選舉資格的時候,就可以預見總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規(guī)定,只是到來的時間有早有晚而已?!?據(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材料二1867年改革法案……該法案調整了選區(qū),再次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選民由原來的135萬人增加到225萬人。此后,英國又陸續(xù)頒布了一些法律,逐步取消了對選舉權的種種限制。到20世紀初,基本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完善了選舉制度。——《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材料三第十三條修正案〔1865〕

第一款在合眾國境內或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迫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懲罰,不在此限?!睹绹鴳椃ㄐ拚浮贰静牧纤摹康谑艞l修正案〔1920〕

〔一〕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不得因性別而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加以剝奪或限制。

——《美國憲法修正案》請回答:(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權利?(3分)(2)依據材料二、三、四,指出近代以來英美兩國選舉資格的規(guī)定有怎樣的變化?結合史實,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這些變化的原因。(13分)(3)選舉資格規(guī)定的變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變有怎樣的趨勢。(2分)參考答案:答案:(1)外邦人、婦女和奴隸等。(3分)(2)變化:英國不斷降低財產要求,基本實現普選權。(2分)

美國黑人奴隸、婦女從沒有選舉權到擁有選舉權。(4分)原因:①政治方面:沒有選舉資格的人不斷為爭取選舉權而斗爭,如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的新興資產階級爭取選舉權;憲章運動中工人階級爭取普選權;黑人和婦女爭取選舉權等。(3分)②經濟方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2分)③思想文化方面:啟蒙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2分)

(3)趨勢:少數人的民主逐漸變?yōu)槎鄶等说拿裰?。?分)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主要內容是:確認我國的國體、政體和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1975年憲法有著產重的缺點和問題,主要缺陷是第一,在指導思想上力圖以根本法的形式使極“左”思潮合法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