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學_第1頁
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學_第2頁
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學_第3頁
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學_第4頁
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文地理學2011.12.7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6課時)一、教學目標與要求: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政治地理要素、國家政治地理特征、國家權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等政治地理理論知識,以使能正確認識當代世界的各種政治問題。二、教學重點和難點:本章重點包括政治地理單元和政治地理結構,國家政治地理特征和國家政治權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難點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要素。三、知識要點:(1)政治地理結構和政治地理擴散(2)國家的基本特征(3)國家領土及國家領土主權(4)國家的中心性區(qū)域(5)邊界與邊疆(6)國家權力要素(7)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8)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學說(馬漢的“海權論”,麥金得的“心臟地帶說“,斯彼克曼的“陸緣說”,柯恩的“多極世界”模型)教學方法與手段:課堂講授法、多媒體課件課的類型:理論綜合課教學內容與過程政治地理學研究的對象

研究世界政治現(xiàn)象的區(qū)域分布,聯(lián)系和差異形成規(guī)律,以及政治地區(qū)形成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并預測其發(fā)展變化的趨勢。

第11章政治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政治地理學研究的內容(1)研究世界的國家類型、國際政治集團的地域合作和作用;(2)研究世界政治地圖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式的影響;(3)研究國際類型劃分與綜合國力的國際對比;(4)研究各個領土疆界和海洋權益的爭端;(5)研究國家的形成、發(fā)展和空間特征;(6)研究地理條件對國家結構、政治體制、政治決策的影響;(7)研究行政區(qū)的演化、結構、功能及其劃分;(8)研究首都的功能與位置選擇,民族區(qū)域自治等一、政治地理現(xiàn)象政治地理現(xiàn)象:政治是一種無形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政治是一種追求權力(如支配權、占有權、管理權等)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政治也是一種最不穩(wěn)定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1.政治是一種無形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并且存在于人類社會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政治地理現(xiàn)象幾乎無處不在。2.政治是一種追求權力(如支配權,占有權,管理權)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因此政治地理現(xiàn)象是一種具有排他意義的權力空間現(xiàn)象。3.政治也是一種最不穩(wěn)定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二、政治地理單元(政治區(qū)/政治空間組織)1、概念:在一定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由具體政治組織或集團支配、具有一定范圍的地理區(qū)域。2.陸地表面幾乎全部被政治地理單元所覆蓋3.分類:分三個級別

國家級:即具有確定人口和領土的主權國家。

國際級:即由若干主權國家和區(qū)域性或全球性國家集團組成的國際關系體系,在政治地理中稱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國內級:一國內部的行政分區(qū)4.支配權主權:(國際關系上)統(tǒng)治權:(國家內部)三、政治地理結構1.政治空間結構:是由政治地理單元中包括領土范圍、邊界、位置、形狀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區(qū)域等空間要素組成的。2.政治實力結構:是由諸如領土、自然條件、人口、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國民士氣及政府能力等實力要素組成的,是政治地理單元中相對活躍的因素。四、政治地理過程1.政治擴散:遷移擴散,擴展擴散2.政治整合3.政治分離4.主權的變化第2節(jié)國家政治地理特征一、國家的基本特征(一)定義:1.漢語中:“國”與“家”自古以來即有,始于春秋時代,把諸侯統(tǒng)治的疆域稱為“國”,把大夫統(tǒng)治的疆域稱為“家”。兩者合起來即為“國家”。(1)“國”字可分為兩部分:“囗”:即疆界;“或”由“戈”和“口”組成,:“戈”指兵器的一種,“口”在殷墟卜辭中與現(xiàn)在的“土”是一樣的。合起來即以武力來保衛(wèi)土地的意思。包含兩層意思:一定疆域內的土地,不容他國來侵犯,用武力來保護。(2)“家”:房屋下面一頭豬。一、國家的基本特征2.英文:“nation”是指占有一定空間的居民,他們具有一種在共同信仰與態(tài)度基礎上強烈的統(tǒng)一意識?!癝tate”是由一定地域所組成的政治單元,由一個控制著其內、外事務的政府管轄,雖包含有一定的領土和定居的居民,但更重要的是主權。3.國家定義:一個具有保持內部穩(wěn)定、不受外來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獨立主權政府領導下,占有一定領土的、有組織的政治地理單元。一、國家的基本特征1.擁有確定的領土2.具有一定數(shù)量定居人口3.擁有被其國民需要和承認,行使諸如國家、外交職能的政府4.擁有主權如吉普賽人(俄國人稱之為茨岡):游牧世界各地,以算命、賣藝等為生,分布在世界各地,沒有自己的國家。庫爾德人:分布在兩伊、土耳其邊境地區(qū),亦沒有自己的國家。而梵蒂岡城國:0.44平方千米的國土,確定了領土是一個國家。摩納哥公國:1.5平方千米國土。取得定居資格(即國籍)的人稱為“公民”。二、國家領土與領土主權領土是國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結構,是一國活動、尤其是一國權力所依賴的最穩(wěn)定的結構性因素。國家為保障自己的領土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訴諸戰(zhàn)爭,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這就是所謂的領土主權。領土主權及其構成1.領土是隸屬于一個國家主權的特定空間,國家對于領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支配和管轄權。2.是構成國家的三要素之一,即領土、居民(定居的人民)、主權。3.領土權:任何國家都存在著擁有、占領、防御某一領土空間的偏好,這就是所謂的領土權。領土主權及其構成4.構成:(1)領陸:國界范圍以內的陸地,即陸地國土,是構成一個國家的基本部分。(2)領水:國家主權支配和管轄下的水域。包括:內水(國境之內的河、湖、內海、內海灣)、領海(一國陸地及內水以外連接的一定寬度的海域,我國為12海里)、毗連區(qū)(12+12海里,追擊逃犯、輯私等)、專屬經濟區(qū)(<200海里)、大陸架。(3)領空:領陸與領水之上的空間。分為:外層空間(36.8萬千米或40萬千米)、星際空間(>40萬千米)。(4)底土:受國家主權支配和管轄的地表以下部分??梢凿佋O海底電纜、管道、修建海底隧道,開采礦產資源。(一)

領土規(guī)模

美國地理學家M.I.格拉斯納作如下分類:特小國:領土面積<2.5(104km2).如黎巴嫩、布隆迪。小國:2.5-15(104km2).如荷蘭、利比里亞。中等國:15-35(104km2).如英國、波蘭。大國:35-250(104km2).如法國、墨西哥。特大國:250以上(104km2).如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二)領土形狀

領土形狀可分六類1.堅實型:呈方或圓形,沒有分離的領土,如波蘭、津巴布韋2.延伸型: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遠離領土中心的走廊,如泰、扎伊爾等。3.狹長型:領土向相反兩個方向延伸成狹窄條帶狀,如智利、意大利。4.分離型:領土被水域或其它國家分開呈破破碎裂分離狀態(tài),如印尼、丹麥。5.穿孔型:一國領土完全被子另一個所包圍,如萊索托、圣馬力諾。6.飛地型:某國領土的一部分被鄰國領土全部包圍,但主權仍屬該國,如瑞士在意境內的堪培尼,德國在瑞地境內的比辛根等。意大利(狹長型)印度尼西亞(破碎型)圣馬力諾(穿孔型)(三)

領土位置沿海國家島嶼國家內陸國家海陸兼?zhèn)湫蛧揖彌_國通道型國家中國(陸海兼?zhèn)洌?/p>

三、國家的中心性區(qū)域(一)首都: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交通中心1.首都是一國政治權威機構集聚集的地方,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國家的象征。2.職能: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國家的象征,必須是全國的交通中心,有的首都還是全國的經濟中心。三、國家的中心性區(qū)域(二)核心區(qū)從一國歷史看,核心區(qū)是國家得以起源或國家觀念賴以傳播的“原子”中心地區(qū);從一國的現(xiàn)狀看,核心區(qū)是指國家的人口、交通、工商業(yè)、資源等高度聚集的“心臟”地區(qū)。前者稱為起源型核心區(qū),后者稱為經濟型核心區(qū)。1.起源型核心區(qū):國家得以起源或國家觀念賴以傳播的“原子“中心地區(qū);如莫斯科2.經濟型核心區(qū):是指國家的人口、交通、工商業(yè)資源等高度聚集的“心臟”地區(qū),如美國的五大湖地區(qū)、德國的魯爾區(qū)等。四、邊界與邊疆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總是有一條邊界線將其分開。這條線一方面表示是兩國共有的分界線,另一方面表示線內是一國的主權管轄范圍。由于邊疆地區(qū)缺乏明確界限,往往隨國家勢力而變動。當一國力量強大而對方又較弱時,邊界帶就向弱方移動,因而成為潛在的沖突地區(qū)四、邊界與邊疆

邊界:分隔國家間領陸的界線,是確定國家領海與外海、領空與外空間的想象的界線。國家的邊界在陸地上或水面上是真實的或假想的線,在空中、水中和底土是沿著真實的或假想的線的垂直的面。

意義:有了邊界,才能確定國家領土主權的空間范圍;便于維護領土完整和鞏固國防,有得于同相鄰國家維持正常的邊境關系。1、自然邊界(1)山脈(2)河流2、人為邊界(1)經線(2)緯線邊界的劃分1.四種方法:(1)自然地理國界說:山脈、河流、海洋等天然屏障作為界線,分水嶺、深航線或主航道、岸線。(2)自然語言國界說:難以解決幾個民族交錯混居地區(qū)的界線劃分,如東歐國家。(3)幾何圖形法:沙漠地區(qū)、涉無人煙地區(qū)、空曠地區(qū)采用此法,如直線、斜線、經線、緯線。(4)任意劃分法:如剛果(民)原為比屬剛果,在國際列強瓜分會議上完全按利奧波德二世的手形劃分。領土與邊界的變更1.原始取得:(1)先占:指“無主動的”土地或“未被占領的土地”通過占領而取得。(2)添附:由于形成一些新的土地而使領土增加,如荷蘭圍海造田。2.轉承取得(1)時效:對他國的一部分領土經過長期占用而具備取得該領土的效力。(2)割讓:一國根據條約將領土轉達移給他國,有非強制性割讓和強制性割讓,(3)征服:以武力兼并他國的領土。與強行割讓之間的最大區(qū)別在于不必鑒訂條約,3.其他:(1)買賣:如阿拉斯加:俄國于是1867看以720美元賣給美國。(2)贈予:如中國在抗美援朝把鴨綠江口的島嶼贈予朝鮮。在抗美援越期間把北部灣的白龍尾島贈與越南。(3)交換:二戰(zhàn)初期,蘇聯(lián)和芬蘭之間交換了一部分土地。海域劃界與權利類型類型名稱寬度權利內水:37萬平方千米完全主權=領陸領海:12海里不完全主權,有7項權利毗連區(qū):12+12海里管制權、邊防、財政、衛(wèi)生專屬經濟區(qū):200海里兩項主權、三項管轄權大陸架:以深度為準(200米)兩項主權國際海底區(qū)域先驅開發(fā)權:15萬平方海里的核心區(qū)域可勘探資源

第3節(jié)國家權力一、國家權力(一)指一國為生存和發(fā)展而擁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稱綜合國力或國力。(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1.一國實力的大小總是相對于其它國家而言的;2.國家間的權力對比關系隨著權力要素及其組合的變化而不斷消失;3.影響國家權力的諸要素是通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組合對國家地位產生影響。二、國家權力要素1、領土空間5、軍事力量2、自然資源6、科學技術3、人口規(guī)模7、國民士氣4、經濟水平8、政府的質量

二、國家權力要素(一)領土空間1.地理位置:由海、陸、山、河分布決定的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國戰(zhàn)略地位和安全戰(zhàn)略的基本前提;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國家權力的重要地理因素;由國家間陸地接壤決定的國防地理位置對一國安全的影響更為直接;2.領土面積:領土規(guī)模本身就是國家權力的組成要素;領土規(guī)模往往決定著國家權力的其它影響要素,如人口和自然資源的規(guī)模;二、國家權力要素(二)自然資源:1.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國家權力因素;2.是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三)人口規(guī)模1.是創(chuàng)造國家權力的物質工具,是保證國家權力的能動要素;2.人口數(shù)量的多少決定著一國在世界的權力地位;(四)經濟水平1.是國家權力是重要的組成要素,是國家權力的標志;2.經濟水平是一國建設現(xiàn)代化國防及進行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的根本保證;二、國家權力要素(五)軍事力量1.是國家實力要素中最具強制性的;2.軍事力量由武裝部隊的數(shù)量和素質、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以及軍事領導的才能等軍事要素組成;(六)科學技術:對其他要素起決定性作用,是國家實力發(fā)展的驅動力1.交通、通訊及導彈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距離障礙,它使今天的領土幅員及海陸分布與500年、50年前具有不同政治地理意義;2.技術的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資源的經濟、政治及軍事含義;3.軍事技術的進步,不僅不斷刷新戰(zhàn)爭的打法,而且它本身似乎成為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因素;4.科技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及其不斷進步,使經濟優(yōu)勢,尤其是工業(yè)優(yōu)勢越來越向擁有更高科技水平的國家傾斜;二、國家權力要素(七)國民士氣

1.最不穩(wěn)定、難以捉摸、但又十分重要;

2.以公眾輿論形成為政府的質量提供了一個無形因素;

3.以“全民皆兵”或軍隊士氣的形式決定著武裝力量作戰(zhàn)的效能;(八)政府的質量

1.是構成國家權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

2.評價政府質量的標準:(1)政治性質;(2)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3)政府的機構和效能;(4)政府的組織協(xié)調和控制能力;三、國家實力分析(一)克萊因的綜合國力方程Pp=(C+E+M)·(S+W),其中:Pp——被確認的國力C——基本實力,包括人口和領土E——經濟能力,包括國民生產總值GNP和產業(yè)結構中的各部門M——軍事能力,等于戰(zhàn)略力量加常規(guī)軍事力量S——戰(zhàn)略意圖W——貫徹國家戰(zhàn)略的意志(1)人口(2)領土(3)GNP(4)產業(yè)結構(5)戰(zhàn)略核力量(6)常規(guī)力量滿分為50分,將人口分為三個等級1500萬、5000萬和2億滿分為50分,也分為3個等級,2*105km2、1.3*106km2和8*106km2滿分為100分,以美國為標準(100分),其他國家參照,產值在100億美元之下的不評分??偡譃?00分,包括能源、礦產、工業(yè)、農業(yè)和外貿。滿分為100分,根據供給力量結構、運輸工具與核彈頭的數(shù)量和防御能力。滿分100份,包括武器效能、軍隊素質、軍隊設施與后勤保障、戰(zhàn)略機動能力等。(7)戰(zhàn)略意圖(8)貫徹國家戰(zhàn)略意志最高值為1最高值為11.國際貢獻能力的構成要素:基礎實力:經濟實力、金融實力、科技實力政策能力:財政實力、對外活動的積極性、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能力2.生存能力的構成要素:地理、人口、資源、經濟實力、防衛(wèi)實力、國民意志、友好同盟關系3.強制能力的構成要素:軍事實力、戰(zhàn)略物質和技術、經濟實力、外交能力(二)“綜合三元要素”國力學派(三)我國學者的觀點綜合國力構成包括1.地理環(huán)境、人口、自然資源、經濟、科技和國防實力、國民凝聚力在內的生存力;2.社會、經濟、科技、國防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能力;3.國家戰(zhàn)略目標、國家意志、政治制度、政府素質、調整改革能力在內的協(xié)同能力;上述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即是該國的綜合國力。第4節(jié)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國際級政治地理單元,主權國家是其基本要素和行為主體,主權國家之間的空間利益及其相互作用在國際政治學中稱為國際關系,在政治地理學中稱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或地緣政治格局。1、富國強兵是地緣政治關系中的第一要義。2、地緣政治中可以表現(xiàn)出明顯的邊際效應,3、地緣政治中沒有永恒不變的朋友,也沒有永恒不變的敵人。4、地緣政治的重點會隨著地緣經濟的重點和周邊國家關系的變化而轉移。5、追求大國的保護是小國在地緣政治格局中的本能反應。6、邊疆、邊界、領上在地緣政治中是重要因素。7、地緣政治格局的追求目標是地區(qū)的實力均衡。體現(xiàn)的規(guī)律第4節(jié)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中的基本特征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學說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一、歐洲的殖民擴張二、主權國家的產生與美洲殖民統(tǒng)治的崩潰三、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分割與控制四、當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第一階段:美蘇主導的兩極對抗格局2.第二階段:一強多極的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政治地理格局:是指主權國家之間的空間利益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即國際關系或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或地緣政治格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1.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前,沒有現(xiàn)代意義的主權國家更沒有現(xiàn)代意義的國際關系;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后,逐漸形成:2.始于歐洲的殖民擴張的主權國家體制的建立,發(fā)展完善于全球主要大國的演替以及世界其它國家的興起與參與;(一)歐洲的殖民擴張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首先使位于大西洋沿岸與地中海交匯處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了海外擴張。到1763年決定歐洲強國地位的“7年戰(zhàn)爭”結束,由歐洲主要海上大國推行的海外殖民活動持續(xù)了約200年。西班牙仍然維持著拉美的大片殖民地,葡萄牙和荷蘭分別占據了南美的巴西和亞洲的東印度群島,法國保留了馬達加斯加島、加勒比海幾個島嶼和印度的幾個據點,而英國控制了北美大陸和印度次大陸。這時的英國已經崛起為歐洲的一流海上強國。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1)歐洲的殖民擴張:西、葡至荷到英法,持續(xù)200年左右(2)主權國家的產生與美洲殖民統(tǒng)治的崩潰:英、法、美;(3)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分割與控制:英、法、美、日、沙俄、德;(4)當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一階段:美蘇主導的兩極對抗格局:社、資陣營地保政治對抗;“冷戰(zhàn)”形成;手段(軍備競賽、武力威脅);爭奪重點(歐洲大陸、亞洲邊緣地區(qū));第二階段:一強多極的多極化格局①中國的崛起②日本和亞太地區(qū)的迅速崛起③西歐的發(fā)展變化④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反霸斗爭⑤世界經濟的全球性互依和區(qū)域化、集團化⑥東歐巨變、蘇聯(lián)解體(二)主權國家的產生與美洲殖民統(tǒng)治的崩潰以美國1783年獨立為標志,到19世紀中葉,拉丁美洲殖民地幾乎全部擺脫歐洲殖民統(tǒng)治,建立了獨立的主權國家,歐洲在美洲的殖民統(tǒng)治崩潰了。美洲獨立國家的出現(xiàn),意味著歐洲商業(yè)時代的殖民主義的結束,進而標志著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一次進入全球性主權國家參與的運作時代;同時它也標志著工業(yè)時代的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開始。(三)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分割與控制帝國主義是指一國在本國領域之外違反當?shù)厝嗣竦囊庠付鴮ζ鋵嵭械目刂普?。從手段上看,它是強國對弱國的武裝侵略、經濟掠奪,或政治經濟及文化控制;從發(fā)展階段看,它是資本主義特殊歷史階段,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一個由帝國主義列強支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居于從屬地位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基本形成。英、美實現(xiàn)了對拉丁美洲的控制,美國在美洲確立了“門羅主義”原則;英、法、德、意、比還有后來的日、美開始了對中國及其周邊地區(qū)的爭奪,并在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劃分了勢力范圍。(四)當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20世紀初,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又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這一變化主要經過兩個階段。1.第一階段:美蘇主導的兩極對抗格局兩次世界大戰(zhàn)徹底摧毀了由帝國主義列強支配的殖民體系,形成了以美國和前蘇聯(lián)為首的兩極對抗格局。2.第二階段:一強多極的格局蘇聯(lián)解體后,兩極對抗格局亦隨之消除。兩極冷戰(zhàn)格局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一)以實力為基礎的國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演化的根本動因(二)國際關系核心行為覺得著全球政治格局運作的性質1.二戰(zhàn)前全球格局中的核心行為目標是擴張富于實體性的領土,主要對外手段是侵略戰(zhàn)爭或武力威脅,決定性因素是武裝力量。2.二戰(zhàn)后格局的核心行為國家主要對外手段也進一步向諸如貿易、跨國投資,還有外交談判等方面轉移,國家核心利益目標則進一步轉向謀求財富。20世紀70年代的國際政治組織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學說(一)基本理論:1.國家有機體學說:19世紀末拉采爾首先提出;瓦爾根堡1939年對這一學說作了進一步的發(fā)揮;2.生存空間論:“生存空間”——就是某一國民現(xiàn)在正在自下而上的某空間,就是將來活動要以它延長、擴大的空間。最先由拉采樂在《生存空間》一文中提出后經瑞典的哲倫和德國的豪斯霍費爾兩人進一步發(fā)揮而成。3.有機邊疆論(疆域有機說)4.成長尖端論:由拉采爾提出、豪斯霍費爾引入地緣政治學中的術語;5.馬漢的“海權論”;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學說6.麥金德的“心臟地帶”學說(1)將世界劃分為:A樞紐地區(qū)(“心臟地帶”):東歐平原——西伯利亞平原一帶;B內新月形地帶:德、奧、土、印、中及歐亞大陸邊緣的其它國家的地區(qū);C外新月形地帶:歐亞大陸陸地部分以外的大際及海島主要包括英、非洲、澳、日、美洲;(2)全球戰(zhàn)略名言:“誰統(tǒng)治東歐,誰就能主宰心臟地帶;誰統(tǒng)治心臟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島;誰統(tǒng)治世界島,誰就能主宰世界?!?.斯皮克曼的“陸緣”學說:8.柯恩的“多極世界”的模型:(1)將世界分成兩個等級類型區(qū):地緣戰(zhàn)略區(qū):世界性的地緣政治區(qū):區(qū)域性的;(2)1982年及1991年的兩次修改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學說

從本國利益出發(fā),把具體國家的安全和發(fā)展戰(zhàn)略放到全球背景中,從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從而形成了一門具有深遠影響的學科,即地緣政治學。一些有代表性的著名觀點被稱為“地緣戰(zhàn)略模式”。1.馬漢的“海權論”2.麥金德的“心臟地帶”學說3.斯皮克曼的“陸緣”學說4.柯恩的“多極世界”模型5.布熱津斯基的跨歐亞安全體系(一)馬漢的“海權論”馬漢,美國的海軍軍官、歷史學家。核心是:海上力量對一個國家的發(fā)展、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認為,任何一個國家或聯(lián)盟,如果充分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貿易和財富,從而控制全世界。海軍的機動性,可使英國和美國,比陸權國家更有優(yōu)勢。只有廣闊的陸上土地,并非為強大的國力;而與海軍配合,才可有軍事實力,而這實力就是海權。所謂海權是海軍、基地、安全航線的綜合,擁有海權,即可以海制陸。

評價未曾顧及到陸地交通的進展可以阻止海軍的進攻。飛機的使用,更使島國傳統(tǒng)的安全觀念產生了動搖,海軍作戰(zhàn)也越來越需要空中保障。陸權論

代表性人物: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HalfordJ.Mackinder)和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斯皮克曼(Prof.N.J.Spykman)主要觀點:1、認為世界上主要強國已控制了海洋,威脅英國海軍霸權之新興勁敵是橫跨歐亞大陸之陸權而非海權。2、歐亞非三洲聯(lián)合之大陸為一切大陸中人口最多,資源最豐,面積最大的陸塊,故為人類生活重心。該區(qū)遠隔海洋,有銅墻鐵壁之固,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