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第1章生物學——研究生命的科學1.認識生物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的生活要營養(yǎng)物質;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④生物能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⑤生物能長、發(fā)育和繁殖等。 目鏡2.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鏡頭 目鏡 鏡筒反光鏡
物鏡
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轉換器物鏡載物臺粗準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鏡筒細準焦螺旋——鏡筒升降幅度小
鏡臂 光圈壓片夾鏡柱轉換器——轉換不同的物鏡光圈——大光圈視野亮、小光圈視野暗
反光鏡鏡座光線→反光鏡→光圈→通光孔→標本→物鏡→鏡筒→目鏡→人眼3.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厘米處,略偏左。使鏡臂向后,鏡筒向前。安裝好目鏡和物鏡。(2)對光:轉→選→看→調2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選擇光圈和反光鏡。③選擇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同時睜開。視野。觀察:放→壓→降(側視)→看→升→調⑤將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使被觀察的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玻片的兩端用壓片夾壓住。⑥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從側面看著物鏡(防止物鏡將玻片標本壓碎,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⑦左眼向目鏡內看(右眼同時睜開,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至看到物像為止。再順時針或逆時針輕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⑧玻片的移動方向與圖像的移動方向相反:片向右移像往左,片向下移像往上。偏哪兒移哪兒清潔收鏡與光線強弱\視野明暗有關:反光鏡、遮光器(大小光圈)和鏡頭。注:①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顛倒、左右翻轉的倒像(p,d)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如:目鏡5×,物鏡40×,放大倍數(shù)為200)物像大小:長度——×放大倍數(shù);面積——×放大倍數(shù)的平方。1③目鏡無螺紋,物鏡有螺紋;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越近,說明放大倍數(shù)越高。物像大小低倍鏡小物像大小低倍鏡小高倍鏡大看到細胞數(shù)目多少視野亮度亮暗物鏡與玻片距離視野范圍遠 大近 ?、菀曇鞍担赫{節(jié)大光圈、凹面鏡。物像模糊,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⑥視野中污點:轉動目鏡或物鏡或移動玻片,污點隨哪個移動,則污點在哪個上面。⑦區(qū)分細胞和氣泡:氣泡在顯微鏡視野中為較黑、較寬邊緣的圓形或橢圓形,里面一片空白。用鑷子輕壓一下蓋玻片,氣泡會變形或移動。4.用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血涂片、有絲分裂裝片、葉片結構的切片)血涂片:能識別紅細胞(數(shù)量多,球形,紅色;有絲分裂裝片:能指出視野中的染色體(柱狀或桿狀,著色較深;(3)葉片結構的切片:說出葉片各部分的結構(1-8紅細胞血小板染色體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染色體白細胞染色質5.科學探究的意義和過程(1)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2)實驗組:接受變量處理;對照組:不接受變量處理。設置對照實驗時應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除實驗變量外,其他變量均相同。(3)實驗重復多次,目的是減少實驗誤差(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第二章生物與環(huán)境6.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中溫度、水分、空氣、光等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分為
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生物因素(其他生物)①陽光:萬物生長靠太陽,葵花朵朵向太陽;深秋(光照時間變短)菊花盛開;八月桂花盛開;熱帶雨林中植物和海洋中藻類植物層次分布。②空氣:夏天大雨造成土壤里水分過多而缺氧,蚯蚓爬到了地面;水澇地的植物萎蔫死亡(土壤里水分過多而缺氧,根細胞無法呼吸。③水分:魚兒離不開水;沙漠中仙人掌的葉成刺狀;沙棘植株矮小,根系發(fā)達。④土壤:鹽堿地植物種類單一;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⑤溫度:人間四月芳菲盡,ft寺桃花始盛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2初冬大雁往南方遷徙、南橘北梨、南桔北枳;菠蘿鳳梨芒果在南方生長;北極(溫度低)的極地狐耳朵小,有利于減少熱量的散失,非洲沙漠(溫度高的沙漠狐耳朵大,有利于及時散發(fā)體內的熱量;冬播小麥夏插秧;高ft植被的分布。(2)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①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形態(tài)上的適應有擬態(tài)、保護色等;結構上的適應如鳥的翼適于飛翔、魚的鰭適于游泳,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蛇蛙冬眠。②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牛產生糞便污染環(huán)境,影響牧草生長;蜣螂清除糞便,改良土壤;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樹林能保持水土、凈化空氣、減少噪音;不同的植被對空氣濕度的影響不同。7.生物之間復雜的關系(1)種內關系①種內互助:螞蟻、蜜蜂群體成員之間分工合作……②種內爭斗:植物種植過密反而減產(爭奪陽光、肥料、水等)……(2)種間關系①捕食:七星瓢蟲捕食蚜蟲;貓頭鷹捕捉老鼠;狼捕食羊、羊吃草……②競爭:稻田里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草盛豆苗??;草原上的兔子與牛羊……③寄生:菟絲子將細根伸入大豆的莖內吸收營養(yǎng);動物體內的血吸蟲……④互利共生:根瘤菌與豆科植物;挖蜜獾和找蜜鳥……第三章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圈8.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在一定區(qū)域內,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如一片森林、一條河流、一畦農田、一座城市、一汪池塘等。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生物成分 消費者:人和大多數(shù)動生態(tài)系統(tǒng) 分解者:細菌、真菌、蚯蚓、蜣螂等腐食性動物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指出圖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1)生產者(自養(yǎng)型生物:利用環(huán)境中為消費者、分解者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費者(異養(yǎng)型生物植物為食(利用現(xiàn)成的有機物。分解者(異養(yǎng)型生物機物,供綠色植物再利用。39.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森林草原海洋荒漠濕地統(tǒng)、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2)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范圍:大氣圈的下層、水圈、巖石圈的上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園。保護生物圈合理開發(fā)、重視再生動植物資源,嚴禁亂砍亂伐、濫捕亂獵。森林資源采育結活污水和垃圾。保護生物圈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第四章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12.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光能轉變成化學能氧氣的過程。光表達式:二氧化碳+水 葉綠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氧氣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機物(淀粉)、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光照; 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3)二氧化碳、氧氣從氣孔進出,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導管輸送到葉葉制造的有機養(yǎng)料(淀粉)由篩管(4)綠色植物含葉綠體的器官在光下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其中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體中含葉綠素,它使葉片呈現(xiàn)綠色,作用是吸收光能。(5)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驟:
葉綠體二氧化碳 氧氣水 淀粉①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讓葉片內的淀粉運走或耗盡。3~4光目的:葉片的遮光部分和曝光部分形成對照。實驗變量:光照的有無。4③摘下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酒精作用:溶解葉綠素。葉片變?yōu)辄S白色。④用清水漂洗葉片,放入培養(yǎng)皿中,向葉片上滴加碘酒(棕色液體b不變藍呈黃白色c變藍色。光合作用條件是光照淀粉)(6)恩吉爾曼的實驗:好氧細菌集中在水綿的螺旋式帶狀葉綠體周圍,證明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7)水棉的葉綠體的形狀是帶形、螺旋狀(8)實驗:探究光合作用的場所①材料:銀邊天竺葵的綠色和白色部分或青菜的不同部位。a不變藍呈黃白色c變藍色。③結論: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注:實驗變量:葉綠體的有無;銀邊天竺葵的綠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形成對照。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光照,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溫室大棚內,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強度,增加產量。綠色植物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自身生長需要,而且儲藏在植物體根的結構及功能根尖的結構包括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四部分。(1)根冠:保護生長點;分生區(qū)(細胞呈正方形: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
成熟區(qū)伸長區(qū)(細胞呈長方形: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使根尖伸長;
伸長區(qū)成熟區(qū):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植物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是根尖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注:幼苗移栽時帶土的原因:保護幼根,利于成活。16.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
分生區(qū)根冠(1)實驗:植物在土壤浸出液和無土栽培培養(yǎng)液中能夠正常生長,在蒸餾水中不靠肥當家;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其中的肥指的是無機鹽。(2)植物生長需求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3)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qū),有大量的根毛。(4)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是導管(從根系向上運輸;運輸有機物的通道是篩管(從幼嫩的莖、葉向下運輸。濃鹽水水分根內部溶液
清水水分根內部溶液
濃糖水中 清水中(5)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水分總是由濃度低的溶液向濃度高的溶液移動。5①植物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糖腌黃瓜變軟)②植物細胞液濃度大于吸水(癟菜葉遇水堅挺(6)濃鹽水中蘿卜條細胞失水,變軟,長度變短;清水中蘿卜條細胞吸水,變硬,長度變長。(7)一般情況下,根毛細胞內溶液的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毛細胞吸水。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根毛細胞→表皮以內的細胞→導管→莖、葉①.鹽堿地植物不易成活: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根毛細胞吸水。②.土壤(缺氧力減弱。液濃度,從而導致細胞失水,萎蔫甚至死亡。應立即澆水稀釋。第五章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17.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蛋白質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維持正常生長發(fā)育,可分解供能糖類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也是細胞的構成成分脂肪作為備用能源物質貯存,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保持體溫水 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最多,溶解和運輸物質,調節(jié)體溫(1)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蛋白質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維持正常生長發(fā)育,可分解供能糖類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也是細胞的構成成分脂肪作為備用能源物質貯存,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保持體溫水 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最多,溶解和運輸物質,調節(jié)體溫(2)無機鹽和維生素缺乏癥缺鐵缺缺鐵缺缺缺鋅貧血佝僂病、地方性甲狀腺腫生長發(fā)育不良缺維生素A缺B缺維生素C缺D1夜盲癥軟骨病18.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肝臟、唾液腺、胃腺、胰腺、腸腺。(胃位于左上腹部,肝臟位于右上腹部,最大消化腺)口腔→牙齒咀嚼、舌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混合。食管→食物通道。(咽是食物和氣體共同的通道)口腔→牙齒咀嚼、舌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混合。食管→食物通道。(咽是食物和氣體共同的通道)胃—→暫時貯存食物,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小腸→細而長,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腸,肝臟分泌的膽汁與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大腸→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初步消化成麥芽糖。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質。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多種消化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多種消化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619.鑒定食物成分的方法糖類 向饅頭或面包碎屑上滴碘酒,變藍色蛋白質向雞蛋清中加入開水,出現(xiàn)白色絮狀物脂肪 將花生種子在白紙上擠壓,留下油斑20.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的構成
淀粉遇碘酒會變成色蛋白質遇高溫會凝固營養(yǎng)成分全面(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等,比例適當,注意熱量的合理分生素、無機鹽,還有纖維素。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多樣、葷素搭配、粗細糧結合、饑飽適當。2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最終消化產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咀嚼米飯或饅頭時感覺到有甜味,是因為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成麥芽糖。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不需消化,直接吸收。營養(yǎng)物質起始消化部位最終消化部位最終消化產物糖類口腔(初步消化成麥芽糖)小腸葡萄糖蛋白質胃小腸氨基酸脂肪小腸小腸甘油和脂肪酸(3)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營養(yǎng)成分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的過程。①口腔、咽、食道:基本無吸收作用;②胃: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酒精;③小腸:吸收所有營養(yǎng)物質;④大腸:吸收少量無機鹽、水和部分維生素。(4)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點:①小腸很長,延長消化吸收的時間;②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絨毛,增大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積;③小腸絨毛壁為一層上皮細胞,內有豐富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利于吸收營養(yǎng);④消化液種類多(膽汁、胰液、腸液一起進入小腸,共同對食物進行消化。皺襞 絨毛722.探究發(fā)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 唾液淀粉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饅頭中的淀粉
麥芽糖解釋唾液淀粉酶在適宜條件下將淀粉消化成麥芽糖解釋唾液淀粉酶在適宜條件下將淀粉消化成麥芽糖試管12加入等量的物質清水+淀粉糊唾液+淀粉糊37℃10變藍不變藍第六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23.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捕食的關系。綠色植物→植食性動物→小型肉食性動物→大型肉食性動物……①食物鏈通常從(生產者2物(消費者;位于食物鏈其他環(huán)節(jié)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動物(消費者。成分。食物網(wǎng):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在一起,形成復雜營養(yǎng)關系的網(wǎng)狀結構。在生產者到(最高營養(yǎng)級動物一條完整的食物鏈。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流動。①能量最初來源為太陽能,物質最初來源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②能量流動規(guī)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再流向肉食性動物。端,生物體的數(shù)量愈少,儲存的能量也愈少。24.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A→B→C→D8金屬含量最高的是生物D。第七章能量的釋放與呼吸25.呼吸作用(1)概念:在線粒體中,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2)表達式:有機物 + 氧氣 線粒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實驗: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釋放能量。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A袋使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植物呼吸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
B瓶蠟燭火焰熄滅說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部位 含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的活細胞場所 葉綠體 線粒體條件 在光照下才能進行 有光、無光均可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 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釋放能量,光能→有機物中化學能 有機物中化學能→ATP和熱能注:一般情況下,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是比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多,積累的有機物供給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新疆地區(qū)由于夏天白晝長,氣溫高,光合作用強;夜間短,氣溫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植物體內有機物的積累。所以新疆地區(qū)的瓜果特別香甜。注:植物體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的所有生活著的部位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如:耕地松土、及時排澇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26.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氣體進出的通道)①鼻—鼻粘膜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范本無線覆蓋
- 俱樂部充值會員合同范本
- 果園土地流轉合同范本
- 私人間清賬合同范本
- 桌椅轉讓托管合同范本
- 學習雷鋒好榜樣
- 202520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解除與訴訟時效
- 2025園林景觀建設合同范本
- 畢業(yè)答辯新擬態(tài)風模板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練習題一
- 蜜雪冰城員工管理制度
- (高清版)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 第一冊 土建工程
- 2024年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消化內鏡進修總結匯報
-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
- 江蘇省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市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數(shù)學期中試題
- MOOC 敦煌文學藝術-浙江師范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MOOC 大地測量學基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運輸安保工作方案
-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