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16病毒學概論(Virology)_第1頁
微生物學:16病毒學概論(Virology)_第2頁
微生物學:16病毒學概論(Virology)_第3頁
微生物學:16病毒學概論(Virology)_第4頁
微生物學:16病毒學概論(Virology)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毒學概論(Virology)病毒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1886年Mayer證實了煙草花葉病的傳染性1892年Iwanowaski證實其病原是一種新的病原因子。1896年Beigerink給這種病原起拉丁名叫virus。概述病毒(virus)的基本特征◆病毒體積微小,能通過濾菌器◆結構簡單,只有一種核酸(DNA/RNA)◆嚴格的活細胞內寄生

◆以核酸復制的方式進行增殖病毒是最微小的、結構最簡單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發(fā)病率高流行面廣致病性強特效藥少預防是方向病毒性疾病的特點3.病毒在醫(yī)學上的重要性◆病毒可引起多種感染性疾病◆病毒還與某些腫瘤的發(fā)生有關◆病毒可作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工程中研究工具病毒的基本性狀

病毒體(virion):是指結構完整,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1.病毒大小2.病毒形態(tài)(123)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tài)測量病毒大小的單位:nm多樣,多數(shù)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球形病毒桿狀病毒病毒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病毒體的結構由內向外依此由

核酸,衣殼,包膜組成

裸露病毒核酸+衣殼有膜病毒核酸+衣殼+包膜

病毒的基本結構---核衣殼

(核酸+衣殼)

(一)核衣殼(nucleocapsid)1.核酸

是病毒體的核心部分,構成病毒基因組,其化學成分為DNA或RNA,單鏈或雙鏈,環(huán)型或線型,一種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

.

功能:

1)構成病毒基因組,主導病毒的遺傳變異,為病毒增殖、

遺傳和變異提供遺傳信息

2)決定病毒的感染性

3)決定病毒的增殖2.衣殼(capsid)包繞在核酸外的一層蛋白質外殼衣殼---

殼粒

---多肽分子

(形態(tài)亞單位)(結構亞單位)

1)對稱型

螺旋對稱型20面體對稱型復合對稱型殼粒數(shù)目排列20面體對稱型復合對稱型螺旋對稱型2)衣殼功能◆保護病毒核酸◆衣殼具有粘附作用,與病毒致病有關◆具有免疫原性(二)包膜(envelope)1.化學成分和來源包膜是病毒在成熟過程中,病毒核衣殼穿過宿主細胞以出芽方式向細胞外釋放時獲得的.

類脂+蛋白

類脂:來源于宿主的細胞膜或核膜.蛋白質:病毒基因編碼的產(chǎn)物,鑲嵌于類脂層中,呈釘狀突起,稱為包膜子?;虼掏唬╯pike).(2)包膜的特性◆對脂溶劑敏感◆與致病性有關◆刺突具有免疫原性包膜刺突可與靶細胞表面相應受體結合◆維護病毒體結構的完整性,保護核衣殼

(三)病毒的分類1.病毒分類的原則◆按核酸類型◆病毒體的形狀和大小◆按有無包膜◆病毒體的形態(tài)結構2.常用的分類方式:*核酸類型

DNA病毒

RNA病毒逆轉錄病毒*臨床類型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肝炎病毒、蟲媒病毒、性傳播病毒。三.病毒的增殖吸附和穿入

吸附

:病毒表面結構和與靶細胞膜特異受體結合

穿入

:膜融合—有膜病毒胞飲—無膜病毒

直接穿入—噬菌體

2.脫殼病毒在細胞內必須脫去衣殼,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細胞中發(fā)揮指令作用

dsDNA病毒的生物合成過程3.生物合成

早期蛋白(功能蛋白):具有核酸多聚酶的活性,用于合成子代DNA分子;阻斷細胞生物合成,封閉正常細胞代謝

晚期蛋白(結構蛋白):組成病毒的衣殼蛋白和包膜刺突。

4.組裝與釋放病毒釋放

裸露病毒——溶解釋放有膜病毒——芽生釋放組裝:DNA-V多數(shù)在核內裝配(痘病毒除外)

RNA-V多數(shù)在細胞質內裝配

四.病毒的異常增殖和干擾現(xiàn)象

1、病毒的異常增殖

*頓挫感染

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如細胞不能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合成病毒成分,但不能組裝和釋放出完整的子代病毒,稱為頓挫感染。

*缺陷病毒

因病毒基因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點改變,不能復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稱為缺陷病毒。2、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interference)

兩種病毒同時或短時間內先后感染同一細胞時,可發(fā)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xiàn)象,稱為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

。干擾現(xiàn)象的意義:*能使感染終止,阻止、中斷發(fā)病,構成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使用疫苗預防病毒性疾病時,也可因為疫苗病毒間的干擾而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應注意合理使用。五.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的滅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稱為滅活。

1.物理因素:溫度、PH、射線

2.化學因素:病毒對化學因素的抵抗力較細菌強脂溶劑、酚類、醛類、氧化劑、鹵素

3.抗生素、中草藥思考題病毒的特點?病毒的結構組成及功能?病毒的增殖過程?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病毒的感染

一、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一)水平傳播

病毒在人群個體之間的傳播,稱為水平傳播,也包括動物-人之間的傳播。常見途徑有:

呼吸道傳播: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消化道傳播:甲型肝炎病毒等

血液傳播:HBV、HIV等

接觸傳播:疣病毒

蟲媒傳播:乙型腦炎病毒動物咬傷:狂犬病病毒

(二)垂直傳播(verticalinfection)病毒直接由親代傳給子代的傳播方式

------稱為垂直傳播。通過胎盤由母親傳給胎兒: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

HBV、HIV等分娩時經(jīng)產(chǎn)道感染新生兒:上述病毒均可,HSV-2其他:產(chǎn)后哺乳和密切接觸(CMV、HBV等)

二、病毒感染類型(1)據(jù)病變部位分:局部感染,如流感病毒全身感染,如肝炎病毒(2)根據(jù)臨床癥狀的有無分為:沒有臨床表現(xiàn)可向外播散病毒機體可獲得特異性免疫病毒性傳染病隱性感染顯性感染(3)根據(jù)病毒在機體內滯留時間長短分為:◆急性病毒感染◆持續(xù)性病毒感染

——病毒可在機體內持續(xù)數(shù)月至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沙霈F(xiàn)癥狀,也可不出現(xiàn)癥狀,長期帶病毒,引起慢性進行性疾病,并可成為重要的傳染源。持續(xù)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發(fā)病毒感染。慢性感染

:顯性或隱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而是持續(xù)存在于體內,疾病進展緩慢,慢性進行性或反復遷延,病程可長達數(shù)月、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病毒長期存在于體內,機體長期間隙排毒,如乙型肝炎。

潛伏感染(latentinfection):某些病毒在顯性或隱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細胞內,有的病毒可長期潛伏于某種組織器官內而不復制,與機體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此時無任何臨床癥狀,機體通常也不排出病毒.當機體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如冷熱、勞累、感染、輻射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潛伏的病毒被激活而重新活化增殖是疾病復發(fā)。

HSV-1原發(fā)性口腔炎病毒在三叉神經(jīng)節(jié)中潛伏唇皰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兒童水痘脊髓后根神經(jīng)節(jié)中潛伏帶狀皰疹慢發(fā)病毒感染:

病毒進入機體后在體內緩慢增殖,潛伏期很長,可達數(shù)月、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出現(xiàn)癥狀后呈進行性加重,最終導致患者死亡,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過程,如HIV感染,多發(fā)性硬化癥、朊粒感染等。麻疹病毒引起的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也有學者命名為急性病毒感染的遲發(fā)并發(fā)癥)三、病毒與腫瘤病毒感染腫瘤人乳頭瘤病毒乳頭瘤人類嗜T細胞病毒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與腫瘤發(fā)生密切相關乙型肝炎病毒肝癌

EB病毒鼻咽癌四、病毒的致病機制(一)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殺細胞效應其機制為:

◆抑制宿主細胞代謝,阻斷細胞大分子合成;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破壞宿主細胞溶酶體;

◆損傷細胞器。

2.穩(wěn)定狀態(tài)感染

某些病毒進入細胞后能夠復制,卻不引起細胞裂解、死亡,多見于有包膜病毒,感染后常導致宿主細胞膜發(fā)生改變:

◆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

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后,細胞膜性質發(fā)生改變,從而使細胞之間發(fā)生融合,如感染細胞與鄰近細胞融合,則有利于病毒擴散?!艏毎こ霈F(xiàn)新抗原

多余的病毒結構蛋白鑲嵌在靶細胞膜表面靶細胞隱蔽抗原的暴露靶細胞表面抗原被修飾

意義:免疫病理損傷;診斷意義

3.包涵體(inclusionbody,IB)形成

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后,在宿主細胞內可出現(xiàn)大小和數(shù)量不等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經(jīng)染色后在普通光鏡下可見,稱為包涵體。因病毒種類不同,包涵體特點也不同,有的在胞質內,有的在核內,或胞質胞核同時存在,嗜酸性或嗜堿性。如狂犬病病毒包涵體--內基小體。本質:病毒顆粒聚集而成,或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跡(未裝配的病毒成分組成);病毒增殖留下的細胞反應痕跡。意義:鑒別病毒;診斷意義,病毒增殖的指標,有包涵體則有病毒感染。

4.整合感染與細胞轉化

某些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病毒的核酸可以插入到宿主細胞染色體DNA中,稱為整合。整合可使細胞遺傳性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細胞轉化,促進細胞增殖,失去細胞間接觸性抑制,與病毒的致腫瘤作用有關。如HPV、HBV、EB-V等。FigCulturedratpancreaticcellsandtransformedcells.

5.細胞凋亡

是一種由細胞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屬正常的生物學現(xiàn)象。某些病毒感染可誘發(fā)細胞凋亡,如HIV、HPV等感染細胞后,通過信號轉導作用,激活細胞凋亡基因,誘發(fā)細胞凋亡。(二)免疫病理

1、體液免疫病理作用:II、III型超敏反應

2、細胞免疫病理作用:IV型超敏反應

3、自身免疫反應:

病毒感染---自身抗原暴露或細胞表面抗原性質改變

4、病毒感染對免疫系統(tǒng)的直接損傷或抑制:

HIV.麻疹V五.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P2271、標本的采集與送檢

2.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動物接種雞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