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_第1頁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_第2頁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_第3頁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_第4頁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一、病毒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它的結構非常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附著

→注入遺傳物質→復制→釋放),一旦離開活細胞,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2動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葉病毒)、細菌3、疾病流感狂犬病

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

途徑空氣飛沫動物咬傷

預防流感疫苗破傷風疫苗狂犬病毒脊髓灰質炎(小兒 脊髓灰質炎病毒麻痹癥)

空氣

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

空氣

腮腺炎疫苗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免疫

血液傳播禽流感水痘

系統(tǒng)缺陷)甲型流感病毒水痘病毒

母子傳播空氣飛沫空氣飛沫

禽流感疫苗4、預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斷傳播途徑(2)、注射疫苗(3)、注意衛(wèi)生(4)、鍛煉身體5、病毒的用處:好處:疫苗-利用病毒制造 碎色病毒--培育帶白邊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壞處:病毒使人產生疾病二、細菌1、細菌無處不在:空氣中、水中、土壤以及動植物的身體內,它們無處不在。細菌按形態(tài)分為三種,分別是球菌、桿菌、螺旋菌。2、細菌是一類單細胞的生物,個體微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3、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好處:(1)食品發(fā)酵:醋酸菌→陳醋 棒狀桿菌→味精 乳酸菌→泡菜、脫脂乳(2)生物制藥 胰島素→治療糖尿?。?)生產沼氣 甲烷細菌(4)增加土壤肥力

根瘤菌壞處:肺炎雙球菌使人生病,細菌使食物腐敗變餿4、細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huán)起著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利用 (腐爛、分解)

動植物 動植物遺體5、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20

分鐘細菌就能分裂一次,細菌的生殖速度是相當快的

。1

2,2變

4,4

8......一直分裂下去,一晝夜可以分裂72

次,就能獲得47

萬億億個后代;36

個小時可分裂

108

次,產生的全部菌體將能鋪滿地球一尺多厚。6、在廣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雞或魚內臟埋在其中,一段時間后內臟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細菌把內臟腐爛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無機鹽。三、饅頭發(fā)霉了1、食物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下容易發(fā)霉(霉菌)。序號1234

環(huán)境溫暖(陽臺)、潮濕(滴水)溫暖(陽臺)、干燥(烘干)低溫(冰箱)、潮濕(滴水)低溫(冰箱)、干燥(烘干)

發(fā)霉情況發(fā)霉發(fā)霉最早,面積大發(fā)霉面積適中發(fā)霉面積適中發(fā)霉發(fā)霉晚,面積小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發(fā)霉的霉菌,用來發(fā)酵的酵母菌(面包、腐爛水果散發(fā)的酒香),味道鮮美的蘑菇,都屬于真菌。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又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3、真菌與人類的關系:(1)生產藥品,青霉素、紅霉素制造抗生素、。(2)生產食品,例如腐乳、醬油、葡萄酒、面包。(3)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使食品和衣服發(fā)霉。4、防止食物發(fā)霉的方法:高溫消毒、真空包裝、冷藏或冷凍法、放干燥劑5、防止衣物發(fā)霉的方法:勤洗勤曬、干燥通風、真空包裝四、食用菌1、有的蘑菇有毒,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采集時要用鑷子將采集的蘑菇及時裝入塑料袋中,采集完及時洗手。不要食用采集的蘑菇,以免中毒。2、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紙上,輕輕敲一敲,發(fā)現:會有許多小黑點掉下來,生有孢子的結構是菌褶。3、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絲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的.4、食用菌:金針菇、平菇、香菇、雙孢蘑菇、銀耳、靈芝、猴頭菇、木耳5、怎樣識別有毒蘑菇:一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采摘后易變色。二看形狀。無毒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

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桿上有菌輪,菌托桿細長或粗長,易折斷。三看分泌物。將采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后在空氣中易變色。四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1、像蠟燭熔化、紙折疊、鐵熔化,這樣僅僅

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像蠟燭、木頭燃燒這樣的,不僅是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還產生新物質。2、形態(tài)變化:捏橡皮泥、彎折鐵絲、打碎玻璃、冰融化、布制作衣服、折疊紙玩具產生新物質:雞蛋在醋中產生氣泡、劃火柴、紙燃燒、鐵生銹3

六、食鹽和水泥1、像食鹽、白糖、等物質,溶于水中之后,通過蒸發(fā),使其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的變化,叫可逆的變化。水泥和水攪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

不能恢復原來狀態(tài)。水泥的這種變化叫做不可逆的變化。2、 食鹽 水泥加熱 恢復 加水 加熱 加水粉碎食鹽水 水泥凝固(水泥塊)3、生活中的可逆變化:玻璃的變化、水的三態(tài)(水變冰、冰變水、水變水蒸氣、水蒸氣變水、冰變水蒸氣、水蒸氣變冰)變化、金銀首飾4、生活中的不可逆變化:樹-椅子、種子發(fā)芽、花生-花生油、土壤-磚、西瓜-西瓜汁5、物質變化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廢品(不可逆變化)、森林大火(不可逆)、廢水(不可逆)

七、鐵生銹1、鐵銹是產生的新物質 從顏色(棕紅色)、形狀(易折斷)、磁性(無)、導電性(無)2、鐵釘生銹的條件:空氣與水同時存在(空氣與水的交接處)、酸、堿、鹽加重生銹。3、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銹,人們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噴漆、加瓷、鍍金屬(鉻)等。鐵生銹的害處:浪費資源、引發(fā)事故、引發(fā)疾病

八、牛奶的變化1、牛奶(四分之一)+醋=混合物凝集現象 不能同食(空腹不能喝飲料)牛奶(四分之一)+啤酒=絮狀 不能同食

(喝酒前后不能喝牛奶)牛奶(四分之一)+食鹽=沒有變化牛奶(四分之一)+檸檬汁=沉淀生成(形態(tài)變、產生新物質) 不能同食(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飲料)3、牛奶的營養(yǎng):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1)不宜空腹喝牛奶(2)不能和酸性食物同食(3)不宜放置時間過長(4)晚上喝比早上喝好(5)注意保質期4、過期牛奶利用:擦皮鞋、擦拭地板、除去衣服上的墨跡、美容護膚、澆花、擦拭皮制家具

……實驗名稱:牛奶的變化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實驗步驟: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實驗結論:牛奶(四分之一)+醋=混合物凝集現象牛奶(四分之一)+啤酒=絮狀牛奶(四分之一)+食鹽=沒有變化牛奶(四分之一)+檸檬汁=沉淀生成三單元、物體的運動九、靜止和運動1、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是指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來說,它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若物體相對運動靜止的。2、要想描述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必須

先確定一個物體作標準,這個被選定的物體叫參照物。3、從宏觀上講,自然界一切物體每時每刻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4、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此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不改變,此物體是靜止的;十、距離和時間1、距離=速度×時間2、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從位置、方向、和快慢三方面3

比較沿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時間內,距離遠,速度快;距離近,速度慢。相同距離內,時間少,速度快;

時間多,速度慢。4、騎自行車速度

20

千米/小時,汽車的速度110

千米/小時,飛機的速度

1000

千米/小時,子彈的速度

3000

千米/小時十一、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1、物體具有保持它原來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屬性,這種屬性稱為慣性。2、所有物體都具有慣性。3、運動的小車遇到障礙物時,車上的木塊會前運動4、汽車突然開動,乘客向后傾汽車突然剎車,乘客向前傾左拐彎,乘客向右傾右拐彎,乘客向左傾5、當我們把盛滿水的盆沿水平方向快速移動的時候,水不容易潑出去,水受到盆壁的阻力。1、物體的運動方式主要有移動、轉動、滾動、擺動等。各種運動方式這間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

相互聯系的。

一個復雜的運動可能包含多種簡單的運動。

運動方式移動轉動

特點直線運動圍繞中心點做圓周運動

運動軌跡

物體滾動 滾動=移動+轉動 擺動 不固定點做來回往復運動

鐘擺、雨刷2、鋸木頭:振動+移動 風扇:轉動+擺動蹺蹺板:移動+擺動 火車:移動+滾動直升飛機:移動+轉動十三、動物的運動1、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動物的運動方式是多樣的,動物的運動方式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2、動物在水中適應環(huán)境運動方式是游泳(魚),在陸地上適應環(huán)境運動方式是爬行(蛇、蜥蜴)、行走(人)、奔跑(豹子)、跳躍(袋鼠、兔子),在空中適應環(huán)境運動方式是飛行(鳥)。器官鋼毛。4、馬是四肢運動的動物,四肢的常規(guī)運動方式是對角線換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環(huán)。5

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十四、白天與黑夜1、17

世紀,古希臘學者托勒密認為:地球處在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而太陽、月亮等天體圍繞地球運動,所以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被稱為地心說。2、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叫日心說又稱太陽中心說。

哥白尼所著的《

天體運行論》的主要內容是:1、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都在圓形軌道上均勻圍繞太陽運行。2、月亮是地球的衛(wèi)星,沿圓形軌道每個月繞地球旋轉一周。3、地球每天自西向東自轉一周,因此出現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現象。3、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不停的旋轉著,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4、根據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都隨時間的推移出現東升西落現象,可以知道地球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十五、晝夜與生物1、晝夜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動植物因此出現了規(guī)律性的變化。2、植物科學家林勒阿斯對植物進行觀察,發(fā)現不同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相同的,編制了一個花鐘。3、受天氣影響,各種花開放的時間可能會發(fā)生變化。睡蓮白天開,曇花晚上開。4、喜鵲、燕子、蝴蝶、蜜蜂等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夜幕降臨就回巢穴棲息,它們被稱為晝行性動物。蝙蝠、貓頭鷹、蟋蟀等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夜幕降臨就回巢穴棲息,它們被稱為晝行性動物。它們都是根據光照持續(xù)時間長短來安排活動、休息、生殖??茖W家通過改變光照與黑暗的時間來改變動物的行為。晝行性在明亮環(huán)境

15

分鐘,它們活躍。明亮燈照夜行性動物,很快睡眠。養(yǎng)雞場制造人工白晝提高產蛋數量。十六、四季更替1、地球圍繞太陽轉動。地球的運動叫地球的公轉。地球的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變。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稱為地球的公轉周期。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四季變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動)。2、當地球公轉時,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不斷移動形成四季3、我國勞動人民根據經驗,把四季分成了24

節(jié)氣,并編寫了節(jié)氣歌。4、我們根據氣溫、晝夜長短來判斷四季。5、四季中,白天的時間不斷變化,在我國,白天最短是冬至,白天最長是夏至。

十七、彎彎的月亮1、月亮有時圓,有時缺。人們所看到的月亮表面發(fā)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2、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它自西向東圍繞地球公轉,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農歷的一個月,月球本身并不發(fā)光,靠反射太陽光才發(fā)亮,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同時,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轉。因此,月球3、月相:月相規(guī)律:上半月亮面在右側,面積越來越大。下半月亮面在左側,面積越來越小。十八、日食和月食1、日食:

三球一線,月球在中間2、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在月影中,月球擋住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日食發(fā)生時,太陽被遮住的部分總是從西開始,向東邊移動,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這個天體就是地球。3、日食總是發(fā)生在農歷的初一前后。日食類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環(huán)食4、月食:

三球一線,地球在中間3、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月食發(fā)生時總是月亮的東邊

先虧,西邊結束。這說明月亮的運動方向是

自東向西。4、月食總是發(fā)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后,月食的類型:月全食、月偏食5、

B

A

BA

為日全食;移動到

B

時為日偏食 ;移動到

C

時為日環(huán)食6、紅月亮是因為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太陽光被地球全部擋住,但地球的大氣層仍然折射了一部分太陽光,因此會出現“紅月亮”。十九、登上月球1、月球是個球體,月球是一個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的距離約38.4

萬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約

49

個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部分是看上去是平原,看上去陰暗

120

以上,背太陽的一面溫度可達-180

度一下。月球上沒有空氣、液態(tài)水,也沒有生物。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

1/6。2、1961

年,美國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為登月第一人。伽利略開創(chuàng)了人類對月球的科學探索的先河。3、中國的探月計劃稱為嫦娥工程,耗時

20

年。2007

年我國發(fā)射繞月探測衛(wèi)星“嫦娥一號”4、假如我們去月球旅行,應該作哪些準備:液態(tài)水、壓縮食物、燃料、氧氣、太空服等第五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二十蚯蚓找家

1、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

2、各種生物都必須生活在適宜的環(huán)境里,所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植物,動植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存。3、熱帶雨林(高溫多雨);沙漠(干旱):駱駝、仙人掌南北極(寒冷):北極熊、企鵝4、、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

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極,鯊魚生活在水中,駱駝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熱帶雨林。5、生長于沙漠中的仙人掌,葉子是刺,以減少水分蒸發(fā)。6、在我國北方:蘋果、小麥;在南方:柑橘、水稻;說明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植物,植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存。7、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動物的生存,動物的數量變化也會影響環(huán)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生物的結構特征也 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適應環(huán)境。不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生物將會被淘汰。二十一、變色龍1、動物保護自己的本領有保護色、警戒色、擬態(tài)。2、保護色:生物的體色與周圍的環(huán)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隱蔽自己。有些動物,如變色龍,能改變身體的顏色,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螳螂,枝葉上綠色,枝干上褐色。青蛙綠草叢中是綠色,泥石和枯草堆是土褐色。海參、石斑魚、比目魚、斑馬3、警戒色:毒箭蛙用鮮艷的顏色來警告捕食者不要吃它如:刺蛾毛蟲、獵蝽、飛蛾4、擬態(tài):枯葉蝶借助與枯葉相似的外表保護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襲,這是一種生物對另一種生物形態(tài)的模擬。5、如:竹節(jié)蟲(竹枝) 尺蠖(樹枝)

無毒蛇有有毒蛇的鮮艷體色6、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保護方法):放毒汁(眼鏡蛇);放電(電鰩、電鰻、水母);放毒氣(黃鼠狼);噴墨汁(章魚);斷肢殘體(壁虎、螃蟹、水星);甲、殼、刺(烏龜、貝殼、刺猬、);假死;7、我解放軍反恐部隊到東北深山老林執(zhí)行任務,當時白雪皚皚,為了不讓敵對分子過早發(fā)現,解放軍應穿的服裝棉衣外面加白色的斗篷。(保護色)二十二植物向哪里生長1、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統(tǒng)稱植物的向性運動。實驗名稱:植物的向光性實驗。

玉米粒的根向下2、向日葵的“頭”會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轉動,這種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長彎曲現象叫向光性。3、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的現象稱為向地性(地球引力)。植物的根還有幾種生長反應:向著有肥的地方生長,即向肥性;在干旱土壤中根也會向有水處生長,即向水性。4、把兩盆花向不同的地方傾斜,過一段時間觀察到:植物的莖和葉向上生長,根向下生長。二十三、密切聯系的生物界1、人們把動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食物鏈。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了食物網。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構成了生物界。2、每條食物鏈的源頭都在植物,終點在兇猛的肉食動物,食物鏈的箭頭指向獵食者,一條完整的食物鏈至少由三種生物組成。3、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消費者。

植物在食物鏈中稱作生產者,動物在食物鏈中稱作消費者。4、如果不采用農藥滅蟲,怎樣防止植物遭受蟲害?答:用生物防治的辦法防治蟲害是最好的.具體措施有:1.應用天敵2.

燈光法

3.轉基因作物

4.焚燒、松土(

1)用可寄生在害蟲體內的天敵(細菌和病毒),當然這些天敵對人必須無害.(2)從藥用植物體內提取一些天然殺蟲物質,既能殺蟲又對人無害.(

3)養(yǎng)些捕食害蟲的動物去消滅害蟲5、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無法避免成為

食物鏈的成員。生物之間通過食物來達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作用。6、用食物鏈表示出青蛙、草、蛇、蝗蟲、鷹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食物鏈:草-蝗蟲-青蛙-蛇-鷹二十四、珍稀動植物1、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我國四川省西北部、甘肅省。2、、我國是世界上動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水杉、銀杏等大量珍稀物種在我國都能見到,我國保護珍稀動植物的措施主要有制定,等。3、朱鹮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禽類,已經瀕臨滅絕,被列入“國際保護鳥”。揚子鱷是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少數地區(qū),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恐龍的后代,是研究中生代爬行動物的“活標本”。金花茶被譽為“茶花皇后”。銀杉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珙桐被譽為“中國鴿子樹”4、野生動植物滅絕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棲息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人為原因(濫捕亂殺、濫砍濫伐)、自身原因(適者生存);5、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措施有:法律《野生動物保護法》、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人工養(yǎng)殖動植物、宣傳教育、利用先進科技克隆。二十五、生物的啟示1、人們根據蔥葉的結構特性,設計、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這就是仿生。仿生的過程是:發(fā)現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檢測--—開發(fā)產品。2、蛋殼 薄殼建筑蔥葉 電線桿承重能力強茅草 邊緣有齒 鋸子人的靈活機械運動 機器人蝙蝠 超聲波 雷達海鷗 滑翔機1、下列關于物體慣性的說法,(

A、

B、不受力的物體有慣性,受力的物體沒有慣性C、

D、

2、一列由西向東行駛的列車,經過某一電線桿時,一乘客從窗口放下一小石塊,讓其自由下落,其( A、石塊正好落在電線桿旁邊 B、石塊將落在電線桿的東邊C、石塊將落在電線桿的西邊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3、有關參照物的說法,( A、

B、

C、

4、兩只輪船順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選 A、甲船 B、乙船 C、一定運動 5、下列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是( )。A、紙燃燒 B、光合作用 C、面塑6、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腐生細菌 C、病毒7、下列有關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細菌都能使動植物或人產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B、細菌中,少數種類有害,多數種類對人類來說是有益的C、腐生細菌能毀壞食物,因此它是有害無益的8、將糧食堆放在( A、較低溫度的干燥環(huán)境 B、較高溫度的潮濕環(huán)境

9、腐爛的水果散發(fā)出的酒香是( A、青霉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10、下列變化中,既有形態(tài)改變,又有新物質產生的是( A、金屬熱脹冷縮 B、煤炭燃燒 C、紙折疊11、產生月食的原因是(

A、月亮被黑云擋住

B、月亮被太陽擋住

C、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12、

A、春季

C、秋季

13、變色龍隨著外界環(huán)境變化自身顏色來保護自己的方法屬于(

A、保護色

14、向日葵的花盤會跟隨太陽位置變化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