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嶺中學文言虛詞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1.gif)
![紅嶺中學文言虛詞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2.gif)
![紅嶺中學文言虛詞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3.gif)
![紅嶺中學文言虛詞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4.gif)
![紅嶺中學文言虛詞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fe5c66b00da8194b395bf1e61004ec8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虛詞虛詞(16個)
而何乎其且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掌握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性)
一、虛詞基本意義識記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
就、才問副程度為什么、怎么、何必哪里、什么何如、何以你、你的代詞連詞什么關(guān)系均可副詞復音而已復音多么何而先定句間關(guān)系問代動詞如,像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乎介詞于語助形容詞詞尾疑問、反問、猜測、感嘆等于,在然乃副詞才、卻、竟、就、于是、甚至代詞你、他、這樣副詞表判斷:是、就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句中,表停頓其且代詞人稱一、二、三人稱指示其中、這、那語副推測、反問、祈使、感嘆、商詢連詞選擇、假設副詞連詞暫且姑且、將要、將近并列遞進讓步又…又,邊…邊,一面…一面而且,并且,況且尚且先定句子語氣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若代詞連詞詞尾復音你,你的如此,這樣如果…的樣子,似的若屬,若夫,若何所代詞所+動=名√
√
√
定格表約數(shù):上下、左右構(gòu)成“為…所…”表被動定格構(gòu)成“所以”,形成名詞短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為連詞助詞動詞介詞被替向在示因果:因為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萬能動詞,意義隨文而定也助詞可表各種語氣句子怎樣就怎樣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焉代詞兼詞助詞詞尾之,哪里于是、于之:在這里,在那里陳述、疑問、句中舒緩語氣相當于“然”以介詞通假連詞憑、把、用、按、因、在因果:連結(jié)句子用在短語之間并列、修飾、目的通“已”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因介詞連詞副詞憑借依靠、經(jīng)由通過、趁著乘機順著、按照、因為因為、由于(用在原因分句)因此、因而(用在結(jié)果分句)于是、就連詞連分句,介詞介引賓語,副詞飾動詞于介詞在、到、從、跟、同、對、向、比助詞語氣助詞,通“吁”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與連詞介詞跟同、替為、和…比和、及連“和”并列無主次,介“和”有主次助詞語氣助詞,通“歟”則副詞連詞表判斷:是,就是承接:就、便、那么、原來是假設:如果分句對舉,可不譯轉(zhuǎn)折:卻,但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者助詞“者…也”示判斷“者”字結(jié)構(gòu):構(gòu)成名詞短語句中停頓,不譯定后置標志代詞動+者數(shù)+者時間+者之代詞助詞動詞他、它(們)我這種、這類、這樣的主謂間取獨賓前定后標志音節(jié)助詞,不譯到,往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虛詞學習明白詞性是關(guān)鍵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也焉以因于與則者之
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踐》)
③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愚溪》)④不賂者以賂者喪。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⑥成以其小,劣之。⑦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⑧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⑩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11.其不率(遵從)教者常有一二。
12.其若是,孰能御之?介代連:因而、以致介:因介:因副:于是連:因為名:原因動:沿襲動:用副:反問語氣指示代詞:那些連:如果②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ā洞倏棥范?代詞,通“爾”,“你、你的”。③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賱诳喽Ω呷绱?,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詞性判斷意義解說而1而2而3而4連詞,并列而2蟹六跪而二螯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秦師輕而無禮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滅滑而還。余聞而愈悲。并列:和、又承接:就、然后連詞:句子是何關(guān)系即示何關(guān)系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遞進:并且①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②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③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轉(zhuǎn)折:然而、卻而1而2而3而4而3①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③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假設:如果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因果:因而、所以①太后盛氣而胥(等待)之。②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③噲拜謝,起,立而飲之。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①老婦恃輦而行②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
④吾恂恂(謹慎地)而起……則弛然而臥。修飾:著、地而1而2而3而4而4然而何時而樂耶軍驚而壞都舍副詞:才動詞:如而1而2而3而41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掉下)。2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箭竹)。3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4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5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6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7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顯現(xiàn),表彰)之連詞,表順承連詞,轉(zhuǎn)折,但是、卻連詞,表遞進,而且連詞,表遞進,反而;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表因果,因而連詞,表修飾,“著”連詞,表目的,來8而其辭之不工(不好),則世猶不傳。9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10予亦悄然(憂愁的樣子)而悲,肅然(肅殺的樣子)而恐,凜乎(恐懼的樣子)其(大概)不可久留也。11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12魏晉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舉。15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16余知而無罪也。17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18而征(征信、取信)一國者。連詞,假設,如果連詞,轉(zhuǎn)折,卻連詞,表修飾,“地”連詞,因果,因此連詞。表時間的界限,“以”連詞,表修飾;連詞,表因果,因此代詞,你連詞,表假設,如果通假字,“能”何1①大王來何操?②主人何為言少錢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疑問代詞:什么、什么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②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疑問代詞:為什么,什么緣故。吾實為之,其又何尤!誰,哪個。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怎么樣①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②何由知吾可也?哪里何1何2何3何4何5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③其奈我何?(他能把我怎么樣)與“如、奈”連用,:就是“把(之)怎么樣”:何2何1何2何3何4何5如(奈)……何把……怎么樣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徐公何能及君也?、僦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③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④作計何不量!
⑤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
何3怎么,哪里,表示反問怎么能,表示感嘆多么、何等,表示感嘆副詞何1何2何3何4何5附錄:復音虛詞(1)“何如”,示疑問或詰問,“怎么樣”“什么樣”。①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2)“何以”,示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憑什么”。王問:“何以知之?”(《廉頗》)〖何若〗如何,怎樣:此為何若人。
〖何嘗〗反問:你說的何嘗不是。
〖何為〗1、什么是:何為“護官符”?2、為什么: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喧嘩)?
3、做什么:客何為者?何4何1何2何3何4何5〖何意〗1、什么意思:正不知何意?
2、豈料,哪里料到:何意致不厚?
〖何由〗1、如何:長夜沾濕何由徹!
2、什么原因:致之何由?
3、從什么地方,例如:何由知吾可也?〖何乃〗怎么能,例如:何乃太區(qū)區(qū)(愚拙)!
〖何得〗怎么能: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處: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曾〗曾經(jīng)在哪里:你又何曾見過他?
〖何其〗多么:何其衰也!
蹶:竭盡何5何1何2何3何4何5三、乎1.語氣助詞(1)表疑問。相當于“嗎”、“呢”。
①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赤壁賦》)②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2)表商量語氣,相當于“嗎”,“吧”:
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②無以(已:止。“如果不能不說”),則王乎?(那么就說說行王道吧)
③吾與汝畢力平險……可乎?(3)表反問。相當于“嗎”、“呢”。①孰謂(誰料到)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③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
④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⑤吾師道也,夫庸(豈、難道)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表揣測。相當于“吧”。①日食飲得無(該不會)衰乎?(《觸龍》)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表揣測)庶幾乎?(《莊暴》)③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④圣人…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5)表感嘆。相當于“啊”、“呀”。①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6)緩和語氣或表示語氣的停頓。①胡為乎遑遑(不安)欲何之?(《歸去來》)②于是乎書。
③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7)表選擇。相當于“呢”。①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祭十二郎文》)②天乎,人乎,而竟已乎!2.介詞,相當于介詞“于”。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③頹然乎其間。
④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
⑤幽獨處乎山中。
3.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的樣子、…地”。①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段迦四贡洝?②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忽乎吾將行兮。
⑤郁乎蒼蒼。
于,對于,在四、乃1.代詞,“你;你的”。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②家祭無忘告乃翁。
2.副詞
(1)“就是;原來是;才是”。①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2)表轉(zhuǎn)折,“卻”或“竟然;居然”。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②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③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
④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副詞,表先后,“于是、就”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
(4)副詞,表條件,“才”。①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②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③而后乃今培風(《逍遙游》)④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5)副詞,乃至、甚至: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五、其1.代詞(1)第三人稱作定語?!八?她、它)們的”。①支子死,三月釋其政(減免賦稅):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2)第三人稱作主語或小主語:他(她;它)(們)。①會其怒,不敢獻。(《鴻門宴》)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3)第一人稱作定語,“我的”、“我(自己)的”。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②居則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報任》)③不敢以其富貴驕士。(4)指示代詞。猶“此,彼”或“這些,那些”。①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②懷其璧。
③不嫁義郎體,其往(那往后)欲何云?
(5)表特指。“其中的,當中的”。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語氣副詞,所示語氣隨文而定。(1)表推測、估計?!按蟾牛蛟S”。①圣人…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③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④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2)表詰問。猶“豈,難道,哪里”。①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勾踐》)②盡吾志…,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④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3)表示祈使。猶“當,可,一定”。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4)表示商量式祈使語氣?!斑€是”。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3.連詞(1)表示選擇?!盎蛘?,還是”。①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②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祭》)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2)表示假設?!叭绻偃纭?。①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祭》)②其若是,孰能御之?(《齊桓》)4.助詞,用于疑問代詞的前后,起強調(diào)作用。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六、且1.副詞(1)將要。①不出,火且盡。(《游褒禪》)②若屬皆且為所虜!(《鴻》)③以為且噬己也。
④久居,禍且及汝。
(2)將近,幾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
(3)且;暫且。
①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②存者且偷生。
③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4)尚且;還有、那么。①聞姊家有閣子,且(連詞)何謂閣子也?(《項脊》)②且(連詞)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2.連詞(1)表并列,連接兩個動詞,表兩者同時進行。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②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2)連詞,況且、再說:
①且秦強而趙弱。
②且相如素賤人。
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④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觸犯、違背)強秦之歡,不可。⑥且燕趙處秦革滅殆(幾乎、近于)盡之際。七、若1.代詞
(1)人稱代詞,“你(的);你們(的)”。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②不者,若屬且為所虜!(《鴻》)③若毒之乎?
④若為傭耕,何富貴?
(2)指示代詞,“如此;這樣的”。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2.連詞,“假如,如果”。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③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3.介詞,像、好像,例如:
①若無罪而就死地。
②若是其甚與?(它的嚴重程度像這樣嗎)
③仿佛若有光。
④其若是,孰能御之。
⑤其翼若垂天之云。
⑥細若蚊足。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4.副詞,至于若民,則(如果)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5.助詞,形容詞的詞綴,相當于“然”。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潤澤的樣子,比喻女子年輕貌美)。(《詩經(jīng)·氓》)6.動詞,“及,趕得上”。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若何〗怎么樣:以閑敝邑(使敝邑(我國)得以安寧(清閑)),若何?
八、所
1.放在動詞前,與動詞相結(jié)合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于“……的事(物、地方、人)”等。①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鴻門》)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④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一切異狀遍試之。
2.與“為”組成“為…所…”式,表示被動。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②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chuàng)。
注意下面三種情況的區(qū)別:
⑴為人所殺。(表被動)
⑵為(王)旦所薦。(意為“是”,不表示被動)
⑶為(之)具言所聞。(介詞,向、對)
3.復音虛詞〖所以〗。(1)“……的原因(緣故)”。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師說》)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③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②吾知所以距(拒,抵御)子矣,吾不言。
〖所謂〗所說的。①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②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③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在〗(1)到處: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所在之處,處所,例如:
①尋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②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
4.名詞,表示處所:
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③某所,而母立于茲。
5.表約數(shù),叫約數(shù)詞。
①其巫,老女子也……從弟子女十人所。
②高四尺所。
【有所、無所】代詞“所”與動詞“有”、“無”,組合的一組相對格式,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有(無)”的動詞義,加上所字結(jié)構(gòu)的意義??梢宰g為“有(沒有)……的人(物)”“有(沒)什么”“有(沒有)……的地方”“有(沒有)……的辦法”“有(沒有)……的原因”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柳毅傳書》——凝神靜聽,像在等待什么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木蘭詞》——她也沒什么可想的,也沒什么可思念的介詞:為(wèi)(1)介詞,引出對象,給;替。①且君嘗為(給予)晉君賜(恩賜)矣(《燭之武退秦師》)(本句“為”是動詞)②公為我獻之。(《鴻門宴》)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⑤于是秦王不懌(高興),為(趙王)一擊缶。
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2)介詞,表狀態(tài),對、向、跟。①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報任》)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③如姬為公子泣。
④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取“對著彎腰”講)⑤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3)表示原因:因為;由于。
①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②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④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④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
(4)介詞,表目的,為了。①慎勿為婦死。
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為(wéi)1.介詞,表被動,或與“所”連用。①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
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③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④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⑤竟為秦所滅。
2.疑問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疑問或反詰。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③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④何故懷瑾握瑜(比喻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而自令見放(被放逐)為!
⑤夫子何命焉為?(先生(有)什么見教呢?)
3.動詞(1),當“做”講,可以據(jù)語境靈活翻譯。②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④故為之說。
⑤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⑦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
⑧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動詞(2),治理:
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命名寫吟誦演奏謀劃動詞(3),成為、變成:
①處遂改勵(周處就改正過錯,磨煉自己),終為忠臣。
②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表委婉語氣,恐怕也是)人謀也。
④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⑤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⑥化而為鳥。
動詞(4),作為、當作:
①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收,聚、團結(jié)?!常橐猓瑐饕秽l(xiāng)秀才觀之。
②何以為計?
③子墨子解帶為城。
④霓為衣兮風為馬。
⑤然后以六合為家,淆函為宮。
動詞(5),裝作:為除不潔者,引入。(裝成清掃垃圾的人,把史公帶進去)
動詞(6),“是”,這是“為”的又一基本意義:
②此為何若人?
③必為有竊疾矣。
④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⑤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
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動詞(7),以為,認為:(參見“以為”)
①孰為汝多知乎!
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
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動詞(8),有: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十、焉1.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哪里”。①且焉置土石?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輔助者)矣?
2.兼詞,相當于“于之”或“于是”。①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
②然力足以至焉。(到那里)
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④晉國,天下莫強焉。(強于它:比它強)
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向他)
(在那里)3疑問副詞,何,為什么。焉用(因)亡鄭以陪(增加)鄰?(《燭之》)4語氣詞,用于分句末或句中。①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才)速(招致)禍焉。③王若隱(痛惜、哀憐)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5.作形、動詞的詞尾,、“…的樣子”、“…地”。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阿房》)②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6.代詞,相當于“之”字。
①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
十一、也1.語氣助詞(原句是什么語氣即表什么語氣)(1)表判斷語氣。①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②此天子氣也。
③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④曹公,豺虎也。
(2)表示疑問、反詰語氣。①獨五人之曒曒,何也?(《五人》)②誰得而族滅也?(3)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①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③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⑤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⑥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①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②此天子氣也。
③廉頗者,趙之良將也。比較判斷句(4)用在句末,表示祈使、命令語氣:
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②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p>
(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②茍政猛于虎也!
③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①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季氏》)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④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⑥是說也,人常疑之。
十二、以1.介詞(1)介詞,把、拿、用: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②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③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④以我應他人。⑤具告以事。
⑥束以他物,柱以白璧,砌以青玉,飾以珊瑚。
(2)表示處置或主使。猶言“帶著”、“率領”。(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
(3)“憑”、“憑借”、“根據(jù)”。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⑤以勇氣聞于諸侯。
⑥皆好辭(文學)而以賦見稱。
(4)因為。①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愚溪》)②臣是以無請也。
③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⑤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不賂者以賂者喪。(5)按照:①余船以次俱進。②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寡人》)(6)相當于“在”,大多數(shù)是表示時間。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2.連詞(1)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還有“以東(上、往、前、內(nèi)、來、降)”等: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過度奢侈)
。連詞(2),表并列,相當于“和、并且、既…又…”。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②其責己也重(嚴格)以周(全面),其待人也輕(寬容)以約(平易)。
③忽魂悸以魄動。連詞(3)表承接,相當于“而”。①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進。(《柳毅傳》)②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連詞(4),表目的譯為“來”、“用來”。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②作《師說》以貽之。(《師說》)③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④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⑤闕秦(使秦減少土地)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⑧所謂損有余以補不足。連詞(5),表修飾:“……著”“……地”。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②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③樊噲側(cè)其盾以撞。④各各竦(肅靜、恭敬)立以聽。
⑤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連詞(6),表因果關(guān)系。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队伟U》)②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
④成以其小,劣之。⑤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連詞(7),表結(jié)果:“因而、以至、而、才”。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踐》)②遂自投汨羅以死。
③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以塞忠諫之路也。
3.動詞(1),以為、認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②子以我為不信(誠實可靠),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動詞(3),用: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4.名詞,作賓語,表示原因、理由,例如:
①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
②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5。副詞,通“已”,已經(jīng)。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報任》)十三、因1.副詞,就;于是。①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②因為長句,歌以贈之。2.介詞(1),就著、趁著、趁此。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過秦論》)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因擊沛公于坐。
介詞(2),依靠、憑借、依照、根據(jù)、順著、利用。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核舟記》)②我欲因之夢吳越。③踐華為城,因河為池。①因人之力而敝(損害)之,不仁介詞(3)通過,經(jīng)過①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廉頗》)
②(張儀)如楚,又因厚幣(豐厚的禮物)(賄賂)用事(當權(quán))者臣靳尚。
因(根據(jù))地制宜因(依靠)人成事因(順著)勢利導
介詞(4),因為、由于: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不恰當?shù)莫勝p)。(《諫太宗》)
3.連詞(1)因為;由于。(用在上一分句)①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②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2)
因而;因此。(用在下一分句)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動詞沿襲。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5.名詞,原因、機會。于今無會因。(《孔雀》)十四、于1.介詞(注意后置現(xiàn)象)(1)在。①中丞匿于溷藩以免。(《五人墓》)②乃設九賓禮于庭。
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④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2)介詞,在……方面:
①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3)自;從。①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至;到。①河內(nèi)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黃河以北的地方)(《寡人》)②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托遺響(簫聲的余音)于悲風。⑤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5)對;對于。①寡人之于國也(《寡人》)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6)向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五人墓》)②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③學于余。
(7)為(wéi),被?;蚺c“見”連用示被動。①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②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③君幸于趙王。
④受制于人。
⑤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p>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8)介詞,比,猶“過”。表示比較。①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②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十五、與1.介詞(1)同,跟。(所連兩名詞或代詞有主次)①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②廉頗送至境,與王決。
③此迫矣,臣請進,與之同命。
(2)替。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兵車行》
2.連詞,和;及。(所連兩名詞或代詞無主次)①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②吾與汝畢力平險。
③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3.語氣詞(1),表疑問或反詰。(同“歟”)①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齊桓晉文之事》)②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③子非三閭大夫歟?語氣詞(2),感嘆:其可怪也歟!4.動詞,贊成、贊許:
①吾與點也。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5.動詞,參與、參加:
蹇叔之子與師。
6.動詞,親附、結(jié)交、交往: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7.動詞,給、贈,例如:
①則與一彘肩。
②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十六、則1副詞(1)猶“乃”,就是。加強肯定語氣。①此則寡人之罪也。(《勾踐》)①
秦則無禮,何施(給予恩惠、好處)之為(秦國就是無禮,為什么要報答它呢?)?
(2)副詞,原來、已經(jīng):①徐而察之,則上皆石穴罅。
②臨視,則蟲集冠上。
③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④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2.連詞(1)表承接,猶“即,就”?;虮聿⒘嘘P(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或?qū)εe。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②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③旱則資(積蓄、準備)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勾踐》)
(2)示結(jié)果,擾言“就,那么”。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④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產(chǎn)品加工承攬合同經(jīng)典版(三篇)
- 2025年二年級下學期班主任個人總結(jié)(2篇)
- 2025年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的合作協(xié)議(三篇)
- 2025年臨時雇傭合同標準范文(2篇)
- 攝影棚專業(yè)裝修合同模板
- 污水調(diào)節(jié)液堿運輸服務合同
- 保險代理居間協(xié)議簡本
- 污水處理廠裝修協(xié)議
- 健身房預制塊配送協(xié)議
- 汽車制造廢粉運輸合同
- 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安全防護
- 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城關(guān)區(qū)多校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學期期中英語試題
- 胸外科講課全套
- 2023年海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公安法制培訓
- 電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閱讀任務單及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二冊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教案 (一)
- 期末 (試題) -2024-2025學年教科版(廣州)英語四年級上冊
- 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