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1.gif)
![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2.gif)
![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3.gif)
![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4.gif)
![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75ec0a065958b2a794426846488828a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精心整理精品文檔可編輯精品文檔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目錄:1、法律知識條例江蘇省消防2、法律知識條例海上傾倒物料3、法律知識條例道路交通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水土保持監(jiān)測網絡,對全省水土流失動態(tài)進行監(jiān)測、預報,省人民政府定期將監(jiān)測、預報情況予以公告??h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水土保持監(jiān)督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執(zhí)法江蘇省消防條例(1995年8月11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99年6月18日江蘇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消防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2年6月22日江蘇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消防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2003年4月21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消防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2010年11月19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加強應急救援工作,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qū)域內的防火、滅火和相關應急救援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消防工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本地區(q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絡??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組成消防安全委員會,具體負責研究、指導本地區(qū)消防工作,協(xié)調解決消防工作重大問題,督促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消防工作實施監(jiān)督管理,并由本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公安派出所按照國家和省的規(guī)定負責日常消防監(jiān)督檢查、開展消防宣傳教育等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消防工作。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消防工作人員,保障消防工作經費,履行消防工作職責。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站建設、消防裝備建設、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消防監(jiān)督管理、滅火、應急救援和執(zhí)勤訓練等消防事業(yè)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消防經費與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設區(qū)的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可以在征收的建設工程項目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公共消防設施、設備建設。第六條維護消防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學習消防知識,預防火災,保護消防設施,及時報告火警,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第七條鼓勵、支持社會力量開展消防公益活動,對消防公益事業(yè)進行捐贈。鼓勵公民參加消防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消防志愿服務活動。第八條對在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或者舉報違反消防安全行為有功的單位和個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九條每年11月為本省消防安全月,11月9日為消防日。第二章火災預防第十條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消防裝備等內容的消防規(guī)劃,并納入城鄉(xiāng)規(guī)劃。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編制的鎮(zhèn)總體規(guī)劃、鄉(xiāng)規(guī)劃應當包括消防內容。消防規(guī)劃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當及時修改。消防規(guī)劃確定的消防站建設用地和水上岸線不得挪作他用;確需變更的,應當征得有關部門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同意。第十一條設區(qū)的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消防規(guī)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并將公共消防設施納入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同步組織實施。開發(fā)區(qū)、科技園、產業(yè)園、旅游度假區(qū)等各類園區(qū)的管理機構,應當落實消防規(guī)劃,建設公共消防設施。舊城改造應當同步規(guī)劃建設公共消防設施,改善消防安全條件,滿足滅火救援工作的需要;對城市易燃建筑密集區(qū)應當優(yōu)先改造。第十二條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消防規(guī)劃確定的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主管部門不予核發(fā)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經營、儲存場所等重大火災危險源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限期搬遷或者改變用途。第十三條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和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及其執(zhí)業(yè)人員應當嚴格執(zhí)行消防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和消防技術標準,依法對建設工程消防安全質量負責。第十四條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單位負責。施工單位應當明確施工現(xiàn)場消防安全責任,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設置符合規(guī)定的臨時消防給水設施,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設置消防車通道并保持暢通,規(guī)范用火用電,消除火災隱患。建筑施工搭建的臨時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guī)定。第十五條消防產品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應當符合行業(yè)標準。新研制的消防產品,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經技術鑒定合格后,方可生產、銷售、使用;在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公布前,企業(yè)應當制定企業(yè)標準,省有關部門可以制定地方標準,并依法備案。生產消防產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的企業(yè)應當具有相應的生產技術條件和質量保證體系。消防產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出廠前應當經檢驗合格。建設單位和施工、監(jiān)理等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查驗消防產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的合格證明,按照消防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實施見證取樣檢驗,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消防產品、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材料。本條例所稱建筑材料,是指建設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統(tǒng)稱,包括結構材料、裝修材料、裝飾材料和專用材料等。第十六條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應當明確負責消防安全工作的機構,根據需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消防安全人員,保障消防安全工作經費投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全面負責。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應當加強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組織撲救初起火災和人員疏散逃生的能力。第十七條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準,定期組織對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檢驗、檢測、維修和保養(yǎng),對建筑消防設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消防設施、器材完好有效。單位自身不具備檢驗、檢測、維修、保養(yǎng)條件的,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檢驗、檢測、維修和保養(yǎng)。按照消防技術標準設置消防控制室的單位,應當落實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確保及時發(fā)現(xiàn)和正確處置火災報警。第十八條住宅區(qū)的物業(yè)服務企業(yè)應當對管理區(qū)域內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進行維護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務;未委托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對住宅區(qū)物業(yè)進行管理的,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業(yè)主、使用人簽訂防火協(xié)議,明確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進行維護管理。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由兩個以上單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建筑物,管理或者使用單位應當明確各方的消防安全責任,并明確統(tǒng)一的機構或者委托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對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進行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圈占或者妨礙他人使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住宅區(qū)以及其他由兩個以上單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建筑物的消防車通道應當設置標志,加強日常管理,保持暢通。第十九條住宅區(qū)和其他共用建筑消防設施保修期內的維修等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保修期滿后的維修、更新和改造費用,可以納入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開支范圍;沒有專項維修資金或者專項維修資金不足的,消防設施維修、更新和改造費用由業(yè)主按照約定承擔,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按照各自專有部分建筑面積所占比例承擔。共用建筑的建筑消防設施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通知后,業(yè)主不進行維修、更新或者改造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通知縣(市、區(qū))房產行政主管部門,由縣(市、區(qū))房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代為維修、更新或者改造,所需費用從相關業(yè)主的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或者由相關業(yè)主按照各自專有部分建筑面積所占比例承擔。第二十條建筑物的出租人和承租人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明確雙方的消防安全責任。承租人應當在其使用范圍內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出租人應當對承租人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第二十一條建筑物外立面裝修、裝飾、設置廣告,應當符合消防安全規(guī)定,不得妨害防火、逃生和滅火救援。有關部門在辦理相關審批手續(xù)時征求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意見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協(xié)助并出具書面意見。第二十二條人員密集場所應當在建筑消防設施、消防器材、疏散設施的醒目位置設置消防安全標識,告知維護、使用消防設施、器材以及緊急情況下逃生自救的方法、要求。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通道、樓梯間及前室的門,屬常閉式防火門的應當保持常閉;設置保持開啟狀態(tài)的防火門的,應當保證火災時能自動關閉。高層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員密集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配備自救器材和輔助逃生設施。生產、經營、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應當根據需要配備專用滅火器材、儲備專用滅火劑并保持完好有效。第二十三條禁止在生產、經營、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和存放可燃、易燃物資的倉庫、露天堆場等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禁止在人員密集場所燃放煙花爆竹或者使用其他產生煙火的物品。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正在生產、營業(yè)、使用的人員密集場所,因施工等原因需要明火作業(yè)的,應當按照單位的用火管理制度事先辦理手續(xù),落實現(xiàn)場消防安全措施。第二十四條公共汽車、軌道列車、渡輪等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中型以上客車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配備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設施,設置明顯標識,并保持完好有效。前款所列交通工具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對工作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發(fā)生火災等突發(fā)事件時,現(xiàn)場工作人員應當迅速引導、協(xié)助乘客疏散、逃生。高速公路、隧道、大型橋梁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火災等突發(fā)事件特點和應急處置需要,配置滅火救援裝備、器材,明確負責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員。利用船舶或者水上浮動設施開設餐飲、娛樂場所,應當符合相應的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guī)定。第二十五條大型群眾性活動的承辦人應當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顒优e辦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實施消防安全檢查時,承辦人應當提供活動場所電氣消防安全檢測合格報告或者電氣消防安全合格承諾書,以及消防設施、器材符合消防安全規(guī)定的證明材料。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搭建的臨時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電器產品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的設計、敷設、維護保養(yǎng)、檢測,應當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有關管理規(guī)定。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經營、儲存場所,以及存放可燃、易燃物資的倉庫,應當定期自行或者委托專門機構對其使用的電器產品和線路進行消防安全技術檢測,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導除靜電和防雷設施進行安全技術檢測。第二十七條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維修、保養(yǎng),電氣消防安全檢測,消防安全監(jiān)測、評估,滅火器維修等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經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審查批準,取得相應的資質:(一)有符合規(guī)定的執(zhí)業(yè)人員;(二)有關設施、設備依法取得計量認證證書;(三)有健全的質量保障體系;(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消防技術服務執(zhí)業(yè)人員應當從事消防相關專業(yè)技術工作兩年以上,具有消防相關專業(yè)技術職稱,經考試合格,取得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頒發(fā)的執(zhí)業(yè)資格,或者按照國家規(guī)定取得消防行業(yè)特有職業(yè)(工種)資格。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執(zhí)業(yè)人員從事消防技術服務,應當遵守消防法律、法規(guī)和消防技術標準、執(zhí)業(yè)準則,不得出具虛假、失實文件。第二十八條下列人員應當經消防安全培訓合格,培訓、考核的標準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國家沒有規(guī)定的,由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規(guī)定:(一)自動消防設施設計、施工、監(jiān)理、檢測、維修、保養(yǎng)人員;(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直接負責消防管理、消防檢查的人員。對自動消防系統(tǒng)操作人員,電焊、氣焊以及其他從事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特殊工種人員進行職業(yè)資格、上崗培訓時,應當將消防知識納入培訓的內容。第二十九條從事滅火、應急救援工作的專職消防隊員和從事建筑防火工作的有關消防從業(yè)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取得消防行業(yè)特有職業(yè)(工種)資格;鼓勵其他消防從業(yè)人員取得消防行業(yè)特有職業(yè)(工種)資格。第三十條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或者確定消防防災教育場館,為居民提供防火、滅火、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培訓。住宅區(qū)、村莊和人員密集場所應當設置固定消防安全宣傳設施,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第三章消防組織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建立公安消防隊。消防站數(shù)量未達到國家標準的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zhèn),應當建立政府專職消防隊。下列未建立公安消防隊的地方,應當建立政府專職消防隊:(一)建成區(qū)面積超過五平方公里或者居住人口五萬以上的鎮(zhèn);(二)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經營單位、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集中的鄉(xiāng)鎮(zhèn);(三)全國和省級重點鎮(zhèn)、歷史文化名鎮(zhèn);(四)省級以上的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旅游度假區(qū)、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的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單位專職消防隊。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的單位相對集中的,可以聯(lián)合建立單位專職消防隊。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根據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隊等消防組織。沿海、沿江水域以及其他水上消防任務較重的地區(qū)應當建立水上消防隊(站)。第三十二條專職消防隊的建立應當符合有關規(guī)定,并經當?shù)毓矙C關消防機構驗收。專職消防隊的撤銷應當征求當?shù)毓矙C關消防機構的意見。第三十三條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等地方消防組織的執(zhí)勤消防車輛,按照特種車輛登記和管理,可以安裝、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和消防專用標志;符合國家免征車輛購置稅規(guī)定的,免繳車輛購置稅。第三十四條公安現(xiàn)役消防力量不足或者建立政府專職消防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招用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地方消防人員,承擔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等工作任務。招用地方消防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接收安置退役消防人員。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地方消防人員的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并為其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地方消防人員的工資福利應當與其專業(yè)技術能力和職業(yè)風險相適應。第三十五條消防人員的職業(yè)健康保障,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因執(zhí)勤訓練、撲救火災和應急救援等工作受傷、致殘、死亡的人員的醫(yī)療、撫恤等待遇,公安現(xiàn)役消防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地方消防人員和單位專職消防隊員按照工傷保險等規(guī)定執(zhí)行,志愿消防隊員和其他人員按照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的規(guī)定執(zhí)行;符合追認烈士條件的,按照國家有關烈士褒揚的規(guī)定辦理。第三十六條依法建立的消防協(xié)會在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下,依照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和協(xié)會章程開展消防學術交流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推廣先進消防技術,加強消防行業(yè)自律管理。第四章滅火救援第三十七條公安消防隊、政府專職消防隊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規(guī)定,承擔火災撲救工作,同時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綜合應急救援工作。滅火救援應當貫徹救人第一的原則。第三十八條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應當熟悉責任區(qū)情況,制訂滅火和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滅火和應急救援作戰(zhàn)演練。有關單位應當協(xié)助并提供資料。第三十九條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等消防組織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準和責任區(qū)滅火、應急救援等工作需要,配備器材裝備。高層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經營、儲存場所等比較集中的地區(qū)的消防組織,應當根據國家規(guī)定配置特種裝備。第四十條消防指揮中心與供水、供電、供氣、醫(yī)療救護、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等單位以及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之間應當設有專線通信。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專職消防隊應當設有與當?shù)叵乐笓]中心聯(lián)系的有線或者無線通信設備。第四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火災,應當迅速報警;起火單位應當組織撲救初起火災。人員密集場所發(fā)生火災,該場所的現(xiàn)場工作人員應當立即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消防隊接到火災和其他突發(fā)事件報警后,應當立即趕赴現(xiàn)場,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滅火和救援。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為火災報警、滅火和應急救援提供便利。第四十二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統(tǒng)一組織和指揮火災現(xiàn)場撲救。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參加火災以外的其他重大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tǒng)一指揮。第四十三條為阻止火災蔓延,避免重大損失,火場總指揮有權決定使用各種水源,劃定警戒區(qū),在火場周圍實施交通管制,截斷電力、可燃氣體和可燃液體的輸送,限制用火用電,利用臨近建筑物和有關設施,拆除或者破損毗鄰建筑物、構筑物或者設施等,調動市政、供水、供電、供氣、通信、醫(yī)療救護、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氣象等部門和單位協(xié)助滅火救援。當?shù)厝嗣裾畱敻鶕渚然馂暮蛻本仍木o急需要,組織人員,調集所需物資。單位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參加撲救外單位火災,以及有關單位協(xié)助滅火救援所損耗的物資,由火災發(fā)生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第四十四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根據火災調查的需要可以封閉火災現(xiàn)場。起火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保護災后現(xiàn)場,協(xié)助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調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清理災后現(xiàn)場、隱瞞事實真相或者干預、阻撓火災事故的調查處理。第五章監(jiān)督管理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本級人民政府消防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消防工作職責,與下一級人民政府簽訂年度消防工作責任書,并對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省人民政府消防安全委員會依照有關標準定期評估和發(fā)布消防安全狀況報告,指導開展消防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與有關部門、單位,建立、落實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協(xié)作配合的工作機制,提高消防監(jiān)督管理和滅火救援工作效能。第四十六條申請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應當提供前期需要依法取得的審批文件或者許可證件;申請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建設工程的消防驗收,應當提供具備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自動消防設施檢測合格報告。有關部門在辦理相關審批手續(xù)時征求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意見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協(xié)助。依法應當進行消防設計備案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自取得施工許可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依法應當進行消防設計備案但不需要取得施工許可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施工前七個工作日內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報送消防設計備案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建設工程,應當抽查并出具意見書;對應當備案而未備案的建設工程,應當予以檢查。建設單位和設計、施工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審核同意或者備案的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內容;確需修改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申請消防設計審核或者備案。第四十七條依法應當進行消防設計審核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不得施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核發(fā)施工許可證;依法應當進行消防設計備案的建設工程,經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施工。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房屋權屬登記;依法應當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建設工程,經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使用。建設工程經消防設計、竣工驗收抽查不合格,或者被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及時通知同級建設、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建設、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處理。第四十八條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yè)前應當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對下列內容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并于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消防安全檢查決定:(一)場所的設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規(guī)定和消防技術標準;(二)場所使用的消防產品是否合格,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否符合標準;(三)場所建筑消防設施是否經檢測合格;(四)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是否完善;(五)員工是否已經上崗前消防安全培訓,自動消防系統(tǒng)操作等人員是否按規(guī)定取得相應的職業(yè)資格證書;(六)其他依法應當檢查的內容。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已經消防安全檢查合格的公眾聚集場所按照國家規(guī)定定期進行監(jiān)督檢查;對不具備消防安全條件的,依法處理,并通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第四十九條實施消防監(jiān)督檢查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出示證件。消防監(jiān)督檢查人員可以進入單位、場所進行檢查,測試消防設施,調閱有關資料,詢問、了解有關情況。對檢查發(fā)現(xiàn)的可能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依照有關規(guī)定對危險部位或者場所采取臨時查封措施;對檢查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消防產品、器材予以查封、扣押,并依法處理。監(jiān)督檢查應當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對被檢查單位、場所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工作人員、公安派出所民警和地方消防人員應當取得相應的崗位資格,方可從事消防監(jiān)督檢查工作。第五十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實施臨時查封、強制清除等行政強制前,應當書面督促催告違法行為人自行履行義務。臨時查封、強制清除涉及范圍較廣,人數(shù)較多,對生產、生活影響較大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報請所屬公安機關組織實施;需要其他部門配合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提出意見,由所屬公安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予以配合。強制清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違法行為人拒不承擔的,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第五十一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根據公共消防安全需要,可以公布火災隱患、消防安全違法行為、不合格消防產品以及防火性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材料等情況。信用征信機構應當將重大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納入信用記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將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違反消防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的情況通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其納入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第五十二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消防行政許可和監(jiān)督檢查,不得收取費用,不得利用職權謀取利益。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與消防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利用職務為用戶、建設單位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消防產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單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執(zhí)行職務,應當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五十三條施工單位未按規(guī)定設置臨時消防給水設施,未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未設置消防車通道并保持暢通,或者搭建臨時建筑物、構筑物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guī)定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施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四條建設工程有關單位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使用不合格消防產品、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或者防火性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材料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并對有關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五條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未按規(guī)定對建筑消防設施進行檢測、維修、保養(yǎng),保持完好有效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設置消防控制室的單位未按規(guī)定落實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第五十六條建筑物外立面裝修、裝飾、設置廣告妨害防火、逃生和滅火救援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七條人員密集場所未按規(guī)定設置消防安全標識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通道、樓梯間及前室的門,未按規(guī)定保持常閉,或者不能保證在火災時自動關閉的,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第五十八條違反規(guī)定使用明火和產生煙火的物品的,對單位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guī)定處罰。第五十九條利用船舶或者水上浮動設施開設餐飲、娛樂場所,不符合相應的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guī)定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使用,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六十條從事消防技術服務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責令停止執(zhí)業(yè)六個月,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一)未取得相應資質、資格,擅自從事消防技術服務活動的;(二)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轉讓資質、資格許可證書,以及超越資質范圍從事消防技術服務活動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具有前款第(二)項規(guī)定情形,情節(jié)嚴重的,吊銷消防技術服務資質。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執(zhí)業(yè)人員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資格的,撤銷資質、資格,三年內不得申請該消防技術服務資質、資格。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因出具虛假文件,被依法吊銷資質的,三年內不得申請該消防技術服務資質。第六十一條消防技術服務機構違反消防安全技術規(guī)定維修、保養(yǎng)消防設施、器材的,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第六十二條消防從業(yè)人員未經消防安全培訓合格或者未按規(guī)定取得相應資格的,責令用人單位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第六十三條建設工程消防設計、竣工驗收未依法申報消防備案的,責令建設單位在五個工作日內備案,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未備案的建設工程實施檢查時,建設單位不提供消防設計文件,已經施工的,責令停止施工;不提供竣工驗收資料,經檢查不合格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guī)定處理。第六十四條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未按規(guī)定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火災隱患,造成火災事故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馂膿錅绾螅`反規(guī)定擅自進入火災現(xiàn)場或者擅自清理、移動火災現(xiàn)場物品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警告或者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第六十五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一)對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消防設計文件、建設工程、場所準予審核合格、驗收合格、消防安全檢查合格的;(二)無故拖延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消防安全檢查,不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職責的;(三)發(fā)現(xiàn)火災隱患不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整改的;(四)利用職務為用戶、建設單位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消防產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單位的;(五)利用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消防安全檢查謀取利益的;(六)利用職務關系從事與消防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七)將消防車、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裝備和設施用于與消防及應急救援無關的事項的;(八)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在消防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第六十六條本條例規(guī)定的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實施。有下列情形之一,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責令停產停業(yè)、停止使用、停止施工的,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提出意見,并由公安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罰決定:(一)涉及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重大項目、重點單位的;(二)涉及單位、場所、人員數(shù)量眾多,可能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三)涉及城市公用事業(yè)的;(四)其他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情形。第七章附則第六十七條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注冊登記的軍辦企業(yè)的消防監(jiān)督管理工作,由當?shù)厝嗣裾矙C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鐵路、交通、民航、林業(yè)系統(tǒng)的消防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第六十八條符合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界定標準的個體經濟組織,應當依法履行單位消防安全職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六十九條本條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精品文檔精心整理精品文檔可編輯精品文檔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水土保持監(jiān)測網絡,對全省水土流失動態(tài)進行監(jiān)測、預報,省人民政府定期將監(jiān)測、預報情況予以公告??h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水土保持監(jiān)督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執(zhí)法海上傾倒物料條例本條例旨在對在海上棄置物質及物品,及將物質及物品傾倒入海及傾倒至海床下,加以管制,以及就有關連事宜作出規(guī)定。(1995年制定)[本條例(第V部除外)]1995年4月1日]1995年第131號法律公告(本為1995年第18號)第466章第2條釋義附注:具追溯力的適應化修訂─見2000年第34號第3條在本條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上訴委員會”(AppealBoard)指根據第VIII部組成的上訴委員會;“公約國”(ConventionState)指屬在1972年12月在倫敦協(xié)定的《防止傾倒廢物和其他物料污染海洋的公約》(ConventiononthePreventionofMarinePollutionbyDumpingofWastesandOtherMatter)的締約成員的國家;“主席”(Chairman)指根據第28(1)條委任的主席;“局長”(Secretary)指根據第4條指定的局長;(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增補)“技術備忘錄”(technicalmemorandum)包括對技術備忘錄作出的修訂;“香港飛機”(HongKongaircraft)指在香港注冊的飛機;“香港海事構筑物”(HongKongmarinestructure)指由在香港居住的個人或由根據香港法律成立的法人團體所擁有或租用的海事構筑物;“香港船只”(HongKongvessel)指根據《商船(注冊)條例》(第415章)在香港注冊的船只或根據《船舶及港口管理條例》(第313章)須領牌的船只;“?!?、“海域”(sea)指在平均大潮高潮時被水淹沒的范圍,并包括在平均大潮高潮時有潮水流動的河口或海汊及海峽、小灣、海灣或河流的水域;“海事構筑物”(marinestructure)指海上的平臺或其他人工構筑物,但不包括喉管;“許可證”(permit)指根據本條例發(fā)出的許可證;“船長”(master),就任何船只而言,包括在當其時掌管該船只的人;“船只”(vessel)包括─(a)船舶、中式木船、艇、動力承托的航行器、水上飛機,或用于航行的其他類別的船只;及(b)在香港或香港水域內的并非用于航行,或并非建造或改裝以用于航行的其他類別的船只;“焚化”(incineration)指燃燒物質及物品,以藉熱力將其毀滅;“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marinepollutionabatementnotice)指根據第12條送達的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盛器”(container)包括箱、盒、桶、筒或其他容器;“傾倒”(dumping)指─(a)蓄意從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棄置(包括放射或排放)物質或物品于海上;及(b)蓄意在海上棄置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但因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的操作而附帶作出的傾倒,則不包括在內,除非所傾倒的物質或物品是運往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以便傾倒或作傾倒前處理的物質或物品,或由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運載以便傾倒或作傾倒前處理的物質或物品;“傾倒操作人”(dumpingoperator)指替他人傾倒物質或物品的人,或替他人鑿沉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的人;“監(jiān)督”(Authority)指根據第4條指定的監(jiān)督;“廢物產生者”(wasteproducer)指將或擬將其從事的活動所產生的物質或物品,以傾倒的方式棄置的人;“機長”(commander),就任何飛機而言,指由營運者從該飛機的機組人員中指定為該飛機的機長的人;在沒有指定該人的情況下,則指在當其時掌管該飛機的駕駛員;“獲授權人員”(authorizedofficer)指根據第5條委任為獲授權人員的人。(1995年制定。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第466章第3條對政府的適用范圍(1)本條例對政府具約束力。(2)如監(jiān)督認為某公職人員在政府服務期間履行職務時,曾作出某些違反本條例的事情,或未有作出某些事情因而違反本條例,而該作為或不作為并沒有立即終止致令監(jiān)督滿意,則監(jiān)督須將該事宜向政務司司長報告。(3)政務司司長收到報告后,須對該事宜進行查訊,如其查訊顯示有公職人員持續(xù)違反本條例或相當可能會再次違反本條例,政務司司長須確保采取最佳的切實可行步驟,制止該違例行為或避免其再發(fā)生。(1995年制定。由1997年第362號法律公告修訂)第466章第4條指定監(jiān)督等第II部行政事宜(1)環(huán)境保護署署長獲指定為本條例所指的監(jiān)督。(2)環(huán)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獲指定為本條例所指的局長。(由1997年第362號法律公告修訂;由1999年第78號第7條修訂;由2002年第106號法律公告修訂)(3)行政長官可藉在憲報刊登命令修訂本條,以指定另一人為監(jiān)督或局長。(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5條獲授權人員等(1)監(jiān)督可委任獲授權人員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及行使其在本條例下的權力,但根據本條委任獲授權人員的權力則除外。(2)監(jiān)督可聘用其他人以協(xié)助他及獲授權人員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6條登記冊(1)監(jiān)督須─(a)編訂一份登記冊,記載其發(fā)出的許可證的詳情;(b)將該登記冊免費提供予公眾人士于合理時間查閱;及(c)在任何人繳付訂明的費用后,將登記冊中有關某許可證的記項的副本給予該人。(2)監(jiān)督須在登記冊內記錄─(a)許可證持有人的姓名或名稱;(b)許可證的有效期;(c)在與鑿沉作業(yè)有關的情況下─(i)將予鑿沉的船只的擁有人的姓名或名稱;及(ii)對將予鑿沉的船只的一項描述;(d)在與傾倒或焚化作業(yè)有關的情況下─(i)將予傾倒或焚化的物質或物品的產生者的姓名或名稱(如知道的話);(ii)對將予傾倒或焚化的物質或物品的一項描述及該等物質或物品數(shù)量;(iii)將予傾倒或焚化的物質或物品的來源地;及(iv)如將予傾倒或焚化的物質或物品會以盛器盛載才傾倒或焚化的話,該盛器的性質;(e)將進行傾倒、焚化或鑿沉作業(yè)的地點;(f)該等物質、物品或船只是從何處帶往該地點傾倒、焚化或鑿沉。(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7條指定海洋傾倒物料區(qū)第Ⅲ部海洋傾倒物料區(qū)(1)監(jiān)督可指定香港水域內某范圍為海洋傾倒物料區(qū)。(2)監(jiān)督在決定某范圍是否適宜被指定為海洋傾倒物料區(qū)時,須顧及─(a)對海洋環(huán)境及其維持的生物資源予以保護及對人類健康予以保障的需要;(b)防止對其他合法使用海域的活動作出干擾的需要;及(c)擬傾倒的物料的數(shù)量及種類。(3)監(jiān)督須就指定為海洋傾倒物料區(qū)的范圍在憲報刊登公告。(4)監(jiān)督須在憲報刊登有關海洋傾倒物料區(qū)的公告后,始可發(fā)出在該海洋傾倒物料區(qū)作業(yè)的許可證。(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8條海上傾倒物料須有許可證第Ⅳ部許可證(1)凡進行本款所描述的作業(yè),均須領有本條下的許可證─(a)在香港水域內,將物質或物品從─(i)飛機、車輛、船只或其他海事構筑物;(ii)海上漂浮的盛器;或(iii)完全或主要為傾倒固體物質入海而建造或改裝的陸上構筑物,傾倒入?;騼A倒至海床下;(b)將物質或物品從─(i)香港飛機、香港船只或其他香港海事構筑物傾倒入海里的任何地方,或傾倒至海床下的任何地方;或(ii)海上漂浮的盛器傾倒入海里的任何地方,或傾倒至海床下的任何地方(如該項傾倒作業(yè)是在香港飛機、香港船只或其他香港海事構筑物上控制的);(c)在以下地方鑿沉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i)香港水域內;或(ii)海上任何地方(如該鑿沉作業(yè)是在香港飛機、香港船只或其他香港海事構筑物上控制的);(d)在香港或香港水域內,將物質或物品裝上飛機、船只、海事構筑物或漂浮的盛器,以便傾倒入海里的任何地方,或傾倒至海床下的任何地方;(e)在香港將物質或物品裝上車輛,以便在香港水域內任何地方將該等物質或物品從該車輛傾倒;(f)將船只從香港或香港水域拖曳或推動,以便在海上任何地方將其鑿沉。(2)(由2000年第18號第2條廢除)(3)任何人如─(a)屬將予在海上傾倒的物質或物品的廢物產生者;或(b)擁有擬鑿沉的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均須持有許可證始可授權進行或展開─(i)第(1)(a)或(b)款所指的傾倒作業(yè);(ii)第(1)(c)款所指的鑿沉作業(yè);(iii)第(1)(d)或(e)款所指的裝載作業(yè);或(iv)第(1)(f)款所指的拖曳或推動作業(yè)。(4)任何管有將予在海上傾倒的物質或物品或將予在海上鑿沉的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的人,須令其本身信納有關的廢物產生者或該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的擁有人是持有關乎該物質、物品、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的許可證的。(5)任何人如申請許可證,須以監(jiān)督指示的格式作出申請,并指明─(a)廢物產生者的姓名或名稱及地址;(b)將予鑿沉的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的擁有人的姓名或名稱及地址;(c)由廢物產生地點前往海上最終棄置點的運輸方式;(d)對將予傾倒的物質或物品的一項描述;(e)傾倒操作人的姓名或名稱;(f)在香港的裝載點;(g)在海上的最終棄置位置;及(h)監(jiān)督為決定是否發(fā)出許可證而合理地要求的其他資料。(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9條海上焚化須有許可證(1)凡進行本款所描述的作業(yè),均須領有本條下的許可證─(a)在香港或香港水域內,將物質或物品裝上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以便在海上任何地方焚化;或(b)在以下地方,將物質或物品在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上焚化─(i)香港水域內;或(ii)海上任何地方(如該項焚化作業(yè)是在香港船只或其他香港海事構筑物上進行的)。(2)任何人如屬將予在海上焚化的物質或物品的廢物產生者,均須持有許可證始可授權進行或執(zhí)行─(a)第(1)(a)款所指的裝載作業(yè);或(b)第(1)(b)款所指的焚化作業(yè)。(3)任何人如申請許可證,須以監(jiān)督指示的格式作出申請,并指明─(a)廢物產生者的姓名或名稱及地址;(b)由廢物產生地點前往海上焚化點的運輸方式;(c)對將予焚化的物質或物品的一項描述;(d)將廢物從廢物產生地點運往海上焚化點的運輸操作人的姓名或名稱;(e)在香港的裝載點;(f)在海上焚化的位置;(g)焚化操作人的姓名或名稱;及(h)監(jiān)督為決定是否發(fā)出許可證而合理地要求的其他資料。(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0條發(fā)出許可證(1)監(jiān)督可發(fā)出本條例規(guī)定的許可證。(2)監(jiān)督在決定是否發(fā)出許可證時─(a)須顧及─(i)對海洋環(huán)境及其維持的生物資源予以保護及對人類健康予以保障的需要;及(ii)防止對其他合法使用海域的活動作出干擾的需要;及(b)可顧及監(jiān)督認為有關的其他事項,包括以下事項(但不局限監(jiān)督可予考慮的事項)─(i)許可證的有效期;(ii)將予傾倒的物質或物品的來源及性質;(iii)用作裝載及傾倒物質及物品的地方;(iv)建議的傾倒量;(v)建議的包裝、傾倒及盛載的方法;(vi)檢查及測試的需要;(vii)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需要;(viii)建議的對可漂浮物料的控制;(ix)建議的避免水污染的具體措施;(x)建議的備存紀錄及作出報告的方法;(xi)建議聘用的傾倒操作人及建議使用的設備;及(xii)監(jiān)督認為對保護海洋環(huán)境而言屬有需要的其他情況。(3)在不局限第(2)款所列事項的一般性質的原則下,凡監(jiān)督覺得許可證的申請人是為棄置該許可證所關乎的物質或物品而申請該許可證的,則監(jiān)督在決定是否發(fā)出許可證時,須顧及是否有切實可行的其他方法來處理該等物質或物品,以及該等方法對環(huán)境的影響。(4)監(jiān)督─(a)須在許可證內包括其認為適合的條件─(i)以保護海洋環(huán)境及其維持的生物資源及保障人類健康;及(ii)以防止對其他合法使用海域的活動作出干擾;及(b)可在許可證內包括其認為適當?shù)钠渌麠l文。(5)在不局限第(4)款所列事項的一般性質的原則下,監(jiān)督可在許可證內規(guī)定─(a)許可證持有人─(i)不得進行該許可證準許的作業(yè),直至監(jiān)督就該項作業(yè)給予進一步的批準為止;及(ii)使用自動儀器記錄監(jiān)督所指明的關乎傾倒作業(yè)、鑿沉作業(yè)、環(huán)境監(jiān)測或焚化作業(yè)的資料;及(b)該許可證準許的作業(yè)須在指明的地點進行,不論該地點是否在香港水域內。(6)監(jiān)督可要求申請人提供資料與容許檢驗及測試進行,以便監(jiān)督能決定應否發(fā)出許可證給該申請人,以及發(fā)給該人的許可證內應包括的條件。(7)凡許可證持有人使用許可證所規(guī)定的自動記錄儀器,則由該儀器所制作的紀錄即可接納為該紀錄所顯示的事項的證據。(8)申請人在申請許可證時須繳付訂明的費用。(9)監(jiān)督可規(guī)定許可證的申請人就以下事項繳付訂明的費用─(a)監(jiān)督為決定以下事項而規(guī)定須進行的檢驗及測試─(i)是否發(fā)出許可證給申請人;及(ii)在發(fā)給該人的許可證內應包括的條件;(b)發(fā)展及維持海洋傾倒物料區(qū)方面的費用,包括聘請一名管理海洋傾倒物料區(qū)的經理的費用;(c)查察在進行中或已進行的需領有許可證的作業(yè)所采用的方式;及(d)監(jiān)察該等作業(yè)的影響。(10)如監(jiān)督覺得有人違反許可證的規(guī)定,可更改、暫時吊銷或撤銷該許可證。(11)如監(jiān)督覺得由于以下原因,應將許可證更改、暫時吊銷或撤銷的,則監(jiān)督可將該許可證更改、暫時吊銷或撤銷─(a)海洋環(huán)境、其維持的生物資源或人類健康出現(xiàn)變化;(b)與該等事宜有關的有所增長的科學知識;或(c)監(jiān)督覺得有關的其他原因。(12)如監(jiān)督信納以下事項,可撤銷對許可證的暫時吊銷─(a)許可證持有人并沒有違反許可證的條文;(b)許可證持有人已對違反許可證條文的行為作出糾正;或(c)引致暫時吊銷許可證的情況已不再存在。(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1條豁免事項附注:具追溯力的適應化修訂─見2000年第34號第3條(1)局長可藉命令指明某些作業(yè)─(a)無須領有許可證;或(b)如符合該命令指明的條件,則無須領有許可證。(2)在不局限局長根據第(1)(b)款指明其他條件的權力的原則下,局長可指明條件,規(guī)定任何人須先獲得監(jiān)督的批準,方可進行原需領有許可證方可進行的事情。(3)監(jiān)督可根據第(2)款批準某項作業(yè),并可附加或不附加條件,但如進行該獲豁免規(guī)定的作業(yè)的人沒有遵從根據本條施加的條件,則監(jiān)督可撤回其批準。(1995年制定。由1999年第78號第7條修訂;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第466章第12條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附注:尚未實施第Ⅴ部控制海洋污染(1)如監(jiān)督信納─(a)海事建筑工程;(b)疏浚挖撈;(c)海洋取土;(d)填海;或(e)在海床上堆存,引致或有份造成現(xiàn)存的或即將形成的海洋污染,監(jiān)督可送達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予進行或負責該活動的─(i)船只的船長或飛機的機長;(ii)掌管車輛或海事構筑物的人;或(iii)任何人。(2)監(jiān)督可規(guī)定獲送達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的人─(a)終止傾倒海洋污染物;(b)終止傾倒活動;(c)采取其他步驟減除因該活動而傾倒海洋污染物;(d)在不導致該活動附近范圍內的水質超越該通知書內所列的水平的情況下從事該活動;(e)提供及維持一項設施并使其運作,以量度海水與排放物的特性及成分。(3)監(jiān)督在送達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時,可─(a)規(guī)定須立即遵從該通知書的規(guī)定;或(b)說明獲送達該通知書的人須在何時或之前遵從該通知書的規(guī)定。(4)任何獲送達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的人在其已遵從該通知書的規(guī)定時,即須通知監(jiān)督。(5)如監(jiān)督認為應就海洋污染問題給予任何人進一步的指示,可─(a)送達補加的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b)撤回現(xiàn)有的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而送達新的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3條技術備忘錄附注:尚未實施(1)監(jiān)督可發(fā)出技術備忘錄,開列以下事宜所根據的原則、程序、指引、標準及限度─(a)預測、量度、評估或決定海洋污染是否由第12(1)條所提述的工序引致或有份造成,或因該等工序而即將形成;(b)就有關的污染發(fā)出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c)決定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的規(guī)定是否已獲遵從。(2)如監(jiān)督發(fā)出技術備忘錄,他須將該技術備忘錄的副本,免費提供予公眾人士于辦公時間內在局長指示的政府辦事處查閱。(由1999年第78號第7條修訂;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4條提交技術備忘錄予立法會省覽及技術備忘錄的生效日期附注:尚未實施(1)局長須將根據本條例發(fā)出的技術備忘錄在憲報刊登,并須安排將其在刊登后的下一次立法會會議上提交立法會省覽。(由1999年第78號第7條修訂)(2)如局長已將技術備忘錄在某次立法會會議上提交立法會省覽,則立法會在該次會議后28日內所舉行的會議上,可藉通過決議而規(guī)定以不抵觸發(fā)出該技術備忘錄的權力的方式,將該技術備忘錄修訂。(由1999年第78號第7條修訂)(3)倘若通過決議的限期,如非有本款的規(guī)定即會─(a)在立法會會期結束后或立法會解散后;但(b)在立法會隨后的一屆會期的第二次會議當日或之前,屆滿的,則該限期延展至該第二次會議翌日屆滿。(4)立法會可于第(2)款所指的限期或憑借第(3)款而延展的該限期屆滿之前,藉決議就其中指明的技術備忘錄─(a)(就第(2)款所指的限期而言)將該限期延展至在該限期屆滿之日后第21日或之后舉行的首次立法會會議;(b)(在第(2)款所指的限期已憑借第(3)款而延展的情況下)將經如此延展的該限期延展至在該隨后一屆會期的第二次會議日后第21日或之后舉行的首次立法會會議。(由2002年第8號第17條代替)(5)立法會根據本條通過的決議須在其通過后的14日內,或行政長官在特別情況下容許的較長限期內,在憲報刊登。(6)根據第(1)款刊登的技術備忘錄并非附屬法例。(7)技術備忘錄在以下時間生效─(a)如立法會沒有通過決議修訂該技術備忘錄,則在該通過修訂決議的限期或經延展的限期(視屬何情況而定)屆滿之時;而(b)如立法會通過決議修訂該技術備忘錄,則在該決議在憲報刊登之日開始之時。(1995年制定。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第466章第15條獲授權人員的權力附注:具追溯力的修訂─見1998年第23號第2條第Ⅵ部獲授權人員的權力(1)監(jiān)督可在委任獲授權人員的文書中,局限該獲授權人員的權力。(2)獲授權人員可進入─(a)在香港的土地范圍及車輛;(b)在香港或香港水域內并非香港飛機、香港船只及其他香港海事構筑物的飛機、船只及其他海事構筑物;(由1998年第23號第2條修訂)(c)在任何地方的香港飛機、香港船只及其他香港海事構筑物,但他須─(i)有理由相信將予傾倒入海或傾倒至海床下,或在海上某船只或其他海事構筑物焚化的物質或物品,是在或曾經在該等土地范圍內或在該等車輛、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上,方可進入;或(ii)是在送交或強制執(zhí)行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方可進入。(3)獲授權人員可登上─(a)在香港水域內的船只;及(b)在任何地方的香港船只,但他須有理由相信該船只將予鑿沉,方可登上。(4)獲授權人員可要求任何人─(a)提供在任何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上的物質或物品的詳情;及(b)提供關于在任何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上滅失或從其上傾倒的物質或物品的資料。(5)獲授權人員可要求─(a)任何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i)停行或降落;或(ii)移往獲授權人員指示的地方以便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及(b)以下人士按獲授權人員指示到場─(i)船只的船長或飛機的機長;(ii)掌管海事構筑物的人;及(iii)在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上的其他人,并可要求在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上的人協(xié)助獲授權人員執(zhí)行其職能。(6)如獲授權人員有理由相信任何在香港的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在沒有領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將予用作將物質或物品傾倒入?;騼A倒至海床下,或用作協(xié)助將物質或物品如此傾倒,則獲授權人員可將該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扣留一段為以下目的所需的時間─(a)查明機長、船長或掌管人的意圖;(b)查明是否有人犯罪;及(c)阻止在沒有領有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傾倒、鑿沉或焚化作業(yè)。(7)進入一處地方,或進入、截停或扣留飛機、船只或車輛的獲授權人員,可要求被發(fā)現(xiàn)在該地方內或該飛機、船只或車輛上的人提供其姓名及地址以及出示其身分證明。(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6條進入住宅須有裁判官手令(1)獲授權人員除非在裁判官發(fā)出的手令的授權下,否則不得為強制執(zhí)行本條例而進入純粹用作住宅用途的處所。(2)在獲授權人員申請手令時,裁判官須信納以下事項方可發(fā)出手令─(a)獲授權人員有合理理由相信在該住宅內有與本條例所訂罪行有關的證據;及(b)以下事項─(i)與有權批準他人進入該住宅的人溝通并不切實可行;(ii)有權批準他人進入該住宅的人不合理地拒絕獲授權人員進入;(iii)除非出示手令,否則是相當不可能獲得批準進入該住宅;或(iv)除非到達該住宅的獲授權人員能即時進入該住宅,否則進入該住宅的目的可能受到妨害。(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7條協(xié)助獲授權人員的人(1)獲授權人員可帶同─(a)另一人;及(b)設備或物料,以協(xié)助他執(zhí)行其職能。(2)協(xié)助獲授權人員的人可執(zhí)行獲授權人員的職能,但只可在該獲授權人員的督導下方可執(zhí)行該等職能。(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8條獲授權人員在本條例下的權力(1)在不局限獲授權人員的權力的原則下,獲授權人員在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務時,可─(a)開啟任何盛器;(b)進行搜查、檢查、量度及測試;(c)抽取樣本;(d)要求出示文件、簿冊及紀錄;及(e)拍攝、抄錄或復印任何事物。(2)獲授權人員須作出任何合理地需要的事情以決定是否送達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19條獲授權人員的授權證明(1)監(jiān)督須發(fā)出授權證明書予獲授權人員。(2)獲授權人員在根據本條例執(zhí)行職能時,須應請求─(a)出示該授權證明書;(b)說明─(i)他的姓名;(ii)他擬執(zhí)行的職能;及(iii)擬執(zhí)行該項職能的理由。(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0條執(zhí)行職能的時間獲授權人員須于合理時間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除非他相信若于合理時間執(zhí)行其職能,可能令其執(zhí)行職能的目的不能達到。(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1條獲授權人員使用合理武力的權力獲授權人員在執(zhí)行其職能時,如有需要可使用合理武力。(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2條獲授權人員的保障(1)如獲授權人員在其意是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而作出或不作出任何事情,而法庭又信納該等事情是本著真誠地作出或不作出的,則該獲授權人員無須在民事或刑事法律程序中對其作出或不作出的該等事情承擔法律責任。(2)第(1)款就任何作為或不作為而給予公職人員的保障,并不影響政府對該作為或不作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3條采取補救行動的權力第Ⅶ部強制執(zhí)行(1)如監(jiān)督信納有人沒有根據及按照許可證的規(guī)定而在海上進行傾倒或焚化,他可作出任何合理地需要的事情以保護海洋環(huán)境及其維持的生物資源及保障人類健康,及防止對其他合法使用海域的活動作出干擾。(2)如監(jiān)督根據第(1)款行事,他有權向因有關的作為或不作為而被定罪的人,追討監(jiān)督在執(zhí)行他因該作為或不作為而覺得有需要或適宜執(zhí)行的行動時合理招致的開支。(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4條進行測試的權力等附注:具追溯力的適應化修訂─見2000年第34號第3條(1)監(jiān)督可─(a)進行測試,以確定獲準傾倒、鑿沉或焚化的物質、物品、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對海洋環(huán)境及其維持的生物資源頗有可能造成的影響;(b)分析或安排測試及安排分析獲準傾倒、鑿沉或焚化的物質、物品、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及(c)要求申請或持有許可證的人,或獲發(fā)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的人,測試及分析有關的物質、物品、船只、飛機或海事構筑物。(2)如監(jiān)督應任何人的請求根據第(1)(a)款進行測試,監(jiān)督有權向請求進行該項測試的人追討任何合理地招致的開支。(3)從任何地方、處所、飛機、車輛、船只或海事構筑物取得的物質、物品或其他物料的樣本的分析證明書,可在法律程序中作為證據提出,而如本條已獲遵從或大體上已獲遵從,該證明書即為其內所述事實的證據。(4)獲得任何物質或物品的樣本以作分析的獲授權人員,或根據第(1)(c)款被要求測試或分析任何物質或物品的人,須─(a)將該物質或物品的樣本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b)將每份放置于獨立盛器內,并將盛器附上適當標記或標簽;(c)確保掌管該從其取得樣本的地方、處所、飛機、車輛、船只或海事構筑物的人或其雇員或代理人─(i)獲交該人或其雇員或代理人從該3份中所選的一份,但若此舉并不合理地切實可行,則獲交或郵寄獲授權人員從該3份中所選的一份;及(ii)獲告知其他2份中的一份擬交予分析員分析;及(d)將其他2份中的一份交予分析員分析,并保留余下的一份。(5)分析員完成根據第(4)(d)款所作的分析后,即須將分析結果證明書,給予監(jiān)督及掌管該從其取得樣本的地方、處所、飛機、車輛、船只或海事構筑物的人或其雇員或代理人。(6)即使有關分析是在分析員指示下由另一人進行的,該分析員仍可簽署根據第(5)款發(fā)出的證明書。(7)看來是由分析員簽署的證明書,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須推定為是由分析員簽署。(8)如對樣本分析的結果有任何爭議,則法庭或裁判官如認為適當,可命令監(jiān)督對第3份樣本進行分析。(9)在檢控完結后,或如監(jiān)督決定不繼續(xù)某宗檢控,監(jiān)督可對任何樣本作出處置。(10)行政長官可藉在憲報刊登公告,為本條的目的委任任何人為分析員。(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5條罪行(1)任何人─(a)除根據及按照許可證的規(guī)定外,作出需領有許可證方可作出的事情;或(b)除根據及按照許可證的規(guī)定外,安排或容許另一人作出需領有許可證方可作出的事情,即屬犯罪,一經定罪─(i)首次被定罪者可處罰款$200000及監(jiān)禁6個月;(ii)第二次或其后再次被定罪者可處罰款$500000及監(jiān)禁2年;及(iii)在第(i)及(ii)段所述情況中,若法庭信納有關作業(yè)曾持續(xù),則每持續(xù)一日可加處罰款$10000。(2)任何人為促致許可證的發(fā)出而─(a)作出其知道在要項上是虛假的陳述;(b)罔顧后果地作出在要項上是虛假的陳述;或(c)故意不披露要項,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00000及監(jiān)禁6個月。(3)任何人其意是遵從根據許可證對其施加的條件時─(a)作出其知道在要項上是虛假的陳述;(b)罔顧后果地作出在要項上是虛假的陳述;或(c)故意不披露要項,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00000及監(jiān)禁6個月。(4)被控犯第(1)款所訂罪行的人,如證明以下事項,即可以此為免責辯護─(a)有關的作業(yè)是為確保飛機、船只或海事構筑物的安全或為拯救生命而合理地進行的;(b)并非由于該人的過失而致需要進行有關的作業(yè);及(c)該人已在合理時間內采取步驟將以下事項通知監(jiān)督─(i)有關的作業(yè);(ii)進行作業(yè)的地點及情況;及(iii)涉及的物質或物品。(5)因在香港水域以外進行的作業(yè)而被控犯第(1)款所訂罪行的人,如證明以下事項─(a)(如該項作業(yè)屬第8(1)(b)條所指的作業(yè))有關的飛機、船只、海事構筑物或盛器(視屬何情況而定)是在公約國或公約國的領?;蛩騼妊b上被傾倒的物質或物品的;(b)(如該項作業(yè)屬第8(1)(c)(ii)條所指的作業(yè))被鑿沉的船只是從公約國或公約國的領?;蛩蛲弦坊蛲苿又帘昏彸恋牡胤?或(c)(如該項作業(yè)屬第9(1)(b)(ii)條所指的作業(yè))在其上進行焚化的船只或海事構筑物是在公約國或公約國的領?;蛩騼妊b上被焚化的物質或物品的,而且證明該項作業(yè)是在領有公約國的有關當局發(fā)出的許可證的情況下并且按照該許可證的規(guī)定進行的,即可以此為免責辯護。(6)任何人沒有遵從根據第12條向他送達的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的規(guī)定,即屬犯罪─(a)如屬其未能終止該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所指明的作業(yè)的情況,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00000及監(jiān)禁6個月,而且若法庭信納有關的作業(yè)曾持續(xù),則每持續(xù)一日可加處罰款$10000;及(b)如屬其他情況,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00000及監(jiān)禁6個月。(7)任何人─(a)故意妨礙監(jiān)督或獲授權人員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b)在沒有合理辯解下,沒有遵從監(jiān)督或獲授權人員在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時所作出的規(guī)定或要求或發(fā)出的指示;或(c)在其意是提供監(jiān)督或獲授權人員在執(zhí)行其在本條例下的職能時所要求的資料時─(i)作出其知道在要項上是虛假的陳述;(ii)罔顧后果地作出在要項上是虛假的陳述;或(iii)故意不披露要項,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00000及監(jiān)禁6個月。(8)凡任何法人團體犯了本條例所訂罪行,而該罪行是在該法人團體的高級人員或涉及該法人團體的管理的人的同意下犯的,或是可歸因于該高級人員或該人的疏忽而犯的,則該高級人員或該人與該法人團體同屬犯了該罪行,一經定罪,可處規(guī)定的刑罰。(9)如法人團體的事務是由其成員管理的,則第(8)款對與任何成員的管理職能有關的作為及錯失適用,猶如該成員是該法人團體的董事一樣。(10)凡任何商號犯了本條例所訂罪行,而該罪行是在該商號的合伙人或涉及該商號的管理的人的同意下犯的,或是可歸因于該合伙人或該人的疏忽而犯的,則該合伙人或該人與該商號同屬犯了該罪行,一經定罪,可處規(guī)定的刑罰。(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6條以已盡應盡的努力作為免責辯護等(1)被控犯本條例所訂罪行的人如證明他已采取一切合理預防措施及盡了一切應盡的努力,以避免犯該罪行,即可以此為免責辯護。(2)在不局限第(1)款的一般性質的原則下,任何人如證明以下事項─(a)他是根據其雇主的指示行事的;或(b)他是倚賴另一人提供的資料而行事,并且沒有理由相信該等資料是虛假的或有誤導性的,而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他亦證明他已采取一切合理地可供其采取的步驟以確保不會犯有關罪行,即已確立其在該款下的免責辯護。(3)任何人如欲倚賴任何涉及以下指稱的免責辯護─(a)犯該罪行是因另一人的作為或不作為所致(但按照其雇主的指示行事則除外);或(b)他是倚賴另一人提供的資料而行事,則除非他在聆訊的7整日前已向檢控當局送達通知,提供他當時所擁有的可指出或協(xié)助指出該另一人身分的一切資料,否則他不得在沒有法庭準許下倚賴該免責辯護。(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7條上訴何時提出第VIII部上訴(1)任何人因監(jiān)督、獲授權人員或公職人員根據以下條文所作的決定或指示而感到受屈,可向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a)第7條(指定海洋傾倒物料區(qū));(b)第10條(發(fā)出許可證);(c)第12條(發(fā)出減除海洋污染通知書);(d)第23條(采取補救行動)。(2)如感到受屈的人欲根據第(1)款上訴,須于接到有關的通知書或決定后的21日內提出。(3)凡任何人根據第(1)(c)或(d)款上訴,則該宗上訴所針對的通知書或決定的效力即自上訴通知書發(fā)出之日起暫停,直至該宗上訴已予解決、撤回或放棄為止,但如─(a)監(jiān)督認為該項通知書或決定至為重要,因為若有關活動持續(xù),便會危及公眾健康或對受有關活動所影響的范圍的宜人之處造成嚴重損害;及(b)該項通知書或決定載有一項具上述意思的陳述,則屬例外。(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8條上訴委員會委員團的組成附注:具追溯力的適應化修訂─見1998年第25號第2條;2000年第34號第3條(1)行政長官可委任有資格根據《區(qū)域法院條例》(第336章)第5條獲委任為區(qū)域法院法官的人,出任所有上訴委員會的主席,但該人不得是公職人員。(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2)主席的任期不得超過3年,但可再獲委任。(3)行政長官可委出委員團,而該委員團中的人均為行政長官認為適合擔任上訴委員會委員的人。(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4)委員團成員的任期不得超過3年,但可再獲委任。(5)根據本條作出的委任均須在憲報公布。(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29條上訴委員會行使其權力(1)主席須從委員團中委任其認為就某宗上訴或某組上訴而言是合理的數(shù)目的人,就該宗上訴或該組上訴組成上訴委員會。(2)上訴委員會可裁決上訴。(3)當有上訴提出,上訴委員會可確認、推翻或更改該宗上訴所針對的決定或指示。(4)上訴委員會須按聆訊上訴的主席及委員的多數(shù)意見對在其席前處理的問題作出裁決,但法律問題則由主席裁決。(5)如票數(shù)均等,主席可投決定票。(6)上訴委員會在任何時候均不得以公職人員為其委員的大多數(shù)。(7)上訴委員會可─(a)收取經宣誓而提出的證據;(b)考慮任何陳述、文件、資料或事物,不論該項陳述、文件、資料或事物在法庭上可否接納為證據;(c)藉書面通知,傳召任何人到上訴委員會席前提供文件或作供;及(d)判給就該案件情況而言屬公正公平的數(shù)額的上訴訟費。(8)根據第(7)(d)款獲判給訟費的一方,可將該項判給作為民事債項強制執(zhí)行;而根據第(7)(d)款判給的須由監(jiān)督、獲授權人員或公職人員支付的訟費,須由政府一般收入支付。(9)在本條例沒有訂定條文的范圍內,主席可就實務事宜作出裁決。(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30條關于上訴委員會的補充條文附注:具追溯力的適應化修訂─見1998年第25號第2條;2000年第34號第3條(1)如主席不能執(zhí)行其職能,行政長官可委任另一名有資格根據《區(qū)域法院條例》(第336章)第5條獲委為區(qū)域法院法官的人,擔任署理上訴委員會主席。(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2)署理主席在其委任期間,可行使主席的權力及執(zhí)行主席的職能及職務。(3)如獲主席委任聆訊上訴的任何委員不能執(zhí)行其職能,主席可從委員團中委任另一人署理其職。(4)主席或委員可藉書面通知,向行政長官辭去其主席或委員職位。(由2000年第34號第3條修訂)(5)即使上訴委員會的成員有變動,上訴委員會仍可繼續(xù)聆訊,猶如上訴委員會的成員并沒有變動一樣。(6)凡上訴的聆訊已在上訴委員會席前展開,主席不得在未取得上訴各方的同意前,委任任何人為該上訴委員會委員。(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31條案件呈述附注:具追溯力的修訂─見1998年第25號第2條(1)主席可在上訴有裁決前,以案件呈述的方式,將法律問題轉介上訴法庭。(2)上訴法庭除可行使其在聆訊呈述的案件時所具有的其他權力外,亦可修訂該案件呈述或命令將其交回上訴委員會主席修訂。(1995年制定。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第466章第32條規(guī)例第Ⅸ部規(guī)例、廢除及保留條文監(jiān)督可藉規(guī)例對根據本條例須予訂明的事項予以訂明。(1995年制定)第466章第33條廢除及保留條文(1)《TheDumpingatSeaAct1974(OverseasTerritories)Ord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三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教學工作總結模版(3篇)
- 海水淡化土石運輸合同范本
- 北京市裝修分期付款合同
- 水果蔬菜冷藏運輸保險協(xié)議
- 2025年度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防護監(jiān)測協(xié)議書
- 淄博停車棚膜結構施工方案
- 幼兒園制式裝修合同模板
- 旅游景區(qū)裝修項目合同樣本
- 印刷制品居間協(xié)議-@-1
- 履帶式襯砌機施工方案
- 《自主神經系統(tǒng)》課件
- 2025集團公司內部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山西地質集團社會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四川省綿陽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思想政治試題(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初中七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綜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體育活動策劃與組織課件
- 公司違規(guī)違紀連帶處罰制度模版(2篇)
- T型引流管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化學寒假作業(yè)(九)
- 內業(yè)資料承包合同個人與公司的承包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