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近現代史綱要第一講_第1頁
東北大學近現代史綱要第一講_第2頁
東北大學近現代史綱要第一講_第3頁
東北大學近現代史綱要第一講_第4頁
東北大學近現代史綱要第一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西方列強的入侵和中國人民探索國家出路的斗爭

教學目的與要求2、掌握兩個重點問題:

一關于近代中國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和任務的變化二正確認識中國社會各階級對國家出路早期探索歷史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1、了解兩個線索:一是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及其影響;二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和探索國家出路的不懈努力3、研討一個難點和熱點:

西方資本主義侵略究竟給中國帶來的是什么?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自學)參考書:任繼俞:《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經驗》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一、西方列強入侵與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

資本—帝國主義,包括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階段和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就是說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包括自由競爭階段的資本主義和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一)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資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基本概況

第一階段: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1840~1894年)

主要手段是發(fā)動戰(zhàn)爭;主要方式是商品輸出;主要國家是英法美等西方工業(yè)發(fā)達國家,還有沙俄。第二階段: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到一戰(zhàn)結束(1894~1918年)

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又逐漸實行“以華治華”政策;經濟上由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過渡。第三階段:一戰(zhàn)后到二戰(zhàn)結束(1919~1945年)

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是從“以華治華”到強占中國。當時侵華的主要國家先是由列強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獨占。第四階段:二戰(zhàn)后到朝鮮戰(zhàn)爭(1945~1953年)

侵華方式先是“以華治華”,后發(fā)展為孤立、封鎖、包圍。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是美國?!糍Y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主要表現四個方面

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

1、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軍事侵略

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最直接和首要的方式是軍事侵略。它們倚仗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技術,特別是軍艦和大炮,或者進行武力威脅,或者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或者武裝干涉中國的內政,直至出兵鎮(zhèn)壓中國革命。這種軍事侵略是逐步升級的,從騷擾、蠶食中國的沿海、邊疆,到割占中國大片領土,直到企圖瓜分全中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屠殺中國人民二是迫簽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領土完整三是勒索賠款,搶掠財富●5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1)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屠殺中國人民●

3次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沙俄侵入伊犁、日本進攻臺灣、英軍入侵西藏●1次奇怪的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1904—1905爭奪東北權益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從屠殺中國人的慘案看——三次大的慘案

1894年11月日本攻陷旅順后的“旅順大屠殺”(2萬人)

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后在莊王府對”義和團團民的屠殺“(1700人)1900年俄國人入侵東北制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5000余人)日軍攻占旅順后,濫殺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約2萬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關于此次大屠殺,許多歐洲人留下了親眼目睹的記錄。英國人艾倫在他的《龍旗翻卷之下》中寫道:“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尸。”“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xù)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尸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薄叭哲娪么痰洞┩笅D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庇税瑐悺洱埰旆碇隆返挠涗浡庙槾笸罋K案圖片大連旅順萬忠墓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旅順殉難同胞的墓地。1894年11月21日,日軍侵入大連旅順市區(qū),滅絕人性地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殺,我近兩萬同胞慘遭殺害,遇難者尸體被集中焚燒。屠殺義和團團民的圖片江東六十四屯,位于今黑龍江省黑河市對岸、海蘭泡下游,璦琿條約規(guī)定為中國領土.

1900年7月16日,全副武裝的俄國侵略軍警,洗劫中國居民的住宅和所開的商店。17日,100多名武裝軍警,以押送這批中國人回國為名,將其趕往黑龍江邊他們“各持刀斧,東砍西劈”,致使中國居民“傷重者斃岸,傷輕者死江,未傷者投水溺亡?!?。在以后的幾天里,同樣的屠殺又進行了三次,共奪去5000多中國人的生命。主要有7個(1840—1919):中英《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日《馬關條約》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時簽訂的《辛丑條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2)迫簽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加深《辛丑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侵略戰(zhàn)爭和武力威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上述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大片領土:◆1842、1860、1898年英國割占香港(《南京條約》、《北京條約》、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5年日本割占臺灣全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馬關條約》)◆1898年德國強租山東的膠洲灣◆1899年法國強租廣東的廣州灣◆沙皇俄國共侵占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1858年中俄《愛琿條約》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1864年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1881年的《中俄改訂條約》及以后五個勘界議定書中國西北部7萬平方公里

(3)勒索賠款,搶掠財富(教材第22頁)●《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元(銀元)●《馬關條約》賠款23150萬兩●《辛丑條約》賠款10億兩

圓明園模型。圓明園模型局部。今天的圓明園

2、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政治控制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國政府;操縱中國的內政和外交;把中國當權者變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馴服工具.(1)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

●外國公使駐北京●享有領事裁判權(外國人犯法,中國人不能問)●把持中國海關——外國侵略者控制中國政治的重要手段“北京政變”后中外反動勢力進一步勾結咸豐帝留給慈禧、慈安皇太后的“同道堂”、“御賞”印及印文

控制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達45年的英國人赫德

赫德(1835-1911),英國愛爾蘭人,1854年到香港。1863年任命為總稅務司,制定并推行一套由外國人管理中國各地海關的半殖民地制度,控制中國的財政收入,并干涉中國內政、外交。1908年因病回國。他實際控制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達45年之久,是英國侵華的主要代表人之一。(2)在中國政府中扶植、收買自己的代理人

為了進一步深入控制中國政治,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特別注意在中國政府中扶植、收買自己的代理人?!傲恐腥A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奕等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權●幫助曾、李制造洋槍洋炮辦軍事工業(yè)●支持袁世凱及各派系進行軍閥割據總理衙門,是清政府屈從于外國侵略者的產物,也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

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權

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3)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勾結清政府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為了鎮(zhèn)壓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他們不但向清政府供應軍火,甚至還直接組織軍隊對太平軍作戰(zhàn)。義和團廊坊大捷圖3、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方式,除了強迫中國支付巨額的戰(zhàn)爭賠款外,主要是利用其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使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1)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正確認識通商口岸與改革開放的關系◆1842年《南京條約》規(guī)定開放5個(廣、夏、福、寧、上)◆1858年《天津條約》規(guī)定開放10個(營、煙、汕、漢、南京等)◆1860年《北京條約》規(guī)定增加開放天津

在這些通商口岸里,外國人享有種種特權,控制當地的工商、金融事業(yè),甚至設立租界實行殖民統(tǒng)治,成為資本一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侵略的基地。

(2)實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商品輸出、資本輸出與引進外資的關系◆有無主權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兩個結果不同(3)剝奪中國關稅的自主權(4)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控制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獨立發(fā)展(以1913年為例)外國資本占機械采煤投資總額的79.6%控制紗錠和布機41.2%和49.6%◆控制中國的財政金融(設立銀行是其對中國資本輸出的樞紐)日橫濱正金銀行美國花旗銀行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

俄國華俄道勝銀行經濟侵略的中心4、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文化滲透(文化侵略)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的目的,主要是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1831、1832、1833年三次沿中國海岸的航行,

沿路講道、診病、分發(fā)宗教宣傳冊、書籍、藥物等,直接目的是宣傳西方文化。●參與《南京條約》談判和簽訂全過程,在定海、寧波任“民政長官”;之后又做了8年香港駐華商務總督的秘書。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俄國東正教傳教士(巴拉第)向公使匯報清政府動態(tài)、到大沽又向俄報告清軍在大沽口設防情報。

八國聯軍進北京后,傳教士與軍官、士兵一起參與了掠奪。一個法國士兵回憶說“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三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教士們做我們的向導”。(2)創(chuàng)辦、建立宣傳宗教和西學的書刊和機構,為帝國主義侵略制造輿論(30頁)

廣學會——基督教在中國最大的出版機構,指導思想是爭取中國士大夫中有勢力的集團,啟開皇帝和政治家們的思想。以此影響中國的政治方向。廣學會發(fā)行的刊物——《萬國公報》,前身《教會新報》(1868年創(chuàng)刊)起計,至1907年???,先后歷時40年。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政治、文化的同時,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中國的學校每周定時升降日本和偽滿洲國國旗,向日本天皇和偽滿洲國皇帝行90度鞠躬禮,宣讀溥儀《訪日回鑾訓民詔書》,進行日滿一德一心日滿協(xié)和訓話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給中國帶來的是中國的是落后,而不是進步。毛澤東認為,資本—帝國主義侵略是近代中國貧困落后的根源之一。一方面帝國主義侵略加重了中國人的負擔,導致了中國社會日益貧困化;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勾結中國的專制政權,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國社會進步。

1、正確認識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教材第11頁)(二)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近代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它既不同于鴉片戰(zhàn)爭前的封建社會,也有別于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結合教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6個基本特點,正確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教材第13—14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含義

半殖民地,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中國在形式上是獨立的國家,但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

半封建,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政治上,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統(tǒng)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聯盟專政。經濟上是中國封建時代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但封建根基依然存在);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fā)展(但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1)兩對主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①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2)兩大歷史任務①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②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個任務為后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課堂討論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有人曾說:“鴉片戰(zhàn)爭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說:“殖民主義在世界范圍推動了現代化進程”,還有人甚至說:“沒有西方的殖民侵略,東方將永遠沉淪”。1、從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關系的角度看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觀動機是掠奪、壓迫中國,企圖把中國變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決不是為了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幫助中國變成獨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但是,我們也應該承認它在實現其利益和目的的過程中不得不帶來的客觀效果。例如,瓦解中國的封建經濟,把中國卷入世界市場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p>

這就是馬克思在《不列顛的統(tǒng)治》中所說的殖民主義充當了“不自覺的工具”,并具有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雙重使命”。2、從正義和非正義、是非善惡的道德判斷角度看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以及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是非正義的。它們向中國走毒品私鴉片、發(fā)動戰(zhàn)爭、燒殺掠搶等行經都是及其野蠻、可恥、不道德的殖民主義的侵略罪行。因此,決不能因其“雙重使命”的客觀效果而替資本帝國主義侵略辯護、美化甚至評功擺好。3、從近代中國落后根源和社會走向的角度看(1)資本—帝國主義侵略是近代中國落后貧困的根源

一方面帝國主義侵略加重了中國人的負擔,導致了中國社會日益貧困化;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勾結中國的專制政權,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斷了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帝國主義的入侵既沒有使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又沒有使中國實現資本主義現代化。

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二、中國各階級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主要內容:

19世紀下半葉中國各階級對國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重點問題:了解和掌握三次早期探索的時代背景、性質、歷史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

◆三次早期探索的時代背景1、處于中國歷史上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

2、處于世界歷史上的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的時代

3、處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步形成的時代◆時代的變化向中國人提出了新問題、新任務——

尋找和探索國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國侵略,如何救亡圖存?

2、如何向西方學習,如何求強求富?(一)農民階級發(fā)動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

企圖用武裝斗爭和農民改革方案改造社會(二)地主階級洋務派官僚進行的洋務運動——

企圖通過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來挽救封建統(tǒng)治和實現國家的富強(三)新興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戊戌維新運動——

企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實現變法維新、救亡圖存(一)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

洪秀全,(1812——1864)廣東花縣人。農民家庭出身,7歲入私塾讀書,曾多次應試,但屢試未中。后受基督教徒梁發(fā)編寫的《勸世良言》的啟發(fā),于1843年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對動員群眾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斗爭起了重要的宣傳和組織作用﹔1845到1846年間撰寫的《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著作,宣傳樸素的平等觀念和消滅“閻羅妖”的革命思想,為太平天國起義作好了思想輿論準備。

1851年1月率全體會眾在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2月攻占南京,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頒布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

1、背景①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自然經濟的解體(白銀外流)②封建壓迫加重,階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賦稅征收)③農民的反抗(1842-1850各地反清起義在上百次以上)

2、經過(歷時十四載,轉戰(zhàn)十八?。┙鹛锲鹆x,定都天京,西征北伐,天京事變,天京被破中國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高峰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

時間將領結果影響北伐1853林鳳祥李開芳因孤軍深入而失敗打亂清軍計劃西征1853賴漢英石達開控制皖、鄂、贛等地區(qū)鞏固天京大本營東征1856秦日綱石達開揚州、江北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太平天國達到全盛3、太平天國起義的轉折--天京事變

.分裂的原因:〈1〉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所致?!矗病凳呛闂蠲馨l(fā)展的必然結果。〈3〉楊韋矛盾是促使事態(tài)擴大的另一因素。.天京事變所帶來的嚴重后果〈1〉使領導核心受到徹底的破壞?!矗病堤教靽谲娛铝α可鲜艿搅藝乐負p失?!矗场翟谒枷肷显斐闪藝乐鼗靵y?!矗础祮适Я顺藙贇灁车臅r機。4、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1)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過程,消滅了百萬清軍,打擊封建政權、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思想文化。(2)有力地打擊教訓了外國侵略勢力(中國歷代農民起義所沒有的,拒絕外國強加給中國人的不平等條約)(3)是中國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提出了反映農民土地要求的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并探索向西方學習,第一次提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方案《資政新篇》。(4)具有世界意義,打擊西方殖民勢力,推動亞洲民族解放運動。5、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及教訓失敗的原因客觀原因:敵人的強大,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zhèn)壓。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和弱點

(1)太平天國政權日益封建化腐敗化。(2)農民領導人思想退化,爭權奪利、自相殘殺。(3)沒有科學思想指導,綱領的局限和政策策略的失誤。教訓:農民不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具有偉大革命潛力,但其自身不能領導革命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二)洋務運動

內憂外患下的清王朝的的自救運動興起與失敗的標志:

186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建立到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北洋海軍覆沒。

1、洋務、洋務派和洋務運動洋務:由“夷務”轉化而來。凡與帝國主義有聯系的一切活動。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官僚所進行的引進西方機器生產、科學技術及武備的活動。又稱同光中興、同光新政、自強新政。洋務派:清朝統(tǒng)治階級中,具有洋務思想和洋務實踐活動的一派人物的群體性稱謂。主要代表人物:

恭親王奕(中央大權)、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后期)等

恭親王奕

(1832-1898),道光帝六子。洋務運動的首領。通過“北京政變”掌握中央大權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湘軍首領曾國藩淮軍首領李鴻章左宗棠(1811—1872)湖南雙峰人,掌握地方大權的湘軍首領。中國歷史上有影響、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因鎮(zhèn)壓太平天國,其綽號“曾剃頭”。(1823-1901)安徽合肥東鄉(xiāng)縣。運動發(fā)起者之一;洋務派地方首領之一。

﹝1812-1885﹞湖南湘陰人。軍機大學士,欽差大臣,湘軍督領,洋務派地方首領之一。1、曾國藩較為清醒地認識到了侵略者的本質。

通過與外國人打交道,他不僅看到了“洋人遇事專論強弱,不論是非。兵力愈多,挾制愈甚”這一現象,而且認識了這一現象的本質:“惟利居奇,是其本性?!?《曾國藩未刊信稿》第15、176、289頁。)這說明,他已看出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是掠奪。從曾氏對侵略者本質的認識程度來看,應當說,他對侵略者是不抱什么幻想的。更重要的是:曾氏在認識了帝國主義的本質的同時,也清醒地看到了清政府的昏庸腐敗。2、曾國藩反抗侵略的手段是較為積極的。而曾國藩由于較為清醒地認識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所以他反抗侵略的一貫手段是“戰(zhàn)”,“和”乃不得已而為之。

3、曾國藩重視武器和人的有機結合,不是唯武器論者。4、曾國藩較為清醒地認識到了西方的長處。

他不僅看到了西方的長處,而且敢于承認,敢于學習。他雖然出于儒者的本質及對清王朝的尊重,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然而卻又不得不說:“獨火器不能及也?!?《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第74卷。)他親眼目睹外國侵略者正是憑借“輪船之速,洋炮之遠”(《曾文正公全集·奏稿》。)而橫行無忌的,從而決心以“師夷”之手段,達“制夷”之目的。

當然,曾氏因為階級局限性,不能認識也不能承認較封建專制統(tǒng)治遠遠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是西方強大的根本原因。但他畢竟承認了中國有不如外國的地方,至少在科技方面遠不如外國。而這種承認的價值,比起它的實際作用來說,顯得更為可貴。因為它標志著近代中國社會孕育著一種“反思”意識和“求變”力量,從而為中國社會的進步注入了新的推動力。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毛澤東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即使是在毛澤東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據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yǎng)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蔡鍔將軍對曾氏以愛兵來打造仁義之師的治兵思想推崇備至:“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蔡松坡先生遺集》。

張之洞的思想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漢族,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13歲中秀才,26歲中會試第三名(探花),后歷任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1881年,授山西巡撫,以后大力從事洋務活動,成為后期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補授兩廣總督,任內力主抗法。同時,在廣東籌建官辦新式企業(yè)。1889年,調湖廣總督。1898年4月,撰《勸學篇》,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攻擊維新思想,反對變法運動,得到頑固派的信任。1905年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鎮(zhèn)壓革命派領導的武裝起義。

1、實業(yè)救國與軍事救國的思想在《勸學篇》中明確強調強兵在救國保國中的作用。他說:“兵之于國家,猶氣之于人身也”?!叭宋从袩o氣而能生者,國未有無兵而存著”。他提出了興辦近代軍事工業(yè),進行近代軍事教育,編練新軍,鞏固邊疆,建設近代海防的思想主張,并努力付諸實施。(1)興辦近代軍事工業(yè)。中法戰(zhàn)爭中,張之洞深感向別國采購槍彈十分困難,常常會因此延誤戰(zhàn)機,他提出“必須購置機器,自行制造,始可取用之不盡,無庸倚藉外洋”。甲午戰(zhàn)爭后,又有了深刻的認識,他說“無論水軍陸軍,若不講求精利槍炮,而欲戰(zhàn)勝洋人,不論如何勇猛,皆屬欺人妄談”。這是對曾等人關于建立近代軍事工業(yè)思想的充實和發(fā)展。另外,他還提出合理布局軍事工業(yè)的思想,這是戰(zhàn)略高度的考慮,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如:他認為江南制造總局地處沿海,毫無屏障,極易遭到敵軍的破壞和封鎖,建議轉入內地生產。而湖北地處內地,敵軍不易到達,且有水陸兩種便利交通,國內四方發(fā)生戰(zhàn)爭,藉隨時可以支援所需武器彈藥。

主要功績有:督辦盧漢鐵路。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先后創(chuàng)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布局等一批近代工業(yè)化企業(yè),把武漢打造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yè)基地。湖北的近代工業(yè)體系已初步奠定。

漢陽鐵廠于1894年建成投產,這是我國第一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后又興建了中國第一個用近代技術開采露天鐵礦——大冶鐵礦。張之洞先后下令開發(fā)大冶三石煤礦、江夏馬鞍山煤礦和江西萍鄉(xiāng)煤礦,這樣就以煉鐵廠為中心,兼采鐵、采煤和煉鋼為一體,創(chuàng)建了我國近代第一個、也是遠東第一座的鋼鐵聯合企業(yè)。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yè)的興起,為我國重工業(yè)開了先河。

1892年,張之洞還創(chuàng)建了我國首家系統(tǒng)完備的軍工廠——漢陽兵工廠,在中國近代軍事建設以及國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漢陽鐵廠全景漢陽鐵廠的外國專家(2)興辦近代民用企業(yè)

張之洞是近代興辦工業(yè)企業(yè)最多的一個人。他一反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的態(tài)度,提出了“以工為本”的富國論。認為工業(yè)才是農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的杠桿,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沒有拋棄農業(yè)的作用,強調農、工、商實業(yè)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在農業(yè)方面主張修農政,學農學,引進先進的農具。在商業(yè)方面,提倡仿效西方,革新商政。張之洞的實業(yè)思想和主張雖晚于李鴻章等洋務成員,但在深度和廣度上超越了前人。他的實業(yè)救國活動,刺激和帶動了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在他之后,中國的工商業(yè)逐漸由官辦轉為民辦,在當時有比較深遠的影響。(3)編練新式軍隊,舉辦新式軍事教育主張仿照西方樣式,編練新式陸軍。改變清軍兵種單一的狀況,注重諸兵種配合;注重提高官兵的素質,起用了一批有文化、懂軍事、有活力的青年軍官。拒收身體和文化素質不合格的兵員入伍,重視實戰(zhàn)的要求。這一經驗和思想,對中國軍隊后來的發(fā)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和借鑒作用。建設一支以鐵甲艦船裝備起來的新式海軍,仿照西法構造新式炮臺,是張之洞海防思想的中心內容。

為從根本上提高軍隊的素質,主張舉辦新式軍事教育。主張對“戰(zhàn)人”的培養(yǎng),主持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如,廣東水陸師學堂、江南陸師學堂。

提出“有船而無駕駛之人,有炮而無測放之人,有魚雷水雷而無修造演習之人,有炮臺不諳筑造攻守之法,有槍炮而不知訓練修理之方,故戰(zhàn)人較戰(zhàn)具為尤急?!边€選派學生到德、日等國學習。(4)興辦新式學堂創(chuàng)辦算學學堂(1891)、礦務學堂(1892)、自強學堂(1893)、湖北武備學堂(1897)、湖北農務學堂(1898)、湖北工藝學堂(1898)、湖北師范學堂(1902)、兩湖總師范學堂(1904)、女子師范學堂(1906)等等,涵蓋了普通教育、軍事教育、實業(yè)教育、師范教育等層面。

1898年,張之洞創(chuàng)建農務學堂。1906年,開設高等正科,改名為湖北高等農業(yè)學堂,是華中農業(yè)大學的前身。.1903年,仿照日本學制擬定《奏定學堂章程》),在全國首采近代教育體制。1907年調京,任軍機大臣,兼管學部。

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戊戌變法時期,起先支持維新活動,但當維新運動日益發(fā)展、新舊斗爭漸趨激化后,即表明與維新派的分歧。1898年4月,撰《勸學篇》,對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作了總的概括和具體的發(fā)揮,也是對中學與西學的斗爭做了一個官方的總結,這個總結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體現出的帶有愛國主義色彩不同的是,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對西學的認識已經從器物層面上升為制度層面,張之洞所拋出的“中體西用”理論實質上是攻擊維新思想,反對變法運動,已落后于時代。3、抵御外國侵略中法戰(zhàn)爭時期兩廣總督張之洞積極籌餉、調兵、用將、反對撤兵議和,為抗法戰(zhàn)爭取得部分勝利做出巨大貢獻。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提出“遷都、勤王、借款、購艦”的主張,并提出了持久戰(zhàn)的觀點:“戰(zhàn)即不能勝,豈可盡掃諸軍?彼孤軍遠征,糧彈皆靠海運,分兵守則軍勢弱,不守則接濟斷,彼時一敗即不能支”。評價:主張抵御外國侵略,為南疆抗法的偉大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是武漢成為中國近代重工業(yè)基地的奠基人;他興建了貫穿中國的大鐵路,興辦的各種學校和新式軍隊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yè),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2、洋務運動的興辦

動機:首先是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其次是抵御外來侵略。用當年恭親王奕在奏折中所說的更明白:“心腹之害”(發(fā)捻)、“肘腋之憂”(俄國)、英國是“肢體之患”(英國)。所以,滅發(fā)、捻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最早作出比較完整表述的是馮桂芬.他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儀以諸國富強之術”.后來被概括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以諸國封建倫理綱常所維護的統(tǒng)治秩序為主體,用西方的近代工業(yè)和技術為輔助,目的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概況:三個階段興起階段:創(chuàng)辦軍用工業(yè)發(fā)展階段:興辦民用企業(yè)衰微階段:新企業(yè)創(chuàng)設不多

舊企業(yè)矛盾暴露

北洋海軍建立3、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資本主義性質,但有壟斷性)

①生產目的不是為了交換獲取利潤,而是直接用于武裝清軍②用大機器生產,雇工,具有資本主義性質③官辦,為軍隊和政府服務,管理具有封建化軍用工業(yè)比較大的主要有●安慶內軍械所(1861,曾,最早官辦兵工廠)●江南制造總局(1861,李,大型軍工企業(yè))●金陵機器局(1865,李鴻章)●福州船政局(1866,左,近代第一造船企業(yè))●天津機器局(1866,崇厚,滿族貴族)●湖北槍炮廠(1890,張之洞)▼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資本主義性質,但有封建性)①采用機器生產,雇傭工人②產品到市場出售,追求利潤③采取“官督商辦”的經營方式。“官督”就是官方保護、支持,并委派代表對企業(yè)進行監(jiān)督“商辦”就是商務由商人經理,官不過問,盈虧均由商人承擔民用企業(yè)主要有●輪船招商局(1872李,中國第一個航運企業(yè))●上海機器織布局(1879李,中國第一個棉紡企業(yè))●蘭州制呢局(1878左,中國第一個毛紡企業(yè))●開平礦務局(1877李,中國第一個大型的采礦企業(yè))●唐山胥各莊鐵路(1881李,中國人自建第一條鐵路,唐山到山海關)正確認識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1)產生時間:19世紀60—70年代(2)主要來源:兩個部分(兩個途徑)(3)主要特點:●經濟地位:是中小資本●政治態(tài)度:具有兩面性

正確認識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15頁)(1)產生時間:19世紀40—50年代(2)主要來源:三個部分(3)主要特點:中國最革命的階級

▼建立海軍

●1875年籌建北洋水師

●1885年建立海軍衙門●1888年建立北洋艦隊

●1895年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外語學堂:京師同文館(培養(yǎng)外語人才)●軍事學堂:船政學堂(培養(yǎng)軍事人才)●實業(yè)學堂:天津電報學堂(培養(yǎng)技術人才)●派遣留歐、留美學生4、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與評價

洋務運動雖然引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中國近代化開啟了道路。但是其本質還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不可能真正擔負起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使命,也沒有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1)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有抵制(建立海軍、加強海防),

但又有妥協(xié)和勾結(借師助剿、鎮(zhèn)壓太平天國),

沒有能夠阻止中國半殖民地的加深。(2)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有促進(民用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

但也有阻礙(搞壟斷),

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很軟弱。(3)沖擊了封建思想文化觀念,但又沒能突破封建體制的束縛。5、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原因:外國侵略者壓制、破壞,不愿中國真正富強,更不愿意讓中國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從資金、技術、原料、運輸等方面壓制洋務企業(yè))。(1)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2)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3)洋務企業(yè)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訓:洋務運動是中國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務運動的失敗說明,在不觸動封建專制統(tǒng)治、沒有擺脫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控制的前提下,企圖用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三)戊戌變法

空前民族危機下的資產階級的救亡改革運動

1895公車上書-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變1、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為什么要變法)(1)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的迫切要求。(2)民族危機的加劇,激發(fā)了新的民族覺醒馬關條約的簽訂(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中國等)戊戌變法的序幕——公車上書(維新派登上政治舞臺的標志)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政治主張(3)洋務運動的失敗和日本的激勵

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18歲就學于著名學者朱次琦(九江先生),后歸故里居西樵山白云洞研習佛典,1879年結識翰林院編修張鼎華,接觸了一些西學西書和新思潮。在讀了《環(huán)游地球新錄》后,游歷香港,對西方文化有了一般的了解。1882年,游上海,目睹西方科技對中國社會的巨大改造力。此后閱讀了大量西學書籍。十年間,康有為一方面接受西方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另一方面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學術也進行深刻的反省,思想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即從古文經學轉到今文經學。在春秋公羊說和西方進化論的影響下,初步形成了變法維新的思想。

1895年,公車上書。此后多次上書光緒帝主張變法。1898年戊戌變法,百日夭折。開始了流亡生涯,后游歷世界,帶著強烈的責任感,繼續(xù)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并完成了幾部重要著作,如《論語注》、《孟子微》、《大學注》等。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仍抱著“虛君共和”主張不放。1917年參與張勛復辟,1927年3月病逝于青島。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以公羊三世進化論為核心的“托古改制”說

《新學偽經考》初刊于1891年。其主要內容,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做過概括:一、西漢經學,并無所謂古文者,凡古文皆劉歆偽作;二,秦焚書,未厄及六經,漢十四博士所傳,皆孔門足本,并無殘缺;三,孔子所用字,即秦漢間篆書,即以文論,亦絕無今古之目四、劉歆欲彌縫其作偽之跡,故校中秘書時,于一切古書多所羼亂;五、劉歆所以作偽經之故,因欲佐莽篡議,先謀湮亂孔子之微言大義。結論:“始作偽,亂圣制者,自劉歆;布行偽經,篡孔統(tǒng)者,成于鄭玄?!薄胺埠笫浪改繛闈h學者,指賈、馬、許、鄭之學,乃新學,非漢學也;即宋人所尊述之經,乃多偽經,非孔子之經也?!薄靶聦W偽經考”著重從經學方面進行論述,對傳統(tǒng)的“古文”經學展開猛烈的攻擊,康有為認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經典,如《周禮》、《逸禮》、《古文尚書》、《左傳》、《毛詩》等都是西漢末年劉歆偽造的,因此都是“偽經”。而劉歆制造偽經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王莽篡奪西漢的政權、建立國號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經學是新莽一朝之學,只能稱之“新學”??涤袨閷λ泄盼慕涍M行徹底的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擊了“恪守祖訓”,不愿變法的封建頑固派,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作了輿論準備?!犊鬃痈闹瓶肌?,刊于1898年,主要內容:孔子以前的歷史,是孔子為“救世改制”的目的而假托的宣傳作品,都是盲昧無稽的。中國歷史,從秦漢以來才可考信。由于書籍闕失,周末諸子百家紛紛起來創(chuàng)立教義,企圖憑自己的理想來建立自己認為最好的社會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