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的調(diào)查_第1頁
關于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的調(diào)查_第2頁
關于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的調(diào)查_第3頁
關于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的調(diào)查_第4頁
關于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的調(diào)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調(diào)查--基于城鄉(xiāng)老年人抑郁癥狀、孤獨感與社會支持的特點研究系部名稱:教育系項目名稱: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狀況調(diào)查--基于城鄉(xiāng)老年人抑郁癥狀、孤獨感與社會支持的特點研究指導老師:曹光海團隊成員:劉聰、李曉薇、李琪、王玉敏、王曉龍、亓冉冉、張春波實踐地點:濟寧市老年大學、濟寧市老年公寓、曲阜市沂河公園等老年人聚集場所、濟寧市陵城鎮(zhèn)鮑莊村、陵城鎮(zhèn)紅廟村以及濟寧、濟南、濰坊、棗莊、萊蕪等相關城鄉(xiāng)地區(qū)實踐時間:(1)集體實踐時間:2011年6月11日—2011年7月15日(2)分小組實踐時間:2011年7月15日—2011年8月1日1、引言隨著社會主義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我國人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社保等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持續(xù)下降,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日益明顯。根據(jù)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cè)丝诘?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老齡化問題已逐步提上國家議程。而山東省老齡委發(fā)布的《山東省2008-2020年人口老齡化狀況及對策研究》調(diào)查報告顯示:2008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37.28萬人,位居全國第一;老年人口占全省總?cè)丝诘谋壤秊?4.20%,高出全國2.2個百分點。山東省人口老齡化自2008年起進入快速增長期,未來10年每年凈增72萬老年人,將比全國提前5年結束人口紅利期,這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老齡化的加速,致使老齡問題更加明顯,老年人精神狀況備受社會關注。抑郁、孤獨等是威脅老年人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問題,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和高齡化,這種危害將越來越大。老年抑郁癥、孤獨感是以持久的情緒低落和內(nèi)心孤寂為特征的一種情感性的心理障礙,可能會導致軀體功能下降、自殺傾向等,從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生命質(zhì)量。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更加關注老年人精神狀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愛和支持。解決問題需要從問題的根部入手,因此我們自六月至九月初,先后赴往濟南、濟寧、曲阜、章丘等地,對城鄉(xiāng)老年人抑郁癥狀、孤獨感與社會支持特點進行調(diào)查研究。以此為契機,通過我們的調(diào)查來了解山東省老年人精神現(xiàn)狀,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統(tǒng)計學知識,調(diào)查研究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素養(yǎng)的老年人心理精神狀態(tài),從而指導老年人以一種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享受人生。調(diào)研期間,我們接觸到了不同精神面貌的老年人,通過和他們的交流,我們的心靈得到巨大的觸動和震撼,讓我們堅定了我們的信念和前進的腳步。通過幾天的調(diào)研,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讓我們認識了許多懷揣熱人生哲學、對生活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人。我們原本屬于陌生的群體,本不可能有交集的,正是因為“調(diào)研山東”我們有了焦點。2、研究概述2.1取樣本次調(diào)研活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暑假放假之前(6月11、12日),我們赴濟寧市老年大學、濟寧市百花公園和濟寧學院教師公寓展開調(diào)研。第二階段為暑期7月5日至7日,我們一早騎車到曲阜體育館和沂河公園對前去晨練的老年人進行調(diào)研訪問,次日趕赴陵城鎮(zhèn)鮑莊,得到村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在村內(nèi)街巷里發(fā)放調(diào)研問卷進行調(diào)研。第三階段為暑期7月11日至14日,調(diào)研小組趕赴濟南、章丘,先后在濟南泉城廣場、大明湖東岸、章丘市百脈泉公園針對晨練和夜間散步的老年人進行問卷發(fā)放、調(diào)研。第四階段為暑期7月15日至9月1日,調(diào)研小組隊員分成小分隊,分赴棗莊、濰坊、萊蕪各地獨自進行調(diào)研。2.2測量工具問卷為專業(yè)心理量表(見附表一),由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老年抑郁量表(GDS)和UCLA孤獨量表組成,有嚴格的計分標準,科學的結果解釋。2.21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用于測量個體社會關系的3個維度共10個條目:有客觀支持(即患者所接受到的實際支持),主觀支持(即患者所能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支持利用度是反映個體對各種社會支持的主動利用,包括傾訴方式、求助方式和參加活動的情況)3個分量表??偟梅趾透鞣至勘淼梅衷礁?說明社會支持程度越好。該量表經(jīng)長期使用表明設計基本合理,有效、簡便、條目易于理解無歧義,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測信度為0.92,各條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間。2.22老年抑郁量表(GDS)老年抑郁量表(GDS有30個條目,其中10條用反序計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20條用正序計(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視為正常范圍,即無郁癥,11—20分顯示輕度抑郁,而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2.23UCLA孤獨量表量表UCLA孤獨量表量表共20個條目,含有11個“孤獨”正序條目與9個“非孤獨”反序條目(其中有一條用正序陳述語言較困難),每個項目為四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孤獨度程度越高。2.3數(shù)據(jù)收集與整理調(diào)研前指導老師曹光海老師召集所有調(diào)研隊員開會,針對調(diào)查時間、地點選擇以及調(diào)研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然后重點針對問卷的指導語、相關內(nèi)容以及和老年人交流的技巧等問題,曹老師做了詳細介紹,讓我們這些很少可以接觸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的我們頓時信心倍增。會議第二天,我們就正式展開了這場風風火火的調(diào)研。調(diào)研過程中,老年人和調(diào)研隊員一對一完成問卷,然后當場回收問卷。被試填寫問卷之前,調(diào)查隊員將問卷的填寫方法一一介紹清楚,然后讓老年人獨立的、不受影響的完成問卷。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有因文化程度低及視力差等原因無法自行填寫問卷的老年人,調(diào)研隊員將會為老年人讀問卷或由我們的調(diào)研隊員代填的方式進行。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和他們交流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比如有的老人會很排斥我們,完全拒絕和我們合作,另一種極端就是會滔滔不絕的和我們講起他們過去的故事,個人的光輝歷史,或者家庭的不幸,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盡量滿足他們的傾訴欲。時間緊,任務急,為此我們專門找了些“志愿者”同學協(xié)助我們?nèi)プ鲞@個調(diào)研,當然他們也都受過前期的指導和訓練。每天調(diào)研結束后,我們也隨時根據(jù)需要召開緊急會議,反映當天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提出,及時解決,為以后更好的完成調(diào)研工作打好基礎。調(diào)研結束后,我們也對問卷做了嚴格認真的篩選,剔除那些漏答的及背景資料填寫不完整的無效問卷。全部問卷資料經(jīng)核實后進行統(tǒng)一編碼,使用spss18.0管理和處理數(shù)據(jù)。3、數(shù)據(jù)分析3.1總體情況在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濟寧學院教師公寓等老年人聚集場所、濟寧市陵城鎮(zhèn)鮑莊村、陵城鎮(zhèn)紅廟村以及濟寧、濟南、濰坊、棗莊、萊蕪等相關城鄉(xiāng)地區(qū)隨機選擇60歲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問卷252份。其中男性老年人132人,女性老年人120人;城市老年人119人,農(nóng)村老年人133人;有配偶同住的老年人181人,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71人;獨居的老年人86人,非獨居的老年人166人;有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178名,無經(jīng)濟保障感74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14人,無慢性病的138人;有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144人,無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108人。(見表一)。表一老年人社會人口學特征的分布頻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積百分比性別男13252.452.452.4女12047.647.6100.0居住地城市11947.247.247.2農(nóng)村13352.852.8100.0婚姻有18171.871.871.8無7128.228.2100.0居住安排獨居8634.134.134.1非獨居16665.965.9100.0經(jīng)濟保障感有17870.670.670.6無7429.429.4100.0慢性病有11445.245.245.2無13854.854.8100.0養(yǎng)老保險有14457.157.157.1無10842.942.9100.0在年齡構成方面,60-64歲老年人占全體被調(diào)研老年人的47.2%,65-69歲老年人占34.1%,70—79歲老年人占34.1%,80歲以上老年人占8.3%(見圖一);在養(yǎng)老方式方面,67.9%的老年人為家庭養(yǎng)老,29.8%的老年人為社會養(yǎng)老,而只有2.4%的老年人是依靠社區(qū)服務進行養(yǎng)老(見圖二)。圖一問卷調(diào)查對象的年齡構成.圖二問卷調(diào)查對象的養(yǎng)老方式構成老年人社會支持總分的平均分為37.19,標準差為6.294,說明老年人具有滿意的社會支持度,差異顯著。其中,主觀支持平均分為23.13,標準差為4.083,表明老年人所能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較高。孤獨總分平均數(shù)37.58,標準差9.605,表明老年人存在孤獨感。抑郁總分平均數(shù)8.73,標準差為8.73,表明老年人接近輕度抑郁。(見表二)表二整體數(shù)據(jù)描述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平均數(shù)9.523.134.5637.1937.588.73標準差3.284.080.616.299.615.93.2不同性別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通過表三可以看出,在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方面,男性老年人低于女性老年人,而在客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上,男性老年人均高于女性老年人,說明女性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普遍低于男性老年人。另外,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老年人的孤獨感高于女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高于男性老年人。表三不同性別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男9.85±3.3823.02±3.984.53±0.6237.40±6.3637.90±10.278.54±6.04女9.13±3.0823.24±3.994.59±0.6136.96±6.2337.22±8.848.95±5.97T3.17 0.180.630.310.320.29*P<0.05,**P<0.013.3不同年齡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表四數(shù)據(jù)顯示,在客觀支持方面,60-64歲年齡段的老年人要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的老年人,80歲以上的老年人客觀支持最小。在主觀支持方面,60-64歲年齡段的老年人要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的老年人。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均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社會支持水平降低,孤獨感逐漸增強,且由接近抑郁發(fā)展成輕度抑郁,并且差異顯著。表四不同年齡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60-64歲10.69±3.0624.10±3.694.64±0.5539.44±5.6535.17±8.127.10±5.1765-69歲9.52±2.9523.62±4.274.53±0.5837.67±6.1438.03±9.158.07±5.8370-79歲9.21±3.5322.58±3.874.51±0.6436.30±6.4737.45±9.739.73±5.8180歲以上7.29±2.5120.62±4.084.62±0.7432.52±4.9142.95±12.6111.95±7.64F6.51** 4.91*0.667.67**3.61*4.82***P<0.05,**P<0.013.4不同居住地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表五數(shù)據(jù)顯示,在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方面,城市老年人和農(nóng)村老年人差異不顯著,城市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略高于農(nóng)村老年人。農(nóng)村老年人的孤獨感和抑郁程度均高于城市老年人,差異顯著,農(nóng)村老年人特別接近輕度抑郁癥。這表明農(nóng)村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問題更為嚴峻,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重視農(nóng)村基層老齡工作。表五不同居住地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城市9.83±3.6522.90±4.274.53±0.6637.26±6.8235.99±9.827.54±5.71農(nóng)村9.21±2.8323.33±3.914.59±0.5637.13±5.8138.99±9.229.80±5.71T2.29 0.710.540.036.26*9.26***P<0.05,**P<0.013.5不同婚姻狀況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通過表六可以看出,在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方面,有配偶同住的老年人顯著高于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而在支持利用方面,有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和無陪偶同住的老年人差異不顯著;有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顯著高于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在孤獨感和抑郁方面,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孤獨感強度和抑郁水平顯著高于有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顯現(xiàn)出輕度抑郁癥狀。表六不同婚姻狀況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有配偶10.12±3.0224.15±3.734.55±0.5738.82±5.5935.92±8.897.76±5.81無配偶7.93±3.3120.51±3.764.59±0.7133.03±6.0841.79±10.1111.21±5.79T25.33** 48.39**0.2752.02**20.49**17.99***P<0.05,**P<0.013.6不同居住安排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表七數(shù)據(jù)顯示,在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方面,獨居老年人顯著低于非獨居的老年人;且獨居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明顯高于非獨居的老年人,差異顯著;而在支持利用方面,獨居老年人和非獨居老年人差異不顯著。在孤獨和抑郁方面,獨居老年人略高于非獨居的老年人,差異不顯著,但獨居老年人的抑郁總分較高。原因可能在于:由于獨居老年人生活條件的限制,并受其生活現(xiàn)狀的影響,他們所接受到的實際支持、所能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個體對各種社會支持的主動利用度較多。表七不同居住安排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獨居8.69±3.5722.17±4.064.59±0.6235.45±6.7638.70±10.729.57±6.29非獨居9.93±3.1423.62±4.014.54±0.6138.09±5.8536.99±8.958.30±5.81T8.477** 7.285**0.3910.31**1.782.54*P<0.05,**P<0.013.7有無經(jīng)濟保障感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表八數(shù)據(jù)顯示,無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普遍患有輕度抑郁癥,且顯著區(qū)別于沒有抑郁癥狀的有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無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的孤獨癥狀顯著高于有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另外,在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方面,無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顯著低于有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在支持利用方面,無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與有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差異不顯著;在社會支持水平上,無經(jīng)濟保障的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顯著低于有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表八有無經(jīng)濟保障感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有經(jīng)濟保障感9.87±3.3723.66±4.274.54±0.6138.07±6.5936.36±9.557.91±5.81無經(jīng)濟保障感8.62±2.7821.84±3.264.61±0.6135.07±4.9340.50±9.1410.72±6.01T8.47** 7.28**0.3910.33**1.78**2.54***P<0.05,**P<0.013.8有無慢性病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表九可見,在客觀支持方面,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和無慢性病老年人差異不顯著;在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和社會支持總分上,無慢性病的老年人顯著高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孤獨方面,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略高于無慢性病的老年人;在抑郁方面,有慢性病的的老年人顯著高于無慢性病的老年人,且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明顯患有輕度抑郁。表九有無慢性病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有慢性病9.74±3.5722.07±3.814.45±0.6336.25±6.5438.51±10.0810.27±6.26無慢性病9.31±2.9724.00±4.134.65±0.5737.96±5.9936.80±9.157.46±5.47T1.06 14.71**7.15**4.67*1.9714.41***P<0.05,**P<0.013.9有無養(yǎng)老保險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通過表十發(fā)現(xiàn),在客觀支持方面,有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顯著高于無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在主觀支持方面,有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與無養(yǎng)老保險相等;在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和孤獨方面,有保險的老年人與無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差異不顯著,在抑郁方面,無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顯著高于無養(yǎng)老保險的老年人。這表明,實行新型農(nóng)村醫(yī)療保險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條件。表十有無養(yǎng)老保險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有養(yǎng)老保險10.05±3.4223.13±4.284.51±0.6337.69±6.7536.60±9.777.97±5.91無養(yǎng)老保險8.78±2.8523.13±3.824.62±0.5736.53±5.5738.87±9.269.75±5.99T9.72** 0.001.872.113.465.52**P<0.05,**P<0.013.10不同養(yǎng)老方式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M±S)表十一數(shù)據(jù)顯示,在客觀支持方面,社會養(yǎng)老的老年人的客觀支持最高,社區(qū)服務的老年人的客觀支持最??;在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方面,家庭養(yǎng)老、社會養(yǎng)老和社區(qū)服務的差異不顯著;養(yǎng)老方式對于老年人社會支持水平影響不顯著。但在抑郁和孤獨感方面,依靠社區(qū)服務養(yǎng)老的老年人的孤獨感高于依靠家庭養(yǎng)老和社會養(yǎng)老的老年人,依靠社會養(yǎng)老的老年人的抑郁水平明顯低于依靠家庭養(yǎng)老和社區(qū)服務養(yǎng)老的老年人??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社會支持總分孤獨總分抑郁總分家庭養(yǎng)老9.49±2.9723.46±3.814.56±0.5937.51±5.6137.64±8.749.11±6.05社會養(yǎng)老9.61±3.8422.29±4.454.57±0.6636.48±7.4436.87±11.427.83±5.95社區(qū)服務8.50±3.5624.00±6.034.33±0.5137.19±6.2944.67±5.759.50±4.27F0.32 2.300.420.731.851.23表十一不同養(yǎng)老方式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抑郁狀況*P<0.05,**P<0.01上述結果顯示,雖然總體描述結果顯示老年人只是接近輕度抑郁,但就社會人口學特征來說,不同生活狀況的老年人抑郁癥狀差異顯著:80歲以上的老年人、農(nóng)村老年人、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無經(jīng)濟保障感的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存在明顯的抑郁癥狀,由于自身生理狀況較差或者生活條件的限制,這類群體的老年人社會支持水平較低,主觀幸福感降低,精神狀況不容樂觀。4、結果及討論4.1從上述調(diào)研過程及調(diào)查結果來看,主要存在以下現(xiàn)象:一、從整體上來看,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較高,老年人具有滿意的社會支持度,這可能是因為現(xiàn)如今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且各項設施較為健全,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能夠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對于無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和8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他們的社會支持水平較低,這表露出現(xiàn)如今我國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還不夠健全,并且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完善各項基礎設施。二、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較低,女性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低于男性老年人,且在抑郁和孤獨方面,女性顯著高于男性老年人。這提醒我們應該給予女性老年熱更多的關心和關注。三、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均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且在孤獨感和抑郁方面趨于嚴重,這應該是因為年齡的不斷增長,導致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自身行動更為不便,且交際范圍逐漸變窄,精神文化生活較少。這需要我們針對每個年齡階段的老年人采取相應的措施,讓每個階段的老年人都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心態(tài),獲得高質(zhì)量生活。四、城鄉(xiāng)老年人精神健康狀況差異較大。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特別是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收入,有適宜的住房,大多生活較為幸福,滿意度較高,性情也較為樂觀開朗,抑郁情緒偏少,且大多有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和豐富的集體活動。然而農(nóng)村老年人則大多孤僻而寂寞,缺乏文娛活動、朋友,大多以家庭責任為首任,抑郁情緒較多,幸福感小,對生活不滿意。五、家庭觀念在中國人眼中非常的重,親人的缺失更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因此無配偶同住且獨居的老年人社會支持水平很低,且孤獨和抑郁均顯著高于有配偶同住且非獨居的老年人。這提醒我們在老年人喪偶后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照顧,以來緩解喪偶老人抑郁與孤獨。六、“老有所依,病有所養(yǎng)”是當今老年人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擁有良好的養(yǎng)老方式的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普遍較高,且抑郁和孤獨水平較低。另外,沒有慢性病的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他們的精神狀況顯著優(yōu)于有慢性的老年人;當老年人患病時,他們能方便就醫(yī),且自己擁有養(yǎng)老保險,這會令老年人特別的有安全感,不讓其擔憂自身的生活狀況。努力做到“老有所依,病有所養(yǎng)”應成為當今社會應對老齡化工作的重點。七、老年人普遍感到心理孤獨。老人們晚年交流的對象更多的是自己曾經(jīng)的老同事、老朋友,在孤單的時候也會盡可能地與他們交流、向他們傾訴。這深刻地反映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孤寂和缺乏與年輕人的交流。在對于老年人日常娛樂活動的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選擇鍛煉健身的老年人占大多數(shù),還有少數(shù)老年人選擇打牌下棋、聽戲、看書、看電視等,這也反映了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的匱乏。八、各地老年人對調(diào)研的配合度差異大。在我們的調(diào)研途中,曲阜、鮑莊、章丘等小城市或鄉(xiāng)鎮(zhèn)的老年人配合度高,對待我們熱情且信任,很愿意對我們傾訴自己的內(nèi)心,并很樂意幫助我們填寫問卷,然而類似于濟南、濟寧等大型城市,老年人的配合度大幅下降,文化程度高,卻表現(xiàn)出冷漠、對陌生人不信任,心防嚴重,不愿意將自己的心理擺在別人面前。做調(diào)研的難度隨著城市發(fā)展的程度逐級增大。4.2為了更好地應對老齡化問題,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一、在國家層面,從公民權利的角度建立全覆蓋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讓老年人共享社會發(fā)展的成果。政府及社會各界,在經(jīng)濟上應給予老年人足夠的保障,完善健全醫(yī)療保險制度和養(yǎng)老保險,縮小城鄉(xiāng)差距,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加大老年大學的建設力度,擴大老年大學的招生范圍,真正做到老年人活到老學到老,增加老年人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晚年愛好,重新建立人生規(guī)劃和目標,有所希望和期盼,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二、推進社區(qū)老年精神衛(wèi)生工作(一)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我國普通人群的精神衛(wèi)生知曉率是偏低的,尤其是對與心理問題有關而且應該尋求心理幫助的常見問題缺乏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往往被視為正?,F(xiàn)象,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子女,普遍有種根深蒂固的思想,認為只有軀體疾病才是病,除非身體有毛病,否則不會看醫(yī)生。(二)推廣老年心理輔導和咨詢。在社區(qū)舉辦面向老年人和老年人子女的心理知識講座和咨詢,既可以指導老年人妥善解決因疾病、喪偶、代際沖突等負性生活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適應家庭和社會生活,同時還可以提高家庭成員對老年人心理問題的認識,在家庭照料中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心理關懷,提高他們識別不良心理癥狀的敏感性和應對能力。(三)加強老年社會工作。目前針對老年人的政策主要是基于管理的目的,從整體主義的視角來制定和執(zhí)行的。但在老年人心理干預方面,我們應建立個體主義的視角,從老年人的自我認識出發(fā),重視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建立積極的、正向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如:開展老年人團體工作,幫助老年人進行生命回顧,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評估自己的過去,積極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人生;根據(jù)各方面的條件,幫助老年人完成心愿、修補過失;幫助老年人積極參與家庭管理和社會活動,維持部分原有關系網(wǎng)絡、建立新的關系網(wǎng)絡。(四)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孤獨寂寞、缺少與外界的交往和溝通是引發(fā)老年期精神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社區(qū)組織應根據(jù)老年人的各種需要,引導和幫助他們參與各類集體活動。三、作為子女,給父母更多的愛,更多的時間,物質(zhì)是保障,充裕的時間和濃厚的愛意,才能給老年人完整而溫暖的家庭感、幸福感、歸屬感。我國老年抑郁情緒的檢出率顯著提高,與近期中國家庭結構、家庭觀念的重大變化密切相關:子女們都為了事業(yè)打拼,很少有時間陪父母,導致家庭對老年人的支持作用日益削弱,從而致使老年人負性情緒增多、抑郁流行情況日趨嚴重。作為子女,經(jīng)常跟他們聊天溝通,遇事跟他們商量,征求他們的意見,讓老年人感覺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jīng)驗對指導兒女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價值。以幫助他們建立社會歸屬感和責任感??傊瑢τ诶淆g化社會問題,我們應該樹立較強的老齡意識,樹立正確的老年人價值觀,結合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國情來切實解決此問題。我們應系統(tǒng)而有序地建設“銀發(fā)工程”,充分調(diào)動社會﹑集體﹑個人三者的積極性,將老齡化社會問題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老年人才資源,將包袱轉(zhuǎn)化為財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附錄一:調(diào)研問卷此問卷不記名,僅用作科研調(diào)查,請您放心作答,謝謝!部分一1、您的性別:A男B女2、您的年齡:A、60-64歲B、65-69歲C、70-79歲D、80歲以上3、您的居住地:A城市B農(nóng)村4、您的婚姻狀況:A有配偶同住B無配偶同住5、您的居住安排:A獨居B非獨居6、經(jīng)濟保障感:A是B否7、您有慢性病嗎:A有B無8、您有養(yǎng)老保險嗎:A有B無9、您信教嗎:A信B不信10、您的養(yǎng)老方式:A家庭養(yǎng)老B社會養(yǎng)老C社區(qū)服務部分二指導語:下面的題目是用于反映您在社會中所獲得的支持,請按各個題目的具體要求,根據(jù)您的實際情況來回答。謝謝您的合作。1.您有多少關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幫助的朋友?(只選一項)

(1)一個也沒有(2)1—2個

(3)3—5個(4)6個或6個以上

2.近一年來您:(只選一項)

(1)遠離家人,且獨居一室

(2)住處經(jīng)常變動,多數(shù)時間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3)和同學、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

(4)和家人住在一起

3.您與鄰居:(只選一項)

(1)相互之間從不關心,只是點頭之交

(2)遇到困難可能稍微關心

(3)有些鄰居很關心您

(4)大多數(shù)鄰居都很關心您

4.您與同事:(只選一項)

(1)相互之間從不關心,只是點頭之交

(2)遇到困難可能稍微關心

(3)有些同事很關心您

(4)大多數(shù)同事都很關心您

5.從家庭成員得到的支持和照顧(在合適的框內(nèi)劃“√”)

無極少一般全力支持

A.夫妻(戀人)

B.父母

C.兒女

D.兄弟姊妹

E.其他成員(如嫂子)

6.過去,在您遇到急難情況時,曾經(jīng)得到的經(jīng)濟支持或解決實際問題的幫助的來源有:

(1)無任何來源

(2)下列來源:(可選多項)

A.配偶;B.其他家人;C.朋友;D.親戚;E.同事;F.工作單位;G.黨團工會等官方或半官方組織;H.宗教、社會團體等非官方組織;I.其他(請列出)

7.過去,在您遇到急難情況時,曾經(jīng)得到的安慰和關心的來源有:

(1)無任何來源

(2)下列來源:(可選多項)

A.配偶;B.其他家人;C.朋友;D.親戚;E.同事;F.工作單位;G.黨團工會等官方或半官方組織;H.宗教、社會團體等非官方組織;I.其他(請列出)

8.您遇到煩惱時的傾訴方式:(只選一項)

(1)從不向任何人訴述

(2)只向關系極為密切的1—2個人訴述

(3)如果朋友主動詢問您會說出來

(4)主動訴述自己的煩惱,以獲得支持和理解

9.您遇到煩惱時的求助方式:(只選一項)

(1)只靠自己,不接受別人幫助

(2)很少請求別人幫助

(3)有時請求別人幫助

(4)有困難時經(jīng)常向家人、親友、組織求援

10.對于團體(如黨團組織、宗教組織、工會、學生會等)組織活動,您:(只選一項)

(1)從不參加

(2)偶爾參加

(3)經(jīng)常參加

(4)主動參加并積極活動

部分三指導語:選擇最切合您晟近一周來的感受的答案。1.你對生活基本上滿意嗎?A、是B、否2.你是否已放棄了許多活動與興趣?A、是B、否3.你是否覺得生括空虛?A、是B、否4.你是否常感到厭倦?A、是B、否5.你覺得未來有希望嗎?A、是B、否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