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機原理及評測課程目錄目
錄課
進紙部原理與選型
印刷部原理及選型
網紋輥原理及保養(yǎng)如何評估印刷機優(yōu)劣
華印廠商通介紹一二三四五印刷機原理印刷機原理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踢紙式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進
紙
精
度均值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精度高占地小速度快一二三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堆紙方式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印刷機間隙調整標準第一章:進紙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上墨系統(tǒng)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
供墨系統(tǒng)氣動隔膜
泵蠕動泵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印
版
輥
網
紋
輥橡
膠
輥密封式刮刀系統(tǒng)刮刀式膠輥式復合式復式供墨系統(tǒng)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網紋輥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印刷機間隙調整標準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優(yōu)缺點:A)簡單、方便、紙板彎翹也能傳送B)每次換單須移動
一次C)紙箱滿版印刷時容易拖墨
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a.
帶紙輪牽引式吸
風好會造成印刷套印不準
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b.
吸風牽引式
優(yōu)缺點:
A)不接觸紙板印刷面無
拖墨現(xiàn)象
B)套色精準度±1mm
C)
維護成本高,保養(yǎng)不C.皮帶牽引式優(yōu)缺點:
A)套色精準度±1mmB)紙箱滿版印刷時容易拖墨C)維護成本高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C.皮帶牽引式優(yōu)缺點:
A)套色精準度±1mmB)紙箱滿版印刷時容易拖墨C)維護成本高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二章:印刷部原理與選型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歷史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功用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線數(shù)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角度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含墨量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網目結構關系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網目寬深比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網目寬深比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網紋輥載墨量計算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
CO2UltraCellUltraCellPlusLineScreenLineScreenOptimunVolumeMaximumVolumeOptimunVolumeMaximumVolumeOptimunVolumeMaximumVolumeLPIL/cm23cm/mcm2/m3cm2/m3cm2/m3cm2/m3cm2/m3BCMBCMBCMBCMBCMBCM1807015.217.715.919.619.924.99.811.410.312.612.816.12008013.215.313.917.219.421.68.59.99.011.112.513.92309011.813.712.415.416.719.37.68.889.910.812.525010010.412.111.414.115.817.96.77.87.49.110.211.52801109.410.99.812.314.115.86.17.06.37.99.110.23001208.59.99.311.612.814.45.56.46.07.58.39.31.55
cm
/m
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1
BCM
=3
32
2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360140738576941081224.75.54.96.17.07.94001606.27.36.78.39.410.54.04.74.35.46.16.84601805.66.56.07.48.49.33.64.23.94.85.46.05001955.15.95.56.87.98.93.33.83.54.45.15.75302104.85.55.16.37.48.53.13.63.34.14.85.55702254.45.14.85.97.08.12.83.33.13.84.55.2600240
4.55.66.67.6
2.93.64.24.9660260
4.15.16.06.9
2.63.33.94.4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存放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檢測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檢測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檢測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第三章:網紋輥原理與保養(yǎng)效率成本穩(wěn)定性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效率:配置先進程度以客戶開發(fā)的代數(shù)為主要描述對象,如該設備廠有3代產品,本次測評的設備型號是?????????:第四章印刷機評估規(guī)格型號機器最高速度(pcs/min)最大模切面積(mm)最大進紙尺寸(mm)最大開槽槽深隔張送紙尺寸(mm)墻板厚度最小進紙尺寸(mm)生產時功率最大印刷面積(mm)總功率標準印版厚度(mm)外部尺寸進紙厚度范圍(mm)最小開槽間距(mm)正刀反刀效率:性能參數(shù)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效率:車速1、車速(分為三種狀況測試:最小紙板,隔張送紙,正常尺寸)(依據(jù)2、48)2、單色印刷可以達到的速度,使用自帶計數(shù)器顯示與秒表點數(shù)相結合,特定說明測試的印刷產品色數(shù),開料尺寸。(依據(jù)41、42、43)3、四色滿版印刷可以達到的速度,使用自帶計數(shù)器顯示與秒表點數(shù)相結合,特定說明測試的印刷產品色數(shù),開料尺寸(依據(jù)45、46、47)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效率:操作便利性1、送紙的做功抬升量,以時間計算抬紙速度(依據(jù)13、14、15、16、17、18)2、開閉時間(依據(jù)6)3、安全按鈕最遠處距離及按停時間(依據(jù)1、19、28、)4、調整印版的正向與反向最大位置時間(依據(jù)26)5、掛版時間(依據(jù)22、23)6、洗墨時間與洗完后殘墨量(依據(jù)10、11)7、上墨時間以及上墨后墨量轉移均勻度(依據(jù)8、9、12)8、開槽刀移動速度(依據(jù)30、31)9、裝卸整塊模板時間(依據(jù)37)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效率:自動化程度1、訂單管理(依據(jù)51)2、電機及行程控制(依據(jù)54)3、遠程維護(依據(jù)53)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成本:產品質量1、套印精度:以紙板前沿為標準(依據(jù)42、43、46、47、48、50)2、套色精度:以第一色與第四色為標準(依據(jù)46、47)3、模切精度
(依據(jù)38、39、44、48)4、開槽精度
(依據(jù)32、36、42、43、46、47)5、紙板損傷:以邊壓強度測試為標準(42、43、44、46、47、48)第四章:印刷機評估名稱名稱膠輥、網紋輥、印刷版輥軸承空氣壓縮機其他軸承變頻器交流接觸器,熱繼電器氣動電磁換向閥PLC氣動氣缸編碼器模切膠墊人機界面觸摸屏電機免鍵連接環(huán)開槽刀具氣動單向隔膜泵穩(wěn)定性:配件原產地列表第四章:印刷機評估穩(wěn)定性:安裝質量1、主要部件的動平衡測試(以跳動表測試)(依據(jù)5)2、主要部位噪音(以噪音儀測試)(依據(jù)3)3、地線電阻(以歐姆表測試)(依據(jù)54)4、線路分離及布局(目測線路分離原則)(依據(jù)54)第四章:印刷機評估序號測評項目測評方法測試工具測試時間/次數(shù)證據(jù)留存1印刷機操作界面的各電子按鈕可操作性打開電源,點擊電子按鈕,查看運轉,是否有異常目測相機每按鈕3次以上約10分鐘照片2印刷機最高車數(shù)/最大有效印面積按加速開關至最高車速/測量印刷機的印刷缸的長度轉速儀卷尺3次每次3分鐘合計約10分鐘數(shù)值照片3設備噪音使用噪音儀測試車數(shù)在80張/分150張/分最高值正負10噪音儀3次每次3分鐘合計約10鐘數(shù)值照片4設備平衡使用跳動儀測試車數(shù)在80張/分150張/分最高值正負10跳動儀3次每次3分鐘合計約10分鐘數(shù)值照片5安全裝置查看安全保護裝置,并在設備運行時,點擊安全開關,查看停機情況。測量出安全開關離操作面的距離目測/手動3次約3分鐘照片6機臺分合時間/安全性能操作人員按分開鍵開始計算,并把所有機組拉開至50CM左右到停止,此段時間值。合機把所有機組合攏所需用的時間值。拉開合攏安全報警裝置是否有提示秒表2次合計5分鐘數(shù)值照片7機臺運行軌道安全把機組前后移動到最頂端,查看是否有異常手動目測3次合計約5分鐘照片測試流程表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測評進紙部13進紙方式查看設備進紙模式目測相機1次1分鐘照片14核對進紙尺寸最小/大調整調整左右單板及后擋板的尺寸至最小/大進紙尺寸數(shù)值,并用卷尺測量,與實際提供的值做核對,卷尺手調1次5分鐘數(shù)值照片15調整尺寸精度如實電腦調控,在電腦中輸入相應的數(shù)據(jù),并輸出執(zhí)行調整結束。使用卷尺進行測量核對誤差值。卷尺3次合計5分鐘數(shù)值照片16調整尺寸時間移動左右擋板測試移動速度,每次移動值在100CM為單位,用秒表記錄所需時間值秒表2次合計5分鐘數(shù)值照片17進紙輪間隙調整查看進紙輪調整方式,如電子則點擊數(shù)值/手動則用手扳動間隙值手動目測1次1分鐘照片數(shù)值18進紙輪間隙精度進紙輪測試三種楞型厚度值,印刷機調整到相應的數(shù)值后,然后用厚度尺進行測量驗證厚度尺3次合計5分鐘照片數(shù)值19進紙部安全裝置進紙部安全開關數(shù),測量離操作臺距離尺目測1次3分鐘照片20隔張送紙裝置查看隔張送紙操作方式,記錄出操作方法目測手動1次3分鐘照片測試流程表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測評印刷部21印刷方式查看印刷機結構是上印式還是下印式目測1次1分鐘照片22掛、拆版方式拿印刷版進行掛、拆版并記錄方式目測1次3分鐘照片23掛、拆版時間拿印刷版進入印刷單元開始計時至印版掛完(因是轉一整圈)并把版鎖緊結束的時間為止。拆版從進入單元開始計算至印刷版拿出印刷單元為準,用秒表記錄整個過程的時間。秒表1次5分鐘數(shù)值照片24調整印刷機版壓與印刷壓力如實電腦調控,在電腦中輸入相應的數(shù)據(jù),查看移動情況。如手動則轉動壓力調整部件,扳動是看是否很用力,并能鎖定壓力值。手動目測3次5分鐘照片25印刷壓力精準度調整三種楞別數(shù)據(jù),把印刷壓力調整到相應的數(shù)值,然后用厚度尺去測量,并記錄出數(shù)據(jù)核對卷尺3次5分鐘數(shù)值26相位調整時間如實電腦輸入向前/后轉動100cm,從點擊開始用秒表計時至調整結束。如手動調整則按住向前/后轉動100cm,從按下按鈕計時至調整結束。秒表2次合計5分鐘數(shù)值記錄27左右相位調整查看左右相位調整方式并記錄出調整方式,及測量出左右調整最大值卷尺1次3分鐘數(shù)值記錄28印刷部安全裝置查看安全裝置位置,及安全開關功能目測卷尺1次2分鐘照片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測評開槽部29刀組調整方式查看刀組調整是否是電子或手動,并記錄調整方法目測1次5分鐘照片30調整開槽刀最大/小/時間把開槽刀移動到最大/小,用卷尺進行測量核機械數(shù)據(jù)值,使用秒表記錄出刀組移動的時間卷尺秒表1次5分鐘數(shù)值記錄31開槽高度最小值/時間移動上下刀至最小值,使用卷尺進行測量核對機械數(shù)據(jù),使用秒表記錄移動的時間卷尺秒表1次3分鐘數(shù)值32開槽刀精度設定開槽值數(shù)據(jù)(紙箱長寬高數(shù)值),調整結束后進行測量,核對誤差值卷尺3次合計5分鐘數(shù)值照片33拆裝道具時間拆一組上刀,從進入開槽單元開始計時至拆結束的時間記錄,撞刀從進入單元開始記錄出安裝完成的時間記錄秒表1次20分鐘數(shù)值記錄34壓線輪模式查看壓線輪是尖對尖還是尖對平目測1次1分鐘照片35壓線輪調整查看壓線輪是電子還是手動,記錄出操作方法目測1次3分鐘照片36壓線輪精度壓線輪調整到相應數(shù)值,用厚度尺測量,對比厚度尺3次合計5分鐘數(shù)值記錄測評模切部37模具安裝時間取用三種類別的模具進行實地安裝,從模具到模切部計時至安裝結束為準。用秒表進行計時。記錄安裝過程及所有時間。秒表3次合計20分鐘數(shù)值38相位調整時間及精度向前/后轉動120cm,從點擊轉動開始用秒表記錄時間到轉到指定位置為止。設定開槽尺寸完成后,使用卷尺進行測量,和實際數(shù)字對比秒表1次3分鐘數(shù)值39左右相位調整向左/右調節(jié)到最大,用卷尺測量值并記錄卷尺相機1次5分鐘數(shù)值照片40模切研磨功能查看模切部是否有研磨功能目測1次1分鐘照片測試流程表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測評單色印刷41生產準備時間從拿到訂單開始計時,至能正常生產為止,此段時間為準備時間。(內容包含:上墨、上版時間、記錄印刷色數(shù),合機時間、調試次數(shù)及時間,時間不累加計算,可同步工作。)秒表1次30分鐘數(shù)值42最高車速車速分三種進行、最小尺寸、隔張及正常尺寸,對不同的尺寸進行分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保證生產品質的前提,生產10---20分鐘,相應也會記錄出生產過程中異常情況的時間次數(shù)事項記錄。記錄出生產最高車速。并抽取50張進行檢驗。檢驗內容:印刷位置、印刷清晰、開槽、壓線、成型紙板厚度。記錄相應的數(shù)據(jù)值計數(shù)器卷尺游標卡尺1次60分鐘數(shù)值照片43不同車速生產按80張/分150/張進行兩次不同車速生產,每次生產時間在20分鐘以上,相應也會記錄出生產過程中異常情況的時間次數(shù)事項記錄。隨機抽取50張進行檢驗:印刷位置、印刷清晰、開槽、壓線、成型、成型、紙板厚度記錄相應數(shù)值計數(shù)器卷尺游標卡尺2次合計60分鐘照片數(shù)值44模具生產安裝模具生產根據(jù)不同車速進行檢驗80張/分130張/分最高車速,并每次生產在20分鐘以上,記錄提取安裝模具使用時間,生產過程異常事項記錄。抽取各50張進行檢驗模切位置,印刷版面計數(shù)器卷尺游標卡尺3次合計90分鐘照片數(shù)值測試流程表第四章:印刷機評估測評四色滿版印刷45生產準備時間上印刷版開始計時,至能正常生產為止,此段時間為準備時間。(內容包含上版時間、印刷色數(shù),合機、調試)秒表1次30分鐘數(shù)值46最高車速正常尺寸在保證生產品質的前提,生產10---20分鐘,記錄出生產最高車速。并抽取50張進行檢驗。檢驗內容:印刷位置、印刷清晰、開槽、壓線、成型紙板厚度。記錄相應的數(shù)據(jù)值計數(shù)器卷尺游標卡尺1次30分鐘數(shù)值照片47不同車速生產按80張/分150/張進行兩次不同車速生產,每次生產時間在20分鐘以上,相應也會記錄出生產過程中異常情況的時間次數(shù)事項記錄。隨機抽取50張進行檢驗:印刷位置、印刷清晰、開槽、壓線、成型、成型、紙板厚度記錄相應數(shù)值計數(shù)器卷尺色標游標卡尺2次合計60分鐘照片數(shù)值48模具生產安裝模具生產根據(jù)不同車速進行檢驗80張/分130張/分最高車速,并每次生產在20分鐘以上,抽取各50張進行檢驗模切位置,印刷版面計數(shù)器卷尺色標游標卡尺3次合計90分鐘照片數(shù)值49除塵裝置記錄出生產多少張印刷版面出現(xiàn)紙屑,此項可以和46、47、48項同時進行驗證。目測1次5分鐘照片測試流程表第四章:印刷機評估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