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攻心戰(zhàn)術”和“三大法寶”_第1頁
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攻心戰(zhàn)術”和“三大法寶”_第2頁
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攻心戰(zhàn)術”和“三大法寶”_第3頁
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攻心戰(zhàn)術”和“三大法寶”_第4頁
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攻心戰(zhàn)術”和“三大法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攻心戰(zhàn)術”和“三大法寶”

什么是“問題學生”呢?問題學生也叫后進生,《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將其定義為品行障礙少年,他們的學習和品德上暫時存在一些問題,跟不上班級的整體要求,完不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起碼目標,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上存在問題和障礙,反復出現違反其年齡相應的道德準則和紀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為①。這是一種比較專業(yè)的定義方法,廣義上說,我們一般把那些在學習、思想、心理或行為方面存在某些偏差的學生稱為問題學生。在諸多問題中,心理問題乃是其它問題的根源,而未成年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各方面發(fā)展還未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或盲目地把學生的錯誤行為定性為道德品質問題,而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學生的心靈塑造以及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班主任教師來擔此重任,為此,我認為可以采用攻心戰(zhàn)術。教育與打仗,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毫不相干,但就教育問題學生而言,學生的“問題”就好比“敵人”,學生本身一般無意或無獨立能力敵之,只有靠教師來領導打這一場仗,孫子兵法上說:“兩軍交戰(zhàn),勇者勝,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人亦然!”攻心是兵法最高的境界,也是最微妙的關鍵,透過攻心能夠讓不可能變成可能②。在與“問題”的持久戰(zhàn)中,攻心乃核心,如何讓學生加入我們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自覺自愿地對付自己的敵人——學習、行為或心理上的問題?最好的做法是用心去攻心,攻城容易,攻心難,征服學生的心靈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過程。一、用真心去開戶心靈之門問題學生的行為習慣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經常表現為課堂違反課堂紀律,校內不能遵守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相應地在學習上態(tài)度不夠端正,聽課習慣差,作業(yè)書寫不規(guī)范,質量較低,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在講究統(tǒng)一的學校教育和追求效率的應試教育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教師,很難容忍上述行為,對待此類的一系列問題,他們往往采取粗暴的方式以泄心中怒火。如果這些問題出現在初高中的學生身上,一些教師怕招來怨恨,則聽之任之,無為而治,明哲保身??刹还苁悄姆N情況,很多教師在內心深處對問題學生懷有厭惡,敵意或歧視之情,很難談得上真心地相待,而教師的感情傾向又具有導向作用,班級的其他學生受其影響無形中就會排斥問題學生,長期以往,問題學生在“陰冷”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出現自卑心理障礙,逆反性心理障礙,對周圍人懷有敵視、仇恨,會以攻擊性行為來保護自己,其實也在封閉自己。在這樣的教育情形下很容易出現惡性循環(huán),這可能陷教師于被動地位,有時只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治標不治本。莊子曾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③?!币霃母旧辖鉀Q問題,教師還需用真心去叩擊學生已經封閉的心靈之門。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只要有學生存在,就會有問題學生存在。在社會日益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里,出現問題學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們無需抱怨,“無問題”學生的教育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教育,存在“有問題”學生才是我們教育的現實;其次,在此認識基礎上,我們試著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他們,把學生的問題視為正?,F象,甚至在教師的眼里因為問題的存在,學生顯得更為生動、可愛,這比那些逆來順受,毫無個性的孩子要好得多,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學生差異的存在,我們的教育生活才那么豐富多彩,也富有挑戰(zhàn)性,一個教師的教育生命有時會因為問題學生而精彩;再者,當我們以正確的思想和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問題學生時,我們就不會怒火中燒或強顏歡笑,完全可以做到放下架子,摒棄權威,撕去虛偽的面具,以朋友的姿態(tài)真心實意地從內心接納,包容學生,這樣,他們也會感到沒必要設置障礙,拒教師以千里之外了。二、用善心去凈化心靈之塵“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學生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藥摧殘致死的④?!苯處熡谜嫘膿Q取學生的信任之后,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如處理不當,往往也會前功盡棄,需要用善心小心呵護學生對我們的信任,用善心來改變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用善心來蕩滌飄浮在學生心靈中的雜塵,這里的善可作善良,善意來講,但絕不是無原則的善,不是容忍一切過錯,一讓再讓的菩薩心腸,它是一種機智的善,它講究“冷”與“熱”相宜,寬與嚴相濟,采用靈活的處理問題方式,以達到觸動、震撼問題學生心靈之功效,我在教育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三大法寶”,力求體現以善為底色的教育機智。法寶之一:就事論事當學生違背規(guī)章制度,出現問題行為時,最常見也是最愚蠢的做法是:一訓斥,二翻舊帳,三喊家長,四寫保證書。諸如“怎么又打架了,上次打架至今才幾天?”“上次不是保證過了嗎?怎么老毛病又犯了?”這類不善意的翻舊帳的怒氣話,除了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會有其他任何效果,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論事。學生出現問題行為有時是外部原因直接引起的,教師要分清情況,再作處理,例如:打架事件的發(fā)生,就存在多種情況,可能是一時的沖動,可能是積怨已久的,可能是幫助好友的意氣用事,也可能是開玩笑而導致的,等等。對于第一種情況,要教育學生遇事冷靜,教師可以從書本或身邊找到很多正反兩方面的例子來讓學生體會冷靜的重要性;其二,學生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打架只是積怨的爆發(fā),教師則正好借機化解雙方的矛盾,做法是先傾聽雙方的意見,讓各自坦誠地說出自己對對方的哪些行為不滿,然后教師提出讓雙方都能滿意的處理方案,這需要說服雙方作出相應的讓步,并意識到自己錯在何處;關于第三種情況,首先肯定朋友有難,出于相助,這種動機是好的,但幫助的方式不對,打架只能讓更多的人卷入矛盾,只有出面調解才是真正的幫助;其四,開玩笑鬧翻臉的事在學生中時有發(fā)生,遇到此類的事要讓學生知道開玩笑要掌握分寸,玩笑成為一種幽默就說明開得有水平,玩笑無意中傷害了人則是一種沒有水平的低級玩笑。學生有時是很無知的,教師有理有據細致分析問題會讓學生感到心悅誠服,茅塞頓開?!熬褪抡撌隆笔窍日摵蠼?,只有屢教(jiào)不改的,這里的教是訓斥式的粗暴教育,沒有屢教(jiāo)不改的,這里的教是告訴學生怎么做,教的效果因人而異,但學生總會一點點改變,不至于無動于衷。法寶之二:大題小作“大題小作”是針對特殊學生的特殊情況而言的,學生的問題情況有別,輕重不同,對于逆反心理嚴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我們要時刻關注動態(tài),在他們第一次出現暴力行為時,教師不妨“大題小作”。如果只是一味的分析暴力行為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譬如打傷人以至走上犯罪道路,或者刨根問底,找思想根源,懷疑學生道德品質存在問題,并一再強調這是很危險的,以后不能做這樣違反道德的事情,這樣做似乎很有道理,符合“就事論事”原理,其實,反而會把事態(tài)擴大,學生出現問題行為雖然有其必然性,但第一次是很偶然的,可能出于沖動,情勢所逼或是無意識的,在教師有意識的提醒下,學生可能在潛意識中認定自己屬于道德品質有問題的學生,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和行為,加之教師態(tài)度粗暴的話,更有可能把學生推到另一面,從而發(fā)生質的變化。如果說第一次還帶有負罪心理的話,以后就可能習慣于這種做法,所以,靈活的處理方法是淡化此事的影響,即便是打架時流血了,教師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先處理學生的傷口,然后善意地批評某生不該這么沖動,接著再來個善意的謊言,強調自己對該生的看法是:“我不認為你會做出這樣的事,以前沒有做,以后也絕不會做,看來,你確實很沖動,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按捺住自己的急性子,控制自己的火爆脾氣。”把大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學生自我判斷力差,自我意識模糊,對自己的看法往往來源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教師不把他當壞學生,認為他只是脾氣暴躁,那么他也不會破罐子破摔??傊?,對于一些特殊情況,還是“大題小作”,低調處理為好。法寶之三:小題大作“小題大作”是就發(fā)揚問題學生的閃光點來講的。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問題學生也一樣,但苦于自身問題多多,經常招來家長、同學、教師的冷眼或批評,因而自信心不足,自我實現的需要不能滿足。為了幫助學生戰(zhàn)勝自卑,找回自信,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往往一件小事也可大做文章,例如:當某名問題學生幫別人打掃衛(wèi)生時,作為教師,你要以欣賞的眼光看他,你可以在班會上表揚;你可以在教育懶惰學生時,以他為榜樣,并讓他知道;可以在他的作業(yè)本里夾上一張寫上表揚話語的卡片,給他帶來驚喜;也可以通過家訪在家長面前大加贊揚;可以把成長中點滴好事記錄下來,裝進給學生準備的成長袋中,并定期和他一起回顧這些事情,分享由此而體驗到的快樂。通過小題大作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向善的愿望。人們常說,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問題學生的轉化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⑤?!叭蠓▽殹苯逃呗缘摹熬褪抡撌隆笔窃噲D教給學生科學處理問題的方法,“大題小作”把學生的缺點縮小,“小題大作”將優(yōu)點放大,后兩者的運用都是需要講究藝術的。三、用愛心去點燃心靈之火我國的代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不能沒有水;陶行知先生倡導“愛滿天下”;在國外,蘇霍姆林斯基則主張“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⑥。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愛是教育的靈魂的生命。有了愛,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相反,沒有愛教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說,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營養(yǎng),包括身體上所需的以及心靈上所需的營養(yǎng),而來自家長,老師等他人的愛就是孩子心靈成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這正如牛奶、面包之于身體一樣重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愛的需要歸屬于“缺失性”需要,即不可缺少的需要,一個人如果缺少別人的愛,會產生心理問題,缺乏對別人的愛,容易形成反社會人格,缺少愛是問題學生的本質所在。教師只有源源不斷地給問題學生補充愛的營養(yǎng),才能滋潤干枯的心靈,點燃希望之火。如何做到愛學生?有大量的工作值得做,這里只能有選擇地泛泛而談,首先要進行糾偏補漏。問題學生可能是生活在溺愛的家庭,也可能生活在缺少愛的問題家庭,教師需要指導家庭教育,聯合父母給予孩子“嚴慈相濟”的正確的愛;其次,愛學生就要滿足學生各方面的正常需要,學生學習上有不懂的問題,要幫助解決,學習方法不當的,要以正確的方法指導,學習習慣差的,要培養(yǎng)習慣;另外,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要給予他們娛樂活動的寬松氛圍和自由空間,最好有教師指導,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學生的身體受忽視,由于缺乏有組織的有成效的活動渠道,突然爆發(fā)出無意義的狂暴行為,而不自知其所以然,或者陷入同樣無意義的裝傻相干蠢事⑦。這就是壓制學生不允許活動所帶來的危害,也是問題學生越來越多的一方面原因,因此,教師要理解學生,讓他們的精力由正常的活動渠道得以釋放,總之,愛就像冬日的陽光,給予學生溫暖和幸福,給予他們希望。四、用耐心去除心靈之魔學生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長期積淀的結果,一些壞的習慣和心理的陰影就如同一般強大的魔力時常侵襲他們的心靈,在幫助學生戰(zhàn)勝自我的過程中,也就會時常遇到反復。教師要正確認識問題學生轉化的進程,允許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