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白薇的功能主治_第1頁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白薇的功能主治_第2頁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白薇的功能主治_第3頁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白薇的功能主治_第4頁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白薇的功能主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7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白薇的功能主治白薇,別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煙根子、百蕩草、白馬薇、白前、老君須,拉丁文名:CynanchumatratumBunge.蘿藦科、鵝絨藤屬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須狀,有香氣。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有白色絨毛,特別以葉背及脈上為密;白薇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我整理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白薇為常用(中藥)?!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

別名:白尾,龍膽白薇,山煙根子。

來源:為蘿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莖,野生。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遼寧、安徽、山東、湖北等省,全國各地多有分布。

植物形態(tài):1、直立白薇: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40~70厘米。常不分枝,披白色柔毛,折斷時有白漿。單葉對生,寬卵圓形,全緣或皺波狀,葉面疏生柔毛,葉背密生柔毛?;ù厣~腋,暗紫色,花冠5深裂。蓇突果紡錘形,成熟后開裂,內(nèi)有多數(shù)頂有白色束毛的種子。

2、蔓生白薇:莖下部直立,上部蔓生?;ǔ蹰_時黃綠色,后漸變?yōu)楹谧仙?,余與直立白薇相同。

性狀鑒別:根莖略呈圓柱形,直徑0.5~1.5厘米,長約5~10厘米,彎曲皺縮,呈結(jié)節(jié)狀上面有多數(shù)圓形下凹的莖痕及少數(shù)殘存的莖基。須根叢生如馬尾,細長圓柱形長5~20厘米,直徑1~2毫米,表面黃棕色,平滑或具細皺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淡黃棕色,中央有一黃色木質(zhì)心,氣微味微苦。

以根條粗壯均勻、色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白薇醇、揮發(fā)油及強心甙。

功效與作用:解熱、利尿。白薇油有強心甙反應。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咸、寒。

歸經(jīng):入胃、肝、腎經(jīng)。

功能:(清熱)、涼血、利尿、除煩益陰。

主治:溫邪入營,陰虛發(fā)熱,(產(chǎn)后)陰虛,煩熱嘔逆、(腎炎)、熱淋、血淋等癥。

臨床應用:(婦科)應用較多。

1、用于產(chǎn)后體虛發(fā)熱,汗出過多而致頭昏者,常配其它(滋陰)藥。方如白薇湯。

2、用于溫熱病后期,有潮熱,下午為甚,但熱度不高,可用于清熱(方劑)內(nèi)加入白薇以助推熱,配生地、青蒿等。

3、用于胎前產(chǎn)后小便失禁,配白芍等分為末,以酒沖服。

用量:3~9g。

處方舉例:白薇湯《本事本》:白薇9g、當歸15g、黨參9g、甘草6g,水煎服。

注:白薇品種復雜,各地(用藥)習慣不同,有用同科植物白前作白薇者,有用白薇全草作白薇者,有用其它不同科植物根或全草作白薇者。京津地區(qū)習用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和根莖。應注意區(qū)別。

據(jù)"中藥鑒別手冊'第一冊白薇項下記述的混淆情況如下:

科名名稱使用地區(qū)藥用部位備注蘿藦科直立白薇全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根及根莖江西習用全草蘿藦科蔓生白薇全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根及根莖蘿藦科柳葉白前全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河南、江蘇(常州)、安徽、江西(上饒)根及根莖蘿藦科芫花葉白前安徽江西陜西部分地區(qū)根及根莖蘿藦科潮風草吉林根及根莖蘿藦科紫花合掌消遼寧根及根莖蘿藦科竹靈消四川根及根莖蘿藦科麗紅白薇云南麗江根及根莖蘿藦科徐長卿河南陜西根及根莖陜西使用白薇中?;煊行扉L卿蘿藦科滇娃兒藤云南根及根莖蘿藦科卵葉兒藤云南(永善)根及根莖菊科毛大丁草廣東廣西全草云南用毛大丁草根做白頭翁用百合科寶鐸草貴州四川根及根莖百合科方壽竹貴州根及根莖鳶尾科學白射干江蘇(徐州)根及根莖白薇的介紹

形態(tài)特征編輯

直立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根須狀,有香氣。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8厘米,寬3-4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有白色絨毛,特別以葉背及脈上為密;側(cè)脈6-7對。傘形狀聚傘花序,無總花梗,生在莖的四周,著花8-10朵;花深紫色,直徑約10毫米;花萼外面有絨毛,內(nèi)面基部有小腺體5個;花冠輻狀,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緣毛;副花冠5裂,裂片盾狀,圓形,與合蕊柱等長,花藥頂端具1圓形的膜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長圓狀膨脹;柱頭扁平。蓇葖單生,向端部漸尖,基部鈍形,中間膨大,長9厘米,直徑5-10毫米;種子扁平;種毛白色,長約3厘米?;ㄆ?-8月,果期6-8月。[1]

生長習性編輯

適宜草叢、草坡、干旱地、干旱荒地、灌叢中、海岸沙灘、河邊、林緣路邊、林中、

白薇

白薇(3張)

林中草甸、山谷、山谷溪邊林中、山坡、山坡草叢中、山坡草甸、山坡疏林中、疏林中、溪邊,宜溫和濕潤的氣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或壤土為宜。[2]生長于海拔100-1800米的河邊、干荒地及草叢中,山溝、林下草地常見。[1]

(地理)分布編輯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生于山地。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河南、陜西、山西、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蘇等省區(qū);西自云南西北經(jīng)向東北方向,經(jīng)陜西、河北直到黑龍江邊,南至約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東至沿海各省均有分布。朝鮮和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北京附近。[1]

分類學編輯

白薇,別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煙根子、百蕩草、白馬薇、白前、老君須,拉丁文名:CynanchumatratumBung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捩花目;蘿藦科;鵝絨藤屬;白薇。[1]

名稱編輯

白薇

白薇

白薇(本草經(jīng))薇草(名醫(yī)別錄);知微老(藥譜);老瓜瓢根(遼寧);山煙根子(北京);百蕩草(廣西);白馬薇、白前(江蘇);老君須(四川)

據(jù)研究,張刻重訂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上,山草類下"白薇'圖與蒙自陸刊吳其?!吨参锩麑崍D考》,卷七,山草類"白薇'圖相似,而以后者的形態(tài)更近本種。

《圖經(jīng)本草》:"白薇生平原川谷,今陜西諸郡及舒、滁、潤、遼州亦有之,莖葉具青,頗類柳葉,六、七月開紅花,八月結(jié)實,其根黃白色,類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實非本種。據(jù)謝宗萬考證,蘇頌所謂白薇恐即柳葉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Decne.)Schltr.exLev.之誤。[1]

栽培技術(shù)編輯

(種植)方法

整地:冬季或早春翻地,深20-25cm;碎土耙平后作畦,寬1.5-2m,高15-20cm

白薇種植

白薇種植

,畦溝寬30cm。苗床宜精耕細作,疏松土壤,作成1-1.4m寬的床地。[2]

種植:分直播和育苗法兩種,3-4月中旬為播種適期。

直播法:點播或條播。點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開穴,每穴播下種子6-8粒,播后覆蓋薄土。條播行距30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3-4分。

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種,條播,行距10-12cm,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條溝,覆細土2-3分,再蓋草木灰一層,灌水濕潤。幼苗高達10-12cm時即可移栽。行距30cm,株距25cm,移栽后須灌水。[2]

田間管理

幼苗生長過密,必須進行間苗。將細小、瘦弱、密生的苗拔除。直播的,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松土除草,以后再進行3-4次。移植的,在成活后松土除草3-4次,同時培土。經(jīng)常注意灌水,特別在夏季,5、6月份,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追肥1-2次,可用人糞尿或豆餅水,兼施過磷酸鈣與草木灰。除留種外應摘除花莖,防止開花。[2]

病蟲防治

高溫多雨季節(jié)易發(fā)生根腐病,應注意及時排水。春末夏初易發(fā)生蚜蟲危害植株,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鑒別方法編輯

性狀鑒定

干燥根莖類圓柱形,略橫向彎曲,呈結(jié)節(jié)狀,長約1.5-3-5cm,直徑約0.5-1-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類白色。根呈細長圓柱狀,有時彎曲或卷曲,叢生于根莖上,形如馬尾,長約10-15-20cm,直徑約1-2.5mm,表面黃棕色,有細縱皺。質(zhì)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飛出。斷面略平坦,類白色至淺黃棕色,皮部發(fā)達,木部很小,僅占直徑的1/3。氣微弱,味苦。以根色黃棕、粗壯、條勻、斷面白色實心者為佳。[2]

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表皮為類多角形細胞,外壁稍增厚。皮層約為20余列類圓形薄壁細胞,含細小淀粉粒和草酸鈣簇晶;內(nèi)皮層細胞扁長,凱氏點明顯。表皮為徑向延長的細胞。中柱鞘為1-2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韌皮部窄;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管、管胞、木纖維及木薄細胞壁均木化;導管直徑8-56m。

根莖橫切面:表皮為徑向延長的細胞。皮層于節(jié)處有石細胞。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管常單個散在或者2-4個切向并列,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壁均木化;內(nèi)生韌皮部篩管群環(huán)列。髓偏心性,有少數(shù)石細胞散在。

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草酸鈣簇晶直徑7-42m,有的一個細胞含2個簇晶,有的含晶細胞縱向連接。根莖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4-40m,長至94m,壁稍厚;表皮細胞組織中有分泌細胞,呈類多角形,直徑14-23m,長至45m,內(nèi)含黃色分泌物。斷面觀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或略扁平,有的切向分裂為二,外側(cè)細胞為黃色分泌

白薇

白薇(3張)

細胞。

根下皮細胞類長方形,壁波狀彎曲;下皮組織間布有類圓形分泌細胞,內(nèi)含黃色分泌物。具緣紋孔、網(wǎng)紋及螺紋導管直徑10-50m。木纖維多成束,直徑10-25m,壁厚2.5-11m,有斜紋孔或細小圓紋孔。內(nèi)皮層細胞表面觀長方形,垂周壁細波狀彎曲,微木化。此外,淀粉粒單粒圓形,臍點點狀、裂縫狀或三叉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纖維壁極厚,胞腔細或不明顯,有的初生壁與次生壁分離。

白薇粉末:淡灰白色。

理化鑒定

(化學)定性取粉末1g,加70%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取濾液1ml置蒸發(fā)皿中蒸干,殘渣加醋酐0.5ml溶解,滴加濃硫酸1滴,顯藍黑色。[4]

藥物鑒定

白薇與丹皮:均為清血熱之品,白薇雖苦咸而長于清解,能透達一切時邪溫病,使邪由內(nèi)出外,丹皮雖有活血散瘀之長,只能清血熱于內(nèi),而不能透達血熱于外。

白薇與青蒿:兩者皆能清退虛熱,主治骨蒸潮熱和五心煩熱,膽青蒿偏透陰分之熱,且能舒肝解郁,白薇清透血分之熱。

看了"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的人還看了:

1.白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2.白小米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3.白糖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4.豌豆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5.火麻仁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白薇的功能主治白薇,別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煙根子、百蕩草、白馬薇、白前、老君須,拉丁文名:CynanchumatratumBunge.蘿藦科、鵝絨藤屬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須狀,有香氣。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或急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