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歷史課堂教學中詩詞的運用_第1頁
談歷史課堂教學中詩詞的運用_第2頁
談歷史課堂教學中詩詞的運用_第3頁
談歷史課堂教學中詩詞的運用_第4頁
談歷史課堂教學中詩詞的運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卷第1期臨滄教育學院學報Vo.l15No.12006年3月JournalofLincangEducationCollegeMar.2006談歷史課堂教學中詩詞的運用*鄒永發(fā)(鳳慶縣第一中學,云南鳳慶675900摘要:詩詞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用詩詞描述歷史事件和史實,使歷史課堂生動感人,充滿情趣;用詩詞概括歷史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加深學生對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印象;用詩詞創(chuàng)造情感氛圍,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等,論述了歷史教學引入詩詞,可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文學情趣等。歷史教師應利用詩詞反映歷史的特點,以詩文證史,借文釋史、開辟歷史教育教學的新途徑。關鍵詞:課堂教學;運用;詩詞文史相通一直是人們的共識,詩詞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魯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來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把歷史與文學很好地融合了起來,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邊緣藝術境界。我們把司馬遷的文章既可以當作歷史著作來讀,又可以當作文學作品來讀。讀史,使我們在形象、具體的文學氛圍里感受到了歷史的蒼涼與凄美;讀文,又使我們在抽象、概括的歷史王國里感受到了文學的嚴肅與深沉。這種二元化的收獲,不正是未來的教育趨勢嗎?古典詩詞句子整齊,結構勻稱,講求押韻,注重格律,適合歌詠,情感表達充沛、強烈,有著其他文體難以具備的藝術魅力。古人用詩詞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實,用詩詞吟詠王朝興替,世事變遷。詩圣杜甫的詩因準確生動地刻畫了當時的社會,被稱為史詩。可以說,古代詩詞中蘊藏著一座歷史資料的寶庫。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應利用詩詞反映歷史的特點,以詩文證史,借文釋史,開辟歷史教育教學的新途徑。一、用詩詞描述歷史事件和史實,可使歷史生動感人,課堂充滿情趣詩詞言簡意賅,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如杜甫的!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曰,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向我們展示了開元盛世時經(jīng)濟高度繁榮的畫面。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詩句描繪了東漢末年黃河流域長期戰(zhàn)亂后的凄涼場面;白居易的!長恨歌?描述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而漢皇重色思傾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詩句和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句則描繪的是統(tǒng)治者荒淫享樂的場面。以唐史為例,對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破壞,歷史課文用了三句話來概括:首先,破壞了北方的經(jīng)濟。其次,中央集權大大削弱。第三,邊防空虛。雖有敘述,但很簡單。在講邊防空虛這一點時,我讓學生回憶杜甫*收稿日期:2006-03-02作者簡介:鄒永發(fā)(1963-,男,回族,云南鳳慶人,鳳慶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中學教學和學科教學。的!石壕史?與!新婚別?,這兩篇詩文寫于公元759年春天,當時安祿山已經(jīng)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長安和洛陽先后收復,唐朝大將郭子儀等九個節(jié)度使的60萬大軍把安慶緒包圍在鄴城,整個局勢眼看就要好轉。但是,由于統(tǒng)治者的昏庸,他們在戰(zhàn)略上犯了錯誤,只知死死地包圍鄴城,不知兵分幾路直搗叛軍的巢穴,最嚴重的是沒有設立一個能夠統(tǒng)率九軍的將領,反被史思明的援軍打得潰不成軍。這一敗非同小可,為了補充兵力,防止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唐王朝便首先在洛陽到潼關這一帶,實行毫無章法,暗無天日的拉夫政策,不管老少,甚至不管男女,都被拉去服兵役。但由于安史之亂是帶有民族矛盾性質(zhì)的叛亂,是維護統(tǒng)一,制止分裂的正義戰(zhàn)爭,當時的百姓沒有起來造反,也沒有遠走高飛,而是忍受著巨大的痛苦走上了前線。這時的杜甫正好由洛陽經(jīng)過潼關回華州,他親眼看到了這些可歌可泣又可恨可痛的種種事情,于是就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而!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我以此為導引,來讓學生認識這段歷史。詩文中的有些語言都是很經(jīng)典的,很個性化的。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來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飲。這段敘述很細致地展現(xiàn)了老百姓面對壕吏抓人,雖然有太多的痛苦與無奈,但卻能深明大義的特殊心理狀態(tài)。這正是對那段歷史最佳的闡釋。二、用詩詞概括歷史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加深學生對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印象如講隋朝歷史時,對于如何評價開鑿大運河一事,可引用這樣幾首詩:胡曾!汴水?: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李敬方!汴河直進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力害亦相如。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皮日休!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歷史上多把隋亡的原因歸功于濫用民力,開鑿運河,胡曾的!汴水?詩就是這個論點的代表。但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接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詩人李敬方的!汴河直進船?詩就代表了這種觀點,認為運河有利有害,利害相參,開始運用二分法,評價了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歷史功過。皮日休的!汴河懷古?詩進一步發(fā)展了這個觀點認為隋煬帝如果不建造龍舟,游覽江南,竭天下的人力物力,以供其無限的揮霍,那么他的功績就可以與治水的大禹媲美。把開鑿運河提到禹治洪水的高度來評價,這種一反傳統(tǒng)的觀點,是符合歷史實際的??傊?利用詩詞,在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唯物史觀的同時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三、用詩詞創(chuàng)造情感氛圍,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情感在歷史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且在知識轉化為信念的行動的過程中作用重大,體現(xiàn)了知、情、意、行的辯證關系。詩詞音律優(yōu)美,意境深邃,學生普遍喜愛,正是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追求真善美和厭惡假惡丑等情感因素的催化劑。岳飛、陸游、辛棄疾、文天祥等詩人的詩詞,能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們的愛恨情仇,使學生的情感匯入歷史長河之中,既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愛國情感,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人生的蛻變。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的多事之秋,那時候金軍已經(jīng)控制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他們把許多漢人掠去服苦役,甚至當作奴隸出賣。廣大人民從反抗民族壓迫、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出發(fā),堅決要求抗金;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也發(fā)出了強烈的愛國呼聲。而以宋高宗、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卻只希望通過對女真貴族的屈膝求和來換取東南的半壁江山。因此,和戰(zhàn)之爭成了當時的主要矛盾。一些愛國詩人、詞人突破了長期以來形式主義的束縛,用詩篇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如岳飛的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蕭蕭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淡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一首歷來傳誦的好詞。不僅因為它出自抗金名將岳飛之手,也因它的戰(zhàn)斗意志和奮發(fā)精神,超過了一般詞家的同類作品。上闋頭幾句寫壯懷激烈,表達了對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迫切心情。岳飛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建奇功,但愿望還未實現(xiàn),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既鞭策自己要珍惜有限的時光,也勉勵大家在這艱危時刻應發(fā)憤自強。下闋寫作者在金人南侵,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歷史條件下,決心報仇雪恥,為擊破敵人而抗戰(zhàn)到底的精神。全詞充滿戰(zhàn)斗豪情和勝利信心,激昂慷慨,一氣呵成,有極強的感染力,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然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南宋時期的陸游雖有強烈的報國思想,還是遭到了殘酷現(xiàn)實的扼殺。這也就使得那些激蕩著昂揚斗志的詩篇,往往又充滿了壯志未酬的憤懣,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就是這種情緒的真實寫照。他極力推崇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并想象諸葛亮那樣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他的愿望最終沒有實現(xiàn)。臨終前,他寫了一首題為!示兒?的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的最后號召,它教育和鼓舞了后世無數(shù)的讀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表達了文天祥決心堅守民族氣節(jié),為反對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而獻身的精神,讓我們有著同樣的感動。人生有死,可死的意義卻全然不同。文天祥要讓自己的忠于國家的赤誠之心永流千古。講南宋歷史、教師應適時引入這些耳熟能詳?shù)膼蹏娖?甚至要求學生背誦,以此來營造一種愛國主義氛圍,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為民族英雄們而感動,進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詩如畫,詩如鏡,詩言志##。詩詞通過形象的語言,典型的史實在嬉笑怒罵中鮮明而深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把詩詞等引入歷史課堂,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知識面,活躍課堂氣氛等十分有益,也有利于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思考、審視歷史,使歷史教學充滿文學的情趣。參考文獻:[1]陽谷,陳風.中學歷史教育文萃[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6.[2]陳謙豫.歷代名篇選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TheUseofPoemsinTeachingHistoryLessonsZOUYongfa(HistoryTeachingandResearchOfficeinFengqingNo1MiddleSchoolFengqing675900ChinaAbstract:Poems,partofLiteraryworks,haveacloserelationshipwithhistoryteaching.Usingpoemstodepicthistoricaleventandfactcanmaketeachingmorevivid,touchingandinteresting;Usingpoemstosumuphistoricmeaningandvaluecanimpressstudentsmuch;UsingPoemstocreatepassionateatmospherecanenhancestudents?senseofhistoricalmissionandresponsibility.Historyte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