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第七章-交互作用論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1.gif)
![人格心理學第七章-交互作用論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2.gif)
![人格心理學第七章-交互作用論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3.gif)
![人格心理學第七章-交互作用論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4.gif)
![人格心理學第七章-交互作用論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664ae8513310f90b76a8ba9b1c8ad09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交互作用論本章內容社會文化與人格的交互作用論壓力與需要的交互作用論環(huán)境的作用個人與情境的交互作用第一節(jié)社會文化與人格的交互作用論一、人格的文化決定論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1884-1942)鮑亞士/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本尼迪克特(Benedict,1887-1948)米德(Mead,1901-1978)米德簡介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Mead1901-1978],美國人類學家、心理學家,文化心理學派代表人之一父親是經濟學教授,母親是社會學博士早期教育:外祖母1923年獲紐約巴爾那德學院英語和哲學雙學士學位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192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人類學)1926-1942年任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助理館長,1942-1964年任副館長,1964-1969年任館長1959-1960年還擔任美國人類學會主席1970年擔任美國科學進步協會主席1979年被追授“總統自由獎章”米德的貢獻1925-1926年的9個月中研究薩摩亞群島(Samoa)青少年的青春期問題。出版《薩摩亞人的成年》1929年對新幾內亞三個原始部落的研究。出版《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
居住在山地的阿拉佩什族,是一個合作的社會,男女在家庭中都要照顧孩子,男女同樣負擔家務,無論男女老幼均不欺侮別人,不爭強好勝,不自作主張,大家都有安定感,表現很親切、溫和。
住在河川地帶的案杜古馬族,帶有食人部落的生活節(jié)奏,習慣于狩獵肉食生活,男女之間有權力和地位之爭,所有人的氣質均表現出攻擊、殘酷、嫉妒、競爭、粗暴等特征。
住在湖泊地區(qū)的德呂布利族,男女兩性的角色有明顯劃分,女性操生產勞動和分配實權,她們性情剛毅,男性從事美術工藝和祭祀,整日學舞蹈、裝飾和吹笛求愛,以取悅于女人。孩子由父親負責養(yǎng)育。女子在氣質和性格方面是攻擊、支配的,表現出保護者的姿態(tài)。男性則表現山自卑感。本尼迪克特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1887-1948)是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民族學家,詩人。1909年畢業(yè)于瓦薩爾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10年赴歐,回國后曾執(zhí)教于加利福尼亞某女子中學。1914年回紐約。1919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亞斯專攻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后留校任教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1934年出版《文化模式》二戰(zhàn)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1946年出版《菊與刀》與米德一起創(chuàng)建文化心理學派二、林頓和卡丁納的文化與人格相互作用論阿布拉拇·卡丁納(AbramKardiner,1891--1981)是精神分析的社會文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精神醫(yī)學出身的著名人類學家。出生于紐約。1921~1922年他曾在維也納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訓練,對弗洛伊德產生強烈的崇敬之情?;氐郊~約便開業(yè)從事精神分析治療活動,熱情地傳播精神分析學說,訓練精神分析專業(yè)人員。1933年,他在紐約精神分析學會組織弗洛伊德社會學著作研討班,學員大多數是人類學者,其中林頓、杜波伊斯等人后來成為著名人類學家。他還邀請薩丕爾、本尼迪克特等著名人類學家發(fā)表演講。1937年,林頓和卡丁納都受聘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合作研究。他們繼續(xù)舉辦研討會,卡丁納將這些研討成果加以總結,寫成《個人及其社會》(1939),并與林頓、杜波伊斯等合著《社會的心理疆界》(1945)一書。由于卡丁納等人的工作,30~50年代的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在社會心理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而卡丁納本人也成為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除了上述兩部著作,卡丁納還與人合作寫出了《壓抑的記號》(1951)、《他們研究了人》(1961)兩部著作。基本人格結構在相同文化環(huán)境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系列共同的人格特征,這些特征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結構,就形成了文化中不同成員之間基本相似的人格類型或人格結構。(三)基本人格結構如何創(chuàng)造次級制度通過投射作用產生神話、宗教等次級制度所謂投射作用就是主體無意識地將自己的過失或不能滿足的欲望歸咎于客體,以減輕內心焦慮的過程。文化與人格的相互作用人格是文化的產物
早期經驗對基本人格結構的形成起關鍵作用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基本人格結構通過投射作用產生神話、宗教等次級制度
三、沙利文的人際關系論沙利文(HarryStackSullivan1892~1949),美國精神病醫(yī)生精神分析理論家、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母親患抑郁癥(兩個兒子夭折),童年孤獨(“異教徒”)主要著作有《現代精神病概念》他非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影響,因此其精神分析理論又叫人際關系理論。(一)神經癥人格是那些經常發(fā)生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模型,它們能表明人的生活特性一個人的人格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才能存在。這種關系包括了心理關系。一個人在他的發(fā)展過程中,如果他的正常的、滿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遭到破壞,就可能導致神經癥導致神經癥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自我系統的局限和歪曲,要消除患者的焦慮,就要改變他們的自我系統。自我系統自我系統是是一套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具有消除或減低焦慮的防御功能。最早形成于與母親或撫養(yǎng)者的關系,是在母親的贊許或責備的人際互動與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好我壞我(二)人格發(fā)展的階段三個過程:動能、人格化和認知過程動能是在認可或反對、獎賞或懲罰的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人際行為模式。人格化是個人保持著的關于別人和自己的意象。認知過程指兒童應付不同種類符號化的真實能力,以及兒童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這些能力之間的關系。人格發(fā)展階段:嬰兒期:從出生到語言能力成熟兒童期:從語言能力成熟到學會尋求玩伴少年期:從尋求玩伴到親近同性同伴前青年期:從同性親近到生殖欲成熟成人早期:從生殖欲到情欲行為的模式化成人后期:與特定異性建立穩(wěn)定的關系第二節(jié)默瑞的壓力與需要交互作用論一、壓力與需要的交互作用論需要
動機行為壓力心因性需要:在特定情境中以一種特定的方式進行反應的潛能或傾向心因性需要貶抑abasement成就achievement親和affiliation攻擊aggression自主autonomy逃避責備blameavoidance抵抗counteraction防御defendance遵從deference支配dominance表現exhibition逃避傷害harmavoidance逃避受辱infavoidance養(yǎng)育nurturance秩序order游戲play拒絕rejection感知sentience性sex求助succorance理解understanding人格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人格結構中最基本的能量,是需要和情緒的源泉,有些是社會和自己都能接受的自我理想:個人的希望,即個人對未來某一時刻的自我所處持的想法。正常人:自我理想與超我一致罪犯/精神病人:自我理想與超我不一致二、研究方法主題統覺測驗(TAT):從被試與測驗刺激相互作用所揭示的主題中推斷出這個人的需要及其人格傾向性的特點TAT該測驗包括20張含意不明確的圖片(如一少婦獨自佇立于臥房之內),加一張空白卡片。施測時,按受試者年齡性別選取部分圖片,要他憑自己主觀意識,敘述一個故事,故事內容不予限制,但需符合四個要點:圖中顯示什么情境;該情境因何產生;未來將有何種演變;個人感想如何。TAT一例她正在收拾屋子以迎接某人的到來,她打開門,最后一遍掃視房間。也許她正在盼望兒子回家。她試圖把所有的東西恢復到兒子出門時的原樣。她似乎性格上有些暴虐,統治著兒子的生活,一旦他回來立即控制他。這僅僅是她控制的開端。她的兒子一定被她的暴虐所嚇倒,將順從她的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他將按照母親規(guī)定的生活道路走下去。所有這一切意味著她完全統治著他的生活直至她死去?!澳赣H支配兒子”第三節(jié)環(huán)境的作用特質論與情境論之爭特質論:穩(wěn)定的個體差異(即人格特質)是我們的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情境論:穩(wěn)定的心理特質并不存在,人的行為幾乎完全由情境決定。環(huán)境的作用影響個體行為的環(huán)境因素生態(tài)方面:氣候條件、地理特征、生態(tài)資源、建筑和居住條件等行為情境與行為規(guī)范:特定行為發(fā)生的場景及其對行為的規(guī)范與要求社會角色:在社會情境中扮演的社會角色他人特點:在相同環(huán)境中其他人的特點對社會氣氛的感受:個體在某社會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緊張、壓力、友誼或敵意程度等。環(huán)境的作用研究證據貝利(J.W.Berry):生態(tài)、文化與行為個體的早期環(huán)境個體的早期經驗家庭環(huán)境第四節(jié)個體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三種交互作用方式某種情境對某種人格特質的人有影響,而對沒有這種特質的人不產生影響同樣的情境使某種特質的人產生某種行為,而使另外特質的人產生別的行為情境對人的壓力有強弱之分人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喚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interaction)個體的心理或行為表現會引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合同樣本
- 2025年集裝箱租賃合同標準化格式
- 2025年二手房屋交易墊資協議
- 2025年公主嶺市私營醫(yī)院增資擴股協議
- 2025年養(yǎng)老保障體系合作運營協議
- 2025年大型廣告牌建設合同
- 2025年寫字樓長期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交通運輸合作合同書樣本
- 食品銷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工程防雷設備檢驗合同
- 《餐飲服務禮貌用語》課件
- 2025年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限公司春季招聘(51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寵物護理行業(yè)客戶回訪制度構建
- 電廠檢修管理
- 《SPIN銷售法課件》課件
- 機動車屬性鑒定申請書
- 《機械制圖》課程教案-任務四 滾動軸承的視圖的繪制
- 2024年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學生版)
- 門店禮儀培訓
- 2024年北京市平谷區(qū)中考英語二模試卷
- AQ 6111-2023個體防護裝備安全管理規(guī)范知識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