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會社會學概論_第1頁
市民社會社會學概論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市民社會的概念與理論(幾個階段(一)市民社會的概念、淵源與爭從詞源上看,市民社會“civilsociety”的詞根是拉丁文的“CivilisSocictasCivilis概念開始廣泛為當時的歐洲人所了解,目前學術界所使用的“civilsociety”我們中文的市民社會,是由英文的“civilsociety”翻譯而來的,與英文英文術語civilsociety的三個不同中文譯名。但這三個不同的中文稱謂事實 ‘公民社會’改革開放后引入的對civilsociety的新譯名,這是一個褒義的稱謂,它強調civilsocietycivilsociety義?!雹哿硗庖晃粚W者周國文則更為直接地指出,“從政治權利的層面偏好‘公民社會’的用法,從經(jīng)濟生活的層面偏好‘市民社會’的用法?!雹芰硪晃粚W者何光滬則認為在中國應該放棄市民社會的用法,而采用公民社會的概念。⑤至于把civilsociety譯作“民間社會”的做法,鄧正來認為民間社會是一①治學書館1981年,第1頁②版社1992,第125-126③出版社2002年④⑤參見何光滬《“公民社會”與“超越精神”,轉 ⑥第94頁。(二)近代市民社會的含義與理進入公元17世紀至18世紀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近代啟蒙思想家如①196頁②參見鄧正來、J·C·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第79頁③參見何增科:“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1994第5(三)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家的合理性的過分強調和理想化描述使他得出了家庭和市民社會從屬于國家的結論。(四)馬克思市民社會的概念與理①參見何增科:“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1994第5②參見何增科:“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1994第5③何增科:“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1994第5政治國家則要通過執(zhí)行權的機關(包括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來干預市民社會的(五)從二元到三元:當代市民社會的概念與理①參見俞可平《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及其歷史地位1993年第4期,轉引自何增科:“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1994第5。②集》第1卷,第345頁③集》第1卷,第442于國家的公共權力領域。國家成為各種矛盾和斗爭的中心。向了“理想的生活世界”的構建問題。哈氏在《交往行為理論》(1981③并在《市民社會和政治理論》(1989年)一書中建立了自己的市民社會理論。他①出版社1999年,第35頁②1999,第35③1999,第22(性的變革一道導致了國家地位的衰落,并為有組織的志愿行動的發(fā)展開辟了道③④。①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版社199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