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詳解(帶拼音)名師優(yōu)質(zhì)課賽課一等獎市公開課獲獎?wù)n件_第1頁
百家姓詳解(帶拼音)名師優(yōu)質(zhì)課賽課一等獎市公開課獲獎?wù)n件_第2頁
百家姓詳解(帶拼音)名師優(yōu)質(zhì)課賽課一等獎市公開課獲獎?wù)n件_第3頁
百家姓詳解(帶拼音)名師優(yōu)質(zhì)課賽課一等獎市公開課獲獎?wù)n件_第4頁
百家姓詳解(帶拼音)名師優(yōu)質(zhì)課賽課一等獎市公開課獲獎?wù)n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家姓第1頁

常識

古人起名

名字

號(別名):香山居士姓名字白居易樂天第2頁《百家姓》是一本關(guān)于漢字姓氏書,成書于北宋初。原搜集姓氏411個,后增補(bǔ)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fù)姓60個。“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吳越錢塘地域,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第3頁姓氏起源

?以分封土地作為姓氏。如楊,其它還有周陽、虞、楊等。

?以國名為姓氏。如雷、齊、宋、魯、秦、衛(wèi)、韓、趙、魏、陳等。

?以擔(dān)任官銜為姓氏。如司、司馬、司空、太史等。

?以居住地為姓氏。如東郭、南宮、西門等。

?以從事職業(yè)為姓氏。如陶、巫、卜等。

?因避諱而改姓氏,如丘姓因避諱孔丘而改為邱姓。第4頁姓氏起源(姓與氏分開)

三皇五帝: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以圖騰作為姓氏。最古老姓氏和氏族社會圖騰相關(guān)。如:熊、狗、狼、竹等。姓形成除與圖騰關(guān)系親密外,還與女性(母系氏族)分不開。如::姜、姚、姬、贏等。第5頁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ZhèngWáng

王FéngChénChǔWèiJiǎngShěnHánYáng馮

衛(wèi)

楊ZhūQinYoúXǔHéLǚShiZhāng

何呂施

張KǒngCáoYánHuàJīnWèiTáoJiāng

嚴(yán)

第6頁QīXièZōuYùBǎi(Bó)ShuǐDòuZhāng

戚謝

章YúnSūPānGěXīFànPéngLáng

蘇潘

郎LǔWéiChāngMǎMiáoFèngHuāFāng

方Y(jié)úRénYuánLiǔFēngBàoShǐTáng

第7頁Fèi(Bì)LiánCénXuēLéiHèNíTāng

費(fèi)

賀倪

湯TéngYīnLuóBìHǎoWūānCháng

鄔安

常Lè(Yuè)YúShíFùPíBiànQíKāng

于時

皮卞

康WǔYúYuánBǔGùMèngPíngHuáng

顧孟

第8頁HéMùXiāoYǐnYáoShàoZhànWāng

和穆蕭

汪QíMáoYǔDíMǐBèiMíngZāng

祁毛

米貝

臧JìF(xiàn)úChéngDàiTánSòngMáoPáng

計伏

龐XióngJǐShūQūXiàngZhùDǒngLiáng

紀(jì)

舒屈

第9頁DùRuǎnLánMǐnXíJìMáQiáng

杜阮

藍(lán)

席季麻

強(qiáng)JiǎLùLóuWēiJiāngTóngYánGuō

路婁

顏郭MéiShèngLínDiāoZhōngXúQiūLuò

GāoXiàCàiTiánFánHúLíngHuò

第10頁YúWànZhīKēZǎnGuǎnLúMò

虞萬

盧莫JīngFángQiúMiàoGānXièYīngZōng

經(jīng)

應(yīng)

宗DīngXuānFéiDèngYùShànHángHóng

郁單

洪BāoZhūZuǒShíCuīJíNiǔGōng

左石

崔吉鈕

第11頁ChéngJīXíngHuáPéiLùRóngWēng

裴陸榮

翁XúnYángYūHuìZhēnQūJiāFēng

於惠

封RuìYìChǔJìnJíBǐngMíSōng

羿

儲靳

汲邴

糜松JǐngDuànFùWūWūJiāoBāGōng

富巫

烏焦

巴弓

第12頁MùKuí(Wěi)ShānGǔChēHóuFúPéng

牧隗

車侯

宓蓬QuánXīBānYǎngQiūZhòngYīGōng

郗班

伊宮NìngQiúLuánBàoGānTǒuLìRóng

厲戎ZǔWǔFúLiúJǐngZhānShùLóng

祖武符劉

第13頁YèXìngSīSháoGàoLíJìBó

葉幸

司韶

郜黎薊薄YìnSùBáiHuáiPúTáiCóngè

宿

鄂SuǒXiánJíLàiZhuóLìnTùMéng

屠蒙ChíQiáoYīnYùXūNàiCāngShuāng

陰鬱

胥能

第14頁WénShēnDǎngZháiTánGòngLáoPáng

逄JīShēnFúDǔRǎnZǎiLìYōng

扶堵

冉宰

酈雍XìQúSāngGuìPúNiúShòuTōng

卻璩桑

濮牛

通BiānHùYānJìJiáPǔShàngNóng

郟浦

農(nóng)

第15頁WēnBiéZhuāngYànCháiQúYánChōng

瞿閻

充MùLiánRúXíHuànàiYúRóng

慕連

茹習(xí)

艾魚容XiàngGǔYìShènGēLiàoYǔZhōng

古易慎

戈廖

庾終JìJūHéngBùDūGěngMǎnHóng

暨居衡

滿

第16頁KuāngGuóWénKòuGuǎngLùQuēDōng

文寇

祿闕

東ōuShūWòLìYùYuèKuíLóng

歐殳

沃利

蔚越

隆ShīGǒngShèNièCháoGōuáoRóng

厙聶

勾(句)敖

融LěngZīXīnKànNā(Nuó)JiǎnRáoKōng

訾辛

第17頁ZēngWúShāNièYǎngJūXūFéng

毋沙

養(yǎng)

須豐CháoGuānKuǎiXiāngZhāHòuJīngHóng

關(guān)

紅YóuZhúQuánLùGě(Gài)YìHuánGōng

權(quán)

公MòqíSīmǎShàngguānōuyángXiàhóuZhūgě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諸葛

第18頁WénrénDōngfāngHèliánHuángfǔYùchíGōngyáng

聞人

東方

赫連

甫尉

公羊TántáiGōngyěZōngzhèngPúyángChúnyúChányú

宗政

濮陽

淳于單于

第19頁TàishūShēntúGōngsūnZhòngsūnXuānyuánLínghú

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

ZhōnglíYǔwénZhǎngsūnMùróngXiānyúLǘqiū

鐘離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

第20頁SītúSīkōngQíguānSīkòuZhǎngDū

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

ZǐchēZhuānsūnDuānmùWūmǎGōngxī

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

第21頁QīdiāoYuèzhèngRǎngsìGōngliángTuòbáJāgǔ

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

ZǎifǔGǔliángJìnChǔYánFǎ

宰父谷梁晉楚閆法

RúYānTúQīnDuàngānBǎilǐ

汝鄢涂欽段干百里

第22頁趙——姓氏起源據(jù)《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第23頁

趙——姓氏起源

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詳細(xì)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駕馭馬車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diào)訓(xùn)好后獻(xiàn)給周穆王。周穆王配置了上好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jīng)常外出打獵、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guān)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快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fā)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因為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zhàn)國初年,叔帶12世孫趙襄自聯(lián)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孫子趙籍時,正式取得了周烈王認(rèn)可,與韓、魏兩家并列為諸侯。公元前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第24頁趙氏始祖——造父

第25頁“趙”姓傳奇——趙云巧設(shè)空營計第26頁

錢——姓氏起源

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官名“錢府上士”而來姓氏。

《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后代彭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彼?,這一官職起源于周代,乃是負(fù)責(zé)錢財管理和調(diào)度。彭祖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看成自己姓,從此就有了錢姓。之后,其子孫后代沿襲了這一稱呼,世世姓錢。從錢姓起源上看,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祖先。錢姓和彭姓經(jīng)常自認(rèn)是一家人,曾有著遇難相幫、互不通婚等共同約定。

第27頁“錢”姓傳奇——衣錦還鄉(xiāng)

錢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chuàng)建者。第28頁

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人才選拔考試,始于隋文帝。因為是分科舉仕,所以被稱為“科舉”??婆e制從隋朝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經(jīng)歷了一千三百年??婆e制度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科舉初步考試,一個是科舉正式考試。第29頁初步考試科舉童試(童生)歲試(秀才)一年一次科試每三年一次正式考試鄉(xiāng)試(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每三年一次會試(貢士)——第一名稱“會元”第二年春天殿試(進(jìn)士)同年四月第一狀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連中三元第30頁

錢棨,蘇州府長洲人,清代第一位連中三元狀元,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狀元。第31頁歲寒三友——松、竹、梅第32頁緣起蘇東坡風(fēng)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堅毅不撥青松,挺撥多姿翠竹,傲雪報春冬梅不畏嚴(yán)霜第33頁正月由來

習(xí)慣把農(nóng)歷一月稱作“正月”,這是因為在我國古代,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又以十一月為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更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更正第一個月稱作“正月”。古代帝王,大都在每年頭一個月接收文武百官朝拜,為了表示莊重獨(dú)尊,便將一月改為了正月。另據(jù)史籍記載,周朝時,許多國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處理,所以正月又叫政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嬴政,為了避他名諱,強(qiáng)行要求把正字穿破,讀作征。正(征)月叫法,就這么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第34頁孫——姓氏起源一、出自子姓,商朝比干子孫因避亂改姓孫。二、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后代姬惠孫之后姬武仲將自己姓氏改為“孫”,以紀(jì)念其祖父惠孫。三、出自媯姓,舜帝后代,春秋時期齊景公賜將軍田書姓孫,屬于帝王賜姓。四、出自羋姓,春秋早期楚國孫叔敖開發(fā)水利,楚人非常擁護(hù),子孫以此為榮,一部分以孫叔為姓,一部分以孫為姓。五、中國著名思想家荀子之后,出自春秋戰(zhàn)國荀子后代在西漢為避漢宣帝(劉詢)名諱改為孫氏。六、改自復(fù)姓,夏侯嬰之后也有一支改姓孫。第35頁“孫”姓傳奇—孫武練兵孫武(約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xué)鼻祖。他是兵法家孫臏先祖。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yù)為“兵學(xué)圣典”第36頁李——姓氏起源

一、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后代。因其后代擔(dān)任大理(掌管刑獄官)職務(wù),后子孫世襲大理職務(wù),到了商代,便以官職命名本族姓氏,稱為理氏。理氏改為李氏說法有兩種。一個說法是:商紂時,有一個叫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帶著兒子理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個說法是: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后代,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第37頁

二、賜姓改姓

1、唐朝皇帝賜姓。

2、他族改姓,鮮卑氏有復(fù)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猶太人中李姓,猶太進(jìn)入中國,約始于唐代;有較多人來中國,是在北宋中葉。住在開封這一支猶太人移民,李姓是大姓。第38頁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xué)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李冰:戰(zhàn)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廣:西漢名將,以勇敢善戰(zhàn)著稱,人稱“飛將軍”。李世民:唐太宗,創(chuàng)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貞觀盛世。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和杜甫合稱“李杜”李賀:中國唐代詩人,人稱“詩鬼”。李商隱:晚唐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李時珍:明代出色醫(yī)藥學(xué)家。著有《本草綱目》。李自成: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四光: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第39頁李姓傳奇——李白

李白(7-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人稱“詩仙”。

“力士脫靴”是一個成語,來形容文人任性飲酒,不畏權(quán)貴,不受拘束。第40頁

十二生肖第41頁

十二生肖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民間計算年紀(jì)方法,也是一個十分古老紀(jì)年法。如今漸漸演化成中國人習(xí)俗。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十二地支展現(xiàn)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分別為,子(zi)鼠、丑[chǒu]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chén]龍、巳[sì]蛇、午[wǔ]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雞、戌[xū]狗、亥[hài]豬。第42頁周——姓氏起源一、黃帝時期周部落。(周書、周昌后代)二、出于姬姓,用國名作姓氏。后稷裔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lǐng)族人遷徙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曾孫姬發(fā),建立周朝。到周赧王時,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dāng)?shù)厝朔Q其為周家,于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姓氏。三、改姓。避諱改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少數(shù)民族改姓,鮮卑族復(fù)姓中有賀魯氏,后改為周氏。

第43頁周姓名人周亞夫:西漢名將,以治軍嚴(yán)整聞名于世。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xué)家。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周樹人:浙江省紹興人,筆名魯迅,偉大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周恩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者之一,出色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第44頁

吳——姓氏起源一、出自顓頊帝時吳權(quán)后代。吳權(quán)是顓頊帝之臣,屬于遠(yuǎn)古吳氏族,吳權(quán)后代以吳為姓,奉吳權(quán)為吳姓始祖。二、出自姬姓,是吳國始祖太伯,仲雍之后以國為氏姬姓吳氏。三、

/s?wd=%E5%B0%91%E6%95%B0%E6%B0%91%E6%97%8F&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與漢族融合,產(chǎn)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

第45頁吳姓名人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被后人奉為"畫圣"。吳承恩:明朝著名小說家,著有《西游記》。吳敬梓:清代著名小說家,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實狀況》。第46頁歇后語:周瑜打黃蓋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愿意事情?!度龂萘x》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xiàn)密計黃蓋受刑”,結(jié)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fēng)三江口周瑜縱火”。第47頁周姓傳奇——周瑜打黃蓋周瑜(175年—2),字公瑾,人稱“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人,東漢末年名將,他指揮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戰(zhàn)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戰(zhàn)后兩年,他即病逝,年僅三十六歲。第48頁鄭——姓氏起源1、源自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封地鄭國,屬于以國號為氏。周宣王分封其弟于鄭國,是為鄭桓公。桓公之后,鄭武公遷都于新鄭,為春秋時鄭國。后為韓國所滅。子孫為紀(jì)念故國,便紛紛改為鄭姓。2、改姓,朝鮮族、蒙古族、裕固族、哈尼族、滿族等改姓鄭姓。第49頁鄭姓名人鄭桓公:得姓始祖。鄭玄:東漢經(jīng)學(xué)家,創(chuàng)建鄭學(xué)。鄭樵:南宋史學(xué)家。鄭光祖:元代曲作家。鄭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將,著名民族英雄。鄭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鄭燮:號“板橋”,清代畫家。第50頁王——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姬姓起源又分為三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畢高公后代,主要居住在京兆,河間;二就是最著名太子晉后代,主要居住在太原,瑯邪;三是戰(zhàn)國時魏國公子無忌之孫卑子后代,主要居住在泰山。2、出自子姓,商末,王子比干,因勸諫紂王被殺,葬于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后,改姓王氏。3、出自媯姓,齊王田和后代,后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rèn)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4、六國后人改姓,因其國被滅,每一國都有改姓王。5、賜姓,燕國太子丹之后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6、改姓,少數(shù)民族改姓。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后自改姓王。第51頁王姓名人王羲之: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xiàn)之在書法上,稱:“二王”。王獻(xiàn)之:王羲之第七子,晉代書法家、詩人。王昭君: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落雁。王莽:新王朝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王勃:唐代詩人,初唐四杰之首。王之渙: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王維:唐代詩人,畫家。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王實甫:元代戲曲偉大戲劇家。著名劇作《西廂記》。第52頁姓氏趣事——王莽“去二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建立者。王莽上臺后,曾經(jīng)下過“去二名”“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要求不準(zhǔn)用雙字名。人犯罪后,恢復(fù)二字名,以示處罰。第53頁馮姓起源1、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封地于畢國,叫畢國公,又稱畢公高。四百年后,畢國被西戎所滅,畢高后代畢萬投奔到晉國,晉獻(xiàn)公封他為大夫。畢萬屢次隨晉獻(xiàn)公出征,屢立戰(zhàn)功。晉獻(xiàn)公把魏地封給他,任魏大夫,畢萬一支孫(馮文孫)受封于馮城,畢萬子孫以邑為氏名。2、出自媯姓,為馮簡子之后。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3、出自其它方面馮姓,如:出潁川者,為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后;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后。第54頁馮姓名人馮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隨漢解憂公主遠(yuǎn)嫁和親到了烏孫國。因為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得力助手。后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幫助公主加強(qiáng)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友好關(guān)系,作出了很大貢獻(xiàn),深得西域各國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馮夢龍:明末小說家,著有《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馮子材:清末著名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zhèn)南關(guān)、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其名威震邊關(guān)。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lǐng)。199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屢次擊敗日寇,收復(fù)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第55頁陳姓起源一、舜帝后代,以國為姓(出自姚姓或媯姓)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后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nèi)亂,陳厲公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二、出自于陳國公族后代。陳胡公滿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媯留,二是陳愍公之長子陳衍。三是陳愍公次子陳全溫之后陳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后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三、少數(shù)民族中陳姓。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后改為單姓陳氏。滿族、蒙古族等中也有陳姓。第56頁

陳姓名人

陳勝(?-前208),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字涉,早年為人傭耕。秦二世元年七月,與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陳壽(233-297),西晉史學(xué)家。著作《三國志》。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xué)家。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湖南湘鄉(xiāng)人。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lǐng)導(dǎo)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第57頁陳姓傳奇——義門精神

陳氏“義門精神”,守望鄉(xiāng)族,不計較小我得失,以家族利益整體利益為重。一門獨(dú)著,百犬同牢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無雙。一共16個省125個縣,291個村莊。第58頁褚姓起源1、以職官為姓。據(jù)《通志?氏族略》等載,春秋時期,宋國恭公兒子,封在褚地,因“其德可師”,故時稱之為“褚?guī)煛?。后褚?guī)熥優(yōu)楣俾氈鞴芗匈Q(mào)易,當(dāng)初宋、衛(wèi)、鄭等國都設(shè)有褚?guī)熤?,褚?guī)煿僮訉O,往往就姓褚?guī)?。后人省師字改為姓褚?、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宋國恭公兒子,封在褚地,褚地之人以褚為姓。第59頁褚遂良(唐代書法家)第60頁衛(wèi)姓起源第一,出自姬姓。周朝初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在衛(wèi)地(位置大致相當(dāng)于今天河南杞縣)以接管當(dāng)初殷商遺民,建立了衛(wèi)國。秦國一統(tǒng)天下后,衛(wèi)國子孫就以國名為姓。所以,這一支衛(wèi)姓都是周文王后代。第二,出自姚姓。除了姬姓衛(wèi)國以外,在古代傳說里,還有一個姚姓衛(wèi)國。第三,改姓。鄭姓改衛(wèi)姓(衛(wèi)青),李姓改衛(wèi)姓,鮮卑族也有改成衛(wèi)姓。第61頁衛(wèi)姓名人衛(wèi)子夫,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wèi)青:字仲卿,漢朝時河?xùn)|平陽(今山西臨汾縣)人。西漢時期著名武將。衛(wèi)瓘:西晉書法家。衛(wèi)恒:西晉書法家。衛(wèi)瓘之子。衛(wèi)鑠:字茂漪,西晉書法家。衛(wèi)瓘之女。后人尊稱為衛(wèi)夫人。衛(wèi)玠:字叔寶(285-312),小字虎,西晉河?xùn)|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衛(wèi)瓘之孫。第62頁衛(wèi)姓傳奇

衛(wèi)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jiān)、太中大夫,經(jīng)過近十年宮廷為官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戎馬生涯,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是歷史上出身最低,功勞最大,官位最高代表人物。與霍去病二者并稱“帝國雙璧”。第63頁蔣姓起源一、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之后,以國名命氏。西周早期,周公姬旦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一個小國。以后蔣國被楚國所滅,伯齡后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稱蔣姓。二、出自其它少數(shù)民族中有蔣姓。如滿、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瑤、傣、土家、壯、羌等有此姓。三、《左傳》成公宋國有蔣鋤,打敗了鄭國子罕。當(dāng)為子姓蔣氏。第64頁蔣姓名人蔣琬:(公元?~246年),字公琰;湖南湘鄉(xiāng)縣人。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蔣干:三國時期名士。蔣廷錫:清朝大學(xué)士,擅長詩畫。蔣植:清代戲曲作家,文學(xué)家。第65頁沈姓起源一、出自姬姓中冉姓,以國為姓,是黃帝后代。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封國。周初時,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舉薦為周天子司空,后周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于冉國,又名沈國。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后子逞逃奔楚國,其后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二、出自羋姓,是顓頊帝后代。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三、少數(shù)民族中沈姓。朝鮮族、滿族、土家族、回族等都有沈姓。第66頁沈姓名人沈約:南北朝梁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聲律學(xué)家?!端螘纷髡?。首創(chuàng)“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沈既濟(jì):唐代文學(xué)家,長于史學(xué),又善作小說,代表作《枕中記》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科學(xué)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zhèn)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精通天文、數(shù)學(xué)、物理學(xué)、化學(xué)、地質(zhì)學(xué),氣象學(xué)、地理學(xué)、農(nóng)學(xué)和醫(yī)學(xué);他還是卓越工程師、出眾外交家。沈雁冰:筆名茅盾,浙江嘉興桐鄉(xiāng)人,著名革命文學(xué)家,中共黨員,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當(dāng)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代表作《邊城》。第67頁姓氏傳奇——沈慶之沈慶之南北朝時期宋朝著名將領(lǐng),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fù)責(zé)防守邊疆。形容年輕沒有經(jīng)驗讀書人,只知道書本上知識,不曉得實際應(yīng)付事情方法。第68頁韓姓起源一、黃帝后代。皇帝有個兒子叫昌意,昌意以后被貶到若水,生子韓流;韓流又生了顓頊(五帝之一)韓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名稱。這個氏族便以韓為姓,第一批韓姓人由此產(chǎn)生。二、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被封于韓,但韓國國力太弱;在春秋時期被晉國所滅。韓國亡國之后,國人便以韓為姓。三、以國為氏。“七雄”之一韓國被秦所滅后,子孫以原國名為姓。,韓國被秦國攻滅,國族后人有以“韓“為氏。四、為少數(shù)民族復(fù)姓改為韓姓。鮮卑族有出大汗氏進(jìn)入中原以后改為漢姓“韓”氏。第69頁韓姓名人韓非:中國戰(zhàn)國時期韓國貴族,法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韓信:西漢早期官至大將軍,封為楚王,后貶為淮陰侯。著名軍事家。他智勇雙全,治軍嚴(yán)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屢建奇功,運(yùn)籌帷幄于千里之外,與張良、蕭何并稱“興漢三杰”。韓愈:唐代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韓世忠:南宋大將。他與岳飛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屢敗金兵,后駐鎮(zhèn)江曾以八千兵迎擊金兀術(shù),鏖戰(zhàn)黃天蕩,金兵聞之膽寒。韓少功:中國名作家。第70頁楊姓起源1、出自姬姓。西周王族之后,因封國在楊(今山西洪洞縣),故這一支姬姓楊是最主要起源。2、出自賜姓,隋代楊義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尉遲氏屬西部鮮卑,因功賜姓楊。3、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莫胡盧氏改為楊氏。白族、滿族、納西族、苗族等都有改楊姓。第71頁楊姓名人楊修:漢代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楊堅: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楊廣:隋文帝次子,即隋煬帝。戰(zhàn)功顯赫,開鑿大運(yùn)河,創(chuàng)建科舉制,影響后世千年。駕馭遼東,通西域,通暢絲綢之路。楊炯:初唐四杰排名第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楊玉環(huán)(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家將忠勇事為后人傳誦。楊延昭:民間俗稱“楊六郎”,楊業(yè)之子,久經(jīng)沙場,智勇兼?zhèn)?,防守邊關(guān)20余年,因操勞過分,57歲時病逝于軍前,皇帝甚哀。楊虎城:民族英雄,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愛國將領(lǐng),號虎臣。第72頁姓氏傳奇——韓信韓信墓有一幅對聯(lián):“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薄皟蓩D人”指是“漂母”和“呂后”,“一知己”就是蕭何。第73頁朱姓起源1、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后。顓頊帝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封安后代曹挾在邾,建立邾國,戰(zhàn)國中葉為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為氏,就是邾氏。2、出自祁姓,源于堯帝嫡子丹朱之后。據(jù)氏書與正史記載,圣君帝堯子丹朱后代,則以始祖之名“朱”為氏。3、宋國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紂王庶兄)有裔孫朱暉,春秋時被滅,其后代以朱為姓。4、少數(shù)民族改姓,鮮卑族燭渾氏、朱可渾氏改朱姓。第74頁朱姓名人朱亥:戰(zhàn)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人物。聽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朱熹:中國南宋思想家。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nóng)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lǐng)導(dǎo)紅巾軍,以后統(tǒng)領(lǐng)了這支起義軍。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號稱明太祖朱德:偉大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dǎo)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朱自清:當(dāng)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第75頁秦姓起源1、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七友之一秦不虛,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大姓源流》等史籍中也記載:“舜七友有秦不虛,后人沿續(xù)姓秦?!?、出自嬴姓,嬴姓后被封在秦,秦朝滅亡后,嬴姓改姓秦。3、源于姬姓。周文王后代魯國侯伯禽裔孫封地秦邑,屬于以居邑名為氏。4、少數(shù)民族改姓。蒙古族乞顏氏、鄂秦氏,滿族穆顏氏等。5、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第76頁秦姓名人秦九韶:南宋出色數(shù)學(xué)家。著有《數(shù)書九章》。秦觀:字少游,北宋詞人。與黃庭堅、晁補(bǔ)之和張耒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他詞輕婉秀麗。秦叔寶:唐時名將,他以驍勇善戰(zhàn),志節(jié)完整而聞名。后被民間奉為"門神"之一。秦越人:即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他治病以診脈為名,創(chuàng)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將,其夫石砫宣撫使馬千乘死后,代領(lǐng)其兵,所部號"白桿軍",被封為"忠貞侯"。是古代著名巾幗英雄。第77頁姓氏傳奇——秦瓊賣馬秦瓊(571—638)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唐朝開國將領(lǐng),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tǒng)門神。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第78頁尤姓起源1、沈姓改姓而來。據(jù)《梁溪漫錄》所載,五代王審知據(jù)閩,閩人姓沈姓者為避諱,去水為尤姓。2、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為怨義。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清滿洲人姓,世居沽河、遼陽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漢姓為尤;滿、臺灣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都有此姓。第79頁尤姓名人尤叔保: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宋代書畫家、富翁。為人正直,以書畫名世。晚年頗雄于財,其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詩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并稱“南宋四大家”。尤慨:尤袤子,宋代官吏、詩人。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戲曲家。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尤怡:江蘇吳縣人,清代醫(yī)學(xué)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yī)術(shù)益精。第80頁許姓起源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nóng)氏后代。周成王時,大規(guī)模地分封諸侯,許國正是被周分封姜姓諸侯國之一,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附庸,戰(zhàn)國早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后,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2、出自姬姓,堯舜時期高士賢人許由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3、源于其它各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滿族、黎族、瑤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域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許氏族人分布。

第81頁許姓名人許由(生卒年不詳),字道開,號武仲,出生于陽城槐里,是上古時代一位高尚清節(jié)之士。許渾:唐代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許允(?-254),字士宗,高陽(治今河北高陽)人。三國時期魏中領(lǐng)軍。許衡:元朝理學(xué)家。元世祖即位后,與劉秉忠等定朝儀官制,為元統(tǒng)治者策劃“立國規(guī)模”。與劉因、吳澄并稱為元朝三大理學(xué)家。許世友:革命家、軍事家,一代名將。許地山:當(dāng)代作家、學(xué)者,筆名落花生,著有散文名篇《落花生》,散文集《空山靈雨》等。第82頁姓氏傳奇---許由

許由(生卒年不詳),字道開,號武仲,出生于陽城槐里,是上古時代一位高尚清節(jié)之士,許姓始祖。許由不營世利、講道義、守規(guī)矩,史書記載:“堯知其賢德,欲禪讓于許由。位于他,許由堅辭不就,洗耳穎水,隱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痹S由曾做過堯、舜、禹老師,所以,后人稱他為“三代宗師”。第83頁姓氏起源——何一、出自姬姓,是韓姓誤讀。韓厥后代以韓為始祖。所以,何韓自認(rèn)為一家。二、外族何姓。西域月支氏認(rèn)建立一個政權(quán)康居(那色波、米國、何國、安國等)以何國為姓。唐代吐谷渾中有何姓。三、他姓改姓。明代“方孝孺”后代改何姓(安徽廬江)。四、荷蘭裔猶太人改何姓。第84頁何姓名人何進(jìn):東漢大將軍,南陽宛人,何皇后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jìn)為大將軍。何晏:三國時玄學(xué)家,為魏晉玄學(xué)主要創(chuàng)始者之一。漢代大將軍何進(jìn)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并收養(yǎng)晏。晏少時聰慧過人,曹操寵若諸公子。何晏娶金鄉(xiāng)公主為妻,賜爵為列侯。何景明(1483-1521),明文學(xué)家。與李夢陽齊名,又與邊貢、徐禎卿、李夢陽并稱“文壇四杰”。其詩文以擬古為主,而亦強(qiáng)調(diào)創(chuàng)造。何仙姑,傳說中女仙名,八仙之一。第85頁姓氏起源——呂1、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賜伯夷呂氏,屬于以帝王賜氏、部族名、國名、居邑名為氏。其始祖為伯夷。2、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外逃,追隨人員中有個叫魏犨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后,便封魏犨為大夫、魏犨兒子魏锜在呂、廚兩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為呂锜。呂锜子孫就以封地為氏,稱呂氏。3、出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施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復(fù)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在今黎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呂氏族人分布。第86頁呂姓名人

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jù)徐州,為一代梟雄。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呂不韋:戰(zhàn)國時秦丞相,被封為文信侯,稱為"仲父"。門下曾有賓客三千,并讓他們編著有《呂氏春秋》。呂雉:漢高祖皇后,人稱呂后。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后代理朝政。呂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是個文武雙全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贊其"學(xué)識淵博,非復(fù)吳下阿蒙"。

第87頁姓氏傳奇——何晏“傅粉何郎”【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女婿何晏長得十分俊美,他經(jīng)常涂脂抹粉。曹丕稱帝后,想親自檢驗一下何晏有多美,在一個烈日當(dāng)空中午,他請何晏在宮內(nèi)喝酒,讓他吃加辣熱雞湯面。何晏一邊吃,一邊不停地擦汗。一碗面吃完,臉上脂粉全部被擦潔凈了。第88頁施姓起源

1、出自上古夏時施國,為夏時施國公族之后,以國名為氏。夏時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帶),國亡以后,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姓施。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期魯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尾生,字施父,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3、出自子姓,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施氏為制旗幟工匠,其后代相傳姓施,稱為施氏。4、出自方姓,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難時改姓施。“施”字拆開為“方人也”。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為圖騰氏族,漢姓為施;明、清時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陽之滿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納西、僳僳等族有此姓。第89頁施姓名人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沉魚,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美人。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籍貫:江蘇興化人。祖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作者。施閏章:清代文學(xué)家,安徽宣城人,順治年間進(jìn)士,任山東學(xué)政,曾為蒲松齡老師。博覽群書,工詩善文

第90頁張姓起源1、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于以職官稱謂為氏。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2、出自黃帝姬姓后代。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3、出自賜姓或他姓所改。世居云南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后改為張氏。4、源于其它各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張氏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廣西、四川、臺灣等地域,藏族張氏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貴州等藏族聚居區(qū)。第91頁張姓歷史名人張良,字子房。漢初名臣,政治家、謀略家。漢初三杰之一。張騫,字子文,漢代卓越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開拓漢朝通往西域南北道路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jié)h朝能與中亞交流,引進(jìn)優(yōu)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xué)家,被稱為醫(yī)圣。張順,《水滸傳》里人物,在梁山排第三十位,外號“浪里白條”。張居正,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國歷史上優(yōu)異內(nèi)閣首輔之一,明代最偉大政治家。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nèi)江人,原名張正權(quán),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張衡,他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天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創(chuàng)造家、地理學(xué)家、制圖學(xué)家、詩人、漢朝官員,為中國天文學(xué)、機(jī)械技術(shù)、地震學(xué)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貢獻(xiàn)。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創(chuàng)造人。著述極豐,科研結(jié)果極多,有“科圣”之稱。第92頁姓氏傳奇——張衡第93頁第94頁孔姓起源1、黃帝時代已經(jīng)有孔姓,因當(dāng)初有個史官,叫孔甲。2、出自子姓,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種說法:契是商族始祖,為子姓,歷經(jīng)十四代,傳到成湯,滅下桀,建都于亳。成湯是一個圣明君主,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姓"子"以他字中"乙"組合起來定為姓氏就是孔氏。春秋時期孔父嘉后代,以孔為氏,就形成了這支孔氏。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有出自姬姓孔氏,衛(wèi)國(今河南滑縣東)有出自古佶姓孔氏,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出自媯姓孔氏。3、少數(shù)民族中孔姓。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孔氏族人分布。第95頁孔姓名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東方文化代表之一,儒家思想創(chuàng)始人,春秋魯人。后世尊為至圣先師,亦稱為孔子??兹冢?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漢獻(xiàn)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xué)校,表儒術(shù),后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咨腥危海?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第96頁曹姓起源1、賜受曹官,以官為氏。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另說為第六子)安,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看押奴隸官,安以后以官為氏。2、受封曹國,以國為氏。出自顓頊帝后代,陸終第五子安封在曹國,周時,武王改封曹安后代曹挾于邾國(今山東省曲阜東南)。戰(zhàn)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后,邾人有以國為氏,改為朱氏;有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3、出自姬姓。相傳周武王克商后,為了鞏固周王朝政權(quán),便實施大分封,把自己弟弟振鐸封于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后為宋景公所滅,振鐸后代就用原來國名作為自己姓氏。4少數(shù)民族中曹姓。滿族、藏族、瑤族、阿昌族、布朗族等中都有曹姓。第97頁曹姓名人曹劌:春秋時魯大夫,軍事家。曹娥:東漢孝女,后人為其立碑以示表彰,世稱“曹娥碑”。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安徽毫縣人。真姓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寵宦官曹騰養(yǎng)子,他們于是改姓為曹。曹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丕:即魏文帝,著名文學(xué)家,曹操子。曹植:曹操子,三國時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文才富艷。曹雪芹:清代小說家,《紅樓夢》作者。曹素功:清代制墨大家,“曹素功墨”至今已傳14代,為墨中精品。第98頁姓氏傳奇——孔姓排行明洪武年間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yáng)。

以后,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報當(dāng)初北洋政府同意,又續(xù)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這二十個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孫至一百零五代孫行輩。第99頁國學(xué)常識——敬辭與謙語一、“令”(敬辭)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他人親屬尊敬,有“美好”意思,能夠了解為“你”意思。

令尊:對他人父親尊稱。

令堂或令慈:對他人母親尊稱。

令兄、令妹:對他人兄妹敬稱。

令郎、令愛(嬡):對他人兒女敬稱。

令閫:尊稱他人妻子。

第100頁國學(xué)常識——敬辭與謙語二、“高”:敬辭,稱他人事物。高見:指他人看法。

高論:他人看法高明言論。

高足:尊稱他人學(xué)生。

高壽:用于問老人年紀(jì)。

高齡:用于稱老人年紀(jì)

高就:指對方工作。第101頁國學(xué)常識——敬辭與謙語三、“不”:謙稱特指自己。

不才:是對自己才能謙虛,通常是在他人要求自己做事時使用。

不佞:指對自己言辭能力謙稱,通常在他人要求自己說話時使用。

第102頁國學(xué)常識——敬辭與謙語四、“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年紀(jì)較小人或事物。

小弟:對年紀(jì)比自己長人自稱。

小兒、小女:謙稱自己兒子、女兒。

小人:地位低人自稱。

小生(多見于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

小可(多見于早期白話):謙稱自己。

小店:謙稱自己商店。第103頁嚴(yán)姓起源1、嚴(yán)姓,源于莊姓,東漢時,因避諱明帝劉莊,故改姓為嚴(yán)。魏晉時期,部分嚴(yán)姓恢復(fù)莊姓,故有“莊重一家”之說。2、出自羋姓,為戰(zhàn)國時楚莊王之后,以謚號為氏。3、出自戰(zhàn)國時,秦有嚴(yán)君疾之后,以封邑名為氏。秦有嚴(yán)君疾,受封蜀郡嚴(yán)道縣(今四川省嚴(yán)道鎮(zhèn)),以邑為氏,其子孫遂世代相傳姓嚴(yán),稱為嚴(yán)氏。4、出自古嚴(yán)國,國人以國名為氏。據(jù)《姓考》所載,古有嚴(yán)國,國人以國為氏。5、出自少數(shù)民族。古丁零人中有嚴(yán)姓,滿、彝、土、錫伯、朝鮮等族都有嚴(yán)姓。第104頁

華姓起源1、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宋戴公封子孫于華邑,屬于以封邑名為氏。這支華氏在春秋時期宋國是一個顯赫家族,子孫歷代都是宋國公卿。2、源于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觀于西岳華山,屬于以居邑名為氏。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世子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4、源于嬴姓,出自戰(zhàn)國末期秦國公子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公子華,即秦惠王兒子之一,名華。公子華善武,為當(dāng)初秦國大將。在秦公子華后代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5、少數(shù)民族中華姓。蒙古族,回族,滿族,錫伯族等都有華姓。第105頁華姓名人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中國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彥鈞:又名阿炳,(1893-1950),江蘇無錫人,民間音樂家。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并廣泛吸收民間音樂曲調(diào),一生共創(chuàng)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曾有《二泉映月》等名作。華佗:名敷,字元化。東漢末醫(yī)學(xué)家,精于方藥、針灸及外科手術(shù)。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為世界醫(yī)學(xué)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仿效虎、鹿、熊、猿、鳥動態(tài)創(chuàng)為“五禽戲”,用以鍛煉身體。第106頁姓氏傳奇——華佗第107頁國學(xué)常識——敬辭與謙語五、“老”謙稱用于年紀(jì)比較大人,謙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事物。

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

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第108頁六、“家”謙稱用于對他人稱自己輩分高或年紀(jì)大親戚。

家父、家尊、家嚴(yán)、家君:稱父親;

家母、家慈:稱母親;

家兄:稱兄長;

家姐:稱姐姐;

家叔:稱叔叔。第109頁七、“舍”謙稱用于對他人稱自己輩分低或年紀(jì)小親戚。

舍弟:稱弟弟;

舍妹:稱妹妹;

舍侄:稱侄子;

舍親:稱親戚。第110頁金姓起源1、出自少昊金天氏。少昊死后被尊為西方大帝;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稱號。他后代就有以金為姓,稱金氏。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匈奴休屠王兒子叫日磾,在漢武帝時,歸順于漢室。因為他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以祭天,遂被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他子孫就統(tǒng)統(tǒng)姓了金。3、為劉姓改姓為金氏。唐末五代時,吳越國開國之王錢鏐"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避嫌,便將吳越國中劉氏改為金氏。4、少數(shù)民族中金姓。羌族、朝鮮、蒙古族、滿族等都有金姓。5、漢化猶太人中金姓。第111頁魏姓起源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后,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于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后,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后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后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后,亡國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主要一支。史稱魏姓正宗。2、出自羋姓,為顓頊帝后代魏冉之后。3、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有魏了翁,慶元進(jìn)士,本魏氏,接給高家續(xù)其香火,姓高。長大后改回魏姓,姓魏。4、少數(shù)民族中魏姓。滿族、土家、蒙古、彝、回、朝鮮等族都有魏姓。第112頁魏姓名人

魏徵: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因直言進(jìn)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魏源:清末思想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魏無忌:魏國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是當(dāng)初魏家出色子弟。他與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稱"戰(zhàn)國四公子"。

魏延:三國時蜀漢名將,曾隨劉備于蜀,以勇猛聞名,第113頁姓氏傳奇——結(jié)草銜環(huán)

結(jié)草:把草結(jié)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huán):嘴里銜著玉環(huán)。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第114頁陶姓起源1、出自唐堯。堯擔(dān)任部落首領(lǐng)之前,以制作陶器為業(yè),其后子孫有以其職業(yè)技藝命氏,稱陶姓。2、亦出自唐堯。相傳堯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后子孫以封地為氏。3、出自虞舜。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zhì)器物制作官職),其后子孫以官為氏。4、以職業(yè)為姓。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鑄工)為職業(yè),從事制陶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5、避諱而改。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晉祖諱,改姓陶。6、出自他族改姓。滿族、白、傣、京、苗、瑤、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都有此姓。第115頁陶姓名人

陶侃(259~334)晉代名臣,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yùn)磚塊以鍛鏈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陶淵明(約352年~426年),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早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

陶行知——原名文浚,著名教育學(xué)家。第116頁姜姓起源1、出自炎帝神農(nóng)氏。傳說中炎帝,即神農(nóng)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yuǎn)古“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陜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所以,炎帝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發(fā)源地。姜姓始自炎帝。2、出自桓氏改姓。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姜姓。3、出自其它民族改姓。宋時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滿八旗姜佳氏改為姜姓;除此以外,今滿族、侗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羅斯族、朝鮮族等民族都有此姓。第117頁姜姓名人

姜子牙:本名呂尚,姜姓呂氏,(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姜維(2—264年)字伯約,漢族,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tǒng)帥。

姜夔: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

第118頁姓氏傳奇——陶侃陶侃生性聰慧靈敏,恭敬有禮,為官勤懇,整天嚴(yán)厲端坐。軍中府中眾多事情,自上而下去檢驗管理,沒有遺漏,不曾有片刻清閑。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候之人。第119頁戚姓起源1、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qū)O林父之后,以封邑名為氏。戚姓源于姬姓孫氏,起源于春秋時期,戚姓始祖是衛(wèi)國大夫?qū)O林父。春秋時衛(wèi)武公有個兒子叫公子惠孫,惠孫子孫稱為孫氏?;輰O七世孫孫林父在衛(wèi)獻(xiàn)公時任上卿。孫林父因在國內(nèi)失寵,先后出奔晉國和齊國,衛(wèi)殤公時歸國,受封于戚邑(今河南省濮陽市戚城)。孫林父支庶子孫戀居戚城,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2、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公族之后有戚姓。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景頗族泡戚氏,漢姓為戚;今滿、蒙古、回、白、苗、土家等民族都有此姓。第120頁戚繼光戚繼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東人。嘉靖中,任都指揮僉事,在山東備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希望海波平”詩句表示自己消除倭患決心和志向。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從山東調(diào)到浙江抗倭。第121頁戚家軍第122頁謝姓起源

1、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代申伯后代。相傳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為姓。至商代有后代孤竹君長子伯夷與叔齊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對武王伐商,武王滅商后他們又逃到首陽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們后代仍留在商朝。成王繼位后封伯夷后代為申侯,稱申伯,是申氏始祖。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為妃,生字為宣王,宣王繼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謝國,以后這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國滅掉申國。其子孫按當(dāng)初習(xí)慣以新都之邑名為姓,稱謝氏。2、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后。相傳黃帝之子25宗。賜12姓,其中第7姓為任姓。任姓有10個小車,其中第一為謝國,因周宣王時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亡散,以國為姓。是為河南謝氏。第123頁姓氏傳奇——東山再起

“東山再起”現(xiàn)在慣用以指退隱后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后重新恢復(fù)地位。第124頁鄒姓起源1、源于姚姓,姚姓之鄒:舜帝姚姓。舜帝后代姚姓族人開創(chuàng)建有鄒國,是最早鄒國。鄒國古城在今山東鄒城市東南古邾城。春秋初,鄒國為曹姓邾人所奪,鄒人被迫遷到今山東鄒平南,后為齊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稱鄒姓,姚姓之鄒歷史最少也有35,是最早鄒姓。2、出自曹姓,以國家名稱作為自己姓氏。上古時有邾婁國為曹狹所建,戰(zhàn)國時魯穆公改邾婁國為鄒國。以后鄒國被楚國所滅后有鄒氏,亦為山東鄒氏。3、源于子姓,出自商紂王庶兄微子啟封地鄒邑,屬于以居邑名為氏。4、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時期越王(姒騶)勾踐之后,屬于以先族之名字為氏。5、出自蚩尤族人鄒屠氏,屬于以居邑名為氏。第125頁喻(yù)姓起源1、源于姬姓,出自遠(yuǎn)古黃帝時代醫(yī)官俞跗。屬于帝王賜姓改姓為氏。2、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族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或復(fù)姓省文簡化改姓為氏。3、源于官位,出自秦、漢朝時期官吏使喻(傳令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4、源于諭(渝)姓,出自春秋時鄭國貴族后代渝氏,屬于以音訛變字為氏。渝氏、諭氏改為喻氏始于東漢,始祖為蒼梧太守諭猛,以諭定與喻字形相近,讀音也往入混同難分,遂改為喻氏。5、源于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鮮卑族渝汾氏,今苗族、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喻氏族人分布。第126頁追根溯源——柏姓起源1、遠(yuǎn)古舜帝時候,柏翳(伯益)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2、以封國為姓。早在周朝時候就有柏國,也叫柏子國,相傳柏國開國君王是黃帝臣子柏高。春秋時,柏國被楚國所滅,柏子國王族后代和國民就用原來國名柏作為自己姓氏。3、以木名命姓。相傳遠(yuǎn)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首領(lǐng),名叫芝,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其后代以柏為姓。第127頁姓氏傳奇——柏皇氏(柏芝)第128頁追根溯源——水姓起源1、出自姒姓,為遠(yuǎn)古大禹治水時水工之后,以職業(yè)為氏。2、出自古人以五行之一水為氏。古人認(rèn)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物組成,天上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于是,有木氏、火氏、土氏、金氏與水氏出現(xiàn)。3、出自共工氏,為黃帝臣共工之后,以官名為氏。共工是黃帝時候負(fù)責(zé)掌管水利水官。共工后世子孫有以“水”為姓,稱為水氏。4、出自上古時期傍水而居之先民,以水名為氏。傳說從上古到戰(zhàn)國,曾先后有過大大小小許多諸侯,經(jīng)過屢次戰(zhàn)爭和內(nèi)亂,大多數(shù)諸侯被吞并。有些諸侯后世子孫只好逃往民間,只好自謀生路。其中有些以水為圖騰便傍水而居,就以水為姓,稱為水氏,其中尤以浙江省一帶為多。第129頁追根溯源——竇姓起源1、出自姒姓,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為氏。2、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竇氏,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四川一帶。4、出自戰(zhàn)國時魏國有竇公,其后代簡改為竇氏。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中大夫竇公,其后代子孫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竇公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竇氏,世代相傳至今。3、出自少數(shù)民族被賜改竇氏。第130頁姓氏傳奇

竇德玄(實話實說)第131頁姬jī、酉yǒu祁qí、巳sì滕téng、箴zhēn

任rèn、荀xún

僖xī、姞jí

儇xuān、依yī第132頁國學(xué)常識——江南三大名樓

江南三大名樓指中國長江三個歷史文化悠久建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