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xxx公司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DB44/T268-2005)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odeforMaintainingTechniqueofGreeningSpaceinCityandTown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268-2005(廣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5年10月12日發(fā)布

2006年1月1日實施)

前言為了加強廣東省城市綠地養(yǎng)護的技術管理,提高城市綠地養(yǎng)護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城市景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技術標準,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guī)范。本規(guī)范共有7章,內容包括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園林植物養(yǎng)護、古樹名木養(yǎng)護,以及園林建筑、小品和設施維護、技術檔案等。本規(guī)范由廣東省建設廳提出并歸口管理,授權負責起草單位具體解釋。本規(guī)范由廣東省風景園林協會負責起草,佛山市園林學會、深圳市綠化管理處、珠海市園林管理處、江門市園林局、中山市園林管理處等參加起草。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周琳潔、周賤平、歐陽底梅、周大珠、鐘漢謀、陳霞、楊敏輝、丁少江、盧俊鴻、吳芝元、洪強、張曉然、顧榮和、覃煒、黃金福。

城市綠地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1

范圍

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城市綠地內園林植物養(yǎng)護、古樹名木養(yǎng)護、園林建筑、小品和設施維護,以及養(yǎng)護管理技術檔案的建立與管理等各項技術要求。本規(guī)范適用于廣東省城市公園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等四類綠地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全省建制鎮(zhèn)以下的同類綠地養(yǎng)護管理,也可參照本規(guī)范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CJJ48—92

公園設計規(guī)范GB3838—2002

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5084—92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8408—87

游藝機和游樂設施安全標準GB12941—91

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GB50212—91

建筑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75—97

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CJJ/T82—99

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T85—2002

J185—2002

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建城[2000]192號: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

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于適用于本標準

喬木

樹體高大且具有明顯主干的木本植物。

灌木

樹體矮小且無明顯主干或主干甚短的木本植物。

竹類

禾本科竹亞科植物。

水生植物

植物體全部或部分浸沒于水中生長的植物。

漂浮植物

根系不生于泥土中而漂浮于水面生長的水生植物。

沿生植物

根系適宜在水深~10cm范圍內生長的水生植物。

浮水植物

根系適宜在水深50~300cm范圍內生長的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

上部露出水面、根系適宜在水深100cm范圍內生長的水生植物。

沉水植物

全部沉沒于水中生長的水生植物。

珍稀樹種

本地區(qū)稀有、珍貴的樹種,包括廣東省三級及三級以上保護樹種。

胸徑

喬木距地面高位置的樹干平均直徑。

雜草

所栽培目的園林植物以外的自生草本植物種群。

花芽分化

園林植物的芽由葉芽狀態(tài)轉化為花芽狀態(tài)的過程。

頂端優(yōu)勢

植物頂芽生長抑制側芽萌發(fā)和側枝生長,以及影響側枝生長角度的現象。

下緣線

喬木樹冠底部邊緣線形成的線條輪廓。

種植土

疏松且富含有機質的熟耕土。

澆灌

人工引水為植物生長發(fā)育補充所需水分的措施。

施肥

人工為植物生長發(fā)育補充所需營養(yǎng)物質的措施。

中耕

在園林植物生長發(fā)育期疏松其根部表層土壤的措施。

除雜草

清除雜草的措施。

修剪

對植物的枝干和根系進行疏枝和短截的措施。

表施土壤

將由沙、種植土(粒徑約)和有機質單獨或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均勻撒入草坪表面的一種養(yǎng)護作業(yè)。

打孔

通過應用打孔機械在板結的草坪坪床上打孔,將芯土取出,行成垂直孔洞的松土措施。

蕪枝層

草坪床上表面由目的草的凋落物、地表的活組織及與表土混合物構成的床土有機層。

垂直刈割

對草坪進行近地表垂直剪割或劃破草皮,以清除草坪表面積累的蕪枝層的措施。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謝物質來控制病蟲為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病)蟲、以病毒治蟲和以激素治蟲等。

4

園林植物養(yǎng)護

一般規(guī)定

澆灌

進行適期、適量的澆灌,可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避免植物萎蔫。通過適當的澆灌,應使植物根系層土壤(參照CJJ48—92栽植土層厚度范圍)的含水量保持在:砂土為3%~8%,砂壤土為6%~15%,壤土為12%~23%,粘土為21%~28%。需水量大的園林植物,其栽植土壤根系層含水量應保持在:砂土為%~8%,砂壤土為9%~15%,壤土為18%~23%,粘土為22%~28%。

澆灌的設施應科學、合理,宜采用噴灌或滴灌等節(jié)水方式。對于花壇及道路分車帶內植物,在干旱季節(jié),可進行葉面噴水。在花芽分化時應適當控制澆灌量,以免園林植物徒長。

日澆灌的時間應根據季節(jié)與氣溫決定,并注意控制水溫與表土溫差不宜太大,以免造成根系傷害。夏秋高溫季節(jié),應避開中午烈日,宜在10時之前或16時之后進行;冬季及早春,宜在10時至16時之間進行。用機械進行澆水時,不宜在交通繁忙時段進行。

噴灌時應確保噴水的有效范圍與園林植物的種植范圍相一致。澆灌設施應經常檢修,以保正常運轉。

澆灌用水必須不低于GB3838---2002要求的V類水質標準。

施肥

提倡應用平衡施肥技術,肥料的種類及數量應根據植物種類(品種)、生長發(fā)育階段及觀賞特性不同而確定。生長期應施氮肥為主的完全肥,發(fā)育期應增施磷、鉀肥。每次施肥量尚應考慮施肥方法。

施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無機肥料為輔;不應長期在同一地塊施用同一種化學肥料,以免破壞土壤的理化性狀。

木本植物宜每年施肥2~4次。其中,觀花植物應分別在花芽分化前和開花后各施磷肥一次;觀果植物應在花前和果實膨大期各追鉀肥一次,必要時,可在果實生長后期追肥一次。

施肥方法可采用溝施、撒施或穴施;也可結合澆灌進行。干施肥料時,應用土層將肥料覆蓋,并進行一次澆灌。

木本植物采用環(huán)溝施肥時,其環(huán)狀溝內徑宜與植物樹冠外緣線保持一致,深度和寬度均可為25~30cm。

施肥應避免在雨天進行。其中,根外追肥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濃度一般不宜大于‰.除根外追肥外,肥料不得觸及目的植物的葉片。

中耕與除雜草

園林植物的生長期,應經常進行中耕,使根部附近的表層土壤保持疏松和良好的透水、透氣性。中耕深度以8~12cm為宜,同時應避免裸露或傷害目的植物的根系;中耕應選擇晴天,并應在土壤不過分潮濕時進行。

除雜草宜在雜草開花結實之前結合中耕進行,可采用物理或化學除草方法。使用化學方法除雜草時,應根據所栽培的目的植物和雜草種類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藥劑,并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濃度,避免藥劑噴灑到草坪植物以外的目的植物葉片和嫩枝上。

修剪與整形

修剪與整形應根據園林植物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發(fā)育階段、樹齡及景觀等要求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時期進行。

修剪應遵循“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去弱留強,去老留新”的原則,促使園林植物枝序分布均勻、疏密得當,冠形完整、豐滿,樹形美觀。

頂端優(yōu)勢強的植物,應保留其頂芽;輪狀分枝的樹木,不應短截其一級分枝;頂端優(yōu)勢不強而萌發(fā)力強的,宜讓其形成自然樹形,或根據景觀需要修剪造型。

早春開花的觀花木本植物,宜在花后輕剪;夏季開花的落葉植物,宜在冬季休眠期或生長相對停滯期修剪;一年多次開花的,宜在花后及時輕剪。

觀果木本植物應根據其開花結果習性進行修剪,以培養(yǎng)健壯的結果母枝和結果枝為主?;ㄆ谑枞ミ^多的花朵(序),果期疏去弱小與病蟲果,可使植物結果量適中。

休眠期修剪以整形為主,可稍重剪;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有傷流的植物須避免雨期修剪,應在休眠期修剪。

樹木的徒長枝、下垂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蟲枝、枯枝、殘枝、凋枯的葉片和花梗均應及時修剪,以促進生長,保持美觀。修剪下的枝葉,應在當天清運完畢。

剪(鋸)口應靠近節(jié)位,并在剪口芽的反側,呈約45°角。剪(鋸)口應平整,做到不劈不裂,不留殘樁。當一般種類植物枝條的剪口大于6cm或珍稀樹種的剪口大于3cm時,剪口應作防腐處理。

有害生物的防治

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嚴格執(zhí)行有關植物檢疫的法規(guī)和制度,以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病原菌及害蟲帶入本地區(qū)。

應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制定科學的病蟲害防治預案,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做到準確、及時、有效。

應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機械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法,盡量少用化學防治,以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并避免殺死和影響天敵或有益生物的棲息、繁衍。

有必要采用化學防治時,應選擇符合環(huán)保要求,以及對有益生物影響小的高效、低毒農藥;同時,掌握適當的濃度,避免發(fā)生藥害。對于同一種害蟲,應避免長時間重復使用同一種農藥。

在開放性的綠地中噴藥,應選擇人流較少的時段進行;同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危及人畜。

城市綠地的鼠害應采用綜合治理的對策,通過及時清理鼠類隱蔽的場所和清除綠地中可供鼠類食用的食物,減少綠地上鼠類種群的容納量,當鼠害種群密度較高時,宜采用化學殺鼠劑殺滅,應選用對人畜安全的劑型,并在夜間投放。對零星的鼠害,宜采用物理方法進行捕殺;之后,應及時封堵鼠洞。

補植與改植

死亡的園林植物應及時清除并補植;發(fā)現因病蟲害致死的植物,應對土壤進行消毒,并可更換種植穴內的土壤;對生長環(huán)境不適應或與周圍環(huán)境不協調的園林植物,應及時改植。

補植的植物宜選用與原植物種類(品種)一致,規(guī)格、形態(tài)相近的植株。

清潔與保潔

城市綠地內應保持清潔,做到無垃圾雜物,無石礫磚塊,無干枯枝葉,無糞便污物,無懸掛物,無蚊蠅滋生。

歸堆后的垃圾和雜物應做到不過夜,不焚燒,并在當天清運完畢。

城市綠地內的各種園林建筑、小品、園路、鋪裝場地及其他設施應經常清洗和保潔。

與城市綠地無關的張貼物、懸掛物等應及時清除。

防護

為防止人為破壞或過度踐踏開放性城市綠地,必要時應分期、分區(qū)進行封閉式養(yǎng)護。所設置的圍閉設施,應符合安全、美觀、環(huán)保的原則。

應建立熱帶風暴防御緊急預案,在風暴來臨前,必須采取對應的防御措施。對淺根性、樹冠龐大、枝葉過密的園林植物,可分別采取疏枝、立柱、綁扎、培土等防御措施。風暴過后,對阻礙交通或影響觀瞻的枝葉或樹體應立即清理;對倒伏、受損的,應及時扶正、支撐;折斷或劈裂的枝椏,應去除殘樁或修整斷(裂)口;較大的傷口應作防腐處理;損傷嚴重的,應立即清除并及時補植。同時,適時拆除支撐物。

易受寒害或凍害的園林植物,應在寒潮來臨之前做好防護措施。宜在立冬前根據樹種的不同,分別采取控制晚秋新梢的萌發(fā)、剪除已萌發(fā)而未充分老熟的新梢、根際培土或覆草、主干包扎或覆蓋塑料薄膜架等措施進行防寒。用于植物的包扎或覆蓋物,宜在次年3月底前清除完畢。

應及時清除樹體上孔洞的腐爛部分,必要時要設置加固或支撐,并用具有彈性的材料封堵孔洞,其表面色彩、形狀及質感宜與樹干保持基本一致。

城市綠地中的排水設施,應在每年雨季來臨前全面清疏一次。綠地中的低洼地,應通過增設排水管道、雨水口或改良土壤的通透性等措施排除積水。暴雨后,應及時排去種植穴、樹盤內或草坪上的積水。

安全作業(yè)

園林機械的操作人員,應在上崗前接受必要的崗前培訓。凡需持證上崗的,必須取得相應的上崗證,并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園林機械作業(yè)前,應對施工現場圍合及標示。

在城市主、次干道,快速路或高速公路上作業(yè)時,宜選擇在非交通繁忙時段進行。作業(yè)人員必須披戴具有反光標志的背心,并應在距離作業(yè)點正、反方向分別不少于80m和150m的地方設置反光警示牌及其他警示標志。

截除較大的樹枝、藤蔓或砍伐清除枯死的樹體時,應預先制定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撤セ蚯宄菟罉潴w,應嚴格依次按照先鋸除側枝和主枝,再分段鋸除主干、后挖除樹兜和回填種植土的操作程序作業(yè)。

專項規(guī)定

喬木

定植5年內的喬木,應定期澆灌與施肥。

應通過修剪形成并保持喬木的樹形,做到主、側枝分布勻稱,內膛不空,通風透光,樹冠完整,樹形美觀。

針葉類喬木宜疏剪,不宜短截主干或重剪側枝,但宜及時剪除影響游覽或公共安全的下部枝條。

闊葉類喬木樹干上的不定芽應及時抹除,且不得拉傷樹皮;及時清除根蘗枝,但應避免對樹木的主根造成傷害。

成形的闊葉類喬木,應以疏剪過密枝、短截過長枝為主,保持其自然樹型和觀賞特性;造型喬木應按設計要求及時進行修剪。

棕櫚類喬木不應剪切頂梢,但應及時剪除干枯的葉片。葉鞘自然脫落的棕櫚類,不宜人工割除葉鞘?;棵壬闹仓辏瑧鶕飳W特性和景觀要求,予以清除或保留。

當喬木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接近CJJ75—97規(guī)定的距離時,應及時短截。

靠近快車道的行道樹,主干以下的分枝宜全部剪除。同一道路的行道樹,生長較快的應重剪,生長較慢的應輕剪,以使樹冠的大小保持一致。

行道樹樹冠下緣線的高度宜保持一致,一般不低于;道路兩側樹冠的外緣線應基本在一條直線上,并與路緣線相協調,頂部高度宜基本保持一致。

道路兩側行道樹完全郁閉時,宜剪除部分枝葉,以使道路中線垂直上方保留100~150cm的透光、透氣通道。

行道樹特別是淺根性或具有板根的喬木,其樹穴范圍內不宜種植地被植物。

為保證行道樹高度、體量和形態(tài)基本均勻一致,對生長較差的應增加施肥次數或進行土壤改良。

行道樹應保持樹干直立,對樹身傾斜的應及時扶正。傾斜的行道樹數量不得超過該路段行道樹總數的7%。

遷移或砍伐喬木,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并按照規(guī)定的審批權限及程序,在取得相應的行政許可后,方可進行。

竹類

種植后2年內的竹類,應及時澆灌或排澇,澆灌的水應滲透至土表5cm以下;應經常中耕和除雜草,松土深度一般為15~20cm,但不應損傷竹鞭或竹筍,拔除的雜草可覆蓋在植株周圍;宜在每年3月上中旬、6月上旬、11月中下旬各追肥一次,其中秋冬追肥應施有機肥。

新栽植的竹林,應及時疏筍、護筍,每株母竹應去除弱筍、病筍,保留2~3個健壯竹筍,并挖除出筍末期的竹筍;對散生竹的邊筍和冬筍則應予保留。

成年竹林宜在每年的4~6月份施肥1~2次,肥料以有機肥為主。5~6月為竹鞭快速生長期,宜將成片的散生竹林緣外2~3m范圍內的土壤深翻30~50cm,或在林內空隙較大處深翻,將老鞭清除,施入有機肥。對叢生竹,則應在竹叢內及周圍50~100cm范圍內,覆蓋一層厚25~35cm的種植土,促進竹鞭的伸展及生長。

當竹林進入郁閉期,宜采取“砍劣留優(yōu)、砍密留稀、去小留大”的原則,挖除初期筍、末期筍、弱筍和病筍,培養(yǎng)健壯竹株,促使竹林的竹齡結構合理、密度得當。同時,應將老的和已死亡的竹頭挖除,并用富含有機質的種植土壤充空隙。

灌木與木本地被

模紋花壇、綠籬和造型的灌木,應及時修剪,以保持圖案清晰,層次分明、面線平整、線條流暢,冠形豐滿。對自然生長的灌木,修剪應以維持植物自然形態(tài)為原則。每次修剪的剪口位置,應稍高于前一次。

綠籬的控制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滿足功能需要。矮籬的高度宜控制在50cm以下;中籬的高度宜控制在50~120cm;高籬的高度宜控制在120~160cm;樹墻高度則控制在160cm以上。當綠籬的修剪控制高度難以滿足要求時,則應進行回縮修剪。

人行橫道和道路交叉口處以內分車綠化帶中的灌木或綠籬,其修剪或造型的控制高度不得超過70cm;道路中間分隔帶的綠籬,修剪高度宜保持在60~150cm。

木本類地被植物,應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及景觀要求控制高度,一般不宜超過60cm。對于阻礙景觀透視線的大型灌木,應及時修剪,并要符合景觀要求。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尚未達到棚頂或籬頂時,應設立支撐物并作牽引,以利其攀纏。當以建筑物墻(柱)體為攀纏對象時,應經常進行綁扎、整理。

藤本植物的修剪應以促進分枝為主,加快覆蓋和攀纏的速度;同時,剪除徒長枝和下垂枝。多年生的藤本植物應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刪老弱藤蔓。

生長在沿街棚(籬)架或立交橋上的藤本植物,其下垂藤蔓必須及時修剪,以免影響行車安全。其滴灌設施必須經常檢修,以免澆灌時沾污行人及車輛。

草本花卉

播種、種植或翻種前,應將種植地的土壤深翻25~35cm,清除石礫、雜物;同時,進行土壤消毒,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待5~7天后,方可進行播種或種植。

一、二年生花卉的播種或種植技術作業(yè),應符合CJJ/T82-99的規(guī)定。

宿根或球根花卉應根據其種類特性及生長狀況,每年或每隔1~2年于其休眠期或相對休眠期,進行翻種更新。翻種時應先將其地上部分剪去,并將老的根莖段或母球去除。

澆灌宜采用滴灌或微噴灌的方式。人工澆水時,應控制水的流速和水量,避免沖刷花朵,并應防止泥土濺到花卉、莖、葉上。

應施足基肥,并視種類(品種)的不同,與生長期和開花期適當追肥。追肥宜采用顆粒肥料,亦可采用水肥。必要時,可進行葉面追肥。

根據種類(品種)和花期要求的不同,及時整形,可分別采用摘心或疏枝措施,以促使其株型美觀、適時開花、著花整齊。

草本花卉的修剪不宜在雨后立即進行,殘花、枯萎的黃葉和花蒂(梗)或植株等則要及時清除。

成片種植的草本花卉,在未完全覆蓋地表前,應及時中耕與除雜草,但不應損傷植物根系。

草坪植物

應視季節(jié)與天氣情況及時澆灌。澆灌宜采用噴灌方法,水滴宜細密均勻,并浸濕坪床以下8~10cm的土層。

施用肥料的種類和次數應視目的草的種類(品種)、生長階段、生長勢以及景觀要求而確定。

干旱季節(jié)或地區(qū),可采取控制氮肥、增施鉀肥的措施,以減少澆灌及修剪次數。

修剪前必須先清除草坪上的石礫、樹枝等雜物,以消除安全隱患。

修剪宜在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之間的非雨天進行。修剪的頻率根據草坪目的草種類(品種)、生長勢、養(yǎng)護質量要求、當地氣候和坪床的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

每次的修剪量,不應超過莖葉組織縱向高度的1/3。草坪控制高度及修剪留茬高度應視目的草的種類、生長勢,以及立地條件和季節(jié)的不同而確定。其留茬高度不得低于表1中的下限高度。

同一草坪,不應多次在同一行列、同一方向修剪。剪草要平整,邊角無遺漏,草屑應及時清理。

手工拔草時應將雜草連根清除,并壓實目的草。化學除草應科學、合理,并需經小面積試驗后,方可大面積應用。

表1

廣東省常見草坪草修剪標準留茬高度

單位:厘米

草坪草種類

修剪標準留茬高度

結縷草屬草(Zoysiaspp.)

地毯草屬草(Axonoposspp.)

假儉草屬草(Eremochloaspp.)

鈍葉草屬草(Stenotaphrumspp.)

普通狗牙根(Cynodondactylon)

雜種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Cynodontransvaalensis)

當草坪的蕪枝層厚度超過2cm時,宜在每年的春末至夏初進行垂直刈割。

對局部已損壞的草坪,應及時補植或補播。草坪的局部低洼積水處,可采取表施土壤作業(yè),以逐步將其找平,每次表施土壤的厚度不宜超過1cm。

雜草過多又無法凈化,或因立地環(huán)境的改變致使草坪出現衰老時,應及時進行局部更新或重建。

每年秋季宜對草坪進行打孔作業(yè),去除打出的芯土、草根,撒入種植土或沙粒。

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或浮水植物應進行圍合,固定其位置和范圍。因繁殖而密度過大時,應剔除部分老植株。

觀花的沿生或挺水植物,每年至少應施肥一次。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以塊狀、粒狀或粉狀肥料,點狀埋施于根系周圍深度25cm以上的淤泥中。

生長過度的漂浮植物或沉水植物,在影響景觀時應及時清理。

老化及生長不良的水生植物應及時更換或重新種植,并應在其休眠或生長相對停滯時進行。5

古樹名木養(yǎng)護

建卡立檔

古樹名木應建立檔案、設立標志。

立檔可由權屬人申請注冊,或由當地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普查后確認,并按照有關程序上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和公布。

權屬或養(yǎng)護管理責任人若有改變,應向當地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并按照有關程序辦理變更手續(xù)。

標志應統(tǒng)一注明古樹名木的中名、學名、科屬、樹齡、編號、權屬、地點、設立標志的日期和養(yǎng)護管理責任人。標志牌宜設立在樹木旁邊,牌的造型、材質、色彩、大小等應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調。

應建立古樹名木的生長發(fā)育和養(yǎng)護技術檔案,記錄物候期、生長發(fā)育情況、養(yǎng)護管理技術措施和養(yǎng)護管理責任人變更等信息資料。

已死亡的古樹名木應及時銷號、轉檔,其中對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應設立碑志,傳世后人。

應建立與城市地理信息系統(tǒng)共享的古樹名木管理信息數據庫。

保護

成林的古樹名木,其保護范圍為成林地帶外緣樹冠垂直投影以外范圍內;單株的古樹名木,其保護范圍為樹冠垂直投影及其外側寬和距樹干基部外緣水平距離為胸徑20倍以內的地段。

保護范圍內不準堆放物料,不得損壞表土層和改變地表高程;除保護及加固設施外,不得新建、擴建、改建建筑物;不得排放污水廢氣,傾倒垃圾和使用火種;不得栽植纏繞古樹名木的藤本植物。

對位于交通要道及游人量較多較集中的綠地中的古樹名木,應設置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易受雷擊的古樹名木,應設避雷裝置。

嚴禁在古樹名木樹桿上刻、劃、釘釘或纏繞繩索、鐵絲或燈飾。

嚴禁砍伐或遷移古樹名木。因特殊需要確需移植時,必須提出切實可行的移植措施,按照有關法規(guī)規(guī)定的程序報批,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養(yǎng)護

根據季節(jié)和古樹名木種類的不同,適當進行澆灌,以確保水分充足;必要時應進行噴霧保濕,以利其正常生長。

古樹名木的施肥要適時適量,肥料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宜在樹冠垂直投影線以下的地面開挖深溝埋施,溝深50cm,溝寬50cm。施肥后,及時回填土、踏實、澆透水。

及時剪去衰老枝條和病蟲枝,樹體腐爛部位應及時剔除并消毒,必要時應及時加固或設立支撐??蛇m當修剪枝條,使樹冠通風透光,以利于生長。

應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發(fā)現問題及早處理。同時,制訂的病蟲害防治預案應切實可行,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蔓延。

應采取物理和化學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技術措施,有效地防治白蟻對古樹名木的危害。已被白蟻蛀食的古樹名木,應根據受害的程度,分別采取封堵蛀食孔洞或更新復壯等措施予以處理;對已死亡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應依據合法的程序及時清除。

對瀕危古樹的拯救和復壯,必須進行科學論證,制訂科學合理預案。地上部分的拯救,可向樹冠噴施廣譜性殺蟲劑,并進行封干處理。地下部分的拯救,可根據樹冠大小和樹枝分布走向,確定吸收根的準確位置,采用復壯溝或營養(yǎng)坑,以及設置通氣、滲水系統(tǒng)等措施。同時,在樹冠垂直投影外1m的范圍內松土,散入粉碎后經發(fā)酵的植物葉子,厚約5cm,翻入土中,激活土壤中潛在活力。同時,可輔之以滴灌和設置噴霧裝置,補充微量元素。對有氣生根的古樹名木,可采用人工導引發(fā)氣生根措施。

6

園林建筑、小品和設施維護

園林建筑和小品

花架、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