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答案+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匯編備考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1.gif)
![2022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答案+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匯編備考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2.gif)
![2022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答案+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匯編備考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3.gif)
![2022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答案+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匯編備考資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4.gif)
![2022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答案+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匯編備考資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a2742367e4bd9019650336b2b0e4532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19PAGE 2022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答案+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匯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練習題及參考答案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一、名詞解釋1)哲學2)馬克思主義哲學3)世界觀4)方法論5)唯物主義 6)辯證法 7)唯心主義 8)形而上學二、單項選擇(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C)。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系問題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D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2)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D)。A逐字逐句地熟讀馬克思主義著作 B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結論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去檢驗各種事物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 E急用先學,立竿
2、見影(3)中國古代哲人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边@是(D)A宿命論觀點 B唯意志論觀點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觀點(4)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的理論來源是(A )A德國古典哲學 B古希臘哲學C中國古代哲學 D近代形而上學唯物論(5)不可知論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與休謨 B馬克思與恩格斯 C尼采與叔本華 D黑格爾與費爾巴哈(6)唯心論的基本形態(tài)有(B)A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 B客觀唯心論與主觀唯心論C教條主義與經(jīng)驗主義 D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7)“唯心論是人類認識這棵活生生的大樹上開出的不結果實的花”的觀點是(A)A辯證唯物論的觀點 B主觀唯心論的觀點C客觀唯心論的觀點
3、 D樸素唯物論的觀點(8)“飛鳥之景,未嘗動也”的觀點屬于(C)A樸素唯物論 B樸素辯證法 C形而上學 D唯心論(9)下列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是(C)A物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C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譽為辯證法大師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是(A)A黑格爾 B費爾巴哈 C亞里士多德 D狄德羅(1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D)A可知性 B實物性 C運動性 D客觀實在性(12)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觀性 C物質性 D存在性(13)“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边@個命題表明( A )A意識是
4、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C觀念的東西與物質的東西沒有區(qū)別 D意識是人腦特有的物質現(xiàn)象(14)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認為“心不使焉,則黑白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說明意識具有(B )A客觀性 B能動性 C對象性 D任意性 (15)電腦“深藍”打敗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說明(B)A電腦也能進行實踐活動 B電腦是人腦的延伸C電腦具有比人腦更高級的運動形式 D人腦與電腦都是電子運動(16)“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的說法是(D )A主張物質與意識具有統(tǒng)一性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B主張思想就是物質的庸俗唯物論的思想C認為世界是絕對精神外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D夸大了意識能動作用的主觀唯心
5、主義的思想(17)壇經(jīng)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惠能的觀點說明(C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B運動與物質不可分C精神是運動的主體 D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18)“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tǒng)一B物質運動的無限性與時空運動的有限性的統(tǒng)一C時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tǒng)一D運動的絕對性與靜止的相對性的統(tǒng)一(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觀點屬于(C )A辯證法的觀點 B形而上學的觀點 C相對主義的觀點 D唯心主義的觀點(20)“畫餅不能充饑”
6、說明(D )A精神的東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質的反映C精神是物質的主觀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質(21)“當然,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這里“有限的范圍”是指(D )A物質能否為意識所反映 B物質與意識是否相互作用C意識能否反作用于物質 D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二性(22)先有工程設計圖,然后施工建成大廈說明(A)A意識轉化為物質 B意識決定物質C意識派生物質 D意識先于物質(23)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魯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兩種觀點(C)A都是辯證法的觀點 B都是形而上學的觀點C前者是辯證法,
7、后者是詭辯論 D前者是詭辯論,后者是辯證法(24)下列哪些說法屬于客觀唯心論(C )A我思故我在 B物是感覺的復合 C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D存在先于本質(2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認為,世界的本原是(A )A金、木、水、火、土等具體物質 B宇宙精神C原子和虛空 D單一的存在(26)在世界統(tǒng)一性的問題上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根本分歧是(D )A統(tǒng)一于實踐還是認識 B統(tǒng)一于運動還是靜止C統(tǒng)一于存在還是非存在 D統(tǒng)一于物質還是精神(27)人的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世界的(C )A正確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觀反映 D虛幻反映(28)孔子提出“畏天命”,“獲罪于天,無所禱也”,這是(D )A機械唯物論的觀點
8、 B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C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29)我國古代哲人提出“土與金、木、火、水雜,以成百物”,“和實生物”是( )A多元論的觀點 B樸素唯物論的觀點C主張矛盾調和的形而上學觀點 D詭辯論的觀點(30)“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觀點屬于( )A主觀唯心論 B客觀唯心論 C樸素唯物論 D辯證唯物論(31)魯迅評三國演義“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至欲顯劉備之長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說明( )A要區(qū)分事物的兩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對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個整體(32)“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說明( )A空間是永恒不變的 B時間是永恒
9、不變的C時間是不可逆的 D時間與空間是辯證關系(33)“假定一切物質都具有在本質上跟感覺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這是合乎邏輯的”的觀點屬于()A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C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34)“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的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 B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C客觀唯心論的觀點 D主觀唯心論的觀點(35)“生命,蛋白質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蛋白質在每一瞬間既是自身,同時又是別的東西”的觀點屬于()A對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解B對科學發(fā)現(xiàn)的神秘主義的解釋C相對主義的詭辯論
10、D人本主義的唯物論(36)作為概念“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純粹的抽象”的觀點是(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C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37)“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的觀點屬于( )A夸大了意識的作用 B正確表達了意識的能動性C唯意志論的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38)下列命題中,正確闡述了實踐的含義的是( )A實踐是個人的日常生活活動 B實踐是主體產(chǎn)生客體的活動C實踐是主體應付環(huán)境的活動 D實踐是主體改造和探索客體的活動(39)下列活動中,屬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的是()A醫(yī)生給病人做手術 B法官審理案件C農民播種小麥 D 科學家進
11、行化學實驗(40)自然科學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從根本上說是( )A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決定的 B正確的科技政策決定的C環(huán)境和資源的狀況決定的 D生產(chǎn)實踐的需要決定的(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就是信奉()A主張精神主宰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唯心論 B主張精神是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客觀唯心論C認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質的機械唯物論 D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的唯物主義(4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在于是否承認()A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 B變化和發(fā)展 C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事物的內部矛盾D經(jīng)過量變過渡到質變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43)“一切以時
12、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觀點是( ) A取消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錯誤觀點 B夸大客觀條件作用的機械論觀點C唯物辯證法關于世界普遍聯(lián)系的正確觀點 D必然導致形而上學外因論的錯誤觀點E相對論和詭辯論的觀點(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 B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C矛盾斗爭的對抗形式 D每一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E矛盾獨立于事物而存在(45)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哲學理論依據(jù)是(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辯證關系的原理 B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D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
13、的原理E基本矛盾與非基本矛盾相互關系的原理(46)區(qū)別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A事物變化持續(xù)時間的久暫 B事物變化的顯著不顯著C事物量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D事物的質變是否引起新的量變E事物的狀態(tài)是否穩(wěn)定(47)實際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視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爭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48)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理論依據(jù)是()A矛盾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C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49)發(fā)展的實質是()A事物的前進上升運動 B事物數(shù)量的增加和減少C事物發(fā)展的曲折性
14、 D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舊事物的滅亡(50)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聯(lián)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 B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C運動和靜止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 D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51)“在自然界中,既沒有原因,也沒有結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從主觀意向當中產(chǎn)生的”。這種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 B否定因果區(qū)別的詭辯論C唯心主義的非決定論 D唯物主義的決定論(52)“否定是連續(xù)性與非連續(xù)性的統(tǒng)一”的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相對主義的觀點 C詭辯論的觀點 D辯證法的觀點(53)世界上各種事物可以相互區(qū)別是因為()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爭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54
15、)割裂一般與個別的辯證關系的觀點是( )A物生有兩 B白馬非馬 C自相矛盾 D我思故我在(55)我國農業(yè)結構的調整,既影響農民的收入和農業(yè)擴大再生產(chǎn)的規(guī)模,又影響工業(yè)原料的來源和工業(yè)產(chǎn)品的銷售,從因果聯(lián)系看是()A一因一果 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 D多因多果(56)“一國兩制”符合矛盾學說中的( )A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 B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 D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57)“挾泰山而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而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實不為也”說明()的區(qū)別A可能性與不可能性 B本質與現(xiàn)象 C原因與結果 D可能與現(xiàn)實(58)系統(tǒng)
16、論科學出現(xiàn)的意義在于它( )A高于唯物辯證法 B揚棄了唯物辯證法C代替了唯物辯證法 D豐富了唯物辯證法(59)“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這種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機械決定論 B否認因果區(qū)別的詭辯論C否認了偶然性的作用 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60)把握“適度”原則,防止“過”與“不及”的哲學依據(jù)是( )A肯定與否定的相互滲透 B質與量的統(tǒng)一 C內容與形式的相互轉化 D矛盾的同一與斗爭的相互轉化(61)高能物理和天體物理的研究證明,地球上的核反應、元素蛻變現(xiàn)象與宇宙天體物理活動存在共同規(guī)律,說明兩類現(xiàn)象之間存在( )A間接的聯(lián)系 B偶然的聯(lián)系 C內在的聯(lián)系 D外部的聯(lián)系(62)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17、)A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B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C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63)事物運動的兩種狀態(tài)是()A肯定與否定 B斗爭與同一 C聯(lián)系與發(fā)展 D量變與質變(64)真象與假象的區(qū)別是()A表現(xiàn)事物本質的是真象,不表現(xiàn)本質的是假象 B客觀存在的是真象,主觀想象的是假象C從正面表現(xiàn)本質的是真象,從反面歪曲表現(xiàn)本質的是假象 D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65)教學質量的高低,是由教師的水平、學校的管理、學生的努力和社會影響等因素造成的。從因果聯(lián)系看,是( )A異因同果 B同因異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66)“讓一部分人通過誠實
18、勞動和合法經(jīng)營先富起來,然后逐步擴展,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的理論依據(jù)是( )A質變過程中量的迅速擴張的原理 B總的量變過程中部分質變的原理C質、量、度三者關系的原理 D非爆發(fā)式飛躍的原理(67)“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說明()A量變是由質變引起的 B質變與量變是相互滲透的C質變在事物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D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68)“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 )A本質與現(xiàn)象的關系 B內容與形式的關系C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D必然與偶然的關系(6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么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的觀點是( )A唯物史觀 B唯心史
19、觀 C宿命論 D英雄史觀(70)原子衰變過程極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轉變長達幾百萬年,這說明()A質變過程的條件性 B量變過程的客觀性C質變過程的普遍性 D質變形式的多樣性(7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A維持事物存在的因素 B促成事物滅亡的因素C決定事物基本趨勢的因素 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72)在自然界,沒有上就無所謂下;在社會中,沒有先進就無所謂落后;在認識中,沒有正確就無所謂錯誤。這說明()A矛盾雙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雙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雙方是相互滲透的 D矛盾雙方是相互轉化的(73)“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說明( )A事物的聯(lián)系是客觀的普遍
20、的B事物的發(fā)展是永恒的絕對的C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 D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74)有些哲學家認為,因果聯(lián)系是由于人們多次看到兩組現(xiàn)象先后相隨而形成的心理習慣。這種觀點屬于()A相對主義的詭辯論 B唯物主義的決定論C唯心主義的非決定論 D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75)“在對現(xiàn)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時也包含著對現(xiàn)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xiàn)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的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C相對主義詭辯論 D激變論的觀點(76)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一些以權謀私、假冒偽劣的負面現(xiàn)象,符合唯物辯證法矛盾學說的( )A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 B矛盾
21、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C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77)小說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門總要穿著雨衣、帶上雨傘、穿著雨鞋“說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這個客觀事物看作是(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現(xiàn)實性(78)“任何個別(無論怎樣)都是一般”這句話的正確含義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總和(7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是一種()A唯心主義的觀點 B辯證法的觀點 C相對主義的觀點 D形而上學的觀點(80)“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觀點屬于()A相對主義的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22、C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D形而上學的觀點(81)在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狀況,我們要作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在哲學上就是( )A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B原因必然引起結果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82)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我們通常說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這涉及到()A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原理 B質與量相互制約的關系原理C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關系原理 D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關系原理(83)十六大提出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是“三位一體”的關系,體現(xiàn)了唯物辯證法的( )A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tǒng)一的原理
23、B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統(tǒng)一的原理C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理 D認識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原理三、多項選擇(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合理內核”C費爾巴哈形而上學唯物論的“基本內核” D英國18世紀唯物主義(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A物質世界是否發(fā)展變化的問題 B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C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3)唯物主義發(fā)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態(tài)是()。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C現(xiàn)代辯證唯物主義 D唯物辯證法(4)辯證法發(fā)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態(tài)是()。A樸素辯證法 B唯心主義辯
24、證法C唯物辯證法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5)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tài)是()。A歷史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主觀唯心主義 D先驗唯心主義(6)馬克思主義哲學是()。A科學之科學 B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C具體科學的綜合 D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的科學E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馬克思主義哲學民族化和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是()。A歷史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的要求 B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C馬克思主義哲學富有強大生命力的表現(xiàn)D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 E真理多元化的表現(xiàn)(8)當代科技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有()。A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B證明、充實和豐富
25、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C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新的課題D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新的課題E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jīng)過時(9)有人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于19世紀,到了20世紀已經(jīng)不適用了。這種說法的錯誤在于()A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看成是封閉的體系B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看成是僵化的教條C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D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tǒng)一E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0)中國古代哲學家方以智指出:“氣凝為形,蘊發(fā)為光,竊激為聲,皆氣也?!边@句詩在哲學上表達了()A多元論的思想B萬物都是物質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思想C樸素辯證法的思想D物質與運動不可分的思想E物質與
26、運動形式多樣性的思想(11)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A毛澤東思想B胡錦濤提出的“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C鄧小平理論D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1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 B實事求是 C與時俱進D活學活用 E立竿見影(13)下列屬于主觀唯心論的觀點有()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B物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就是被感知C我思故我在 D存天理,滅人欲(14)中國歷史上辯證法思想很豐富,下列觀點中屬于辯證法的有()A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C物生有兩 D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5)主張思維可以認識存在的有()A所有唯心主義哲學 B有些
27、唯心主義哲學C所有唯物主義哲學 D有些唯物主義哲學E休謨與康德哲學(16)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唯物論的缺陷是()A用機械力學的尺度去衡量物質的一切運動B不能把事物理解為處于不斷變化發(fā)展中的過程C對社會歷史的看法是唯心主義的D不承認存在決定意識E不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17)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主要缺陷是( )A把物質歸結為某種“不可分”的實物粒子B把原子的屬性看成是物質的一般屬性C把物質的個別形態(tài)某一層次誤認為是物質的共性D混淆了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概念與哲學的物質范疇的界限(18)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認為,物質是( )A從各種實物的總和中抽取出來的哲學概念B各種具體物質形態(tài)的共性C不依賴
28、于人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D人的感覺的復合體(19)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因為(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B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C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 D靜止是暫時的、局部的,有條件的(20)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說明() A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B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形式是客觀的 C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D意識體現(xiàn)了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21)意識是(41) )A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 B人類社會勞動的產(chǎn)物C人腦特有的機能和屬性 D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22)意識能動性的主要表現(xiàn)是()A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B意識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C意識對人體生理機能的控制 D
29、對改造世界的指導作用(23)魯迅說“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可袼迹^天馬行空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只眼、長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們頭腦中的鬼神觀念就是(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來的 B人腦中主觀自生的C人腦對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從人世間找到它的原型(24)下列哪些說法表明時間的一維性()A盛時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 B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C百事宜早不宜遲(諺語) D失落黃金有分量,錯過光陰無處尋(諺語)(25)下列哪些說法表明意識的能動性( )A運籌帷幄 B審時度勢 C量體裁衣 D巧婦難為無米
30、之炊(26)“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明( )A時間的不可逆性 B空間的三維性 C物質的客觀性 D時間的一維性(27)下列命題中屬于唯心論認識論的有()A客觀世界是人的認識的創(chuàng)造 B數(shù)學和邏輯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創(chuàng)造C人的認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D人的認識以抽象符號反映世界(28)哲學的物質范疇與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的關系是( )A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B絕對性與相對性的關系C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D本原與派生的關系(29)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關系是( )A客觀世界制約和決定了主觀世界 B主觀世界能動反映和改造客觀世界C實踐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統(tǒng)一的基礎 D主觀世界是客觀世界的如實反映(30)承認相對靜止的
31、意義在于( )A它是區(qū)分事物的前提 B它是理解事物多樣性的條件C它是運動的度量 D它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31)人的意識的主觀性表現(xiàn)在()A反映形式的主觀性 B不同意識主體之間的差別性C對客觀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對客觀事物反映的近似性(32)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物質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主要同( )A社會實踐水平相聯(lián)系 B階級斗爭狀況相聯(lián)系C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相聯(lián)系 D哲學理論發(fā)展水平相聯(lián)系(33)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原子”,它()A不能科學地說明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B不懂得個別與一般、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C不能科學地批判唯心主義 D誤把人類對原子層次的認識當
32、作最終認識(34)辯證唯物主義物質定義的理論意義在于( )A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缺陷 B為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方法論C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的一元論 D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可知論(35)運動與靜止的關系是( )A絕對與相對的關系 B無條件與有條件的關系 C無限與有限的關系 D整體與部分的關系(36)一切唯物論都主張( )A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D意識是具有能動性的(37)“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說明()A一切都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B事物與現(xiàn)象都是沒有客觀標準的C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D人可以隨意改變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38)寒山問
33、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說明()A意識具有能動性 B阿Q精神的表現(xiàn) C事物總是發(fā)展變化的D精神可以超越物質 E善有善報,惡有惡報(39)人們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 )A實踐目的的提出 B實踐的組織和管理 C實踐結果的檢驗 D實踐系統(tǒng)的反饋調節(jié)(40)實踐的基本特征有()A實踐的客觀物質性 B實踐的主觀任意性 C實踐的自覺能動性 D實踐的社會歷史性(41)下列表述中,符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有( )A實踐是人的純精神性活動 B實踐是人的感性物質活動C實踐是人的社會歷史性活動 D實踐是人的自覺能
34、動性活動(42)下列活動中,屬于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的有()A工人在車間從事生產(chǎn)活動 B運動員訓練比賽C科學家在實驗室做實驗 D政治家在作演講(43)馬克思以前的哲學家不能正確理解實踐的含義在于()A實踐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 B實踐是人通過物質手段同物質世界進行物質變換的過程C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 D實踐具有物質的、感性的形式(44)人們對實踐結果進行評價一般采用()A對實踐效果的評價 B對實踐效應的評價C對實踐效能的評價 D對實踐目的的評價(45)自在世界是指()A人類世界產(chǎn)生之前的自然界 B人類活動尚未達到的自然界C被人類改造過的物質世界 D人類已經(jīng)認識的客觀世界(46)人類世界是指
35、()A人化的自然 B人的現(xiàn)實性的自然界C人類改造過的自然界 D打上了社會烙印的自然(47)實踐使世界二重化為( )A自在世界 B人類世界 C現(xiàn)實世界 D未來世界(48)舊唯物論在實踐問題上共同的特點是( )A只看到實踐的有些形式看不到實踐的基本形式B把實踐歸結為道德實踐或者政治活動、生活活動、謀利活動C不了解實踐的社會歷史性D鄙視物質生產(chǎn)活動,不了解物質生產(chǎn)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49)實踐的客觀物質性表現(xiàn)在()A實踐的主體、客體和工具都是客觀的 B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都是客觀的C實踐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客觀規(guī)律的支配 D實踐是客觀事物的本質(50)實踐的目的性表現(xiàn)在()A通過實踐客體能夠被人認識、
36、改造、掌握和利用B實踐活動體現(xiàn)了主體的主觀能動性C實踐活動包含了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識的能動作用D實踐能動地推動了認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51)實踐的社會制約性表現(xiàn)在(A人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和在一定條件下從事實踐活動的B實踐的主體、客體、范圍、規(guī)模、方式都要受到社會的制約C社會客觀條件對實踐活動具有決定性作用D實踐不同于生物對外界的消極適應與本能活動(52)科學實驗和精神生產(chǎn)實踐具有( )的特點A探索性 B嘗試性 C腦力勞動為主 D主導性增強(53)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是相互制約的,因為()A自在世界是人類世界的基礎和前提 B人類世界產(chǎn)生后制約和不斷改變自在世界C人類世界改變自然過程,改變了自然規(guī)律起作
37、用的范圍和結果D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類世界是第二性的(54)關于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正確的哲學判斷是( )A自在世界是物質的,人類世界部分是物質,部分是意識B自在世界是脫離人的物質世界,人類世界是人的意識的產(chǎn)物C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都是物質自然,人類世界是人類實踐創(chuàng)造的物質新形態(tài)D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都是物質自然,因為它們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維空間中排列而成的E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都是物質自然界,都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的對象(55)唯物辯證法是( )A關于世界的本質問題的科學B關于普遍聯(lián)系的科學C關于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科學D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E關于量變質變規(guī)律的科學(56)事物質變的
38、爆發(fā)式或非爆發(fā)式的形式取決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發(fā)展 B事物發(fā)展的內因和外因C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 D事物本身的性質和事物所處的具體條件(57)作為辯證否定的聯(lián)系環(huán)節(jié),是( )A把新事物和舊事物聯(lián)系起來 B新事物和舊事物合為一體C把舊事物保留、容納在新事物中 D使舊事物在另一段上重新發(fā)展E新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的積極因素(58)在下列命題中,包含辯證法思想的有( )A“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D“天下之勢,循則極,極則反”(59)下列格言或成語中,體現(xiàn)量變質變規(guī)律的有( )A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B有無相生,前
39、后相隨C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D千里之堤,潰于蟻穴(60)中國加入WTO與世貿組織成員達成了“雙贏”協(xié)議,它將對世界經(jīng)濟產(chǎn)生深遠影響。這在辯證法上的啟示是( )A矛盾的雙方在相互斗爭中獲得發(fā)展B矛盾一方的發(fā)展以另一方的某種發(fā)展為條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用自身獲得發(fā)展D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事物發(fā)展(61)事物螺旋式發(fā)展的根本特征是( )A上升性 B循環(huán)性 C重復性 D曲折性(62)人不可貌相,因為“有溫良而為盜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謹而內無至誠者”,說明( )A本質與現(xiàn)象的關系是同一的 B現(xiàn)象是個別,本質是總和C感官只解決現(xiàn)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D現(xiàn)象是外在易逝多變的,本
40、質是內在相對穩(wěn)定的(78)DDT曾被譽為殺蟲良藥,后來發(fā)現(xiàn)它污染環(huán)境,危害人類和牲畜,被宣布為禁用農藥,說明( )A事物的因果關系是復雜的 B一因可以產(chǎn)生多種結果 C同因可以異果 D多因可以一果(63)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我國必須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吸收外國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發(fā)展自身,增強綜合國力。其哲學依據(jù)是( )A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B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外因對事物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E內因與外因結合在一起共同推動事物的發(fā)展(64)下列命題反映事物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的有( )A森林覆蓋面積的大小影響氣候 B人口數(shù)量的多少影響社會發(fā)展C客觀條
41、件的好壞影響人們行動的效果 D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速度E彗星的出現(xiàn)預示天災人禍(65)下列說法屬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 B離開內容就沒有形式,離開形式就沒有內容C貧生于富,弱生于強 D因禍得福,轉敗為勝E揚湯止沸,莫若去薪(66)某地自20世紀70 年代發(fā)現(xiàn)釩礦以來,辦了三個釩礦廠。由于沒有嚴格的環(huán)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的釩煙,使村民大多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違背了哲學上的( )原理A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 B事物聯(lián)系的復雜多樣性的原理C事物運動發(fā)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原理E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67)屬于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xiàn)的有(
42、)A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B欲擒故縱,聲東擊西C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D物極必反,相輔相成E因材施教,因人而異(68)屬于矛盾斗爭性的表現(xiàn)的有()A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對立 B各地區(qū)之間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C先進思想與落后思想的沖突 D人民內部的意見分歧E同學之間對某個問題認識的差異四、判斷說明1.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錯誤。這種觀點把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混為一談。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的唯一標準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凡是認為存在第一性、思維第二性的,存在派生
43、思維的,屬于唯物主義陣營;凡是認為思維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維派生存在的,屬于唯心主義陣營。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具有不同的意義,第一方面即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根本的、起決定作用的,涉及的是本體論的問題;第二方面即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從屬地位的,涉及的是認識論的問題。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綜合。錯誤。這種觀點否認了馬克思哲學在研究對象方面的偉大變革,混淆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根本區(qū)別。舊哲學抹煞了哲學同具體科學在研究對象上的區(qū)別,把哲學看作是包羅萬象的知識總匯,是凌駕于一切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對象上進行了偉大變革,結
44、束了哲學是“科學之科學”的統(tǒng)治,正確地解決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問題,指出它們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最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進行的概括和總結,抽取出共性、規(guī)律性研究而得出哲學結論,而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或總和。3.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相加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但卻不是二者的簡單相加,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拋棄了它的唯心主義體系;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拋棄了它的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雜質
45、,并發(fā)展到全新的高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舊哲學進行徹底的變革的產(chǎn)物,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立更是哲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上述命題的錯誤在于它抹煞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舊哲學質的區(qū)別,否認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發(fā)展中的偉大的變革。4.馬克思主義哲學是19世紀中葉創(chuàng)立的學說,今天早已過時。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嚴密而科學的科學體系,不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還具有嚴格的科學性,伴隨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各項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仍然是我們時代的指南;其次,它所揭示社會的發(fā)展總趨勢是建立在對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正確
46、認識的基礎上的理論概括,雖然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馬恩時代有很大差別,但馬恩所揭示的社會基本矛盾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仍然是最科學的概括;第三,它的個別的論斷由于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失效,在實踐中被新的論斷所代替,這恰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科學性的表現(xiàn),決不能因此就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jīng)過時。5.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現(xiàn)成答案。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包容天下一切學科知識的總庫,也不是解答一切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的百科全書,而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徹底的唯物論立場和掌握辯證思維的科學方法,能夠認識和分析錯綜復
47、雜的自然、社會和思維現(xiàn)象,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確的立場和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為我們提供的是思想指導,而不是解答一切現(xiàn)實的具體問題的靈丹妙藥。6.哲學就是世界觀。錯誤。哲學不是人們在實踐中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的觀點和總的看法的基礎上,通過哲學家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將人們分散的、不正確的、自發(fā)的世界觀加于系統(tǒng)化、理論化,形成一定的思想體系,才成為哲學。因此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與世界觀不是同一個概念。7.物質的根本屬性是客觀實在性。錯誤。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什么也沒有。這是辯證唯物主
48、義對運動的理解。這個理解是建立在科學的物質觀的基礎上的。而作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從客觀存在的“實物的總和,總和中的抽象”抽取出來的共性,所以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不是作為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的運動。該命題的根本錯誤在于混淆了物質共性抽取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與物質的根本屬性的區(qū)別。8.世界統(tǒng)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錯誤.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因此徹底的唯物主義與徹底的唯心主義都承認世界的統(tǒng)一性。但是對世界的統(tǒng)一性的理解有根本的區(qū)別。辯證唯物主義主張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且這種物質統(tǒng)一性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唯心論則認為世界的統(tǒng)一性的基礎是精神,是單一的客體精神或者主觀精神。在
49、辯證唯物主義者看來,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世界的物質性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9.意識是人腦自動產(chǎn)生的產(chǎn)物。錯誤。意識不僅是人腦的機能,而且是客觀物質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人腦是意識產(chǎn)生的生理基礎,沒有人腦當然不能產(chǎn)生意識,但光有人腦沒有外界事物作為第一性的存在反映到人腦中來,同樣不能產(chǎn)生意識。如果說意識是產(chǎn)品,人腦就是加工廠,必須有客觀事物作為原材料,人腦這個加工廠才能產(chǎn)生意識。10.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正確。因為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客觀事物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人腦對物質的反映形式意識是第二性的存在,沒有被反映者的存在,就沒有反映的產(chǎn)生。因此意識就其反
50、映的形式來說是主觀的,就其反映的內容來說是客觀的。11.鬼神觀念和錯誤的認識也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正確。一切意識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的反映,我們通常把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稱為真理;錯誤反映客觀事物的認識稱為謬誤。錯誤的意識比如鬼神觀念等等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因此無論人們怎樣設想鬼神的存在,都無非是在人的基礎上增加或者減少一些人的屬性虛構出來的。是對客觀事物歪曲顛倒的反映。12.物質就是具體事物。錯誤.把物質等同具體事物的觀點是古代樸素唯物論的物質觀,在生產(chǎn)力低下和缺乏科學知識的前提下,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只能是樸素性、直觀性和猜測性的感性
51、形式。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共性的概括,只能是經(jīng)過人腦抽象出來的客觀實在性。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錯誤.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觀點是辯證法的表現(xiàn),看到了運動的絕對性。而克拉底魯?shù)倪@個觀點是夸大了運動的絕對性,否認了絕對運動中也有相對靜止的存在,辯證法向前走出半步就成為詭辯論。14.實踐就是日常生活。錯誤.這是費爾巴哈的實踐觀。這個觀點曲解了實踐與人、實踐與世界的真實關系,正如馬克思所說,費爾巴哈“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于實踐則只是從它的卑污的猶太人的表現(xiàn)形式去理解和確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15.自在世
52、界是第一性的,人類世界是第二性的。錯誤.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都是第一性的存在,都具有客觀現(xiàn)實性。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自在世界是獨立于人的活動或者尚未被納入到人的活動范圍內的自然界,它的運動變化完全是自發(fā)的,一切都處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而人類世界是被人類實踐改造過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它的獨特性在于它與人的主體性和主體實踐活動不可分。16.新出現(xiàn)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錯誤.所謂新事物是指合乎規(guī)律出現(xiàn)的具有發(fā)展前途的事物。判別新舊事物不能單憑出現(xiàn)的時間先后。不能根據(jù)形式上、現(xiàn)象上是否新奇。新生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它同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是具有遠大前途的事物。17.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因而是事物
53、發(fā)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次要原因。錯誤。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爭性之間的關系是辯證關系,必須為相對和絕對、有條件和無條件、暫時與永恒的關系。在事物發(fā)展中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合力共同推動了事物的發(fā)展。沒有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合力推動就沒有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是同樣重要缺一不可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何者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起更主要的作用,這取決于矛盾的特點和事物發(fā)展所處的具體條件,對此應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18.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只有認識事物的度才能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質,才有條件做好工作。 正確。度是事物保持其質的數(shù)量界限,在度的范圍內的量
54、變,不會影響到事物本身的存在,但如果量的變化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就要發(fā)生質變。只有認識和把握好事物的度,才不會混淆不同質的事物;只有認識事物的度,才能在實踐中把握“適度”的原則,恰到好處地做好工作。19.辯證的否定即是全盤否定錯誤。事物的發(fā)展是通過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而實現(xiàn)的。但是,否定既是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的克服,又是對舊事物中積極因素的繼承。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fā)展和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是揚棄,而不是全盤否定,把否定看做是不包含任何肯定因素的否定,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0.假象造成錯覺,因此是主觀的錯誤。假象是現(xiàn)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假象是從歪曲和顛倒的角度去表現(xiàn)本質的現(xiàn)象,假象也是客觀存在的。假象在前,
55、造成人的錯覺在后,不能因為假象與人的錯覺的產(chǎn)生有聯(lián)系就認為假象是主觀的現(xiàn)象。21.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錯誤。偶然性是事物發(fā)展中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不出現(xiàn)的趨勢,它與必然性之間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必然性要通過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學發(fā)展的契機而不是科學的敵人。事實上,有許多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都源于對偶然性的研究和探討。22.因果觀念就是因果聯(lián)系錯誤。因果聯(lián)系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聯(lián)系,是事物前后相繼、彼此相約的一對范疇,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都要發(fā)揮作用。因果觀念是人們對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的認識和反映,當人們的因果觀念正確反映因果聯(lián)系時,因果觀念與因果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一致性,當
56、人們的因果觀念沒有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時,因果觀念與因果聯(lián)系就不相一致,即人們通常說的找錯了因果。23.邏輯與歷史的進程是完全重合的。錯誤。邏輯是人類思維的邏輯順序與行程,是概念之間的彼此次序、層次、關系等邏輯體系。歷史指的是客觀事物自身發(fā)展或者人類認識發(fā)展的歷史過程。歷史決定邏輯,邏輯反映歷史,兩者是一致的。但歷史與邏輯不是完全重合的關系,而是在必然性的過程和規(guī)律上的一致。邏輯是撇開了歷史表面的偶然性細節(jié),反映歷史的必然性過程的規(guī)律,是修正過了的歷史。歷史與邏輯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24.量與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錯誤。質與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關系,量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不影響事物本身的存在,當量
57、變起質變的時候,才會導致事物的變化。論題混淆了質與量的界限,把量與事物的存在等同起來,因而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期末考試重點知識(完整版)一、簡答題: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 答案: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xiàn)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實現(xiàn)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
58、的社會理想。 2、怎樣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答案:首先回答實踐的含義,然后實踐的特點,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的本質,最后是回答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含義: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特點:實踐具有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等基本特征。 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的本質: (1)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tǒng)一起來的現(xiàn)實基礎。 (2)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xiàn)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會根源,才能得到最終的科學說明。 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xiàn)為三個方面: 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 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
59、基本領域。 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3、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及其方法論? 答案:基本內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否定是事物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只有經(jīng)過否定,舊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轉變。 否定是新舊事物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新事物孕育產(chǎn)生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起來的。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有保留其積極因素。 方法論:這告訴我們認識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我們因該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4、怎樣理解價值與真理在實踐中
60、的辯證統(tǒng)一? 答案:在實踐中,真理既是制約實踐的的客觀尺度,又是實踐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即通過實踐獲取關于外部世界的科學認識;而價值則是實踐追求的根本目標,同時又是制約實踐的主體尺度,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基礎上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為前提的。 (2)價值的形成和實現(xiàn)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 (3)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 堅持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tǒng)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5、簡述認識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答: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單水龍頭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旋裝式空氣油分離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全向堆高AGV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服裝用粘膠長絲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OA設備精密金屬制品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IP67工業(yè)平板電腦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合作合同 展會活動合作協(xié)議
- 房屋代理買賣合同
- 基本建設年度借款合同
- 2025合同模板建設工程借款合同范本
- 包裝品質彩盒外箱知識課件
- GB/T 9439-2023灰鑄鐵件
- 神經(jīng)外科課件:神經(jīng)外科急重癥
- 頸復康腰痛寧產(chǎn)品知識課件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微電網(wǎng)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14課民航服務人員上行溝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鉆桿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蘭青銅閘閥
- 氣功修煉十奧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