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1頁
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2頁
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3頁
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4頁
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七俄國農奴制改革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知識點一農民的“解放”1直接目的:化解矛盾,增強國力,重振國威2根本目的:鞏固統(tǒng)治,維護沙皇專制3農民的“解放”(1)文件:1861年3月,亞歷山大二世簽署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_。(2)內容。政治上:農奴獲得_、人身解放。農民改革法令自由權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經濟上A土地仍歸地主所有,但農民可以用高額贖金贖買一塊_和宅邊園地。B規(guī)定了贖取份地的限額,使農民仍然受制于地主。組織上:建立“_”,由地主控制農民轉為地方政權控制農民。份地村社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1進步性(1)性質

2、:由沙皇政府主持的自上而下的_性質的改革。(2)作用。為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使地主經濟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演變。資產階級知識點二改革的兩面性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 2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_的殘余,如沙皇專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農民地位低下。(2)內部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使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腐朽和落后的面貌。(3)形成了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富有侵略性和擴張性。農奴制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1目的:使政治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需要。2內容(1)政治體制。內容:1864年,設立地方自治局;1870年設城市_和自治局,規(guī)定財產資格限制。評價:是地方

3、政府的輔助機關;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2)司法制度。建立統(tǒng)一的各級法院。實行公開訴訟程序,由_參加審判。杜馬知識點三19世紀70年代上層建筑的改革陪審團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3)軍事改革。1874年,實行普遍_。改革軍事管理系統(tǒng),15個軍區(qū)直接受陸軍部管轄。更新軍隊設備,設立中等軍事學校。3影響(1)維護了貴族和地主階級的利益。(2)為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了道路。(3)是俄國由封建君主專制向_君主專制轉變的第一步。義務兵役制資產階級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119世紀末基本完成工業(yè)革命(1)最主要的工業(yè)部門建立起來,以_和石油工業(yè)為代表。(2)在一些地區(qū),機器生

4、產取代了手工勞動。(3)除彼得堡和_外,又形成了新的工業(yè)區(qū)。(4)為滿足工業(yè)發(fā)展的需求,鐵路建設發(fā)展起來。紡織業(yè)知識點四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莫斯科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2農業(yè)(1)自然經濟轉化為小商品經濟,出現(xiàn)了資本家性質的農業(yè)經營者。(2)農業(y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進了國內市場的擴大。3歷史地位(1)是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時期。(2)仍然落后于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1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兩面性的內容、原因(1)兩面性:農奴制改革具有資產階級性質和不徹底性。(2)具有兩面性的原因:從改革本身來看,改

5、革的內容具有資產階級性質,對封建生產關系進行了革新。農奴變?yōu)樽杂蓜趧恿?通過改革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地主與農民之間關系改變(通過贖買份地結束了農民和地主之間的封建生產關系,使農民經濟轉入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關系),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生產方式也由個體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轉變,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都帶有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從改革對封建制度的改變程度上看,改革是不徹底的:沒有結束沙皇政府的專制制度;沒有徹底解放農奴,沒有完全變封建生產關系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農奴制殘余還保留著;社會中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仍然是對立的兩大階級,所有制不變,地主土地占有制

6、依舊存在。(3)根本原因:這次改革僅僅是一場改良,是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的改良,始終代表著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只有經過徹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由新興的階級進行的革命才能徹底革除封建制度及其生產關系。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21861年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俄國的近代化是指俄國由封建農奴制向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的大轉變。俄國的近代化進程啟動于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18611917年,是資本主義近代化階段。盡管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不如革命徹底迅速,但它仍然是歷史進步的產物和表現(xiàn)。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具體影響表現(xiàn)如下:(1)經濟近代化:農奴制的廢除為資本主義發(fā)

7、展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走上了迅速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隨著工業(yè)革命的推進,俄國工業(yè)生產大幅度增長,農村中資本主義的成分也得到增長。(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體制方面作了比較深層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在司法制度方面,參照西方的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改革使俄國也出現(xiàn)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3)軍事近代化: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系。(4)教育近代化: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統(tǒng)治方式開始傳入俄國,越來越多的俄國人看到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變革的愿望日益

8、強烈。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例1俄國1861年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列寧說它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這主要是指()A農民須用錢購買商品B農民被迫出賣勞動力C農民須用高價贖買份地D農民成為商品解析: 重視應從“掠奪”的角度對農民改革法令內容作出分析。本題實際上是對法令內容、基本特點的識記考查,因此學生只要把握準確內容特點,很容易作答。答案:C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例2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促進了俄國經濟近代化的進程,其表現(xiàn)有()資本主義農業(yè)逐漸成為俄國農業(yè)的主要成分國內銷售市場不斷擴大逐漸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機器工廠的過渡外國資本逐漸被排擠出俄國市A BC D 基礎預覽 課堂導學 典題剖析 欄目鏈接解析: 1861年改革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