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1頁
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2頁
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3頁
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4頁
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一篇: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Unit 5 Nelson Mandela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一、教材分析1.內容: 本節(jié)課圍繞當代英雄曼德拉展開,教材借窮苦的黑人工人Elias的口吻,從側面反映出曼德拉的偉人品質,讀起來親切感人,引人入勝,同時留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所用語法為定語從句關系副詞。2.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理清篇章的組織脈絡;引導學生學會概括主體的閱讀技巧和根據(jù)主體理解文章細節(jié)的能力。談論“偉大的英雄”,并運用課文中的詞匯描述人物。掃清課文中詞匯障礙,并注意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二、教學實踐 Step1.Warming up

2、視頻導入,激活頭腦,迅速進入主題。 Step2.Prediction 預測文本信息 Step3.Fast reading1、抓文本大意2、找框架脈絡 Step4. Detailed reading1、Before Elias met Mandela2、After Elias met Mandela Step5. Consolidation 思維導圖,復述文本 Step6. Discussion 為爭取世界平等,我們該怎么做?三、教學反思(一)、對本節(jié)課的滿意的地方1、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課文本內容較長,語法結構偏難,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我抓住了時間這一線索,從預測到鞏固環(huán)節(jié)前

3、后呼應,突出時間概念,教學活動之間的銜接比較合理自然。2、課堂組織形式上比較注重實用性。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節(jié)奏快,提問的范圍廣,因此課堂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在下達指令后,學生能立即展開活動,并明白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學生能迅速把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3、在語法學習時,我降低了難度。將定語從句植入問題當中,及時掃清閱讀障礙,同時理解難度也相對下降。4、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完成較好,能從當代英雄曼德拉的爭取平等的故事引入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到了發(fā)散思維。(二)本節(jié)課留下了的遺憾:練習對話環(huán)節(jié),生生互動不夠積極,缺少競爭的氛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主要關注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但設計

4、內容偏多,預習不夠充分,導致展示中有些學生缺乏自信,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第二篇: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 話題:本閱讀課是圍繞整個單元的中心話題“Great women”而展開的。2. 內容:閱讀材料是一篇記敘文,描述的是作者Helen Thayer在她60歲生日之際獨闖南極的冒險經歷。文中描寫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難,排除險情和渡過難關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危難時刻冷靜、頑強和樂觀的態(tài)度。3. 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理清篇章的組織脈絡;引導學生學會概括主體的閱讀技巧和根據(jù)主體理解文章細節(jié)的能力。談論“偉大的女性

5、”,并運用課文中的詞匯描述人物。掃清課文中新詞匯的障礙,并注意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二、教學實踐step 1. Warming up1.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以討論日常生活的話題入手,上課開始就使課堂充滿輕松和愉悅的氣氛。以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that I visited a special place called Antarctica which is always covered with snow. 直接引入,使導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題快”的效果。2)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ntarctica: its location

6、, the animals living there, and its beautiful scenery.設計思路: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來設計關于Antarctica的問題。旨在學生之間設置“信息差”,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在學生的相互交流中培養(yǎng)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Discussion: Why do polar bears never eat penguins?設計思路:有趣的話題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2.部分教學過程T: Well done! But now I have a question. As you know, penguins are

7、 very lovely. However, I know another animal called polar bear also lives in the snow. So what should we do to prevent polar bears from eating our lovely penguins:S: Its impossible. Polar bears live in the North Pole while penguins live in South Pole.T: Oh? Really? Thank you! Now Ill not worry about

8、 my lovely penguins.3.教學后記針對上述教學活動,我得出三點體會:1)本活動在設計上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激發(fā)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熱情,能使閱讀前的三個 “Warming up activities”真正發(fā)揮熱身的作用。這就為順利開展之后的多個活動打下了基礎。2)上課開始就順利切入主題,中間過渡自然,言語富有鼓勵性和啟發(fā)性,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3)在另一個班級上課時,我又增加了另一個話題:Imagine you are traveling alone to the South Pole.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And why

9、? 從而使學生討論的積極性更高,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4.課后反思:如果既能利用好這個激活學生思維的話題,又不影響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那將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Step 2Reading1.教學設計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Helen Thayer設計思路:大多數(shù)學生對Helen Thayer不很了解,有必要在閱讀前給學生做些介紹。2)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tell us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10、 true or false.a) She celebrated her 50th birthday by traveling close to the South Pole.b) She went to Antarctica with the dog team pulling her sled.c) Everything went all right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d) She had a special 60th birthday.設計思路:聽和讀都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通過讓學生邊聽邊讀可以培養(yǎng)其快速閱讀的能力。通過有目的的聽和讀,讓學生在了解課

11、文大意的同時把握課文中一些細節(jié)性的內容。3) Skimming: read the text more carefully and try to get the main idea for each picture.設計思路:讓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并能通過圖片的提示用簡短的詞句歸納每幅圖所包含的要點。2.教學后記1) 比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以競賽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是該部分教學設計的亮點。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反應積極,討論熱烈,思維活躍,競爭激烈,教學效果較好。2) 只有通過閱讀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形成一定的閱讀技能。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判斷,復述課文培養(yǎng)學生概括主題,捕捉

12、細節(jié)的技能。3) 教師應涉及合適的銜接語言,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三、實踐后的反思1. 在教學實踐中,我逐步體會到,閱讀教學應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1)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更多的關注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不只是灌輸語言知識。2)“樂”與“學”之間的關系。設計活動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要設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但要適度。3)過程與結果之間的關系。人物型課文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2.我對這堂活動課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也征求了組內同行的建議

13、。我深深地感到: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他們完全有能力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教師應千方百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使他們在英語課堂上努力做到善“思”、好“說”、愛“動”。我認為要做好以上三點,關鍵在于:設計內容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課余時間能夠做好一定的準備;使他們養(yǎng)成互助與合作的好習慣。同時教師應始終貫徹教學需要藝術,需要機智,需要創(chuàng)新,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新教學理念。第三篇: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BOOK I Unit2 Sports (Reading)一、 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習英語的主要任務

14、之一。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要進行綜合訓練,在進一步提高聽說能力的同時,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要指導學生查閱詞典,語法等工具書,鼓勵學生根據(jù)上下文a學流程大致分成以下幾個部分:(一) 新課導入教師利用與本課題相關的材料,通過提問、討論、表演、視聽欣賞等形式自然地導入話題,作為引領閱讀活動的主線。(二) 開展閱讀活動一堂閱讀課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不止一個,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情境都要與本課話題有關,以突出中心,達到層次閱讀(詞語識別、句法分析、語境知識等)與整體閱讀相結合。教師在設計時要注意閱

15、讀活動步驟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給人一氣呵成,渾然一體的感覺。閱讀理解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 Pre-reading(讀前);2、Reading(閱讀);3、Post-reading(讀后)。(三) 進行遷移拓展這是一個讓學生用英語自由表達觀點、交流思想的真實交際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談論與本課話題有密切聯(lián)系的課外話題,讓學生用英語各抒己見??蓪W生分成小組,學生與學生交談或老師與學生交談,然后選出各小組代表陳述自己的觀點,以達到語言輸出的目的。 二 一堂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下面以SEFC教材BOOK I,Unit 8 Sports中的Reading “The Olympic Games”作為一節(jié)教學

16、設計的課例。筆者圍繞“奧林匹克運動會”搜集了一些相關的圖片,聲音素材以及部分文字資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以閱讀理解課的形式在一節(jié)課內通過不同途徑呈現(xiàn)、輸入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人機互動閱讀活動,培養(yǎng)閱讀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奧運會,其中包括奧運會的發(fā)展歷史,奧運的精神,以及中國與奧運的關系,引導學生熱愛體育,關注奧運。 Unit 4 Sports The Olympic games(Reading) 、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體育運動”、具體涉及“各種體育運動”、“奧運會”、“體育愛好與興趣”等。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部分主要是圍繞“體育”這一中心話題進行設計的?!伴喿x”(

17、Reading)部分是一篇敘述性的說明文,介紹了現(xiàn)代奧運會會的發(fā)展史,奧運會在世界范圍的影響,以及舉辦奧運會的最高宗旨。最后作者還介紹了世界人民對舉辦奧運會充滿熱忱,尤其是中國人民正在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的順利舉行而不懈地做出自己的努力。這一部分旨在引導學生更全面地、更深層地“奧運”在世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奧運”精神。 、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熱身”(Warming up)、“聽力”(Listening )、“口語”(Speaking)三個部分內容的的學習和訓練,幫助同學們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有關“體育運動”的信息包;學習和復習了一些有關描述體育運動的名詞;豐

18、富了他們有關描述體育的語言;增加了同學們相關的體育知識,并以此為誘發(fā),培養(yǎng)了同學們對體育的興趣。這也就為下一步“閱讀”做好了思想準備。|、Teaching goals 教學目標1、 Target Language 目標語言 a. 重點詞匯和短語a. 培養(yǎng)捕捉篇章細節(jié)的能力。 b. 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更多的關于奧運會的歷史和基本知識,了解中國與 奧運的關系,熱愛祖國,關注奧運,并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合作。c. 通過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會英語作為工具學科所帶來的樂趣。 3.學能目標訓練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技巧。學會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解決實際問

19、題。 、Teaching methods 教學方法1. Listening to the tape. (individuals) 2. Group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3. Multi-functional teaching equipment (CAI) 、Teaching aids 教具準備Multi-functional teaching equipment (CAI)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教學過程與方式 Step I Lead-in (引入)1、播放第二十四屆漢城

20、奧運會會歌“Hand in Hand”。屏幕顯示以奧林匹克運動會場作為背景的一些奧林匹克運動比賽項目及著名運動員。之后,提出下列問題: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the song? And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song? (2) Can you tell some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2、播放五環(huán)旗(同時向學生提問): Question: (1). What do the five colors represent? (2). What do the rings stand for? (3). Wou

21、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這個問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并自然地導入下一個活動任務。Step II Pre-reading 讀前1. 讓同學們互相交流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奧運的信息。2. 通過下列問題進一步討論舉辦奧運會的意義和奧運會歷史。(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Work in group of four.) (1). Which sport events do you like to watch most? Why? (2). Is it important t

22、o win a sports match? Why or why not? (3). Are the Olympic Games important to our society? Why or why not? (4). Why do athletes from so many countries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以上的四個問題是在“熱身”、“聽力”、和“口語”所涉及的話題的基礎上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會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理解奧運會的重要性和奧運會所倡導的體育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為

23、下一步“閱讀”做好準備。 Step III Reading 閱讀 Task 1. Fast reading(略讀)1、Read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and learn about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T: Please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ell which statements are true and which statements are false by discussing with your group- mates. True or false:在屏幕上播放6個句子,讓同學們一起隨機在屏幕上

24、改錯。 (1).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two years (2).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ed around the year 776 AD in Greece. (3). In Sydney, there were still two countries team who got more gold medals than Chinese team.(4). In the 27th Olympic Games, there were over 10,000 athletes from 13 c

25、ountries. (5). 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6). The 28th Olympic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通過閱讀課文再進行改錯,可以提高其閱讀能力和記憶能力。 Task 3.Summary T: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 key words in silent

26、reading. Paragraph 1 Every four years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Paragraph 2 The old Olympic Games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6 BC in Greece. Paragraph 3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happened in 1896. Paragraph 4 The Olympic motto is “Swifter, Higher, Stronger”.這一部分活動的

27、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更全面、更深層次地理解“奧運”在全世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奧運”精神。 并培養(yǎng)學生利用總結、歸納等邏輯手段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屏幕上播放在2003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議上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的圖片,讓同學們用英語談論當時的情景并討論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對中國的利弊。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good effects and bad effects of hosing the Olympic Games .This is a team work and they are demand

28、ed to give their report after their discussion. (教師可以進一步發(fā)展“讀前”部分的話題,用英語組織一次辯論賽。先把班級分成兩組,第一組認為舉辦奧運會利大于弊。他們可以從提高民族聲望、弘揚奧運精神、促進經濟發(fā)展、改善城市建設、增進世界人民友誼等方面來組織論點;第二組認為舉辦奧運會弊大于利。他們可以從耗資巨大、影響市民生活、牽扯面太大等方面來組織論點。具體活動形式:1、小組討論,列出要點;2、持相同觀點的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整理觀點;3、辯論采用兩大組輪流自由發(fā)言的形式,教師主持,控制發(fā)言時間;4、辯論結束后,每個學生填寫教材中的表格,舉辦奧運會的正負

29、效果至少各列舉三個。)Good Effects 1. 2. 3.1. 2. 3.1、Surf the Internet or go to the library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lympic Games.2、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what we can do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這兩個課后作業(yè)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課外閱讀和上網查閱資料,擴大自己的視野,獲取更多有關奧運的知識,同時了解世界,并根據(jù)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英語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三、教學實踐與思考經過教學實踐,我體

30、會到要精心設計一堂閱讀課,教師要在課前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課的類型、主題、結構等諸因素作充分的考慮和研究。要精心設計輸入材料的長度、信息的密度、低頻率詞匯出現(xiàn)的數(shù)量等;要把閱讀的重心放在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要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學生對背景知識的理解程度、自信心、學習動力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等。在設計閱讀活動任務時要考慮任務的難度等級。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材料由抽象轉化為具體、形象,降低學生的難度。雖然利用多媒體上課,課堂容量大,密度高,且具體直觀,活動的事物容易引起學

31、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課堂效果。但由于課件是事先準備好的,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以及教學活動只能受限于課件,所以課堂上顯得比較呆板,缺乏激情,無法發(fā)揮,也不好拓展。第四篇:對一堂高中英語公開課的評析與反思對一堂高中英語公開課的評析與反思日前,筆者有幸觀摩了桂林市七星區(qū)桂林第一中學文堅老師的一堂自治區(qū)級公開課。與以往人們所熟悉的公開課不同的是:文堅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公開課多了點“實效”,少了點“形式”;多了點“沉穩(wěn)”,少了點“浮躁”;多了點“實在”,少了點“表演”。最重要的是,不論是她的課堂活動設計,還是她的課堂教學行為,無不體現(xiàn)出其“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的教學思想?,F(xiàn)將筆者對這堂課

32、的拙見與各位同仁分享。一、教材分析: Wildlife Protection(NSEFC必修2Unit4)這個單元的中心話題是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文堅老師執(zhí)教的是該單元Using language部分的Speaking和Writing。該部分是這個單元的最后一個教學課時,要求學生用前幾節(jié)課中所學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有關知識進行“說”和“寫”。教材編寫中,Speaking部分要求學生選擇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根據(jù)已了解的關于該動物的信息,分析其瀕臨滅絕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以拯救該動物。同時,使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學會運用“表示意圖(intention)和目的(purpose

33、)”的句式結構;Writing部分則要求學生給WWF寫一封信,根據(jù)上面討論的結果,建議他們采取有效措施,拯救這些瀕危的動物,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熟知寫信的格式與措辭。因此,這一課時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完成Speaking和Writing的任務,增強學生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意識,激發(fā)其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樹立其英語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并使其在共同體驗和探究中學會運用語言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和保護動物的意識,這也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此外,競賽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尤其是高一學生,他們不會像初中學生那樣不經意間在上課調皮搗蛋,也不會像

34、高三學生那樣在高考指揮棒的重壓下只知“埋頭苦干”,他們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個性鮮明,求知欲強,愛自我表現(xiàn)。執(zhí)教老師正是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上課伊始,就讓學生沉浸在競爭的氛圍中。因此,在課堂上,學生們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搶答積極,學生的參與度很高。于是,在上課一開始就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高潮,為整堂課的教學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亮點二 在Speaking部分前,執(zhí)教老師先讓學生觀看一些endangered animals的圖片,然后設計了以下的情景,作為學生進入Speaking的前奏曲:Suppose you are an endangered animal. Today is the l

35、ast day for you to live on the earth.1 Imagine what you would like to say to human beings. E.g. Im a tiger/polar bear/penguin, I feel terrible now賞析:首先,王老師不是機械地照搬教材中對Speaking部分的設計,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先設計了一個“小臺階”-假設你是某種瀕危的動物,今天是你住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天,請你想象此刻的你會對人類說些什么。這一改動不僅降低了任務的難度,而且讓學生扮演成動物本身來說話,這正是作者在Reading中所采用的寫作手法

36、-擬人。在Read in “g輸入”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并進行一定量的“輸出”,使學生“言之有物”、“有感而發(fā)”。同時,這種形式也極大地激發(fā)了高一學生的興趣點,充分調動了學生“說”的積極性,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當活動結束時,學生們踴躍發(fā)言,所陳述的觀點真所謂“百花齊放”。 以下是部分課堂教學實錄:S1: I am a panda. Please plant more bamboos for me. S2: I am a crocodile. Stop killing me for more leather. S3: I am a polar bear. Dont pollute the env

37、ironment. Otherwise, we will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 S4: Nome, no you. (所有學生和在座的老師都被逗樂了!)S5: I am a South China tiger. Im dying. (學生作奄奄一息狀。) I support Zhenglong Zhou. Its right for you to build more reserves for my children. (上段時間在網上不斷炒作的周正龍等人,稱其拍到了華南虎的真實照片。該學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下面聽課的老師中不時發(fā)出感嘆:“這班學生真

38、棒!”“學生的思維真活躍!”其實,從深層次考慮,正是教師為學生們思想的飛揚提供了沃土。其次,讓學生扮演動物來說話,讓他們站在瀕危動物的立場上,來換位思考人類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真正理解,同時也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從而巧妙地融情感教育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教育。亮點三 在Pre-writing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可以幫助完成這篇作文的詞匯,并幫助學生進行分類。A. Suggested phrases: Eg, in peace, die outB. How to express your idea: Eg, pe

39、rsonally, in my opinionC. Connecting words(連接詞): 表示并列、遞進:whats more, besides 表示轉折:but, however表示因果:therefore, as a result 表示順序:at first, then, at last賞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兩點:這個任務的設計具有梯度,即由簡到繁,任務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面的任務為后面的任務進行了鋪墊和準備。A活動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屬于“淺表性任務”;B活動要求學生歸納“表達觀點”的句式及詞匯,屬于“拓展性任務”;而C活動則引導學生從寫作的“低級階段”(關注

40、作文中的詞匯和語法的正確性)過渡到“高級階段”(關注作文中的語句通順和連貫性),這是一個“挑戰(zhàn)性任務”。如此一步步深入,由詞到句,再到篇,學生的最后成文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只舉了一、兩個例子作為示范,而把省略號留給了學生,使學生的思維不受約束。在教學中,教師沒有限定學生只講哪一類詞匯,而是先讓學生說出來,老師再幫助學生歸類。這樣,所有學生說出來的詞匯都會被老師采用,使學生少了“挫折感”,更多地體會到被認可、被肯定的喜悅。因此,在學生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無須對學2 生的回答作任何機械的評價,這一活動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評價。而且,這些詞匯都是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自我建構

41、”出來的,因而更能有效地使用在他們自己的作文中,這更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靈活運用。亮點四 學生們經過討論、初稿、修改、再稿等一系列活動后,最后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即作文時,教師采用把學生的作品直接投影出來的方法,當堂批改,評分。賞析:展示學生的成果是任務型教學的一大特征。王老師進行當堂點評,及時反饋。盡管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對每一組進行批改,但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能“知己知彼”,在以后的作文中做到“揚長避短”。而且,這一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甚至是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一起共同探究、共

42、同體驗,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也讓他們學會如何在合作中共同解決問題,同時也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把學生寫的作文直接投影出來,學生書寫筆跡如何、卷面是否干凈等,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相互評價,最終實現(xiàn)自我改進的目的,這遠比直白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三、觀摩后的反思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上公開課等同于演員上臺表演節(jié)目,真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更何況,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變化”的世界-變化著的教學目標,變化著的教學內容,變化著的教學方法,還有變化著的學生。王老師的這節(jié)公開課得到了與會同行和專家的一致好評。通常公開課多為“聽說課”和“閱讀課”,“寫作課”因為“表演性不強”,很少有老

43、師涉足。而王老師把speaking與writing相結合,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寫作課的教學模式。當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達到完美,課堂教學更是如此。然而,正是因為存在著這些許的缺憾,才能讓教師和學生從中受益,獲得寶貴的經驗,才能讓課堂教學逐漸走向有效。王老師這節(jié)公開課引起筆者以下兩點思考:1.王老師采用競賽搶答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活力。但同時我們反思:那些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是否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了呢?他們對這種形式的教學作如何評價呢?如何才能既能夠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又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

44、大班教學,教師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每一個小組的活動進行指導,如何讓活動在有限的時間里也能有效地開展,并使每一位學生都在小組活動中發(fā)揮作用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探討。2.在把學生的作文投影出來后,教師當堂批改、評分。若能在這之前把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放在課件上,讓學生按照這一評分標準對投影的作文進行評分,是否會更有效呢?因為這不僅讓學生明白寫作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素質教育的同時,巧妙地滲透“應試教育”,使兩者完美地結合??傊覀兿嘈牛褐灰覀冇梅e極的態(tài)度去正確地面對公開課所存在的問題,并用可行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定能使公開課真正體現(xiàn)其自身的價值,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最

45、終達到為英語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目的。3第五篇: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與反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BOOK I Unit2 Sports (Reading) Step I Lead-in (引入)1、播放第二十四屆漢城奧運會會歌“Hand in Hand”。屏幕顯示以奧林匹克運動會場作為背景的一些奧林匹克運動比賽項目及著名運動員。之后,提出下列問題: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the song? And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song? (2) Can you tell some sports in the O

46、lympic Games?2、播放五環(huán)旗(同時向學生提問): Question: (1). What do the five colors represent? (2). What do the rings stand for? (3). 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這個問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并自然地導入下一個活動任務。Step II Pre-reading 讀前1. 讓同學們互相交流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奧運的信息。2.通過下列問題進一步討論舉辦奧運會的意義和奧運會歷史。(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

47、與課堂活動的意識,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Work in group of four.) (1). Which sport events do you like to watch most? Why? (2). Is it important to win a sports match? Why or why not? (3). Are the Olympic Games important to our society? Why or why not? (4). Why do athletes from so many countries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Ol

48、ympic Games? 以上的四個問題是在“熱身”、“聽力”、和“口語”所涉及的話題的基礎上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會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理解奧運會的重要性和奧運會所倡導的體育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為下一步“閱讀”做好準備。 Step III Reading 閱讀Task 1. Fast reading(略讀)1、Read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and learn about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T: Please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ell which state

49、ments are true and which statements are false by discussing with your group- mates. True or false:在屏幕上播放6個句子,讓同學們一起隨機在屏幕上改錯。 (1).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two years (2).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ed around the year 776 AD in Greece. (3). In Sydney, there were still two countries

50、team who got more gold medals than Chinese team. (4). In the 27th Olympic Games, there were over 10,000 athletes from 13 countries. (5). 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6). The 28th Olympic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通過閱讀課文再進行改錯,可以提高其閱讀

51、能力和記憶能力。 Task 3.Summary T: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 key words in silent reading. Paragraph 1 Every four years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Paragraph 2 The old Olympic Games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6 BC in Greece. P

52、aragraph 3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happened in 1896. Paragraph 4 The Olympic motto is “Swifter, Higher, Stronger”.在屏幕上播放在2003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議上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的圖片,讓同學們用英語談論當時的情景并討論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對中國的利弊。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good effects and bad effects of hosing the Olympic Games .This

53、is a team work and they are demanded to give their report after their discussion. (教師可以進一步發(fā)展“讀前”部分的話題,用英語組織一次辯論賽。先把班級分成兩組,第一組認為舉辦奧運會利大于弊。他們可以從提高民族聲望、弘揚奧運精神、促進經濟發(fā)展、改善城市建設、增進世界人民友誼等方面來組織論點;第二組認為舉辦奧運會弊大于利。他們可以從耗資巨大、影響市民生活、牽扯面太大等方面來組織論點。具體活動形式:1、小組討論,列出要點;2、持相同觀點的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整理觀點;3、辯論采用兩大組輪流自由發(fā)言的形式,教師主持,控制

54、發(fā)言時間;4、辯論結束后,每個學生填寫教材中的表格,舉辦奧運會的正負效果至少各列舉三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分數(shù)乘法解決問題(一)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目標:1、能根據(jù)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理解“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2、會用線段圖分析分數(shù)乘法一步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3、經歷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經歷“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分析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答方法。教學方法與手段:小黑板、多媒體教具準備:主題圖、小組練習紙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師:同學們,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55、所以應控制人口增長并需要保護好耕地。據(jù)統(tǒng)計,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2/5.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誰愿意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師:這是用分數(shù)乘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進行有關的知識的學習,揭示并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從題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什么?、要解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條件和問題,怎樣分析呢?(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師出示課本的線段圖。、你會表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嗎?(生動手畫圖 指名板演)、給大家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

56、從線段圖中你還知道什么?(師出示)“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指多名說)(師出示)“求2500的 2/5是多少?“、你們會算嗎?動手試試。(指名板演):2500 x2/5=1000(平方米)為什么要這樣算?還有其它方法嗎?(預設:250052)、通過計算知道了2003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是什么?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一頭鯨長28米,一個人的身高是鯨體長的 2/35 。這個人的身高多少米? 、找出單位“1”,誰能解決,動手試試、列式解決,講評。2、練習四第2題:讓學

57、生先找出題目中隱藏的單位“1”全世界的丹頂鶴數(shù)2000只。3、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先找到單位“1”,再獨立列式解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師:這節(jié)課你們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誰能說說?板書設計:求2500的 2/5是多少?2500 x2/5=1000(平方米)教學反思:本堂課是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教學中,我能緊扣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進行復習,并事先復習如“20的 是多少?”的文字題,為解決與此相似的應用題做好準備。由于本節(jié)課是分數(shù)應用題學習的初始,因而教學中,我除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教給學生分析、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的方法,特別是在如何找單位“1”這個關鍵點上,更

58、是花了較多的時間,但我認為這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分數(shù)乘法解決問題(一)教學設計及反思解決問題一教學目標:1、能根據(jù)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理解“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2、會用線段圖分析分數(shù)乘法一步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3、經歷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經歷“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分析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小黑板、多媒體 教具準備:主題圖、小組練習紙 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師:同學們,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應控制人口增長并需要保

59、護好耕地。據(jù)統(tǒng)計,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2/5.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誰愿意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師:這是用分數(shù)乘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進行有關的知識的學習,揭示并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從題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什么?、要解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條件和問題,怎樣分析呢?(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師出示課本的線段圖。、你會表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嗎?(生動手畫圖 指名板演)、給大家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從線段圖中你還知道什么?(

60、師出示)“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指多名說) (師出示)“求2500的 2/5是多少?“ 、你們會算嗎?動手試試。(指名板演): 2500 x2/5=1000(平方米)為什么要這樣算?還有其它方法嗎?(預設:250052)、通過計算知道了2003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是什么?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一頭鯨長28米,一個人的身高是鯨體長的 2/35 。這個人的身高多少米? 、找出單位“1”,誰能解決,動手試試 、列式解決,講評。2、練習四第2題:讓學生先找出題目中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