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初三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北京市)_第1頁
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初三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北京市)_第2頁
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初三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北京市)_第3頁
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初三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北京市)_第4頁
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初三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北京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009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初三年級第二次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北京市)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通州區(qū)初三年級模擬考試(二)語文試卷2009年5月考生須知 1.認真填寫學校、姓名和考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修改用橡皮擦掉,不可用涂改液;第二、三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本試卷共8頁,五道大題,24道小題。第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第卷第三部分作文為第六道大題,在答題卡第3頁。4.本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及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

2、卷 (共60分)第一部分 單項選擇題(12分)一、(每小題2分)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錯的一項是A. 薄利(b) 稱職(chn) 供奉(n) 哄搶(hn)B. 混濁(hn) 糾葛() 寧可(nn) 噴香(pn)C. 中看(zhn) 請?zhí)╰i) 匿名(n) 自詡(x)D. 游弋(y) 真諦(d) 炫耀(xun) 愜意(qi)2.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字義相同的一項是A. 涉及牽涉跋山涉水 B. 厲行嚴厲變本加厲C. 漫長散漫漫不經(jīng)心 D. 運籌籌謀一籌莫展3. 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句子只有一項,該句應是四時不同,愛者各異。人們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體驗那無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難免林

3、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歐陽修夜讀之涼。 芳草萋萋,楊柳依依,春景給人的是勃發(fā)的踴躍之情,是向往,是憧憬,是出航時的眺望;天高云淡,萬山紅遍,秋色給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獲,是勝利,是到達彼岸的歡樂。一個人只要獻身于一種事業(yè),努力生活,他的感情就應該和這大自然一樣充實。A. 其實春景、秋色給人帶來的是另一種感慨。B. 其實春景、秋色與人的心情無關(guān)。C. 其實順著自然之理,倒應是另一種感慨。D. 古人尚且如此,我們怎不也有同樣的情懷?4. 下面運用俗語不當?shù)囊痪涫茿. 王東的學習基礎(chǔ)實在令人擔心,所以如此,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B. 作為一名偵察兵,必須具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過人

4、膽識。C. 他是個足球迷,談起足球,就曲不離口,拳不離手,什么事都不去想了。D. 我們班的學習季員學習確實出色,就是體育成績總達不到優(yōu)良,這可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5. 根據(jù)下面文字內(nèi)容,在橫線處補全標題,最恰當?shù)囊豁棏亲悴怀鰬?,而臥游千山萬水;_有了書,才將地域的距離縮短了。在黃土高原上我們能望見駛向冰島的漁船和大海那洶涌的波濤(讀冰島漁夫)。讀但丁的神曲,一個在塵世的人可以認識天堂和地獄。讀吳承恩的西游記,一個最現(xiàn)實的人也能像孫猴子一樣可以入地騰空書,這神奇的寶貝,什么不給你呢?A. 手不釋卷,可看遍世間百態(tài) B. 素不相識,可彼此促膝談心C. 百看不厭,可心潮洶涌澎湃 D. 心馳神往

5、,可閱盡滿園春色6. 下面文學常識表述有錯的一項是A. 劉禹錫、柳宗元都是唐代人,文學成就為后人傳頌,劉、柳二人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內(nèi)。B. 范仲淹、蘇軾都是宋代人,在文學成就上,蘇軾更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 左傳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記事詳備、文辭優(yōu)美的編年體史書,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D. 論語孟子都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48分)以下所有試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筆作答二、默寫。(4分)7.(1) ,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2)馬作的盧飛快, 。(辛棄疾破陣子)(3)在漁人眼中,桃花源內(nèi)的老人兒童的樣子是: (陶淵明桃花源記)(4)最能表明小石潭水清的語句: (柳宗元小石潭

6、記)三、綜合性學習。(8分)8. 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各小題。自2009年2月5日的“感動中國”節(jié)目播出后,紅柳中學及時從網(wǎng)上下載“200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的視頻,寒假開學后組織師生觀看學習。歷年來,學校都能抓住每年一次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這一教育資源,適時開展“感動中國人物激勵我成長”系列教育活動。學校每學年也開展一次“感動校園學生”評選活動。紅柳中學的師生思想得到凈化,精神得到提升,學校教育教學一直處于全區(qū)前列。(1)寫出這段文字傳遞出的主要信息。(不超過40字)(2分)(2)你以紅柳中學一名學生的身份,為“200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武文斌寫一段“頒獎詞”。(2分)

7、(頒獎詞的特點:飽含情感,真摯贊美人物的事跡與精神。對人物事跡的評價,必須體現(xiàn)一定的深度,將人物的壯舉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文字必須精練簡潔,寥寥數(shù)句,即見人物的神韻與風采)武文斌,濟南軍區(qū)鐵軍某師炮兵指揮連士官學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他堅決要求參戰(zhàn)。在災區(qū)32個日夜里,他沒日沒夜地苦干,終因勞累過度,引起肺部大出血,這位年僅26歲的解放軍戰(zhàn)士,停止了年輕的生命。消息傳出,上萬民眾為他哭別(3)在“感動中國人物激勵我成長”教育活動中,有一項是演講比賽。演講稿有一定的要求。學校向同學們推出著名作家孟偉哉的一首詩請記住。要求結(jié)合這首詩的主旨,寫一篇演講稿。請你以紅柳中學一名初三學

8、生的身份,寫一段演講文字(無需很長),但必須用上“油然而生”“前赴后繼”“中流砥柱”“歷歷在目”四個成語,詞序不限。(4分)請記住有的戰(zhàn)士犧牲得驚天動地有的戰(zhàn)士犧牲得平凡無奇但只要他倒下是為了祖國你便應當記著他像記著真理四、文言文閱讀。(10分)閱讀出師表選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

9、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9. 下面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奉命于危難之間 先帝不以臣卑鄙A B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咨臣以當世之事 恐托付不效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C D不效,則治臣之罪 進盡忠言 10.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4分)A茍全性命于亂世 B由是感激C兵甲已足 D庶竭駑鈍11. 將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2分)A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B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12. 選文寫的情真意切,段表明的用意各是什么?(2分)五、現(xiàn)代文

10、閱讀。(一)閱讀秋聲一片(10分)秋聲一片林清玄生活在都市的人,愈來愈不了解季節(jié)了。我們不能像在兒時的鄉(xiāng)下,看到滿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風的訊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揮扇乘涼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樂趣;更不能在東北季風來臨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魚,而知道秋季將盡。都市就是這樣的,夏夜里我們坐在冷氣房子里,遠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幾疑是秋天;冬寒的時候,我們走過聚集的花市,還以為春天正盛。然后我們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節(jié)對我們已失去了意義,因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沒有季節(jié)的。前幾天,一位朋友來訪,興沖沖的告訴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來的問話使我大吃一驚,后來打聽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訊息來自市

11、場,他到市場去買菜,看到市場里的蟹兒全黃了,才驚覺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啞然失笑;對“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鴨子來說,要是知道人是從市場知道秋天,恐怕也要笑吧。古人是怎么樣知道秋天的呢?我記得宋朝的詞人蔣捷寫過一首“聲聲慢”,題名就是“秋聲”: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茄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這首詞很短,但用了十個“聲”字,在宋朝輩起的詞人里也是罕見的;蔣捷用了風聲、雨聲、更聲、鈴聲、笳聲、砧聲、蛩聲、雁聲來形容秋

12、天的到來,真是令人感受到一個有節(jié)奏的秋天。中國過去的文學作品里都有著十分強烈的季節(jié)感,可惜這種季節(jié)的感應已經(jīng)慢慢在流失了。有人說我們季節(jié)感的迷失,是因為臺灣是個四季如春的地方,這一點我不同意;即使在最熱的南部,用雙手耕作的農(nóng)人,永遠對時間和氣候的變化有一種敏感,那種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時預測到它開放的時機。在工業(yè)發(fā)展神速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實體、季節(jié)風云的變化、花草樹木的生長,后來的人逐漸能穿透事物的實體找那更精細的物質(zhì),老一輩的人只知道物質(zhì)最小的單位是分子,后來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現(xiàn)在知道原子之內(nèi)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將來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內(nèi)又發(fā)現(xiàn)更細的組

13、成。可嘆的是,我們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見的實體,正是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只見秋毫,不見輿薪”。到如今,我們對大自然的感應甚至不如一棵樹。一棵樹知道什么時候抽芽、開花、結(jié)實、落葉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經(jīng)驗記錄在一圈圈或松或緊的年輪,而我們呢?有許多年輕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鵑什么時候開花。更不要說從聲音里體會秋天的來臨了。自從我們可以控制室內(nèi)的氣溫以來,季節(jié)的感受就變成被遺棄的孩子,盡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號,也沒有多少人能聽見了。有一次我在紐約,窗外正飄著大雪,由于室內(nèi)的暖氣很強,我們在朋友家只穿著單衣,朋友從冰箱拿出冰淇淋來招待我們,我拿著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懷念著“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

14、那樣冬天的生活。那時,季節(jié)的孩子在窗外徘徊著,我仿佛看見它躡著足,走入了遠方的樹林。由于人在室內(nèi)改變了自然,我們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陽光有多么可愛,也不容易體知夏夜庭院,靜聽蟋蟀鳴唱任涼鳳吹拂的快意了。因為溫室栽培,我們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們就不能親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們四季都有杜鵑可賞,也就不知道杜鵑血一樣的花是如何動人了。傳說唐朝的武則天,因為嫌牡丹開花太遲,曾下令將牡丹用火焙燔,嚇得牡丹仙子大為驚慌,連忙連夜開花以娛武后的歡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讀到這則傳說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不經(jīng)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嘆;我們現(xiàn)在那些溫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來烤著的各種花的精靈嗎?使牡丹在室外還下

15、著大雪的冬天開花,到底能讓人有什么樣的樂趣呢?我不明白。萌芽的春、綠蔭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類科學的進化中也逐漸迷失了。我們知道秋天的來臨,竟不再是從滿地的落葉上,而是市場上的蟹黃,是電視、報紙上暖氣與毛氈的廣告,使我在秋天臨窗北望的時候,有著一種傷感的心情。這種心情,恐怕是我們下一代的孩子永遠也不會知道的吧!13你怎樣理解畫線句子的含義及蘊含的情感?(2分)14引述宋朝詞人蔣捷詞作聲聲慢秋聲有哪些益處?(2分)15“季節(jié)的感受就變成被遺棄的孩子”是相當精美的比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2分)16說自己“有著一種傷感的心情”,這究竟是為什么呢?(2分)17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之前,

16、各填出修飾性文字,但不能照抄文中原句。(2分)(二)閱讀秸桿發(fā)電變害為寶(8分)秸稈發(fā)電變害為寶目前人類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主,這些物質(zhì)都是植物幾億年前貯藏至今的碳水化合物,是現(xiàn)代植物的“祖宗輩”;莊稼秸稈是近一兩年形成的光合產(chǎn)物,含有與煤、天然氣、石油一樣的可以燃燒的碳(干燥秸稈中含有4050的純碳),太陽能以生物能的形式儲存在其中。這樣的能量也有人稱為生物質(zhì)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只要陽光照耀大地,無時無刻不在生產(chǎn)??上н@種可再生的能源被白白地燒掉了,還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秸稈焚燒影響高速公路、航空、污染空氣、引發(fā)火災。根據(jù)國家的有關(guān)法律,如民航法、消防法、環(huán)保法

17、,田間焚燒完全可以達到數(shù)罪并罰的地步??煞ú回煴?,秸桿焚燒每年依然在進行著。更為嚴重的是,焚燒秸稈還會造成災難和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河南某縣2004年因一農(nóng)民點火焚燒自家秸稈,殃及鄰居沒有來得及收獲的麥田,造成大火蔓延,縣政府不得不組織干部群眾撲火。大火造成幾千畝糧食顆粒無收,該農(nóng)民畏罪潛逃。造成這種嚴重局面的是沒有找出一條“有利可圖”的替代途徑。熱能可轉(zhuǎn)換成電能,所需的最初能量是燃料;燒煤燒柴既然都是燃燒,秸稈何不用來發(fā)電?這不是癡人說夢,國內(nèi)外都已有了成功的做法。以安徒生童話聞名于世的丹麥,國土很小,自然資源相對匱乏,這一劣勢和該國對環(huán)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相結(jié)合,催生出了一個高價值的“副產(chǎn)品”環(huán)

18、保節(jié)能設(shè)備。他們采用先進的鍋爐機組,使煤、油、天然氣以及秸稈和木屑都可在同一爐體和燒嘴中燃燒。由于綜合運用了各種先進技術(shù)和設(shè)備,其凈發(fā)電效率達49,高出我國目前主要采用的亞臨界機組10,這就使秸稈發(fā)電成為現(xiàn)實。2004年6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參觀了哥本哈根阿維多的秸稈發(fā)電廠,對這一做法大加贊賞。 根據(jù)調(diào)查,內(nèi)地一個百萬人口的縣市,可年產(chǎn)小麥、玉米、棉花、水稻等農(nóng)作物秸稈達100多萬噸,相當于近50萬噸標準煤。全國有12億噸秸稈,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就是6億噸標準煤,占全國煤炭需求總量的55%(全國煤炭需求總量是11億噸)。 秸稈發(fā)電的經(jīng)濟效益也很可觀。有人粗略算過這樣一筆賬,2斤柴

19、禾可發(fā)l度電,原料費用不到2毛錢,而賣給電網(wǎng)就值56毛。一個年消耗秸稈約17萬噸的發(fā)電機組,可增加農(nóng)民收入約3000多萬元。這對于一個百萬人的貧困大縣將是其可支配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全國的12億噸秸稈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將產(chǎn)生2100多億元的效益。秸稈發(fā)電的六大好處:一是開辟了新的能源,且為可持續(xù)利用的能源;二是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三是增加了農(nóng)民的收入,有利于“三農(nóng)問題”的合理解決;四是促進了國家退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修復,緩解因水電開發(fā)造成的土壤損失;五是解決了國家的電力緊張狀態(tài);六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利于我國整體政治形象的提高。據(jù)專家估計,秸稈發(fā)電將可以滿足國家用電量的20,而目前水電尚只有

20、7%,且犧牲了大量的土地。由此看來,秸稈發(fā)電勢必成為全球能源革命的一次新浪潮,秸稈發(fā)電將給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型的中國能源危機解決帶來新曙光。國家應抓緊有關(guān)項目的論證實施力度,而要全面實施,那些農(nóng)業(yè)大省如山東、河南、河北、安徽以及東三省均為重點發(fā)展的對象。18. 如從某種角度說秸桿就是石油,你接受此觀點嗎?說出理由。(2分)19. “秸桿焚燒”已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寫這些內(nèi)容目的何在?(2分)20. 加的兩段文字都列舉大量數(shù)字,各起到怎樣的作用?(2分)21. 結(jié)合鏈接材料,說說秸桿作為生物質(zhì)能,對我國經(jīng)濟有何重要意義?(2分)鏈接材料:我國能源有三大難題。第一是能源資源儲量中煤炭占絕對比例,石油、天然

21、氣、水電都占較小份額。第二煤煙型能源污染嚴重破壞環(huán)境。第三我國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域偏南偏東,常規(guī)能源長途運輸才可到達以保需求,因而經(jīng)濟成本大為增加。(三)閱讀加強道德品質(zhì)的自我修養(yǎng)(8分)加強道德品質(zhì)的自我修養(yǎng)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一種重要的準則和規(guī)范。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具有個性的,但是,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因而就必須自覺地遵循社會的道德準則與規(guī)范。然而,大千世界,世象紛繁,人們的處世態(tài)度、行為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有的人豁達大度,有的人斤斤計較;有的人勤勞勇敢,有的人懶惰怯懦;有的人積極進取,有的人自暴自棄;有的人克己奉公,有的人損公肥私;有的人堅持正義,有的人顛倒是非造成

22、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很多,但都與他們道德品質(zhì)的優(yōu)劣高下有關(guān)。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應正確判斷孰是孰非,不斷提高道德品質(zhì)的水準。提高道德品質(zhì)的水準,是后天環(huán)境教育和自我修養(yǎng)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自我修養(yǎng)是內(nèi)因,后天環(huán)境教育只有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因而,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自覺地加強道德品質(zhì)的自我修養(yǎng)。加強道德品質(zhì)的自我修養(yǎng),首先就要自尊自重,要明確社會的道德準則與規(guī)范,明確作為一個社會的人的職責與義務,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有了自我反思、自我陶冶、自我塑造的自覺性,才能不斷地對自己身上非道德的東西進行自我解剖、自我洗滌,從而達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加強道德品質(zhì)的自我修養(yǎng),還當從民族精神和倫理文化中汲

23、取養(yǎng)分。我們的民族精神和倫理文化曾造就了眾多的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優(yōu)秀人物。他們重氣節(jié),輕私利,輕富貴,甚至輕生死。如司馬遷秉筆直書,不避災禍;關(guān)天培抗擊侵略,舍身忘死;劉胡蘭面對鍘刀,大義凜然他們的高風亮節(jié),不正是我們道德修養(yǎng)的典范嗎?加強道德品質(zhì)的自我修養(yǎng),不能只是“閉門思過”、“獨處靜修”,而應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培養(yǎng)道德品質(zhì)的學校人的道德品質(zhì)是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一個人的處世態(tài)度、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也主要是在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與發(fā)展的。我們要在社會實踐中用心感受、用心思索,不斷地培育、優(yōu)化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使自己成為社會發(fā)展所需的有用人才。社會實踐的過程往往難免挫折和困境,而挫折與困境,又恰

24、恰是磨煉自己意志、加強道德自我修養(yǎng)的一條重要途徑?!吧趹n患,死于安樂”,“奇跡總是在厄運中產(chǎn)生的”,“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這是中外哲人從無數(shù)事實中提煉出來的哲理。這些哲理,對我們怎樣在挫折和困境中優(yōu)化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有很好的啟示作用。一個有生活目標、有責任感和進取精神的人,定能經(jīng)受得住挫折和困境的磨煉,能突破挫折和困境,實現(xiàn)自己的既定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是什么代價都不能換取的。我們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堂堂正正、問心無愧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22. 用自己的話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23. 談談你對畫線句子的理解。(不少于50字)(2分)24. 將文章分為三部分,分

25、析它們的論證過程。(4分) 第卷 (共60分)第三部分 作文25生活是一部厚厚的書,它給你雨露,給你陽光,給你知識,給你力量。以心中的一縷陽光為題,寫一篇充滿生活氣息的記敘文。 要求:內(nèi)容具體,有真情實感,有議論或抒情。字數(shù)600字以上。 初三語文模擬考試(二)試卷答案及評分標準2009.51 、答案:B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C5 、答案:B6 、答案:A標準:以上每小題選正確2分。7 、答案:(1)不畏浮云遮望眼 (2)弓如霹靂弦驚(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皆若空游無所依標準:寫正確一處1分,該處多字、少字、有錯別字均不得分。8 、答案:(1)歷年來,紅柳中學都借助

26、“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對師生進行教育并取 得出色成果。(2)示例:山崩地裂之時,綠色的迷彩撐起了生命的希望,他豎起了旗幟,自己 卻悄然倒下,在那災難的黑色背景下,他26歲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3)略標準:(1)要答出歷年、活動、效果三個要點,字數(shù)合乎要求,2分。少答一點,扣一分,字數(shù)出格扣1分。直至扣完2分。(2)教師自己掌握,所寫語言平淡,缺乏情感或韻味,扣1分。(3)所寫文字少用或用錯一個成語,扣1分。沒有結(jié)合小詩請記住來寫,扣1分。所寫語句不通順扣1分。直至扣完2分。9 、答案:C標準:選正確2分。10、答案:A 姑且 B這 C鎧甲或盔甲(武器裝備) D不鋒利的刀標準:寫正確一項

27、1分, C項寫成其中的任一種,都正確。11、答案:A 后來正遇上兵敗,我在失敗的時候接受任命,在危難時候接受命令B至于處理國家事務,反復衡量,考慮取舍,無保留地提出忠直意見,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了。標準:譯文寫正確,一句1分。語言不必與答案相同。12、答案: 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強調(diào)二十多年來跟隨先帝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 追憶先帝托孤之事,表達自己興復漢室的決心和對先帝后主父子的忠心。標準:每段意思寫正確,1分。意思不正確,不得分。13、答案:含義是人們現(xiàn)今已被現(xiàn)代都市化的生活所包圍,已經(jīng)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好;話語中流露著無奈與惋惜惆悵之情。標準:以分號為界,要答出兩點,答正確一點1分。語言不

28、必與答案相同。14、答案:既可以使讀者感受到“秋聲”所渲染的迷人情境;又能感受到古人對秋天的深情;更使讀者感受到現(xiàn)代生活遠離自然的缺憾;這樣寫,文章生動而有深度。標準:此題較難,意思答對答全即可,如果僅答使文章生動之類的話,扣1分。15、答案:感受季節(jié)能給人帶來美好的心靈體驗,這體驗就像一個可愛的兒童;可是現(xiàn)代生活使人們已很難感受到季節(jié)之美,就如同可愛的孩子被遺棄一樣。標準:此題較難,意思能答對即可,沒有分析表述,扣1分。16、答案:現(xiàn)代都市化的生活使人們遠離了大自然,人們?yōu)闈M足生活的欲望又在人為地改變著自然,接近自然生活的情趣越來越難以感受到。為此難過而生傷感。標準:此題較難,意思能答對即可,不能理解到遠離自然生活的缺憾,扣1分。17、答案:示例:生機勃發(fā)的春 綠色濃濃的夏 五彩繽紛的秋 靜寂清冷的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