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燭之武退秦師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育目標.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一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 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 不同意義和用法。二、能力訓練目標.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通假字的準確識別運用三、德育浸透目標.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 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平安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一一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 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重點、難點: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
2、言特點有所了解。教學過程:一、導入。東道主:古今異義詞,古意: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請客的主人。乏困:古今異義詞,古意:缺乏的東西;今意:精神不好。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還原后應為:有何厭。假設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構后置,還原后應為:假設亡鄭而于 君有益。(四卜講解第四段。一一晉師撤離1、重點講清以下詞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一假如沒有那個人(秦穆公)的力量,我 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參見文下注釋。微,假如沒有。初中時學過“微 斯人,與誰與歸?這個句子,其中的“微也是這個意思。 吾其還也一一我們還是回去吧。其,語氣詞,表商量語氣。 初中時學過這類例句不少:a其真無馬也?(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
3、, 表反問語氣。)b其真不知馬也?(恐怕實在是不認識千里馬吧。其,表 推測語氣。) 亦去之一一也離開了鄭國。去,離開。(這個詞的古今義剛 好相反。今義表示到地方。例如:游人去而禽鳥樂也。那么有 去國還鄉(xiāng),憂讒畏譏。)2、寫晉師撤離鄭國。晉文公是頭腦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 武三條理由退兵,不仁只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講“仁義, 當初就不會發(fā)兵攻鄭?!安恢潜举|(zhì),知是理智,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 客觀分析,是對動武后果的冷靜判斷;“不武,那么是因為勝敗難以預料。10所以,說到底,晉的退兵,是“利字使然。這是一種隱忍不發(fā)、隨機 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yè)的根本原因。3、所以故事的結局就是,晉
4、文公毅然撤軍作結,鄭國轉危為安。而這也正是燭之武所想到達的目的。4、知識點。敝: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知:通假字,通“智。夫人:古今異義詞,古意:那個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去:古今異義詞,古意:離開;今意:至!,往。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斷句。四、分析人物形象。1、燭之武:(1)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2)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3)口假設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土。2、鄭伯:善于納諫。(2)勇于自責。善于言辯。3、秦伯:貪婪,自私,不講信用,見利忘義。4、晉文公:貪婪,但理智,能隱忍不拔,隨機應變,審時度勢, 雄才大概。5、佚之狐:慧眼識才的伯樂。(一)、第一個人物一一鄭伯。(善于納諫、勇于自
5、責、善于言辯)1、找學生讀鄭伯說的話。11一一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 亦有不利焉。說說對他的看法。(大局部同學會說鄭伯是一個禮賢下士、從諫 如流的君主。)啟發(fā):是不是還能有別的理解:他平白無故的怎么禮賢下士起 來了呢?一一事到臨頭才開始求賢。2、讓學生們品味他的話: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言外之意就是:你出來干活,是幫我的忙也是幫你的忙, 你如果不肯幫助,對你也沒有好處。話里含有威脅的意味。再想一想秦晉攻打鄭的原因一一當年慢待晉文公,可知鄭伯是 個目光短淺又自私的人,如今來求燭之武,也不過是臨時抱佛腳罷了。3、從鄭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訓?一一一定要不斷挖掘和重視人才,不
6、要等到危機出現(xiàn)后再重用 人才。(二卜第二個人物一一佚之狐。(慧眼識才的伯樂)他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1、找學生讀佚之狐的那句話:國危矣!假設使燭之武見秦君,師 必退!讓學生談對佚之狐的看法。多數(shù)學生會說這是個伯樂。那 么請學生思考如下問題:他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補充:據(jù)史料記載,說服秦伯的初定人選是佚之狐,佚之狐也12 未必不能勸退秦師。但他為什么自己不去而舉薦了燭之武呢?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 否說服秦伯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自己掉了腦袋 不算,還可能被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后人指指點點。抬出燭 之武,既能提升成功的幾率,在成就燭之武
7、的同時自己也落個“伯樂 的美名。所以說他是一條狡猾的狐貍!2、通過他的話,我們可知他對燭之武是很了解的。那么既然他 知道燭之武這么能干,為什么到現(xiàn)在才舉薦呢?他這是一種什么心理。 嫉妒、紅眼病。(三卜第三個重點人物一一燭之武1、燭之武能言善辯,才智過人。這樣的人為何老不見用?一一當權者不注意選拔人才,有權者的嫉妒。2、從文中可看出,他對國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徹。既然燭之武一 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徹想干什么?啟發(fā):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暢談天下大勢??梢哉f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著出道的準備。燭之武也是如此。盡管懷才不遇,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希 望。燭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業(yè),他的心始終沒有
8、放棄過一飛沖天 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關注著天下形勢,思考著安定天下濟蒼生一逞 抱負的路徑。你想,一個小小的弼馬溫,怎么對晉國的歷史、對晉 國國君的為人那么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 了然。“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的豪情無疑是后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133、這樣一個才華長久沒顯出來的人,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還是 出來解國家之圍了。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須發(fā)盡白的老者,夜繾而出時是怎樣 的一種情形。當他拄著拐杖走進秦營時又是怎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 歸。4、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 假設懸河, 巧言善辯的辯土。5、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返顧;在強秦面前
9、, 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明機智。他的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 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義無返顧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都 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以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 的缺點呢?一一燭之武為何不在臣之壯也的時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 遂那樣,大膽地自贊于鄭伯的駕前呢?五、寫作特點。1、情節(jié)波瀾起伏。文章的事件一件連一件,情節(jié)是不是平穩(wěn)開展的呢?不是。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確定:大軍壓境(十萬火急)一一佚之狐薦燭之武(一線生機)一一 燭之武發(fā)牢騷(波瀾)一一鄭公平息燭之武的怨氣(轉機)一一燭之武出 使退敵成功(大功告成)一一子犯建議攻秦(出現(xiàn)危機)一一晉公再曉之 以理(一
10、場虛驚)。14文章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進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2、伏筆和照應。那么,文章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不是一下從懸崖跌到深谷 呢?一一不是,而是特別自然的設置了伏筆和照應確定:這篇課文雖短,但在表達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 與照應。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 且二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 武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夜繾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 危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 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 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lián)盟提供了條件。3、詳
11、略得當。這篇課文主要是表現(xiàn)燭之武怎樣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 武的說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簡單的交代。從秦晉圍 鄭寫到晉師撤離,在這期間應該說發(fā)生了許多事,但作者并未一一羅 列,如鄭國君臣如何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秦伯是如何驕橫傲慢 地對待這位即將亡國的國家的使臣等,文章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 塑造燭之武的形象。選材上注意到了“精字,詳略得當,進而做到繁 而不雜,有始有終,層次井然。六、課后習題第2題。七、有時間的話,分角色朗讀。15板書設計:燭之武退秦師附1:文言字詞.詞類活用A.名詞做狀語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在西邊)夜繾 而出(在晚上,當晚)B.動詞活用為名詞君亦
12、無所害(害處)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 好處)C.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臣之壯也(壯年)越國以鄙遠(遠方,遙遠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 東西).特殊句式A.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 夜繾(燭之武)而出(賓語)敢以(之)煩執(zhí)事(賓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B.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一介賓短語后置)且貳于楚也(于楚附屬一同上)佚之狐言于關B伯(于鄭伯言一同上)何厭之有(有何厭一賓語前置)C.判斷句.通假字無能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說,與鄭人盟(悅)失其所與,不知(智)164o古今異義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
13、的包裹)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至U)附2:歸納基礎知識實詞:1、貳“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假設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副職 (例:其內(nèi)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不專一(例:貳那么疑惑。荀子?解蔽)離心,背叛(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那么諸侯貳。左傳) 再,反復。(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附屬二主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鄙遙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庸俗,鄙陋。(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看不起,輕視。(例:左傳?
14、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173、許準許。(同現(xiàn)代漢語)容許,聽從。(例:許之。、“許君焦、暇)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約數(shù)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表處(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4、闕que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que城樓que皇宮,引申為朝廷(4)que通缺jue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5、微細小,輕微(同現(xiàn)義)衰敗 國勢衰微。卑賤(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如果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6、敝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屐。
15、)謙詞 敝人 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損害,衰敗。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說“辭見課后第三題。18虛詞1、以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 連詞)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2、而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夜繾而出(表修飾,連詞)假設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 折,連詞)3、焉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 副詞,為什么)假設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 問代詞,哪里)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永之人爭奔波焉 (兼
16、詞,于此)“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詞類活用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假設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19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 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 國,無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 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 答案。2、選自左傳。我們初中的時候也學過一篇選自左傳的 課文,是曹劌論戰(zhàn)。3、關于左傳請一位同學讀注釋1。補充:關于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 作?!皞饕鉃樽⑨?,左傳為給儒家經(jīng)典春秋所作的注釋性文 字。左傳全稱
17、是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另外還有兩 本書也是對左傳的闡發(fā)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因此我 們把這三本書叫做春秋三傳。它記述了春秋間240多年的歷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 并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頗具春秋時代歷史散文的特色。內(nèi)容豐 富,規(guī)模宏大,忠于歷史事實,生動、真實地反響了奴隸社會崩潰時 期的重大異化,為后人提供了那個時代廣闊多彩的社會生活畫面。統(tǒng) 治集團內(nèi)部的各種矛盾斗爭,各諸侯國之間頻繁的爭奪戰(zhàn)爭,各種禮 儀制度、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在左傳中都 有大量記載。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越國以鄙遠(鄙,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朝濟而
18、夕設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通假字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通倍)共其乏困 (共,通“供)何厭之有?(厭,通“庵,滿足)秦伯說(說,通悅)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古今異義: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 子)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至IJ)文言句式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介詞結構后置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是寡人之過也。 判斷句?!緺T之武退
19、秦師教案(二)】教學設想20.由于學習文言文要付出比現(xiàn)代文更多的認識努力,因此通常 同學們對文言文大都而遠之。調(diào)查顯示,多數(shù)同學都不大了解所學文 言文的內(nèi)涵,不了解那些隱藏在陌生語言下面的更深層次的人類的智 慧,筆者力求引導學生走進文言文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燭之武退 秦師一文中說辭語言十分精彩,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引導學生認 識到這一點,就可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逐步改變其對文言 文的看法,培養(yǎng)他們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背景對同學們來說特別陌生,可以 讓學生親自查找資料,進而培養(yǎng)學生收集篩選材料的能力和自讀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 是
20、很必要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學生的小組討論,教師適當 的給以點撥,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協(xié)作 的能力。.誦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手段,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尤其 不可低估,所以本堂課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jù),在誦讀中 賞析課文、分析人物。.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語文課堂應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 因此結尾設計討論發(fā)言就是讓學生樂于探討而且有話可說,學有所得, 并能學以致用。.背誦一直是個讓學生頭疼的問題,所以筆者盡量在課堂上引 導學生背誦課文,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強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教學目標21(一)知識目標.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一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
21、 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 同意義和用法。(二)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通假字的準確識別運用(三)情感目標.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 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平安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一一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 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重點:燭之武的人物形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文中常見 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22、解決方法:.注意與已有知識聯(lián)系,初中已學過曹劌論戰(zhàn),對左傳 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要使學生有意識地關注左 傳在先秦文學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參看有關書籍。22.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時安置3課時教學流程學生朗讀預習好教師范讀(或聽錄音)玲生朗讀梳理玲師引導生 朗讀賞析今生朗讀鞏固玲師引導生朗讀背誦重點段落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了解左傳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了解與本文內(nèi)容相關的歷史史實。.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正音,借助注釋梳通文章。教學過程團一、導入.導入199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 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
23、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 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這個故事可謂是“一夫敵百萬之師 的現(xiàn)代版。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shù)這樣的人物:張儀、蘇秦、 諸葛亮。今天我們將去拜訪他們的“祖師,請同學們翻到燭之武退 秦師。.左傳其書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 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記敘了上起23 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 共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 事實。左傳突出的特點就是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 條理清楚,表達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 婉而
24、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往往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 人,如聞其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并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 值。為后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型。“傳意為注釋,左傳即是給儒 家經(jīng)典春秋所作的注釋。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 傳,與公羊傳、谷粱傳合稱春秋三傳。.史書體例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創(chuàng)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
25、記。.時代背景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fā)生 的原因有兩點。其一,鄭國曾兩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 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晉、楚之戰(zhàn) 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告終。后鄭國雖然即24 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 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lián)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 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伙 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主要人物介紹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 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深明大
26、義,以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只身赴 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 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佚之狐,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假設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 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夠的了解,對鄭、秦、晉三國的 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鄭伯,勇于自責者。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 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滿腹委屈與牢騷。面對此, 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揚先抑, 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 的表露,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局R鏈接】燭
27、之武是不是姓燭名之武?投影顯示:介紹古代文化常識一一姓名燭之武一一燭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盃T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一一佚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25資料:鄭通志氏族略:鄭人燭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燭地故,言燭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投影顯示:古代姓名的由來1以祖先祖號或廟號為姓一一唐堯虞舜夏商周姬 姚 姜2以國別地名為姓一一國別:齊魯韓趙魏秦楚宋衛(wèi)地名:東郭南宮西門歐陽3以官職或職務為姓一一官職:司馬司徒帥尉職務:巫樂陶屠卜施商4以動植物為姓一一牛馬龍熊(可能是氏族圖騰)楊柳5以數(shù)字為姓一一伍陸萬6少數(shù)民族的姓一一金翦薩慕容參考資料:姓氏由來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人數(shù)
28、極大的大國,漢族占絕 大多數(shù)??图蚁让裨侵性瓭h民族。故漢民族的姓氏淵源即包含了客 家的姓氏淵源。姓氏是代表每個人及其家族的一種符號。在今天的社會里,它 沒有什么意義了。但是,從它的形成、開展、演變的漫長歷史過程來 看,它卻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稱。在遙遠的古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 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類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姓氏是怎樣產(chǎn)生、開展的?這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涉及到社會 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字學、地理學、民俗學、人口學、地名學等26 眾多社會科學,中國第一部解說方塊文字原始形體及字源的文字學專 著是說文解字。此書作者許慎(約公元58-147年)解
29、釋:“姓,人 所生也。因生以為姓,從姓生。這就是說,人是母親生的,故姓字 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姓是作 為區(qū)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中國的許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這說 明我們祖先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母系氏族社會。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nèi) 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xiàn)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脫 蒙昧狀態(tài)的一個標志。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開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 父系氏族制度,姓改為從父,氏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后來,氏族制度 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 產(chǎn)生了。氏的出現(xiàn)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 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chǎn)
30、物。后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姓與氏合一,不再區(qū)分,說明姓與氏 都是姓,說明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這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姓氏含義。現(xiàn)在中國人的姓,大局部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有人 統(tǒng)計,文獻記載和現(xiàn)存的共有5600多個。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內(nèi) 容豐富、出處具體。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 同源,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古、吳兩姓本 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中國姓氏的來歷把姓和氏等同看待, 據(jù)徐俊元等三位學者研究,大致有這十多種類別:一、以姓為氏。以 遠古部落氏族的標志符號作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二、27以國名為氏。夏、商、周三代,有許多大小諸侯國,
31、各國子孫后代便 以國名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韋等姓。三、以邑名 為氏。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給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 邑。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將邑名作為氏。有蘇、上官 等姓。四、以鄉(xiāng)、亭之名為氏。有裴、陸、歐陽等姓。五、以居住地 名為氏。有東門、西門,東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周平的庶 子,字林開,其子孫以林為姓。七、以次第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 如老大以伯、孟為姓,老二以仲為姓。老三、老四那么分別姓叔、季。 八、以官職為姓。有籍、監(jiān)、庫、倉、將軍等姓。九、以技藝為姓。 從事巫術的人,后代便姓巫。從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為姓,還有卜、 陶、匠等姓。十、以謚號
32、為姓。十一、因賜姓、避諱而改姓。十二、 爵位稱號及爵系為氏。有皇、王、公、侯、王叔、王子、王孫、公子、 公孫等姓。十三、古代少數(shù)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图蚁热说?姓氏來歷,也在上述這十幾種范疇之內(nèi)。.相關資料(在課文賞析中涉及到時給學生做補充)秦立晉君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晉國陷入內(nèi)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 晉獻公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 人迎接獻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納大臣呂省、郤芮的意見,厚禮賄賂秦 國,容許割讓晉河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這就是課 文中所言“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君即秦穆公,“晉君即晉惠公,“賜 那么指“秦立晉君之事。28(2)惠公
33、背約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對割讓土地之事特 別后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這就 是文中“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指秦穆公,許君焦、瑕 那么指公元前651年夷吾容許予秦河東之地一事。秦晉兩國之間的關系 從此出現(xiàn)了裂痕。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后,離開齊國。經(jīng)曹、 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 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 這就是課文中“以其無禮于晉一事。(4)鄭楚結盟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爭霸中原,戰(zhàn)于城濮,楚軍大敗。晉 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當時,
34、鄭國處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 據(jù),又自無禮于重耳以后,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楚國慫恿 楚成王出兵作戰(zhàn)。楚敗,鄭文公內(nèi)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 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 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 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并未消除。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 于晉,這就是文中所言且貳于楚也之“貳。燭之武退秦師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zhàn)僅隔兩年。 因此,秦、晉圍鄭可以說是城濮之戰(zhàn)的余波。29總之,左傳無論對后代史學和文學都有極大的影響,在藝術 上的成就令人驚嘆,為后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型。4、補充:關于古代姓名。燭
35、之武是不是姓燭名之武?一一不是。燭之武-燭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燭地,名叫武 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1、帶著問題齊讀課文。問題: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2、糾正字音。生字:(han)氾他n)佚(yi)繾(zhui)闕(ju6)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濟而夕設版焉)逢(p3ng)(人名逢 孫)通假字:今老已,無能為也已(已同矣)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同倍)秦伯說(“說同悅)失其所與,不知(知同智)3、提問: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只身前往 秦國,說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場戰(zhàn)禍。4、解題
36、: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退 師:軍三、講解課文?;囟⒄n文學習.師范讀課文(或放錄音)。.生自由誦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生齊讀課文。(師點撥字音、停頓。).生結合課文注釋初步梳理課文。(邊輕聲朗讀,邊梳理。)第二課時教學要點:.在誦讀中理解賞析課文。(前2段).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 作技巧。.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團一、整體感知.生概述本文的故事。(12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師引導大 家概述).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各段段落大意。(用四字短語概括)每組選代表發(fā)言,師引導大家篩選歸納:第1段:秦晉圍鄭。第2段:臨危受命。第
37、3段:智退秦師。第4段:晉師撤離。團二、課文賞析第1段30第一段講解:兩軍布陣“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要點:作者交代兩軍布陣的目的,為下文做鋪墊。同時也為描 寫人物埋下伏筆,正是有了這樣的排兵布陣,說明秦、晉之間還是有 一些不信任。才給燭之武說秦伯提供了機會,此處重點給學生點明佚 之狐、燭之武兩人的觀察力。進而引出燭之武的形象之一洞察全局, 深入了解,精心準備。此處順便可給學生講講燭之武在這之前在鄭 國的職務,管馬官員。生齊讀第1段。(2)師示范串講梳理第1段。(為后文的接龍串講做示范)(3)留時間學生質(zhì)疑問難。(讓學生在字詞上得到落實)(4)師引導學生歸納本段知識點:(為后文學生的討論歸納做示
38、范)貳:附屬二主;軍:名詞活用作動詞,駐扎;以其無禮于晉:介詞結構后置句,還原后的正常句式應為“以其 于晉無禮。(5)師引導學生串析本段:晉候、秦伯圍鄭說明形勢:兵臨城下,形勢嚴峻。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罢f明原因:兩事均與晉利害相 關,與秦關系不大,秦可以爭取。“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闡述兩軍駐扎位置:兩軍分兵駐扎, 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為燭說秦埋下伏筆。師引導學生即興背誦本段。31第2段第二段講解:燭之武出場一一一波三折假設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許之。燭之武出場的原因有三:.逮有生之年,施展才華。.鄭伯誠懇的態(tài)度。為人臣,當為國效力。.自己之后在鄭國安身立命的
39、考慮。(1)男生齊讀本段。女生接龍串析本段。(師點撥)“佚之狐言于師必退。A.形象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未見其人,先聞其名(聲)(即才)。B.在此也可窺見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C.還可窺見鄭伯善納諫的一面。辭日:“臣之壯也已。進一步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滿腹才華,卻未能被重用的 大臣,人物形象更鮮活。公日:“許之。A.鄭伯首先自責,表達了明君風范,然后以國家利益、形勢與 個人利益的透徹分析感動了燭之武,可謂善于做思想工作。B.燭之武最終應允,決定以國家利益為重,只身去見秦伯,體32 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的一面。生質(zhì)疑問難,師點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4)學生討論歸納本段知識點:已:通矣,句末語氣助詞;佚
40、之狐言于鄭伯曰:介詞結構后置句,還原后的正常句式應為 佚之狐于鄭伯言曰;辭曰:省略句,補充完整后為(燭之武)辭曰;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也字表判斷。師引導學生即興背誦本段。第三課時教學要點:L在誦讀中理解課文。(后2段).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 作技巧。.體會燭之武的游說技巧。.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人物形象分析。一、課文賞析3段第三段講解:智退秦師(說退秦師乂重點講解)講解要點:.夜繾而出的原因一一攻守、防范之道33.說辭藝術:A.人物分析;秦君一一唯利是圖,對兩者的稱謂不同,抓住秦伯 的性格特點,連用八個“君字,而對晉只是稱作晉、鄰
41、。B.兩國的歷史關系C.軍隊的位置說秦過程坦言知亡,避其銳氣亡鄭無益于秦存鄭無害于秦亡鄭有害于秦層層深入,論證嚴密;秦、晉、鄭三者均涉及其中一生范讀本段。生借助注釋細細梳理本段。(因為本段集中刻畫了燭的形象、 表現(xiàn)出其高超的游說技巧,所以讓學生細細品味)生接龍串析本段。(師點撥)夜秦伯:說明形勢危急,燭不畏危險。燭說秦伯運用了高超的攻心術:(投影)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坦言知亡,避其銳氣:鄭既知 亡矣。)第二步,說明利害,動搖秦君。(亡鄭只對晉有利:鄰之厚,君 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舍鄭會對秦有益:君亦無所害。)34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
42、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秦乃還:秦權衡利害,決定退兵,但卻派人留守要塞, 表達其老奸巨猾的一面。生質(zhì)疑問難,師點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5)學生同桌討論歸納,師引導學生歸納本段知識點:詞類活用:亡:動詞的使動用法;禾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鄙:名詞的意動用法;封:名詞的意動用法;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盒稳菰~活用為動詞;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東:名詞活用做狀語。通假字:陪:通假字,通“倍;共:通假字,通供;厭:通假字,通“庵;說:通假字,通“悅;闕:通假字,通缺或掘。古今異義:【以為】古意:把當作;今意:認為?!拘欣睢抗乓猓撼鍪沟娜?今意:出行時帶的包裹?!緰|道主
43、】古意: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請客的主人。【乏困】古意:缺乏的東西;今意:精神不好。特殊句型:35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還原后應為:有何厭。假設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構后置,還原后應為:假設亡鄭而于 君有益。(6)師引導學生結合燭的游說步驟即興背誦本段。第4段女生齊讀本段。男生接龍串析本段。(師點撥)晉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實, “不仁只是一個借口,如果真講仁義,當初就不會發(fā)兵攻鄭。不知 是本質(zhì),“知是理智,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客觀分析,是對動武后果的冷 靜判斷。不武是因為勝負之數(shù),難以預料。所以,說到底,晉的退 兵,是“利字使然。(3)學生討論歸納本段知識點:敝:形容
44、詞活用為動詞;知:通假字,通“智。夫人:古今異義詞,古意:那個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去:古今異義詞,古意:離開;今意:至I,往。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斷句。(4)師引導學生即興背誦本段。二、人物形象分析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后發(fā)言,師引導學生歸納。.燭之武:(1)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2)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36(3)口假設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士。.鄭伯:善于納諫。勇于自責。善于言辯。.秦伯:貪婪,自私,不講信用,見利忘義。.晉文公:貪婪,但理智,能隱忍不拔,隨機應變,審時度勢, 雄才大概。.佚之狐:慧眼識才的伯樂。三、本文的寫作特色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1)伏筆與照應。(2)波瀾不驚
45、。(3)詳略得當。四、生小組討論后談學習本課后的啟發(fā).本文給我們的啟示。.結合當今國際國內(nèi)形勢談。 教學反省一位偉人曾說過不會善待自己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民族是一個沒 有前途的民族。史書典籍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讀 史書就是去了解繼承我們民族的文化。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 學大綱也確定提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 化,“吸收人類進步文化。而且也明確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37具備初步地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中也明確 規(guī)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課文 中常見的文言文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 課文,學習用現(xiàn)
46、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所以培養(yǎng)學生 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是特別必要的。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主要停留在讀讀背背的層面上,而這是高中 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更加注重學生文言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 生用現(xiàn)代觀念來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進而到達學以致用的目 的。本教案在設計過程中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為了讓學生與課 文到達零距離的接觸與交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文言文學習落腳點。 進一步到達學有所獲,變“老師強迫我學為“我想去學、“我要去學。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角色的還原轉化, 所以在老師的導演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 學生普遍覺得在熱烈輕松地討論氣氛中收
47、獲不小,而且第一次感到原 來古文還可以讓自己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這幾堂課上下來,筆者覺得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 找到了學習文言文的趣味所在,也讓學生基本摸清了文言文學習的方 法和規(guī)律,可以說預期的目的基本到達。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 還是有一些地方還需改進,首先就是學生不知道學習文言文的重心, 所以剛開始讓學生賞析時,開始幾乎是在概述故事,后經(jīng)過點撥才基 本明白;其次,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點概念模糊,所以在開始歸納知 識點時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第三,在談啟發(fā)時,學生開始時也有些茫38然,有些不知從何入手,后經(jīng)引導才明白。這些都說明面對新的學生, 必須了解學生的情況,在備課中切實做到備大綱
48、、備教材、備學 生。39(一)講解第一段。1、先看第一段。齊讀第一段。第一段寫了什么事情?一一秦晉 圍鄭2、秦晉為何圍鄭?一一“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補充背景: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 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 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 國聯(lián)軍,另一方那么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 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 關系一直都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 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3、重點講解:且貳于楚也一一在與晉國結盟
49、的情況下又與楚 國結盟。狀語后置句晉軍(于)函陵一一軍,名詞活用為動詞,駐軍、駐扎。(省略 句)“錦|軍函陵,秦|軍氾南,這樣斷句對不對,為什么這樣斷句 呢,“軍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了。同時,也可以明顯的看出秦晉是分駐 在兩個地方的,為什么折磨交代呢?(這為下文埋下了伏筆)以其無禮于晉一一(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中的“于是介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 語中的“對于。于晉,是古漢語中常見的介賓結構后置,按現(xiàn)代漢 語的語序應是:以其于晉無禮。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因為鄭國曾對晉 文公無禮?!扒屹E于楚也句中的“貳指附屬二主,于是介詞,引出 二主之一的楚。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而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 與楚國
50、結盟。貳為數(shù)詞動用,軍為名詞動用;以,連詞,表因果關系;其, 代詞,代鄭國;特殊句式:無禮于晉,貳于楚。提醒學生從翻譯的方 面看句子語序的調(diào)整,得出本句的介詞結構“于晉、“于楚本來應在 “無禮和貳的前面,但句子中卻是在它們后面,所以是倒裝結構中 的介賓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攻打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 理,而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 軍駐扎在氾南。4、秦晉圍鄭,來勢兇猛,鄭形勢危急,渲染了氣氛。同時,兩 事均與晉利害相關,與秦關系不大,秦可以爭取;兩軍分兵駐扎,鄭 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為燭說秦埋下伏筆。(二)講解第二段。1、讀第二段。第
51、二段寫了什么什么?一一燭之武臨危受命2、重點講解: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一一我年輕時,尚且不如 別人。之:助詞,不譯無能為也已一一不能做什么了。無能:不能。已:同“矣,句 末語氣助詞。是寡人之過也一一這是我的過錯。是:這。(判斷句)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一一倒裝句,介詞結構后置句,還原后的 正常句式應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曰;辭曰:省略句,補充完整后為(燭之武)辭日;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也字表判斷。譯文:佚之狐對鄭伯說:國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 王,秦軍一定會撤退。鄭伯聽從了佚之狐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 老臣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鄭伯 說:“我不能早點重用您,現(xiàn)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面向2025年的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數(shù)據(jù)加密算法智能升級效能評估報告
- 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療平臺在線問診2025年患者依從性與質(zhì)量控制研究報告
- 2025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興寧區(qū)第三中學高三二診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5勞動合同書【廣東范本】修改
- 2025鋁合金合同范本
- 2025租房合同補充協(xié)議格式
- 《《論語》精讀》(北京師范大學)章節(jié)測試答案
- 2025年中國腫瘤射頻熱療機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音樂流媒體平臺2025年版權保護與內(nèi)容生態(tài)構建報告
- 2024-2025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卷附答案 (共3套)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lián)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米、面制品安全生產(chǎn)與管理考核試卷
- 北師大版2025年四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考試
- 資金過橋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中考英語一模試卷
- 2025-2030國內(nèi)智能玩具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競爭策略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倉庫操作規(guī)程試題及答案
-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英語試卷(含答案)
- 一年級開學行為習慣養(yǎng)成訓練方案
- 稅務風險防控及試題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