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閉塞病因?qū)W與超聲檢測課件_第1頁
頸動脈狹窄、閉塞病因?qū)W與超聲檢測課件_第2頁
頸動脈狹窄、閉塞病因?qū)W與超聲檢測課件_第3頁
頸動脈狹窄、閉塞病因?qū)W與超聲檢測課件_第4頁
頸動脈狹窄、閉塞病因?qū)W與超聲檢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頸動脈狹窄、閉塞病因?qū)W與超聲檢測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血管超聲診斷科 北京市血管超聲診斷中心 華 揚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CAS) 缺血性腦血管?。–VD)2030%早期診斷CAS-采取有效治療手段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概 述Stroke 2007;38:1470-1475Dr. Yolanda( NEW YORK (Reuters Health) May 2009 2684 例 周圍血管病變、2 型糖尿病, 無腦缺血病史 221 (8%) 無癥狀頸動脈狹窄(CAS)50% 3.6年隨訪(平均):253 patients (9%)-血管病事件 5年累積血管病事件12.3% 2.2%腦梗死,8.0%

2、心肌梗死頸動脈狹窄與臨床 標準的不同CAS的診斷準確性的存在差異 研究單一化,非多中心 采用標準不同、例數(shù)有限,研究時間和認識水平 所限缺乏權(quán)威而有推廣價值的大樣本研究操作技術(shù)的熟練程度、影響對頸動脈病變觀察 的客觀性: 如斑塊形態(tài)的不對稱性、低血流速度的 病因分析、動脈壁的鈣化、患者位置等 影響PSV、EDV參數(shù) 的準確性 頸動脈狹窄(CAS)的超聲診斷標準的差異 頸動脈狹窄(CAS)的超聲診斷標準的差異 血管病變的復雜性、觀察者 經(jīng)驗水平、分析能力差異 檢查結(jié)果的不一致超聲儀器品質(zhì)的差異-超聲顯像的 清晰程度超聲結(jié)果的判斷-觀察者的依賴性頸動脈狹窄(CAS)的超聲診斷標準 峰值流速(PSV

3、)和舒張期末流速(EDV)評估狹窄程度 早期研究-超聲技術(shù)能否作為 一種有效的CAS篩查手段 超聲對CAS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各研究室報道) 頸動脈狹窄以50%為界定 標準-簡單評估 未進行詳細的狹窄程度分級 統(tǒng)計結(jié)果上人為提高了診斷的 準確率 1979年 Blackshear 超聲DSA 頸動脈狹窄的相關(guān)性研究( Surgery.1979首次) Zbornikova (Clin Physiol. 1985) 頸動脈狹窄程度和相關(guān)參數(shù)的線性關(guān)系 多元回歸分析獲得CAS與血流速度間存在相關(guān)性 回歸方程: CAS狹窄率()43.3+7.99PSV+10.4EDVCAS的診斷準確率為94.8 頸動脈

4、狹窄(CAS)的超聲診斷標準 CAS分類四級50%、50%69%、70%至接近閉塞、完全閉塞 PSV (cm/s) EDV (cm/s) PSVICA/PSVCCA 50% 125 40 2.0 50%69% 125, 230 40,100 2.0,4.070%-99% 230 100 4.0完全閉塞 血流信號消失CAS50%暫不接受CEA治療者,612個月應(yīng)接受超聲檢查一次 50的高危人群,應(yīng)每12年評估一次 CAROTID DUPLEXCONSENSUS CONFERENCE 2002 Suggested Criteria for ICA Stenosis 2002頸動脈超聲會議提出的IC

5、A狹窄標準Radiology 2003; 229: 340-346CAROTID DUPLEX(頸動脈超聲會議) CONSENSUS CONFERENCE 2002Peak systolic velocity in the ICA ICA 的峰值流速Presence of plaque on B-mode 二維影像斑塊的位置NASCET method of calculating angiographic stenosis DSA 采用NASCET方法計算狹窄率Primary Ultrasound Parameters基本超聲參數(shù) C-AESCT : X 100% C B-A NASCT: X

6、 100% B D-ACC : X 100% DPSVICA(cm/s)頸動脈50% 69%狹窄120敏感性 (%)特異性 (%)準確率(%)13597.280.390.3 PSVICA 對頸動脈50% 69%和70% 99%狹窄的評估96.290.193.715593.494.994.016591. 295.693.0頸動脈70% 99%狹窄17096.782.088.820022095.590.392.792.595.694.224089.596.693.3 EDVICA 對頸動脈50% 69%和70% 99%狹窄的評估EDVICA(cm/s)敏感性 (%特異性 (%)準確率(%)頸動脈5

7、0% 69%狹窄 5084.185.784.86078.095.285.17072.798.083.1頸動脈70% 99%狹窄8079.995.085.9 10071.598.488.011066.198.783.5頸動脈狹窄(CAS)診斷標準的參數(shù)確定 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90,準確性比較排列: PSVICA、PSVICA/ PSVDIS、PSVICA/ PSVCCA、 EDVICA、EDVICA/EDVDIS 50%ROC曲線70%ROC曲線PSVICA PSVICA/ PSVDIS PSVICA/ PSVCCA EDVICA EDVICA/EDVDIS 頸總動脈狹窄動脈硬化、大動脈炎、夾

8、層二維: CCA起始段管徑減小 斑塊或大動脈炎性病變CDFI:血流充盈異常PW: 狹窄處高流速,頻帶增寬 狹窄以遠CCA、ICA、ECA流速減低 頻譜形態(tài)異常(低阻型)近段狹窄遠段狹窄ICA、ECA血流速度、頻譜形態(tài)異常 (低流速、低阻力型)頸內(nèi)動脈狹窄生理性雙側(cè)管徑不對稱50%管腔內(nèi)無異常管壁光滑血流速度基本對稱血流頻譜形態(tài)存在差異頸內(nèi)動脈狹窄病理性 肌纖維發(fā)育不良發(fā)病:年輕患者多見管徑:全程纖細,伴階段性管壁:不光滑,IMTCDFI:充盈不全 呈串珠樣(典型者)PW:流速減低,高阻力型 (雙側(cè)比較)二維結(jié)構(gòu):斑塊、血栓形成管腔:全程狹窄管壁:不光滑CDFI:充盈不伴流線曲折PW:無加速度血

9、流動力學特征頻譜:高阻型與發(fā)育不良鑒別:管壁顯像特征頸內(nèi)動脈狹窄病理性:閉塞后再通頸內(nèi)動脈狹窄病理性:周圍病變壓迫手術(shù)的創(chuàng)傷: CEA、頸部外科 手術(shù)后的血腫頸動脈體瘤: 包裹性或浸潤式生長 狹窄基礎(chǔ)上 5069%(觀察),7099%(外科) 斑塊破裂血栓形成 栓塞 房顫患者、心律不齊、高凝狀態(tài)(高脂血癥) 夾層動脈瘤、動脈瘤栓塞術(shù)后 炎性病變 大動脈炎 放射性血管壁損傷 鼻咽部腫瘤放療.頸動脈閉塞頸內(nèi)動脈閉塞定位近端 典型血管腔內(nèi)病變結(jié)構(gòu)變化 斑塊或斑塊+血栓 血栓遠端 觀察不到典型血管結(jié)構(gòu) 閉塞于眼動脈分支前:管腔可見、低速單峰 閉塞于眼動脈分支后:管腔可見、低速高阻定位與CEA 閉塞于眼

10、動脈分支前 原始管徑無明顯減小CEA顱內(nèi)中動脈慢性閉塞-ICA血流的影響管徑:無變化流速:PSV正常、EDV相對減低RI:急性:相對VA阻力升高 慢性:無明顯變化CDFI:亮帶血流的觀察(急性、慢性)后循環(huán)又稱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缺血后循環(huán)組成:椎動脈、基底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組成,主要供血給腦干、小腦、丘腦、枕葉、部分顳葉及上段脊髓椎動脈狹窄-后循環(huán)缺血(PCI) 后循環(huán)缺血的機制動脈粥樣硬化是PCI最常見機制:血栓形成、動脈源性栓塞、大動脈狹窄、閉塞 引起低灌注較少 栓塞是PCI的最常見發(fā)病機制,約占40% 栓子主要來源于心臟、主動脈和椎基底動脈最常見栓塞部位是椎動脈顱內(nèi)段和基底動脈遠端穿支小動脈

11、病變,包括玻璃樣變、微動脈瘤和小動脈起始部的粥樣硬化病變,好發(fā)于橋腦、中腦和丘腦 PCI的常見癥狀:頭暈/眩暈、肢體/頭面部麻木、肢體無力、頭痛、嘔吐、復視、短暫意識喪失、視覺障礙、行走不穩(wěn)或跌倒PCI的常見體征:眼球運動障礙、肢體癱瘓、感覺異常、步態(tài)/肢體共濟失調(diào)、構(gòu)音/吞咽障礙、視野缺損、聲嘶、Horner綜合征等。出現(xiàn)一側(cè)腦神經(jīng)損害和另一側(cè)運動感覺損害的交叉表現(xiàn)是PCI的特征表現(xiàn) 5D: dizziness(頭暈), diplopia(復視), dysphasia(構(gòu)音障礙), drop attack(跌倒發(fā)作), dystaxia(共濟失調(diào))后循環(huán)缺血的臨床表現(xiàn) 位置深(*左側(cè)) 2D

12、結(jié)構(gòu)顯示清晰需要多因素 (線陣與凸陣探頭) 中度(5069%)? 重度(7099%)? 血流動力學*:頸段、椎間隙、 顱內(nèi)段血流綜合分析椎動脈狹窄超聲檢查(標準:國內(nèi)外?)椎動脈狹窄開口處(V1段)標準的確立流速與狹窄程度椎間隙段與顱內(nèi)段流速血流頻譜形態(tài)(椎間隙段、 顱內(nèi)段)雙側(cè)椎動脈比較(各參數(shù))SpecificityABSpecificitySensitivity0.00 0.25 0.50 0.75 1.001.000.750.500.250.00 Reference linePSVos/PSVivPSVosEDVos(Do-Ds)/DoC0.00 0.25 0.50 0.75 1.00

13、SensitivitySpecificity0.00 0.25 0.50 0.75 1.001.000.750.500.250.00椎動脈狹窄開口處(V1段)狹窄段管徑減小(2D、CDFI)50% 狹窄以遠管腔: 無擴張 ,擴張 70-99% 狹窄處流速升高,以遠椎間隙段、顱內(nèi)段流速 無下降 50-69%,下降70-99% 開口/椎間隙流速 2.1,4.0 ,50-69% 4.0 70-99% 狹窄遠段血流頻譜 正常 50-69% 低阻力 70-99% 椎動脈狹窄椎間隙段(V2段)椎間隙段階段血流升高 動脈狹窄 骨性狹窄壓迫 走形彎曲 走行變異(成角入橫突孔)狹窄以遠流速 頻譜形態(tài)與 狹窄程度

14、判斷頸椎病變狹窄側(cè)VA顱外段流速 減低伴阻力升高顱內(nèi)TCD或CDFI檢測到 狹窄血流動力學改變流速階段性升高椎動脈狹窄顱內(nèi)段(V4段) 全程閉塞:管腔存在、充填異?;芈暋⒅鞲裳餍盘栂?開口處閉塞:椎間隙段側(cè)枝動脈血流信號(低搏動性) 椎間隙段閉塞:開口處(呈低速單峰頻譜) 顱內(nèi)段閉塞:小腦后下動脈之前(低速單峰) 小腦后下動脈后(低速高阻力) 椎動脈閉塞 病變位置不同,血流動力學 變化不同鎖骨下動脈狹窄-PCI密切相關(guān)上肢疲勞感雙側(cè)上肢血壓不對稱患側(cè)橈動脈搏動減低頭暈、眩暈椎動脈解剖結(jié)構(gòu)特征椎動脈直徑3-5mm15%人群一支直徑小于2mm不對稱常見左側(cè)為主50%右側(cè)為主25%雙側(cè)對稱25%鎖骨下動脈狹窄竊血(流速標準?)鎖骨下動脈狹窄竊血(流速標準?) a. 隱匿型 (50% ) b .部分型 (50-69%,7089%) c. 完全型(9099%, 閉塞) 椎動脈開口存在70-99%狹窄,盜血不典型鎖骨下動脈狹窄(-超聲檢查方法右側(cè):無名動脈狹窄70%或閉 塞同鎖骨狹窄動脈管徑:無名、左右鎖骨下動脈 硬化斑塊、血栓或炎性 病變特征CDFI:血流充盈不全 鎖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