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查_第1頁
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查_第2頁
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查_第3頁
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查_第4頁
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查2007年4月,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受河北省 XX局委托,對 隋唐大運河邯鄲段進行文物調查。 在對大名府故城調查時,發(fā)現 故城內雙臺村宮殿建筑基址遭到人為的破壞和盜掘, 大量的建筑 構件、瓷器殘片隨處可見。因此,我們對雙臺村宮殿遺址進行了 初步調查,并采集了大量北齊、唐、宋、元、明的文物標本,現 將調查情況簡報如下。一、地理環(huán)境 大名縣位于河北省的東南,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 經 115 09 ,北緯 36 18 ,海拔 45 米。境內一望平原沃野, 衛(wèi)運河、漳河從縣內南北穿過,將全縣分割成衛(wèi)(河)東、衛(wèi)(河) 西、漳(河)北三個版塊。地理條件屬古黃河沖積平原,地

2、勢自 西南向東北傾斜,水源充足,非常適合人類生活(圖一)。大名府故城位于現大名縣城東北 2.5 6公里一帶,其東2.3 公里處為 106 國道,引河自鐵窗口村東至北門口穿過故城。 以大 街村為中心,大街、御營、雙臺三村所在地及北部為宮殿區(qū),故 城址內的東門口、南門口、北門口、鐵窗口四個村為故城的東、 西、南、北四門,城內面積 36平方公里(圖二)。二、歷史沿革 大名歷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文化燦爛,聞名遐邇。據大 名縣志載:“陽平(大名曾為陽平郡),介齊、魯、晉、趙間,控扼中原,襟喉南北?!?1 大名于春秋時期先屬衛(wèi),后屬晉, 名“五鹿”,晉公子重耳曾在五鹿“乞食于野人”。 戰(zhàn)國時屬魏, 魏武

3、侯以為別都, 公子元曾食邑于此。 秦為東郡。 漢為冀州魏郡。 漢成帝時,以孝元皇后世居魏郡委粟里,家凡九侯五大司馬,故 曾以“貴鄉(xiāng)”名之。東漢始稱大名縣。曹魏黃初二年(221)置陽平郡。北周為魏州。唐德宗建中三年( 782),田悅僭稱魏王, 改魏州為大名府,定都于此。為抵御契丹之南侵,宋太宗曾于太 平興國五年( 980)駐蹕大名,真宗也于咸平二年( 999)御次于 此,“甲子,次大名,躬御鎧甲于中軍”,契丹主隆緒“知帝親 征,縱掠而去” 2 ;真宗景德三年( 1006),寇準主持天雄軍, 稱大名為京都開封的“北門鎖鑰”;仁宗慶歷二年(1042),遼聚兵幽薊,聲言攻宋,仁宗采納呂夷簡之議,升大名

4、府為北京, 建陪都。元為大名路,明、清為大名府,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2006 年,大名府故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單位。三、遺 跡大名府故城系一次性水毀,埋于地下 15米,保存比較完 好,僅有少數遺跡被取土坑所破壞。我們在取土坑內發(fā)現水井、 灰坑、建筑構件及排水設施。地表現僅存幾段夯筑城墻:鐵窗口 村東南保存的一段城墻長約 140米,寬 1517米,高 67米; 紅寺、菅莊之間斷續(xù)有三段城墻,最長的一段約 180 米,寬 4 10米,高 67米,其余兩段較短,長約 10米,寬約 10米,高 約45米;南門口、孔莊一段城墻遺存地表已不明顯。大街、雙臺的宮殿遺址全部埋于地下 35

5、米,地表已無跡 象可尋, 當地群眾在挖地窖時曾挖出灶臺和瓷碗。 我們在雙臺村 邊的取土坑中發(fā)現 18 眼水井和建筑構件、排水管及唐宋等時期 各窯口的瓷器殘片。 據當地群眾講, 曾在村北打井時發(fā)現一直徑 約 1 米的木立柱、大量碎瓷片和少量陶罐。四、遺 物此次調查主要是對大街、 雙臺的宮殿遺址所暴露的文物標本 進行了采集,主要有北齊、唐、宋、元、明時期的瓷器殘片和建 筑構件。北齊瓷器 器形有碗、高足盤、罐等,均為灰白胎,胎質 較粗,施青釉,有細小開片。碗 8 件,可復原 4 件。形制基本相同,有大小之分。尖唇, 敞口,弧腹,半掛釉,內底有支釘痕跡,假圈足微凹。采:182,口徑13厘米,底徑8.2

6、厘米,高8.4厘米(圖三,1)。采:183, 口徑 13.6 厘米,底徑 7.2 厘米,高 8.8 厘米(圖三, 3)。采: 184, 口徑 13.2 厘米,底徑 7.6 厘米,高 8.6 厘米(圖三, 4)。采: 185, 口徑 11.4 厘米,底徑 6.6 厘米,高 7.4 厘米(圖三, 5)。罐 1 件。采: 180,子母口,口下施有系,弧腹,上腹施青 黃釉,下腹素胎??趶?10厘米,殘高 10.8 厘米(圖三, 2)。高足盤 3 件。采: 181,敞口,折腹,平底盤,喇叭口座。 盤施青釉,座為素胎??趶?14厘米,底徑 9.6 厘米,高 13.2 厘 米(圖三, 6)。唐代陶瓷器 器形

7、有碗、缽、執(zhí)壺、罐等。黃釉大碗1件。采:163,圓唇,敞口,弧腹,餅狀足?;?白胎,半掛釉。 口徑 16.4 厘米,底徑 6.8 厘米,高 7.2 厘米(圖 四, 13)。黃釉小碗 2 件。采: 166,圓唇,敞口,平底。青灰胎,半 掛釉,有細小開片紋??趶?9.8 厘米,底徑 5.2 厘米,高 3.6 厘 米(圖四, 7)。采:161,圓唇,敞口,弧腹,餅狀足?;野滋ィ?半掛釉??趶?9.2 厘米,底徑 4.4 厘米,高 3.4 厘米(圖四, 12)。醬釉碗 1 件。采: 217,圓唇,敞口,弧腹,平底,粗白胎, 內外施釉。口徑 9.4 厘米,底徑 4.2 厘米,高 3.2 厘米(圖四, 1

8、4)?;野子孕⊥?3 件,分兩型。A型2件。采:162,圓唇,敞口,弧腹,玉璧底?;野状?胎,施灰白釉??趶?7.4 厘米,底徑 2.8 厘米,高 2.8 厘米(圖 四, 8)。采: 216,方唇,敞口,淺盤,小圈足?;野状商?外 壁施半截釉,內壁施全釉??趶?7.2 厘米,底徑 3.6 厘米,高 2.2 厘米(圖四, 9)。B型1件。采:177,圓唇,敞口,弧腹。粗白胎,外壁施 半截釉,內壁施全釉。 口徑 8.6 厘米,殘高 2.4 厘米(圖四, 11)。 青白釉碗 2 件。采: 167,尖圓唇,荷花口外敞,斜腹,玉壁底。 灰白瓷胎, 施滿釉??趶?9.4 厘米,底徑 5.2 厘米,高3厘米

9、(圖四, 10)疊唇灰白釉大碗2件。采:159,疊唇,敞口,斜腹?;野?胎,內壁施全釉,外壁施釉較厚,形成垂釉。口徑 16.5 厘米, 殘高 4.8 厘米(圖四, 1)。折腹淡青釉小碗 1 件。采: 84,尖唇,侈口,折腹,腹部 施波浪形附加堆紋。青白胎,施淡青釉。口徑 13.2 厘米,殘高 4 厘米(圖四, 3 )。黃釉缽 2 件。采: 171,軌道口微斂,鼓腹。粗灰胎,內外 壁施黃釉??趶?24厘米,殘高 4 厘米(圖四, 2)。醬釉缽 1 件。采: 270,圓唇, 唇下有一凹槽,斂口,鼓腹。 灰白胎, 外壁施醬釉。 口徑 9.8 厘米,殘高 3.6 厘米(圖四, 5)。白釉缽 2 件。采

10、: 156,子母口微斂,鼓腹。土黃色胎,內 壁施全釉,外壁施半截釉??趶?12.4 厘米,殘高 6.8 厘米(圖 四, 17)。灰白釉缽 1 件。采: 160,尖唇,斂口,折腹,餅狀底。內 壁施全釉,外壁施半截釉??趶?9 厘米,底徑 5.8 厘米,高 4.8 厘米(圖四, 4)。三彩缽 1 件。采: 175,圓唇,斂口,鼓腹。土黃色胎,外 壁施綠、黃、白三彩釉??趶?10.4 厘米,殘高 2.8 厘米(圖四, 15)。執(zhí)壺 2 件。胎質疏松,燒制火候較低。采: 125,斂口,圓肩,肩部施一短流。 灰白瓷胎。 殘高 5.5 厘米,殘寬 3.8 厘米(圖 四,16)。采:123,雙股柱狀執(zhí)柄,灰

11、白瓷胎,施黃釉。殘長5.5 厘米,寬 1.2 厘米(圖四, 18)。陶罐 1 件。采: 292,泥質紅陶。圓唇,侈口,卷沿,鼓腹, 肩部有一對橋狀耳??趶?15.6 厘米,殘高 18 厘米(圖四, 6)。宋代瓷器 器形有碗、缽、盤、盆等。碗 12 件,可分為兩型。A型5件。采:75,圓唇,敞口,弧腹,圈足。青白釉,半 掛釉,釉面有細小開片紋。胎質緊密呈灰白色。口徑 16.2 厘米, 底徑 6.4 厘米,高 5.8 厘米(圖五, 1)。B型7件。采:76,圓唇,敞口,小折沿,斜腹。施灰白釉。 胎質緊密呈灰色??趶?15.8 厘米,殘高 4.4 厘米(圖五, 5)。 采: 249,弧腹,圈足。胎質

12、緊密呈白色。施青白釉,釉面光亮, 有細小開片紋, 內壁印花。 底徑 5 厘米,殘高 3 厘米(圖五, 4)。缽 3 件。采: 188,圓唇,直口,弧腹。內壁施白釉,外壁 施青白釉不到底。 胎質緊密呈灰色。 口徑 9 厘米,殘高 4 厘米(圖 五, 3)。盆 2 件。采: 235,方唇,子母口微斂,弧腹。胎質緊密呈 褐色。 施灰白釉不到底。 口徑 18 厘米, 殘高 6 厘米(圖五, 6)。盤 5 件。均為尖唇,淺盤,內壁刻花,圈足。施青白釉和 灰白釉兩種。采: 88,口徑 11.6 厘米,底徑 5.2 厘米,高 3.3 厘米(圖五, 7)。采: 81,口徑 13.4 厘米,底徑 4.6 厘米,

13、 高 3.6 厘米(圖五, 2 )。枕1件。采:128,殘片.白釉黑彩。殘長8.8厘米,殘寬 5.6 厘米(圖五, 8)。宋代建筑構件 采集的建筑構件有鴟吻、脊獸、瓦當等, 均為泥質紅陶,外施綠琉璃(圖六)。元代瓷器 器形有碗、盤、罐、缽等。天藍釉碗 10 件。采: 195,尖唇,敞口,弧腹,小圈足。 內壁施滿釉, 圈足露胎。 口徑 12.2 厘米, 底徑 3.2 厘米, 高 5.4 厘米(圖七, 7)。采: 193,圓唇,口微斂,弧腹。施天藍釉。 口徑 16.8 厘米,殘高 6.9 厘米(圖七, 1)。月白釉小碗 3 件。采: 196,圓唇,直口微斂,垂腹,小圈 足外露胎。 口徑 9 厘米,

14、底徑 3.4 厘米,高 4.5 厘米(圖七, 9)。 采: 203,圓唇,直口,折腹,小圈足外露胎??趶?.1 厘米,底徑 4.2 厘米,高 3.6 厘米(圖七, 4 )。天青釉盤 3 件。采: 200,直口,淺腹,圈足略外撇。胎體 白中泛黃。施天青釉,條形紫紅色斑,盤內有開片。口徑 13.2 厘米,底徑 5 厘米,高 3 厘米(圖七, 2)。青釉蓮瓣紋碗1 件。采: 261,尖唇,敞口,弧腹?;野滋?,胎質堅硬致 密。內外施青釉,外壁雕刻成蓮瓣狀??趶?8.8 厘米,殘高 3.2 厘米(圖七, 11 )。卵白釉印花云龍紋碗 1 件。采: 79,尖唇,敞口,弧腹。 胎質堅硬致密呈白色。內外壁施卵

15、白釉,內壁腹下部飾云龍紋??趶?14 厘米,殘高 5.2 厘米(圖七, 8)。天青釉碗3件。采:158,圓唇,敞口,弧腹。淡黃色胎。 內外壁施釉??趶?10.5 厘米,殘高 3.6 厘米(圖七, 10)。淡黃釉碗 2 件。采: 131,圓唇,敞口,斜腹,圈足。胎質 較粗疏,呈褐色。外壁半截釉,內壁施滿釉,內壁腹下部飾兩周 紫色弦紋。 口徑 12厘米, 底徑 4.6 厘米, 高5厘米(圖七, 3)。青釉罐 1 件。采: 237,平唇,小口,高領,鼓腹。胎質較 粗疏,呈褐色。外壁施青釉,內壁施醬色釉。口徑 10.4 厘米, 殘高 1 0厘米(圖七, 12)。黑釉油滴碗 1 件。采: 68,尖唇,敞

16、口,弧腹。灰白胎。 外壁黑釉面上均勻分布有醬黃色油滴斑點, 釉面多鬃眼, 碗口呈 青白色,內壁施青白釉??趶?11.4 厘米,殘高 3.6 厘米(圖七,5)。兔毫碗 1 件。采: 231,尖唇,敞口,斜腹?;野滋?。內外 壁黑釉面上流淌有醬黃色兔毫紋, 紋理短而密集, 具有較強的金 屬光澤,口部呈醬黃色??趶?9.5 厘米,殘高 2.6 厘米(圖七,6)。明代瓷器 器形有碗、罐等。罐 1 件。采: 74,罐殘片。飾青花纏枝蓮紋,殘長 7.4 厘 米,殘寬 7厘米(圖八, 1)。碗 1 件。采: 61,飾青花纏枝蓮紋。殘高 4.5 厘米,底徑5.4 厘米(圖八, 2)。五、結 語 通過本次考古調查

17、, 使我們對大名府故城 文化面貌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據采集的標本分析, 證實了有關大 名府故城始建年代和淹沒年代的文獻記載。 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前 燕建熙元年( 360),明代建文三年( 1401)漳、衛(wèi)兩河河水同 時泛濫,淹沒府城,大名府故城因此被埋于地下15米,從此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我們所采集到的文物標本主要以瓷片為主, 陶器較少。 北齊 時期標本有青瓷高足盤、碗、罐等,是豫北冀南地區(qū)常見的北朝 時期器形,與河北磁縣東陳村北齊堯峻墓 3 和河北磁縣北齊元 良墓 4 出土的同類器基本相同。唐代的標本有黃釉碗、罐、執(zhí) 壺、白釉盤、三彩缽、紅陶罐等器形,這些器形在河北省中南部 地區(qū)多有發(fā)現, 與

18、邯鄲市東門里遺址 5 、深州市安駕莊墓地 6 出土的同類器相同。宋代標本有大量建筑琉璃構件和瓷器殘片, 在一個地點能夠采集到如此多建筑琉璃構件實屬少見。 根據建筑 構件體形較大的特點, 推斷是體量較大的宮殿建筑, 經古建專家 鑒定年代為宋代。它與張北元中都城址 7 的建筑琉璃構件有類 似之處, 均保留著宋元時期工藝風格。 瓷器標本以磁州窯瓷器為 主,也有少量的邢窯、定窯的瓷器,與河北磁縣觀臺古窯遺址出 土的同類器基本相同。 元代瓷器標本以鈞窯瓷器為主, 磁州窯瓷 器次之, 也有少量的景德鎮(zhèn)窯, 龍泉窯瓷器。 器形有碗、 盤、罐、 缽等,一般胎質較粗疏,呈深灰色,施釉有天青、天藍、卵白、 月白等釉色,外壁施釉不到底,釉面多鬃眼,與內蒙古集寧路古 城遺址 8 出土同類器物相同。明代瓷器采集標本不多,主要有 景德鎮(zhèn)窯的青花纏枝蓮紋瓷片和醬釉瓷片。明代標本采集數量 少,說明明代建文三年宮殿建筑已被埋沒于地下。大名府故城的鼎盛時期是在宋代。 宋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