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合同形式法律強制的限度(上)自由乃人類的不懈追求。自由不僅意味著對人格的尊重,也使社會上分立的知識得以充分運用。合同自由是自由的當然推論,而合同形式自由則是合同自由的表現之一。所以我們應當堅持合同形式自由原則。不過,承認合同形式自由不能損害整體秩序。因此,當某些合同形式會給秩序造成不利益時,就應該對其加以限制。而限制的程度如何,將直接關系到當事人在合同形式方面的自由程度。那么,到底法律應該對合同形式限制到何種程度呢?或者說在什么情況下法律應該強制,什么情況下法律不應強制呢?圍繞該基本問題,本文將對不同類型的合同形式強制逐一進行檢討。一、合同的形式(一)合同形式的含義在學說上,合同有廣義狹義之
2、分。廣義的合同,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表示一致為要素的法律行為。只要屬發(fā)生私法上效果為目的的合意,無論為債權合同,物權合同抑或為親屬上之契約,均包括在內。而狹義的合同,則專指債權合同。1 本文采廣義上的合同,盡管這不是我國合同法的態(tài)度。依該法,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合意,均不是合同。2 合同形式指的是合同當事人意思的載體,3 其與當事人之合意為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二)合同形式的類型依權利之義務主體的范圍不同,可將民事實體權利分為對人權和對世權。對人權(如債權)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而對世權(如物權)的義務主體則是不特定的。相應的,本文將合同分為變動對人權的合同與變動對世權的合同。1.變
3、動對人權合同的形式債權是典型的對人權。債權合同為典型的變動對人權合同。變動債權合同的典型形式有口頭、書面、公證等。具體而言:(1)口頭??陬^形式是指人們以直接對話的方式訂立合同的形式,如當面交談、電話聯系??陬^合同以語言作為當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現。(2)書面。書面形式是指人們以書面文字表達合意的方式訂立合同的形式。近年出現的數據電文形式亦屬于書面。我國合同法即在第11條規(guī)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以及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書面合同以負載于一定媒介的文字作為當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現。(3)公證。公證形式是指人們以到公證機關作成公
4、證書的方式訂立合同的形式。公證所涉及的不獨為當事人的行為,還包括公證機關的審查公證行為。不過,本文此處言及公證形式,強調的是當事人表達自己意志的方式,而不是公證機關的對合同的審查,至于公證機關的行為,從私法視角看,不過是當事人行為的輔助而已。2.變動對世權合同的形式當事人表達變動對世權的合意,當然可以采用上面所述的口頭、書面等形式,此不贅述;除此之外,本文認為變動對世權的合同還經常采用公示的形式。所謂公示,即以一定方式將一定信息予以公布的行為。由于物權為典型的對世權,因此下文將以物權合同為例加以論證。物權合同涉及的公示方式主要有交付與登記兩種。具體而言:(1)交付。交付指移轉物之占有。當然,基
5、于債的關系亦可能發(fā)生標的物的交付,如運輸合同,但此處的交付指與物權變動有關的交付。對交付之性質的探討需要從物權行為理論的初創(chuàng)談起。一般認為,薩維尼是物權行為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薩氏認為:“交付是一種真正的契約,因為它具備契約概念的全部特征:它包括雙方當事人對占有物和所有權移轉的意思表示僅該意思表示本身作為一個完整的交付是不足夠的,因此還必須加上物實際占有取得作為其外在的行為”4 在物權行為理論出現之前,人們把交付作為單純的債務履行行為,并未探討交付行為中是否包含當事人的物權合意;而物權行為理論則認為交付行為中隱含著物權合意,該理論實際上是從交付中抽象出了物權變動的合意,繼而認為交付行為是物權行為。也
6、就是說,物權合意與物的交付共同構成了物權行為。因此,交付完全可以單獨作為物權合同的形式。(2)登記。登記是指將某一事項向登記機構求為記錄。物權變動中的登記是指物權變動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要求,向國家主管機關提供申請書、有關的產權證書、協(xié)議書、契證等,要求登載記錄物權變動事項,該機關經審查認為無誤時,將物權變動事項記載于特備公簿。5 從該登記的意義看,登記既包含當事人的行為,也包含登記機關的行為。似乎難言登記為私行為的形式。但是本文認為,在當事人間無另行物權變動合同的情形下,登記實反映了當事人的物權變動合意,因此登記與交付一樣,同樣可以作為物權合同的形式。至于登記中的主管機關行為,從私法視角觀之,不
7、過是對當事人行為的輔助而已,與當事人用自動系統(tǒng)公示實無差別。就登記為不動產物權變動合同的形式而言,孫憲忠先生與本文持同樣觀點:“物權獨立意思與其表現形式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如果要問物權的獨立意思在哪里?那么就可以回答說在它的表現形式里,物權的獨立意思與不動產登記和動產的占有移轉之間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對于公示的對象,眾說紛紜。以物權合同中的公示為例,學說有謂“權利公示”者;7有謂“物權變動之公示”者;8 也有謂“將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公開向社會公眾顯示”者。9 上述“權利公示”說和“權利變動公示”說實是同義的,二者都預設了在公示之前即已發(fā)生了物權的變動。本文認為,由于物權行為
8、的形式有多種,因此對公示的對象不能一概而論,應視具體情形而定:第一種情形,法律沒有強制公示并且當事人也沒有采用公示作為物權合同的形式。在這種情形下,在公示時物權行為實際上已經產生,物權已經發(fā)生變動,因此公示的對象就只能是權利的變動;第二種情形,法律沒有強制公示,而當事人采用了公示形式,也就是說沒有采用公示以外的形式為物權行為。在這種情形下,在公示以前沒有物權行為發(fā)生,自然也就沒有發(fā)生物權的變動,因此公示的對象不可能是權利或權利的變動,而只能是當事人之間的物權合意;第三種情形,法律強制公示。在這種情形下,法律不承認非經公示的物權行為的效力,因此在公示以前物權行為并沒有生效,物權也就沒有發(fā)生變動,
9、所以公示的對象只能是當事人在公示前或在公示當時達成的物權合意。二、關于合同形式的強制規(guī)范(一) 強制與強制規(guī)范1.強制本文使用哈耶克對“強制”的定義,即指“一人的環(huán)境或情境為他人所控制,以致于為了避免所謂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的一貫的計劃行事,而只能服務于強制者的目的”。10 強制,從其本質上言,是對自由的限制。2.強制規(guī)范本文所言規(guī)范,皆指法律規(guī)范。強制規(guī)范11,系對私主體行為限制之規(guī)范,違反者將導致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強制規(guī)范實為以法律形式表現的強制。強制規(guī)范在表達上,多用“必須”(“應當”)、“禁止”(“不得”)等用語。(二)強制規(guī)范的類型依違反強制規(guī)范的法律后果的不同,可將其分為
10、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與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及兼具效力性與取締性之強制規(guī)范。12 違反強制規(guī)范的不同法律后果,表明了立法者對于規(guī)范內容的強制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僅為不贊成人們的不同做法,而有的則堅決禁止。因此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和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在立法者的秩序建構中作用有差別,前者是消極的建構,后者是積極的建構。對于兼具之類型,由于其性質亦可以前兩類而評價,故以下僅取前兩類予以說明。1.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該類規(guī)范拘束的是行為的標的,體現的是法律對于私行為標的的評價。規(guī)范限制的是人們的“權限”,即做不做得到的問題。13 違反此類規(guī)范,即違反了行為的法律行為價值,14 將導致行為的效力瑕疵。15 但是,此類規(guī)范并無強行性,
11、即并不要求私主體一定按規(guī)范行為,只是若他們不遵守,在發(fā)生爭議而訴諸法院時,法院依法不認其行為效力(即不生行為人意思指向的法律效果)。在人們未遵守時,若沒有發(fā)生爭議,或雖發(fā)生爭議卻沒有訴諸裁判,則法律并不進行干預,要求人們糾正其行為。因此,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又可稱為消極性強制規(guī)范。如,法律規(guī)定“不動產贈與合同應采用書面形式,否則無效”,即為關于合同形式的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2.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該類規(guī)范拘束的是行為本身或者說行為的手段。其目的在于使私主體依據法律行為,若不遵守,則違反行為之事實行為價值,16 導致法律制裁(行政制裁,甚至是刑事制裁),即此類規(guī)范具有強行性。但是,純粹的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并不指向法
12、律行為的效力,亦即違反該類規(guī)范并不影響行為的效力。若違反了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即使當事人未發(fā)生爭議或發(fā)生爭議未訴諸裁判,規(guī)范仍會得到執(zhí)行。因此,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又可稱為積極性強制規(guī)范。如,法律規(guī)定“保險公司應與投保人訂立書面保險合同,否則由主管機關予以警告”,即為關于合同形式的取締性強制規(guī)范。三、對合同形式的效力性強制之檢討(一)對變動對人權合同形式的效力性強制之檢討1.強制的表現與理由現代合同立法對于變動對人權合同的形式,多采自由原則,或者在總則部分有關于合同形式的原則性規(guī)定,或者根本不規(guī)定,默許形式自由;而對合同形式的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則散見于關于各有名合同的規(guī)定中。如我國合同法第10條概括規(guī)定:
13、“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逼浜笥衷凇凹夹g合同”部分(第342條)規(guī)定“技術轉讓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若當事人采用法律規(guī)定以外的合同形式,則訂立的合同將有效力瑕疵。在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規(guī)定合同無效;而在英美法系國家,則一般認為使合同失去強制執(zhí)行力。17對于強制的理由,德國民法典立法理由書作了如下概括:“遵循某種形式之必要性,可給當事人產生某種交易性之氣氛,可喚醒其法律意識,促使其三思,并確保其作出之決定之嚴肅性。此外,遵守形式可明確行為之法律性質,仿佛硬幣之印紋,將完整的法律意思刻印在行為上面,并使法律行為之完成確定
14、無疑。最后,遵守形式還可永久保全法律行為存在及內容之證據;并且亦可減少或者縮短、簡化訴訟程序?!?8可將上述立法理由解讀為:首先,為了保護交易安全。立法者認為,非嚴肅形式的合同如口頭合同可能導致詐欺,人們可能因為無心之語而受拘束,有失公平;若規(guī)定非嚴肅形式的合同無效,則利用他人的疏忽拘束他人之計謀將不能達成。加之采嚴肅形式的合同訂立一般過程較長,當事人有足夠的時間慎重考慮利害得失,作出相應的進退決定,因此訂立的合同更能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其次,為了提高司法效率。訴訟需有證據,而非嚴肅形式的合同如口頭合同舉證困難,耗時耗力,因此有必要規(guī)定此類合同無效,使法院不必費力審理,以期提高司法效率。此外
15、,形式強制還可能基于檔案管理、審批監(jiān)控、征收稅金等行政管理上的考量。192.對強制的質疑首先,關于保護交易安全。本文認為,合同形式本身與交易安全之間并無線性的直接聯系20: 即使當事人采用了某一法定的合同形式,他在簽定合同時仍可能是漫不經心的;相反,當事人采用法定形式以外的形式,如口頭形式,并不必然意味著當事人缺乏謹慎?,F代商品經濟中交易眾多,每一交易都有特定的情勢,因此合同形式與交易安全之間的關系是因合同而異的,當事人對交易安全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立法者的理性是有限的,他們無法知悉眾多交易的不同情勢,因此合同形式強制立法所依據的只能是立法者對有限情勢的判斷。這樣的法律本應只適用于有限的情勢。
16、但是這些強制規(guī)范具有普適性和穩(wěn)定性,這就意味著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是與現實脫節(jié)的。例如法律規(guī)定“某某合同應采書面形式,否則無效”,但實際上對某一具體交易而言,口頭形式更加便捷,卻不失安全。因此強制人們以某一形式訂立合同在一些情形下只會毫無意義的增加當事人的交易成本。此外合同當事人的理性同樣是有限的,他們不可能人人是法律專家,不可能都通曉關于合同形式的強制規(guī)范(事實上即使法律專家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再加上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并不具有強行性,并不主動實施,而只是在爭議訴諸法院(或仲裁)時就個案適用。因此多數人(未發(fā)生糾紛和糾紛未訴諸裁判的人畢竟占絕大多數)無法通過法律實施這一直接渠道獲知法律。這就決定了
17、立法者希望私主體通過了解法律規(guī)定而行為謹慎只能是一廂情愿。甚至,如果合同一方當事人不知有此規(guī)定,此規(guī)定不僅不能起到防止詐欺的作用,反而會成為知曉法律的當事人借以擺脫合同拘束,詐欺不知曉法律的相對人的工具,有害于交易安全。其次,關于提高司法效率。固然,此類規(guī)定可使法院不必費力審理因未采用法定形式的合同而發(fā)生的爭議,從而節(jié)省一些裁判成本。我們姑且不論法院具有裁斷糾紛、保護人們權益之責,單從效率上考量,由此減小的裁判成本就恐怕不能沖抵因此類規(guī)定妨阻本應發(fā)生的交易而加大的成本。至于當事人因采用非法定形式而難于舉證,更不是立法者所應關注和所能關注。在私法自治下,當事人在選擇合同形式時自會將嗣后可能發(fā)生的
18、訴訟舉證成本納入考量,從而選擇最合理的形式。實際上,“契約采取書面形式還是口頭形式或其它默示形式,只是在證明契約關系是否存在的舉證上有難易之分,而不是契約本身存在著優(yōu)劣的差別?!?21因此,無論當事人采用什么形式訂立合同,只要他們在訴訟中能夠充分舉證,法院也應予以采納。最后,關于管理上的考量。現在恐怕很少有人懷疑私法自治的基礎性價值,因此不應僅僅為了實現公法上的某些便利就限制自治。誠如朱慶育所言:“私法自治之限制本應由內部證立的方式作出,外部證立雖不失為有效的輔助論證手段,但它不能單獨成為充分的論證理由?!?23.對債權合同之要物的特別檢討要物合同指以標的物的交付為成立要件的合同。23 要物合
19、同亦屬于有名合同,傳統(tǒng)民法中的要物合同主要有:借貸合同、借用合同、保管合同、運送合同、設定質權合同等。24在上述前四類合同都屬于債權合同,即變動對人權合同。標的物的交付顯然也負載著當事人的合意,是當事人意思的外在表現,因此要物也構成對合同形式的強制。本文認為,對債權合同進行“要物”的形式強制是不合理的:首先,“要物”可能有害。根據本文上節(jié)的論述,對變動對人權合同的形式是不應有效力強制的。其次,“要物”違反邏輯?!耙铩笔菍贤瑯说奈锏慕桓叮谏鲜鰝鶛嗪贤?,標的物的交付實際上是對合同的履行。履行是對合同債務的清償,而合同債務只有在合同生效后才會產生。因此只有在合同生效后,才有當事人的履行行為
20、。即使在意思實現的情形,也可認為在合同的生效與合同債務的履行之間有邏輯上的一秒鐘。所以債權合同的“要物”實際上倒果為因,是反邏輯的。4.關于變動對人權合同形式之規(guī)范的應然狀態(tài)變動對人權合同的生效引致對人權的變動,由于對人權義務主體的特定性,無論當事人采用何種形式訂立合同,都只是特定主體之間的事務,無涉他人。具體而言:在債權合同,其法律效果僅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債權債務,不會影響他人;在準物權合同,如債務承擔合同。如果系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則在債權人同意之前,該合同僅在債務人與該第三人間有效力,而不拘束債權人,更不會影響世人;即使該合同經過債權人同意,也僅會影響債權人、債務人及承擔人的權義
21、。在債權人與第三人訂立債務承擔合同的情形,該合同僅拘束債權人與承擔人。既然變動對人權合同的形式是當事人的私人事務,那么法律就應該堅決貫徹自由原則,允許當事人依據他們對自己利益和負擔的權衡而自主選擇。25(二)對變動對世權合同形式的效力性強制之檢討1.強制的表現與理由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變動對世權的合同可以采用口頭、書面等形式,也可以采用公示的形式。對前類形式的強制,與對變動對人權合同形式的強制同,不贅述;對公示的強制則為變動對世權合同所特有,有必要專門論述。對公示的強制表現為兩方面:第一,法律規(guī)定欲變動對世權,必須公示;26 第二,法律以強制規(guī)范的形式在不同公示方式中作出選擇。前者回答的是要否
22、公示的問題,后者回答的是如何公示的問題。以德國為例,法律即規(guī)定非經公示,不生對世權變動的效力,同時對公示方式作了強制性的選擇。如在不動產物權合同,法典第873條規(guī)定除須有物權合意之外,尚須登記,方生效力;在動產物權合同,法典第929條(移轉所有權)和第1205條(設定質權)規(guī)定須有標的物的交付;在結婚合同,法典第1310條規(guī)定“結婚因結婚人向戶政局官員表示要相互締結婚姻而成立”。(1)法律要求變動對世權非經公示不生效力,主要是基于對世權本質的考慮。合同的生效將引起人們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變動,而對世權的義務主體為全體他人,因此變動對世權合同的生效將會變動所有他人的負擔。變動對世權合意在向公眾披露
23、前,只是當事人之間的信息,他人一般情況下并不知悉。如果此合意不向世人公開卻發(fā)生對世權變動的效力,那么就會使他人負擔不知曉的義務,不利于該他人的交易安全,也有違公平。因此法律有必要以強制規(guī)范的形式確認公示為對世權合同的形式要件,使人們得以從該公示中獲知對世權的存在,從而降低交易中的法律風險。27 以設定不動產抵押權的合同為例。抵押權作為物權在效力上優(yōu)先于債權,因此在同一人有多個債權人的情況下,為其中某一債權人設定抵押權就意味著增加了其他債權人的債權實現風險,而利用登記的公開性,即可告誡其他債權人抵押權的存在,以使其能夠及早采取措施規(guī)避風險。另外,通過公示,使權利信息為他人所知,也可以警示他人,避免對權利的不必要侵擾,有利于權利人的財產安全。28(2)法律以強制規(guī)范的形式在不同公示方式間作出選擇,主要是基于立法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視頻播放合同范本
- 2024年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某公立學校招聘考試真題
- 大型水電項目合作協(xié)議
- 2024年邯鄲市成安縣招聘村黨務(村務)工作者筆試真題
- 寧德購房合同范本
- 科技養(yǎng)老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提升老年生活質量
- 2025至2030年中國有光針織線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抗敏褪紅潔面乳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領用發(fā)票的合同范本
- 女式上衣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山西經貿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第04課 輸入輸出與計算(說課稿)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信息技術人教版
- 部編五下語文教學多元評價方案
- 2024年09月江蘇2024年蘇州金融租賃校園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八省聯考數學試題(原卷版)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二
- 重慶市2024-205學年秋高二(上)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康德卷
- 廣西柳州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
- 設備維修績效考核方案
- 《宏觀經濟管理研究》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