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兩難范式介紹(共7頁)_第1頁
道德兩難范式介紹(共7頁)_第2頁
道德兩難范式介紹(共7頁)_第3頁
道德兩難范式介紹(共7頁)_第4頁
道德兩難范式介紹(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道德兩難法”的介紹(jisho)以揭開道德(dod)偽善面具為例日常經(jīng)驗告訴(o s)人們,許多看起來道德的人實際上是不道德的。唐代的宰相李林甫是道德虛偽的典型,被人稱作“口蜜腹劍”,因為他總是嘴里說著某個人的好話,而背地里卻想著如何陷害對方。西方的不少政治家,包括與水門事件有關的尼克松以及跟萊溫斯基有染的克林頓,都被認為是道德虛偽的政客(Rangell,2000)。很多諺語,比如“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和“披著羊皮的狼”都是在描述同樣的現(xiàn)象,即某些人只是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出了道德的樣子,而實際上他們背地里做的是跟自己提倡的道德標準相悖的事情,這就是道德虛偽,又叫道德偽善。Basto

2、n等人的經(jīng)典實驗從實證角度對道德偽善進行剖析。1.范例介紹1.1實驗目的實驗一:利用實驗室所創(chuàng)設的道德困境來驗證道德責任的測量與道德行為之間的關系。實驗二:引入擲硬幣這一方式對道德動機的范圍和本質的研究提供了額外信息。實驗三:提供一個看似公平的分配方式,即由主試分配來增加自我利益選擇的模糊性。實驗四:引入貼標簽的硬幣這一方式來驗證道德偽善現(xiàn)象存在是否是自我欺騙策略的產(chǎn)物。實驗五:引入自我覺察來操縱被試是否使用了另一種策略,及避免將行為與道德標準作比較。1.2實驗方案 實驗一由20名被試參與。被試由主試單獨約見,并被告知實驗中有兩名參與者,但兩人不會見面(實際上不存在另一個被試)。實驗任務有兩種

3、性質,一種是積極的有獎勵的任務,另一種是中性的沒有任何獎勵只告知實驗結果的任務。由被試來分配任務,對應的被試(虛擬被試)并不知道決定權在被試手中。實驗二由20名被試參與。與實驗一不同(b tn)的是實驗二給被試提供了一枚硬幣,如果被試愿意就可以用擲硬幣的方式來進行任務分配,因為大多被試認為給每個人提供公平的機會例如擲硬幣就是一種公平的分配任務的方式。其他過程均與實驗一相同。擲硬幣這一設置提供給了被試看起來道德實際上可以不道德的選擇空間:他們可以通過公平的投幣程序,而無論結果如何都把積極任務分配給自己。實驗三加入了實驗控制。除了告知被試大部分參與者認為最公平的方式是通過擲硬幣決定分配結果,被試還

4、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即接受主試獨斷的分配。實驗三由40名被試參與,其中(qzhng)有20人被告知將積極結果的任務分配給他們,其余20人被告知將中性結果的任務分配給他們。 實驗四由40名被試參與(20男,20女)。實驗四與實驗二唯一不同的一點就是主試提供給被試的硬幣在正反面貼有將積極任務分給自己和將積極任務分給他人(trn)的標簽,其他程序均與實驗二相同。 實驗五加入了自我意識這一實驗控制(自我意識操縱,例如看著鏡子里自己的臉,會提高行為與個人標準之間矛盾的覺察,創(chuàng)造了一種服從標準的壓力)。該實驗中由主試提供的硬幣沒有貼標簽,高自我覺察組被試在進行任務分配時面對著鏡子坐,而低自我覺察組在分配任務

5、時面對鏡子的背面。由52名被試參與(20男,32女)。1.3實驗結果 實驗一結果表明:20名被試中,有16人借著自己有選擇權的機會將積極任務分配給了自己,4人將積極任務分配給了他人。 實驗二結果表明:20名被試中,有10人選擇了投硬幣方式,10人未選擇。當被問及什么方式是最道德的分配任務方式,擲硬幣是最普遍的回答,不論是在投硬幣的被試中還是未選擇投硬幣的被試中。在10名選擇投硬幣的被試中,8人認為投硬幣是最道德分配方式,2人認為讓主試分配最公平。10名未投硬幣的被試中,6人認為擲硬幣最道德,2人認為將積極任務分配給他人道德,1人認為將積極任務分給自己公平,1人認為沒有公平的分配方式。10名未選

6、擇擲硬幣的被試中,僅有一人將積極任務分配給了他人:10名選擇了擲硬幣的被試中,也僅有一人將積極任務分給了他人,這個比例遠遠低于0.5(理論上擲硬幣出現(xiàn)正面或反面的概率)。 實驗三結果表明:20名被分配積極結果的任務被試中,7人認為接受主試的分配最公平,6人認為擲硬幣最公平,6人認為將積極結果的任務分配給他人最公平,1人認為沒有公平的方式;在20名被分配中性結果的任務被試中,8人認為接受主試分配最公平,8人認為擲硬幣最公平,3人認為將積極結果的任務分配給他人最公平,1人認為沒有公平的方式。在被分配積極結果的任務條件(tiojin)下,有17人接受了這一分配,其余3人未接受,這3人中,有一人將積極

7、任務分給了自己,其余兩人選擇了擲硬幣,兩人也均將積極任務給了自己。這意味著20名被試均得到了積極條件任務。在被分配中性結果任務的條件下,只有11人接受了分配,其余9人未接受。在這9人中,三人將積極結果的任務分配給自己,其余6人選擇了擲硬幣的方式,結果這6名被試也均將積極結果任務分配給自己。這意味著9名未接受主試分配的被試都將積極結果的任務分給了自己。 實驗四結果表明:40人中,有28名被試選擇了擲有標簽(bioqin)的硬幣這種方式,12人沒有選擇擲硬幣。這12人中,有10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配給自己,有2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給他人;在擲硬幣的28人中,僅有4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配給他人,這一比例顯

8、著低于擲硬幣所能出現(xiàn)的正反面概率(0.5)。這意味著出現(xiàn)了道德偽善這一現(xiàn)象,男女之間沒有差異。當被問及貼標簽的硬幣與不貼標簽的硬幣有沒有區(qū)別時,超過一半的被試認為沒有標簽會提供更多的作弊可能。當被問及什么方式是最道德的分配任務方式,擲硬幣的28名被試中,24人認為擲硬幣是最道德的方式,2人認為將積極結果的任務分配給他人最道德,2人認為沒有完全公平的分配方式。在12名未選擇擲硬幣的被試中,7人認為擲硬幣是最道德的方式,3人認為將積極任務分配給他人更公平,2人認為將積極任務分配給自己最道德。很顯然,對于大部分被試,分配任務這一行為與道德標準之間存在矛盾。那些投幣的被試道德感明顯高于未投幣的被試。實

9、驗五結果表明:在所有的52名被試中,有23名被試選擇了擲硬幣的分配方式。高自我覺察條件下的26名被試中,有10人選擇了擲硬幣,其中有5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配給自己,其余5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配給他人(trn)。有16人未選擇擲硬幣,其中有6人將積極任務分配給他人。當被問及什么方式是最道德的分配任務方式,52人中有32人認為擲硬幣是最道德的方式,15人認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配給他人最公平,4人認為沒有完全公平的方式,1人認為將積極結果任務分給自己最道德。方法(fngf)介紹2.1起源(qyun)受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fā)展研究的啟發(fā),柯爾伯格運用其建構主義理論和方法,研究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fā)展,并

10、在道德教育實踐中運用了這種研究的結論,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兩難問題討論法(Moral Discussion Approach)。道德兩難問題討論法,也稱為新蘇格拉底法(New-Socratic Approach),是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與其兒童道德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簡言之,就是以道德兩難故事為基本材料,讓兒童對故事中的道德問題進行討論并回答圍繞該故事提出的相關問題,以此判斷兒童所處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并引導和促進其進一步發(fā)展的方法。其關鍵在于以兩難故事誘發(fā)兒童的認知沖突,促進積極的道德思維,從而促進其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的發(fā)展。2.2道德兩難問題法的心理學基礎 依據(jù)的心理學思想主要有:

11、1.道德發(fā)展主要是道德的判斷能力的發(fā)展??聽柌襁@個觀點是圍繞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目的提出的。道德方面的發(fā)展又主要是道德判斷的發(fā)展,道德推理和道德能力的發(fā)展成為道德教學的合理目的。他認為,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首先是道德判斷上的成熟,然后才是與道德判斷相一致的道德行為。 2.兒童(r tng)能自發(fā)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聽柌窭^承了皮亞杰的觀點,將兒童看作是道德哲學家,認為兒童有自己的關于價值問題的思考方式,能自發(fā)形成他們的道德觀念,這些道德觀念又形成有組織的思維方式。 3.兒童道德發(fā)展的階段性??聽柌裨谔乩餇?、萊斯特等人對兒童進行分段道德教育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認為兒童道德發(fā)展有一定的階段性,即

12、隨年齡的變遷而發(fā)生的一種形式方面的或質上的變化。同時柯爾伯格認為,兒童的道德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具有不可超越性。正是在這些心理學思想基礎上,柯爾伯格將個體的道德發(fā)展劃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法:前因循水平,包括懲罰和服從階段、互為手段階段;因循水平,包括人際關系的相互協(xié)調(xitio)階段、法律和秩序的維持階段;后因循水平,包括社會契約階段與普遍的倫理原則階段。 4.道德發(fā)展的動力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聽柌裾J為,個體道德發(fā)展的動力不是來自他先天成熟,也不是來自于他的后天學習,而是來自個體和社會的相互作用中,即他的建構觀點來自心理(xnl)結構既不是先天的生物稟賦,也不是從感覺經(jīng)驗中被動習得行

13、為結果,而是主動同化經(jīng)驗建構的。在這種相互作用過程中,隨著個體承擔社會角色機會和討論的增多,個體的道德經(jīng)驗不斷優(yōu)化,不斷同化吸收和調整平衡新的道德經(jīng)驗,從而使個體的道德結構產(chǎn)生新的質變,飛躍到新的發(fā)展水平。因此,在道德發(fā)展的動力觀上,既反對成熟論又反對學習論,而主張相互作用的建構論。2.3實施道德兩難法的具體要求在方法上,一方面要求教育者通過設計一定的道德問題或情境引出兒童的各種道德觀點,為他們提供相互作用和角色扮演的機會,因為只有當兒童面臨道德兩難問題或問題情境并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法同其他人的法相比較時,才能引起兒童的道的認知沖突和不確定;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提供的論據(jù)要和兒童已有發(fā)展水平相匹配

14、,因為環(huán)境影響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所提供的推理水平與兒童自己的水平相匹配。具體講,教育者所提供的推理水平應高于兒童現(xiàn)有水平一個階段。從內容上講,道德討論的內容不是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美德袋或特定的社會規(guī)則,而是有特定社會性質的道德兩難問題。這些兩難問題可以是虛構的(如海因茨偷藥救妻),也可以是有關政治、法律以及生活中現(xiàn)實的道德問題。但不論是虛構的還是現(xiàn)實的,都要求能引起兒童真正的認知沖突和意見不一。另外,在內容的組織上,不像傳統(tǒng)的品格教育課程的內容那樣根據(jù)一定道德體系的邏輯去組織,以適應不同發(fā)展(fzhn)水平的兒童。2.4Baston等人創(chuàng)立(chungl)的實驗室道德兩難法Batson 認為

15、(rnwi),道德偽善這個看似只能進行哲學思辨的問題,其實能夠通過科學方法進行檢驗。他通過在道德兩難情境中觀察人們的行為,間接推斷其終極目標( 動機是目標導向的),看它是支持道德原則還是在道德表象的掩飾下追求自我利益來對道德偽善進行研究。Batson 在實驗室創(chuàng)設了一個利益沖突情境,讓被試者獨自給自己和另一個人分配任務, 任務包括積極任務(有獎勵/無懲罰) 和中性任務(無獎懲/任務枯燥)兩種,實驗者讓被試者先報告什么是道德的任務分配行為,然后報告自己的任務分配結果,再在7點量表上評價自己分配任務的道德性,從而揭示道德偽善效應。實驗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研究者將模糊性引入了道德表象與道德真實的聯(lián)結之

16、中。2.5實驗室道德兩難的優(yōu)點 1.將假設問題與真實問題相結合 柯爾伯格的經(jīng)典道德兩難問題討論法限于對傳統(tǒng)道德的追求,其設計的兩難問題也多以假設的情境為主,這樣容易導致學生道德判斷與實際的道德行為的差異,這也是柯爾伯格受到一些人批評的原因之一。實驗室道德兩難法將假設的問題與真實問題相結合。這里的真實問題包括了自我與他人的利益沖突,被試真正面臨著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選擇,讓其在真實環(huán)境中體會兩難問題,并作出判斷和行動,這對于研究真實情境下的道德兩難具有重大意義。 2.研究的范圍更廣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更適用于兒童道德水平的發(fā)展,對于成人來說這樣的兩難問題不能真實測出成人的道德水平。實驗室道德兩難范

17、式既可以用于兒童也可以用于成人,并且這種兩難更接近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Lammers 等人(2010)通過多個實驗考查了權力對道德虛偽的影響。通過回憶方式啟動被試的權力高低, 接著一半被試參加一個擲骰子贏獎品的游戲, 另一半被試則評價是否可以接受他人虛報差旅費的做法。擲骰子的被試要把一個十面體的骰子擲十次,因此他們如果誠實的話, 每個被試的平均點數(shù)應該在 50 左右, 被試報告的分數(shù)越高,表明他們作弊行為越嚴重。這種擲骰子按點數(shù)贏獎勵的方式就是Baston等人創(chuàng)立的實驗室道德兩難范式的一種變式。參考文獻寇彧,徐華女.(2005).論道德(dod)偽善對人性的一種剖析.清華大學學報(xubo)(

18、哲學社會科學版), 20(6),5661.吳寶沛,高樹玲.(2005).道德(dod)虛偽:一種機會主義的適應策略.心理科學進展, 20(6),926-934.Batson C D, Kobrynowicz D, Dinnerstein J L, Kampf H C, Wilson A D. I n A Very Differ ent Voice: Unmasking Moral Hypocrisy 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72( 6) .Batson C D, Thompson E, Seuferling G, Whitney H,Strongman J A. Moral H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