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詩律講解》PPT課件_第1頁
《古代漢語——詩律講解》PPT課件_第2頁
《古代漢語——詩律講解》PPT課件_第3頁
《古代漢語——詩律講解》PPT課件_第4頁
《古代漢語——詩律講解》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體詩律說略我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和楚辭。詩經(jīng)以四言爲主,楚辭以六言爲主。到了漢代,出現(xiàn)了五言和七言詩。五言詩源自民謠,東漢末的古詩十九首已是成熟的五言詩。最早的七言詩據(jù)說是漢武帝在柏梁臺上宴飲群臣時的聯(lián)句,人各一句,句句押韻,後人把這種詩體稱爲“柏梁體”。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柏梁體七言詩是三國 魏 曹丕的燕歌行。新體詩產(chǎn)生後被稱作“近體詩”或“今體詩”,這是相對漢 魏 晉 南北朝時期的“古體詩”(或稱“古風”)而言的。唐人不僅盛行寫近體詩,同時也寫了大量的古體詩,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擅長古體詩的聖手。一、近體詩近體詩也叫今體詩,指唐初形成的格律詩。 (一)近體詩的分類近體詩又稱格律詩,

2、包括律詩、絕句、排律三大類。律詩指七律和五律,絕句指七絕和五絕。排律又稱長律,是律詩的延長。排律一般是五言的,七言的很少。近體詩的句數(shù)、字數(shù)都有限定。其具體情況如下:五律八句,每句五字,共40字。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共56字。五絕四句,每句五字,共20字。七絕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排律句數(shù)超過八句,每句字數(shù)為五字或七字。(二)近體詩的結構近體詩中的律詩共八句,其中一、二句稱作首聯(lián),三、四句稱作頷聯(lián),五、六句稱作頸聯(lián),七、八句稱作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第一句稱作出句,第二句稱作對句。絕句是截取律句的一半,所截部分的結構與律詩相同。 (三)近體詩的用韻1押韻位置固定。所有偶數(shù)句的末字都必須押韻。首句可以

3、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五律首句不押韻的情況較多,七律首句押韻的情況較多。2必須一韻到底。即同一首詩的韻腳字只能在同一韻部中選取,中途不能雜用相鄰韻部的字,也不允許“換韻”,如果雜用了其他韻部的字詩家叫做“出韻”。只有入韻的首句可以使用鄰韻字 3.只押平聲韻唐人作詩用韻,依據(jù)的是切韻的韻部。到了北宋時,官方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分韻二六部,改名廣韻。此後金人王文郁、南宋 江北 平水人劉淵都根據(jù)前人“同用”的規(guī)定對廣韻韻部做過合併工作,王文郁平水韻略一書合併爲一六部,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一書合併爲一七部。南宋以後的詩韻都是一六部,由於源自平水韻略和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故又稱作“平水韻”?!捌剿崱彪m

4、然出現(xiàn)在南宋,但反映了唐人押韻的實際情況?!捌剿崱卑ㄆ铰暼?、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 。“平水韻”雖出現(xiàn)在南宋,但它的分韻符合唐人用韻的實際情況。例如:李商隱無題 東韻(平水韻)昨夜星辰昨夜風,(東) 畫樓西畔桂堂東。(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東)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東)嗟爾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東)(四)近體詩的平仄平仄是構成近體詩的最重要的要素,近體詩與古體詩的本質區(qū)別就在於平仄。掌握近體詩的平仄規(guī)則,需要瞭解什麼是平仄、律句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形式、平仄的基本句式、一首詩的平仄規(guī)則、拗救等問題。(一)平仄 “平”就是平直的意思,“仄”就是不

5、平的意思。“平仄”這一概念是對中古的聲調而言的。中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聲的調值是平直的,可以延長,上去入三聲的調值或者曲折,或者短促,都是不平的,難於延長。爲了增強詩句的音樂美,古人把四聲分爲兩類,其中平聲爲一類,稱作“平”;上去入爲一類,統(tǒng)稱爲“仄”。“仄”就是傾斜、不平的意思。“平仄”聲的分類,目的在於讓這兩類字在詩句中交替使用,避免單調,增強節(jié)奏感,收到到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效果。附:古今聲調變化情況1.平分陰陽2.濁上變去3.入派四聲附:通篇只有一個讀音的古文 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饑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

6、,箕疾擊幾 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 (二)近體詩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形式 節(jié)拍就是節(jié)奏單位,有些書上把詩歌的節(jié)奏單位叫做音步或音段。律詩中的平仄交替都是以節(jié)拍爲單位進行的,節(jié)拍除句末字外均由兩個字所構成。例如: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前一句有三個節(jié)拍,後一句有四個節(jié)拍。這種情況表明,律詩的平仄交替除句末字外,都是以

7、兩個字爲一個單位進行的。組成節(jié)拍的兩個字可以同是平聲或仄聲,也可以是平仄不同的兩個字。當節(jié)拍由平仄不同的兩個字組成時,節(jié)拍的性質取決於後一字的聲調,如“仄平”算平聲拍,“平仄”算仄聲拍,因爲後一字處在節(jié)奏點上,起著定音的作用。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詩家對節(jié)拍第二個字的平仄要求很嚴格,其平仄不能輕易變動。注意:律句的意義單位可以有多個,節(jié)奏形式則只有一個。節(jié)奏形式常常和意義單位是一致的,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是也有不少意義單位和節(jié)奏格式不一致的情況,例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義單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節(jié)奏形式)二十四橋明月夜。(意義單位)二十四橋

8、明月夜。(節(jié)奏形式) (三)近體詩平仄的基本句式 近體詩平仄的基本句式共有四種,具體如下:五 言 甲式 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式)乙式 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式) 丙式 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式) 丁式 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 七 言甲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式)乙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式)丙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式)丁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式)七言平仄的基本句式只是根據(jù)平仄交替原則在五言基本句式之前分別加一個節(jié)拍而已,也就是說,七言除前兩個字外,其餘五個字的平仄規(guī)則與五言完全相同。4.一首詩的平仄規(guī)則 在明確了以上幾個問

9、題的前提下,一首詩的平仄規(guī)則是很容易掌握的,只需記住以下四句話即可:甲一句之中平仄相間 乙一聯(lián)之內平仄相對丙兩聯(lián)之間平仄相粘 丁. 押韻句末字用平聲,非押韻句末字用仄聲所謂“一句之中平仄相間”,是指句中的字以節(jié)拍爲單位進行平仄交替,如第一個節(jié)拍是平聲,則第二個節(jié)拍就是仄聲,第三個節(jié)拍又是平聲。如第一個節(jié)拍是仄聲,則第二個節(jié)拍是平聲,第三個節(jié)拍又是仄聲。例見上文“基本句式”。在具體實踐中,只要每個節(jié)拍第二字的平仄做到交替就可以了,第一字一般不論。注意不可將平仄交替理解成是以單字爲單位的交替。所謂“一聯(lián)之間平仄相對”,是指每聯(lián)對句和出句的各個節(jié)拍要平仄相反。在具體實踐中,只要做到各節(jié)拍第二字的平仄

10、相反就可以了,第一字一般不論,不可理解爲上下句字字都平仄相反。例如(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違反了平仄相對的規(guī)定,詩家叫做“失對”。所謂“兩聯(lián)之間平仄相黏”,是指下聯(lián)出句第一節(jié)拍的平仄要和上聯(lián)對句第一節(jié)拍的平仄相同。在具體實踐中,也只要做到節(jié)拍的第二字平仄相同就可以了,第一字的平仄一般不論。不可理解爲下聯(lián)出句和上聯(lián)對句的平仄字字相同。第一節(jié)拍以後的部分按照平仄交替的原則處理。 例如(基本句式): 首聯(lián)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對句)頷聯(lián)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出句

11、)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違反了平仄相粘的規(guī)定,詩家叫做“失粘”。初唐時期,近體詩的規(guī)則尚不嚴密,失粘的現(xiàn)象較多,中唐以就很少見了。例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所謂“押韻句末字用平聲,非押韻句末字用仄聲”,是指近體詩的二、四、六、八句都是押韻句,句末字要用平聲,三、五、七句都是非押韻句,各句末字要用仄聲。至於第一句,無論五言七言,入韻時用平聲,不入韻時用仄聲。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則為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平起平收式平

12、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言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分析下列各首詩的平仄(字下劃線者為古入聲字)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寄洛中諸姊 元淳 舊國經(jīng)年別,關河萬里思。題書憑雁翼,望月想蛾眉。白發(fā)愁偏覺,歸心夢獨知。誰堪離亂處,掩淚向南枝。望宣城謝眺北樓 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

13、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入聲字的識別方法:1.zh、z、g、j和b、d,可管陽平二百多。2.zh、ch、sh、r加上k,拼uo皆入不用說。3.d、t、n、l、b、p、m,拼ie除去爹。4.e韻除去瘸和靴。5.d、t、n、l、z、c、s,拼e皆入宜自知。6.fa皆入不用說7.排除法。凡以n,ng等結尾的字在古代都不是入聲字;韻母為er,uai,uei的字在古代也不是入聲字。古入聲今讀平聲字簡表5.關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關於律詩的平仄問題,前人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對五言詩來說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說法,意思是七言律句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

14、用平仄字均可;“二、四、六”字的平仄則必須嚴格遵守,不可隨意變更。第一、三、五字也就是每個節(jié)拍的第一字,因爲都不在節(jié)奏點上,無關節(jié)拍的性質,故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也就是每個節(jié)拍的第二字,因爲都在節(jié)奏點上,決定著節(jié)拍的性質,故必須嚴格遵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一說法旨在讓初學者迅速掌握調平仄的方法,其優(yōu)點是簡明扼要,好學好記;缺點是未能將有關平仄的特殊規(guī)定包括進去,如果完全按照這一說法去寫詩,就可能會犯忌。所謂特殊規(guī)定共有兩條:一是“犯孤平”,二是“三平調”。這兩條都是詩家的大忌。甲犯孤平“犯孤平”是指“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式變成了“仄平|仄仄|平”或“仄仄|仄平|

15、仄仄|平”式。這種句式除韻腳字爲平聲外,全句只有一個平聲字,平仄聲失去了平衡,故叫做“犯孤平”。乙三平調“三平調”是指“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式變成了“仄仄|平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式,最後三字都成了平聲。關于拗救所謂拗,是指律句中某字的聲調不合平仄的規(guī)定,即應該用平聲卻用了仄聲,或改用仄聲而用了平聲字。所謂救,是指律句的平仄發(fā)生“拗”時,在另外某個用平的地方用了仄,或用仄的地方用了平,以求做到使平仄的字數(shù)保持平衡。拗救地使用是為了擴大詩人選字范圍所采取的變通方法,這樣做不至于使詩人因聲奪義,可以保留在意義上比較合適的字眼。需要指出的是,拗救的使用并不是任意的,

16、而是有一定的規(guī)定的,具體有以下三種情況:1.句中拗救一句之中出現(xiàn)拗字而隨之補救,謂之句中拗救。句中拗救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孤平拗救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剜l(xiāng)偶書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2)本句自救“(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是第六字)用了平聲,就將第三字(七言為第五字)的平聲改為仄

17、聲。這樣這種格式便變?yōu)椋骸捌狡截破截啤?。人們把這種拗救叫做“本句自救”。望月懷遠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2、聯(lián)中拗救聯(lián)中拗救指出現(xiàn)在由“(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所構成的一聯(lián)之中的拗救。如果其出句出現(xiàn)拗字,而用對句予以補救,謂之聯(lián)中拗救。聯(lián)中拗救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相同位置的聯(lián)中拗救對于五言律詩而言,是指其出句第三字拗(當平而仄),用對句第三字來救

18、(改仄為平)的情況而言(2)不同位置的聯(lián)中拗救“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為第六字)出現(xiàn)拗(當平而仄),則必須用對句的第三字來救(改仄為平)。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3、一字兩救有時候,孤平拗救與聯(lián)中拗救會同時出現(xiàn):“(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字(七言律詩為第五字)既救了本句的孤平又救了出句的第三字或第四字。同一個字救了兩處,這就是“一字兩救”。(1)孤平拗救與相同位置的聯(lián)中拗救同時出現(xiàn):促 織 杜 甫促織甚微細, 哀鳴何動人。草根吟不穩(wěn), 床下夜相親。久客得無淚? 故妻難及晨。悲絲與急管, 感激異天真。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

19、 黃庭堅縣樓三十六峰寒,王粲登臨獨倚欄。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陽殘。詩來嗟我不同醉,別後喜君能自寬。舉目盡妨人作樂,幾時歸得釣鯢桓。(2)孤平拗救與不同位置的聯(lián)中拗救同時出現(xiàn):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銅官渚守風 杜甫 不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慳。 飛來雙白鶴,過去杳難攀。五、近體詩的對仗對仗,就是對偶?!皩φ獭敝械摹罢獭保瑏碓磧x仗隊中的“仗”,兩兩相對,排列整齊。詩句中的對仗,也要求兩兩相對,排列整齊。近體詩產(chǎn)生以前,詩中的對仗,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近體詩的對

20、仗,不僅僅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規(guī)定。1對仗的位置律詩的對仗一般用在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至于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則可對可不對。2對仗的講究律詩的對仗有許多講究,常規(guī)分為以下幾類:(1)工對依照對仗的要求把詞劃分為九類:(1)名詞(2)形容詞(輕重疏密明暗)(3)數(shù)詞(4)顏色詞(5)方位詞(6)動詞(7)副詞(8)虛詞(9)代詞。其中名詞又細分為以下一些小類: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衣飾飲食文具文學草木鳥獸形體人事(道德才情)人倫(父子兄弟)例如詞林典腋(附于詩韻全璧)把名詞劃分爲三十門:天文 時令 地理 帝后 職官 政治 禮儀 音樂 人倫 人物 閨門 形體 文事 武備 技藝 外教 珍寶 宮室 器用 服飾

21、 飲食 菽粟 布帛 草木 花卉 果品 飛禽 走獸 鱗介 昆蟲 附四對:干支 數(shù)目 顏色 姓名人物 根據(jù)工對的要求,所對的詞語一般不能跨越這些門類,或者雖然跨越了兩個門類,但所對的詞語是經(jīng)常在一起對舉的。爲了幫助掌握工對,前人還專門撰寫了一些練習性的材料,如清人李漁的笠翁對韻。事實上,工對是很難做到的,前人的佳作如:氣蒸雲(yún)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浮雲(yún)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寬對寬對指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及名詞對動詞、副詞對動詞等,甚至包括半對半不對,例如:遙憐小兒女,

22、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詠懷古跡其二 (3)借對借對就是借義相對。有兩種情況:A某詞有兩種意義,詩人在詩中用其中一義而以另一義相對。例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曲江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B某詞本無某義,只因讀音與另一詞相同,故借另一詞的意義相對。例如:事直皇天在,歸遲白發(fā)生。 劉長卿新安奉送馬嬌珠汗落,胡舞白題斜。 杜甫秦州雜詩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別(4)流水對對仗,一般是用兩句相對獨立的話,如果將一句分成兩句相對,每句意義不完整,這就叫流水對 。例如: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駱賓王在獄詠蟬并序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杜荀鶴春宮怨 (5)扇面對扇面對 或稱“隔句對”,指兩聯(lián)之間的對仗,即:一、三句相對,二、四句相對。由於上下兩聯(lián)在形式上像打開的扇子一樣對稱,故稱扇面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