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者不忘履——沈從文建國后的文學寫作生涯(上)._第1頁
跛者不忘履——沈從文建國后的文學寫作生涯(上)._第2頁
跛者不忘履——沈從文建國后的文學寫作生涯(上)._第3頁
跛者不忘履——沈從文建國后的文學寫作生涯(上)._第4頁
跛者不忘履——沈從文建國后的文學寫作生涯(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跛者不忘履沈從文建國后的文學寫作生涯 (上)【摘要題】作家作品研究【正文】“我們相愛一生,一生還是太短?!保ㄗⅲ簠⒁娏制眩和稁r麝退香,長 河不盡流,第160頁,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這是沈從文對文學感情的 真實寫照。在他轉(zhuǎn)向文物研究的時期,對文學的熱愛之情不但一點沒有被緩 釋,反而由于遠離文壇更增加了對文學的熱愛。即便在他一生最為艱難的日子 里,沈從文也一刻沒有放棄對文學的關(guān)注。他曾把自己的這種心態(tài)形象地比喻 為“跛者不忘履”:“這個人本來如果會走路,即或因故不良于行時,在夢中 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常常要想起過去一時健步如飛的情形,且樂于在一些 新的努力中,試圖恢復他的本來?!保ㄗⅲ簠?/p>

2、見沈從文全集27卷,第462頁,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1949年7月2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shù)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雖然沈從文 不是代表,他自己又尚在重病中,但他依然眷念著文壇,向來探望他的朋友們 問這問那,似乎自己根本沒有被隔絕在文壇之外。“首屆文代會期間,我們幾 個人去從文家不止一次,表面上看不出他有情緒,他臉上仍然露出微笑。他向 我們打聽文藝界朋友的近況,他關(guān)心每個熟人?!保ㄗⅲ喊徒穑簯涯顝?文,長河不盡流,第11頁,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在革命大學期 間,盡管沈從文已經(jīng)作出了離開文壇的決定,但這只不過是對陰晴未定的文藝 政策的一種回避策略,在沈從文的內(nèi)心世界里,文學才是他魂

3、牽夢繞之地,在 這期間創(chuàng)作的老同志便是這一情結(jié)的有力證明。多年來,他已經(jīng)形成了一 種隸屬于他自己的文學觀,告別文壇的他,經(jīng)常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理念評 價當下的文壇。在這個時期的書信中,經(jīng)??梢宰x到沈從文對文壇現(xiàn)狀的看法 和自己的寫作計劃: 近來在報上讀到幾首詩,感到痛苦,即這種詩就毫無詩所需要的感興。如不把 那些詩題和下面署名連接起來,任何編者也不會采用的。很奇怪,這些詩都當 成詩刊載,且各處轉(zhuǎn)登不已。1951年9月2日致一位青年記者的信這回下鄉(xiāng)去是我一生極大事件,因為可以補正過去和人民群眾脫離過誤。二十 多年來只知道這樣那樣的寫,寫了許多文章,全不得用。如能在鄉(xiāng)下恢復了用 筆能力,再來寫,

4、一定和過去要大不相同了。因為基本上已變更。你們都歡喜 趙樹理,看爸爸為你們寫出更多的李有才吧。 1951 年 10 月 28 日致沈龍朱、沈虎雛 這么學習下去,三個月結(jié)果,大致可以寫一厚本五十個川行散記故事。有好幾 個已在印象中有了輪廓。特別是語言,我理解意思,還理解語氣中的情感。這 對我實在極大方便。1951年 11月 8 日致張兆和 你說寫戲,共同來搞一個吧,容易安排?;蚋髯宰饕粋€看看,怕沒有時間。因 為總得有半年到四個月左右空閑,寫出來才可望像個樣子。背景突出,容易處 理,人事特殊,謹慎處理易得良好效果??煽紤]的是事的表現(xiàn)方法,人的表現(xiàn) 方法。用歌劇還是用話劇形式。我總覺得用中篇小說方式

5、,方便得很。用把人 事的變動,歷史的變動,安置到一個特別平靜的自然背景中,景物與人事一錯 綜,更是容易動人也。但當成戲來寫,社會性強,觀眾對于地方性生產(chǎn)關(guān)系, 也可得到一種極好教育。只恐怕不會有空閑時間來用。1951年 12月 2 日致金野 從這些書信可以看出,沈從文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留戀之情。在建國初的幾年里,盡 管有關(guān)方面表面上鼓勵沈從文繼續(xù)從事寫作,但文壇上沒有一扇大門是為沈從 文敞開的。自 1950年 5月起,沈從文就在暗自使勁,悄悄地創(chuàng)作了紀實性的小 說老同志,到 1952 年 1 月已經(jīng)七易其稿,但輾轉(zhuǎn)數(shù)家報刊雜志,沒有一家 愿意刊登。 最后,這位名滿天下的老作家,不得不委曲求全地給丁玲

6、寫信,請 后者予以推薦:“寄了篇文章來,還是去年十一月在四川寫的,五月中寄到一 個報紙編輯處,擱了四個月,現(xiàn)在才退回來,望為看看,如還好,可以用到什 么小刊物上去,就為轉(zhuǎn)去,不用我名字也好。如要不得,就告告毛病。多年不 寫什么了,完全隔了?!保ㄗⅲ?1952年8月 18日致丁玲,沈從文全集第 19 卷,第 353頁。)為了發(fā)表這篇小文,沈從文已經(jīng)把要求降到了最低點,但 這篇小說在沈從文生前一直沒有得到發(fā)表的機會。新作難以獲得發(fā)表的機會,舊作的出版渠道也對沈從文關(guān)上了大門。 1953 年 春,多年合作的開明書店給沈從文發(fā)來一封公函,大意是:尊作早已過時,開 明版紙型及全部庫存作品均已代為銷毀。盡

7、管沈從文作為代表參加了第二次全 國文代會,但卻是以美術(shù)代表的身份與會的。這兩件事對正嘗試重操舊業(yè)的沈 從文來說,無異于當頭棒喝。多年來,開明書店與沈從文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 關(guān)系,從 1941 年開始,開明書店陸續(xù)推出了沈從文的作品集,到 1948 年時已 出版了多種,尚有五六本待印,那時沈從文的書是搶手貨,出版商把他當作賺 錢的工具。正是有這個依托,即便在形勢最為嚴峻的 1948 年,沈從文依然非常 樂觀。但斗轉(zhuǎn)星移,三年剛過,已然物是人非,作品還是那些作品,人還是那 個人,可一切都翻了個兒,人被當作“反動”作家,作品已然沒有了存在的意 義。世事已然如此,這使沈從文對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這也正

8、是建國初他一 再拒絕從事文學寫作的終極原因。此后,每當拿起筆來的時候,總是前怕狼后 怕虎,這種心態(tài)最終決定了沈從文 1949 年后文學創(chuàng)作的失敗。不過,“聽黨的話”一度是沈從文的生活信念,雖然文學讓他如此傷心,在特 定的歷史情勢下,沈從文也難以拒絕來自各方領(lǐng)導的好意。 1956 年,建國以來 的政治風雨已經(jīng)使作家們變得畏首畏尾,一種工作惰性悄然彌漫在人們心頭。在這種情形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適時推出了,由此形成了19561957年之交的“早春”天氣。在這種情況下,已經(jīng)寂寞多時的沈從文成為各級領(lǐng)導關(guān)注的對象。 1956 年上半 年,人民日報正醞釀著改版,準備出版文藝副刊,時任中共中

9、央副秘書長 的胡喬木對此非常重視,親自改定了副刊的編輯原則,并擬了一個作者名單, 已從文壇隱沒多年的沈從文也出現(xiàn)在他的名單上,并特意叮囑說,“一定要請 沈從文為副刊寫一篇散文”。(注:參見袁鷹:胡喬木同志和副刊,我 所知道的胡喬木,第 194197 頁,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7 年。)沈從文為此 創(chuàng)作了散文天安門前,發(fā)表在剛創(chuàng)辦不久的人民文學副刊上。文章對 天安門前的今昔進行了一組組對比,表達了沈從文對新中國建設(shè)的由衷贊嘆。 一個曾經(jīng)被貼上“反動作家”標簽的作家的作品發(fā)表在最高級的中央機關(guān)報 上,帶給人們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實際上,天安門前并不是沈從文建國后發(fā)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率先刊發(fā) 沈從

10、文作品的是旅行家。 1956年 4 月出版的旅行家第 4 期上,刊登了 沈從文的散文春游頤和園。雖然文章的格調(diào)是明亮的,但在當時的情形 下,敢為天下先地刊登這位老作家的新作品,還是需要一定勇氣的。從這時 起,到 1957年 7 月, 旅行家先后刊登了從一本書談談民族藝術(shù)、 新湘行記、談寫游記等四篇文章,這個刊物的主編正是沈從文的老朋 友、著名記者子岡。 1946年 8 月,沈從文到北平后的第一篇訪問記沈從文在 北平也是她采寫的。作為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她了解沈從文,沈從文也格外信 任自己的這位朋友,樂于將自己的作品交給她主持的刊物發(fā)表。這是心靈的默 契使然。既然是“調(diào)整”文藝政策,文藝界的主管領(lǐng)導

11、周揚自然也會積極參與。他一再 叮囑中國文聯(lián)所屬各協(xié)會主辦刊物的主編,要請多年不曾動筆的老作家們重操 就業(yè)。他對人民文學的主編嚴文井說:“你們要去看看沈從文,沈從文如 出來,會驚動海內(nèi)外。這是你們組稿的一個勝利!”(注:涂光群:沈從文 寫跑龍?zhí)?,中國三代作家紀實,第 273 頁,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95 年。)嚴文井本來就是在沈從文提攜下走上文壇的,對此自然樂于從命。況且 人民日報向沈從文約稿還有極其便利的條件可以利用,有張兆和在這里做 編輯,關(guān)系自然比別的刊物更近一層。嚴文井帶上編輯部主任李清泉去看望自 己的老師,同時希望他為人民文學寫稿。在這一背景下,1957年第 7 期的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了

12、沈從文的跑龍?zhí)?。同時, 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已將 沈從文小說選集列入出版計劃,用不了多久,沈從文建國后的第一部舊作 選集就會與讀者見面了?!袄谩钡南⒁粋€接著一個,過去一扇扇緊閉的大 門又重新向沈從文敞開了,他進入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的行列。對于已經(jīng)著作 等身的老作家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遲到的“榮譽”。另一方面,這時節(jié)正是沈從文在歷史博物館最為困難的一段:沒有一個固定的辦公桌位;沒有必要的經(jīng)費支持;沒有得力的助手幾乎事事不從心。有時沈從文偶爾到文物局去看新收購來的文物,風聞此事的館領(lǐng)導就會認為他是打“小報告”去了,馬上就會有領(lǐng)導親信在辦公室里敲山震虎:“凡是到局里反 映館中情況的,是越級',

13、這一點要弄清楚,免得犯錯誤?!保ㄗⅲ?1978年5月致胡喬木,沈從文全集第 25卷,第247頁。)在這種情況下,沈從文 對歷史博物館還有什么可留戀的呢? 沈從文漸漸有了“歸隊”的想法。1957年3月,中國作家協(xié)會向會員征集創(chuàng) 作計劃,沈從文第一次向協(xié)會坦露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設(shè)想:有關(guān)寫作計劃,打量到可以進行的,大致有兩個中篇的初步準備,如時間能作 自由支配,還容易著手:一以安徽為背景的,將來得去那邊鄉(xiāng)下住一個月,已 經(jīng)有了底子;二以四川內(nèi)江丘陵區(qū)糖房生產(chǎn)為背景的,我曾在那里土改十個 月,心中也有了個數(shù)目,將來如寫也得去住一二月,并在新成立大機器糖房住 十天半月。這些東西如能有自己可使用的時間,又有能

14、力可到想到地方去住 住,并到別的地方去,如像青島(沒有文物的地方?。┳∫魂?,工作或可望能 夠逐漸順手完成。又還想再試寫些短篇游記特寫,照情形看來,也得在暑中或 暫時離開工作,到湘西自治州或別的地方去,才有希望從比較從容情形中說動 筆。我還希望能在另一時,有機會為一些老革命記錄點近代史事情,例如為何長工 部長記下些有關(guān)井岡山當時情況。如記下成績還好,就再找別的一位,如記南 昌起義,瑞金扎根,長征前夕,遵義情況,延安種種或記人,或記事,用 些不同方法,記下些過去不曾有人如此寫過,將來也不易有人寫,而又對青年 一代能有教育作用的故事特寫。(注:摘抄自沈從文:創(chuàng)作計劃,沈從 文全集第27卷,第509

15、510頁。)在當時,這自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寫作計劃。經(jīng)過各部門的多方協(xié)調(diào),決定在 本年度的8月份安排沈從文去青島療養(yǎng),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對此次青島之行,沈從文充滿信心。8月3日,沈從文動身去青島的前一天,在給 大哥的信中寫道:“在海邊住一月會好一些。如有可能,住半年也許還更好 些,因為有半年時間,一定可寫本小書。有好幾個小冊子都沒有時間可寫?!保ㄗⅲ荷驈奈娜?0卷,第182頁。)青島對沈從文來說是故地重游,但他沒有心思游山玩水,他不愿意浪費這來之 不易的機會?!霸谶@小房間里,五點即起來做事,十分順手。簡直下筆如有 神,頭腦似乎又恢復了寫月下小景時代,情形和近幾年全不相同了。如一 年

16、有一半時間這么來使用,不知有多少東西可以寫出!即或是寫詩,或戲劇, 也一定會有意料不到成績。因為似乎生命全部屬于自己所有,再也不必為上班 或別的什么老像欠債一般,還來還去又總不會完,這里卻真做到了自己充 分支配自己,寫什么盡管同樣用力大,而相當累,躺個一天半天,又回復過來 了。”(注: 1957年 8月 13日致張兆和,沈從文全集第 20卷,第 185 頁。)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激情在燃燒,沒出幾天,即完成了一篇以打撲克為題材的小說。 但小說寫得似乎并不成功,從張兆和寫給他的信中即可以看出這一點來:“拜 讀了你的小說。這文章我的意思暫時不拿出去。雖然說,文藝作品不一定每文 必寫重大題材,但專以反對玩

17、撲克為主題寫小說,實未免小題大做;何況撲克 是不是危害性大到非反不可,尚待研究。即或不是在明辨大是大非的運動中, 發(fā)表這個作品,我覺得也還是要考慮考慮。我希望你能寫出更好一些,更有分 量的小說,因為許久不寫了,好多人是期待、注意你的作品的,寧可多練筆, 不要急于發(fā)表,免得排了版又要收回。”(注: 1957年 8月 11日張兆和致沈 從文,沈從文全集第 20 卷,第 183 頁。)張兆和不但是一位文學編輯,也 是一位作家她早年也出版過小說集,可以說是一位高明的鑒賞家。 讀了張兆和的信,再回過頭來仔細端詳自己新寫的作品,方知張兆和說得不 錯。這下他明白了,從老同志起,自己寫短篇的能力其實已經(jīng)失去了

18、,現(xiàn) 在想找回來,已然很難。這讓沈從文真正體會到“難成而易毀”的道理,如果 毀的原因是來自于純粹外在的原因,隨著外部環(huán)境的好轉(zhuǎn)會慢慢恢復,但如果 這種失敗同時來源于個人的精神危機,這危機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腐蝕著 對工作的信心和熱情,最終陷入無可挽救的境地。自己的情況到底屬于哪一種 呢? “反右”運動的聲浪不時通過報紙、廣播和張兆和的書信傳過來,形勢越來越 嚴峻了,在此形勢之下,容不得沈從文再追根究底。丁玲、彭子岡、蕭乾、陳 夢家、程應镠一個個熟人都被拋出來了,危機似乎一步步迫近了,文藝界 的風浪真是太大了!他想到小說選集的題記中寫了一句“德不孤,必有 鄰”,別人會怎樣理解這句話?是不是指沈

19、從文越想越后怕,于是在給張 兆和的信中加了一句“選集序,我想如果不發(fā)表,就不用好。書中那篇如來得 及我也想抽去,我怕麻煩”的話。大環(huán)境如此,休養(yǎng)地的住房也越來越不適宜 創(chuàng)作了,房子里又住進了第三個人,而只有一個寫字桌,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寫 作。沈從文決定提前返回北京。 8月 27日,沈從文踏上了北返的火車,建國后 的第一次休養(yǎng)就這樣結(jié)束了。1957年 10月,沈從文小說選集終于出版了,他寫信給沈云麓:大哥:我新印的集子已出版。第一版印二萬四,如二年內(nèi)能銷到十萬左右,生活略有些保障,不必向公家借 錢,我也許還可自由支配一下生活,有幾年不做事,?;氐洁l(xiāng)下寫兩本書。如 第一版即賣不完,大致寫作生命就只

20、好告一結(jié)束,來寫個絲綢工藝史或 工藝美術(shù)史了。其實也都是一樣工作,比較起來絲綢史一定還會寫得相當 好,因為這一行常識還夠用,材料又多。寫來也不至于出毛病。小說可并不怎 么好寫,批評一來,受不了。解放后,有些人寫近代文學史,我的大堆作品他看也不看,就用三五百字貶得 我一文不值,聽說還譯成俄文,現(xiàn)在這個人已死了,這本文學史卻在市面流 行,中學教員既無從讀我的書,談五四以來成就,多根據(jù)那些論斷,因此我這 本小書的出版,是否能賣多少,也只有天知道!這也真就是奇怪的事,一個人 不斷努力三十年工作,卻會讓人用三五百字罵倒,而且許多人也就相信以為 真。令人感到毀譽的可怕,好像凡事無是非可言??吹侥切┎还呐?/p>

21、評,除灰 心以外還感到一種悲憫心情,想要向他們說:“你們是在作什么聰明事?你那 種誹謗,對國家上算?你不覺得你那個批評近于說謊?”(注: 1957 年 11 月 3 日復沈云麓,沈從文全集第 20卷,第 220221頁。) 這封信流露出一種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對寫作事業(yè)心存留戀;另一方面又對文學 前景心存不安。一方面歷史博物館的工作環(huán)境讓他心情抑郁;另一方面,隨著 自己對文物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有把握寫出很好的研究著作,況且不容易讓人 挑出政治上的錯誤,比較起來相對安穩(wěn)。一開始從事文物研究時,他留戀文 學;現(xiàn)在有機會專門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了,文物事業(yè)卻又讓他難以割舍。沈從文陷 入了兩難之中,這種兩難從此伴

22、隨著沈從文,一直到他生命的終結(jié)?!拔膶W” 和“文物”,他已經(jīng)分不清哪一個是他的“履”了。 隨著政治環(huán)境的轉(zhuǎn)暖,沈從文的文物研究也漸有起色:1957年 12 月,中國古典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了沈從文、王家樹合編的中國絲綢 圖案。1958年 6 月,龍鳳圖案的應用和發(fā)展發(fā)表于裝飾雜志。同年 9 月,出任裝飾雜志編委。1958年 11 月,唐宋銅鏡由中國古典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1959年 2 月,金花紙發(fā)表于文物第 2期。 同年 6 月,文物雜志發(fā)表談談文姬歸漢圖。1960年 3 月,龍鳳藝術(sh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文物研究領(lǐng)域,沈從文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自他成為政協(xié)特邀委員 以來,他的發(fā)言和提案都是圍繞

23、著文物工作展開的。 1957年 3 月, 在政協(xié)第 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沈從文做了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需要些什么 雨露陽光(注:這篇發(fā)言后刊登在 1957年3月 23日的人民日報上,收 入沈從文全集 31 卷時,編者改名為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工作的四點建 議,未注明出處。)的發(fā)言;在 1959年 4月召開的政協(xié)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 一次會議上,又作了關(guān)于文物“古為今用”問題(注:發(fā)表于1959年5 月7 日的人民日報。) 的發(fā)言,而這還僅僅是沈從文工作的一小部分。在歷 史博物館,他既是說明員,還要為各種各樣的文物展覽進行陳列設(shè)計、抄寫陳 列說明,同時還要到各地進行巡回展出。 盡管在歷史博物館

24、里受到了種種不公正的對待,他依然拼命工作、埋頭研究。 他把它當作一項事業(yè)來做,不僅是整理古典文化遺產(chǎn),同時也想把自己的知識 服務于現(xiàn)實,因而,在出差途中,不僅會到博物館指導工作,同時還到和自己 專業(yè)相關(guān)的紡織廠、陶瓷廠考察,他希望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能為新中國的生產(chǎn)建 設(shè)出力。 1959 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相繼落成,中國歷 史博物館新館也在十大建筑之列,沈從文非常激動。這年 6 月,他先后給大哥 寫了兩封信, 描繪著自己的工作的藍圖: 希望十月后有個像樣的研究室,有兩萬冊書,二十萬個文物圖片,三五個得力 助手,扎扎實實來搞三幾年,一定會突破紀錄,把文物工作引到一個正常方向 上來,結(jié)合文獻和實物,解決一系列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